结合语义学相关理论谈汉字“龙”的最佳翻译

合集下载

汉英动物词“龙”的文化内涵及英汉互译

汉英动物词“龙”的文化内涵及英汉互译

汉英动物词“龙”的文化内涵及英汉互译作者:赵琴娟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9期摘要: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因此进行两种语言的研究与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

本文着重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龙”的不同喻意,探究两种文化的差异,以期能减少两种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 “龙” 文化内涵喻意英汉互译一、引言语言是文化中一个颇为特殊的组成部分。

首先,它是整个文化的基础,正是通过语言,文化才能保存下来,并传递给同时代人和后人。

其次,语言直接反映了一种文化现实。

正因为如此,翻译所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文字,还包括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兰伯特(Lambert)和罗宾斯(Robins)认为,与其把翻译视为一种双语之间的转换活动,不如把翻译看成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在西方学术理论界的崛起并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一大批学者开始从各自不同的文化研究角度切入翻译研究问题。

正是这一时期,将翻译研究放在更宽阔的跨文化环境中,使得翻译研究逐渐成为文化研究的一部分。

这一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场变革,人们把这场变革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

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使翻译研究者意识到,当代译论不可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的发展研究,必须有一个多学科综合、跨学科领域相互渗透、不同思潮互补的基础,翻译已由单一的“语言科学论”走向了“翻译文化论”。

该学派代表人物有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Holmes)、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乔斯·朗贝尔(Jose Lambert)、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等。

他们主要探讨译文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以及译文对译入语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文化规范所产生的影响。

“Dragon”与“龙”的国俗语义对比分析

“Dragon”与“龙”的国俗语义对比分析

龙来形容人外表英俊 ,举止优雅 。如 : “ 龙凤之表 、 眉风 目、龙章 龙 风姿 、龙驹凤雏”等等。 ( ) “ ”象征 “ 7 龙 珍贵 、 稀 、极 为出色的事物 ”。汉语文化 珍
h s e s ( t uadya . 我又看 见一位 天使从天 而降 ,手里拿 着无底坑 的钥 o n r 匙和 一条大链子。他捉住那龙 ,即那古蛇 ,又叫魔鬼 ,也叫撒旦 ,把 它捆绑一千 年。 )
在 莎 士 比 亚 (Wiim h k ser la S aepae)的 《罗 密 欧 与 朱 丽 叶 》 l ( o e d u e ) ,当朱丽 叶听到罗密欧杀死了 自己的表兄后 , R m o n lt 中 a Ji 痛心疾首 ,用 “ 毒蛇”和 “ 恶龙”咒骂罗密欧。英国诗人托马斯 ・ 珀 西 ( hm s e y T o a r )在1 6 年 写的诗篇 《 国古诗 拾遗 》 ( e q e P c 75 英 R lus i o n in ot f ce t er A P y)中形 象地再 现了英 国守护神 圣乔治 ( tG og S. e re) 杀死一条恶龙的传 奇故事 。
虎跃 、虎踞龙盘 、龙马精神 、生龙活虎 、龙飞凤舞 、龙争虎斗 、龙吟 虎啸 、龙跃 风鸣”等 。 ( “ ”象征 “ 龙 吉祥 、和顺” 。汉语文 化的 “ ”含 有 “ 龙 祥 和福瑞 、吉祥如意”之国俗语义 ,与庆云 、麒麟 、凤同属神话传说 中 的动物 ,均象征吉祥。如成语 : “ 龙凤呈祥 ,双龙戏珠 ”。 ( 6) “ ”象征 “ 龙 端庄 、英俊 、体面 ”。在 中国 ,人 们通常用
根据 《 牛津 高阶 英汉双 解词 典 》龙 ( a o )的 英文解 释为 : r d gn i gnr nma w t w n s n lwsal ra eo t r. 英语民 maia ai l i ig dca ,bet bet u e按 y h a O h i f 族 的价 值观 念 ,龙 ( ao r d g n)是 “ 凶残 、邪恶 、罪孽 ”的化 身。 《 圣 经 》 ( ie B b )中 多 次 把 “ ” 比 作 引起 天 下 大 乱 的 恶 魔 撒 旦 l 龙 (an S t ),如 《 a 新约 - 启示录 》 ( ee t n R vl i )中: ao

高考英语传统文化作文素材:中国龙

高考英语传统文化作文素材:中国龙

高考英语传统文化作文素材:中国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振奋腾飞、开拓变化的寓意和团结凝聚的精神。

高考英语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英语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中国龙,更多高考英语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英语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中国龙中国龙(Chinese Dragon)Dragon totem worship in China has been around for the last 8,000 years. The ancients in China considered the dragon (or loong) a fetish that combines animals including the fish, snake, horse and ox with cloud, thunder, lightning and other natural celestial phenomena. The Chinese dragon wa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ulticultural fusion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the Chinese, the dragon signifies innovation and cohesion.对龙图腾他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

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振奋腾飞、开拓变化的寓意和团结凝聚的精神。

关于龙的英语句子或词语: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专有名词}端午节like dragon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 龙飞凤舞Even a dragon (from the outside) finds it hard to control a snake in its old haunt .强龙难压地头蛇 [谚语俚语]Even a dragon (from the outside) finds it hard to control a snake in its old haunt - Powerful outsiders can hardly afford to neglect local bullies.强龙难压地头蛇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like dragon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 龙飞凤舞Of or suggestive of a dragon. 龙的或似龙的Better to sit up all night than go to bed with a dragon. 与其跟龙一块儿上床,宁可坐着熬一整夜。

dragon直译 -回复

dragon直译 -回复

dragon直译-回复题目:龙是如何直译的?摘要:本文探讨了龙这一主题如何进行直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龙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然后考察各种语言中对龙的翻译方法。

通过比较直译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龙的形象。

导言:龙作为一种神秘的生物,出现在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传说中。

它在不同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勇气、力量、智慧和神圣。

然而,如何准确地翻译这个词成为了一个问题,确保传达出正确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第一步:了解龙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龙通常被视为祥瑞的象征,代表着帝王的权力和尊贵。

另一方面,在欧洲文化中,龙经常被描绘成恶龙,代表邪恶和毁灭。

因此,直译龙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第二步:比较不同语言中对龙的翻译方法在英语中,"dragon"这个词通常被用来表示龙。

然而,在其他语言中,对于龙的翻译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德语中,"Drache"用来表示龙,而在法语中,"dragon"也是常常使用的词汇。

不同语言中对于龙的翻译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龙的理解和鉴赏。

第三步:直译是否是最佳选择?直译是一种将一个词汇翻译为另一个词汇的简单方式。

然而,直译并不总能准确传达原始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对于龙这个词而言,直译可能无法完全展现出龙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背景。

因此,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以确保在不同语言中传播龙这个主题时传达正确的信息。

第四步:尊重和保留文化差异在翻译龙这个主题时,我们应该尊重原文中对龙的描述和象征意义。

无论是在中国文化中的吉祥龙,还是在欧洲文化中的邪恶龙,我们都应该通过适当的翻译方式保留原始含义,并尽量传达文化背景。

这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

结论:直译龙这个主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龙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翻译方式。

通过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龙的形象和文化背景。

“龙”的翻译及其跨文化阐释——关于“龙”“dragon”和“loong”的思考

“龙”的翻译及其跨文化阐释——关于“龙”“dragon”和“loong”的思考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龙"--Thinking on "龙","Dragon" and "Loong"
作者: 申雨夕[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1-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龙”;“dragon”;翻译;语义流变;跨文化阐释
摘要:有关"龙"与"dragon"互译的思考由来已久,而近年来,"龙"的英译问题再度受到关注。

这一翻译问题并非单纯的语言问题,还更多地关乎"龙"和"dragon"在相互阐释中的概念重构和权力博弈问题。

"龙"在中国语境中正在发生着语义演变,且与"dragon"正在展开权力话语之争。

从跨文化阐释的角度看,颠覆"龙"与"dragon"对译关系,对汉语"龙"的对外翻译进行改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龙”的中西文化内涵差异及其翻译的探讨

“龙”的中西文化内涵差异及其翻译的探讨

“龙”的中西文化内涵差异及其翻译的探讨作者:梁树芬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09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今天,跨国际交流也进一步加强,在全球跨文化交际需求不断增大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然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肯定存在文化碰撞与摩擦。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龙”的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及其相关翻译的探讨。

关键词:龙;dragon;差异对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中国人以“龙的传人”、中国以“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精神。

西方的龙在一般情况下则是被赋予了“贬义”,贪婪,残忍,专制。

一、中方龙的定义解析及其文化内涵探讨《辞源》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根据定义可知龙的本义是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麟、有角的神异动物,既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的动物。

但是从本义可以看出说龙的能力覆盖了水中、陆地、空中,是一种能力超卓的动物,也是才能的象征。

具体来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龙的解析意义有以下几种。

1.周代起到元代龙被比喻为贵族,后来龙成了皇权皇帝的象征龙为鳞虫之长,故比喻头领,而贵族是社会的头领群体,所以以龙来比喻贵族。

龙的观念跟君主联系起来,可能是秦代的“祖龙”说法开始的,汉代故事说刘邦是龙子,强化了这种联系。

明代开始把龙限制于君主的象征,明代起皇帝穿龙袍,龙是皇权象征,因此皇帝的一切御用之物也均冠以龙字:龙颜、龙体、龙袍、龙升、龙辇、龙颜、龙腾、龙鳞、龙驭、龙座、龙冠、龙床、龙袍、龙被等等。

2.出色人才的喻体龙的所指除了皇权帝王之外,“龙”还代表了人才,指的是能力非常出色的人。

比如说“人中龙凤”指的就是能力犹如龙一样超卓的人才。

3.吉祥瑞符:龙是中国上古时代就有的图腾,象征着腾飞、发奋、崛起、拼搏等等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当中,中国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打上了龙文化的烙印,并且龙文化的视角,及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

说文解字中关于龙的描写

说文解字中关于龙的描写

说文解字中关于龙的描写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拥有神奇的力量和令人敬畏的形象。

它的身形庞大,如同巨山般耸立在天地间。

龙的头上冠着角,眼神炯炯有神,透露出一股威严的气息。

龙的身体被鳞片所覆盖,鳞片发出的光芒闪烁不定,宛如星星点点的宝石。

这些鳞片坚硬无比,能够抵挡一切攻击。

龙的背部有一排锐利的刺,随着龙的腾飞,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龙的爪子强壮有力,足以撕裂大地。

当它张开巨大的口吐息时,火焰喷涌而出,犹如火山喷发般炙热。

龙的双翼宽大而有力,可以轻松地飞翔于天际。

当龙展开双翼时,翅膀上的羽毛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宛如彩虹般美丽。

龙的尾巴长而灵活,能够在水中游动,也能在空中翻腾。

当它在水中飞速游动时,水花四溅,仿佛万马奔腾。

而当它在空中翱翔时,尾巴如同一条巨龙,划过天空,留下一道道壮丽的弧线。

龙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权力和尊贵。

人们对龙的崇拜和敬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

龙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建筑物、绘画和文学作品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

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的人们,对于龙的描绘都充满了敬畏之情。

龙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虚构的神兽,更是人们心中的信仰和追求。

龙的力量和威严,使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龙的形象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叹和敬畏,更是一种信仰和力量的象征。

龙的形象使人们对自然界的伟力和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龙的描绘,不仅仅是对一种神兽的表达,更是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浅析“龙”的英汉互译

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浅析“龙”的英汉互译

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浅析“龙”的英汉互译作者:黎劲飞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3期【摘要】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浅析“龙”的英汉互译问题。

在把“龙”翻译成英语或者把“dragon”翻译成汉语时,译者往往处于一个很窘迫的境地,因为“龙”和“dragon”不是相对应的范畴和概念。

根据认知范畴化理论,“龙”与“dragon”这两个范畴是完全不同的,其象征意义也不同。

因此,作者认为直接用“龙”和“dragon”进行英汉互译是不恰当的。

【关键词】龙认知范畴化象征意义英汉互译一、引言作为一个神圣的图腾,龙是中国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除了代表着权势、尊贵和成功之外,还意味着出类拔萃,不同凡俗。

虽然龙在远东地区一般都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的代表。

东西方关于“龙”的概念是不同的,东、西方的“龙”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二、认知语言学与认知范畴化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的形式、意义及其规律都是人们对世界及相关经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结果。

通过体验外界事物或者与外界事物互动,人会识别出外界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据此对其进行切分,从而对外界事体进行对比、主观概括、归类等认知活动,这就是对外界事物的范畴化。

概念是范畴化的结果,概念对应于范畴,同时意义也在范畴和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产生。

三、龙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人们对于“龙”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形象差异和象征差异两个方面。

中国古人通过结合驼、鹿、兔、蛇、虎等动物以及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从而产生了龙这种神物。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既是自然的化身,还是祥瑞的符号。

在西方文化中,龙被描述为一种巨型的喷火怪兽,异常凶猛,极具破坏力,因此为人惧怕。

西方的龙多半扮演着恐怖贪婪的角色,成为传奇故事中最邪恶的动物。

四、中西文化的认知范畴化与“龙”的英汉互译对于中国人来说,龙是含有特殊意义的一种情结和符号,而在西方人眼里,龙是一种邪恶的象征。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龙”的英译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龙”的英译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龙”的英译门冬梅,王一龙【摘要】“龙”曾是我们民族的图腾,是“权威、力量、吉祥”的象征,如何将其译为英文向英语读者传播我国的“龙”文化,曾经让好多译者犹豫不决。

一些人误将“龙”译为“dragon”,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有文化内涵差异,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来看,中国“龙”的翻译,应译为“loong”。

【期刊名称】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关键词】中国“龙”;归化;异化在中国,“龙”的形象深入人心,“望子成龙”是中国每位父母最大的梦想,小到平民百姓大到达官显贵无一例外。

在古代“龙”是皇权的象征,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中国人都把自己称为“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然而,2006年12月4日爆发的“弃龙”风波,2008年“中华龙”在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意外落选等,告诉我们中国“龙”需要一个为世界所认同的英文名称。

本文将从归化与异化角度对中国“龙”的翻译作初步的探讨。

一、“龙”与“dragon”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首先,从外形上来看,“dragon”在西方神话中外形像一只长着蝙蝠肉翼的蜥蜴。

有的生活在沙漠里,有的生活在森林里,也有的生活在海洋里;他们的习性和颜色也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特点就是喜欢财宝,穴居,会喷火。

而中国的“龙”则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图腾之一。

他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龟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

传说中他能飞能走,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

由此看来,dragon与中国的“龙”从外形上及从传说的本领来说也只是相似,不是相同的物种。

其次,从象征意义上来说,dragon是邪恶的象征,他生性凶残,口吐烈焰,让人望而生畏。

在“纯洁受胎”图中,“dragon”被踩在圣母的脚下,其含意为圣母征服了邪恶。

在早期的英国文学作品中,常有一些以勇士与“dragon”搏斗为题材的诗歌,如长篇史诗《贝奥武甫》便是其中之一。

文化与翻译之动物篇

文化与翻译之动物篇

“狗”的翻译 狗
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 同一客观事物, 产生词汇空缺现象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 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 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 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 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汉语和英语 的含义的理解就大不一样。 对“狗”的含义的理解就大不一样。在 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 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 厌恶的心理。 人们通常对狗有种 厌恶的心理。
The loong is a spiritual tie linking the Chinese people. The loong, as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become p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people are proud to call themselves "the offspring of the Loong". The loong is translated as "dragon" wrongly now. In fact, loong is so different in nature from Western Dragons that it may be more reasonable to consider them as dissimilar creatures, rather than as the same creature interpreted
之间的差异, 五个方面: 龙和 dragon 之间的差异, 五个方面: 1,龙主要是吉祥的象征,而 Dragon 主要是邪恶 ,龙主要是吉祥的象征, 的象征; 的象征; 2,龙没有翅膀,而 Dragon 有着巨大的蝙蝠翅膀; 有着巨大的蝙蝠翅膀; ,龙没有翅膀, 3,龙的身体修长, 3,龙的身体修长,而 Dragon 的身体粗壮; 的身体粗壮; 4,龙不食人间烟火,但是 Dragon 要吃人和动物; 要吃人和动物; ,龙不食人间烟火, 5,龙的颜色为金黄色或其它颜色,Dragon 的颜色 ,龙的颜色为金黄色或其它颜色, 主要是黑色的。 主要是黑色的。

从“龙”的英译看归化与异化

从“龙”的英译看归化与异化

从“龙”的英译看归化与异化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将“龙”译为“dragon”的翻译方式一直不被译者们所接受,广为人知的“亚洲四小龙”通常英译为“four Asian tigers”,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应当翻译为“four Asian dragons”。

但是,不难看出,二者并未彰显地道的源语言文化。

到底如何翻译汉语中的“龙”?本文首先讨论中国“龙”与“dragon”的差异,从其差异入手提出归化与异化的理论,分析在翻译跨文化因素时,译者对于归化与异化的选择,并提出“龙”的最佳译法为“loong”,。

关键词:“龙”归化异化文化差异“dragon”(一)引言纵观中外翻译发展史,关于翻译的定义,可谓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但是,几乎所有被翻译的解释都集中在一个相同的层面上: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文字。

由此,“龙”的文化意义与其在英语中对应的”dragon”迥然不同,所以广为人知的“亚洲四小龙”通常英译为“four Asian tigers”,但是,汪滔(1998)在“‘亚洲四小龙应译为‘four Asian tigers’吗?”一文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主张“亚洲四小龙”应译作“four Asian dragons”,汪滔的观点得到了吴伟雄等先生的赞成。

吴伟雄指出:译文应起桥梁作用,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文化精髓;译文应有效地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世界人民对“龙”的文化底蕴和引申意义的理解会逐步加深,不会对“龙的传人”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等三个方面出发,表达了他的不同看法,认为“亚洲四小龙”还是译为“four Asian dragons”好。

然而,细细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将“亚洲四小龙”译为“four Asian tigers”还是“four Asian dragons”都无法真正体现出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龙”与外国“dragon”的差异1、中国“龙”的内涵在中国,龙是华夏民族自上古以来所一直推崇的一种神异动物,龙是神灵和权威的象征,是华夏先民的图腾。

从龙和dragon的国俗语义看龙的英译及中国龙文化

从龙和dragon的国俗语义看龙的英译及中国龙文化

从龙和dragon的国俗语义看龙的英译及中国龙文化宋洁(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龙和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拟通过对比分析龙与dragon在本质、国俗语义上的差异,探讨如何看待龙的英译及龙文化问题,以达到准确传递龙文化信息、更好地对外传播我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龙文化;Dragon;国俗语义;民族特色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12(2007)06-0087-04收稿日期:2007-04-11作者简介:宋洁(1971-),女,苗族,湖南永顺人,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

长期以来,国人对几千年的龙文化未曾有过任何的质疑,龙一直被尊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但是,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龙的英译却一再引起争议。

第一次大的争议是在“亚洲四小龙”的英译问题上。

部分学者不主张将其译成“thefourdragonsofAsia”,而主张用“thefourtigersofAsia”,原因是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的化身。

而奥运福娃中华龙的落选更是把龙的英译问题的争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并由此而产生了一场“弃龙”与“保龙”的全民大争辩。

当然,翻译内容并非争论的焦点,焦点在于龙文化,在于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之间的差异。

归根结底,无论是关于亚洲四小龙的英译的争论,还是奥运福娃中华龙的落选,都是因为“龙”一直以来被翻译成dragon。

难道就因为西方文化中dragon的否定意义,就要动摇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龙文化的根基、就要重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吗?本文拟从龙与dragon的本质、国俗语义的差异来探讨龙的英译及中国龙文化。

一龙和dragon溯源在我国出版的英汉辞典里,dragon的对应词为“龙”;在汉英词典里,龙的对应词是“dragon”。

但是两者从其表层指称意义和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含义真正是相同的吗?(一)字典、古籍里的龙在中国,龙是由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创造的,有着图腾般的高贵地位。

关于龙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龙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龙的成语及解释关于龙的成语及解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龙的成语及解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元龙高卧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

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

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云起龙骧骧:腾起。

如云涌升,如龙腾起。

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游云惊龙形容书法精妙。

一龙一猪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鱼龙百变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鱼龙变化谓鱼变化为龙。

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鱼龙曼羡喻世事变幻。

鱼龙曼延亦作“鱼龙漫衍”。

亦作“鱼龙曼衍”。

①古代百戏杂耍名。

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

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

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鱼龙漫衍见“鱼龙曼延”。

鱼升龙门同“鱼化龙”。

鱼跃龙门同“鱼化龙”。

鱼质龙文鱼的实质,龙的外表。

谓虚有其表。

云起龙襄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云蒸龙变云气兴起,神龙飞动。

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

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匣里龙吟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

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舞凤飞龙犹龙飞凤舞。

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土龙刍狗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

比喻名不副实。

屠龙之技屠:宰杀。

宰杀蛟龙的'技能。

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痛饮黄龙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

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

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屠龙之伎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托凤攀龙犹言攀龙附凤。

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从原型理论的角度论_龙_的新译称的必要性

从原型理论的角度论_龙_的新译称的必要性

收稿日期:2008-07-08作者简介:贺欢,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胡晓琼,女,湖北宜昌人,教授,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学。

一、引言认知语言学是研究“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基础之上的人类语言”的一门新学科(Ungerer &Schimid,2001)。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了人类的心智活动,范畴则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

原型理论揭示了语义范畴既是语言问题又是认知问题,它涉及符号、人脑、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感知上升到概念,语言符号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当一个词符的指称对象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事物时,它就代表一个语义范畴。

(文旭,江晓红;2001)原型理论认为原型具有范畴内大多数或全部成员的多种特性,并反映了范畴的中心倾向。

语义范畴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认知的不同。

本文将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来讨论“龙”的新译称的必要性。

二、原型理论的哲学背景传统的观点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是没有任何逻辑上的联系,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概念是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自然联系,本身并不影响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的对应关系,而只是起到一种连接的作用。

语言符号通过成功或不成功地映射客观世界而获得意义。

所谓成功,是指外部世界存在对应符号的实体。

也有一些符号无法映射客观世界的实体,但是从缺失的映射中,符号仍然能够获取意义(比如龙,鬼等词)。

认知语言观在承认客观现实对语言形成有本源作用的基础上,强调了人的认知参与能力,认为仅仅靠语言是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的,人脑的认知加工在其过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连接位置,即“客观世界—认知加工—概念—语言符号”。

人脑认知加工的方式不是杂乱的,而是采取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定从原型理论的角度论“龙”的新译称的必要性贺欢胡晓琼(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原型理论认为原型具有范畴内大多数或全部成员的多种特性,并反映了范畴的中心倾向。

说文解字对龙的解释

说文解字对龙的解释

说文解字对龙的解释
《说文解字》对“龙”字的解释是这样的:
> 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从肉,飞之形,童省声。

凡龙之属皆从龙。

力钟切。

这段解释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点:
1. 龙的地位:被视为鳞甲类动物(古人将动物分为毛、羽、鳞、蠃、昆五类)中的首领。

2. 龙的特征:具有变化无常的能力,可以隐藏在幽深之处,也可以显现于光明之中,体型可大可小,可长可短。

3. 龙的活动规律:象征性地描述了龙在春分时升腾上天,在秋分时潜入深渊,这反映了古人对于季节变化与自然现象的神秘化理解,并赋予龙以超自然的力量和顺应天地节律的特性。

4. 字形结构:“龙”字由“肉”部和表示飞翔形状的部分组成,同时其发音借用了省略部分笔画的“童”字作为声旁。

5. 字源及造字法:说明所有与“龙”相关的汉字都采用“龙”作为偏旁部首。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对“龙”的解释描绘了一种具有强大灵性和神圣地位的神异生物,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极具象征意义的形象,后来被引申为皇权象征以及吉祥物等多重文化意涵。

文言文龙的翻译

文言文龙的翻译

龙,古文谓之“龍”,从“隹”从“龙”,会意。

隹,鸟也;龙,龙也。

龙为鳞虫之长,鸟为之羽翼,故从“隹”。

龙之形象,多以鱼、蛇、龟、鹿、马、牛等动物之特征融合而成,故从“龙”。

1. 龙之音译
在文言文中,龙之音译有以下几种:
(1)龍:此为最常用的音译,如《诗经》中有“龍飛鳳翔”之句。

(2)龜:龙与龟同音,故有时以龜代龙,如《左傳》中有“龜蛇之族”之句。

(3)魚:龙为鳞虫之长,与鱼同属水族,故有时以魚代龙,如《漢書》中有“龍
魚之處”之句。

2. 龍之意译
在文言文中,龙之意译有以下几种:
(1)神物:龙为神秘之生物,具有神异之能力,故可译为“神物”。

如《楚
辭·離騷》中有“龍飛鳳翔,萬里無疆”之句。

(2)祥瑞:龙为吉祥之象征,预示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故可译为“祥瑞”。

如《史記·封禪書》中有“龍飛鳳翔,天下大治”之句。

(3)君王:龙为尊贵之象征,古时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故可译为“君王”。

如《漢書·武帝紀》中有“龍飛鳳翔,天下大治”之句。

(4)权力:龙为威严之象征,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故可译为“权力”。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龍飛鳳翔,天下大治”之句。

综上所述,龙之翻译在文言文中可从音译和意译两个方面进行。

音译方面,以“龍”为主,辅以“龜”、“魚”等;意译方面,可译为“神物”、“祥瑞”、“君王”、“权力”等。

龙,作为中华民族之象征,其翻译方式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化语义的翻译

文化语义的翻译

文化语义的翻译作者:李日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24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翻译是一门双语的艺术。

本文通过对汉字“龙”和英语单词“dragon”的分析,主要讨论了文化语义的翻译。

Abstract: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is a bilingual ar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es the culture semantics translation by 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character "long" and the English word "dragon".关键词:龙和dragon;文化语义;翻译Key words: long and dragon;culture semantics;translation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02-020引言自古代以来,龙一直是中华名族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富贵的象征,古代帝王都自比为“真龙天子”。

当这个词翻译成英文时,为“dragon”。

但是在西方,“dragon”被认为是一种好斗残暴的怪物。

龙的形象往往使得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产生误解,这与“dragon”这个词所引发的文化联想有关。

1龙和 dragon的不同两个词在字典中的释义分别为:在《汉语大词典中》,龙的释义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身长,形如蛇,有鳞爪,能兴风降雨,为水族之长”[1]。

在《朗文英文语言与文化字典》中,dragon的意思为“一种大的想象中的动物,有翼,能吐火”[2]。

龙和dragon是不同的动物,尽管它们都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

首先,这两个词的指示意义不同:前者指的是体长、像蛇、有鳞爪、为水族之长的一种动物,而后者指的是有翅膀能吐火的一种动物。

文化语义的翻译—龙和DRAGON的不同

文化语义的翻译—龙和DRAGON的不同

文化语义的翻译—龙和DRAGON的不同
李日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1(030)024
【摘要】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is a bilingual ar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es the culture semantics translation by 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character "long" and the English word "dragon".%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翻译是一门双语的艺术,本文通过对汉字“龙”和英语单词“dragon”的分析,主要讨论了文化语义的翻译.
【总页数】2页(P202-203)
【作者】李日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龙和dragon的国俗语义看龙的英译及中国龙文化 [J], 宋洁
2.英汉服装成语文化语义信息及其翻译 [J], 田玉霞;董建民
3.翻译中文化语义效度转移之探 [J], 姚正锦
4.外宣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翻译探讨——由"龙"与"dragon"想到的 [J], 何子章
5.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研究 [J], 周璇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语义学相关理论谈汉字“龙”的最佳翻译
摘要:本文结合语义学的相关理论,针对有关汉字“龙”的四种英文翻译进行分析,最终探讨出一种最佳的英译即“long”,并给出了相应的理由。

关键词:龙;dragon;loong;liong;long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评选过程中,呼声最高的中国龙(chinese dragon)落选了。

针对此事,奥组委给予的解释是:“dragon”一词会使世界人民误解中国,带来不利影响。

故此,引发了一场修正汉字“龙”的英文翻译的风波。

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人眼中被看作瑞兽,拥有巨大的力量且吉祥、尊贵。

龙被认为是风和雨的制造者、神话中的龙王爷可以为人民带来风调雨顺。

龙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是连接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中国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由此看来,给出汉字“龙”一最佳的英文翻译显得至关重要,其英译要充分展现出“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要唤起西方人对“龙”的敬仰。

下面结合语义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常见的四种汉字“龙”的英文翻译,以期寻求出一种最佳的英译方法。

一、中国的龙不能与西方的“dragon”画等号
“dragon”是西方文化中一个重要现象,在西方生活中影响极大,家喻户晓。

西方人眼中的“dragon”身躯庞大而笨拙,大多是黑色,长着巨大的翅膀,口中吐火,能吞噬任何人和动物,相貌非常丑陋
恐怖,与中国龙完全是两样。

西方的政治漫画用“dragon”代表恐怖主义、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象征贪污腐败。

在西方电影中,醒来的“dragon”及其后代被描述成未来世界的毁灭者。

“dragon lady”指的是“凶悍的女人”,在西方父母也经常这样教育其孩子:everyone has adragon to slay.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眼中的“龙”和西方人眼中的“dragon”的形象是大相径庭,在这里通过利奇有关意义叫:分法”的理论中的概念义、联想义、社会义、感情义和反映义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二者之问不能画等号的结论。

词的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和核心意义。

很明显,龙和dragon的核心意义不同。

龙:身体修长,无翅膀,颜色为金黄色或其他颜色。

不食人间烟火;dragon:身体粗壮,有巨大的蝙蝠翅膀,颜色主要是黑色,会吃人和动物。

通过其概念意义的分析,显然汉语中的龙和英语中的“dragon”是两回事。


词的联想意义指词的附带意义,是一种联想的意义。

中国人看到“龙”联想到的是“吉祥、好兆头”,可以为人民带来风调雨顺;而西方人的眼中的“dragon”则是“邪恶、恐怖、凶悍”的代名词。

词的社会意义反映说话人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特征的意义。

“龙”和“dragon”的社会意义也不尽相同,“龙”被看作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会骄傲地说自己是“龙的传人”:’“dragon”在西方的《圣经》中被描述为撒旦(魔鬼)的意志的代理者。

反映意义指当一个词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某一种意义会让人联想到另外一种意义,而这一意义往往属于禁忌的领域。

如在美国人眼中,由于“dragon”具有邪恶的含义,常令人想到恐怖分子、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等等。

由此也可看出将汉字“龙”译成“dragon”不合适。

二、汉字“龙”译成“loong”
曾有学者倡导将汉字“龙”译成“loong”,指出英语可能最初和汉字一样也是一种象形文字。

故此,“loong”中的两个“o”字母就像是龙的两只眼睛,在文字上和“long”相近。

可以给人一种“长”的感觉。

个人认为照此推理下去,还可以将“龙”译成“looong”或者“loooong”,甚至在其中间可无限制地加“o”字母,以表示龙盘旋的样子。

另外,英语和汉字一样是象形文字吗?这一点还有待于考证。

从同音词的角度看,“loong”和英语中“loon”同音,在谈到“loong”时可能让人想起“loon”的意思,即“傻子的、疯的”。

西方人可能会误以为我们是“傻子的传人”。

从词汇构成上来看,“loong”很像是“loo”的衍生词,而“loo”则指厕所的意思。

由此,可以看出将汉字“龙”译成“loong”同样会引起西方人的误解。

三、部分人提出汉字“龙”可译成“liong”
部分人提出将汉字“龙”译成“liong”。

liong与英语lion(狮
子)接近,狮子在西方是尊贵的动物,看见liong外国人很容易联想到狮子的尊贵。

而以字母g开头的单词像“gentle”“great”“gold,,等都是含义非常好的词,因此,lion加字母g则代表和谐、勇敢、祥瑞、强大、威严和神圣,正好可用来表示中国的“龙”。

这无疑是在英语新加一单词,从而使它与lion具备同样的隐喻功能。

四、汉字“龙”译成“long”
将汉字“龙”翻译成“long”,它是英语中本来就存在的单词,表示“长”之意,比较容易让人想起龙的形象,既“形声”。

又“会意”,其拼写方式是直接从汉字的拼音而来,其读音又与汉语普通话中的读音一样。

就像中国的传统饮食“饺子”在英语中直接翻译成“jiaozi”一样。

根据一词多义现象,增加“long”在英语中的解释,即“long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benevolent。

powerful.worshipful andlucky.it is thought the source of wind and rain.long is a part ofthe chinese culture.it is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因为多义词现象是语言经济性和灵活性的一种体现,是语言的一优点。

语言词语在获得新的意义的同时。

并不一定要以失去原有的意义作为代价。

在涉及到中国的单个汉字“龙”时,采用首字母大写的形式即“long”,就如同《圣经》中的god的首字母都大写,long可以在英语中享有同样的待遇,从而让西方人明白long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god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一
样。

通过以上四种翻译的分析,笔者认为汉字“龙”的最佳翻译为“long”,因为“dragon”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与中国人眼中的“龙”的形象大相径庭,而“loong”“liong”无疑是在英语中增加了新的词汇,再加上也会为西方人带来不同的联想意义,故不合适。

而“long”刚好可以弥补其缺陷。

参考文献:
1.leech,geoffrey,seman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1974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出版社,1994
3.束定芳,《现代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