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方法研究(精选)

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方法研究(精选)

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方法研究(精选)初中世界历史教学方法研究初中世界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文化。

以下是一些初中世界历史教学方法的建议:1.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始教学之前,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以及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注重历史背景: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注重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3.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图片、音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组织课堂活动:组织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5.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7.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点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初中世界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同时注重实践和评估,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可以总结如下:1.讲授法:优点在于方便操作,适用于短暂的记忆。

通过讲述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论观点,提高思想认识,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

2.谈话法:运用自如,在对话中展现信息,考察学生的理解,发现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3.研究型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专题,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指导法: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及时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内容提要:本文探索了当前历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向和基本理念,探索了如何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探索了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的要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

在谈到教学方法时,主要是在说教师教的方法,甚至是教师教知识、教教科书的方法。

即使是搞一些教学实验,也难免从教师工作的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被试的对象,来探寻教师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的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使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因此,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在素质教育观念下进行历史教学改革、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空间是很广大的,这是因为:目前直接制约历史学科教学的课程编排、教科书编写、考试方式等未有实质性和突破性改变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率先进行探索,以实际的创新带动对课程、教材、考试的改革。

2、虽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渠道,因而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是教学改革的生力军。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是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而体现出来的。

而且教师可以用主要的精力,充分利用对教学实际的主动权来探寻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生尊重的老师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老师,学生学习的主动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之发挥,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从而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无穷的创造性,学生才能喜欢老师和他们一起进行创新。

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中国历史是中国学子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十余年来,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政策,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诸多历史教学研究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历史教育研究所提出了新探索。

在史料素材方面,新探索极大地拓展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种类和内容。

学者们通过审查文献、搜集古代文献资料、收集史实等方式扩充了历史史料库,得到大量新的史料。

史料的扩充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教育选择性,而且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历史文献,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

其次,新探索使得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

学者着力于探索古代历史学习的运用方式,指出了历史研究的方向,对把握历史的大框架和理解历史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例如,把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思考问题或讨论问题写下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换信息,形成思维,深入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法”去进行实践性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话题。

最后,新探索提出了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新措施。

随着社会新科技的发展,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新教学方式迅速发展和普及。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走动,通过虚拟技术实现真实历史再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实验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更加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来。

以上是新探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新探索,但仍需要更多的工作去发展和完善这一领域。

未来,中学历史教学需要从古代史料、历史教学方法和学习兴趣建设三方面着力,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增强中国学子的历史素养作出贡献。

本文只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新探索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作为学科之一的历史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强化学生的历史观念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所形成的。

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念,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多种解释和观点,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历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述和学生记忆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创新历史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的历史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三、重视历史教学的跨学科性新课程改革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历史与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历史教学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推动历史教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在新课程改革下,推动历史教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利用互联网资源、数字化教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教师要 因势利导 , 紧扣 主题 , 将讨论引 向纵深 , 最后做好总 结 。总结时 , 要表扬质量较 高的发言和积 极性高 、 进步快 的学 生。 ( 1 ) 开辟 了宽松 的民主教学 环境 , 充分体 现了学生 的主体 性, 激发 了学 生的学习热情 , 活跃 了学术气 氛 , 学生普遍 反映 : “ 课堂讨论 一道题 . 课外狠下十分功 ” 。 ( 2 ) “ 逼” 得学生带着 问题去细细 咀嚼教材 , 认真查 阅资料 , 写好发言提纲 。 并积极争取发言 。 这样 , 既动 了脑 , 又动 了手 。 还 动 了口. 印象 自然深刻 , 记忆必然牢 固, 从 而实现了基 础知识的



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 有时 也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 行渲染。这是制作 H T v得天独厚的优 势, 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据粗略统
2 . 从 分析 历史事件 的作 用、 意义或影响入手。 中学历史 教材在叙述一些重大历史 事件 的作 用 、意义 、 影 响, 或对其进行评述时 , 由于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 , 有 时往往不 只局 限于其 中一个或几个方 面 , 教学时教师 针对这种 计, 从商周到明清。 历代有名的帝王将相、 文人学士、 才子佳人 够全面 , 差不多都搬上了银屏。如 《 东周列国志》 、 《 秦始皇》 、 《 西楚霸 情况必须予 以挖掘深化和补充 。 帮助 学生形成全 面的 、 准确 的 王》 、 《 三国演义》 、 《 隋唐演义》 、 《 唐太宗李世民》 、 《 武则天》 、 《 水 认 识。如世 界史教材关于《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的评价 , 只强调 英、 法、 美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 而对其所 浒传》 、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 了它是 “ 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 但是由于这些电视 产 生的消极影 响和不 良后果却无只言片语 ,这显然是偏颇 的、 教学时教师可适 当补 充。 再如 , 《 中国古代史》 教材对商 剧中情节虚实混杂, 不仅学生无法分辨, 就是专家学者也不可 片面的 , 促进 了秦 国封 建经济 的发 展 . 使秦 能去考证这些历史剧中情节的虚实。 因此如果把这些娱乐大众 鞅 变法 的评价 只叙述了它“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的历史课堂 教 学 中 如 果 类 似 说 评 书 子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相声 那样 卖关
留悬念 , 必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 妙 趣 横 生 , 极大地激发
二 ㊁借助多媒体技术 , 改变 言传身教
供了有利的条件 . 利 用 多 媒 体 技 术 制 作 的 课 件 , 运 用 文 字㊁ 影像 ㊁ 声音 ㊁ 动漫等 多 种 手 段 来 刺 激 ㊁ 调 动 学 生 多 种 器 官, 以 不同表现手法对教 学 内 容 进 行 加 工 , 将 生 动㊁ 有趣的教学内 容呈现于学生面前 , 能为历史教学创设一 个 较 为 真 实 的 历 史 情境 , 激发学习兴 趣 , 拓 展 思 维 能 力; 同 时, 有了多媒体的支 持, 有助于教师可以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来 掌 控 教 学 内 容 , 改变了 传统的言传身教 . 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 , 播放一段 « 秦始皇陵兵马俑» 的
周刊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 教学方法新探
黄清坤
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老套路 ,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灵活多样的教法 , 使历史知识 更 加 生 动 化 ㊁ 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 关键词 : 新课改 ; 历史 ; 课堂教学 ; 创新 摘 ㊀ 要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如 何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笔 者 认 为 : 要改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 , 为中 学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提
是无法实现历史学习的形象 ㊁ 生动 ㊁ 有趣的特点, 难以激发学 不到的作用 , 能够让学生在饱含兴趣的学 习 当 中 吸 取 比 较 丰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摘要: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说教式、灌输式和陈述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历史教学功能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符合要求。

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摆在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通过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更新历史观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问题,希望能够为中学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教学方法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非常典型的说教性、灌输性和陈述性的特点,直接导致许多中学生对历史课程失去了兴趣,严重限制了中学历史课程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应该重视学生,并提升他们的历史思辨能力,更新其历史观念,培养其历史创新思维能力。

导致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单一乏味的因素有许多,想要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更加需要中学历史教师的大胆实践。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符合要求。

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摆在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方法问题展开了论述。

一、利用当代技术优势,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当中。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当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即使在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有不少地方在多媒体教学方面展开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所指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以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基础,利用各种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授课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优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有效利用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途径来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

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与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与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与教学方法探析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而且能够产生资治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学会用全面、辩证、客观、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现有水平和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历史教学方法,力图使学生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

1 历史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

就初中历史而言,所学内容主要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以及历史概念等等。

历史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有些事物看似偶然,实则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任何事物的出现或发展都有其历史必然性。

人类历史发展往往既有客观合乎规律性的一面,又有主观合乎目的性的一面。

这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研究史实的重要依据。

比如,戊戌变法之所以会失败,不仅仅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顽固势力的强大,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下决定的,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下,戊戌变法失败有其必然性。

具体说来,历史学科的特点有:第一,综合性。

从内容上来看,历史学科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等各个方面都囊括在内,这些不同的内容又通过时间点联系在一起,因此,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历史教学也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总结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

第二,史与论的高度统一性。

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无数个历史学家,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丰富了历史资料,同时提出了各自的史学观念,这些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因此,史与论的高度统一性是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1]。

2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析很多初中生学习历史感到吃力,总是理顺不清错综复杂的史实关系,这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历史学习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
・ ・
对历史 人物 的功过是非 ,能用辩 证唯物 主义 和历
史唯物 主义观点 进行客 观的正确 的评价 。不 能 片面地


一+
”+
“+
一— ”— ”+ ・ —
“+
” +
一— ■一“— 一 ”— ”+ + —
一+

一+
一+ -+
”+
-+ *+
【 教改创新 】
中学历 史教学 方法 的新探 索
曹孝勇 山西省大 同市 职业 教育 中心 山西 大 同市 2 6 0 530
摘要 : 要提 高课 堂教 学的有效性 , 讲好历 史课 , 就要 学好新课标 , 掌握新理 念 , 究新教材 , 研 处理好教材 中的各
类活动 , 积极 调动学生的学 习热情 , 用新 的教 学方 法, 采 以体现三维 目标。 关键词 : 故事化 个 }化 生 客观 化 课  ̄ f 能力化 1J -c
和个性 特征 。 比如 , 刘邦 和项羽 就是一对典 型 的例 子 。 刘邦 心计很强 , 言而无 信 , 阴险奸诈 , 善于体察 民意 , 但 笼络人心 , 能屈 能伸 , 很会用 人 。而项羽有勇无谋 , 粗鲁 蛮横 , 我行我素 , 刚愎 自用 。这二人 的个性 特征形 成鲜 明的对 比, 也正说 明 了楚 汉战争 中刘 邦 能取 胜 , 而项 羽 失败 的原 因。在讲述人物个性 特征的同时 , 再对二人外 表形象 进行描 述 , 并辅 助于教学 挂图或人 物 肖像 、 投影 片等 , 或让学生 角色扮演 , 这样就更 加深 了学生对 这两

化 , 行汉化 , 实 禁胡服 、 胡语 , 改变度 量衡 , 推广教育 , 改 革姓 氏并禁止 归葬( 归葬塞北 )提高 了鲜卑人 的文 化水 , 准, 是西北方各 民族 陆续进 入 中原后 民族融合 的一 次总 结 , 中国历史 的发展起 了重要作用 。 对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历史课程的更新换代,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成为了历史教育领域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尤其是要关注历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的教学资源。

在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我国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将地方史、世界史、中国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基础上,增加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增加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点。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让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和历史的意义,增强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的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还可以大胆尝试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比如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历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评价体系的完善评价体系的完善也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人们常说,方法是打开问题之锁的钥匙,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授人以渔。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应厚今薄古,对教材的具体处理应厚积薄发。

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应平心静气来看看历史教材的编排原则。

通常人们在编写历史教材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对越久远的历史事实的处理都是慎之又慎,不足信或口传而无考古学成果支撑的史实只记其大略,而对可信的有文字记载且有考古学成果作佐证的就详加记载,尤其离我们最近的史实,由于有大量现有资料作为佐证就记得更为详尽而具体。

因此,我们不难推出一个结论,即教材编写者只能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来编写排列教材内容了。

教材如是编写,自然也影响了教者对教材的重难点的取舍,平时也制约了命题者的价值取向,于是也就有了“考点”一说。

充分认识到这点,处理教材的人和学习教材的人也就有了一个“范围”的概念了。

作为教者,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一群对历史毫无系统认识了解的学生由于多是留守少年,父母亲情的缺失导致学习目的不甚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简单,课外阅读量甚少,更缺乏吃苦求学的精神。

一共洋洋百万余字,内容涵盖数千年的教科书,由于新旧教材交替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材无任何配套练习资料,即使是教者“三更灯火五更鸡”熬出的有益于学生知识和能力并进的东西,也往往因为与评价者口吻不合而夭折,因而仅凭一周两节课的学习以求取得较好的效果则甚为作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三十年,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方法上小有收获,现将一些心得浅谈一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初识教材内容时,我采用要点法,即在师生下,将教材的某一课下辖的某一目的要点抓出来,并提出理由,让同学们讨论,第二目的或第三目的要点则通过分组自己去探究,提出标点的方案,一篇课文的要点标出来了,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实在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

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

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导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和智慧的积累。

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调,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互动性传统的历史课堂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解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展示历史文物的照片、博物馆的展览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例如,在讲解中国历史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如何评价中国的封建社会?”等等。

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实地考察丰富学习体验历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实地考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真实,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古代文明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长城、故宫等,让他们亲眼见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实地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小组合作促进互动交流历史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和合作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探索历史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学科 建设

中学历 教学方法韧棵
一 ~ 囝 ■ 宋建中
一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新课 改教学过程 中,需要 以课程要求和素质 教 育为导向, 以改善教学 方法为路径 , 以提升学生能 力为重点 , 以构建知识体 系和评价体 系为载体 , 以知 识 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为维度 , 结合 中学历史课程 内容和结构特点 ,笔者积极探 索 新课 改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 质能力 提升的 目标 。
二、 调 整 传 统教 学 方法 。 采 取 多 元教 学 方 式
新课改 中学历史教材要求 以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 情 感态 度与价值观为维度 , 提倡充分发挥学 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培养学生成为学习 自觉性 、 知 识 系统 性 、 逻 辑严密性 、 思维辩证性 、 素质全 面性 的 “ 社会 人” , 学会使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 、 解 决 问题 , 提高学 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历史知识 的掌握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调动学生学 习历史的动 机 和态度 , 培养学生理解 、 运用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 验 教训 的能力 ; 通过架设知识桥 梁 , 增 长学生见识 , 开拓其视野 , 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 使其能够对历史知 识融会贯通 , 正确 阐释和解析历史事件 , 从而具有把 握现实事件 的历史关联和发展趋势 的能力 。具体在 历史试题 中体现为对 主观试 题材料 的解析 能力 、 答 题切入角度和论述能力 、历史知识与理论观点结合 的逻辑辨析能力。学生历史事实积淀和学习能力 的 培养本身就是运 用方法维度提升素质的过程 ,过程 是载体 , 方法是手 段 , 目的是提升能力 , 方法 与过程 的结 合是学 生思维 习惯 和行 为方式 发生 改变 的历 程, 是学生 自发学习 、 行为 自觉 、 自我改变 的过程 , 以 此学生能够 自主完成学 习 ,在学习过程 中主动融入 历史学习方法 , 探索解决问题的路 径和技巧 , 凸显 良 好的学习体 验和进步 的喜悦 ,从而做到 自我提升学 习信心 、 学 习能力和人文修养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有 时 会 出现学 生对 教 师 的敦 , 以及 教 学
学生在经过 “ 读讲 议” 几个过程 , 获
得 了新知识 、 新概念 , 了巩固这些 知 为
识,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 ,包 括 (
课外练习题 )要求学生及时完成 的, , 一
般 以选 择 题 、 空 题 和 简答 题 为 宜 。 通 填
想不到 的方法 。打破这种平静状 态 , 使
学生 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
三 、 论 —— 激 活 学 生 思 维 的 讨 议 论 法
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 因此
教 师 应 想方 设 法 , 这 种抑 制 状 态转 化 将 为 兴奋 状 态 。 在 教 学 中经 常 采取 创 设 我
向兴奋状态转化。 这种意想 不到 的学 习 方法 ,能 打破 学生学 习的心理 平静状 态, 使学 习心理活跃起来 , 在教师 的 并

J I AOX Y N I UE A JU
初 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宋会娜
【 摘 要 】 四段 ” “ 学习策略 , 应用于课 堂教 学, 能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 中消除学生的疲 劳和厌烦心理 , 学生的 调动
学习积极性 , 达到较好的教 学效果 ; 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 法的变化 , 学生的心理 由抑制状 态向兴奋状态转化 。 冲意想不到的 使 这:
以 概括 几 种 不 同 看 法 , 指 导 学 生 阅 然后
总之 , 媒体教学与 “ 四段 ” 习法相 学 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 , 能在有意注意和 无 意注意 的转 换 中消 除学生 的疲 劳和 厌烦 心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达
情景设 疑导学法 , 即选择一定 的媒体组 合, 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 的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探新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探新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探新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际效果,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其教育功能呢?关键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创新。

新时期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本文主要讲述历史学法指导的意义和历史学法指导的方式与途径。

只有历史课“以学生发展为本”,活学活用,才能上得实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放飞希望,收获快乐。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手段;学习方式;教学探新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终生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走改革探新路。

一、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

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新历史教学的手段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妙趣横生。

1.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帮助教师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容易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我是一个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多年以来,一直在这一岗位上教学和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点滴肤浅的成绩,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在历史课中如何创设新的情境,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变“苦学”为“乐学”,一直是我多年来探求的目标之一。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历史课中的语文教学法古人说“文史不分家”,教授历史知识适当联系语文,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记忆。

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我便从毛泽东忆长征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导入;讲西楚霸王项羽,引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既表现了项羽的远大抱负,又点出了李清照,为后来教学作了铺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学趣。

我有时也将历史知识采用语文教学法让学生划段落、写提纲、找主题,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觉得方法新鲜、兴趣盎然;甚至讨论和考试时,也出一些试题,如:讲了马可波罗来华事件后,我叫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假如我是马可波罗”,要求将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

这样既复习了元朝初年的社会情形、打开了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箭双雕,相得益彰。

2、韵文式的记忆法(含偕音)将死板、枯燥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变成通俗易懂的助记词,实为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

比如,讲授“战国七雄”,要记住七雄名称和地理位置学生倍感吃力,我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为“北燕南楚秦西边,齐在东,三晋在中间,由北向南赵魏韩”。

学生觉得琅琅上口,很快便记住了。

又如,讲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引用陈天华的有关描述:“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既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唤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有效地记住了历史知识。

我常启发学生“有什么更好的记忆方法”,虽然说得五花八门,但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也不错。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探 索 ,重 管 教 而不 重 自觉 ,重统 一 而不 重 多 样 , 媒 体 进行 演 示 它测 定 地 震方 位 的过 程 ,让 学 生 观 强 自信心 ,达 到 培养和 提 高各种 能 力的 目的。 片 面 强调 学 生 受动 的一 面 ,抹 杀 了学 生能 动 的一 察 。当地 动 仪 上小 龙 嘴里 的一 只铜 球 落入 一 只 蛤 面 ,压抑 了学 生在 教育 过 程 中 的主 动性 、积 极性 蟆 的 嘴里 时 ,“ 当 ”一 声 ,学生不 禁 拍手称 奇 叮
这种 人 面 对现 代 化 的开 放社 会 的 种种 复 杂变 化 将 公元 12 年一 天 ,地动 仪朝 西 的龙嘴 吐 出铜球 , 3 界上 公 认 的最 早 的地 动 仪 。学 生在 这 一 学 习过 程 生一 起分 析具 有 典型 性 、示范性 、 开放 性 的例题 , 让 学生 从 多个 层 面 寻找 问题 的答 案 。为 学 生 的课 四段 学习 策略 。它不 但给 学 生带 来 了学 习的乐趣 , 中对 地 动仪 的认识 不 但 深刻 ,而且 完 成 了从 兴 奋 后练 习扫 除障 碍 ,并希 望通 过 “ ” 练 ,发现 并及 时 而 且教 师尝 到 了课 的甜头 。 状 态 向理性 的升 华 。同 时形成 了学习持 久 的动 力 。 解决 问题 ,从 而 达到 当 堂掌 握 , 当堂 巩 固和 当 堂 阅读 一 一 设情 景与 设疑 创 三 、议 论… 一 激活 学生 思维 的 理解知 识 的 目的 ,并且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力 。
而忽 视 了 学生 的 主观 能动 性 ,课 堂结 构 的千 篇 一 打破 这种 平静 状态 ,使 学 生的 学习心 理 活跃起 来 。 习 积极 性 , 有利 于 培养 和 提 高各 种 能力 。因此 ,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doc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doc

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并更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活动在全国全面展开。

然而几年过去了,农村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的到底如何呢?事实并不容我们乐观。

⒈素质教育不“素质”由于片面强调升学率的状况仍未改变,这使得社会中许多人在评价一所农村中学好坏时,主要的依据就是该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怎样,每年能考取多少人,其中重点又有几个。

其他的东西似乎都可以不谈,在成绩面前似乎都变得可有可无了。

围绕这一主题,家长们送孩子刚入学时就眼巴巴的希望有一天子女能成龙成凤。

当然,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可能指望中国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爱因斯坦,有相当一部分文化课成绩不行的人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都无能。

我们应当“给予适当的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并扫除害虫”,以“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的幼苗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陶行知语)。

但在农村学校,由于家长、社会、学校中大部分人的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重点高中,导致教师肯下真功夫抓的那些“幼苗”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愈来愈少。

在初三,教师在课堂上的讲,问,考等教学方法也就只针对寥寥的几个所谓的“尖子生”了,对于就绝大部分学生只能“陪太子读书”。

因为每个人都很清楚,一个普通农村中学每年能考取高中的人数也就那么几个,对于班级前几名之外的人要想考取,简直比登天还难!考不了高中那就等着毕业回家甚或不念,这是每个家长和学生的想法。

因此,目前农村中学教育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在文化课上的两极分化严重,每次考试都出现几个八九十分带着一大批三五十分的现象。

可以说,我们现在许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不会写封完整的信件,不能准确的读完一篇文章,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

有很多人的素质很难让人相信他们已初中毕业了。

这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必然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低下。

大部分农村学生由于成绩较差,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双重重压之下,心理变成畸形发展。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 ������
周刊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张正盛
中学历史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 本文就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教学 ; 模式 ; 互动 摘㊀要: 如何上好一堂课 , 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 , 既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又要提高
一 ㊁情感导入 ㊀ 激发兴趣 一节 课 的 良 好 导 入, 无 疑 是 一 节 课 有 一 个 精 彩 的 开 头. 导入的作用不仅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 还能引起学生的兴 趣, 有时好的导入环节中还蕴藏着丰 富 的 情 感 教 学 价 值 . 我 根据多年的历史教 学 经 验 ㊁ 提 问 式 导 入㊁ 讲 故 事 导 入 等.比 如: 我在讲八 年级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时, 剪辑电影 « 火烧圆明园» 中英法联 军闯入圆明园 , 大肆抢劫和火烧圆明 园 的 片 段 . 学 生 一 下 子 被英法联军的暴行所震惊 , 体现出对英法 联 军 强 烈 的 憎 恨 和 谴责 , 激发学生 落后 就 要 挨 打 的 强 烈 情 感 , 这是教师无法 用语言来表述的 , 从 而 顺 势 导 入 这 一 节 课.还 比 如: 我在讲 述«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一课 中 , 我用« 七子之歌» 的歌曲导入 , 随着音乐响起 , 学生不由 自 主 深 情 地 唱 起 来 , 联 想到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 这种情 感 目 标 不 是 一 般 的 导入所能达到的 , 让学生身临其境 . 二 ㊁明确目标 ㊀ 加强预习 明确一节历 史 课 的 学 习 目 标 至 关 重 要 . 我 在 上 一 节 新 课之前 , 都 要 提 前 布 置 学 习 目 标.布 置 的 形 式 有 下 发 导 学 案㊁ 电子白板的展 示 ㊁ 口 头 布 置 等.不 管 教 师 以 什 么 样 的 形 式教学 , 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 包括重难点, 才能为上 好新课打 下 了 良 好 的 基 础 . 上 新 课 时 , 教师必须要进行检 查 . 检查的方式 有 : 个 人 汇 报㊁ 黑 板 展 示㊁ 小 组 代 表 发 言㊁ 教 师集中展示等 . 如 果 时 间 允 许 , 也 可 逐 一 检 查, 从而发现预 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教师根据预 习 的 反 馈 , 在讲课的过 程中 , 做到胸有成 竹 . 学 生 会 的 不 讲 或 少 讲 , 对疑难问题做 到重点讲解 , 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启发学 生 的 思 维 和 能 力 的 提升 . 三 ㊁先学后教 ㊀ 突出重点 课程 改 革 倡 导 突 出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学 生 自 主 思 考, 自 主学习 , 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 探 求 知 识 的 过 程 . 经 过 几年的摸索和探究 , 我初步建立了以学生 自 主 探 究 为 主 线 的 中学历史 先 学 后 教 的 教 学 模 式 . 该 教 学 模 式 为 加 强 预 习 查缺补漏 拓展 延 伸 , 加 强 预 习 已 经 在 前 面 论 述过 , 不再一一赘 述 . 其 中 查 缺 补 漏 一 环 节 , 教师主要针 对学生在 先学 后 出 现 的 问 题 , 及 时 掌 握, 及 时 分 析.这 要 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材驾驭能力和专业 知 识 , 及时掌握学生 学习的动态 . 比如我在讲授 « 辛亥革命 » 一课时, 学生在自主 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 都 明 白 了 辛 亥 革 命 的 历 史 意 义 和 不 足 之处 . 但有的学生就 提 出 了 一 个 问 题 :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为 什么不能完成中 国 的 民 主 革 命 ? 这 个 问 题 提 得 比 较 好 ! 我 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㊁ 中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提 出的革命纲领 ㊁ 革命 依 靠 的 对 象 ㊁ 掌握的军事力量等方面进 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 使得学生比较完整 地 理 解 了 本 课 的 内 容 . 拓展延伸 这 一 环 节 中 , 主 要 是 根 据 所 学 内 容, 设计一 些能够真正提升学生能力和思维的问题 , 这就要求教师高屋 建瓴, 巧 妙 设 计 问 题, 问 题 的 设 计 不 能 太 难, 又不能过于简 单, 通过学生的思考 , 教师的点拨 , 让学 生 有 一 种 茅 塞 顿 开 之 感, 真正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 四 ㊁精讲多练 ㊀ 师生互动 教师在上课之前 , 一定要深挖细 钻 , 吃透教材, 掌握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新探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

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

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思路闭塞,视野狭窄,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

这种人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应。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讲、议、练”四段学习策略。

它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尝到了课的甜头。

一、阅读----创设情景与设疑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

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

从而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

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播放组合媒体,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

学生提出:“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是及时作答,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二、精讲----观察释疑与启发引导的讲解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

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

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

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

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难以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进行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

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就一目了然,无须再言。

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

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

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讲解,问:地动仪的准确度怎样呢?公元132年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

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

再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

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同时形成了学习持久的动力。

三、议论----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

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常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

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了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

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四、练习----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

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

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有能力,并且能某项工作的人。

中小学生甚之。

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这种要求和愿望,及时地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靠近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由此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更高。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组合设计的优势,采用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总之,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四段”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中消除学生的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

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打破学生学习的心理平静状态,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向理性的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