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C8


由、、 三条肽链组成的三聚体糖蛋白,分 子量为155kDa。不含半胱氨酸残基, 为与细胞 毒性T细胞及NK 细胞产生的穿孔蛋白 (perforin)有同源性的结构功能域。 通过C8分子的构象变化,使其 链插入膜脂质 双层中,形成直径约1.6nm的穿膜孔道,可使细 胞内的离子缓缓流出,但不会导致细胞溶解。
1、激活物 某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 葡聚糖均可作为旁路途径“激 活物”,它们实际上是为补体 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的 表面。 2、活化过程 从C3开始,生理条件下,自发产 生的C3b在液相中快速失活,少 数可与附近的膜表面结构共价 结合,膜表面结构不同产生不 同的结果: 1)结合于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 C3b ,可被自身细胞表面的调 节蛋白降解、灭活;
C3 C3b 旁路激活途经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
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经典途径
激活物 免疫复合物等
MBL途径
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 由MBL或FCN等识别
旁路途径
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 为自发产生的C3b提供反应表面
参与成分
C1-9
C2-9 MBL-MASP 、FCN-MASP
(九)B、D、P因子



B因子可被D因子裂解成为Ba和Bb,P因子 可加固C3b与Bb间的结合力,并封闭H因 子的抑制作用。 C1/Q R S, C2 6 7 9/a链, C3 5/a+ 链, C4 8/ a+ + r
第三节 补体激活途径
在生理情况下,补体固有成分以非活化 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通过级联酶促反应 被激活,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 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图)
2、活化过程 MBL-MASP或FCN-MASP复合物与病原体表面糖结构 结合后, MBL或FCN发生构象改变,使之与之结合的 MASP1和 MASP2被分别激活 活化的MASP2裂解C4为C4a和C4b,后续过程同经典 途径 活化的MASP1直接裂解C3产生C3a和C3b,C3b后续 激活旁路途经
1、激活物 主要是与抗原结合的IgG、IgM分子 不同抗体活化C1q的能力各异(IgM >IgG3 >IgG1 >IgG2)
2、活化过程





C1q与2个以上Fc段结合可发生构 象改变,使与C1q结合的C1r活化, 活化的C1r激活 C1s的丝氨酸蛋白 酶活性。 活化的C1s的第一个底物是C4—— C4a+C4b(其中部分C4b结合至紧 邻抗原抗体结合处的细胞或颗粒表 面) C1s的第二个底物是C2——与C4b 结合的C2被裂解为C2a+C2b C3转化酶(C3 转化酶)—— C4b2a裂解C3为C3a+C3b C5转化酶(C5 转化酶)—— C4b2a3b裂解C5为C5a+C5b
(一)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指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 形成C3转化酶(C4b2a)与C5转化酶(C4b2a3b)的级联 酶促反应过程。 C1通常以C1q(C1r )2 (C1s )2复合大分子形式存在与 血浆中 C2为限速成分;C3是三条途径的共同组分
(四)生物合成

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生细 胞,肝细胞病变可致补体异常如肝坏死、 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等致补体减少。 炎症状态时,补体可增高。
第二节 补体分子的结构
(一) C1分子
C1是由1个分子的C1q和2个分子的C1r及2个 分子的C1s借Ca2+ 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复合 物。分子量约为750kDa。其中C1q为具有 识别作用的亚单位,C1r和C1s为具有催化 作用的亚单位。
C3、 C5-9、 B因子 D 因子、P因子 正反馈放大环 C3bBb C3bBb3b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作用
C4b2a C4b2a3b
C4b2a/C3bBb C4b2a3b/C3bBb3b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


C5b与C6结合为 C5b6, C5b6自发与C7结合为C5b67, 暴露结合位点与附近细胞膜结合,膜上的C5b67与C8结 合为C5b678可促进与多个C9的聚合,形成C5b6789n复 合物,即为攻膜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MAC——膜攻击复合物,由C5b~9组成,在补体活化的 共同末端效应阶段,插入靶细胞膜形成”渗漏斑”或穿 膜孔道,最终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破裂(即细胞 “溶破”)。
(二)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又称替代激活途径,其不依赖于抗体,而由微生物或 外源异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参与 下,形成C3 转化酶和C5转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 过程。在微生物进化的种系发生上,旁路途径是最早 出现的补体活化途径,是抵御微生物感染的非特异性 防线。
Leabharlann Baidu


2)结合于“激活物”表面的C3b , 可与B因子结合,后者被D因子裂 解为Ba和Bb, Bb仍与C3b结合, 形成C3bBb,即旁路途经C3转化 酶 备解素(P因子)与C3b、Bb结合 可稳定C3转化酶 结合于激活物表面的C3bBb可裂 解更多C3分子,部分新生的C3b 又可与Bb结合为新的C3bBb,形 成旁路激活的正反馈放大效应。 部分C3b可与C3bBb结合为 C3bBb3b,即旁路途经C5转化酶, 其后的终末通路与经典途径完全 相同。
(三) C2分子


C2是补体的第2个成分, 但在经典激活途径的 激活顺序上却在C4之后被活化。 C2分子是由7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糖 蛋白, 分子量约110kDa 编码C2的基因定位于人的第6号染色体短臂21 区(基因长度8kb)。
(四) C3分子



C3在补体系统活化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是补 体激活的关键分子。 C3由、 两条肽链组成,之间以二硫键相连 结,分子量为195kDa,其中链为115kDa, 链 为75kDa。其在血清中的含量高于其它补体分 子,约为0.55~1.2mg/ml。 人的C3基因定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
1、激活物 病原体表面的糖结构。 •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期,体内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 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MBL、C反应蛋 白。 •MBL 或FCN可选择性识别多种病原体表面以甘露糖、 甘露糖胺等为末端糖基的糖结构。 •这些糖结构在哺乳动物细胞罕见,却是细菌、真菌及 寄生虫细胞表面的常见成分 •MBL或FCN与MASP结合成MBL-MASP或FCNMASP复合物
2、补体调节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 指存在与血浆中和细胞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酶而控 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包括: P因子、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S蛋白、C4bp ——可溶性的 DAF、MCP、C8bp、CD59等——膜结合形式 3、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后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 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包括:CR1~4、C3a/4aR、C5aR、 C1qR等
(八) C9分子

C9是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AC)的最后一个分子, 为一单 链糖蛋白,分子量79kDa。 C端37kDa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C9b, N端34kDa由亲水性 氨基酸组成称C9a。因此,C9以其羧基部分嵌入细胞膜 的脂质双层中。 而N端则为与C5b~8相结合的功能区。 12~16个C9分子聚合形成的多聚体C9, 可形成内径 10nm、壁厚2nm的中空穿膜孔道嵌入膜内
(二)理化性质


补体成分均为糖蛋白,多属球蛋白,少数属 (如C1s、D因子)及球蛋白(如C1q、C8)。 多数补体成分(尤其是固有成分)对热不稳定, 经56℃温育30分钟即灭活;在室温下很快失活; 在0~10℃条件下活性仅能保持3~4天。因此。 用于研究或检测的补体标本须保存于-20℃以 下。
(五) C5分子


C5是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AC)的第1个补体分子。 C5由以二硫键相连接的、 链组成,分子量 190kDa,靠近N端的第74-75位精氨酸-亮氨酸键 为C5转化酶作用的部位。 编码人C5的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32-34 区
(六)C6 、C7分子



均为单链糖蛋白 ,结构上有33.5%共同的氨基 酸残基 在C6和C7活化过程中,二者均无分子的裂解, 推测可能是由于其分子构型的改变而成为具有 结合活性的形式。 通过C7的疏水性,紧紧固定在膜脂质双层中, 编码C6和C7的基因定位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 , 东方人群中C6B的基因频率较高。
二、基本特性和生物合成
(一) 组成:30多种蛋白质
1、补体固有成分 指存在与血浆及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的蛋白质,包括 1)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4、C2; 2)旁路途径的 B因子 、D因子和备解素(properdin,P 因子); 3)凝集素途径(MBL途径)的MBL、 MBL相关丝氨酸 蛋白酶(MASP); 4)补体活化的共同组分C3、C5、C6、C7、C8、C9
1、C1q
C1q为各种补体分子中分子量最大(410kDa)的 球蛋白。其分子结构较特殊和复杂,由6个亚单 位组成,每个亚单位由A、B、C三种不同类型 的肽链所组成。
2、C1r和C1s


C1r和C1s均为单一多肽链分子,又都是丝氨酸 蛋白酶(原)。C1r和C1s多肽链均由接近700个 氨基酸所组成。电镜下观察表明,C1r和C1s的 分子构型极为相似,均呈一端大一端稍小的哑 铃状分子。 目前C1r和C1s的cDNA克隆均已成功,并进行了 全部序列分析。编码C1r的基因定位于人的第 12号染色体短臂,与编码C1s的基因相连。
(三)凝集素/MBL途径(lectin/MBL pathway)
指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 lectin, MBL )或纤维胶原素(ficolin,FCN) 等直接识别病 原体表面糖结构,依次活化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 (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MASP)、C4、C2、 C3,形成与经典途径中相同的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 级联反应过程。 另外,活化的MASP1可直接裂解C3产生C3b,在D因子 和P因子参与下,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三)命名




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分别命名为C1(q、 r、s)、C2、……C9;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 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 MBL等; 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 C4结合蛋白、衰变加速因子等;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 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 活化的补体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灭活的 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 iC3b。
(二) C4分子


C4是由 (90kDa)、 (78kDa)及 (33kDa)三条 肽链借二硫键连接组成。 编码人C4的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HLA-DR和 HLA-B位点间一段基因组DNA上。 C4由两个基因C4A和C4B所编码,因此血清中的C4 分子也有两种类型即C4A和C4B,但二者具有高度 同源性(仅有少数氨基酸不同)。 目前C4A和C4B的cDNA克隆均已成功并进行了序 列分析。C4A、C4B、B因子及C2均属于MHC Ⅲ类 分子。
第三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述
1895 年 Bordet 通过免疫溶菌试验发现新 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 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由于这 种成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 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complement,C)。
一、概念


补体并非单一分子,而是存在于血清、 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 30 余种可溶性 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被称为补体系统。 目前对各类补体的cDNA已克隆成功,并获 部分基因工程产品。 补体与抗体的区别为存在于正常人血清 中,不耐热,具酶活性,β球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