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翻译研究的途径
论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
论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作者:宋蕾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从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的语言学理论的译学构想切入,分别以奈达、威尔斯、卡特福德和费道罗夫四位重要的理论流派代表人物为例,目的是研究奈达翻译学派所做的语言学探索,并探讨其贡献和不足之处。
因为任何翻译活动都需借助于语言,所以语言要素对于建立翻译学理论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为了在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方面有所创新,有必要对翻译理论家们为译学研究所做的语言学探索展开研究。
关键词:翻译理论;语言学;译学研究随着国内不断引进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国内的翻译研究学者在上世纪末对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有所创新并提出了中国本土的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
语言学和翻译密不可分,通过研究两者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英语翻译的语言学途径。
一、奈达和威尔斯的译学研究著名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威尔斯提出,现代的翻译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奈达的《论圣经翻译的原则和程序》(1947),它是随后奈达的《翻译科学探索》(1964)一书的铺垫。
在《论圣经翻译的原则和程序》这本书中,奈达使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观点,对翻译中的各种问题做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翻译是一门科学。
他的这一观点在其所著的《翻译科学探索》以及《翻译的理论和实践》(1969)中再次出现,并被进一步详细解释为:翻译不仅是一门艺术以及一门技巧,同时也是一门科学。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可以通过“采用处理句法结构的科学方法,语义分析的途径和信息论来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意即翻译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语言学的和描写的途径。
其二,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所以“对不同语言中包含的相应信息间的关系所进行的任何描写和分析,都必须是语言学的科学描写和分析”。
确定的一点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奈达的翻译理论的基础,尽管奈达声称其翻译理论产生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之前,但仍然可以认为两者仍有一定联系,因为奈达1964年出版的著作《翻译科学探索》在发表时间问题上,很明显晚于乔姆斯基在1957年发表的《句法结构》。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引言翻译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它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翻译的过程和结果,翻译研究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方法和理论。
其中,功能语言学途径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功能语言学途径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对理解翻译现象和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性。
一、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它强调语言的使用方式和功能。
它认为语言是一种实现交际目的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规则系统。
功能语言学主张将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相结合,通过分析语篇、场景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文本的意义。
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语篇分析和语用分析等。
文本分析关注词汇、句法和语言结构等内部元素;语篇分析则关注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语境;语用分析则研究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功能语言学可以揭示语言的多样功能和交际背景,从而更准确地解读和翻译文本。
二、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1. 语言策略的分析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不同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
通过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可以分析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
比如,翻译家为了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含义,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词汇、句式和语气。
通过分析这些语言策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翻译家的意图和目的,以及他们面对不同语言和文化时所做的选择。
2. 文化背景的分析翻译研究中经常涉及到跨文化的比较和交流,而文化背景对于翻译的理解和传达至关重要。
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翻译家更好地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3. 交际功能的分析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而这种交际是基于语言使用者的共同理解和参与。
功能语言学可以通过分析语篇结构和参与者的角色来揭示交际功能的实现方式。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一、本文概述《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功能和效果,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介绍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然后阐述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词汇、语法和篇章层面上的功能对等,以及文化因素的处理。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本文将展示功能语言学途径在翻译实践中的有效性和优势。
本文还将讨论功能语言学途径在翻译研究中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二、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功能语言学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在实际社会交流中的功能和作用,而非仅关注语言的形式或结构。
这一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翻译不再仅仅是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文字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旨在实现特定交际目的。
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强调语言的三个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这些功能在翻译过程中同样适用,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概念意义,还要考虑到原文的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以确保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能够实现与原文相似的交际效果。
语篇分析则关注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分析原文的语篇结构,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语义联系,并在译文中保持这种连贯性和衔接性。
这样,译文才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读者能够顺利理解并接受。
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综合考虑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和语篇分析的要求,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这一理论也提醒我们,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需要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
三、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是一种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它强调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而非仅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翻译规范及其研究途径
翻译规范及其研究途径翻译规范是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决定了翻译规范的多样性。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还要文化背景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本文将探讨翻译规范的定义、分类及其研究途径,旨在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一、翻译规范的定义与分类翻译规范是指在进行翻译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这些原则和标准可能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
根据其性质,翻译规范可分为以下几类:1、语言规范:涉及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词汇、语法和句法转换的规范。
这些规范确保了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文化规范:涉及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的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尊重和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同时将其融入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
3、社会规范:涉及社会习惯和礼仪的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循目标语言的社会习惯和礼仪,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期望。
4、心理规范:涉及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的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分析和把握原文作者和目标读者的心理活动,以确保翻译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二、翻译规范的研究途径要研究翻译规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词汇、语法、句法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与相似之处,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2、语料库研究法:利用语料库资源,对大量的翻译实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翻译规范和技巧。
3、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验和调查等手段,对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揭示翻译规范的实际情况和应用效果。
4、跨学科研究法:将翻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如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进行跨学科研究,深入探讨翻译规范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翻译规范的应用与评估翻译规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翻译阶段和审校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翻译规范都发挥着指导作用,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翻译规范的应用进行评估。
评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准确性评估: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是否避免了歧义和误解?2、流畅性评估:译文是否通顺、易读?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3、文化适应性评估:译文是否适应该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否保留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4、社会认可度评估:译文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社会的价值观和习惯?是否得到了目标读者的认可?总之,了解并遵循翻译规范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
我对翻译的认识 文档
我对翻译的认识我学习英文已经有十年余载,然而进入翻译领域却从刚踏入研究生门槛的九月份开始,作为一个刚踏入翻译领域的初学者来说,确实谈不出对翻译的深刻具体认识,但是通过两个礼拜学科老师对我们进行翻译导航的学习来说,本人还是对翻译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将通过对翻译是什么、翻译的种类和如何学好翻译来进行阐述:一.翻译是什么?1.研究翻译,对“翻译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
翻译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形式。
各界专家学者也对“翻译”做了不同的定义解释:1).比喻式的解释有“翻译如临画,如伯乐相马”(傅雷)“翻译如以宽颈瓶中水罐注狭瓶颈中,傍倾而流失者必多”(雨果)2)定义解释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美国语言学家奈达)“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整体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3)《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显得更完整、更科学:“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把代表语言文学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2.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所做的定义把翻译活动仅仅局限在语际转换层面上,这样便忽视和遮盖了广义的翻译所囊括的丰富内涵,以及语际翻译的全过程所承载的重要文化和历史意义。
许多翻译家明确提出,把翻译完全归结为语言活动是错误的,如爱德蒙加里就认为“文学翻译不是一种语言活动,而是一项文学活动”;而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观点出发,又将翻译分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摘自《翻译概论》)。
3.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多国语言和文化的不断交流,翻译学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各个翻译学家对翻译学做出的系统理论认识和实践指导作用。
谭载喜在《翻译学》一书中对“翻译学的研究途径”进行了归类。
翻译研究回顾对当代研究路径发展启示
一、引言研究途径是指研究者用作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翻译学处于跨学科的领域,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丰富本学科内涵,正所谓翻译的研究途径。
归纳起来,翻译研究的途径即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语言和对比文本阶段开始,经历了德国功能主义学派阶段、描写翻译研究阶段、文化转向研究阶段及当代社会学方向研究、实证性转向研究及全球化转向研究阶段。
二、翻译研究途径回顾1. 50年代末至70年代注重语言的对比研究相关理论霍姆斯、雅各布逊、卡特福德、奈达、纽马克、穆南及费道罗夫等。
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观,在第三阶段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指出翻译需要寻找以交际功能为目的的对等语,从而重新组织语言的结构和语义的形式,(Nida and Taber,1969:12)奈达进一步指出翻译必须达意、传神、措辞通顺及考虑读者的接受。
几乎和奈达同一时期,苏联著名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A.V. Fedorov)提出翻译学理论和语言学学科紧密相关,强调翻译要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才能体现出来,翻译要通过语言学学科才能表现出来。
(蔡毅、段京华,2000:5-6)此外,哈蒂姆(Basil Hatim),纽马克(Peter Newmark),贝尔(Roger Bell)格特(Ernst-August Gutt)等将语用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结合,丰富并促进了翻译语言的对比研究。
2. 70年代末至80年代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研究德国的翻译功能学派针对翻译语言学派重形式的不足,提出重文化和交际功能,将翻译研究置于目的语文化和语境中。
赖斯通过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阐释不同文本类型的功能,指出文本的多义性和多功能性,他们运用语言功能和交际的特点分析和研究翻译。
弗米尔提出目的论(Skopostheorie),认为翻译文本要以达到目的语语境为目的,并指出译文要根据目的语读者和译入语习惯达到文内连贯和互文连贯的原则。
曼塔里阐发了翻译行为理论(translation action),指出信息傳递最终会为交际服务。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途径认知翻译学是当前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当前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力求依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英汉/汉英翻译实例,试图构拟认知翻译学的基本框架与途径,最后得出结论:等值翻译只是相对的、近似的,不等值才是绝对的;翻译中的等值只不过是认知经验结构的相似性,译文的质量取决于相关因素间的趋同度。
标签:认知等值体验哲学识解趋同度一、引言翻译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之间进行文化与文明交流的桥梁,只要有不同种族人类交际与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翻译活动。
没有这种交际活动,人类文化传播和人类交流很难进行。
翻译活动是多类型的,对翻译的定义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的面很广,除了本体论外,还从不同的学科(如:语言学、哲学、文化学、符号学、文学、传播学、社会学、美学以及最近的认知科学等)中吸取营养与精华,为我所用,发展成熟。
翻译学是一门经验性学科,国内外无数优秀的翻译理论家与实践家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并总结出翻译方法,为翻译学理论的探索和建立提供了基础和立论依据。
传统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以语码转换实现的一种语言活动。
然而,现在认知语言学已经揭示出:语言是心智的表征,语言结构映照了人类经验结构。
翻译活动中的语码转换,就是对心智的解读和解码,因此翻译活动必定反映心智活动的规律,翻译决不可忽视对心智的研究。
正如杨自俭、刘学云(1994)早先预言:“翻译不但是语言活动,而且是心理活动。
联系翻译转换过程、研究心理机制是翻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认知为出发点,探究译者是怎样运用语言符号对事物进行抽象,以及怎样通过认知加工,运用概念范畴和语言符号来实现翻译交际活动,这是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
在翻译活动中,不同的概念范畴可以围绕原型来建构,可通过词汇和概念来进行再现。
然而,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概念和抽象的概念在另一种语言中再现又比较困难,而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隐喻、原型以及意象图式理论给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解释力。
翻译研究方法-实证研究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实证研究
自然性研究:指研究者在现实生活和自然情景中对某种现象或过程进行观察,在此过程中研究者没有对该现象或过程做任作干扰,只是对研究对象显现的特征作了记录;(描写性研究)实验研究:是通过“干扰、控制事物的自然秩序”将研究对象的某些个别特征与其他特征区别开来专门研究的过程,实验中须设定和控制实验条件,以便与其他条件下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
DESCRIPTIVE METHOD描写性研究
DESCRIPTIVE METHOD & PRESCRIPTIVE METHOD
规定:定下规则或给出明确指令描述:与批判、评价、理论、规范、规定、情绪化、先验、分析等词相对
规定
描述
应该
是
包含价值判断
不包含价值判断
理想 信仰 世界观
实在
指导实践
陈述事实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实证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观察、勘察等途径获得研究对象自然情景中的研究数据,然后通过归纳、统计和概括提出理论假设;或首先提出理论假设,通过实验等方法获得经验数据,最后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在此过程中“实证”的概念主要体现在验证假设的方法“观察、实验”上。具体说来,翻译实证研究不仅是分析文本、描述翻译现象,更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概括“总结制约译者翻译行为的经验变量和翻译规范,阐释和说明这些变量间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最后建立关于翻译现象、翻译行为的解释性和预测性原理和规则。
具体方式
统计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
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问卷法实验法文献法
描述统计法推断统计法
QUANTITY METHOD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述评
二、 简 介
的等值论及其翻译转换 ,评介了豪斯的以语域变 量为基础的翻译评估模式 、 贝尔的“ 六位仆人” 、 哈 提姆与梅森 的语境分析模式 、贝克的 自上而下 的 语篇分析途径。 第三章宏观翻译功能: 译文功能与翻译策略。
主要 论 述 了 翻译 研究 的 功 能 主义 学 派 及其 理论 。
译策略、 信息发送者与翻译策略 、 编译的理论与实 践、 翻译策略透视、 术语翻译问题等。
三、 简 评
统功能语法概论》一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功能语言 学的入 门书籍 , 此书的 目的 自然“ 不是要详谈功能 语 言学 与 翻译 研究 ,而 只是要 表 明功能语 言 学 的 应用领域可以涵盖翻译研究” 【 3 j 。 因此 , 该书 自 然不 能算作是我 国从功能途径切入翻译研究的第一本 专著了。在萧立 明的《 新译学论稿》 中, 有两章“ 系 统功能观 与辩证论译” [ 4 1 2 。 和 “ 语篇语言学与翻 译” [ 4 1 4 9 - 6 o 涉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观和语篇语言学 ,
( 一) 弥补 了我 国从 内外 两种 功 能途 径 切 入 翻
译研究 的缺憾 2 0世纪 6 0年 代 开 始 ,卡 特 福 德 把 系 统功 能 语法的一些概念运用于翻译研究 ,此后 以英国学
者 为 主 的国外 翻译 研 究 学者 选择 功能语 言 学理 论
彭 秀林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经贸学院 , 广东 清远 5 1 1 5 1 0 )
摘 要: 澳门大学张 美芳教授的《 翻译研 究的功能途径》 一 书从理论与 实践 两个 方面对功能途径的翻译研究进行 了 探 讨. 理论探源清晰 , 实践论证到位 ,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不同翻译研究途径的比较研究并兼答相关疑问
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不同翻译研究途径的比较研究并兼答相关疑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并将其与其他不同的翻译研究途径进行比较。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其核心理念在于将翻译过程视为一种生态系统,强调翻译活动中的多元性、互动性和自适应性。
与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生态翻译学更加注重翻译环境的整体性,提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平衡”原则,以实现译文的最佳适应和最优表达。
本文将首先介绍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其核心观点和理论框架。
随后,将对比分析生态翻译学与其他主流翻译研究途径(如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理论等)的异同点,探讨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生态翻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针对生态翻译学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和争议进行解答,如生态翻译学如何平衡翻译活动的多元性与一致性、如何评估译文的生态适应性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生态翻译学视角,以促进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和实践创新。
二、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研究途径,其基本理念源于生态学的视角和原理,将翻译活动视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译者、原文、译文、读者、环境等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者,而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
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翻译的最佳效果。
这种主体性的强调,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更加自主和灵活。
生态翻译学注重翻译的生态环境。
这里的生态环境包括文化环境、语言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翻译活动需要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因此,生态翻译学提倡翻译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还强调翻译的适应性和选择性。
翻译活动需要适应原文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同时也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和接受能力进行选择。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本文由huanqi2332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年! 月卷第?期中国翻译# ?% &(?1? 2 /. 0 ? & + , 6.33,4碎 53)+ & ( + ?.,( ?, ? 7. ?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黄国文4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8,广东广州 ?,9: ?;。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问题尤其涉及到时译文的评论这在国内外都不多见本文时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尝试做了简单的句画并介绍了研究过程中的六个步骤文章通过举例说明这种功能语言学方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作者通过 = 讨论表明对翻译问题的学术探讨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路向与功能语言学的路向是不同的既不能够把它们作简单的比较更不能用甲的标准 4规则 ; 来衡量乙的做法 = = =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翻译研究汉诗翻译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 & + , Γ % . &<文章编号<9 + ??&一: ΑΒ4;一9?一Υ0Δ%( ? %Φ(22? .0 + &. )+ & ( ,+ ? . & %1 ? 0 Γ %? (>ΔΖΗ .&41 ? ? . . , . ? Υ. ? ? %Δ &Π( ? + ?? < ?Γ+ &Υ+Δ(,一 10 Κ +? (?& Λ & %Μ ? ? (%? ΖΝ,& +ΓΔΟ ?.(9. & &:?,#?% &+;+& &)% 2+ 2(? + ,们。
?3. ? 2.2. (? +& 0. & + % ,Γ%&0 Δ+ &% %(? ? (. & ?%&? ? ? ( ?+Φ + ?. + ?? +(<2. Φ ?( (?+Δ0 ?(? ? ? + ???9Ρ& (. ???2 +2 ?. + ? ? 2 + 2&.. + ?..?+ & (,+ % ?. &(0 ? Γ%.ΠΝ0 ,% % Δ+&( Θ% %Ρ 2 ?.( (Μ + ? Δ ? ( %& Μ . , ? Γ %( ( 0 ? ( ??,+???& +( +? . &, %Γ ? ?& +( +, ?%.0 ? Γ %? ( + Γ ? & ?+& +Η%.,, + Φ5?ΝΗ. ?ΓΥ0 &+ &<, Γ %&0 Σ 0 Δ%?%?( ? ,? 3+ %( ? %? ( < ?? + & ( , ?%.Λ ? Γ %? ( = ?+& ( +, ?%.# ? %&(?2.Ρ(<Γ %( Φ. 0 ? (?& ++, ( %( Ν。
学习翻译的四条途径和三个层面
学习翻译的四条途径和三个层面1.“互文性”对翻译学习的启示一个语篇至少在三个方面与其他语篇产生联系。
第一,它与某些语篇共同遵循着某种格式和结构规范;第二,它的内容和某些语篇的内容有联系,包括直接或间接引用了其他语篇;第三,它与某些语篇属于同一文化/宗教/思想传统。
这在诒篇语言学了被称为互文性。
互文性的概念向我们提示了语篇的两个重要属性:一、主篇是聚合成不同类型的,各自发挥不同的交际功能;同类语篇共同遵循在套行文和交际规范;二、语篇间相互依存,形成交际参与者所共享的一套知识结构和交际语境。
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翻译,便呈现如下的互文关系:world of SL texts←→ST←→TT←→world of TL texts原文(ST)是源语语篇世界(world of SL texts)中的一员,与其中某些语篇具有密切的互文关系;原文(ST)引发译文(TT)的生成,两者间存在渊源关系;而译文(TT)的生成受到译语语篇世界(world of TL texts)的导向和制约,这又是一层互文关系。
用这一思想指导翻译学习,可提出以下四条有效的途径。
2.四条途径目的语阅读:阅读与所译语篇同一/相似类型的目的语语篇。
译文,作为在新的语境中行使交际功能的语篇,它的互文性首先体现在要适应译文读者的预期上。
因为译文一旦进入目的语,便成为目的语语篇世界中的一员。
它必须与目的语中的原创语篇,尤其是同一类型的原创语篇相比照而存在,要有效地心向往之交际功能,它就必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目的语同类/相近语篇的写作规范。
而掌握这种规范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充分的目的语阅读。
另外,译文还会与业已存在的同一/相似类型的翻译语篇相比照而存在,阅读此类翻译语篇有助于学习者在翻译实践中摸索和确立自己应遵循的目的语语言、语体和语用规范。
在阅读的基础上还不妨进行少量目的语写作练习。
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A.Lefevere将翻译看作是一种“重写”(rewriting)过程。
冰心翻译研究的生态途径
2 l 年 O 2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Vo1 26, . No.1
1 月
J u n lo n n Un v r i ( o ilS in e ) o r a f Hu a ie st S ca ce c s y
J n 20 12 a .
冰 心 翻 译 研 究 的 生 态 途 径
宋 晓 春
(. 南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南 长 沙 1湖 湖 教 育 学 院 , 南 长 沙 10 1 . 湖 4 08 ) 1 O 2
[ 摘 要 ]以 冰 心 翻 译 为 例 , 察 翻 译 研 究 的 新 途 径 一 生 态途 径 对 具 体 翻 译 活动 的 阐释 力 , 出以 下 结论 : 考 得 生
S ONG a — hu Xi o c n ,
( . l g fF r i n La g a e s u is 1 Co l e o o eg n u g t d e ,Hu a r l n v r iy e n n No ma i e st ,Ch n s a 4 0 8 U ag h 1 0 1 2 Co l g fFo eg a g a e s u is . l e o r i n L n u g t d e ,Hu a ie st ,Ch n s a 4 0 8 e n n Un v r iy a g h 1 0 2,Ch n ) ia
态视 角 下 的 冰 心 翻 译 体 现 出整 体 性 生 态 哲 学 的基 本精 神 、 在 关 系和 实践 路 径 ; 翻 译 选 材 上 , 心 轻 欧 美 而 重 亚 存 在 冰 非 , 现 了对 翻 译 生 态 整 体性 的 自觉 维 护 ; 翻 译 和创 作 共 生 与 互 生 、 持 而长 的存 在 关 系呈 现 了 整 体 性 生 态 哲 学 体 她 相 的核 心 特征 , 种 共 生 与 互 生 的 生 态 存 在 关 系得 以 实现 主 要 得 益 于冰 心 至 诚 无 息 致 中 和 的 生 态 伦 理 观 ; 她 的 翻 这 在 译 实践 和翻 译 论 述 中也 处 处 体 察 出她 “ 德 行 而 道 问 学 , 广 大 而尽 精微 ” 尊 致 实践 至诚 之 道 的路 径 。 [ 键 词 ]冰 心 翻 译 ; 态整 体 观 ; 生 与 互 生 ; 态 伦 理 关 生 共 生
翻译研究之用及其可能的出路_许钧
NO.1 2012· 5 ·三年前,是改革开放30年纪念,两年前,是新中国成立60年纪念。
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我和翻译界的同行一样,曾对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期间的翻译研究工作做过一些梳理、总结,对中国翻译界的翻译研究之途做过回望和思考。
尽管出了书,发表了文章,在“中国翻译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新中国翻译事业60年论坛”上还做了报告,但我总觉得有些话还没有说得特别明白,对翻译研究还有一些想法,对翻译研究的发展有些担忧,想说出来与同仁一起探讨。
一、翻译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学者,我在文中不想一开始就用“翻译学”这样的术语,因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来学界同仁的不断探索,翻译研究的对象越来越明确了,领域越来越清晰了,翻译研究的疆界也越来越受到人文学界同仁的尊重,翻译学是否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问题,已经在30多年的探索中渐渐地做了回答,尽管有不同的声音,有质疑的声音,还有反对的声音,但现在似乎不用在这一方面再讨论了,就像一个人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实事,而且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还那么执著,给不给那个名分是个时间的问题,不要太着急。
从中国体制化的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翻译学这个名分给不给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名不正,言不顺,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进不了学科目录,就没有出生证,等于是野孩子,在学校就没有安身的位置,就得不到什么什么工程的资助。
最近,我在《东方翻译》上看到,一直为翻译学的建立而奋斗的谢天振教授还在质疑,在呼吁,在抗争:“近10年来,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学科建设中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空前迅速和蓬勃的兴起。
然而,令人无比遗憾,甚至倍感失望的是,最近下达的《研究生招生学科目录代码册》以及它所依据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对这一最新变化却毫无反应,外语学科目录的编制与10年前毫无二致。
翻译的阐释学派
阐释学理解观 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
一、西方现代阐释学代表任务海德格尔和伽达 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1、翻译是对原文本的阐释与理解,阐释的过程极 富主观性。 2、翻译研究必须寻回译者这一主体,赋予译者对 理解和阐释文本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二、海德格尔从哲学和阐释学的角度阐述的翻 译思想
1、他这种注意翻译的普遍性与将理解视为人的存 在的本质特点的观点联系起来,体现了阐释学的 广泛适用性。
2、反对一字一译,对号入座的译法,认为翻译的 关键在于表达词语后的“道说”,而“道说”是 无法通过字面的直译传达的。
3、区分了“翻译”和“转渡” 1)认为“转渡”一词与“翻译”一词是“同一 者”,但不是“相同者”; 2)他推崇“意义转渡”代替“字面翻译”; 3)明确指出了翻译的困难——时间的迁移,语言 的畸变,理解的误差以及原意的消隐; 4)语言的本质不是“在场”,在于“缺席”。
新之处); 最后一章讨论有关文化的各种类型学。
2、主要目的:
阐明翻译乃是语言的基本因素,翻译和语言理 解不可分割的观点。
3、主要观点:
1)理解即是翻译
①翻译包括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②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实际上乃是翻译过程;
③在传统框架中,语言文学或话语行为造成的理解 困难有三个:作品的“节奏”,词汇,“个人语 汇”;
3)“完美”的翻译就是与原文完全平衡的译作, 即既无不及,又不超越,这应是译者自始自至终追 求的目标。
4)斯坦纳的四个翻译步骤,具有深奥的哲理性, 贯穿着这样的观点: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 避免地将个人的生活经验,文化和历史背景渗入了 原文,使翻译变成了对原文的再创造。
4、斯坦纳的贡献:
斯坦纳对翻译与理解的关系,造成理解的困难, 译者应追求的目标以及四个翻译模式的论述不乏新 意,对于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翻译研究方法-实证研究
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 +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以显示大脑 各个区域内静脉毛细血管中血液氧合状态所起的 磁共振信号的微小变化.可以在正常的活体上无 损伤地实现大脑活动的功能定位,已经日益成为 观察大脑活动,研究人脑的拓扑结构,进而揭示 脑和思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访谈调查:访谈调查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的直
接对话来收集数据。 + 模式:设置问题--访谈调查对象--记录访谈内容 (录 音、录像或笔录)--数据统计分析 + 访谈调查可以作为问卷调查有益的补充
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通过控制和操纵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的相
现场观察
录音录像软件 Translog软件
有声思维法TAPS
TRANSLOG软件
Translog程序是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的A.L. Jakobsen和L. Schou两位
学者于1998年发明的, 发明的初衷是用于翻译过程研究。该程序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下运行, 可以在不干扰文本输入的前提下, 准确记录所有按键的活动, 包括修改、删除、增加、剪切、复制、光标移动、电子词典查询等, 并能显示 按键活动的时间。运用Translog 程序, 研究者可以了解被试者书写、停顿、纠 正、修改等翻译活动, 即翻译过程的译文书写和译文修改两个步骤,从而分析 受试者的认知过程和时间的关系; 了解实验中任一时间受试者的思维关注点,及
在有声思维法的研究中,受试者的口述报告会被录音或者录像。然后,研 究者将录音资料转写为文字,即有声思维数据,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 分析。为了实验中使受试者能够尽量提供完整的数据,受试者往往需要经 过一定的训练。此外,在正式实验前,受试者也会进行模拟有声思维方法 训练。 口述报告 对话 回溯式面谈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
Product-oriented 产品导向研究
Process-oriented 过程导向研究
Function-oriented 功能导向研究
“霍姆斯把翻译研究分为纯研究和应用研究两 大部分。纯研究又划分为翻译理论研究和描写 翻译研究。功能导向研究属于描写翻译研究的 范畴之下。此外,描写翻译研究还包括产品导 向研究和过程导向研究。” “霍姆斯提出的功能导向翻译研究指的是翻译 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并非一种翻译原则或 翻译策略。更不是一条研究途径。 所关注的是译文在目的语文化社会中的作用, 即翻译与文化建设的联系。
翻译研究的 “功能”概念
霍姆斯的“功能导向翻译研究”;
奈达的“功能对等”论; 以语篇分析为基础的“功能途径”; 由德国学派创建的“功能主义”理论。
奈达的“功能对等”论
“功能对等”理论的前身是“动态对 等”(dynamic equivalence)理论;与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相对 应; 奈达的“功能对等”是一种翻译理念;或 者说是一种基本导向(basic orientations) 视点是译文在读者中引起的效果。
本讲主要内容:
霍姆斯/图瑞译学图 霍姆斯的“功能”概念 其他“功能”概念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研究
Pure 纯研究 Translator Training 译员培训 Function Oriented 功能导向
Applied 应用研究 Translation Aids 翻译辅助 Translation Criticism 翻译批评
…
3. 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 4. The translation shift approach 5.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6. Discourse and register analysis approaches 7. Systems theories 8. Varieties of cultural studies 9. Translating the foreign: (in)visibility of translation 10. Philosophic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11. Translation studies as an interdiscipline
翻译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一 为 什 么 翻 译 研究 的 发 展 迟 缓 呢 ? 主 要 是 因 为 当前 翻 译 研 究的 方 法 和 角度 比较 单 不 够 多 样
。
,
,
化 大 家 习 以为 常的 翻 译研 究方 法 即语 言 外 壳 和 美 学 相 统 一 的方法 把 翻 译 行 为 看 作 是 机 械 的 语
。
。
,
。
要通 俗 易懂
”一
千
三百
多年的时
间
流逝
,
,
、
。
了 翻译学 的发展 尤其是 翻译理 论的发展 远远落 在其 它后起 学科的 后面 社 会学 已 经演 化和 衍生
为 人 口 学 、 公 共 关 系 学 、 协 调 学 、 服 务 学 、 行 为学 、 文 明 学 、 信 息学 … … 心 理 学 产 生 了 诸 多 的 分 支 学
。
。
我 国 是 一 个 翻 译 历 史 悠 久 的 国 家 最 早 的 翻 译 活 动 可 追 溯到 周代 汉 人 与各异 族 的 交 往 经 过
几 次大 的 翻 译 浪 潮 , 到 目 前 改 革开 放 全 方 位 的 口 笔 中外 互 译 , 涉 及 语 种 (包 括 各 少 数 民族 语言 ) 之
.
T h e y d a e e u s e h i m o f t a k in g b r i be s
.
,
另 外 同 一 单词 与 不 同 词 搭 配 意 思也 不 同
,
(前 面 已 有 实 例 ) 再 举
u nc
on
ce
m ed
为 例 . u nc on -
或 d e e r n e in (
,
。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翻译是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
翻译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不同学科的合作交流中不断发展,其中功能语言学途径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功能语言学途径是指通过语言的功能来理解和描述其结构和使用的方法。
这种途径强调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关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在翻译研究中,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翻译过程和成果,揭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首先,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翻译中的语言功能。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传递过程,语言的功能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功能语言学途径,研究者可以分析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功能差异和转化,深入探讨语言之间的关系和交流方式。
例如在汉英翻译中,中国人倾向于使用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英语则更注重直接表达,这种功能差异对翻译过程和成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和意义。
其次,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翻译的整体效果和目的。
翻译的目的通常是将一个语言文化转化为另一个语言文化,以实现沟通和理解。
通过功能语言学途径,研究者可以关注翻译的效果和目的,分析翻译中所使用的语言手段和策略。
例如,在音乐翻译中,翻译者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使得目标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源语言歌词的意义和情感。
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选择的背后逻辑和目的。
再次,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翻译中的语言变异和变化。
翻译涉及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和转化,语言的变异和变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功能语言学途径,研究者可以探讨翻译中语言变异的原因和意义,揭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例如,在汉英翻译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有些表达方式无法直接转换,需要通过其他语言手段来进行转化。
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变异和转化的规律和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翻译研究的途径
翻译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需要利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发展自身的体系。
迄今,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翻译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所涉及的范围。
事实上,目前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来自不同的领域:语言学、文学、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等等,并引入不同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翻译研究。
图表3(见图表3)大致归纳了各家所研究的范围及其理论流派: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交际理论(communication studies)、文体研究(stylistics studies)、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语用研究(pragmatics studies)、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语言哲学(linguistics philosophy)、机器翻译(machine tranlation)、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
根据研究途径或理论基础,可把活跃在翻译学各个分支下的学者大致分为几个流派:(1)翻译科学派(即语言学派),该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对比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哲学;(2)功能主义学派,其理论基础是功能语言学及与之相关的语篇分析理论和语用学;(3)操纵派,即比较文学-文化学派,其理论基础是文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文体学;(4)多元系统论,其焦点是社会与文化规范;(5)解构主义学派,该学派把翻译比喻为原文在翻译中得到“解放”;(6)翻译技术学派,该学派的学者多数是信息技术专家,他们借助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机助翻译、机器翻译及信息提取等问题,并开发相关的软件。
此外,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要,专业翻译管理的队伍日益壮大,其范围包括译员培训、翻译规范与质量评估、翻译辅助工具的出版发行、翻译政策的制定以及职业译员的标准等。
过去,这些被认为是实践派的工作,无理论可言。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专业翻译管理也将如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一样,成为一门既有实践又有系统理论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