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决策有用的计量观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讲义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095022d700abb68a882fb6c.png)
会计是有偏的, 一般情况下会下偏,账面价值低于内在价 值。 公司市场价值就等于目前资产账面价值与 预期未来超额盈余现值之和。 资产负债表无法反映企业价值的全貌,利 润表的信息含量得以体现。 基于上述依据,计量观的主要论点是,会 计信息加工者应该不断改进会计计量方法
23
如果会计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那么更多 的信息将进入报表,从而体现到账面价值上,而 不需要投资者对历史成本计价法下隐藏于报表之 外的超常获利能力作出估计。 公允价值计量减少了投资者在估计过程中出现偏 差而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提供的信息其有更高的信急含量,提高了会计信 息的有用性
6.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1
6.1对信息观的质疑与计量观的提出
信息观回顾: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盈余能够影响证 券价格的变动,因而是有信息含量的,会 计盈余有助于进行未来股利预测进而对股 价作出估计 而市场上不同来源的信息是相互竞争的, 财务会计应该提供足够多的信息,信息观 为充分披露提供了支持。
2
21
有偏会计(biased accounting)
现实中不完善的市场环境无法逃避,历史成本计 量属性不可避免甚至至今仍然占有统制地位: 资产负债表中除了存货以上的项目的账面数额接 近它们顶期现金流现值外,其他资产大部分是按 历史成本折旧后计算的,这样,历史成本就无法 真正反映长期资产的内在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和高技术经济的到来,企业的资 产构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诸 如商誉资产、管理资产和人力资本都无法通过历 史成本来核算,无法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26
审计失败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是也可能 由于会计上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大量重要 的信息却只能隐含在附注或披露中,投资 者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而导致决策失误, 因而他们对此不负责任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讲义1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0da16b6ff705cc1754270905.png)
会计是有偏的, 一般情况下会下偏,账面价值低于内在价 值。 公司市场价值就等于目前资产账面价值与 预期未来超额盈余现值之和。 资产负债表无法反映企业价值的全貌,利 润表的信息含量得以体现。 基于上述依据,计量观的主要论点是,会 计信息加工者应该不断改进会计计量方法
22
如果会计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那么更多 的信息将进入报表,从而体现到账面价值上,而 不需要投资者对历史成本计价法下隐藏于报表之 外的超常获利能力作出估计。 公允价值计量减少了投资者在估计过程中出现偏 差而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提供的信息其有更高的信急含量,提高了会计信 息的有用性
20
有偏会计(biased accounting)
现实中不完善的市场环境无法逃避,历史成本计 量属性不可避免甚至至今仍然占有统制地位: 资产负债表中除了存货以上的项目的账面数额接 近它们顶期现金流现值外,其他资产大部分是按 历史成本折旧后计算的,这样,历史成本就无法 真正反映长期资产的内在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和高技术经济的到来,企业的资 产构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诸 如商誉资产、管理资产和人力资本都无法通过历 史成本来核算,无法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市场上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而且市场上存在噪 音交易者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13
14
15
16
17
他们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应等于股东权益 账面净值(简称BV,即每股净资产)与未来预 期净资产收益率(简称ROE)扣除股东权益资 金成本后的超额收益率乘以股东权益账面 净值得出的超额收益的折现值之和,即:
4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计量方法的引用可以增 强财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 这导致了一种提议的产生: 当可靠性的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没有超过增 加及时性的利益时,将公允价值计量观纳 入财务报告也许能提高赢利信息的质量。
《管理学》第五章课堂笔记
![《管理学》第五章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f3fbcfcf61fb7360a4c6507.png)
奥鹏08秋冬学期《管理学》第五章课堂笔记一、决策的定义与特点㈠决策的定义决策是按组织目标的要求,在组织内外条件的约束下,对多个可行的行为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并执行选择结果的管理活动。
㈡决策的意义与作用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2、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3、决策正确与否关系着组织的兴衰存亡。
4、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㈢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作用和重要程度:⑴战略决策⑵管理决策⑶业务决策3、按照决策的性质:⑴确定型决策⑵风险型决策⑶不确定型决策㈣决策的特点1、目标性:目标是未来完成任务的标志;2、可行性: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3、选择性: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4、满意性:选择方案的原则:满意原则,非最优原则;5、过程性:组织决策不是一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这一系列决策本身就是过程。
6、动态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二、决策过程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比较和选择方案4、执行方案三、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外部环境对组织决策的影响表现在:(1)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决策的频率和内容;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2)环境中的其他行动者及其决策也会对组织决策产生影响。
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2、组织文化从决策方面来说,组织文化会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产生重大影响:(1)组织文化制约着包括决策制定者在内的所有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2)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们对改变的态度而对决策起影响和限制作用;组织文化是构成组织内部环境的注意因素。
3、过去决策过去的决策对目前决策的制约程度,主要受它们与现任决策者的关系的影响4、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愿意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在被迫对环境作出反应以前就采取进攻性的行动,并会经常进行新的探索。
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决策者,通常只会对环境做出被动的反应,事后应变,他们对变革、变动表现出谨小慎微。
5、决策的时间紧迫性美国学者威廉金和大卫克里兰把决策划分为时间敏感型和知识敏感型时间敏感型是指那些必须迅速而尽量准确做出的决策(战争中经常出现),知识敏感型讲究决策的效果取决于决策质量。
论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
![论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https://img.taocdn.com/s3/m/4712304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3.png)
论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
唐邵玲
【期刊名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4
【摘要】分析和讨论国际上近年来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成果,尝试以新的视角剖析Ohlson和Feltham的“净盈余理论”(Clean Surplus Theory)所构造的两个数模,探讨在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中于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为中国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基础。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唐邵玲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0.9
【相关文献】
1.试论“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及其为导向的准则 [J], 孙丽萍
2.浅析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 [J], 黄泽洪
3.金融危机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基于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J], 何春艳
4.决策有用计量观下的减值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 [J], 陈广垒;张冬扣
5.浅析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 [J], 黄泽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量观
![计量观](https://img.taocdn.com/s3/m/a07429e1f61fb7360b4c65c2.png)
一、概述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在该方式下,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负责将现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确认他们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业绩和价值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计量观若是要有用,则增加的相关性带来的利益一定要超过牺牲的可靠性所付出的成本。
本章的目的便是阐述和评价这一趋势背后可能的原因。
其一是关于投资者理性和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证券市场有效性是程度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是与否的问题。
我们对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感兴趣,是因为证券市场缺乏有效性对会计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二、证券市场是否有效1.引言近些年来很多证据都表明股票价格经常便宜其在有效市场下的价值,如果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向投资者传递有用信息时,只是依靠附注和其他补充信息来夯实历史成本财务报表的基础,可能并不是很有效的。
而且,当股票被错误定价时,改进财务报告可能有助于减少市场的无效程度。
以下是有关证券市场效率的主要质疑。
普通投资者行为可能是有限理性的,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处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容易获得的信息上,而且他们对信息的反应可能并不是那么准确的。
比如,人们对待新信息时是保守的,他们更愿意坚持原来的看法。
个人容易过度自信,他们经常会高估自己收集的信息的准确程度。
个人还容易犯代表性偏误。
当属于个体的某个现象片段与人们对某个总体的印象一致时,人们往往会在判断个体是否属于这个总体时,赋予这个片段过多的权重。
自我归因偏见,认为好的决策结果来自他们好的决策,坏的决策结果则是因为出现的自燃事件不好,而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
动机性推理是个人的另一种行为特质,个人更愿意接受他们喜欢的信息,如果信息内容和他们的喜好不一致,他们便会质疑,甚至拒绝相信。
以上几种行为方式和有效市场理论及理性决策理论是不一致的。
这些以行为为基础的证券市场效率研究称为行为金融学2.前景理论根据前景理论,投资者在考虑一项风险投资时,将分别评估其收益和损失。
基于决策有用计量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适用性研究
![基于决策有用计量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适用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8d9a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0.png)
基于决策有用计量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适用性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基于决策有用计量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展开研究。
在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决策有用计量观的理论基础,探讨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相关研究,构建基于决策有用计量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
在结论部分总结研究结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探讨实践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基于决策有用计量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决策有用计量观、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价值评估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准确评估企业价值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往往侧重于财务指标,忽视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随着决策有用计量观的提出,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价值评估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数据,还应该考虑到企业经营环境、产业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决策有用计量观主张通过量化实证分析,将不同维度的信息整合到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决策支持。
基于决策有用计量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决策有用计量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
通过对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本研究将为企业管理实践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企业价值评估一直是企业管理和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价值创造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财务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导致评估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基于此背景,探索一种基于决策有用计量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必要之举。
金融危机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基于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金融危机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基于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https://img.taocdn.com/s3/m/7cf13c0de87101f69e3195ba.png)
下公允价值思考(0 8 2 0 年到2 1年2 o 0 7 月美 国次贷危机开始至2 0年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0 0 月  ̄20 年2 08 金融界和会计界对于公允
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 这期间关于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文献共2 7 篇 , 中核心期刊2 可以看 54 其 3篇。 1 出无论是会计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在关注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应对问题。 主要是针对金融危机下暴露 出来 的问题 , 在会计计量方面如
( ) 内研 究 二 国 我 国公允 价 值会 计 的应 用主 要经 历 了 以下 阶段 。1第 一 阶段 , 阶段 (9 7 () 提倡 19 年到 20 年 )这 期 间财 政部 共颁 布 了 01 。
1项具体会计准则 。 O 其中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有《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 易》这期间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共5 篇 , 中核心期刊1篇 , 。 6 其 6 主要侧重于围绕国外颁布的准则对公允价值进行概念区分和解释。 主要代表有黄世忠(9 7 、 19 )杜兴强(9 8 、 19 )沈小南(9 9 等。 1 9 ) 如葛家澍( 0 ) 出, 2 1 旨 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 o 手 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是
t nat n中销售资产将会收到的或转让负债将会支付 的价格 。 r sco) a i 这个定义中强调公允价值是一个市场基础的计量 , 而不是特殊主体 的计 量; 公允价值是一个脱手价格(xtf  ̄, E i i 而不是接手价格(nrp c 。 pc E t f  ̄ 公允价值是从持有资产或欠有负债的市场参与主体角度 , yi 在该项资
价值这一计量属. 17年成立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A B从成立就关注金融工具的计量和报告问题 , 陛。9 3 F S) 并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逐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第05章决策(2)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第05章决策(2)](https://img.taocdn.com/s3/m/6608fc636f1aff00bed51ed7.png)
-140万
销路好 0.7
100万元
销路差 0.3 销路好 0.7
-20万元 40万元
销路差 0.3
-200万
扩建
30万元
1.0
95万元
扩建=95 х 1.0 х 7-200=465(万元)
1.0
不扩建
40万元
销路差 0.3
不扩建=40 х 1.0 х 7=280(万元)
30万元
销路好 0.7
非程序化决策 •复杂的 •创造性思维 •新颖的 •逐个倾力解决
企业:新产品开发
医院:对地方突发性疾 病采取措施
五、按决策主体分类
个人决策 群体决策
第3节 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形式 (一)互动小组 (二)德尔菲小组 (三)名义小组
课堂活动:猜粉笔
• 每班选2名同学参与,每人发3张纸片。 • 1、第一轮预测:请四位同学猜盒中有多少枚粉笔?把答案写在
C机器时数为 x2
即: max z = 4000 x1 + 3000 x2
S.T.
2 x1 + x2 ≤ 10 x1 + x2 ≤ 8 x2 ≤ 7 x1 , x2 ≥ 0
max z = 4000 x1 + 3000 x2
S.T.
2 x1 + x2 ≤ 10 x1 + x2 ≤ 8 x2 ≤ 7 x1 , x2 ≥ 0
y
10 2 x1 + x2 ≤ 10
x2 ≤ 7
5 x1 + x2 ≤ 8
0
5
10
x
决策树法
• 决策树是以方块和圆圈为结点
方
,并由直线连接而成的一种树
案
决策有用目标下的“信息观”和“计量观”
![决策有用目标下的“信息观”和“计量观”](https://img.taocdn.com/s3/m/3819f5c8580216fc710afd8e.png)
决策有用目标下的“信息观”和“计量观”一、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 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一境界或目的而确定的衡量标准。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起点,迄今为止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
“受托责任观”侧重于强调会计信息要为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服务; “决策有用观”则站在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使用团体的角度,强调会计信息服务于其决策需要,即“决策有用观”是通过研究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信息推导他们的信息需要的一种观点。
20 世纪70 年代后,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决策有用观”取代“受托责任观”成为主流的会计目标观点。
“决策有用观”一旦被采纳,随之而来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谁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二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决策信息”?按照F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主要使用主体是作为资本提供者对其资本做出决定的目前以及潜在的权益投资者、贷款人以及其他债权人,他们需要有关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以及不确定性的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是要能帮助主要使用团体做出符合自身需要的不同决定。
为此,财务报告必须提供具有信息含量的信息系统。
为使信息含量最大化,财务报告还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之间进行最有用的权衡。
与“受托责任观”相比,“决策有用观”要提供满足主要使用团体的需要、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因而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中更倾向于相关性,即不仅提供已经发生的各类交易或事项的信息,而且提供尚未发生的但与企业未来业绩相关的各类交易或事项的信息。
在决策有用会计目标下,围绕如何计量这些交易或事项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信息观”和“计量观”。
以下我们站在投资者的视角对比分析决策有用目标下的这两种观点。
二、决策有用目标下的“信息观”(一)“信息观”的理论基础。
“信息观”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决策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
浅析会计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与计量观
![浅析会计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与计量观](https://img.taocdn.com/s3/m/524e157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e.png)
摘要:会计信息仅仅提供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必然要求改革受托责任观下所形成的传统会计程序和方法,信息观倡导公开、公平的信息披露机制与惩罚机制,这有力地增强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决策有用性信息观的前提是次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但现实经济环境并非是理想的,噪声、流动投资者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对有效市场的有力冲击,应使用现值或公允价值以增强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契机。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模式受托责任观信息观计量观一、会计模式的演变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主要是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也就决定了在受托责任观下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模式。
由于广大信息使用者决策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投资者在决定其财产分配以及确定证券投资组合时,无论其财富多寡、风险态度偏好以及投资专业知识如何,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需求。
会计信息仅仅提供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必然要求改革受托责任观下所形成的传统会计程序和方法,而决策有用观下提供的会计信息顺应了广大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此外,由于信息中介能将报告中的信息加工成投资者需要的、可直接使用的信息,从而与财务报告形成竞争。
因此财务报告必须为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Ball和Brown(1968)通过非正常报酬率和未预期盈利两大指标验证了证券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产生反应的结论,也就是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具有信息含量,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Beaver(1968)的实证研究结果基本上证明了这一点。
这种把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的提法,后来被称之为决策有用的信息观,并在财务会计理论和研究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市场价格综合了投资者等会计信息群体的信息处理及决策能力,通过充分披露机制及惩罚机制,可以有力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现实经济环境并非是理想的,噪声、流动投资者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对有效市场的有力冲击,如何消除噪声以及降低甚至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已成为学者们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计量观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契机。
试论“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及其为导向的准则
![试论“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及其为导向的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dc1815b7360b4c2e3f6431.png)
卿 会 搽 析
试论
【 摘
的计量观及其为导 向的准则
孙丽萍 无锡商业职业技 术学院
要】为深入研 究会计计量这一财 务会计的核心环 节, 探讨如何较 多地使 用计量方法来进一 步增强财务报告 的决策有 用性 , 本
文除 了阐述 了财 务会计概念中有 关会 计计量属性的理论 框架外 , 还对国内外关于 以公允价值为导向的准则展 开详细的研 究, 以期 为我
有必要弄清楚两个主要问题: 谁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7报表使用 量能够区分 出那些容易被人误认为相似 的不同的现金流量 . 所以与
以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 为基础的会计 者需要什么样的决策信 息7很显然 . 前者所指 的是会计信息的使 未折现的现金流量相 比, 用群体。如投资者 借款者 、政府部 门等后者 。而后者是要推断 计量 能够提供与决策更相关的信 息 美国第七号财务会计概念公 报表使用者的特殊需要 . 即美国F S 在第 1 AB 号概念公告 中所阐述 告指出:在初始计量和全新计量 中.使用现值 的唯一 目的是估计
一
步将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到 了金融工具 以外 的其他项 目。A B的 FS
策有用性。 所谓计量观 . 就是指会计人员已日益意识 到有责任把现 想法是 , 首先从金融 工具八手试行公允价值会计 . 然后逐步将其扩 最终以公允价值会计代替传统的历 行价值或公允价值恰 当地纳入财 务报 表本 身。人们可以通过增加 展至会融工具 以外的其他项 目, 对计量的注意 ( 不仅是增加披露 ), 或把握 更多的计量导向。公允 史成本会计 , 形成公允价值会计 占支配地位 的新会计模式 应 该 从 FS 价值或现值 的会计计量属性最符合现代会计 目标的要求 . 对我国 说 , 目前看 .A B 已经 向自己的努力 目标迈 出了成功的 也是
财务会计理论(第7版)课件: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财务会计理论(第7版)课件: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https://img.taocdn.com/s3/m/bc2e27f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8.png)
– 由此产生的风险可能会阻止投资者利用这种异常现象
– 异常现象的持续存在可能是由于不成熟、交易规模较小的投 资者
6 - 16
6.5 为总体投资者理性辩护 (可选部分)
• 放弃理性预期假设
• Brav & Heaton (2002)
– 面对估计风险,理性的投资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学习,随着 新信息的出现而修正他们的信念
– 而不是像理性预期假设那样,立即找出财务报表的全部信息内 容
• 这表明理性投资者行为可以创造与异常情况类似的股价行为
6 - 17
为总体投资者理性辩护 (可选部分,续)
• 放弃常识假设
• 回想一下常识假设,在CAPM中,不仅仅假定每个投资者都知道 股票的β(理性预期假设),而且假定所有投资者知道每个人都知 道这一情况
– 形成股价惯性
• 动机性推理
6-6
6.2.2 前景理论
• 另一种决策理论
– 收益和损失分开评估
• 狭窄性取景
– 权重的概率
• 过度自信: 事件概率被低估 • 代表性:事件概率权重过大
– 前景理论效用函数
• 看下一张幻灯片 • 导致了沉积效应 • 导致盈余管理避免报告小额亏损?
>> Continued
– 异常盈余:实际收益和折现增值之差
• 估计企业价值= 估值日的净资产±预期异常盈余现值
•
>> Continued
6 - 25
估计资本成本
• 可以使用CAPM
– E(Rjt) = Rf(1 - βj) + βjE(RMt)
• E(Rjt) = 资本成本 • E(RMt): 建议使用市场风险溢价:
浅析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
![浅析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https://img.taocdn.com/s3/m/08e3a7c60029bd64783e2c90.png)
Commercial Accounting商业会计1342018年8月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渗透管理会计,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保障,也能促进一个企业的稳定执行。
因此,在企业中渗透管理会计是非常必要的。
在该执行条件下,需要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认识到管理会计发挥的重要意义。
在这期间,不仅要学习算账、报账等简单的工作,还要提高自身能力,学会资金管理,并有效的对企业盈亏现象、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促进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代企业发展和管理会计存在紧密联系,将决定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所以,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执行的主要依据,对当前的财务管理内容展开细化,促进管理活动的规范执行,确保在积极引导下,实现整体的安全与稳定。
3.3 人员思维理念的培养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对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进行组织,维护财务之间的关系。
在该工作执行期间,一定要为其渗透相关理念。
通过正确理念的优化与更新,将壮大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也能促进自身的积极成长。
所以,在对管理会计进行培养过程中,要确保整体能力的提升,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和可持续化理念,加强思想理念的培养,确保思维形式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维持我国企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6]。
4 结语基于以上的分析发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能促进企业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24.134浅析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黄泽洪摘 要:信息观和计量观是我国财务报告的两种基本形式,因为证券市场的无效性信息观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使得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观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量观的概念以及其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观 计量观 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c)-134-021 信息观信息观,作为一种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兴起的计量方法,它在会计理论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会计决策有用观名词解释
![会计决策有用观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3a262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5.png)
会计决策有用观名词解释
会计决策有用观是一种会计观念,它认为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各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这种观点强调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贡献,并认为会计应该提供有助于决策者作出合理经济决策的信息。
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要求,还需要满足决策者特定需求的明晰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等质量特征。
决策有用观的优点在于其直接服务于决策者的决策需求,使会计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和有用的信息,有利于经济决策和资源分配。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如何解决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总的来说,决策有用观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决策水平,但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其应用方式和方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https://img.taocdn.com/s3/m/8ae46928915f804d2b16c123.png)
另一可能的解释建立在交易成本基础上。一项投资所能带来的利润很可能仅等于为取得这一 利润所需付出的交易成本 [4]。伯纳德与托马斯提出一些证据表明交易成本限制了事后波动的数额。 然而,上述 18%的报酬似乎不能完全由交易成本来解释。
除市场整体因素的影响,情况也一样。事实上,在盈利信息公告前后几天,投资者所获得的证券 非常报酬中 ,只有2%~5%份额可归因于盈利信息本身 。 [1] 而大部分的非常报酬的取得似乎要归功 于除盈利变动外的其他因素(见 5.3.2节中讨论)。
要理解列夫的观点,需明白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显著性的差异。例如统计检验证实 ERC的值显 著区别于 0,但同时 ERC的值也可以很小。因此,我们可以确信对于盈利的变化,证券市场是有 反应的(而不是无反应),但同时,我们也许会感到失望,因为市场对盈利信息的反应并不如想 像中那么大。换句话说,假设在盈利公告公布 3~4天的短期时间内,证券价格平均变换了 1美元, 则以列夫的观点,即使扣除这期间整个市场价格变化对股票价格带来的影响,也仅有 2~5美分的 该证券价格波动是由于盈利公告本身所带来的。
确信你了解了事后波动的意义。如果它存在,投资者通过在盈利公告公布那天买入利好公司 股票并卖出利空公司股票,扣除交易成本前其可获得套利收益。但是,若投资者们争相这么做, 则利好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上升,利空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下降。从而消除事后波动。因而, 事后波动对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疑问。
后来,伯纳德与托马斯 (Bernard and Thomas,1989)也探讨了这方面问题。他们对 1974年~ 1986年间大量的公司样本进行了考察,并记录了事后波动的出现情况。事实上,在样本里,投资 者若依据这一策略在 0天(即公告日)买卖股票并持有 60天,则在扣除交易成本前,投资者会获 得年均 18%的回报,远超过市场回报。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及学术研究演化过程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及学术研究演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dd8a5ce45c3b3567ec8bcd.png)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及学术研究演化过程会计信息主要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有关决策有用性的观点有信息观和计量观。
所谓的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逐渐意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恰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
虽然目前现值计量不太可能取代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基础,但是近年来采用现值计量的财务报告有增多的趋势。
一、出现计量观的理论基础(学术研究演化过程)1、行为财务学以心理学为基础探讨决策行为以及整体市场价格的行为称为行为财务学。
Shleifer(2000)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
Kahneman and Tverky(1979)提出前景理论,说明个人注重的是财富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相对变化,而不是最终的财富水平。
在此基础上,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进行了盈余门槛的研究。
发现公司普遍使用应计盈余与现金流量来进行规避门槛的盈余管理行为。
总而言之,多项研究发现,由于证券市场存在股市泡沐、公告后的股价漂移、市场对应计项目的反应等异常现象,股价对信息明显的过度反应或者缺乏反应,说明证券市场是接近有效,而不是完全有效。
2、财务报表价值相关性降低Lev(1989)的研究指出,在短窗口期下,盈余仅能解释异常报酬的2%~5%的部分。
Brown,Lo,and Lys(1999)研究了盈余与股价的关联性,发现信息观下的盈余信息在解释股价上市不足的,采用计量观的方法将提供更直接且有用的相关资料。
3、Ohlson会计评价模型的出现Ohlson的净剩余价值理论主张利用财务变量估计公司财务报表项目的现值。
他认为,当证券市场不是完全有效时,公司的市场价值可以用财务变量加以表述,在资产负债表中使用越多的现值项目,投资者估计公司价值时犯的错误就会越少。
4、Ohlson在学术上的广泛运用Frankel and Lee(1998)使用该模型估计公司的真实价值;Gebhardt et al. (2001), Claus and Thomas (2001), Ohlson and Juettner-Nauroth (2005)等研究,利用Ohlson模型估计权益资金成本;后期有研究在会计评价模型的基础之上,利用价格模型和报酬模型进行水平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金融学理论对市场现象的解释
现象 股价过度反应 股价动量( price momentum) 很少有公司报告小额 亏损 投资者只关心底线数 字 如何解释? 过度自信 自我归因偏误 前景理论 有限理性 P188 Q5
2.CAPM模型面临挑战
Fama&French(1992)开发了三要素模型(P162) Rit-Rft=αi+βim(Rmt-Rft)+βisSMLt+βihHMLt +εit Fama和French三要素模型将投资风险归结为市场因 素、规模因素(SML)及账面与市值比率因素(HML)。 市场因素反映所有股票价格发生共同变动的风险; 规模因素说明市值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平均来 看其股票将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投资于账面与 市值比率较高的公司股票将获得较高的平均收益 率。
清洁盈余理论模型(OM)应用举例
P 178-181
NI2003 bv2003 ROE2003 d2003 E(Rf) $255.3 $2 033.3 0.14 $32.5 0.09
bv2004=bv2003+NI2004-d2004 =bv2003[1+(1-k)ROE] Oxa2004=[ROE-E(Rj)]bv2003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前景理论(Kahneman & Tversky ,1979)的关键特征: 1)不是以对总财富的影响,而是区分利得和损失 (gains and losses)来定义效用。 2)价值函数凹于利得凸于损失,对损失的灵敏性较 大,即存在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3)对可能发生的状态加权太低(underweighted), 对小概率状态加权太重(overweight)。
在公告日构建投资组合: long positions(多头) in extreme good news announcers short positions(空头) in extreme bad news announcers 结果: 4.19% average estimated abnormal return over 60day post-announcement period over 180 days the abnormal return to the hedge portfolio is 7.74%
比较:将信息的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的观 点称为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
决策有用性计量观兴起的背景
信息观立论基础——市场有效性面临挑战 实证证据表明报告盈余只解释了盈余公布 日前后证券价格变化的很小部分。P170 净盈余理论支持了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有助于审计师应对财务危机的法律责任
(一)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吗?
A (specific) information item Ijt is value relevant if and only if the function g(×) in equation is non-trivial.
ohlson's clean surplus theory
股利折现模型:asset prices represent the present value of all future dividends 清洁盈余关系 清洁盈余理论模型OM:asset prices are a linear function of book value and discounted expected abnormal earnings
1.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的分析
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 并不是完全理性的。 (P158-159) 有限理性(limited attention):人的理性能力受制于 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类自身神 经、生理、语言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是有限的。 投资者可能没有时间和能力处理所有可获得的信 息。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t):投资者高估了他们自己 所收集信息的准确度。 自我归因偏误(self-attribution bias):将好的结果 归于自我能力,将坏的结果归因于运气不佳。
Statement No. 137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 Instruments and Hedging Activities—Deferral of the Effective Date of FASB Statement No. 133—an amendment of FASB Statement No. 133 (1999) Statement No. 138 ,Accounting for Certain Derivative Instruments and Certain Hedging Activitiesan amendment of FASB Statement No. 133(2000) Statement No. 148,Accounting for Stock-Based Compensation—Transition and Disclosure—an amendment of FASB Statement No. 123(2002) Statement No. 149,Amendment of Statement 133 on Derivative Instruments and Hedging Activities(2003)
value relevance
This approach typically examin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rket values and accounting summary measures such as earnings and book values.
(二)市场无效论对于财务报告的含义
如果市场缺乏有效性,则信息观受到质疑。 改进财务报告,帮助预测企业价值,可以减少理 性分析的成本,减少投资行为偏误。 市场无效支持了计量观。
二、财务报表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研究会计变量和股价的关系,需要区别两种 研究思路: Information content approach(CAR,Ball approach CAR,Ball & Brown ,1968). Value relevance approach (Ohlson model ,F-O model,1995)
三、计量观的应用
传统应用:
应收/应付账款 合同固定现金流 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 push-down accounting 固定资产上限测试 退休金和其它退休后福利 减值贷款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中的应用
思考
1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领域应用的现状如何?国 内外有哪些显著差异? 2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优势和困境是什么? 3 如何改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
清洁盈余理论
一个企业在某时刻t的(简化的)价值计算公 式为:
企业价值(PAt)=资产负债表中的企业资 产账面净值(bvt)+未来异常盈余的预期 现值(gt) Note:
后项只包括异常盈余,正常盈余的现值已经反映 在预测期内最初账面价值之中。
理想状况下的异常盈余
CF PVt bvt gt 1期 2期 100 100(或200) 236.36 236.36 0
如果公司采 用直线法摊 销资产成本, 则会形成异 常盈余。
理想情况下,所有资产和负债均以公允价值计量, 公司价值完全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这时,gt=0, 会计是无偏的。
清洁盈余理论与计量观
清洁盈余理论(Clean Surplus Theory)为直接 根据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数据)估计 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提供了数学模型。 清洁盈余理论提供了一个与计量观一致的框架。 P175 按照清洁盈余理论,公司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将体 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减少了主观预测的成分。 P182
Ohlson计价模型
Vt:value relevant information other than current abnormal earnings(‘other information’) at times t
Feltham-Ohlson计价模型
oxa:operating abnormal earnings; oa: operating assets 公司价值是当期账面价值、当期超常经营收益、 当期经营资产和当期其他信息的线性函数
20世纪80年代对证券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 许多现代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象(anomalies) 。 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 认知心理学 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90年代, 形成最具活力的行为金融学派。 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 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练习: P188 Q9 b,c P190 Q10
清洁盈余理论的实证研究
研究股利、现金流和剩余收益模型的预测能力差 异 清洁盈余理论导致研究重心的转移。除盈余外, 其他报表中传递的基础信号,如销售额变化、应 收账款、存货、毛利、资本性支出等,能改进盈 余预测能力。 可用来估计资本成本。
Rarely has an accounting paper received as much and early laudation as Ohlson (1995). For example, Lundholm writes: “The Ohlson (1995) and Feltham and Ohlson (1995) papers are landmark works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1995, 749), and Dechow, Hutton, and Sloan state: “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has generally provided enthusiastic support for the model.” (19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