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A患者围术期的评估和麻醉管理

OSA患者围术期的评估和麻醉管理
OSA患者围术期的评估和麻醉管理

术前评估

术前明确OSA诊断的评估包括:

①病历回顾;

②与患者或家属谈话;

③体格检查;

④睡眠监测;

⑤选择性进行术前X线检查与头部测量。

明确OSA的相关特征包括:高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头部测量异常,颈围增粗、鼾症或OSA病史、睡眠中低氧饱和度、困难气道先天性气道异常、日间嗜睡、软颚不可见、扁桃体肥大及睡眠中呼吸暂停、某些遗传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头面部异常、肌萎缩)、疾病状态(糖尿病、脑瘫)。

病史回顾应包括:既往麻醉史中有无困难气道,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他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鼓励进行睡眠监测回顾。与患者及家属的谈话应集中于鼾症、呼吸暂停、频繁的睡眠停顿(打呼噜、体位变换和四肢运动)、晨起头痛及日间嗜睡。体格检查应包括:气道评估、鼻咽部特征、颈围、扁桃腺和舌体大小。

术前准备

是为了改善或优化OSA患者术前的生理状态.应包括:①术前CPAP或NIPPV或双向气道正压通气(BiPAP);②术前使用下颌前移矫正器或口腔矫治器;③术前用药;④减轻体重。

术中管理

围术期风险增高的OSA患者应在完全清醒后拔管,且在拔管前应确认神经肌肉阻滞已完全恢复。拔管及恢复过程患者应处于半坐卧位。对于这些患者,中至深度镇静应使

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于浅表手术,全麻和保证气道优于深度镇静;但与中度镇

静相比,全麻是否具有优势尚未可知。在涉及上呼吸道手术(气管镜、支气管镜、悬

雍垂腭咽成形术)时,全麻优于中或深度镇静。

除非存在药物或手术的禁忌证,围术期风险增高的OSA患者应清醒后拔管。拔管前应确认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已完全消失。如果可能,拔管及恢复应在侧卧、半坐卧位或其他非仰卧位下进行。

OSA成年患者睡眠时采用侧卧、俯卧、或坐位时可改善其AHI评分

术后管理

(1)氧疗为了维持可接受的动脉氧饱和度,氧疗可能是必须的。如患者吸空气可维持他们的基线氧饱和度,即可停止氧疗。

术前使用CPAP或NIPPV的OSA患者,术后应尽快恢复使用;但对术前未用CPAP或NIPPV治疗的患者,CPAP或NIPPV在术后的作用尚不明确。

(2)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应一直使用至睡眠中吸空气氧饱和度高于90%。

在整个恢复过程中,围术期风险增高的OSA患者应尽可能采取非仰卧位。呼吸道并发症风险高的住院患者应进行持续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持续监测可在重症监护病房、或病房内的远程监测,或有经验的观察者在床旁进行。持续监测应一直维持到患者风险降低。间断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或缺乏持续观察的床旁监测不能达到同等安全程度。如果术后气道梗阻或低氧血症频繁出现或程度较重,应考虑开始使用经鼻CPAP或NIPPV

专家组认为OSA患者的气道手术(如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不应在门诊条件下实施。同样,小于3岁的OSA儿童患者的扁桃体切除术也不能在门诊实施;较年长的患儿是否可行尚存争议。专家组强烈建议当围术期危险性增高的OSA患者按门诊患者麻醉时,应备有紧急困难气道处理设备,他们同意使用呼吸管理设备(雾化器.CPAP设备,呼吸器)、影像学设备(胸片)、化验检查设备(血气、电解质)。专家组普遍认为,OSA患者所并发的围术期并发症显著增加(表2中评分大于或等于5)不适宜于作为日间手术的候选者。

(3)离院标准与非OSA患者相比,OSA患者的平均观察时间应延长3小时。吸空气时OSA患者的监测应至少持续至最近一次气道梗阻或低氧血症发生后7小时。

附表OSA的诊断和评估

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OSA可能

1. 生理特征 a. BMI 35 kg/m2[同年龄或性别的95%]* b. 颈围17英寸(男性,约43.18厘米)或16英寸(女性,约40.64厘米) c. 影响气道的头面部异常 d. 解剖性鼻堵塞 e. 扁桃体可及或接近中线

2. 睡眠中气道梗阻史(存在下述2个或2个以上因素),如果患者独自生活或没有旁人观察睡眠,仅需下述1个因素 a. 鼾鸣(通过紧闭的门窗仍可闻及) b. 频繁打鼾 c. 睡眠中观察到呼吸停止 d. 窒息,使从睡眠中惊醒 e. 睡眠经常停顿 f. [睡眠中间歇性出声]* g. (父母报告不断入睡,呼吸困难或睡眠时呼吸费力)*

3. 嗜睡(存在如下一个或更多因素) a. 尽管睡眠充足,频繁嗜睡或乏

力 b. 尽管睡眠充足,在无刺激的环境中很容易入睡(如看电视、阅读、骑自行车或驾车) c. (父母或老师指出患儿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易疲倦)* d. (常规清醒时间患儿唤醒困难)*

如果患者具有上述2个或更多的类别中的症状或体征,则他(她)患有OSA 的可能性很大,OSA的严重程度应由睡眠监测(见下)来决定。

完整版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实用标准文案 )2017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953 : 2017-12-13 11:25 :来源:未知 编辑shuangkai 点击 万茹 马正良同马虹 邓小明 朱涛 严敏 李天佐(共执笔人)笔杨承祥 欧阳闵苏 张洁 张铁铮 文(共同执笔人) 周星光(共同执负责人) 周燕丰 郑宏 闻大翔,姚尚龙 徐军美 徐建国 郭曲练( ) 黄文起 黄宇光潘楚雄程智刚 人/共同执笔人 董海龙 ambulato 1909年出日间手师最早提术(英格兰James Nicoll 医Interry surgery/day surgery )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间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 ,IAAS )成立,日院时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优势,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率的使用效术患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间手定。由于日高的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了更理提出围术期管识,为临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共麻醉专家日间手术 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的顺利开展。术念 一、日间手术的概 手术,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的(24h )之 病情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殊病例。特由于和急诊手术在医除外师诊所或 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48h 。最长不超过平的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医地区疗水。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件间手术及麻本条的基醉 开 二、展日 手术住院件应与设备、设施等条境、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具品,以及管理用药及抢救药醉与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围术期员应士及相师、手术室护关人医师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麻醉科医。门授及相关部权医院具备相应资质,获得 类间手种术 三、日 较小、风险相对扰小、手术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总的 后疼少、术量少和术后并发症)、预计一般手术时间短(不超过3h 出血 术。发生率低的手及恶痛程度轻心呕吐多方况等及患、医疗场所、设备其综合各医院应考虑医疗条件水平者情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手术。面因素,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2015年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首批推荐56个适宜日间手术的术种 四、日间手术患者选择的 确保,以患者应严格筛查,同于 日间手术不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术。接受患者能安全地日间手 :醉的以下条件患者一般应符合 1.适合日间手术与麻 以个月稳定在3并存Ⅰ (1)ASA-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疾病;受日可接间手术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 ,的患者。但是岁 (2)年龄:一般建议选择1以上至65岁以下否进高龄手术年龄本身不单纯作为日间的限定因素,65岁以上的患者能合并应结行日间手术,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式﹑麻醉方身情况﹑断;症严合判情况综重程度和控制 小;机能变化中及麻醉状态下生理者术 (3)预计患 等并及严疼痛重恶心呕吐)预计 (4患者术后呼吸道梗阻、剧烈

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 (一)术前管理: 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手术前质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二)手术当日管理:

1、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手术当日参加手术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严格执行手术室的有关规定。 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的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7、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8、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术后管理:

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

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取某医疗机构中进行手术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结果100例患者中,出现室性早搏5例,心动过速8例,均未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显示血压均比较平稳,且麻醉效果良好。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如需要手术,采取全身麻醉比较安全。 标签: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处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血压疾病患者也在逐年增长。由于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在接受其他手术过程中麻醉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由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般复合用药,并且大多数患者治疗不规则,因此或多或少对于麻醉药有相互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给我国医疗机构带来不小的挑战。现对高血压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处理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疗机构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75岁,体重47~85 kg,其中男55例,女45例,收缩压 150~240 mmHg,舒张压94~137 mmHg,手术之前医生均需询问患者病情、发病期间的状况以及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主要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的疾病史与降血压药物过程中是否有不良反应。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血脂、血糖、肌肝电解质等检查。其中合并冠心病20例,脑血栓7例,糖尿病9例,心脏衰竭4例,其他均为普通高血压患者[1]。 1.2 方法 手术前30 min对患者肌肉注射咪唑安定3~5 mg,东莨菪碱0.3 mg。在患者诱导前给予尼哌替啶50 mg,非那根25 m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芬太尼2~3 g, 异丙酚2 mg,并行静脉诱导行气管插管。期间要不断观察血压,保证血压处于平稳的状态。手术结束时,停用静吸麻醉药,给予艾司洛尔0.4~1.2 g/kg 保证拔管时患者心率的稳定。术后,定期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心率(HR)的变化。保证患者清醒之后血压平稳,一旦发现以上几项数据发生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 科室实施围手术期管理规定的第一责任人。 ①术前管理标准和措施: 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风 险评估、手术耐受力评估与分级、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 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会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 核查等。 1)术前评估: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 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做好风险评估和手术耐受力评估,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的相关脏器功能不全情况,使患者能在可耐受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术中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2)术前必要的检查:一般手术及有创操作必查项目:血 常规、血型(正反定型,必要时查RH血型)、凝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传染病八项常规检查、心电图。特殊手术必查 项目:60岁以上患者心脏彩超;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或具有高凝 倾向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D2聚体测定;使用抗凝剂的 患者:手术前一天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预测手术有出血倾 向的患者必须做好术前备血准备。 3)明确手术指征和方式:对拟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明确的 手术或手术探查适应证。在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主刀 医师应根据病情、患者的意愿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选择相 对先进、损害小、预后好的术式。医护人员应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供选择手术方案及优缺点、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 复过程和预后等方面,以恰当的言语对患方进行解释,协助做 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4)告知签字:择期手术手术前一天、急症手术术前由主刀 医师或第一助手同患方进行谈话(谈话内容包括手术指征、术式、手术风险、利弊、抗生素应用、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法), 但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需由主刀医师 同患方谈话。外院专家来院主刀手术,应由第一助手(限本院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 专家共识(2017) 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 (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

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 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围手术期定义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术前管理: (一)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1、完成要求的术前检查,做好术前评估,多学科会诊,调整病人身心到最佳状态。 2、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二)术前讨论、安排手术 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住院总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三)手术审批 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

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四)术前谈话 主管医生或主刀医师或科主任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签字。 要求:手术知情同意书、高值耗材使用、可选择诊疗方法,术前一天完成签字! (五)手术通知 手术通知单应统一填写手术名称,手术分级,主刀,助手,麻醉要求以及特殊要求准备等。以及需要提醒手术室注意的其他项目(如多重耐药,传染病等)。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另外,手术室需要审核通知单是否合规。 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2:0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六)麻醉访视 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

上呼吸道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上呼吸道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1.1术前:应追询患者有无异常出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牙齿松动史,并检查 凝血功能。由于OSA患者多呈肥胖体态,通气及气管内插管可能困难。患者还多有慢性或反 复性上呼吸道感染。若患者有急性感染或年龄小于1岁应考虑推迟手术或需术后送ICU观察。急性感染常人伴有发热、排痰性咳嗽、下呼吸道症状及其他并发症。 1.2静脉通路:大多数小儿可采用吸入诱导,随后建立静脉通路。常使用挥发性麻醉药 辅以阿片类(如吗啡0.1 mg?kg-1静注)行平衡麻醉。有时静注格隆溴铵(5~10μg?kg-1)以减 少分泌。还可给予抗呕吐药[1]。肌松药有助于气管内插管但不是必需的。疏忽的气管内导管 阻塞、断开或脱出等会在头部操作和使用张口器时发生。经口直角弯度型气管导管(RAE)为外 科医师提供更便捷的口腔通路,并减少放置牵引器时的导管扭结。 1.3术后:手术结束时,应取出咽部填塞物,放置胃管吸出咽入胃内的血液,并彻底进 行咽部吸引。应在深麻醉或患者已清醒且完全恢复气道反射时,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前5 min静注利多卡因(1~1.5 mg?kg-1),可减轻拔管时的咳嗽。术后使用口咽通气道如未能准 确放置在中线上,会引起手术切口破裂出血。可选用鼻咽通气道。 1.4拔管后:应将患者置于轻度头低足高卧位,并吸入纯氧。观察有无呼吸道阻塞。转 到麻醉后监护室(PACU)前应听诊无气道梗阻,转运过程中,患者应吸氧。在PACU,应用面罩吸入湿化氧气,进行复苏室常规监测,离开PACU前,应保证咽部干燥。 2 扁桃体出血 2.1出血: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也可迟发于术后5~10 d。临床可见呕血、心动过速、吞咽频繁、皮肤黏膜苍白和气道阻塞等。由于吞咽的缘故, 出血量常估计不足。 2.2出血和低血容量小儿:麻醉诱导可致严重低血压,甚或心搏骤停。再次手术前需开 放充足的静脉通道,并充分补液(必要时输注血液制品)。应检查血细胞比容和凝血功能,备 好血液制品。麻醉药的剂量也需按降低的血容量而相应减少。 2.3快速诱导:因为胃内充满血液,故麻醉应采用快速诱导,并压迫环状软骨,将患者 置于轻度头低位,以免血液和胃液被误吸至气管。还应备好两台吸引器和一根比拟用气管导 管小一号的带管芯的气管导管。手术医师也应在场。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拔管是最安全的。 3 扁桃体或咽旁脓肿 可表现为牙关禁闭、吞咽困难和气道受压移位。诱导前手术医师行脓肿穿刺减压。如需要,可采用光导纤维镜清醒插管。麻醉处理和拔管要求与扁桃体切除术相似。路德维希咽峡炎,一种颌下及舌下间隙的蜂窝织炎可蔓延至颈前区。牙关紧闭、气道水肿和解剖变形常使 直接喉镜下声门显露困难。静息性喘鸣是全麻的禁忌证。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尽管因经过 蜂窝织炎的病变部位而不理想,但对气道管理却是安全的。 4 气道受压 4.1直接喉镜用于诊断(活检)或治疗(声带息肉摘除)时,可能遇到气道受压。影像学(MRI、CT扫描)及实验室检查(流量环测定)有助于确定气道异常和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许多患者 有吸烟史和心肺疾病。 4.2气道水肿:手术后可发生气道水肿。如估计会发生,可静注地塞米松4~10 mg。其 他与恢复气道水肿有关的治疗包括头部抬高、经面罩吸入湿化氧气及雾化吸入消旋。肾上腺素。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版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李天佐(共同执笔人)杨承祥闵苏张洁张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郑宏闻大翔,姚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楚雄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2015年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首批推荐56个适宜日间手术的术种。 四、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 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患者应严格筛查,以确保患者能安全地接受日间手术。 1.适合日间手术与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ASAⅠ-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2)年龄:一般建议选择1岁以上至65岁以下的患者。但是,年龄本身不单纯作为日间手术的限定因素,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能否进行日间手术,应结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身情况﹑麻醉方式

(完整版)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一,术前随访评估 1,权衡是否需要延迟手术 A.轻~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可以进行手术, 因为它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B.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应延迟择期手术, 争取时间控制血压。 C.如原发疾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则血压高低不应成为立即麻醉手术的障碍。 2,择期手术降压的目标: A,中青年患者血压控制<130/85mmHg B,老年患者<140/90 mmHg为宜。 C,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D,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者,血压应控制<130/80mmHg甚至125/75mmHg以下。 E,但降压宜个体化,不可过度,以免因严重的低血压而导致脑缺血或心肌缺血。 3,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术前是否停用 A,利尿药: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氢氯噻嗪) B,β受体阻滞剂:术前要避免突然停用,防止术中心率的反跳。(普萘洛尔等) C,钙通道阻滞剂:不主张术前停药,可持续用到术晨(心痛定,拜新同) 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这两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的体液缺失,增加术中发生低血压的风险。 ACEI作用 缓和,手术前不必停药,可适当调整。ARB类药物目前推荐手术当天停用。(雅思 达,洛丁新,蒙诺;沙坦类,科素亚,代文) E,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术前不必停用。 F,其他: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患者最好术前7天停服并改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以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 二,入室后处理 1,充分镇静:入室后即给予咪唑安定1-2mg 2,麻醉方式:根据病情和手术方式,选择对循环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同时提供较完善的镇静、镇痛,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A, 区域阻滞麻醉:局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阻滞需要完全,并予以适当的镇静咪达唑仑1-2mg,右美托咪定0.2-0.7ug/kg.h。重度高血压患者不要选择颈丛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李天佐(共同执笔人)杨承祥闵苏张洁张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郑宏闻大翔,姚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楚雄 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 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15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

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 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

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管理质量,防范手术风险,结合医院实际和 有关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术前管理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 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 查(具体见《术前必备检查目录》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 床要点》。术前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制度。所有医疗行为均须如实 记录在病历中,主管医生应做好术前小结。三、四级和特殊手 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特殊手术的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 必须通知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参加。 3、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邀 请外院人员主刀必须有外院人员亲自查看患者的相关记录), 亲自向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和替代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与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 人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4、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 安排手术。特殊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 担任术者。手术室必须严格审核手术申请单,发现未经医务科 批准的特殊手术和院外会诊手术立即通知医务科,并暂缓安排。 5、严格落实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院外会诊制度。特殊手术(具体定义见特殊手术审批报告制度)、外院会诊手术必须按 要求分别在术前一天递交审批表和外院会诊申请单(均须附术 前讨论记录复印件)。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2017-12-13 11:25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953 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李天佐(共同执笔人)杨承祥闵苏张洁张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郑宏闻大翔,姚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楚雄 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 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

【移植】肾移植麻醉的围手术期管理

【移植】肾移植麻醉的围手术期管理 最早记载的肾移植麻醉是1954年,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完成的世界首例同卵双胞胎的活体肾移植手术。迄今为止,肾移植手术麻醉已有近60年的历史。随着肾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麻醉新技术、外科手术以及新药物等也得到了发展与应用,进而推动了肾移植麻醉的发展。但由于供肾的严重缺乏,需要做肾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等待供体时间延长,导致病情严重恶化,全身脏器功能受损,这对肾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麻醉前的正确评估与准备、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肾移植患者的麻醉管理等三方面进行讨论。1麻醉前的正确评估与准备1.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肾脏是人体调节机体液体容量、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红蛋白水平的主要脏器,同时也是清除血循环中药物和毒素的过滤器。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将引起全身脏器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有:(1)心血管系统疾病:由于高容量负荷、高压力负荷和高浓度的肾素-血管紧张素,患者最终出现高血压和心肌病,它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约占50%。(2)血液系统疾病: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和释放减少,血液透析致血细胞反复丢失,尿毒症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以及铁、叶酸、维生素B6和B12缺乏等,肾功能衰竭患者都会出现肾性贫血,通常Hb 50~

80 g/L,HCT15%~25%。血小板黏附功能下降,出血时间延长,但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可以正常。(3)呼吸系统疾病:高容量负荷使患者出现肺充血,引起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4)水和电解质紊乱:由于肾排出水、电解质和游离酸的能力下降,患者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高氯血症和髙钾血症。(5)胃排空时间延长,胃酸分泌量增加、pH下降。此外,肾功能衰竭患者还存在中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骨质疏松等。 2. 肾移植麻醉的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对保障术中患者安全显得非常重要,主要的措施有:(1)了解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凝血机制的情况并尽可能纠正。长期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0~30倍[1],超过50%的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2]。因此,术前对心功能的评估非常重要。对非糖尿病的年轻患者,术前检查心电图和常规的超声心动图即可;而对糖尿病时间很长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则需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或行心导管检查。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与肾移植的成活率成负相关,因此,高血压患者术前应给予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使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水平以下。高危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主张使用β受体阻断药;糖尿病患者手术当日必须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术中发生低血糖。(2)术前24 h进行血液透析,使血钾降到正常范

20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2017-12-13 06:41 来源:未知编辑:点击: 203 王天龙(共同负责人)王东信王秀丽严敏冯泽国李民李军肖玮张兰陈绍辉欧阳文袁红斌徐懋郭向阳(共同负责人)梅伟(执笔人)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该类患者常伴发多种并存疾病和合并症,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不当,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本指导意见根据相关文献、专家共识和指南制定,提出改善患者转归的若干建议,包括手术时机选择、术前评估和准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麻醉和镇痛方案选择、术中呼吸循环管理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等方面,以加强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一、发病率和预后 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为957.3/10万和414.4/10万,髋部骨折中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占75%。由于对骨质疏松和跌倒的有效预防,自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下降了24.5%和19.2%。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存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35%)、呼吸系统疾病(14%)、脑血管疾病(13%)、糖尿病(9%)、恶性肿瘤(8%)和肾脏疾

病(3%)。约70%患者为ASA Ⅲ~Ⅳ级,35%患者至少并存一种疾病,17%并存两种疾病,7%并存三种以上疾病。 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比同龄人群高3倍。调查显示该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3%~13.9%,术后6个月死亡率增至12%~23%,男性患者死亡率高于女性,约3/4老年患者的死因与其并存疾病有关。转归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高龄(>90岁)、器官储备功能下降、并存疾病和合并症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比择期髋关节置换术高6~15倍。近年来由于临床诊疗技术和流程的改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活动能力恢复困难,能完全恢复术前活动能力的仅占1/3,50%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借助辅助装置生活,25%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护理。 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 98%老年髋部骨折需要采用外科治疗,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采用非手术治疗者30d住院死亡率是采用手术治疗者的2倍,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如入院48h内实施手术)除可减轻患者疼痛外,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术后自理能力。与入院48h内手术相比,48h后手术者术后30d全因死亡率增加41%,一年全因死亡率增加32%;患者手术拖延时间越长,住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完整版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 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 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2、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3、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术中如需调整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需由主刀医师与病人家属谈话,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施行。 4、术中急需用血,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争分夺妙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化验室必须配合以最快速度合血。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的概念最早由英格兰的Nicoll医师提出,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1]。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一种手术模式。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由各地区、医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1]。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 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的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2],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 四、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 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患者应严格筛查[3,4],以确保患者能安全进行日间手术。 1、适合日间手术及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ASAⅠ或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2)年龄:一般建议选择1岁以上至65岁以下的患者。但是,年龄本身不单纯作为日间手术的限定因素,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能否进行日间手术,应结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身情况、麻醉方式、合并症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综合判断。 (3)预计患者术中及麻醉状态下生理机能变化小。 (4)预计患者术后呼吸道梗阻、剧烈疼痛及严重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2、下列情况不建议行日间手术: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及审批: 各手术科室应根据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手术权限审批,安排相应级别医师手术。 二、术前医师准备工作: (一)主管医师应熟悉并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必需检查,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写,手术者术前应亲自查看患者。 (二)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重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三)术前了解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状况;应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查房,共同商讨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应积极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某些特殊检查,尽可能在术前得出正确诊断。 (四)手术者应亲自与患者及家属术前谈话,介绍拟进行手术的风险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替代治疗方案等,取得患方同意,并与患方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五)麻醉医师应于手术前一日亲自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术前准备状况,再决定麻醉方式,如发现手术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麻醉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风险、注意事项等,在保证患者及家属能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完成签署《麻醉同意书》。 (六)估计需要输血的患者应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要时并备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血浆或全血等。采取措施纠正患者全身情况欠佳状况,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对术中拟用药品有需要作过敏试验的,术前均应按要求做好过敏试验。 (七)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于手术前1天发送至手术室,急症手术需提前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特殊感染患者递交手术通知单时应特别注明,以便手术室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术前护理准备工作: (一)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情况,向患者作入院宣教,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二)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合血及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手术前和手术当日的准备等。 (三)患者入手术间前,病房护士应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病员服,不得将患者衣物、石膏、牵引器等污染物带入手术间。 四、手术部位标示,见《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五、手术患者交接

21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2017-12-13 06:40 来源:未知编辑: 王天龙(负责人/共同执笔人)王东信(共同执笔人)梅伟(共同执笔人)欧阳文(共同执笔人) 于金贵、马正良、马琳、王国年、王建珍、王锷、毛卫克、尹岭、左明章、石翊飒、吕黄伟、刘敬臣、刘靖、刘新伟、孙玉明、纪方、严敏、李民、李茜、李恩有、肖玮、汪晨、张洁、陈彦青、努尔比艳克尤木、易斌、罗艳、赵国庆、胡双飞、贾慧群、顾尔伟、徐庆、徐国海、郭永清、黄雄庆、葛圣金、黑子清、曾庆繁、薛荣亮、衡新华 一、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 (一)总体评估 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与评估是实施麻醉手术前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客观评价老年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及其风险,同时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提出建议,包括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调整用药方案、功能锻炼甚至延迟手术麻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老年患者术前应当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代谢当量水平、营养状况、是否可疑困难气道、视力状况、精神/认知状况、言语交流能力、肢体运动状况、是否急症手术、近期急性气道疾患、过敏史、脑卒中病史、心脏疾病病史、肺脏病史、内分泌疾病病史、用药史(包括抗凝药物等)、头颈部放疗史、既往外科病史等对患者进行评估,以期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状态。必要时,邀请相应多科专家参与讨论手术时

机、方案以及相应的术前准备。 ASA分级及年龄可初步预测患者围术期死亡率,ASA分级与围术期死亡率的关系见表1。有文献报道,大于80岁的患者接受大中型非心脏手术时,年龄每增加1岁,围术期死亡率增加5%。 表1 ASA分级与围术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注:ASA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二)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与手术风险评估 手术过程本身可以显著影响围术期风险,包括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出血以及对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表浅性手术围术期不良预后比胸腔、腹腔或颅内手术者低得多。以下手术风险较大:重要器官的手术、急症手术、估计失血量大的手术、对生理功能干扰剧烈的手术、新开展的复杂手术(或术者技术上不熟练的手术)和临时改变术式的手术。同类手术在施行急症或择期手术时,急诊手术的不良预后比择期手术者高3~6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麻醉风险的影响不同,应该根据手术类型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风险。 (三)术前脏器功能的特殊评估 1. 心功能及心脏疾病评估 区别心脏病的类型、判断心功能、掌握心脏氧供需状况是进行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