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合格评定程序-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

菲律宾合格评定程序-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
菲律宾合格评定程序-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

菲律宾合格评定程序

(一)、菲律宾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菲律宾与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有关的法律是菲律宾是《菲律宾消费者法》(R.A. 7394:1992)、《菲律宾标准化法》(R. A. 4109-1964 )以及菲律宾《标准(PS)质量和/或安全认证标志实施条例》。

菲律宾主管标准化的管理机构是菲律宾产品标准局(Bureau of Product Standards (BPS),the Philippines),隶属菲律宾贸工部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菲律宾贸工部于1997年以贸工部令的形式发布了经修订的《菲律宾标准(PS)质量和/或安全认证标志实施条例》,阐述了向本地和国外公司发放使用菲律宾标准(PS)质量和/或安全认证标志许可证的具体要求。BPS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开展、实施和协调菲律宾国内所有标准化工作。它主要负责制定和宣传国家标准PNS、开展产品测试和认证,和对测试实验室能力的认可以及进行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证,以提高在同一时间的质量和菲律宾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二)、菲律宾的合格评定

1、认证制度

根据《菲律宾标准化法》和《菲律宾标准(PS)质量和/或安全认证标志实施条例》的规定,属于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内的产品必须经过菲律宾产品标准局(BPS)认可的测试和检验,如果制造商的相关产品没有获得由菲律宾产品标准局(BPS)颁发的PS标志证书,进口商没有获得BPS颁发的ICC许可证书,就不能再菲律宾市场销售。

菲律宾实施两种认证制度,对进口产品,实施ICC许可证制度(ICC进口许可标志见图7-7),对于国内生产的产品除实施强制性的安全认证(PS产品安全认证标志见图7-8)外,还实施产品质量认证(PS产品质量认真标志见图7-9)。

图7-7 ICC进口许可标志

图7-8 PS产品安全标志图7-9 PS产品质量标志

菲律宾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制度有以下两种:

(1) 菲律宾标准认证体系(Philippine Standards Certification Scheme,PS体系)

该体系适用于菲律宾国内生产的产品。产品经过评价符合菲律宾国家标准(PNS)或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国外标准(如IEC标准)后,菲律宾产品标准局(BPS)将会给生产商办法PS许可证书,有了该证书,生产商才可以在产品上或产品包装上加贴PS产品安全标志或PS 产品质量标志,方能进入市场。

(2)进口商品许可证体系(Import Commodity Clearance,ICC)ICC体系适用于进口商品。对于进口的属于强制性菲律宾国家标准(PNS)覆盖范围内的产品,进口货物经过菲律宾产品标准局(BPS)评价满足对应的菲律宾国家标准或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国外标准要求后,BPS将给产品的进口商颁发ICC许可证书,准许其适用ICC标志。进口产品要接受抽样检测。此外,菲律宾海会进行市场随机抽样检查,以确保进口商品满足对应的PS标准要求。

2、适用范围

根据菲律宾标准局(BPS)于2010年6月3日发布的最新强制性产品认证清单,涉及了电器、建筑材料、化学品、日用消费品和家用电器能效标识等5大类101种产品。涉及的建筑材料产品认证标准目录见表7-3。

表7-3 菲律宾强制性认证建筑材料产品标准目录

3、进口产品ICC许可证书申请程序

菲律宾对于进口的属于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内的产品,进口货物经过菲律宾产品标准局(BPS)评价满足对应的标准后,BPS将给该产品的进口商颁发ICC许可证书,准许其使用ICC标志。具体申请流程见图7-10。

(三)、菲律宾对建筑卫生陶瓷的技术法规

1、菲律宾对进口建筑卫生陶瓷相关措施

从2002年4月起菲律宾贸工部宣布开始对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特区以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进口的陶瓷砖征收为期三年的保护性贸易关税,不过来自欧盟成员国的陶瓷砖可免交这种保护性关税,占菲律宾进口总量不大于3%的亦可豁免。按规定,该贸易

保护措施应到2005年1月到期,然而到期后,菲律宾政府又提出对

中国进口的陶瓷砖进行高估价征税,加收2.8比索/千克的关税。2007年12月菲律宾结束了就延长对进口陶瓷砖采取保障措施的正式调查,2008年2月1日开始,菲律宾正式实施陶瓷砖的强制性标准PNS

ISO13006:2007,同时执行陶瓷砖进口许可证制度,即所有出口到该

国的陶瓷砖必须符合PNS ISO13006:2007的要求,并在获得进口许可证后才能通关进入菲律宾市场销售。对进口的卫生陶瓷,必须符合PNS 156:2010的相关要求。

图7-10 ICC标志认证流程图

根据公共法案4109,公共法案7394,行政命令第913号,1983

系列,行政命令第101号,1967系列菲律宾工业贸易部发布了关于进口陶瓷砖符合性许可证颁发的指导手册。

2009年7月8日,为了防止违反法规的行为,如伪造商品、错误存放地址申报、无产品取样,ICC(Import Commodity Clearance)证书造假,假冒进口商,以及其它类似的行为,菲律宾贸易工业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缩写为DTI)的标准局(Bureau of Product Standards ,缩写为BPS)重申要严格执行2008年第五号系列指令或“BPS产品认证标志方案下关于ICC证书的颁发新的规章制度”。

2、菲律宾对进口建筑卫生陶瓷的ICC许可证颁发的相关程序

根据2007年7月30日菲律宾BPS发布的“关于PNS ISO 13006:2007《陶瓷砖-定义、分类、特性和标志》涵盖进口陶瓷砖符合性许可证颁发的执行导则”,该导则详细规定了进口陶瓷砖的强制性认证的范围、定义、菲律宾贸工部(DTI)的权利和责任、ICC申请要求、过程、产品评定的方案、ICC证书颁发、拒发以及ICC持有者的责任等。

进口商要求提交产品识别和进口批次溯源的概括,包括进口商名称、出口商名称、提单号码、装箱单号码等,它将会是ICC颁发的基础,批次与实际ICC证书一致。进口商应保证进口的产品有标识,使得产品验证和溯源生产批次符合该指导手册。

陶瓷砖陶瓷地砖、墙砖的测试实验室应是BPS测试中心或者BPS 授权或认可的测试实验室,该实验室应按照PNS ISO 13006:2007进

行测试。PNS ISO13006:2007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3006:1998,在耐化学腐蚀性方面的要求上要严于国际标准,其余性能要求和国际标准要求相同。

所有的进口墙地砖应符合PNS ISO 13006:2007的要求,用于测试的样品和剩余的样品,按照DAO5, series of 1996根据申请方要求可以退回给申请方,同时测试实验室对样品在运输和测试过程中造成的损害不负任何责任。不符合PNS ISO 13006:2007要求的样品会保存在相关实验室,一旦申请方对测试结果有异议的时候使用。

陶瓷砖除了符合以上PNS ISO 13006:2007现行规章条例以外,还必须满足对包装的以下要求:

ICC标识应永久性方式附着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

ICC标识的使用方式不可让人有误解;

陶瓷砖的原产国、成型方式、吸水率类别以及符合PNS ISO 13006:2007的附录等都需要明确清晰。

(1) 申请ICC证书的相关程序

陶瓷墙、地砖的进口商到就近的DTI/BPS地区或省级办公室申请ICC,以每船每票装箱单和提单作为依据,ICC申请表格费用是300.00Php,费用应缴给DTI,申请表格应由申请公司和授权的代理人完整的填写。ICC的申请应同时递交以下的文件(一式三份):申请表格填写不完整或附件不全,申请将不会被受理。

ICC申请的三种途径

被授权的DTI/BPS员工应审核ICC的申请。ICC申请应选择以下

三种途径:

a、没有海外测试证书和报告的进口船运。

进口没有测试证书应通过DTI区域或省级办公室或BPS从海关监督发放有条件豁免,进口商符合海关要求和DTI的任何要求。

申请公司通该公司的授权签字人在DTI/BPS颁发有条件豁免前同意有条件豁免并签名,海关代理人不允许代表进口商签署有条件豁免。

在ICC证书办理期间,物品不可销售、使用。只可以存放在有条件豁免指定的仓库。为了保证没有分发、销售、使用和移到豁免条款规定的仓库以外的场所,进口商应同意授权DTI员工在官方工作时间检查存货。

b、获得国外检测证书的进口船运

国外测试证书/报告原件,符合菲律宾国家标准涵盖的产品,原产国测试实验室颁发的证书应直接递交到产品标准局评估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果评定结果显示进口符合菲律宾的国家要求和遵守DTI关于进口法规和准则,BPS将会通知相关的DTI地区/省级办公室同意颁发相应的ICC证书。

BPS认为有需要,国外测试报告涉及的船运应参加验证测试,以决定是否符合菲律宾国家要求。验证测试结果显示进口船运不符合原产国测试报告证书的真实产品的质量要求,接下来的该国家进口的该类型产品每批产品都需评定,DTI地区/省级办公室不管该进口商是

否获得国外的证书。每批货都应进行产品质量评定直到该颁发证书国家的进口陶瓷产品再次符合DTI的要求。

BPS的政策是本地的测试报告要优先于国外的测试证书/报告。

c、进口船运附有菲律宾标准(PS)质量安全标识

进口国外厂家生产陶瓷墙砖或地砖附有依据DAO 1:1997和它的

增补本以及修正版颁发的使用菲律宾标准(PS)质量安全标识证书,,应颁发豁免证书。

(2) 进口许可证的拒发

进口陶瓷墙地砖不符合以下要求的不颁发进口许可证:

PNS ISO 13006:2007

产品识别和溯源

标识要求

该指导手册的规定

其他DTI/BPS规章和规则

未取得ICC的所有陶瓷砖都不可在国内市场以任何的方式处理。它们应按照海关菲律宾海关法的相关法规和法律处理。

(3) ICC持有者的责任

ICC持有者应遵守和遵循R.A. 4109, E.O. 913, Series of 1983, E.O. 133, Series of 1987, R.A. 7394, DAO 5:2001的规定和他们完整的要求;

ICC持有者应保证他的产品在任何时候都符合许可证要求的标准,ICC持有者应在ICC有效期的涵盖产品上附加ICC标记;

ICC持有者让BPS或DTI区域性/省级办公室的授权代表知道产品的存放地点,保证他们的工作时间内,为了关于颁发ICC证书的产品的鉴定和保存

作为产品监督/执行的一部分,公司代表应协助从市场取样,ICC 持有者应对市场的取样和以及以后的测试负责,由BPS作选择,如果有需要,样品也可从仓库抽取。

ICC持有者应支付BPS 或DTI区域性/省级办公室规定的相关费用。

证书颁发以每船每票的基础上颁发并且不可转让。

ICC持有者应提供给他的顾客,无论是销售商或是零售商,ICC 的复印件和ICC标识固定在产品上,或在包装上,提供的标识要清晰和明显。

依照R.A. 4109, DAO 2:2007, E.O. 913, Series of 1983, and R.A. 7394.的规定执行,违反该执行手册将会构成行政组织对证书的制裁或惩罚,包括延迟、没收、取消该证书。

(4) 监督

BPS/DTI地区/省级办公室应在任何时候监督或检验市场上的陶瓷砖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如果产品被发现不符合标准要求,DTI/BPS将会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采用合适的法律手段去执行。

2010年3月31日,菲律宾BPS又发布了“陶瓷砖强制性认证导则补充性文件”。

中国兵临南沙一举收复菲律宾所占七个岛礁

中国兵临南沙:一举收复菲律宾所占七个岛礁 "友好邻邦"菲律宾参议院公然通过立法吞并了中国南沙群岛及黄岩岛,中国政府照例也再一次发出了严正抗议的外交辞令。然而,中国不可能永远只是说说,现在正是中国武力收复南沙群岛的时机。为此,笔者假定中国军方终于决定用兵南沙群岛,特提点建议供军方参考。 二、中国用兵南沙群岛菲律宾所侵占的岛礁之策略 为了捍卫中国领土和尊严,震慑其他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国家,以利推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笔者主张呼吁中国军方在中国南沙群岛对菲律宾侵占的岛礁用兵,收复被菲律宾控制的岛屿。 1、用兵范围,中业岛,北子岛,双黄沙洲,南钥岛,西月岛,马欢岛,费信岛七个岛。为什么呢?因为这7个岛都露出海面,基本都有淡水,基本都有树林,利于我军隐蔽且长期坚守。这些岛距离菲律宾本岛都超过300公里以上,(另外,距离菲律宾最近的马欢岛,费信岛距离我军现在驻守的美济礁约95公里左右),菲律宾国在这些岛上驻军不多,便于夺取。夺取了这些岛就基本与我军现在在南沙群岛控制岛礁连成一片,就完全可以在南沙群岛建立陆海空系统防御体系,意义重大、深远。 2、用兵方式,在一个天气、海况皆宜的时间段里,按照菲军各岛兵力5倍配置每个特定作战单元,除中业岛外,突然(要想办法到达突然性)同时强行上岛占领。由于中业岛上有渔民居住,中国宜先用海军包围,喊话,限15-30分钟内投降或离开,否则将开炮覆盖并强行占领。为什么限15-3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菲律宾军方来不及空军支援,也便于我方录制人道主义宣传资料。 3、至于菲律宾侵占的仁爱礁,舰长礁,司令礁三礁,由于这些礁位置和条件的原因,笔者主张容后视情况再进一步收复。 三、中国用兵注意事项 1、收复菲律宾侵占的某个岛屿的部队为一个独立作战单元,每个作战单元都要带上菲律宾语翻译(进攻中业岛一定要带,因为有渔民),至少是英语翻译。先期制作和准备好让菲军官兵投降和南沙群岛自古是中国领土的战地宣传资料,菲军官兵能放弃抵抗投降最好。 2、考虑到菲律宾不会轻易放弃,我军参战官兵一定要一次性带足7天的粮食、淡水(好在这些岛上都应该有水井),药品,弹药。 3、考虑到作战的困难性,我军参战部队每个作战单元一定要配备2套能够联系用的通讯器材,以及通讯器材配属的电池,还要做好器材的防潮、防水准备; 4、为了防备菲军官兵在水井中下毒,为了夜晚警戒的需要,我军每个作战单元最好携带3只小狗。 5、每个作战单元一定要配置1-2挺高射机枪,防空、防空投和防登陆。 6、由于有树林,每个作战单元一定要配置几个狙击手,歼灭躲藏在森林中的顽抗敌人。 7、由于有房屋,参战官兵一定要装备催泪弹,先使用催泪弹再进屋搜索。 8、各参战单元一定要配置一定数量攻坚武器,以利于击毁碉堡等坚固工事,必要的时候,要考虑配置火焰喷射兵。 9、各参战单元一定要配置1-2名医疗兵,以就地医治伤员。 10、为了防止菲律宾空军轰炸和海军炮击,攻占了菲占岛屿后,我官兵一定要尽快在树林中构筑散兵防御工事。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摘要】: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它从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出发,并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前沿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基本观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探讨我国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上的选择以及意义。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规模经济;政策选择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新贸易理论的延伸,之所以冠上“战略”二字,是因为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把对手国的反应考虑在。伯兰特(Brander1995)将战略性贸易政策解释为,能够决定或改变企业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而企业间的战略关系是说企业间相互依存,一方的决策效果受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背景、基本概念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改变了分析方法的结果。克鲁格曼(Krugman1986)认为,这要归结于三个因素:首先是贸易在美国以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本国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厂商都要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此时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此之前,贸易在美国处于次要地位,美国的厂商主要在国竞争,竞争的对手也主要是本国厂商。面对外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为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美国政府着手干预贸易。其次是,此时国际贸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最后,经济学领域中变化了的观点也影响了经济学家

菲律宾在南海与中国的争端

近期,菲律宾不断在南海惹事,先是黄岩岛对峙事件,接着又是野蛮射杀台湾渔民并拒绝道歉,如今又污蔑中国“侵占”其领土。如此张狂,究竟是为哪般呢?事实上,马尼拉之所以如此卖力出演,无非还是想要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一直遵循着一个策略,就是抱美国的大腿,以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来换取对其支持。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对于马尼拉方面来说,这无异于一股迎面而来的“春风”,让其看到了搭顺风车的希望。于是乎,黄岩岛对峙、搅局东盟峰会、提请国际仲裁……菲律宾在短短几年内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一、黄岩岛对峙事件 为何菲方会觊觎一个面积仅仅150平方公里的小岛?我认为菲方染指黄岩岛有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黄岩岛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其次,黄岩岛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并且水产资源丰富。而菲律宾在黄岩岛事件上得寸进尺,与中国对峙,也有深刻的背景。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算不上档次,却将美国视为后盾与靠山。菲方与美国有长期稳定的交往,使菲方不顾一切与中国为敌。 在这起事件中,中方表现的不慌不紧,分析过后,不难发现: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强硬并使用武力的话,那就会中了菲律宾把黄岩岛事件国际化的圈套,说咱们中国倚强凌弱欺负他们,那样国际上的社会舆论将会对我们极其不利,其他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或许最终会联合起对抗中国,那样问题就复杂了。中方表面上很平静,实

际上却是以智取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真的应该长远的看待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切忌冲动。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明智与能力。 二、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 菲律宾最近射杀了台湾一名渔民,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其性质都是非常恶劣的。首先,台湾渔民手无寸铁,即便是渔民越界捕鱼,菲律宾也应当采取执法行为来处理,而不应当开枪打死渔民、追逐渔船。就算菲律宾是执法,也是暴力执法。第二,台湾是大陆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骨肉相连,这一点菲律宾不是不知道,其实是无视大陆的存在。第三,开枪打台湾渔民,其实是在打大陆的耳光。第四、菲律宾有恃无恐,不就是背后有美国撑腰吗? 对于前几天菲律宾打死台湾渔民的事件,综合目前的各种消息来看,我觉得菲律宾是在美国指使下想离间大陆和台湾间的关系。其分析如下:菲律宾在军事上无法对抗大陆和台湾是毫无疑问的,但却敢肆意打死台湾渔民,还死不道歉。我想除非菲律宾总统脑子有病,否则谁都不会玩火自焚。所以我认为菲律宾过几天会正式道歉的,但是会给大陆和台湾出难题即:我向谁道歉? 菲律宾首先会通过各种渠道说,我只承认有一个中国。然后只向大陆道歉(如果向台湾而没有向大陆道歉,台湾自然乐意了,但大陆会削它),台湾自然会不乐意了,但也没法动手,因为菲律宾已经向大陆道歉了,大陆不能让台湾打,如果打了,那给别人印象就是你大陆根本管不了台湾,一个中国就是句空话,以后没人当真了。但是大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际分工深化与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产品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范围扩大、流动速度提高且流动量增加,企业跨国经营与产业跨国转移越来越便利和频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弱势产业在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能够免于市场竞争、维护并增进企业利润及其相关政治经济利益,与弱势产业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集团(Benefit Group)会通过游说、选票、利益诱导等方式向政府或者相关组织施加各种压力,要求政府或者相关组织通过关税与非关税方式对这些产业进行保护(Bergstrand Jeffrey, 1985)。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要素贸易的发展,为了保持一定的就业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由于弱势企业与弱势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失败所导致的政府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政府及其相关组织也有对弱势企业与产业进行保护的内在激励(Debaere, Peter, 2003; Choi, Yong-Seok and Pravin Krishna, 2001)。政府对弱势产业与幼稚工业所实施的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已经成为国际自由贸易的主要障碍。传统的关税保护政策容易导致其他国家的关税报复而损害本国利益,又受到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的限制,实施的政策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R. Feenstra, 1992)。通过非关税贸易壁垒(Non-tariff Trade Barriers, NTBS)对本国企业、产业和市场进行保护的新贸易保护主义(New Protectionism)便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通过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s, VERs)、进口配额(Import Quota)、反倾销(Anti-dumping)措施、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行政法规限制等非关税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Domincik Salvatore, 2004)。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成立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促进自由贸易,无论是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回合贸易谈判还是世贸组织的多边回合贸易谈判,关税削减始终是主要议题。成员国如果试图通过关税措施对本国产业和市场进行保护,必然受到相关贸易协定的约束。一些国家为了摆脱双边与多边关税协定的约束,便会采取非关税壁垒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阻碍了国际间产业分工(Schott, Peter, 2003)。21世纪以来,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传统产业和市场,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商品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新措施(例如把人权、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作为限制进口的主要理由),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作为崛起的国际贸易大国,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在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与争端增加的同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墨西哥、韩国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也时有发生。中国已经成为受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损害最深的国家之一。为了维护中国的国际贸易利益,推进世界自由贸

2012年12月份中国—菲律宾双边贸易情况

2012年12月份中国—菲律宾双边贸易情况据海关数据统计,2012年12月份,我国与菲律宾双边贸易有所回落,进出口总额达31.06亿美元,环比下降6%,占中国对东盟十国贸易总额的7.7%,是我国在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12月份,我国对菲律宾贸易持续逆差,逆差额为1.52亿美元。 12月份,我国自菲律宾进口16.29亿美元,环比下降5.6%,主要进口的前五位产品有矿砂、矿渣及矿灰,矿物燃料、铜及其制品,机械和电子,累计进口总额达15亿美元,环比下降4.9%,占中国自菲律宾进口产品总额的92.1%。其中,电子进口最多,进口额达7.37亿美元,环比下降9.2%;其次是机械,进口4.5亿美元,环比下降0.7%;再者是矿砂、矿渣及矿灰,进口2.12亿美元,环比下降3.3%;第四是铜及其制品,进口6595.52万美元,环比下降13.5%;对矿物燃料的进口最少,进口额为3568.06万美元,环比大幅增长115.2%。 图1 2012年12月份中国自菲律宾主要进口产品金额 同月,我国对菲律宾出口14.77亿美元,环比下降6.4%,主要出口的前五位产品是矿物燃料、针织服装、钢铁、机械和电子,累计出口总额达5.8亿美元,环比下降5.2%,占中国对菲律宾出口产品总额的39.3%。其中,电子出口最多,出口额达2.05亿美元,环比下降9.8%;其次是机械,出口1.48亿美元,环比下降4.6%;再者是针织服装,出口9018.91

万美元,环比增长2.2%;第四是钢铁,出口额为7216.82万美元,环比下降17.2%;对矿物燃料的出口最少,出口额为6457.06万美元,环比增长20.2%。 图2 2012年12月份中国对菲律宾主要出口产品金额 与上月相比,12月份,我国与菲律宾双边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贸易额来看,双边进出口均有回落,我国对菲律宾贸易逆差略有扩大。 二、从产品结构上看,双边主要出口的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进口方面,本月矿物燃料快速增长,取代鞋靴,成为我国自菲律宾进口的第五大产品。其他四种产品相比上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出口方面,矿物燃料也获得较为良好的增长,取代光学医疗设备,成为我国对菲律宾出口的第五大产品。而其他四类产品大部分呈下滑态势。总体上看,12月份,我国与菲律宾双边贸易的情况不太乐观,稍显疲软。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实用性的评论 在西方理论界,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新贸易理论兴起,作为该理论在政策领域的拓展,布兰德和斯潘塞等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而言,即为“利润转移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由于寡占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或租金,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贸易干预来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对手的行动,以改变竞争格局,从而达到从国外寡头企业向本国转移利润,提高本国福利的目的。狭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三个观点: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广义的战略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除了上述“利润转移”的论点,还包括“外部经济”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模型对现实做了极大的简化,从而突出了问题的核心,但正因为如此,其结论的得出依赖于一些严格的假定前提,一旦这些假定发生变化,其实施

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政府应该采用的最佳政策工具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后,一些学者提出了种种批评意见,主要可分为经济与政治经济两方面。 在经济批评方面主要有以下观点:1、战略性贸易政策模型对一些特定的前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敏感性(如,对假设竞争行为、厂商数目、时间选择的敏感性),因而缺乏一般性结论的政策含义。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对企业成本、竞争行为、市场结构等信息缺乏准确的了解就不能制定适当的政策。2、战略性贸易政策给本国带来的福利提高并不是很大,对某些支持甚至可能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的影响。3、至今在战略性贸易政策领域,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该扶持哪一类部门或产业,大多是凭经验来确定的。此外,还有人从扭曲理论的框架出发,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未必是纠正某一扭曲的最佳“对症”政策。 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局限主要可以概括为:1、国家之间同时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干预会导致“囚徙困境”局面的出现。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在出口补贴的筹集、选择特定行业等方面都可能给本国国内带来不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3、政府通过贸易政策支持本国企业竞争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造成国

第7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七章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最优关税率 从以前的分析可知,对于贸易小国,任何关税都会给带来社会福利的纯损失,而对于大国来说,关税有可能带来收益。 大国征收关税,降低了国际市场价格从而使国内市场价格涨幅较小,政府税收收入为c+e,社会经济利益净变动是e-(b+d)。如果e小于(b+d),整个国家净损失,e大于(b+d),则整个国家则可以从征收关税中获益。 那么大国是否关税越高收益越大呢?答案则不一定。因为: ?高关税固然使进口商品的单位税收额增加,但也造成进口数量减少,总的关税收入不一定增加。如果关税过高,进口量下降严重,关税收入有可能下降。 ?如果进口缩减得厉害,造成国内价格大幅上升,消费下降,消费者所受的损失也会增加。 因此,只有在适当的税率下,进口国才有可能使净收益达到最大。这个能使本国的经济收益达到最大的适当税率,我们称之为“最优关税率”。 ?选择原则:税率上的任何微小变动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不能超过与由此带来的额外收益, P ?额外收益:由于能降低继续输入的进口商品的外国价格而获得的利益 0Q1:关税变动后的进口量,P1P2:由于税率变动而引起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税率与价格成反比,税率提高,大国进口量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下降,︱P1P2*0Q1︱就是由于提高(或降低)税率而增加(或减少)的由外国出口商间接支付的政府税收收入部分。 对本国来说,这是收益的变动,即额外收益 ?额外损失:由于损失了额外的进口量与消费者支付的比外国商品原价高的价格P2P3是单位商品关税额,Q1Q2是由于税率变动而造成的进口量的变动。如果税率提高,进口量必定减少,两者反向运动,︱P2P3*Q1Q2︱是提高(或降低)关税率而造成的本国社会损失的变动,即额外损失,即由于进口量下降而造成的税收减少。 不管是降低还是提高关税率,在最优税率上,两者的绝对值都必须相等。 最优税率只是对本国利益而言,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任何关税都会带来效率的损失。最优税率给进口国带来的收益,实际上是出口国损失的一部分。 另外,最优关税率的设计前提是假设出口国不报复,如果出口国也采取同样方法进行报复,那么通过关税所得利益就会在出口中失去,甚至有得不偿失的可能。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 20世纪70年代以後,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央视主播和佳口误称菲律宾是中国领土

CCTV作证:菲律宾是我国固有领土 浏览量:806回复数:3 复制链接分享到:qq人人新浪小米推客 收复中国固有领土菲律宾省 菲律宾为何在此次黄岩岛事件上如此强硬?那是因为有美国撑腰。但是菲律宾别忘了,菲律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菲律宾人也是中国人的后代。 菲律宾的意见是菲律宾离黄岩岛比较近,就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地盘。邓小平当年说过:“如果拿近作为借口的话,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照此推理,菲律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再说了,菲律宾人民多数有中国血统,比如说阿基诺总统的母亲、菲律宾已故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出生于菲律宾华裔名门望族,曾祖父姓许,生于中国福建漳州市龙海市鸿渐村。阿基诺夫人1988年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便回到鸿渐村寻根谒祖,当时她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仅是菲律宾的总统,也是鸿渐村的女儿”。而阿基诺总统8月30日至9月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装模作样循着他母亲的足迹前往鸿渐村。 有许多菲律宾人中国人的后裔,许多人的祖先都来自大陆。历朝历代,中国相当一部分渔民前往菲律宾各个岛屿定居,才有了菲律宾现在的人口局面。 菲律宾是中国人的认识就连菲律宾自己也知道,为何今日与自己的祖宗反目,要从祖宗手里夺地盘孝敬美国? 菲律宾人不会忘记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与压迫。直到今天,菲律宾民众是极力反对美国大兵驻军菲律宾的。针对总统的、针对美国的示威游行没有停过。但是阿基诺三世根本不顾人民反对,邀请他的美国干爹来驻军。并拿上美国干爹与中国展开抗衡,意欲占领南海岛礁。 要告知菲律宾的是你美国干爹不会为你和中国动武,原因你自己想去。就算你美国干爹支持你,中国也不畏惧。对于领土的侵略中国人极为愤慨,中国近代的侵略史让中国人极为团结,对待侵略中国人绝不手软。 台湾媒体今日呼吁台湾当局要有所行动,这就足以证明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决不允许小国侵略。大陆与台湾的联手是形势所逼更是天经地义。相信中国大陆与台湾当局在维护领土完整上意见统一,血浓于水的骨肉是打不断的。 菲律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一举收复失去多年的领土。反动统治者阿基诺三世的反动统治不得民心。阿基诺三世不仅不关心菲律宾人民的死活,还把强盗引到自己家里。这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为国民考虑的昏君中国要讨伐,如果菲律宾人民愿意,中国将设立菲律宾省! 历史具有追溯性,追溯回过去,菲律宾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以下是历史依据,仅供参考! 数十万年前, 菲国已有先民活动, 不过,现在菲律宾居民的祖先大概在壹万年前才定居

菲律宾优劣势分析

菲律宾主要进口产品:电子半导体、石油、电子资料处理、纺织品。主要进口国家: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香港、马来西亚 1、菲律宾市场环境的分析: 有利因素:市场具有开发潜力,菲律宾有八千多万人口,人口的成长速度具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海运交通便利,在贸易运输成本及时间效益均具竞争力。 2、劳动力资源充足:当地劳力及土地供应充沛。价格较为低廉。由于教育普及,且系英语国家,技术工人较易培训。故欧、美、日、劳力密集电子业均以菲律宾为海外零件组加工基地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菲律宾为东协10国会员国之一,可利用菲律宾打入国际市场。东协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菲律宾扩展东协市场。此外近年来菲律宾致力与中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国,推动自由贸易进程。区域间经贸发展有望更加密切。 3、基础建设渐次改善:菲律宾政府利用日本、美国、欧盟、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的融贷,吸允许多国内外企业参与公共投资。基本上菲律宾各项工程建设可以为菲律宾提供有利的商机。 4、经济政策持续改革:菲律宾改革政策持续推动,管制项目陆续开放,市场经济体系渐趋自由。 5、投资优惠奖励:高科技产业享有6年免税待遇,菲高科技产业为4年,颜料及半成品减税优惠。 6、不利因素: 1、菲律宾基础建设尚未完善,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偏远地区相对落

后,交通、电力、供水、及电信业供应有限,较不具投资吸引力 7、电力成本高昂, 8、大马尼拉地区已趋向饱和,地价攀升,工资上涨,交通拥挤,与越南、印尼、中国大陆相比,丧失竞争力。 菲律宾限制外人买卖土地。影响外商来菲律宾做长期投资的意愿。根据法令,外国自然人不得持有菲律宾的土地。外资比例超过40%的法人公司不得购置任何厂房用地。 9、菲律宾法令制度不全,行政手段繁琐。办事效率低造成时间损耗。另外,官员索贿情况普遍,劳动纠纷频发大部分发生在制造业。

第六章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六章战略性贸易政策 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显然,这有悖于自由贸易学说的经典结论,也给当前风行一时的新保护主义提供了某种遁词。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实施条件、政策效应及其局限性,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贸易政策,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起源及其基本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由布兰德(J.A.Brander )、斯潘塞(B.J.Spencer )、克鲁格曼(P.R.Krugman )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以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竞争理论为分析框架,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关于战略性产业的贸易政策,但却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府有效干预的对外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论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体内容,指的是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额垄断利润。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并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利润转移论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战略性出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以出口补贴支持本国寡头厂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在与国外寡头厂商进行古诺(Cournot )双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政府通过对国内厂商提供出口补贴,可使其降低边际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和利润,同时减少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由此带来的本国厂商的利润增加可以超过政府的补贴支出,从而使本国的国民净福利上升。战略性进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 对于不完全竞争产品来说,由于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进口国等于向出口国支付了租金或垄断利润,而关税可以用于向国外垄断厂商抽取租金;当存在着本国厂商进入的潜在可能性时,这将使国外厂商的行为受到一定约束;如果本国和国外厂商都属于寡头厂商,对国外出口厂商征收关税就更容易被其部分吸收,这将导致垄断利润的部分转移,从而增加本国的净福利。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则主要是指通过国内市场保护使本国厂商获得规模优势,进而扩大在国内外市场(主要是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的份额。这种理论以寡头垄断、

中菲关系发展历程

菲律宾是中国的近邻,中菲两国隔海相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长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为中菲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菲律宾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曾长期追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反华政策,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5年中菲在菲律宾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建交,双边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中菲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稳步发展。 一、中菲关系的发展历程 1.冷淡和僵持阶段(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菲律宾政府追随美国,加入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中。菲律宾历届总统,从罗哈斯、季里诺、麦克赛赛、加西亚到马卡帕加尔均积极推行追随美国的反共外交政策。因此,菲律宾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朝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等问题上,菲律宾积极支持美国的反华政策。在处理双边侨民事务方面,菲律宾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移民数额,到1950年终止批准中国人入境。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主动与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接触,表示愿意与菲律宾缔结国籍协定,并邀请菲律宾官员访华,但遭到拒绝。此外,菲律宾国内共产党的反政府武装活动不断,菲律宾政府害怕中国为菲律宾共产党提供援助,为此而断绝同中国大陆的一切联系,包括小量的间接贸易。中菲两国在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处于完全断绝的状态,这一时期是中菲两国无外交关系的时期。 2.中菲关系解冻建交及友好时期(60年代中期—1986年)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美国由于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失败,国力大大削弱。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经过战后一段时期的建设,修复了战争的创伤,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也不断发展,日益强大,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种新的格局下,菲律宾政府开始考虑发展与美国之外国家的关系。1968年11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一次外交政策演讲中提到“美国外交政策开始远离亚洲,我预测本区域的人民为了生存将被迫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69年初,菲政府表示放弃与中国敌对的立场,允许其驻外人员与中国外交人员接触。在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69年7月25日发表“关岛宣言”之后,菲律宾加紧调整本国的外交政策,以适应美国地区外交政策的变化。

最新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1论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1)论 文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实用性的评论 在西方理论界,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新贸易理论兴起,作为该理论在政策领域的拓展,布兰德和斯潘塞等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而言,即为“利润转移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由于寡占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或租金,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贸易干预来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对手的行动,以改变竞争格局,从而达到从国外寡头企业向本国转移利润,提高本国福利的目的。狭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三个观点: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广义的战略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除了上述“利润转移”的论点,还包括“外部经济”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模型对现实做了极大的简化,从而突出了问题的核心,但正因为如此,其结论的得出依赖于一些严格的假定前提,一旦这些假定发生变化,其实施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政府应该采用的最佳政策工具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后,一些学者提出了种种批评意见,主要可分为经济与政治经济两方面。 在经济批评方面主要有以下观点:1、战略性贸易政策模型对一些特定的前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敏感性(如,对假设竞争行为、厂商数目、时间选择的敏感性),因而缺乏一般性结论的政策含义。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对企业成本、竞争行为、市场结构等信息缺乏准确的了解就不能制定适当的政策。2、战略性贸易政策给

本国带来的福利提高并不是很大,对某些支持甚至可能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的影响。3、至今在战略性贸易政策领域,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该扶持哪一类部门或产业,大多是凭经验来确定的。此外,还有人从扭曲理论的框架出发,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未必是纠正某一扭曲的最佳“对症”政策。 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局限主要可以概括为:1、国家之间同时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干预会导致“囚徙困境”局面的出现。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在出口补贴的筹集、选择特定行业等方面都可能给本国国内带来不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3、政府通过贸易政策支持本国企业竞争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造成国内企业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甚至引发“直接非生产性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4、政府的政策干预可能不适当,其行为可能缺乏应有的效率,其政策决策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导致本国福利恶化。尽管对战略性贸易理论存在诸多批评或质疑,但不可否认,这一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假定是: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理论创立者们已明确提出这些前提条件。我们还应认识到,该理论由西方学者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提出,对他们来说经济体制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就不同了。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已经建立起来并处于良好的运行之中,这是判别该政策能否应用的一个极为关键的条件。由于这一条件对西方国家是不言自明的,西方学者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此可以把它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的隐含条件。 1、转型经济体制是我国目前适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条件 首先,我国目前尚缺乏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微观基础。一般说来,企业及企

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制探析

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制探析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促进了世界各国在文化、教育与经济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并且学术领域的互动更加频繁。菲律宾的教育事业较为发达,在教育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中国与菲律宾在文化、语言以及宗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加强了多个领域的交流与互动。本文对中国与菲律宾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为革新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提供参考。 一、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制对比 1.菲律宾教育体制概述 菲律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由西班牙统治,而后又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因此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着西方社会的烙印。菲律宾十分注重教育事业,全国范围内的文盲率很低,国民识字率较高,并且大学生在全国学生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相关机构的测评结果,在亚洲教育质量排名中,我国大陆排名第五,而菲律宾排名第九。虽然两国在教育体制与教育发展状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菲律宾的具体教育体制为:小学设定为学制六年;中学设定为学制四年;大学设定为学制三至四年;中职技术院校的学制为二至四年。同时菲律宾的高等教育不规定学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几个月,也可以长达几年。对于高等教育中学习年限低于两年的,一般只给学生颁发毕业证。而学习年限超过两年的,根据学习时间长短授予不同的学位,如学士、硕士等。对于医药学类的专业,一般设定学制为六至十年,学生毕业后授予博士学位。与我国不同的是,菲律宾在中学阶段不分初中与高中,并且与美国将中学分为六年与四年两种有所区别。 2.中国教育体制概述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借鉴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中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并突出教材在知识传授方面的权威性。我国的具体教育体制为:(1)初等教育。招收6至7岁的儿童入学,并由成人初等学校与普通小学为学生提供初等教育,设置学制为五至六年。成人初等教育主要学习内容为数学与语文,目的在于扫盲。(2)中等教育。由普通中学为学生提供中等教育,学制设置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完成高中学业,也可以选择就读职业技术学校,学制为二至三年。(3)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本科、专科与研究生教育三类。本科的学制设定为四至五年,专科一般为二至三年,研究生学制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学制设定为三至四年。我国现有普通高校一千多所,学生高中毕业后经过高等院校统一考试,可以选择进入心仪的高校就读。 二、两国教育体制差异的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不同 菲律宾在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将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并且倡导知识的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倡导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菲律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自学。菲律宾一直采用英语教学,并注重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为了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一般会在教学过程中配备图片、视频等,并且会定期安排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与旅游等活动。而我国当前在教育模式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大部分家长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目标,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相对而言,我国的教育更加注重教材,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能够轻松完成试卷,但是实践能力欠佳。同时由于家长与学校给予学生很大的压力,或者教师过于看重升学率,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量很大,但能够灵活应用的很少。 2.师资建设方面的差异 中国与菲律宾的生活习惯、地理位置等不同,这也影响到本国的教育投入与师资建设。菲律宾在小学阶段同一门课程均由一名教师授课,而在中学阶段开始分科,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并且每一个年级换一位教师。而在菲律宾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往往整个

战略性贸易理论

欧盟的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摘要:作为政府干预的重要理论之一,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先对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和欧盟高科技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三个方面着重研究了欧盟采用的具体的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措施,最后就其政策的实施效果就行了评价,指出其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欧盟;保护政策 一、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简介 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其主要观点是: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适当地运用如关税、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扶持本国工业的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牟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国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也就是说,实施一定的贸易政策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一国的贸易福利。 战略性贸易理论主要包括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利润转移论是该理论的核心,它是指在不完全竞争的寡头垄断市场中,国家从战略性的角度,积极运用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等手段,扶持本国企业的发展,使其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扩大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攫取国外企业的超额利润,以增加本国的经济福利。该贸易政策的直接目的就是从国外向本国转移利润。而外部经济理论又包括技术性外部经济和收益性外部经济。技术性外部经济是指,厂商(或个人、社会)通过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中其他厂商的技术外溢获得技术和知识,而不必为此付费,那么对于本国来说,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那些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较大的企业就不会得到其理想的预期收益,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不足。收益性外部经济是指,厂商(或个人、社会)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厂商的集聚中获得市场规模效应,而该厂商同样也可以不必为此付费。对于本国来说,如果该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则政府可以通过保护的贸易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以帮助其发展,提高该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二、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因素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特征在于政府对贸易进行干预,使本国企业获得竞争性优势。但在是否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及如何实施的问题上,政府部门有不同的考虑因素。政府分类鼓励和统一鼓励的选择,对企业信息的掌握程度、产品特征(产品耐用程度、产品的需求弹性等)、成本差异、行业特征、产业集中度等都是近年来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讨论的重点因素。另外,也有学者从知识外溢、实验实证、委托—代理和FDI 等角度进行研究。由于本文重点研究欧盟的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只选取外商直接投资这一因素简要分析。 Nicolas(2000)曾考察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一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效果。文章假定两个致力于吸引FDI 的国家进行博弈竞争,两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成本(工资)和对于中间投入品的关税保护水平不同。如果一国政府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最大化本国的福利,而另一国则不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即并不为本国出口提供激励)。这样两国就在吸引FDI 上进行竞争。结果表明,相对于高工资成本的国家来说,拥有低工资成本的国家在其关税水平低时能够吸引的FDI 更少,而在其关税水平高时能够吸引更多的FDI。如果两国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于低工资成本的国家来说,其进口保护政策能够起到出口鼓励政策的效果。但是站在本国福利的角度来看,低工资成本的国家虽然能够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吸引更多的FDI,但是其福利却是恶化的,尽管其出口能力增加了。 三、欧盟的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 作为一体化的政治经济联合体,欧盟贸易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内实施完全的自由贸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长远看,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出现了很多现实问题。如贸易结构存在严重倾斜,在高、中、低产品贸易层次中没有形成合理、均衡的结构,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与现实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交替发展的历史。一国不同时期采用的贸易政策,往往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政府的政策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并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时,就会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而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及其利益与工业化发展之间出现矛盾时,必然转向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并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层次上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理论基础。如从需求角度解释贸易发生的重叠需求理论,从供给角度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和不完全竞争来阐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等。而保护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要保护的目的,其理论基础包括早期的重商主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观点,以及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等。其次,根据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由于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对各国实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明显抑制作用,当前新的贸易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并成为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工具。最后,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政府的政策目标,从而成为继续或将来实施的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对外贸易经历了由国家统一经营、国家管理经营到放开经营的过程,贸易开放程度和自由化程度在以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不断深化,但是,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却在自由化进程中更加激烈。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和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拉动了经济的总需求;另一方面与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凸显出来,而这一变化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采取的政策调整分不开的。在我国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之时,因贸易的迅速增长而引起的贸易冲突加剧,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当前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必须注意保留贸易平衡政策运用的空间。 二、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阶段发展及其效果评析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离不开我国改革开放总体经济发展的背景,同时又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息息相关。 (一)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初,我国在沿袭建国后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主要采取的是“奖出限Jk"的政策,这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是相适应的,也符合国际贸易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中心一外围”理论的观点。实施促进国内工业发展的贸易保护政策措施主要是关税,以及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商品分类经营和国营贸易等较严格的、传统的贸易措施。伴随着我国外贸体制实践中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下放部分外贸经营权、开展工贸结合、取消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参考文献: [1]佟家栋.国际经济学(修订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2]刘小军.战略性贸易政策评介[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7,(4). [3]张谦,吴一心.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产生及其体系[J]1上海经济研究, 1998, (2). [4]谢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0, (7). [5]胡昭玲.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相关产业的适用性问题[J].经济评论,2002, (4). [6]刘旭涛.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正负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 论文题目: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期刊之家网李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528265165 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的方式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增强本国产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本国福利水平。本文在对该理论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指出在全球化竞争的形势下,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规模经济;垄断利润;政府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狭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利润转移理论 布兰德(J1Brander)和斯潘塞(B1Spencer)等学者构建了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国际贸易的商品是由不完全竞争产业——寡头竞争产业生产的,其重要特征是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通过政府政策扶持这类产业出口,剥夺外国厂商的出口利润,从而实现超额利润由外国厂商向本国转移的。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1借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即战略进口论。该论点认为,在进口国政府征收进口关税的前提下,为防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国外垄断厂商必须考虑将进口关税完全加到价格之上,从而让消费者或者自己承担一部分关税。这往往会将价格定在仅可以阻止本国厂商进入的水平上,而该国征收关税就可以从国外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金。只要关税不超过诱使本国厂商进入的水平,本国市场上该产品价格不会上升,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到本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上。这样既可以抽取经济租金,又能不使额外的扭曲。 2.1实行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夺取市场份额,又称战略出口论。布兰德和斯潘塞于1985年提出古诺双寡头国际竞争模型,指出通过出口补贴降低国内厂商的边际成本,提升厂商的反应曲线,从而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增加国内厂商的润,减少国外厂商的利润。政府通过对本国寡头厂商的资金补贴,以获得更大份额的产量,并在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垄断租金。这里,政府的补贴只是一种转移支付,补贴后取得的国家福利应足以抵消补贴成本。然而,该政策目标的实现须有一个前提——国内厂商须采取进取性的市场战略,从而迫使外国竞争对手作出相应的让步。论文问题咨询腾讯认证QQ800099353 3.1通过对进口竞争产业的保护来促进出口。1984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在市场存在寡头垄断、可分割且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之下,一国政府通过贸易保护全部或部分地关闭本国市场,给予本国厂商一种相对于外国厂商的规模优势,确保其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