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导学案

第一板块:预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体会简洁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3、学习苏武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二、知人明世。

1、关于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朝代)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史学家班彪之子,我国古代着名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写《汉书》)(别名:班姬,班惠班、曹大家)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歌:《咏史诗》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继承《》,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着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汉书》的体例是继承了《史记》,两书合称“史汉”,不同的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人“列传”,全书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内容分工明确,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汉代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沿用班固奠定的这种体例。

3、有关评价

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着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 4、时代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

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虽然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三、基础知识及文言知识

1、难读字

栘(yí)中数(shuò)通使且鞮(jūdī)侯丈人行(háng)遗(wèi)单于缑(gōu)王昆邪(húnyé)王浞(zhuó)野侯阏氏(yānzhī) 左伊秩訾(zǐ) 煴(yūn)火膏(gào)草野啮(niè)雪旃(zhān)毛牧羝(dī)纺缴(zhuó)檠(qíng)弓弩棫(yù)阳宫斧钺(yuè)

2、1~4段文言知识。

(1)通假

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②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③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2)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今义:)

②我丈人

..行也(古义:。今义:)

③欲因此

..时降武(古义:。今义:)

(3)词类活用

①惠等哭,舆.归营()②朝夕

..遣人候问武()

③剑.斩虞常已()④单于壮.其节()

⑤胜惠共止.之()⑥宜皆降.之()

⑦屈.节辱.命()⑧欲因此时降.武()

⑨空以身膏.草野()⑩反欲斗.两主()(4)特殊句式

①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②非汉所望也()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⑤即谋单于,何以复加()⑥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

⑦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⑧见犯乃死,重负国()

⑨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⑩为降虏于蛮夷()

⑾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3、5~8段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与旃.毛并咽之()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③空自苦亡.人之地()④信义安所见.乎()

⑤法令亡.常()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⑦武父子亡.功德()⑧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⑨前以.降及物故()

(2)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

..(古义:。今义:)

②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古义:。今义:)

③独有女弟

..二人(古义:。今义:)

④且陛下春秋

..高(古义:。今义:)

⑤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今义:)

⑥武等实在

..(古义:。今义:)

(3)词类活用

①单于愈益欲降.之()②别

..其官署常惠等()

③何久自苦.如此()④王必欲降.武()

⑤诚甘乐

..之()⑥天雨.雪()

⑦羝乳.乃得归()⑧杖

..汉节牧羊()

⑨绝不饮食

..()⑩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⑾得夜.见汉使()

(4)特殊句式

①信义安所见乎()②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③子卿尚复谁为乎()④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⑦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⑧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⑨乃幽武,置大窖中()⑩匈奴以为神()

⑾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四、理解内容,仔细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理清文章的情节脉络

2、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3、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第二板块:探究学案

一、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