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从和合翻译说视角看汉法翻译中的冲突与融合

从和合翻译说视角看汉法翻译中的冲突与融合

摘要通过分析汉法翻译的具体实践,阐述和合翻译说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丰富了理论学说本身,是对之前注重西方翻译理论的翻译现状很好的补充。

从和合翻译视角对比研究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和翻译目的,不但是对理论本身的检验与提升,也有助于启示大家建立与时俱进、中庸性质的和合翻译模式。

关键词和合翻译说冲突融合On the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in Chinese-Frenc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and Inte鄄grated Translation//Zhang HuiAbstract Through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Chinese-French translation analysis,the guidance of harmonious and integrated translation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 is interpreted in order to enrich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effectively supplement the former shortcoming of focusing on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n translation standards,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ranslation purpo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and integrated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test and improvement of theories themselves,but also an enlightenment to us in establishing an up-to-date and moder-ate harmonious and integrated translation mode.Key words harmonious and integrated translation;conflict;inte-gration1引言“翻译”确实是一个很矛盾的字眼,不管是表示行为的动词还是作为一种职业的名词,它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也带来一定的争议。

和合翻译思想初探

和合翻译思想初探
[ 收稿 日期 ]2 1 -51 000 —1
的“ 和谐 说” 和谐 说 ” 为文本 内的 翻译标 准 , 。“ 作 其
目标 状 态是 “ 衡 与 协 调 ” 杨 晓 荣 ,9 9:7 、 适 平 ( 19 5 ) “
[ 者 简 介 】钱 纪 芳 , 作 浙江 理 工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副教 授 , 语 语 言 文 学 博 士 , 究 方 向 : 英 研 翻译 理 论 与实 践 。
(0 8 1 ) 2 0 :0 。亚 里士 多 德在 研 究事 物 存 在 和变 化 的
本质原 因时曾提 出过 “ 因说 ” 《 而 上学 》 一 、 四 (形 卷
八、 ) 九 。经 他严 密地 自下 而上 的推 导 , 最后 发 现 世
的途径 走 向“ 至善 ” 的理想 终端 问题 。
c to e s,2 01 a i n Pr s 0 .
王 洪涛 .翻 译 学 的 学 科 建 构 与 文 化 转 向[ .上 海 : M]
上 海译 文 出版 社 ,0 8 20.
王 宏 印.文 学 翻 译 批评 论 稿 [ .上 海 : 海 外 语 教 M] 上
育 出版 社 ,0 . 2 01
内核 和环境关 系 。作 者认 为理 想 的做 法 是融合 两大
学 派 的研 究 途 径 。

1{

本 文 试 着 从 中 国 哲 学 的 和 合 理 论 来 论 述 翻译 活
动 中 的人与语 言 和合 起 来 的合 理 性 , 讨 翻译 活 动 探
中的人 怎样 在 翻 译 研 究 和 翻译 实 践 中顺 着 “ 合 ” 和
[ ] Ha k s D vd T a s ) h tr o h t e A C i 3 w e , ai ( rn . .T e o e o ( h— S y ft S n

台州和合文化英译探析

台州和合文化英译探析

台州和合文化英译探析Introduction和合文化,是指不同文化间相互融合、相互扶持、相互影响、和谐共存。

和合文化的核心是和谐、共赢、共同发展,是一个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文化理念,也是当今社会和谐共处的关键。

大多数人对和合文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和”与“谐”上,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混杂出来的文化,其内涵和深层次的理解则被忽视,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对和合文化的误解。

然而,只有对和合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推进和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进而促进各文化的共存与发展。

本文以台州的和合文化为例,将其进行深入探析,并从英译的角度出发,为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和合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和合文化的深层理解和合的文化理念始于古代中国,属于孔孟之道和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和合文化强调“和合则生,分离则灭”,强调人际关系和谐,企业、社区、国家等小至人际间、大至国际间的关系,都要通过合作、互惠、扶持等方式达到和谐共处。

和合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强调各种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和合文化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合作、互惠、共存、相生、包容、尊重”等方面,这些价值观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同时也能很好地应用于现代社会。

和合文化的体现和发展和合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和谐: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谐是和合文化最为显著的体现之一,强调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2. 企业合作:在中国文化中,企业合作是和合文化的另一个体现,强调企业之间的互信、互利,共同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和谐的发展呈正比。

3. 社会和谐:社会的和谐是全面的和合文化体现,它涵盖了各种层面,可以看作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 国际交流和合作:和合文化不仅秉承了“和合则生”的和合理念,也关注国际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倡导多边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和合发展。

而在英语中,“和合文化”可以翻译为Harmony Culture,这种翻译方式可以将中文的“和合”单一释义为“harmony”这一英文单词有一定的误导性,因为“harmony”只涵盖到了表面的和谐,而无法表现出中文中“和合”的深层次含义。

鲁迅文学翻译作品的“和合学”思想探析

鲁迅文学翻译作品的“和合学”思想探析
21 年 1 01 月 第 2 卷第 1 1 期
西安 电子 科技 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u n l f da ies y S ca ce c dt n o r a XiinUnv ri ( o il in eE io ) o t S i
J n2 1 a .0 1
遣 许 多文人 志 士 去 国外 学 习西 方 的先 进 的技 术 与
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露症结也越加详尽 ,毫不留情。鲁迅的舍弃
l0 1
知 识 ,但 是政 府 所做 的只 是 冰 山一 角 。而 当 时新 的形 式 、 新 的环 境 、新 的学 问刺 激 和 吸 引着 中 国 先 进 的知 识分 子 “ 睁眼 看世 界 ” 去 探究 西方 新 知 。 , 当时 中 国社 会 急剧 变 革 ,加上 西 方 也希 望 凭 借 炮
和五大危机:人与 自然的价值冲突及其生态危机; 人与社 会 的价值 冲突及其 人文危 机 ; 人与人 的价值 冲突及其 道德危 机 ; 人与心 灵 的价值 冲突及 其信仰 危机 ;人 与文 明的价值 冲突 及其 智 能危机 l44。 2 4 l
在 2 纪初 中国 “ 0世 救亡 图存 ”的大 背景 下 ,在 鲁 迅看 来 ,只有 引进外 国文 化 ,才 能拯 救 民族 危亡 , 因此 鲁迅 的翻译 动机 、译 本选 择 无 不渗 透着 “ 启
种愚昧的状态中走出来 ,走出象牙塔,正视社会
现 象 ,寻 找 自己 的创 造 性 和救 国救 民的 良策 ,摆 脱 旧文化 和 旧社会 的束 缚 ,早 日实现 社会 的改 造 , 真 正地 融 入这 个世 界 。

的 支那 的衰 运 ,也就 是 中华 民 国的 自负心 的结 果 呵【3 ”因此 , 中国应 该 改造和 提升 自身的 “ 8 。 』 国 名性 ” ,可 是 ,令 人感 到非 常痛 心 的是 “ 国人偏 中 不 肯研 究 自己”【3 6∞,鲁迅 清 楚地认 识 到 ,中国人 J

和合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和合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来, 西方翻译 学界 开始从社会学 的角度来研究各 种翻译现象
古老 的哲学 和宗 教可 以体现 出一 个 民族深 厚 的文化底 蕴 。“ 和合说” 的中国文化底蕴 主要来 自儒 家 、 道家 、 佛家学 说 中的“ 和合 论” 。东 方文化 的心理 结构是 “ 天人 合一论 ” 。 “ 天人合一论” 发端于孟子 , 大成 于宋代道学 。其基本思想是 “ 天人相通” “ 、 天人相类” 是天道与人 道的和合统一 _ 。东 , 4 方文化 的工作机制是 “ 中庸之道 ” 中庸之道 ” 。“ 的运 行准则 有 : 中正适度” “ “ 、 和而不 同” “ 、 修身协 和 ” 。东 方文 化的译
承 性、 越性与创造性。 超
关键词 : 和合说 ; 翻译研 究; 文化底蕴 ; 言哲 学 语 中图分类号 : 0 9 H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 4 8 2 1 ) 2— 17— 4 10 04 ( 0 0 0 0 5 0

引言
映现 , 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 有其深 厚的 民族文化 底蕴。 因此 , 翻译 和合 说” 以在古老 的哲学和宗教 中追溯到文化 “ 可 源头和译论源头 。

翻译 和合说 的心理结 构从 宇宙发 端 , 一个 自 是
上而下的循环体系 。西方文 化的工作 机制是 “ 四因说 ” 。亚
“ 和合说” 是一种哲学思想 , 是人们世界观 和认知方式 的
收稿 日期 :0 9—0 20 9—1 5
作者简介 苏,教 摹拿 目: 省 育科学“ _ 十_五 ’ - 规划课题“ 体现职业特色的高 职人文教育问 题研究”D2 90/1) (/0 /1 4 。 0 0
第4 1卷第 2期 21 00年 3月

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是人类语言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意义深远。

翻译的主要功用是将一种语言表达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述,达到沟通的目的。

然而,即使翻译是一个人类文化中的关键部分,从事翻译工作的翻译者,却成为了人们不太理解和低估的群体。

为了透彻理解翻译的底层机制,准确把握翻译的内在逻辑,需要我们翻译理论的研究。

翻译理论是一门探讨翻译的基本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翻译过程、翻译语言、翻译文化、翻译技术等方面。

翻译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翻译家霍默所写的《翻译术》一书,它被认为是翻译理论的开山之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翻译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在现代翻译理论研究中,翻译过程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在翻译时所经历的一系列认知、决策和执行过程,包括接受源语言信息、加工和转化源语言信息、生成目标语言信息等过程。

翻译过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翻译的本质,了解翻译的一般规律和关键环节,同时也为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除了翻译过程,翻译语言也是翻译理论研究中的研究内容之一。

翻译语言是指翻译者在翻译时所涉及到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即翻译的原始语言和翻译的目标语言。

翻译语言的选择和分析是翻译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关系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翻译语言的选择上,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翻译文化也是翻译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翻译文化是指翻译所涉及到的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的文化适应性和文化解码能力也是翻译者必备的素质。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者需要对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转化文化差异,从而实现有效翻译的目的。

翻译技术也是现代翻译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翻译技术是指翻译者使用的各种工具和方法,以促进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在传统的翻译实践中,翻译技术比较简单,如字典、手册引用和批注等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译、口译和机器翻译等技术也层出不穷,成为实现翻译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翻译和合说的哲学思考

翻译和合说的哲学思考

翻译和合说的哲学思考
莫运国
【期刊名称】《上海翻译》
【年(卷),期】2010()1
【摘要】翻译和合说以哲学"和合说"为内核,以东方的"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论"、西方的"四因说"和"存在实体说"为文化底蕴。

东方文化在译论上的映现是"质"中兼"效"、人文调和;西方文化在译论上的映现是"效"中见"质",目的协和。

翻译和合说
就是把东方的直观、模糊型艺术翻译思维与西方的科学翻译思维和合,把西方的客观、精确化科学翻译思维与东方的人文精神和合。

【总页数】4页(P10-13)
【关键词】和合说;翻译研究;文化底蕴;语言哲学
【作者】莫运国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和合语文课程研究》的哲学思考 [J], 李山林
2.对一个医学假说的罗辑检验与哲学思考:对大骨节病环境缺硫病因说的... [J],
冯世荣;石振泉
3.金庸小说的法文翻译与研究——法译金庸作品的文学定位与文化翻译再思考 [J],
宋鸽
4.培育"和合"特色文化的思考
——临沂第四十中学教育哲学理念文化解读 [J], 刘峰
5.翻译哲学及其它——读“关于翻译的哲学思考” [J], 黄忠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和合翻译说视角看汉法翻译中的冲突与融合

从和合翻译说视角看汉法翻译中的冲突与融合

从和合翻译说视角看汉法翻译中的冲突与融合
张辉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3(000)034
【摘要】通过分析汉法翻译的具体实践,阐述和合翻译说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丰富了理论学说本身,是对之前注重西方翻译理论的翻译现状很好的补充。

从和合翻译视角对比研究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和翻译目的,不但是对理论本身的检验与提升,也有助于启示大家建立与时俱进、中庸性质的和合翻译模式。

【总页数】2页(P146-147)
【作者】张辉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翻译中的适应与选择——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飞白对勃朗宁诗歌的翻译 [J], 谢雨彤
2.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看文学翻译中译者对翻译策略的把握——以索尔·贝娄的小说Hidden Within Technology's Empire, a Republic of Letters的翻译为例 [J], 杜洪峰
3.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时政汉法翻译 [J], 何丹华
4.译者对文学翻译中\"翻译度\"的把握——从生态翻译视角看译者的适应选择 [J],
沈晴娜
5.译者对文学翻译中“翻译度”的把握——从生态翻译视角看译者的适应选择 [J], 沈晴娜[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和合翻译说视角看汉法翻译中的冲突与融合

从和合翻译说视角看汉法翻译中的冲突与融合
外 语 翻 译
从和合翻译说视角看汉法翻译中的冲突与融合

中 图分 类 号 : H3 1 5 . 9 摘 要 文 献 标 识码 : A

3 0 0 2 0 4 )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 3 4 — 0 1 4 6 — 0 2
A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t h e s p e c i i f c p r a c t i c e o f C h i n e s e - F r e n c h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na l y s i s ,t h e g ui da n c e o f ha r mo n i o us a n d i n t e g r a t e d
gr a t e d Tr a ns l a ion / t /Zh a ng Hui
删减 、 不添加 , 保持原 汁原味 。其实不然 , 严 复先生 提出的 “ 信、 达、 雅” 翻译标 准 , “ 信” 为其重要的基础 , 注重对原文本
的理解与把握 , 是对“ 意义 ” 的把握 , 而不仅仅拘泥于语言文 字上机械地对应 。钱钟书认 为翻译 的最高标准是“ 化” : “ 把 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 ,既能不 因语文习惯 的 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 又能完全保存原有 的风味 , 那 就算得入于 ‘ 化境 ’ 。换句话说 , 译文对原作应该忠实得 以至 于读起来不像译本 ” 阁j 译研究 论文集 , 1 9 4 9 — 1 9 8 3 ) 。还 有在 我 国法 国文学翻译 中占重要位置的傅雷先生 的“ 神似说” 等 等 。我们应该客观地对待百家争鸣 、 众说 纷纭 的翻译理论观

从翻译过程的“合”到翻译成果的“和”——“和合”翻译学始末

从翻译过程的“合”到翻译成果的“和”——“和合”翻译学始末

TheRe 0 ii t0 c nc la i n The y i a l to or n Tr nsa i n
LIXi a
( c o l f oe nL n ug s Gu n d n ay nIsi t, ag h u5 5 , hn ) Sh o ri a g a e, ag o gB iu tue Gun z o 1 4 0 C ia oF g n t 0
“ 和合 ’ ’翻译 学始 末
李 霞
( 广东 白云 学 院 外国语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0 5 ) 14 0
摘 要 :和 合说起 源 于 中国古代 “ 天人 合一 ”的哲 学思 想,是 一种整 体 思维 。在 此基础 上提 出的和合翻
译 说避 免 了翻译 局部 研 究 引起 的纷 争,把翻 译 过程 中 的各个 要 素有机 、 动态 、开放 地 融合在 一起 ,使 得 矛 盾 不 断得 到化解 ,新 事 物不 断得 到化 生。分 析译 者 在选 择原 作 、意义 再 生、翻 译策 略 以及译 语读 者 期待 四
a o tn a ta e i sa d me tn a g tr a e s r a i g e p c a i n d p i g wh ts r t g e n e i g t r e e d r ’ e d n x e t to .
Ke o ds r c n ii to r n l to h o y; O l i g a d c e i tn ; o i o t l u i n o i n l hev t l y o t e y W r : e o c la i n t a s a i n t e r C - i n n o x s i g h rz n a s o ; rgi a ia i f h v f t t

科学认识“和合学”的思想精华

科学认识“和合学”的思想精华

科学认识“和合学”的思想精华作者:李昕宇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4期李昕宇(中共赤峰市委党校,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和合学”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以探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觉悟智慧为核心,内涵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观、“阴阳相济”的整体辩证法和“以和为贵”的人本大理念,对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天地人和;天人合一;阴阳相济;以和为贵国人世代尊崇的“和合学”,即“天地人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孔子、老子、旬子、孟子、管子均曾阐述过“天地人和”思想,东汉以后这一思想又被儒、释、道三家加以吸收和弘扬,形成系统的“和合学”思想①。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和合思想作为对普遍的文化现象本质的拟括,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各个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

“和合学”思想的核心是阐述人与自然的辨证统一关系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觉悟智慧,其特点是注重直观感悟,追求以虚御实的思维境界,拙朴、博大、玄奥。

笔者认为,和合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1 “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和合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和合学”认为天、地、人是组成宇宙的三大基本要素,通常被称为“天时”、“地利”、“人和”。

在这三大要素中,天、地,泛指整个自然界,是大宇宙,具有自身的运行客观规律;人是万物之灵,居于天地之中,是小宇宙。

人和自然界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在构造上相同,在精神上共感,在表象上互为因果。

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整体。

老子的《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老子眼里,“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天、地”是“自然”的代表,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和各种生物都是依存于自然界的,所以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人只有“参通天地”,才能达到“天地人和”境界②。

和合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对外文化传译研究

和合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对外文化传译研究

和合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对外文化传译研究和合学说源自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地—天”自然有序的和生之道强调一种整体性思维。

和合学说之于翻译研究,为解决翻译理论研究的纷争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合翻译理论要求翻译过程中各要素有机融合,矛盾转化,新事物生发。

中国文化形象的对外传译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肩负着恢复民族文化,树立积极全面的大国形象,在世界文化和翻译领域争取民族话语权的重任。

和合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文化传译要求译者应在文本选择,语言表达,翻译策略,受众期待等方面要有“和合”意识,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预期目标。

标签:和合翻译;和合相生;对外文化传译;话语权一、引言和合学说源自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地—天”自然有序的和生之道强调一种整体性思维。

和合学说之于翻译研究,为解决翻译理论研究的纷争提供了新的视角。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整体意识;“和合”翻译思想从整体考量翻译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普遍认为新事物、新生命的化生,都是多种差异元素、要素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规定而生生。

因此,中国文化精髓只有通过“和合”之径,才能赋予原作新的生命力,与异域文化语言体系中的“异质”元素由“冲突”而“融合”,两种文化共生共存,实现和谐、多元、创生的世界文化体系。

潘文国教授在《中国译论与中国话语》一文中指出:理论构成体系,体系组成于术语,而术语、体系、理论总结起来即称为“话语”,而一套话语被别人认可,即成为理论。

〔1〕而话语权就是说话的权利,是否有这个权利取决于话语的信服度,认可度。

中国国力的增强,经济地位的提高,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话语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是对外宣传中国优秀文化思想的有力时机,因此,中国译者应该把握时机,为国家良好形象的树立,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而努力。

二、和合翻译理论的中西方哲学渊源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和“中庸”思想为其精髓,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各个时期及领域,已然成为华夏大地主流思想并影响其文化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及伦理道德的形成。

和合翻译论视阈下陶渊明诗歌英译研究——以《归去来兮辞》三个英译本为例

和合翻译论视阈下陶渊明诗歌英译研究——以《归去来兮辞》三个英译本为例

On the Translation of Tao Yuanming'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y-oriented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Ah,
Homeward Bound I Go
作者: 王婷[1]
作者机构: [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610100
出版物刊名: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84-8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陶渊明;禅诗;横向维度的和合;翻译
摘要:作为中国"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诗歌辞赋流传甚广.诗人的山水隐逸作品所展现的隐逸禅化艺术生活方式,一直以来都是中外译者热衷讨论的对象.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译入语读者很难领略其诗词中的禅理寓机.以其代表作之一《归去来兮辞》的三个英译本为例,从和合学的翻译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不同译本如何通过"语言"、"文化"和"交际"横向三维度的和合实现禅意的重现.。

新形势下“创意组织生活”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合”发展的研究

新形势下“创意组织生活”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合”发展的研究

新形势下“创意组织生活”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合”发展的研究作者:胡汉青来源:《中文信息》2016年第01期摘要:“创意组织生活”是一个个“红色细胞”,融入企业肌体,强筋健骨,滋养灵魂。

“创意组织生活”是近年来两新党建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是推进两新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本文针对在当前非公企业劳资矛盾尖锐、党企工作体系不健全的大背景,研究两新党组织在“创意组织生活”方面的理论背景、组织建设、实践活动成果,利于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身发展、打造“和合企业文化”。

关键词:和合 ; ;和谐发展 ; ;创意组织生活 ; ;两新党建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347-01“和合”贯穿中华文化始终。

“施教导民,上下和合”“和合”蕴含调和、合作、融合、协作等多种含义。

“和合企业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点、亮点和重点,是实现党组织、党员职工和企业同发展、共命运的粘合剂,是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心针。

企业和合文化建设就是企业以倡导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为背景,通过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促进两新组织与党组织、员工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强、企业强”的目的。

一、新形势下开展“创意组织生活”的意义从实际情况看,广大非公企业开展“创意组织生活”很有意义,使企业党建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与员工的进一步融合,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交融。

广大非公企业可以通过活动,一改以往党建活动以强制为主的工作方式,以新型活动为落脚点,以“真材实料”代替原来“花架子”,把党工行三者合一,极大地促进了两新党建工作的深入。

通过员工普遍参与活动,增进相互了解,职工的归属感、企业的凝聚力显著增强,有利于促进企业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在非公有制企业员工自我实现的程度普遍不高的劳资关系大背景下,党务活动的开展利于缓解职工压力、润滑劳资关系,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党建发展的“大融合”。

和合翻译学论纲

和合翻译学论纲

一、研究背景中华民族的复兴不能仅仅从政治或者经济层面来进行,也应该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应当也能够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元、和谐、美丽与活力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中国传统译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然而在翻译研究领域,西方翻译理论的全球化与中国传统译论①的边缘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前,西方翻译理论“与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哲学等学科联姻,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潮携手,逐渐从学术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翻译研究蓬勃发展,百花齐放”[1]86。

与此相对,20世纪中后期,国内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翻译理论,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西方译论的消费者,鲜有中国传统译论方面的理论建树。

“众多翻译理论学者侧重运用西方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材料,几乎造成中国翻译学的‘失语’”[2]80。

针对中西译学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构建我国自己的翻译理论体系的设想,例如:沈苏儒[3]、刘宓庆[4]、张柏然[5]、孙致礼[6]、吴义诚[7]、杨自俭[8]、张柏然和辛红娟[2]等等。

然而,现有的研究未能超出为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发提设想、树目标、备资料的范围,具体、细致、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译论的论文和论著还不多,整体上尚未摆脱其被边缘化的命运[9]。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学术界“西风压倒东风”的大气候,一方面也由于中国译论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还不尽完善。

在内容上,现有的中国传统译论大多以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少量翻译资料(尤其是佛经翻译的序、跋、译家传记)为理论资源,这显然是不够的,也不足以代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在方法层面,现有的研究多数把中国传统译论置于西方翻译理论的标准中进行定位,大多通过与西方翻译理论进行比照“阐发”其中的意义,这容易导致对中国传统译论的“误读”与“贬低”,收稿日期:2011-09-16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SJD770003);江苏省应用研究课题(11SC-128);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苏教研〔2010〕6号);南京理工大学卓越计划“紫金之星”项目(南理工人〔2011〕31号);自主科研专项计划资助项目(2011YBXM136)。

和合翻译观视阈下的科技翻译伦理

和合翻译观视阈下的科技翻译伦理

和合翻译观视阈下的科技翻译伦理李伟兰【摘要】在科技翻译活动中,随着译者主体性的地位从“隐形”到“显形”的发展,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日益受到道德层面上的翻译伦理的制约和指导.多视角、多层次的翻译伦理的出现激发译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和合学理论为基础,在和合翻译观的视阈下寻找一种“和谐”之伦理——和合翻译伦理“诚”,从科技翻译的灵活性和模式化的融合、科学性和文学性的融合两方面指导科技翻译活动.【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33)005【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和合学;和合翻译伦理;科技翻译;译者主体性【作者】李伟兰【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一、引言翻译活动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像其他交际活动一样,它建立在一定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基础之上。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时刻对“该怎么译”做出选择,无不受到道德层面的约束。

纵观中西译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分析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该怎么译”的问题。

翻译伦理的多棱镜现象,让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万能的标准或方法去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面对种种差异的语言与文化,译者走“和谐”之路是对时代的顺应和翻译的要求。

随着翻译研究实现文化转向,和合翻译思想逐渐把翻译研究从静态的描述分析转向动态的过程分析,引导译者在道德层面构建“和谐”空间。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物质主义、技术文明盛行的时代下,在科技翻译活动中,翻译道德伦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直接影响着科技翻译质量,影响着科技信息的交流和技术的传播。

基于此,笔者尝试在和合翻译视阈下探讨译者在科技翻译活动中所遵循的伦理道德的指导意义。

二、和合翻译观1.和合学之内涵和合学由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张立文教授创建。

究其根源,“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和谐文化之根。

“和合”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国语》中,和、合二字均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

和合方法:和合学的创新方法论

和合方法:和合学的创新方法论

和合方法:和合学的创新方法论
张永路
【期刊名称】《理论月刊》
【年(卷),期】2011()7
【摘要】任何一种理论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和合学作为中国哲学理论思维形态的一种创新,也有其独具创新的方法,即和合方法。

和合学方法是对传统理论思
维方法的度越,也是对传统和合范畴的转生,其最终可被归结为三种显相,即生生之法、创新之法以及以人为核心的意境之法。

【总页数】3页(P72-74)
【关键词】和合;和合学;方法论
【作者】张永路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1
【相关文献】
1.朝斯夕斯悟和合自家体贴论创新——从对和合学的质疑说起 [J], 陈欣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创新的和合路径\r——兼评《中国和合学年鉴》(1988—2016) [J], 陈秋云
3.张立文教授执教55周年暨“和合学与中国哲学创新”学术研讨会 [J], 方国根
4.化解价值冲突的和合学——和合学的创立者张立文教授访谈录 [J], 祁润兴
5.“和合”体生——“和合学”的中国哲学创新实践 [J], 陈海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间性・文化间性〇翻译研究编者按:作为语言间性视域中的翻译学,当今既须要继续实证考察,又迫切须要在研究维度、方法以及思想性上实现突破。

本期刊发5篇文章,包括理论建构(张从益,余国良、文炳)和诗歌翻译(李玉良、魏瑾、肖曼琼)两个论题。

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张从益(湖南工程学院,长沙411104)提 要: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从建构基于冲突与融合的和合学分析框架入手,实现和合学思维与翻译学理念的有效结合,致力于从翻译学、语言学、文化学、人类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展开的相关研究,关注不同学科视角的“关联互动”,努力探寻译学研究综观与整合的途径,从而构成翻译和合系统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翻译研究;和合学途径;翻译和合系统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3-0094-3A Harm onolog i ca l Approach to Tran sl a ti on Stud i esZhang Cong 2yi(Hunan I nstitute of Engineering,Changsha 411104,China )A har monol ogical app r oach t o translati on studies 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 on of analytical fra me work of har monol ogy,ai m ing at an effective combinati on of har monol ogical thoughts and translati on ideas thr ough a comp rehensive study fr om the pers pectives of translat ol ogy,linguistics,cultur ol ogy,anthr opol ogy,ecol ogy and s oci ol ogy .The app r oach concerns with interdisci p linary stud 2ies on the correlative and interactive p laygr ounds of the discussed disci p lines,searching f or a comp rehensive and conf or mable ap 2p r oach for the sake of constructing an organic whole of har monol ogical translati on system.Key words:translati on study;har monol ogical app r oach;har monol ogical translati on syste m 1 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内涵和合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可以理解为和合学视角的翻译研究。

这种研究至少涉及到“和合学”(Har monol ogy )和“翻译学”(Translat ol ogy ),因此它既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又是科学与哲学的统一,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达到平衡和谐的研究。

和合学是由张立文先生开创的哲学理论形态。

“和合”被定义为“是把自然、社会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的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生命、新事物的总和”(张立文1998)。

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规律和艺术的学科。

作为翻译学的一部分,翻译理论是对翻译实质、原理、过程、方法、标准等一系列翻译知识的理性认识和高度抽象。

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翻译学术界开始纷纷借鉴和运用社会学的各种理论范畴,来分析影响翻译的生产、传播、消费和接受的各种社会制约因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各种翻译现象及其社会机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为翻译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理论思维和视野。

在上述生态学与翻译学、社会学与翻译学,特别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讨一条整合性的翻译研究途径,期望在和合学理论框架下实现和合学思维与翻译学理念的有效结合。

这种结合性研究的思路包括把和合学原理看成翻译研究途径主体追逐的一种稳定性偏好,或在主体代际博弈中结合和合学理念与翻译学思想,或探讨一种跨代性翻译研究途径的一般方法,再或者从492009年第3期总第148期外语学刊F ORE I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9,No .3Serial No .148和合因素与非和合因素两者的结合上来理解翻译研究的途径问题。

2 和合系统与翻译系统的类似性2.1和合自然生态系统与翻译系统的类似性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和谐与自然是相通的。

自然即和谐,和谐即自然。

这里的自然,不是西方自然法意义上的作为超验存在的自然(Nature),也不是与人文世界相对立的自然世界,而是自生自发、自然而然的自然(s pontane2 ity),它被看作宇宙本根。

这种意义上的自然和谐是本有的、普遍的、当下的,无须人们立于人文世界而向外“寻求”。

因为人与自然、人道与天道及万物之理,皆归于一。

和谐既为体,也为用,以上是从本体意。

从应用的意义上讲,翻译与自然和谐不仅相符,而且类似。

乔治・斯坦纳早在1975年就将翻译理论分成“普适理论”和“局部理论”两大类,并认为这种分法类似于人类的两种基本的处理方式,“即整体环境适用与局部环境适用问题”(胡庚申2008:11-13)。

罗松纳・沃伦1989年提出,翻译“是一种认知和生存模式。

当把文学作品从一种语言移植到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就像把植物或动物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它们必须像个人或民族的‘适用’和成长那样,只有适应新环境而有所改变才能生存下来”(W ar2 ren1989:6)。

在国内,生态视角的翻译研究和论述尚不多,但近年来生态视角的翻译研究和论述也不断有人借用“翻译生态”的术语来谈论翻译质量、翻译理论以及翻译行业发展问题。

在此之前,有学者提出了《人类文化演变九大律》,其中的第一规律即“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胡庚申2008:12)。

与此同时,具有生态翻译学性质的应用研究课题陆续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里展开。

国内外持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逐步产生的“翻译适用选择论”,以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为主旨要义,以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与“适中尚和”的经典智慧等为基本原理,将和合生态系统与翻译系统的类似性推向了不可回避的高度和层次。

从融突论出发,对自然生态系统与翻译系统做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自然生态中蛇吃青蛙、青蛙吃蚱蜢,四季交替,温寒相依的和合环境就有如权力与话语的环境。

权利是一种能力,一种借助权力控制和影响来获取财富、知识、地位的能力。

翻译过程中,权力从未缺席,而且身居显位(朱湘军2008)。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赛罗在罗马征服希腊后不久,就曾扬言,翻译要“惟我独尊”。

在军事征服希腊之后,罗马向其文化霸权挑战,“通过竞胜争优、展现自我来取代希腊文化,从而确定自身的霸权地位”。

尼采叹之为“翻译即征服”。

17、18世纪,欧洲大陆沦为法国人的天下,政治、军事、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以法国为首是瞻。

在法语翻译中,对原文处理都要依照法语的语法、词汇和语义规则和习惯,而且要符合法国文学当势的分类形式和美学模式。

德国人似乎倾向在翻译中尊重异域语言文化特征,但随着德国民族中心主义的抬头,这种倾向很快走向另一极端。

施莱格尔坦言,“现在我们不动干戈洗劫了外国,从那里掠得诗歌无数,满载而归”。

在现、当代,翻译仍然是不同语言的话语力量的博弈,是原语与目的语挣夺话语权的斗争。

2.2和合社会系统与翻译系统的类似性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和希望,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来都是和而不同地向前发展。

和合学是从中华民族文化中凝练出来的当代哲学理论,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启示。

中国传统哲学肯定多样性,强调在多样性基础上的辩证与协调,强调在多样性基础上的和谐与最优。

和合是比稳定更高的状态,积极化解冲突而不是掩盖冲突,更不是崇尚冲突。

和合社会概念之于翻译,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也无论人们是有意,还是无意,译学界学者们都遵循着社会和合系统的客观规律,在发现社会系统与翻译系统的融合与冲突这一类似性的基础上,将其类似性研究成果推向了译学界共同关注的前沿理论。

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翻译学术界开始纷纷借鉴和运用社会学的各种理论范畴,例如,2007年11月,著名的约翰・本雅明出版公司在西方正式推出由M ichaela Wolf 及其同事A lexandra Fukari担任主编的《建构翻译社会学》(Constructing a Sociology of T ranslation)一书。

该书第一部分主要是围绕关于译者在新兴翻译社会学中的地位的争论而展开。

这一部分收录了格拉兹大学翻译系Erich Prunc教授和伦敦大学学院(UC L)的Theo Her mans教授的两篇论文。

Prunc教授关注译者在社会历史中经历过的角色变换与地位差异,主张把翻译视为一种社会活动,这样有利于识别其中的权力协商过程,呼吁建构翻译的职业场域。

Theo Her mans教授则将译者放逐出去,聚焦文本,从互文性的视角对“对等”这一传统概念予以批判,主张把翻译视为一种社会系统,并深入探讨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在翻译研究的应用,如aut opoiesis,这一概念为“自我复制”,“自我再生”,来自希腊语,是卢曼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种关于自我指涉系统的术语,最早产生于生物学之中。

卢曼将其应用到社会学领域,意指每一个自足的系统能够在内部将各组成要素统合起来,通过各要素的互动来不停地自我复制,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同时,它也能通过本身的认知系统的开放性与外部环境发生互动,从而进行不停息的自我复制。

在西方翻译界,Theo Her mans教授首先将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的一些概念,如aut opoiesis(自我复制)、self2 refernce(自我指涉)等社会学概念应用到翻译研究上,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59基于Theo Her mans教授的观点,对社会系统与翻译系统做些对比,我们也就不难发现,“自我复制”或“自我指涉”的概念有如话语与翻译的概念。

翻译作为语言间知识、文化交流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本身也是一种话语。

隐藏在话语之中的是赤裸裸的权力关系。

也就是说,翻译主体会凭借其对不同语言的了解,通过为他人交流提供便利而获取生活资料和社会地位等的能力,这就是权力。

翻译话语包括各种翻译理论、术语、技巧和文本等等,它不单纯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亦是包括翻译主体在内的言语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