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章节、专题首页)(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1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2 、3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4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5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6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7、8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9、10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11、12 次课授课时间第13 、14 次课授课时间第15、16、17 次课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第一讲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教学目的: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教学过程:1音乐的起源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2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①异性求爱说②语言扬抑说③摹仿自然说④信号说⑤巫术起源说2先秦乐律学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

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3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弘扬传统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读后

弘扬传统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读后

弘扬传统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读后传统音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产物,不仅是凝结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让人们开阔思维、理解不同文化的一种工具。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一书,凝聚了大量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借此,为我们构建一座繁花似锦的文化桥梁,带领我们开启一段思想探索之旅,去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彩色音乐世界,从而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夏朝,当时就有五常、四少等诞生,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发展出声腔、曲式、编曲等传统音乐类型。

其中,比较特别的是秦腔,它的发展始于秦朝,是中国一种有相当浓厚的历史气息的传统歌曲,以其独具匠心的叠腔方式和细腻的语言特色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尊重。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还介绍了中国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比如少数民族的彝族音乐、藏族音乐、壮族音乐等等,这些音乐都深深扎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精神,也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沉浸在多元文化的音乐海洋中,体会不同族群的文化特色。

第二部分后体会通过阅读《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让我们能够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变迁,学习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开阔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素养。

在这次阅读体验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独树一帜的传统风格以及细腻的对文化的唁吟,最重要的是,它催化我们去理解多元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了解有别的思维方式,做出公正的认知,从而更丰富我们的学识,加深我们对各种文化的理解,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世界,增强我们素养,做一个坚定不移的文化追求者。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是一本宝贵的文化文献,它不仅展现了传统音乐不可替代的魅力,还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多元文化,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联系,提升体验水平,熠熠生辉,映衬出一幅多元文化的灿烂画卷,从而在各种文化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深刻理解。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1.民间歌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答: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生活实用功能娱乐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群体凝聚功能2..什么是木卡姆歌舞?答: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传统古典大曲,具有统一调式体系,以歌舞乐三者组合而成。

主要存在两种歌舞组曲结构形式:一是麦西热普而是象多朗木卡姆3.什么是说唱音乐?答:说唱音乐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是讲唱故事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说唱音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文体上韵散兼用,叙事与代言相结合;表演上讲述故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进跳出”、“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型旋律,是传统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4.什么是广东音乐?答:民间器乐合奏,属丝竹乐类乐种。

流传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后又传至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

目前主奏乐器是粤胡。

著名乐曲有《旱天雷》《连环扣》《双星恨》5.戏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集文学、音乐、舞蹈、舞美、武术、杂技、诗歌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1、综合性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

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2、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

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

3、虚拟性(舞台表现的象征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6.简述唐代琵琶形制的变革答:唐代是我国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乐器改革方面,巧妙地将传统直项琵琶与外来曲项琵琶结合起来。

保留曲项琵琶梨形、曲项的形制特点,即保留了曲项琵琶的发音特点;逐步舍弃曲项琵琶用拨子弹奏,沿用直项琵琶用手弹奏;在曲项琵琶上将原用四相改用直项琵琶的多柱,由原来十二柱变成十四柱;在演奏上改变曲项琵琶的横弹为直项琵琶的竖弹。

弘扬传统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读后

弘扬传统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读后

弘扬传统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传
统音乐概论》读后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多元文化。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统音乐更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力。

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传统音乐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社会思想和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也是悠久的,它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从最初的山歌,到后来的戏曲、民间歌谣等,每一种音乐都代表着一个时代,每种音乐都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如今,传统音乐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弘扬传统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传统音乐的研究。

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音乐的研究,把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研究透彻,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宣传。

其次,要注重传统音乐的教育。

我们应该把传统音乐作为教育课程来教授,把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让学生研究传统音乐,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

最后,要加强传统音乐的宣传。

应该大力宣传传统音乐,把传统音乐更多地推广到全社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传统音乐,把传统音乐带入大众,让大众了解和参与传统音乐。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多元文化。

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体现。

只有把传统音乐更好地发扬光大,才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

院校资料-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考试范围 自己整理的

院校资料-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考试范围  自己整理的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考试范围自己整理的一.戏曲⒈概念: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文学是个无数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⒈特征:综合性、程式性、舞台表现的象征性。

⒈戏曲音乐的界定:戏曲音乐只是戏曲的成分,是戏曲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类。

戏曲音乐:声乐(主体):唱腔、念白(韵白、散白)韵白是一种艺术加工夸张的舞台语言,读音依中州韵,声调起伏跌宕,音乐性强;戏曲中上流社会人物或正面角色多用韵白,散白在不同地方剧种中是不同的方言,花旦和丑角使用散白。

器乐:文场(笛子、胡琴、琵琶、扬琴)、武场(打击乐、唢呐)二.戏曲音乐的类别和艺术特征㈠结构体分类①板腔体:板腔体的音乐是以一个曲调为基础,通常节拍节奏的整、散速度、力度的强弱快慢,音符字位的疏密繁简等变化,派生出一系列不同板式的唱腔。

代表:梆子腔、皮黄腔。

②曲牌体(移宫犯调,重组后固定在一个调内):音乐“由一至多个具有特点的独立曲调构成”,这些独立曲调被称为“曲牌”,曲牌体戏曲就是由一二支曲牌循环往复,成为若干支曲牌组合成套来表现戏剧情节、塑造人物。

唱词多采用杂言句,长短句式或自由体式为主。

代表:昆腔、高腔。

㈡剧种是指那些在起源地点、流行地区文学形式舞台表演语音声调旋律唱腔等方方面面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戏曲品种。

㈢声腔概念:指戏曲音乐中唱腔旋律框架,这些唱腔旋律的框架,代表着这段旋律在演唱方式、伴奏乐器、音乐结构、音乐风格等诸多方面,有着某种规定性。

四大声腔:现代:昆腔、高腔(弋阳腔)皮黄腔、梆子腔。

明朝: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腔。

清:东柳、西梆、南昆、北弋。

㈣戏曲四大声腔及其艺术特点⒈昆腔与昆剧:起源时间:元末明初。

起源地点:江苏昆山。

发展情况:时间:明朝嘉靖。

人物:魏良辅。

改革内容:伴奏:使用了笛、管笙、琶变胡琴为笛;音乐:使用水磨调,最初只以“冷板曲”(即清唱形式)流传;唱词:将整齐的唱词变为长短句模式;发展高潮:汤显祖《牡丹亭》南洪北孔《长生殿》《桃花扇》⒈昆剧:历史地位:“百戏之祖”“百戏之乳”,是昆腔自身发展的成熟标志,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标志,是我国最雅化的剧种。

传统音乐概论

传统音乐概论

少年
源于甘肃临夏和青海东部,也即 人们常说的“河湟”地区,后流 传到宁夏南部和新疆北部。
秦腔
秦腔作为一个戏曲剧种,它在西北各省(区) 及西藏地区流行,是河北梆子,河南梆子, 山西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山东 梆子等梆子戏的鼻祖。风格特点是:朴实、 粗矿、激昂。常用乐器,文场有二股弦、板 胡、月琴、唢呐、海笛、笙等。武场有干鼓 (单皮)暴鼓、堂鼓、战鼓、大锣、马锣、 水水(碰铃)、梆子、指板。 秦腔音乐中值得注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 中国戏曲音乐史上对“板腔体”这一唱腔体 式确立所起到的作用;二是“花音”、“苦 音”的运用。
北方草原支脉
地域: 大致包括:内蒙古高原区,大兴 安岭山地和丘陵区、阴山山地和 丘陵区、鄂尔多斯高原区、辽嫩 平原区、西部戈壁草原区等。这 里包括蒙古、达斡尔、鄂伦春、 鄂温克、赫哲、裕固、锡伯、满 等族。
代表性乐种
蒙古族长调和短调 长调是蒙古族在放牧时演唱的一种牧歌。有时也在宴 席、婚礼俄那达慕大会演唱。集体创造的歌唱形式, 大都属于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自由、舒缓、 悠长的节奏、富于装饰的旋律,以及真假声并用的演 唱方法,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 也有齐唱和一种称作“潮尔”的二声部演唱。可以是 没有乐器伴奏的徒歌,也可以是用马头琴或四胡伴奏。 演唱时,常在持续的长音上出现类似于马头琴演奏般 的颤音和装饰音。 短调是蒙古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演唱的民歌。多流行 于半农半牧区。音乐结构较为匀称,j 于半农半牧区。音乐结构较为匀称,j节奏规整,旋 律音调较为朴素而少装饰,多用本嗓演唱。具有叙事 性与抒情性结合的特点。
旋律音调结构
双四度框架(由于这种音列是由两个纯四度 的连续所构成的一种调式框架,所以称之为 “双四度框架” 双四度框架往上五度方向再扩展形成了七声 音阶,其中,徵音是调式主音,商、宫是骨 干音,角、羽是色彩音,变宫、变徵为偏音, 适于表现欢快热烈的气氛和喜悦乐观的情绪, 被称为“花音”或“欢音”. 被称为“花音”或“欢音”. 双四度框架往下属方向扩展首先出现fa,再 双四度框架往下属方向扩展首先出现fa,再 向上四度事si,其后是mi、la。这就是“苦 向上四度事si,其后是mi、la。这就是“苦 音”, 音”,适合于表现悲哀,痛苦,愤怒,伤感 等情绪。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课后题答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课后题答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课后题答案1、民歌属于传统音乐的一种。

()A:对B:错正确答案:【对】2、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音乐的内容是我们体会音乐之美的第一把钥匙。

()A:对B:错正确答案:【错】4、两个音先后出现而形成的音程叫做旋律音程。

()A:对B:错正确答案:【对】5、所谓音乐的“形式”,就是指音乐的()A:音响结构B:所表现的情节C:演奏音乐的乐器D:声部正确答案:【音响结构】6、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我们评价一首音乐作品的形式是否美的时候,一定会有某种标准。

B:非音乐专业的听众便没有能力区分音乐是否好听。

C:虽然不是音乐专业,但我们也可以学会感受音乐的形式之美。

D:音乐形式之美的标准是有规律可循的。

正确答案:【非音乐专业的听众便没有能力区分音乐是否好听。

】7、《步步高》这首音乐属于:()A:江南丝竹B:河北鼓吹C:广东音乐D:二人转正确答案:【广东音乐】8、中国传统音乐包括( ):A:民歌B:民族器乐C:曲艺(即“说唱”)音乐D:戏曲音乐正确答案:【民歌; 民族器乐; 曲艺(即“说唱”)音乐; 戏曲音乐】9、音乐的四大要素的是( )A:音高B:音强C:音值D:音色正确答案:【音高; 音强; 音值; 音色】10、音乐中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A:力度对比B:速度对比C:主题性格对比D:表演者的对比正确答案:【力度对比; 速度对比; 主题性格对比】第二章单元测试1、速度可以对音乐的性格产生显著的影响。

()A:对B:错正确答案:【对】2、《鸟投林》不仅表现了鸟飞鸟鸣的自然景象,还映射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关系。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琴曲《广陵散》讲述的是“聂政刺秦王”的故事。

()A:对B:错正确答案:【错】4、《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

()A:对B:错正确答案:【错】5、人们看到红色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这是:()A:视觉与听觉之间的联觉B:视觉与触觉之间的联觉C:听觉与触觉之间的联觉D:触觉与味觉之间的联觉正确答案:【视觉与触觉之间的联觉】6、课程中播放的《江河水》是一首()A:琵琶曲B:唢呐曲C:二胡曲D:古琴曲正确答案:【二胡曲】7、音型的上升并伴随着较强的力度,有可能带给听众怎样的情绪体验?()A:情绪高涨B:情绪低落C:忧伤D:平静正确答案:【情绪高涨】8、音乐可以从哪三个不同的维度使听者产生联觉:()A:结构B:高低C:快慢D:强弱正确答案:【高低; 快慢; 强弱】9、课程中播放的《新赛马》是由哪三位演奏者表演的?()A:陈耀星B:陈军C:陈依妙D:陈立农正确答案:【陈耀星; 陈军; 陈依妙】。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音乐
丛书
参考书目
全书
类别
音乐
中国
概论
内容
理论 艺术
学生
传统
曲目
传统
分析
题题
特征
大系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八章,内容涉及民间音乐,宗教、祭祀音乐。本 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书为音乐院校专业基 础课的理论教材,其内容经过适当选择与调整,同时也适用于普通大学音乐必修课及师范院校的教学。
目录分析
二、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悠久历史
三、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舞蹈音乐
第一章民间歌曲
第三章说唱音乐
第四章戏曲音 乐
第五章器乐与 乐种
第一章民间歌曲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民间歌曲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思考题(3-5题) 附:一、本章学生参考书目: 二、听辨与分析曲目(10-20首)
第七章道教音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道教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思考题(2-3题) 附:一、本章学生参考书目: 二、听辨与分析曲目:(2-4首)
第八章祭祀音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祭祀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思考题 附:一、本章学生参考书目: 二、听辨与分析曲目: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第二章舞蹈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地方音乐少数民族囊玛(藏族)囊玛是西藏古城拉萨独有的种格调个高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囊玛的音乐多为在堆谐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吸取汉族的民间音乐而形成的,其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也是从堆谐中吸取来的,囊玛歌曲的内容除少量涉及宗教方面外,大多为歌颂家乡,赞美爱情和表现生活,抨击时弊,讽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等等。

长鼓舞(朝鲜)长鼓是一种朝鲜民族民间乐器,同时也是长鼓舞的舞蹈道具,长鼓舞多为女子独舞或双人舞,舞者边击鼓边起舞,以丰富的舞蹈,语汇与高低不同,花样繁多的鼓点相配合,构成长鼓舞的风韵,长鼓舞的伴奏乐器有唢呐,笛子,圆鼓等长调(蒙古)蒙古族民歌的主要体裁有狩猎歌、牧歌、赞歌等。

从音乐特点和风格上,蒙古族民歌又可概括为长调和短调两类。

长调的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同甘共苦篇幅较长大,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牧歌、赞歌属于长调范畴。

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它不仅篇幅长大,而且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

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

堆谐(西藏)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歌舞(堆)-地名.指雅鲁藏布江流域,从日喀则以西至整个阿里地区.(谐)-为藏语,有歌唱之意.堆谐:是在藏族地区古老的民间歌舞.[果谐](圆圈歌舞之意)和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原是堆地人民丰收是敬神的歌舞.后由流浪艺人带入拉萨等地,逐渐演变为脚下敲击节奏的踢踏舞形式并出现了职业艺人.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背维吾尔族的一种歌舞形式,木卡姆意为“大曲”,是一种含歌曲、歌舞和器乐曲的综合性套曲,在维语里,木卡姆有时也指“散板”。

十二木卡姆指主要流行于新疆南部喀什等地的木卡姆,其音乐结构在木卡姆中最为典型,共十二套,歌曲约170首,器乐曲约70多首。

江南丝竹(浙江、苏南、上海)江南丝竹一般是指流行于浙江、苏南、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

以“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为代表,常用乐器有笛、笙、箫、二胡、琵琶、扬琴等,在音乐演奏中大多注重音量适中、音乐柔和、乐器圆润,讲究“柔、细、轻”的音乐特点,特别强调合奏的柔润音响与精神细腻演奏风格的有机结合,使江南丝竹音乐更加好地表现愉快、欢乐的情绪(柔:指乐队合奏音响柔润的特点;细:指演奏精致、细腻的特点;轻:指乐曲侧重于表现轻快、愉悦的情趣)。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读后感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读后感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小嘀咕,想着传统音乐嘛,会不会是那种特别严肃、刻板的东西。

结果,王耀华先生就像一个特别厉害的导游,带着我这个音乐小菜鸟一头扎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书中讲的那些传统音乐类型,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就拿民间歌曲来说吧,我之前只知道些什么“茉莉花”这种大众都知道的,读完书才发现,原来每个地区的民歌都像是那个地方的“声音身份证”。

陕北的信天游,那调调一起,我仿佛就看到了黄土高坡上的汉子们对着天空扯着嗓子唱,歌声里都是那种旷野的自由和生活的质朴。

南方的一些民歌呢,又像是小桥流水,委婉得很,像江南水乡的姑娘在轻轻诉说着心事。

而且每种民歌的产生都和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就特别有趣,感觉音乐不再是孤立的音符,而是和人们的生活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文化密码。

再说到民族器乐这一块,那些古老的乐器简直像一群有故事的老爷爷老奶奶。

二胡拉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它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人,有时候拉的曲子悲悲切切的,像在诉说着生活的苦难;有时候又欢快得很,像是在庆祝丰收。

古筝呢,就像一个优雅的古代女子,手指在琴弦上轻轻一抚,那声音就像珠子落玉盘,清脆又迷人。

我还从书里知道了不同乐器的组合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就像一个超级乐团,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角色,配合起来就能演奏出世间百态。

戏曲音乐这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看戏曲总觉得那些演员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咿咿呀呀地唱,有点难懂。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京剧里的生旦净丑,每个角色的唱腔都不一样,就像不同性格的人说话的语调不一样似的。

而且戏曲里的音乐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各种曲牌、板式就像盒子里的魔法道具,演员们用这些道具把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

越剧呢,就像江南的柔风细雨,那唱腔甜得让人心里发软,昆曲则像一个古老的贵族,透着一种高雅的气息。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敬意那是蹭蹭往上涨。

以前总觉得流行音乐才是最酷的,现在才明白中国传统音乐那是酷得有深度、有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玩调是云南省( )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A、西盟县B、景洪县C、澜沧县D、沧源县答案: D2.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 )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A、麦西热普B、赛乃姆C、且比亚特D、巴亚特答案: A3.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 )。

A、《花鼓歌》B、《花灯》C、《花鼓灯》D、《凤阳歌》答案: D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A、民间歌曲B、宫廷音乐C、民间歌舞D、说唱音乐答案: B5.乐舞类音乐是指舞蹈与谁的结合?A、歌唱B、器乐C、体育D、风俗答案: B6.梆子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 )A、高胡B、椰胡C、京胡D、板胡答案: D7.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A、京剧B、劳动号子C、山歌D、小调答案: B8.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A、礼乐B、天籁之音C、非乐D、道法自然答案: C9.《十面埋伏》是:( )A、琵琶大曲B、琵琶文曲C、琵琶舞曲D、琵琶小曲答案: C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A、茉莉花调B、花儿C、摇篮曲D、对花调答案: B11.在小调类民歌中,哪个种类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 )A、谣曲B、时调C、吟唱调D、嬉游歌答案: B12.《二泉映月》是一首什么乐器演奏的经典曲目?A、琵琶B、笛子C、阮D、二胡答案: D13.我国戏曲的四大声腔不包含以下哪个选项?A、弋阳腔B、昆腔C、梆子腔D、高腔答案: A二、多选题1.以下哪些属于我国民间音乐的概念范畴A、花儿B、小调C、歌曲《天路》D、昆曲《牡丹亭》答案: A B D2.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A、文人自度曲B、宴乐C、古琴音乐D、朝会乐答案: A C3.我国鼓书类说唱音乐主要包括以下哪两种?A、四川清音B、单弦牌子曲C、苏州弹词D、京韵大鼓答案: C D4.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A、移风易俗,莫善于乐B、礼乐C、大音希声D、声无哀乐答案: A B5.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A、长调B、呼麦C、冬不拉弹唱D、十二木卡姆小调答案: A B6.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A、民间音乐B、宫廷音乐C、文人音乐D、宗教音乐答案: A B C D7.以下哪些属于小调的艺术特点?A、音乐性格细腻B、节奏规整C、旋法多跳进D、曲式结构庞大答案: A B C8.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A、祭祀乐B、宴乐C、朝会乐D、国风答案: A B C9.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A、苏州弹词B、号子C、山歌D、小调答案: B C D10.根据乐器演奏方法,我国独奏乐器大概可分为以下哪几类?A、吹奏B、拉弦C、弹拨D、打击答案: A B C D三、名词解释1.燕乐答案:指燕礼之乐,天子大宴群臣和宾客,叫燕享(宴享、宴飨)。

传统音乐概论

传统音乐概论

传统音乐概论传统音乐概论一、民间歌曲(一)民歌: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不断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法。

(诗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民间歌曲收集整理工作的光辉起点)(二)民歌的地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三)民歌与一般歌曲的区别创作方式:民歌为个体创作,一般歌曲为集体创作创作手段:民歌为口头创作,一般歌曲为书面创作流传方式:民歌为口头流传,一般歌曲为乐谱流传呈示方式:民歌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一般歌曲时代派别和创作个性本质区别:创作者和演唱者不同(四)民歌划分按体裁划分为:号子、山歌、小调按题材划分为:生活歌、爱情歌、时政歌按功能划分为:婚嫁歌、丧葬歌、酒歌1、号子1.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具有协调劳与指挥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2.双重公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号子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唱众和。

3.种类:搬运号子(哈腰挂)工程号子(打硪歌)农事号子(催咚催)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4.号子的艺术特征:1、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强3、音乐材料具有重复性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5、曲式结构简朴2、山歌1.含义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3.一般山歌分类及地区3.1信天游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及山西中部,代表作啊《兰花花》《脚夫调》特征:曲式结构方面: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反复结构,上句曲调---比较开放,音区较高,跨度较大,富于激情,下句曲调---跨度不大,收拢型,旋律下行,具有叙事性、感叹性;唱词特点: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比兴,下句具体叙事、抒情;旋法:双四度音调结构;音阶调式,五声音阶,徵、商调式;演唱方式:多用真声演唱,偶尔结合假声;润腔方面:使用涩滞和不圆润的音色,有股愁感和苍凉感;甩音一种在音调下行的过程中插以短时值的反向上行的装饰手法。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个民族所创造的音乐艺术形式,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历史、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概论。

首先,历史是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必要条件。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最早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商朝的《商颂》。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和融合日益丰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体系。

从古代皇宫廷乐到农民的歌谣,中国民族音乐通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其次,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也是值得探讨的。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丰富的旋律、特有的音色和独特的节奏而闻名。

中国古典音乐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这些乐器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音乐技巧。

此外,中国民间音乐也有其特殊之处,如苏州评弹、四川川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也体现在其受到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在差异中反映出中国民族多样性的特征。

最后,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的艺术修养和身份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民族音乐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被应用到西方交响乐中,丰富了西方音乐的表现形式。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认可。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出和教学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为促进世界各国的音乐交流和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通过其独特的特点和世界影响,展现出中国民族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需要将中国民族音乐与国际音乐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以进一步推动世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最终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最终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最终版一选择题1 花儿会流行与我国:(花儿流行与青海、甘肃)(②)①东北地区的众多民族②西北地区的众多民族③华北地区的汉族④西北地区的汉族及少数民族2 在劳动号子中,最典型和常见的歌唱方式是:(②)①齐唱②一领众和③独唱④轮唱3 汉族山歌分为:(①)①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3类②信天游、山曲、爬山调3类③信天游、山曲、花儿3类④信天游、花儿、放牧山歌3类4 在小调类民歌中,哪个种类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②)①谣曲②时调③吟唱调④嬉游歌5 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

(④)①《花鼓歌》②《花灯》③《花鼓灯》④《凤阳歌》6 玩调是云南省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④)①西盟县②景洪县③澜沧县④沧源县7 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①)①麦西热普②赛乃姆③且比亚特④巴亚特8 京剧老生三杰之一程长庚偏重:(①)①徽味②京味③汉剧风格④秦味9 京剧老生三杰之一张二奎偏重:(②)①徽味②京味③汉剧风格④秦味10 京剧老生三杰之一余三胜偏重:(③)①徽味②京味③汉剧风格④秦味11 下面哪个不是梅兰芳的代表剧目:(③)①《断桥》②《奇双会》③《荒山泪》④《太真外传》12 下面哪个是尚小云的代表剧目:(①)①《失子惊疯》②《锁麟囊》③《汾河湾》④《宇宙锋》13 下面哪个是程砚秋的代表剧目:(②)①《失子惊疯》②《锁麟囊》③《汾河湾》④《宇宙锋》补充: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14 梆子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④)①高胡②椰胡③京胡④板胡15 古筝的历史可追溯到:(①)①先秦时期②秦汉时期③魏晋南北朝时期④隋唐时期16 《十面埋伏》是:(③)①琵琶大曲②琵琶文曲③琵琶舞曲④琵琶小曲二名词解释1 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复习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复习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复习第一章1传统音乐是什么:是指具有一定的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出来的(清代以前的即可称为传统)。

2民族音乐: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就是民族音乐。

3.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4.以1840年,分为古代音乐和近现代音乐:以音乐形式分为;传统音乐和新音乐。

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为:形式及风格不同,而不是创作时间的先后。

5.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6.民间音乐的特点: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二乡土性:三即兴性:四流传变异性:五人民性:六多功能性7.我国民间音乐的体系分类:欧洲体系: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

特点:1音的固定性2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具有功能和声的意义。

3节拍上均分律动的功能性。

波斯--阿拉伯乐系: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

特点:1乐音有条件的地带腔2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没有功能和声的意义。

中国乐系:包括汉族和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还包括朝鲜,日本,蒙古)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2音调具有五声性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4织体的单声性。

第二章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2.民歌的功能:1教育与传承动能2人生礼仪功能3祭祀与祛邪功能4交际功能3.民歌特点:结构短小,善于运用精炼创作出生动的形象4.汉族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的民间歌曲。

号子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分为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山歌的艺术特征: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2自由悠长的节拍,节奏。

3高亢的音高4曲式结构最常见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结构。

小调又称小曲,俗曲。

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

小调艺术特征:1叙事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致的音乐风格2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

中国音乐传统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中国音乐传统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1、戏曲的艺术定: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舞蹈音乐表演等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

2、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曲印度梵剧古希腊悲喜剧3、新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4、老四大声腔:戈阳余姚海盐昆山5、戏曲的结构体式分类:板腔体(板式变化)曲牌体(曲牌连缀)综合体6、2001.5.18联合国教科文组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位列榜首7、2006.5.20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传统琵琶曲按结构有大曲小曲之分,按内容有文曲武曲之分文曲代表作《夕阳萧鼓、塞上曲》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清拿天鹅》9、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霸王别姬。

程砚秋英台抗战。

荀慧生红娘。

尚小云昭君出塞。

四大老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伴奏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10、越剧四个时期:1落地唱书 2女子越剧3新越剧4建国后全面发展。

流派:1袁派(袁雪芬)2范派(范瑞娟)3张桂凤的唱腔特色11、评剧五个阶段:1对口莲花落2拆出3唐山落子4奉天落子5评剧成兆才,艺名东来顺代表作《沾花魁、杜十娘、花为媒》伴奏乐器:以板为主,打击乐器与京胡大体相同。

12、黄梅戏分:小戏和正本戏正本戏代表曲目《天仙配、女驸马》13、乐器按八音分类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14、按乐器发音特性分:1体鸣乐器(打击)2膜鸣乐器(打击)3气鸣乐器(吹管)15、吹管:管《江河水》唢呐《百鸟朝凤》北笛《喜相逢》16、拉弦:二胡的前身是唐代奚琴《华彦钧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刘天华《光明行、月夜、悲歌》京胡又名胡琴《小开门、柳青娘、夜深沉》17、拨弦:琴又名七弦琴代表作《高山流水、秋鸿》筝:古筝《渔舟唱晚》作者娄树华18、梅花三弄最早见于朱权《神奇秘谱》19、福建南音起到乐队指挥作用是南音琵琶20、元杂剧的出现,是中国戏曲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窦娥冤》关汉卿,《西厢记》王实普《墙头马上》白朴21、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生旦净丑中国戏曲形成在宋朝22、第一支简单的专业乐队出现,称正宫调,简称正调。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第一章:中国音乐的基本概念1.1 音乐与音乐文化音乐的定义与特性中国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历史发展1.2 音乐的分类声乐与器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艺术音乐1.3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旋律1.4 音乐符号与记谱法五线谱、简谱、工尺谱等第二章:中国传统乐律学2.1 律学的基本概念音律、音高、音长、音色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2.2 中国传统音乐音阶与调式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等2.3 音律与音准的调整纯律、平均律、和律十二律、旋宫转调等第三章:中国传统乐器与乐队3.1 乐器的分类与特点吹、拉、弹、打四大类各自的代表乐器与演奏技巧3.2 民族乐队构成与组合吹打乐、弦乐、弹拨乐、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的组合与配器3.3 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与保护乐器的选材、制作技术与传承乐器的维护与保养第四章: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与体裁4.1 歌曲与歌舞民间歌曲、山歌、小调等歌舞音乐的节奏、旋律与表演特点4.2 戏曲音乐京剧、越剧、豫剧等地方戏曲唱腔、念白、做功等表演形式4.3 曲艺音乐说唱、快板、评书等口头文学与音乐的结合4.4 器乐音乐独奏、合奏等形式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与风格特点第五章: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5.1 音乐与民俗文化节日庆典、祭祀活动中的音乐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的关系5.2 音乐与宗教文化佛教、道教等宗教音乐的形式与功能宗教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影响5.3 音乐与文学艺术诗词、歌曲、戏曲等音乐与文学的结合音乐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与作用5.4 音乐与社会的互动音乐在政治、教育、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音乐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第六章: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与地域特点6.1 风格分类与特点江南丝竹、黄土高原信天游、东北二人转等不同地域音乐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6.2 地域音乐文化的形成因素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音乐与文化交融的案例分析6.3 地域音乐的合作与交流区域间的音乐交流活动音乐团体、音乐节等合作形式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7.1 音乐传承的重要性传统音乐的价值与现状传承人的作用与责任7.2 传承方式与教育体制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学校教育等传统音乐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7.3 音乐保护的措施与实践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数字化保存等音乐生态保护的成功案例第八章: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社会8.1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体现传统音乐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8.2 传统音乐的创新与发展作曲家的新作品、跨界合作等传统音乐与现代审美的结合8.3 传统音乐产业的发展演出市场、音乐教育、乐器产业等传统音乐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第九章:中国传统音乐与跨文化交流9.1 传统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国际音乐节、文化交流活动等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影响力9.2 跨文化合作与创作中外音乐家的合作作品传统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9.3 传统音乐的国际学术研究学者研究、研讨会、学术论文等国际学术交流对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第十章:未来展望与挑战10.1 传统音乐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方向传统音乐与新兴技术的结合10.2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接受程度传统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高10.3 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传统音乐与文化传承的长期规划第一章:中国音乐的基本概念1.1 音乐与音乐文化音乐的定义与特性:介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如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表达的艺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民间歌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答: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生活实用功能娱乐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群体凝聚功能2..什么是木卡姆歌舞?答: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传统古典大曲,具有统一调式体系,以歌舞乐三者组合而成。

主要存在两种歌舞组曲结构形式:一是麦西热普而是象多朗木卡姆3.什么是说唱音乐?答:说唱音乐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是讲唱故事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说唱音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文体上韵散兼用,叙事与代言相结合;表演上讲述故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进跳出”、“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型旋律,是传统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4.什么是广东音乐?答:民间器乐合奏,属丝竹乐类乐种。

流传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后又传至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

目前主奏乐器是粤胡。

著名乐曲有《旱天雷》《连环扣》《双星恨》5.戏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集文学、音乐、舞蹈、舞美、武术、杂技、诗歌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1、综合性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

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2、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

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

3、虚拟性(舞台表现的象征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6.简述唐代琵琶形制的变革答:唐代是我国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乐器改革方面,巧妙地将传统直项琵琶与外来曲项琵琶结合起来。

保留曲项琵琶梨形、曲项的形制特点,即保留了曲项琵琶的发音特点;逐步舍弃曲项琵琶用拨子弹奏,沿用直项琵琶用手弹奏;在曲项琵琶上将原用四相改用直项琵琶的多柱,由原来十二柱变成十四柱;在演奏上改变曲项琵琶的横弹为直项琵琶的竖弹。

由于乐器改革上的大胆吸收和合理取舍,使演奏上获得新的飞跃。

7.简述戏曲音乐的基本构成答:戏曲音乐是戏曲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类。

它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

声乐:包括唱腔和念白两部分。

它们是戏曲的主体成分。

戏曲的唱腔里可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合唱、伴唱以及“帮腔”等。

大多数剧种主要使用独唱和对唱。

戏曲的念白包括韵白和散白。

韵白是一种艺术加工较夸张的舞台语言,读音常依中州韵,声调跌宕起伏,音乐性强;戏曲中上流社会的人物或正面角色多用韵白。

散白在不同的地方剧种中有不同的方言,花旦和丑角使用散白。

器乐:戏曲里承担器乐演奏的组织,习惯上被称为“文武场”(或称“场面”),它是“文场”与“武场”的合称。

“文场”一般指笛子、胡琴、琵琶、扬琴等管弦乐部分。

“武场”一般指打击乐部分(一些重乐器如唢呐、大号,在一些剧种中,也归入“武场”)。

试述我国民间歌曲的历史发展脉络答: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其中的《国风》记录了周初至春秋中期(公元前11~前6世纪)近500年间15国的民歌,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以及长江流域的湖北北部和四川东部,民歌内容涉及劳动、生活、阶级压迫、爱国及乐观精神方面。

这一时期的古代文献中,也有我国江苏、浙江地区的民歌。

而楚国的民歌,有一部分经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系统集中和加工整理,存留于《楚辞》和《九歌》中,《楚辞》中的其他作品,也多是屈原及其他文人依据楚国民间乐舞的形式创作的。

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的“相和歌”,既包括北方各地流传的原始民歌,也有根据民歌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还有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大型舞曲《大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与扩散,南方的民歌受到重视和喜爱,并传到北方。

这时特别受到关注的是湖北一带的西曲和江苏一带的吴歌。

二者皆为民间徒歌(无伴奏)形式,内容多表现男女之间的感情。

所不同的是:西曲多反映水边船上的离情,吴歌多表现家庭儿女的意趣。

这时,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南、北方民歌所表现出的风格各异的地域特点:南方民歌柔婉清秀,多表现儿女情长的内容;北方民歌则勇武刚健,慷慨激昂。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随着民歌的广泛流传和应用,人们开始从中选择出特别受到喜爱的曲调,进行更多的加工和改编,填入多种唱词,并在演唱上精心处理,这就是唐代的“曲子”。

唐代曲子虽然仍出于民歌,但已脱离了民歌最初的形式。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民间曲子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多种民间音乐形式(如说唱、戏曲)的构成基础。

文人们竞相模仿民间曲子的形式写作歌词,成为词牌。

从明代中期开始,我国城市日渐繁荣,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了许多农村中产生的新民歌。

城市艺人对其进行加工,将其作为自己卖唱谋生的手段,促成了这些民歌的广泛传播。

这时,开始有著录民歌小曲的刊本出现。

至清代,见于部分著录的小曲计有208首,如【倒扳桨】、【叠断桥】、【一剪梅】、【刮地风】、【剪靛蓝】、【绣荷包】、【满江红】、【太平年】等等。

许多曲调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它们的产生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试述说唱音乐的主要特征答:说唱音乐与民歌不同,它是艺人讲唱故事的一种形式,属于表演艺术,艺人一般都以此为谋生手段。

说唱音乐的唱词在韵辙平仄上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音乐上说唱音乐主要是叙述性唱腔,音乐和语言结合得很紧;说唱音乐以叙事和代言相结合,即以第三人称为主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相结合的表现方法;说唱音乐的表现方法在民间音乐中独具特色,它是由一两个演员运用语言和音乐模拟多种人物来叙述故事的形式,要模拟书中人物的口吻、姿态和性格,把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确生动地刻画出来。

说唱艺术与说唱音乐的特征首先,是语言性。

说唱艺术虽然大部分有说有唱,有乐器伴奏甚至也有形体表演,但它的基础是说,即语言,因此说唱艺术的首要特征是语言的艺术,其艺技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语言的运用。

第二,即兴性。

说唱艺术基本上是一种口承文化,讲唱的故事内容为口口相传,临场的表演从语言到音乐都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第三,听觉艺术的特征。

说唱艺术的形式虽然也是表演者在台上讲唱,但它主要是一种诉诸听觉的艺术,即运用“声音造型”。

试述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答:小调是汉族民歌中体裁分类的一种。

又叫小曲,俗曲等。

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着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

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 1 )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小调的音乐具有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手法,常将情感的抒发寄托于有一定叙述性特点的旋律和唱词之中,因此,小调的情感表达是含蓄曲折的,并因有更多艺术加工,形式上精雕细琢,更加规范;(2 )规整均衡的节奏与节拍;在节拍方面,小调比较规整,小调中所使用的节奏类型比较多样并分布均衡,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3 )曲折多样的旋法;小调的乐汇变化比较多,旋律的进行多呈曲折形态( 4 )曲式结构方面的特点:A )对应式结构B )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

C)并置式,衬词衬腔原样重复试述昆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存在价值答: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昆剧是我国文人雅士,艺术专家精心呵护培植的特殊戏曲品种,曾一度成为中外公认的国剧,被誉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乳。

昆剧对戏曲的“祖”、“乳”之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昆剧所展示的综合性特点是极其完善的,它将“载歌载舞”的戏曲艺术推至“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顶峰(至今没有哪个剧种能够超越)。

以至昆剧为戏曲其它剧种奠定了一种综合性表演--“唱、念、做、打”的基本模式。

2.昆剧的舞台表演、演唱技术等方面都被锤炼得极其精湛,以至今天,其他剧种的演员还在把昆剧的著名段子当作基本功训练的必修课。

此所谓“昆训”之说。

3.昆剧的剧目之多,承前继后地囊括了民间许多传奇,成为各剧种移植的故事源。

这些剧本,由于上流社会文人雅士参与较多,又极有文学价值。

4.由于昆剧的前“国剧”地位,它在曲谱文卷遗存方面是其他剧种远不能及的。

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中就收有4466个曲牌。

5.昆曲演唱对发声用气、口法、润腔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魏良辅的《曲律》、徐大椿的《乐府传声》、沈宠绥的《度曲须知》、俞粟庐的《度曲刍言》等,都是明、清以来有关昆曲唱法以至声乐理论的重要著述,对我们研究昆曲的唱法和中国戏曲的声乐理论,直到今天都很有价值。

其他应注意的知识点:七音孔骨笛和曾乙侯编钟;汉族民歌的分类:号子山歌小调;山歌分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号子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民歌的作用:生活实用功能娱乐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群体凝聚功能;少数民歌的代表: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埙缶磬琴瑟;擦弦乐器:嵇琴扎筝;南方笛派:陆春龄赵松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