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小结人物形象
荆轲:刚烈忠义、有勇有谋、果敢机智、视死如归的侠义之士的形象
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
樊於期:豪爽慷慨义勇刚烈
秦武阳:外勇内怯
秦王:贪婪怯弱
四,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赞扬了荆轲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抗强暴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
五,主要艺术特点: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4,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①善于描写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动作。
②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写事:
①善于描写场景,渲染气氛
②叙事波澜起伏、有张有弛、有详有略
六,文言相关知识点
1,通假字: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四、扫清阅读障碍?
1.??读准字音(多媒体展示,师生齐读)?
淬(cuì)????忤(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zhèn)???拊(fǔ)?????髓?(suǐ)????
14,???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15,???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16,???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17,???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1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19,???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0,???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2,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三、背景简介?
多媒体展示,教师简述?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按情节发展分为
开端行刺缘起1-2
发展行刺准备3-9
高潮廷刺秦王10-17
结局荆轲被斩18
二内容分析
研读第一部分:行刺缘起
①荆轲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场的?
秦军攻破赵国,
燕国危在旦夕。
②荆轲与太子的对话,表现了荆轲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他城府很深,有谋略
胆识超人,气魄非凡
③文章写太子“不忍”有什么作用?
反衬荆轲智谋非凡,英勇果敢。
研读第二部分:行刺准备
思考:④荆轲与太子丹为刺秦王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求取信物详
准备匕首配备副手略
⑤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他慷慨献身?
荆轲三问樊於期
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
再从解患报仇方面晓之以义
最后和盘托出行刺打算,舍生取义
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他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教学重点?
1.??分析重点人物形象。?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师准备?
1.??搜集荆轲刺秦王的相关信息。?
2.??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形成直观印象。?
3.??指导学生充分预习,预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内容
备注
荆轲刺秦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樊於(wū)期??????????箕踞(jījù)????亢(kàng)????????????夏无且(jū)?
?补充?感受精彩情节,学生朗读精彩片段?
求取信物????分角色朗读?
易水送别????全体朗诵?
廷刺秦王????单人朗诵
课文分析:
一、本文结构:
????按内容分为三部分。
???1、准备。(1--6)
5,省略句
6,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 )
7,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 )
8,欲与(之)俱(往)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9,待吾客与(之)俱(往) (同上)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同上)
???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
8,???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3,古今异义
4,???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6,???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7,???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同上。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
???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
???献(于)秦王(省略介词)
???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
???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
10,被动句
1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3,???倒装句
?????????????2?突出重点???????????????荆轲?
?????????????3?顾及全面???????????????其他人物?
?????????????4?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
烘托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如,?白衣冠?????世皆垂泪涕泣??பைடு நூலகம்???世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风萧萧兮易水寒?
学生准备?
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思考人物形象并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
2.尝试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3课时)?
明确教学要点?
1.??读准字音,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品赏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
8,课文怎样描写秦廷行刺的场面的?
.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ɡ),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呈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二、《战国策》简介?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朗读?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着,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1)、简介背景。(1节)?(2)、准备“信物”。(3--4)?(3)、准备武器。(5节)
???(4)、配备助手。(6节)
???2、诀别。(7--10)
???(1)、怒叱太子。(7--8)?(2)、易水悲歌。(9--10)
???3、刺秦。(11--19)
???(1)、计见秦王。(11--13)?(2)、勇刺秦王。(14--18)?(3)、壮志未酬。(19)
课文精彩片段分析??廷刺秦王?
??????????顾笑武阳?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
??????????超人的胆略、非凡的气质(神态)?
??????????图穷匕现?
??????????神勇???????(动作描写??短句)?
??????????倚柱笑骂?
??????????视死如归??(神态
.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镇定自若、英雄虎胆、威武壮烈的英雄形象。
9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舍生忘死反抗强暴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进程
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为。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⑥荆轲与太子丹在准备工作中有些什么分歧?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太子催促荆轲荆轲怒叱太子
太子:浮躁多疑,谋事不周
荆轲:刚烈英勇
⑦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辞诀这一场面的?有什么作用?
情景交融、侧面烘托
烘托出人物形象,
表现出人物精神
课文精彩片段分析易水送别??
场面描写?
?????????????1?抓住特点???????????????白衣冠?
21,固定结构
22,???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24,???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