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第5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

合集下载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年--1894年)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年--1894年)

第6讲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阶段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事件有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加强对华经济侵略,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艰难、缓慢地发展着。

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丧师失地,赔款并转让主权;具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清朝中央机构开始了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

思想文化上:“新思想”的萌发使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在洋务运动期间,近代科技和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经济——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9世纪40年代(1)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2)表现:,洋纱、洋布涌入,纺织分离,织耕分离;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3)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误区警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但就整体而言,其解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外商企业:19世纪四五十年代(1)背景:18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展开了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以期开拓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相继开放,列强纷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2)概况: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列强陆续在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

主要是一些代办处,船坞,修船厂,码头,转运站,从事纺织,窼丝,茶叶加工,面粉稻米加工等,如英商于1865年在上海创办耶松船厂,1861年英国太古轮船公司在中国运营。

(3)影响:①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刺激作用。

第5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学案

第5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学案

第5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1.西方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过程:1851—1864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经过北伐、西征,达到全盛时期;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3)《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4)《资政新篇》: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并没有真正实行。

3.19世纪60年代中国政局的变化趋势(1)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总理衙门。

(2)主张同外国侵略者“尽心议和”的政治派别掌握了清朝的政权。

(3)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4)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1.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与上图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1842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显著增加,故B项正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图表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近代中国的阵痛与转型(1840-1894年)++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近代中国的阵痛与转型(1840-1894年)++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讲近代中国的阵痛与转型(1840-1894年)时空定位概览必过核心知识一、近代前期的民族危机[线索·明]1.列强侵略:(1)鸦片战争,中国独立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2.农民阶级抗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反映出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精神。

[图示·解]二、近代前期的经济[线索·明]1.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2.社会生活习俗: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图示·解]三、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线索·明]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图示·解]必清核心问题[辨析·判正误]·历史现象1.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虎门销烟。

(×) 提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提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其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4.洋务派秉持“中体西用”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发起洋务运动。

(√)5.洋务企业是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企业。

(×)提示: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企业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6.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完全取代中式服饰。

(×)提示: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

2020届二轮复习 第5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学案(浙江专用)

2020届二轮复习 第5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学案(浙江专用)

第5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1.西方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过程:1851—1864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经过北伐、西征,达到全盛时期;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3)《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4)《资政新篇》: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并没有真正实行。

3.19世纪60年代中国政局的变化趋势(1)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总理衙门。

(2)主张同外国侵略者“尽心议和”的政治派别掌握了清朝的政权。

(3)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4)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1.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与上图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1842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显著增加,故B项正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图表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高考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年)

高考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年)

在给中国带来破坏和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使 古老的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
美国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南京条约》签订之 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 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 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 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 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可能影响中国政府 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部分知识分子感到中国远 远落后于西方,也开始探讨西学。例如林則徐被罢免 后,把有关的西方资料交给“今文学派”的杰出学者 魏源,魏源遂根据这些资料,在1844年编撰了著名的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始萌发。
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 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完全隔绝曾 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 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 过程。 ---马克思 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孤立状态,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的 大潮,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2015年上海卷历史37)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 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 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 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 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 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国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 知礼义廉耻,又安知群臣上下?且系年轻经弱 女,尚待 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 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问题: 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 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 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二中国近代史第5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二中国近代史第5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
寻找题眼 加深可知当时最大的军事工厂从上海迁往内地是为了避开列强,是加 强国防安全的行为 迁往内地会加大生产成本;军事工业都是重工业不是轻工业;兴建与
2.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 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 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 A.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B.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D.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解析 据材料“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 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可得出都属于 社会习俗的文明开化,故A项正确。 答案 A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 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 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2.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
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解析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
第5讲 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1.西方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 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第7讲 两次鸦片战争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第7讲 两次鸦片战争与

4.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 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 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5.社会史观: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
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 发生了重
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史料探究]
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
④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近代前期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三元里 人民自发抵抗英国士兵的侵略。 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年,_____________ 率军收 复 除伊 犁以外的整个新疆;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 伊犁 中国收回_____________ 。 3.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沿海人民纷纷破产。 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连年的天灾使得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考纲要求]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
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1.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①开始: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以保护罪恶的鸦片 贸易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②结果: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 了中国近代 南京条约 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有:割
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思考感悟】 观点一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1840年前后,英、法、美 等国建立并不断完善资本主义制度,而同时期的亚洲国家处 于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所以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 的胜利。 观点二茅海建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提出了中 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先进中国人开 始“睁眼看世界”,并付诸行动,开展洋务运动,为中国近

第6单元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高考历史科学复习课件

第6单元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高考历史科学复习课件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解析 根据材料“1839年”“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
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知,义律是要引发两国
间的冲突,故选B项。
第6单元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 片战争 至甲午 中日战 争前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2021届高考历史科学复 习课件 (通史 版)(共 34张PPT)
当堂检测
课时精练
第6单元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 片战争 至甲午 中日战 争前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2021届高考历史科学复 习课件 (通史 版)(共 34张PPT)
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主 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 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 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
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进程曲折缓慢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热点追踪
当堂检测
课时精练
西方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 中国工业化开始时是由地主阶级
领导 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 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 变化
1.从政治折射点看: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 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重要的经 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热点追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例证2] (2019·海南单科,8)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
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
厂。这一决定旨在( )
A.降低生产成本
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
C.加强国防安全
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关联主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据材料“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 军事工厂”可知在内地加强国防建设,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
第5讲 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1.西方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 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 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 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想,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经济结构的渐变
1.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 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 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3)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 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4)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5)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 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
2.洋务企业的民营化趋势 (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这个结论是说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目的 没有实现,不是说洋务企业随着战败而破产。 (2)官办军工企业因编练新军的需要仍有发展。军工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方式,转而 生产民用产品,逐渐走向市场。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 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 (3)民用工业的发展则没有间断。洋务派创办的纺织工厂几乎全部转为民办。湖北 纺织局因亏损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逐渐扭亏为盈。1913年,张謇任农林工 商总长时提出,凡是农林、工商部所属的官办企业,全部停办或招商承办。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1)过程:1851—1864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经过北伐、西征,达到全盛时 期;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3)《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4)《资政新篇》: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并没有真正实行。
1.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甲午战争前夕全国棉布消费总量占比:
洋布占13.5%,加上国产机制布亦不过只占14.15%;而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
自给布占42.04%,商品布占40.31%。这表明( )
A.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
B.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寻找题眼 加深可知当时最大的军事工厂从上海迁往内地是为了避开列强,是加 强国防安全的行为 迁往内地会加大生产成本;军事工业都是重工业不是轻工业;兴建与
感悟 核心 素养
家国情怀——鸦片战争中民族意识的萌发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
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 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考向二 工业文明冲击下经济结构的渐变
(1)利用统计数据的变化,考查近代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结合具体事例,创设新情境,考查洋务企业的特点和影响。 (3)从历史反思角度考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挖掘 认知 深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 (1)从目的看: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从战争过程看:侵略者的数量增多,侵略时间变长,侵略范围扩展到整个沿海,并
侵入天津、北京。 (3)从影响看: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
内地;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考点三 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1.“向西方学习”思潮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 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成为洋务运动 的指导思想。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
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
A.1840年、1856年
B.1840年、1883年
C.1860年、1894年
D.1860年、1900年
关联主干 两次鸦片战争 根据材料“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未把毒品本身
2.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
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解析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
2.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开始 (1)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建筑等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 (2)19世纪60—90年代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有线电报、《申报》等在中国出现。
3.“西学东渐”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通商口岸、日 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 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洋务运动前期, 学习西方局限于“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 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 渡的迹象。
3.19世纪60年代中国政局的变化趋势 (1)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总理衙门。 (2)主张同外国侵略者“尽心议和”的政治派别掌握了清朝的政权。 (3)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4)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 派,掀起了一场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 的不足,使中国人的价值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在这一思想的指 导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从思想主张转变为实践活动,由军事技术领域发展到经 济领域,并为进一步发展到政治领域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 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 验。
1.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輶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 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意义在于( ) A.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 B.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 C.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D.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该书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故A项错误;清政 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该书反映的是鸦片战 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其意义在于引导国人瞩目世界,对思想起到 了启迪作用,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故C项正确;“主动融入世界” 与历史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向一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帝国秩序
(1)从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考查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2)以史料实证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3)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为切入点,考查两次鸦片战争。 (4)结合晚清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考查晚清外交思想的近代化。
[考题例证1]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9)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
D.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
解析 由材料可知,虽然“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但经过30多年,到甲午战争
前夕“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自给布占42.04%”,可见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
抵抗性,故B正确。
答案 B
2.1880年,李鸿章委派龚寿图、郑观应等在上海设局招商,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成立。 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经李鸿章奏准,“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 办,不准另行设局”。这表明,该企业特性为( ) A.封建主义官僚企业 B.垄断性的封建企业 C.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解析 题干中“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可知其含有商股,故A项 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民用企业,非纯封建企业,故B项错误;题干中“该局 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故C项正确;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 派的民用企业,故D项错误。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