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主要属2be\2br\2ber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 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什么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什么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也称为ESBLs)是一类由质粒介导的2be类β-内酰胺酶,能水解氧亚氨基- β内酰胺抗生素,大多数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CA)所抑制。
临床药师建议,根据加用甲基苯丙胺患者血友病感染指数增高情况,停用头孢菌素-舒巴坦和阿莫西林;根据痰培养结果,建议放弃糠醛,继续使用美洛戊烷;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ESBLS引起的肺炎推荐继续使用头孢菌素舒巴坦治疗,同时停用醋曲沙明。
结果:医生遵循了临床药师的建议。
治疗后,患者体温、化验指标恢复正常,痰培养结果为阴性。
胸部CT显示感染源较之前明显吸收。
出院后,经随访发现患者预后良好。
什么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第一,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特征:如果临床出现产ESBL菌株,则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铵盐)耐药。
实验室有专门的ESBL检测方法。
如果患者的药敏报告表明是产ESBL菌株,MIC>=2μg/ml,或CAZ=<22mm,ATM=<27mm,CTX=<27mm,Cro=<25mm,则说明该菌株产ESBL酶。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实验室报告“敏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也不推荐用于临床。
第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传播:导致ESBL出现和传播的主要因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过度使用。
如果ESBL产生的菌株出现在临床环境中,它们将在医院和不同病区之间传播,导致高临床死亡率和高可持续性培养,应引起应有的重视。
一旦ESBL产生菌株,应立即停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治疗。
对于产ESBL菌株,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是首选治疗方法。
其次是选用头霉素类,如头孢美唑等,再次,β内酰胺酶的抑制剂复方制剖,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如何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由产生ESBL的细菌产生的诱导物被去除。
这些措施包括及时拔除各种侵入性导管、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使用抗生素以防止产生ESBL的细菌在医院内传播。
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管理制度_2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使用和判读,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根据有关要求, 结合医院实际, 特制定本制度。
一、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以下均指皮内试验, 简称皮试)的主要目的, 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针对该类药物及其代谢、降解产物的特异性IgE抗体, 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降低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
二、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试, 由医师基于以下适应证判定。
需进行皮试者, 应由医师开具皮试医嘱后进行。
(一)在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之前需常规做青霉素皮试。
(二)不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常规进行皮试, 仅以下情况需要皮试: ①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
此类患者如临床确有必要使用头孢菌素, 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 与过敏药物侧链不同的头孢菌素(见附表)进行皮试;②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的。
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其他药物(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 应用头孢菌素前也无需常规进行皮试, 但应加强用药后观察。
(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皮试适应证和方法可分别参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
(四)单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烯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给药前无需常规进行皮试。
若这些类别药物的说明书要求使用前皮试, 参照头孢菌素类处理。
(五)氨曲南侧链结构与头孢他啶C7位侧链结构相同, 二者之间存在交叉过敏, 有明确头孢他啶过敏史患者应避免使用氨曲南。
三、皮试液配制(一)青霉素皮试液配制: 根据《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 以注射用青霉素G或青霉素G皮试制剂稀释为500U/ml的皮试液。
(二)头孢菌素皮试液配制: 若确需进行皮试, 需将拟使用的头孢菌素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g/ml浓度配制成皮试液。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分类及特点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不动杆菌属活性差。
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和美罗培南/ 法硼巴坦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
特点
细菌
链球菌属 MSSA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卡他莫拉菌 流感嗜血杆菌 大肠埃希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 丝氨酸酶(A、C、D类酶) ➢ 金属酶(B类酶)
2
特点
特点
序号
1
2
3 4 5 6
特点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和美罗培南/法硼巴坦对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活性低。 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期间可因诱导 选择出高产AmpC酶菌株而对其耐药。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和美罗培南/法硼巴坦对碳青霉烯 类抗生素耐药的和产Am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氨苄西林 舒巴坦 ++ ++ ++ + + +++ ++ + ++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 +++ ++
+ ++ +++ ++ + -
替卡西林 哌拉西林 头孢哌酮 克拉维酸 他唑巴坦 舒巴坦
+
+
+
+
+
+
+
+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 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部分由质粒介导,常呈持续高水平表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3-内酰胺类抗生素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3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3 -内酰胺酶。
3 -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3 -内酰胺酶,避免3 -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3 -内酰胺类抗生素/ 3-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3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3 -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3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3-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3-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3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3-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3 -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3 -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头抱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3-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3 -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3 -内酰胺酶:表1常见B-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 SBLs主要属2be\2br\2ber 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抱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B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B -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对于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 作用的情况,医生应加强药物 相互作用的研究,了解具体作 用机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向患者充分说明用药的重要性 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 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性的研 究,为耐药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0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挑战和
解决方案
挑战分析
耐药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耐药性逐 渐增强,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能会与其他 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 剂
• 引言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种类和
特性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药理作
用和机制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临床应
用和效果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研发进 展和未来展望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挑战和 解决方案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新药研发
优化给药方案
随着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作用机制 的深入了解,未来将会有更多新型的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进入研发阶段。
针对不同病原体和宿主,优化β-内酰胺酶抑 制剂复合制剂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 低副作用。
扩大适应症范围
耐药性研究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β-内酰胺酶抑制 剂复合制剂的适应症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扩大抗菌谱
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以扩大β-内 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使其对 一些原本耐药的细菌有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革兰阳性菌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头孢哌酮/舒巴坦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 美罗培南/法硼巴坦
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抗菌谱
来源于2020年 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专家共识
头孢菌素类:轻度炎性脑膜的透过性很低, 严重炎性脑膜炎时约15%穿透性。
美罗培南: 轻度炎性4.7%~25%; 严重脑膜炎的透过率39%
粒缺伴发热
由于免疫力明显下降,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征象。
容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威胁生命安全。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口腔温度>38.3℃ 或者 2 小时内连续两次体温>38.0℃ 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0.5×109/L 或预计降至 0.5×109/L 以下
大肠埃希菌(30%~50%)
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 菌属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急性上尿路感染建议静脉给药: 轻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中重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舒巴坦本身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常见临床感染部位—中枢神经系统
粒缺伴发热
根据危险分层和耐药危险 因素评估后,尽快使用抗 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治疗。
其原则是覆盖可迅速引起 严重并发症或威胁生命的 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的病原 菌。
同时必须考虑本区域、本 院及本科室感染的流行病 学覆盖耐药菌,直至获得 准确4年-2019年血流感染的耐药菌检出率
复杂性腹腔感染、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多是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 腹腔感染若存在积脓或病灶,应积极进行脓液引流或外科干预祛除感染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主要属2be\2br\2ber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临床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合制剂
酶抑制剂
β-内酰胺 药物
舒巴坦 头孢哌酮
配比
2:1 1:1
剂型 IV
克拉维酸 替卡西林
15:1
抑酶作用: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 抗菌作用主要取决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谱及抗菌
活性 不增加不良反应 舒巴坦对不动杆菌属具良好抗菌活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建议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需要考虑的组成原则
β-内酰胺类本身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特殊的抗菌谱 β-内酰胺类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机制主要由于产生β-内
%
80
E. coli
70
K. pneumoniae
60
51.7
53
50
39.9
40
45.2 42
39.1
30
20
55.6 56.5 56.2
55.3 54
50.7
56.4 51.5
43.4 41.4 43.6
45.2
38.5
33.9
31.8
30.6
27.4 25.7
1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18/25
60/50(8h)
头孢哌酮/舒巴坦
1/1
88-109/ 1.18/1 34-40
87/40
我院2008-2012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应用情况分析
微弱 的抗 菌活性 。 单 独应用无效 , 其 使用量少 与耐药菌株 的
形成有关 。由于克拉维酸可直接作用 于活性位 点 , 能暂 时停 留或永久依 附在 酶表 面 ,其对 B 一 内酰胺酶有高度专一性 , 口 服给药可较好 地被人体 吸收_ 5 ] , 因此该药也 主要以 口服制 剂
2 0 0 8 年 药 品名称 金额
一 .
2 0 0 9 年 金额 ( 万元 )
%
2 0 1 0 年 金额 ( 万元 )
%
2 0 1 1 年 金额 ( 万元 )
%
2 0 1 2 年 金额 ( 万元)
%
( 万元 )
%
注: “ 一 ” 代表此类药品在对应年度上没有使用过
2 结 果
本文对 2 0 0 8 -2 0 1 2 年本 院使用 这类 制剂临床应用情况进行
分析 ,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资料来源 :利用我 院药 品信 息管理 系统 ,统计 2 0 0 8 — 2 0 1 2年抗 菌药物的消耗数据 ,从 中筛选 含 B . 内酰胺 酶抑制 剂 复合制剂 数据 , 包括药 品名称 、 商品名 、 规格 、 销售金额 、 数
芦宏霞 芦宏丽
B . 内酰胺类是f 临床应用广泛 、 抗感染效果 强大的一类抗
生素 , 但 细菌 的耐 药性 目前 已成 为此类 药物的严重问题 。细 菌耐药最主要机制是 细菌通过产生 B . 内酰胺酶破坏 B 一 内酰
量等 。
1 . 2 方法 : 采用 限定 日剂量( D D D ) 值分析方 法 , 计算各药 品
表3 各B .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D D D s 及 排序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医院用药分析
抗感染 药 占 2 . % ,消化 系统 药 占 1 . %,心 、脑 血 70 9 27 2 管系统药 占 1.1 1 %。抗感染药 的用药金额虽然仍高居各 7 大类药 品的首位 ,但 其份额 逐年递减 的趋势 已非常 明显。
上海医药
21年 00
第3卷 1
第9 期
—制
同样 ,在 抗感染药 类别 中,全 身用抗 生素 的用 药金额虽 然一直稳居第一 ,20 0 9年 占 8 % 的份额 ,但近年来也呈 5 缓慢下 滑的态势 。这 些可 能与近年来抗 生素类 药品大 幅 度 降价和 医院执 行 《 抗菌 药物临床 应用指导 原则 》等多 种 因素有关 。 B一内酰胺类 抗生 素近几 年 的医院用 药金额情 况见
_ 蚋孽
I一 3 内酰胺类抗 生素 ; 与酶抑制 剂 复方制剂 医院用药分析
陈丹 耿娓琴
( 海新先锋 药业有 限公 司 上海 20 5 ) 上 00 2 中图分类号 :R 7 . 9 8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 0 — 5 32 1 )9 0 0 — 6 0 6 1 3 (0 00 — 4 2 0
如碳青霉烯类等 ) 抗生素 , 是临床用量最大、应 抑制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 胺类 (
I S数据显示 ,20 M 0 9年全 国样本 医院用药 总金额 为 2 3 亿元 , 9 4 按治疗领域分 , 用药金额列前 3位的依次为 :
12 舒 巴坦 . 属 于半合成 青霉烷 砜类 ,是 用 于临床 的第 二种 1一 3 内酰胺 酶抑制剂 。舒 巴坦与克拉 维酸 的抑酶谱 相似 ( 均
舒 巴坦 衍生物 ,自身只有弱 的抗 菌活性 ,但抑酶谱 广 ,能抑制革 兰阴性菌产 生的各种质 粒介导 的 一内酰 胺 酶 ,对染 色体介 导 的 I 型酶也有效 。他唑 巴坦 的抑酶 作 用相 当或优 于克拉维 酸 ,强于舒 巴坦 ( 对某些 酶 的作 用强达 l ) O倍 ,对 p一内酰胺酶 、硫化氢 抑制 酶的抑酶 作用 比舒 巴坦 和克拉维酸都强 。 对革兰 阴性菌 、 变形杆菌、 克雷伯 菌属产 生的 p一内酰胺 酶 、硫化氢 抑制酶 、邻氯 青霉 素水解酶 等质粒介导 的 B一内酰胺酶有 较强的抑制 作 用 ,特别是 对染 色体介 导 的 I 型酶 、抗超 广谱 B 一内 酰胺 酶 的抑制 作用 比舒 巴坦和克拉维 酸都强。他唑 巴坦 与 p一内酰胺类抗 生素联合使 用具有广谱抗 菌作用和抑 酶增效活性 ,床上常用 的有他唑 巴坦与哌拉西林或 头 孢 哌酮 的复合制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