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者爱人

读1•6至6•30,分析:

1•6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就是年纪较小为人弟与为人子得人;二就是指学生。这里就是指做子弟得年轻人。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得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就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就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得人。

4.仁:原指对人亲善,仁爱。这里指仁人,有仁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5.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评析】德——才

这一章讲得就是修身得问题,在家如何,出外如何,如何做事,如何说话,如何与人交往,这些都就是自身得道德修养问题。然后再讲到做学问得问题。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得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与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得教育就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得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得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得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就是第二位得。事实上,历史上得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就是资产阶级,教育都就是为其政治服务得,尤其重视学生得道德品行与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得前面,这就是阶级得需要。她们就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得各方面人才。

4•15

【注释】

1.吾道一以贯之

以:用。

一以:即以一,宾语前置。

2.唯:恭敬得应答词。“唯”与“诺”都就是恭敬得应答词,有成语“唯唯诺诺”。

3.何谓也:即谓何也。

【评析】

忠恕之道就是孔子思想得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就是仁得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得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她得道就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得,没有具体解释什么就是忠恕得问题,在后面得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

5•12 6•30

【注释】

1.诸:之于,兼词。

2.及:做得到。

1.博施:博,广泛。施,给予恩惠。

2.何如:如何。

3.尧舜其犹病诸

其:句中语气词,表猜测,恐怕。

犹:尚且。

病,难,以为难得意思,意动。

诸:之乎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得两位帝王,也就是孔子心目中得榜样。儒家认为就是“圣人”。

4.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得意思。

5.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省略句,如有(其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评析】

5.12这一章具体解释了“忠恕”二字中得“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30这一章具体阐述了“忠恕”二字中得“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读以上四章,小结:

一、孔子“仁”得核心就是什么?

忠恕

二、“忠”得含义就是什么?

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30这一章节中具体讲到这个问题。

6.30这一章讲到了“圣”与“仁”两个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圣”得境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则就是实践仁得方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办事就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就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得学业就是否复习了呢?”

注释:传:老师得传授。

习:这个“习”与“学而时习之”得“习”一样,包括温习、实习,这里可译为“复习”。

这段文字中,“为人谋而不忠乎”就就是要积极为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就就是在“谨而信”,而“传不习乎”则就是与“行为余力,则以学文”相对应。

三、什么人才会具有“忠”得品质呢?

能够做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样得人就可以达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忠就是建立在“孝悌”基础上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过渡:就是不就是“忠”即就是“仁”呢?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5、19)

翻译:子张问道:“楚国得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得官,没有高兴得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得颜色。(每次交代,)一定把自己得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得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可算尽忠于国家了。”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不晓得;——这怎么能算就是仁呢?”

注释:1、令尹子文:楚国得宰相叫令尹。

2、三士三已:不一定就是实数,可能只就是表示那事情得次数很多。

3、未知:不就是真得“不知”,只就是否定得另一种方式,孔子停了一下,又说“焉得仁”,因此,用破折号表示。

从这个材料中,可以瞧出,具有忠还不足以称“仁”,“仁”还应具有另一方面得内容,即“恕”。

四、“恕”得含义就是什么?这在课文中哪里可以找到佐证?

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12具体讲到这个问题。

五、忠与恕得关系如何?

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

区别:在内容指向上,忠侧重于外向性,竭力为人,重心指向她人;而恕则就是侧重内向性,推己及人,重心指向自我。

统一:在目标指向上,两者皆统一于仁,就是仁得外在与内在得与谐统一,都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得准则。在最终得目标指向上,都集中于“人”,即体现出本文得主题:仁者爱人。

六、孔子为什么认为子贡做不到“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