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孔子与老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 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 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 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 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 “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孔子希望通过仁和礼构建一个
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 立,有仁爱但仍有差别 的温情社会的理想社会
评价: 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 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 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 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 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孔子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 对后世的中国有哪些影响?
① “仁”的思想体现出孔子对一般民 众的关注和爱护,这种民本思想对缓和阶级 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 极作用,对现代人本理念也有借鉴作用; ②孔子还把“仁”看成人生的最高理 想和高尚情操,培养了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 的民族传统;
周游列国 宋 国 郑国
蔡 国
卫 国 鲁 国 55岁离开 鲁国
陈 国
楚 国 64岁重返卫国 68岁回到鲁国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了孔子 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 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 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 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 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 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这种思想具有怎样的进步性和消极性? 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1.进步性: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 原则, 利于自我塑造高尚人格,和谐人 际关系,进而稳定社会秩序。“仁”是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主流,对构建和谐社 会有重要意义. 2.消极性: 仁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阶 级服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制度。
有教无类、因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施教、实事求是、 知” ; “学而不思则罔, 启发式教学方式, 思而不学则殆” 创办私学,整理 文化的贡献有哪些? ①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 深远; ②兴办私学,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 想; ③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文化遗产—— 《诗》《书》《礼》《易》《春秋》 (五经)、《乐》(佚失)
(三)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2、哲学思想 3、教育思想
(四)影响
1、孔子的思想(核心)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 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 之?”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 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 恕”之道。“忠恕”就是推己及人。“忠” 是指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想到别人也会有这种 想法, 因而要尽力帮助别人;“恕”则指自 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 弟子三千,成就突出者 72人)
有教无类,打破学 在官府的垄断局面, 扩大教育范围,促 进社会发展。
②整理典籍 《论语》不属于孔子整理
《诗》、《书》、《礼》、《易》、《乐》 (佚 失) 、《春秋》,史称“六经”。
(五)、孔子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未受重视,后经发扬和改造,逐 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对世界文化影响至深;
② 孔子被推崇为圣人。
在全 韩球 国第 汉一 城所 正孔 式子 揭学 牌院
孔 子 在 柏 林
院非 将洲 落首 户家 肯孔 尼子 亚学
孔 子 在 世 界
首北 都欧 斯孔 德子 哥学 尔院 摩在 成瑞 立典
------体现了中庸思想
③、为政以德(政治思想)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 《论语·颜渊》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应当爱惜民力, 取信于民,正身律己。是“仁”的思想在政 治领域里的反应。
(1)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 力,用“德”教化人民。 (2)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孔子的教育思想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③“礼”的思想承认社会等级和阶级压 迫,带有消极性和保守性;但另一方面,重 视“礼”即是重视社会秩序、重视道德修养, 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④ “仁”和“礼”对中国人的为人处世 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形成谦恭、内敛的 性格特征;“克己” 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 行为方式,限制了创新、开拓精神。
“仁”和“礼”是什么 关系?
2、孔子的哲学思想 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存在。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 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 ”“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对待鬼神: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 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老子的生平和地位。 2.掌握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及 两者思想差异。 3.理解孔子和老子在中国传统文 化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自学指导(朗读教材2-4页8分钟) 1、孔子生平及其地位。 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政治、 哲学、教育) 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4、老子生平及其地位。 5、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哲学、政 治) 6、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为何孔子 会得到如 此尊崇?
2008年 祭孔大 典的精 彩瞬间
《论语》是名列世界
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 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 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 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 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 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 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 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四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 《易》《春秋》
知识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补充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六书”: 假借
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政治 思想
“仁”“礼 ”: 仁:爱人、忠恕。反对统治 “仁者爱人”、 者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体 贴民情,主张“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礼:周礼:君臣父子 为政以德 天是最高的人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格神,主张对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鬼神敬而远之
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孔子故里。 西方学者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 尼齐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 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而孔子故乡 曲阜便被誉为“东方圣地”。
孔 子第 与 1 老课 子
高考导航:
本课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从高考命题 趋势看,本课很可能联系当今“构建和谐 社会”等热点进行命题。学习时要准确理 解记忆孔子、老子思想的内容,理解孔子 思想的深远影响,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客观评价,做到古 为今用。
孔子的“仁”的思想在当时能否被统治者接 受?为什么?
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 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 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 以图自强。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 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②、礼(克已复礼)
• 非礼勿言,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 不学礼,无以立 • 上好礼,则民易使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 (一)孔子简介:
1、孔子其人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 想家、政治家和教育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在鲁国的活动
孔子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 中都宰(中都地方的最高长官), 只一年时间,就路不拾遗,夜 不闭户。远近各国听到这消息, 都來参观,並且向他请教。 第二年,他被升为司空,专 管全国建設。不久調任司寇, 相当于现代的法院院长。后在 55岁左右仕途失意。以后再也 着官服的孔子 没有为官。
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 圣人? ①他提出了“仁”“德”和“礼”,不 仅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而且因 他的人本思想而得到广大民众的信仰; ②后代儒家学者在发扬儒学中提出了适应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需要的主张,不断提高了 儒学的地位; ③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 子受到了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 冲受到批判)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
2、孔子地位:
唐玄宗追谥为文宣 王 ,宋真宗改谥号为至 圣文宣王 .清世祖再改 定谥号为至圣先师孔子 . 历朝对其后裔皆有封 号 .宋仁宗时 ,其封号 为衍圣公 ,沿用至清代 .
1988年,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 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 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学家汉 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 “人类要 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多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在人类进入 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局部 战争,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几乎都属于 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专家认为, 面对这些问题,孔子的思想是有回应的.孔 子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了,他属于整个世 界.
根据教材指出“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 说“复礼”是一种保守思想? “礼”: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 “克己复礼”的实质:要求人民安分守己, 从而维护没落的奴隶制度。 “礼”是“仁”的具体规定。
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 求。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 规范,(正名)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 目的: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 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 才干的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 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学生而言, 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 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 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 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 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所以, 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 —《中国教育史讲稿 》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在当时有 何意义?
核心内容:“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 己复礼”;
请回答: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那些思想学说?
“仁”的丰富内涵? 《论语》有一百多次讲到“仁”,在不同的场合
对“仁” 的解释往往不同。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 各抒己见。 请阅读下列材料 爱自己的亲人 材料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 爱他人 材料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 统治者实行仁政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之 。”
①、“仁”---仁者爱人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拱)之。”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 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 来稳定社会秩序。)
实现方式:
(二)、孔子创立儒学的时代背景
①春秋(前770年——前 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 展,中国开始从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度。
②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 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③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 霸。 ④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 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 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 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