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政治_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马车到飞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和感受交通的发展。
(2)了解古代交通工具。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出交通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交通对经济文化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感受到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激发学生创造新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2. 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1.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 感受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准备图片素材、多媒体教室。
2.学生准备:课本、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古人出行靠什么。
1.设计有关交通工具的小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2.古人出行靠什么。
3.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
(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古代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2)展示古代的出行方式,延伸相关的古诗词
(3)教师请班上几位同学,进行发言。
(4)邀请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名画。
(5)带领学生穿越古代
(6)总结古代交通工具的特点
活动二:现代化交通运输。
1.播放课件:现代化交通运输。
(1)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讨论:交通工具从古到今有了什么变化呢?
(2)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出相应的时间,针对书本的内容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发言。
每组派代表,对书本内容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4)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
2.设计一个本地区交通古今发展变化的调查方案。
(1)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延伸。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场景,进行设计。
3.设计未来交通工具
4.自我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2)教师请班上的几位同学,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今天自己所学的内容。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找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古代丝绸之路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哪些变化?
2.把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和父母,朋友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从马车到飞机
古人出行靠什么(古代交通工具)
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交通工具)
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
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是综合性课程,注重活动性,倡导在活动中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给拥堵的交通出主意 , 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潜能,自己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四大根本需要。
现在,小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孩子们也可坐上汽车火车出去旅游、探亲,对于一些现代化的交易通工具孩子们并不陌生。
可是从古到今,我们的交通工具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还不完全了解。
这节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效果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 , 就会产生不断前进 , 渴求新知 , 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 , 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通过设计与交通工具有关的小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以交通的认识与理解,为整堂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三、教学目标设立巧妙。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四、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动手设计未来交通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思维,本节课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设计中去,像小设计师一样认真设计,起名字、所设计理念,学的不亦乐乎。
五、在授课内容及方法上,内容丰富具有前沿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易于理解;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充分互动和沟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
《从马车到飞机》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第一课的内容。
包括两个学习活动主题:一是古人出行靠什么;二是现代化交通运输。
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讲都不难,其目
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认识古人出行的工具开始,到认识现代化交通工具,了解现代化交通运输的成就,以及我国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等。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从马车到飞机》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
教材以最贴近人们生活中的“行”为切入点,展示了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改进及变更,表达了人们的智慧和便捷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和谐美好。
《从马车到飞机》评测练习
一.填一填。
1.(汽车)、(火车)、( 飞机)、(轮船)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加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水路航线及空中航线.构成了现代( 交通运输)体系。
(便利) 、(快捷)的现代交通运输,促进了经济发展,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中华民族用(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
3.现代化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4、为了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
5.随着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物资交流更加(快捷),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紧密,经济更加繁荣。
二、选择题
1.古代的交通工具有马、船、( C )等。
A.汽车
B.游艇
C.轿
2.现代化交通工具加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 C )及空中航线,构成了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A.水上航线
B.路上航线
C.水路航线
3.新中国成立后,在( B )建起了第一汽车制造厂。
A.济南
B.长春
C.深圳
4.在古代,早先人们使用雪橇或( B )运物载人。
A.小船
B.木筏
C.轿
三、判断题
1.马、古帆船等是古人的交通工具。
(√)
2.我国只有发展水路和陆路交通的条件。
(×)
3.现代交通工具和公路网、铁路网、水路航线及空中航线构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
4.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内地的人可以吃到当日的海鲜。
(√)
5.交通运输的发展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
四、问答题
1.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答:①内地的人们可以吃到当日的海鲜。
②商场里有新鲜的蔬菜花草。
消防员能迅速赶
到现场灭火。
④急救车能及时出诊。
⑤出行方便了块梯形的面积?
《从马车到飞机》教学反思
《从马车到飞机》讲的是从古至今交通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
“交通安全”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因此,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丰富的图片、猜谜语、穿越和互动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进而激发其欲望,使学生从中感受交通安全之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的感受到生活是德育之源,只有鲜活的生活实际,学生才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才能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进而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来,教学也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如课前所展示的交通事故图片和小资料,是学生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更是触目惊心的,带给学生们强烈的震憾,使学生主动走进生活、参与课堂;再如,课堂最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用实际行动来号召全社会的人都来遵守交通规则,使德育教育外延到生活中,德育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力求以丰富的生活场景、有趣的活动形式、真实的案例透析、自由的创作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真正的体验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社会的交通安全尽一份力量!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是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时不能进行很好的引导。
还应该更重视学生的从生活中提炼问题的能力,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调查与研究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课标分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该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本课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认识到社会交通的发展原因及弊端,并参与到改善社会交通问题中来。
”课程标准还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
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本课的教学正式依托社会生活这个平台,走入走出,正确地教给学生交通工身边实实在在带来的便捷与隐忧,为实际生活解决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