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调控

金融调控
金融调控

金融调控

判断题

1.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 )

2.当一个国家对宏观经济采取间接管理体制时,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运用指标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调控形式,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直接控制现金流通量和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以此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3.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动关系,即消费倾向大,则货币需求量也大;反之则反是。( )

4.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亦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 )

5.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的是( )。

A.流动性原则

B.可测性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以上都正确

2.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划分中,广义货币量用表示。( )

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A. M0

B. M1

C. M2

D. M3

3.以下属于货币供给的间接型宏观调控机制的是( )。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政策

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以上都正确

4.测定通货膨胀率的主要指标包括( )。

A.生产者价格指数

B.消费者价格指数

C.零售物价指数

D.以上都正确

5.以下不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

A. 信用分配

B. 利率限制

C. 公开市场业务

D. 道义劝告

6.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 )。

A.货币供给量

B.贷款规模

C.汇率

D.通货膨胀率

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7.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是( ??)。

A. 物价上涨

B. 货币升值

C. 经济过热

D. 成本增加

8.垄断企业操纵市场、人为抬高产品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通货膨胀。

A. 需求拉上型

B. 利润推进型

C. 结构型

D. 输入型

9.按我国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M1等于(? ?)

A. 现金流通量

B.企业活期存款

C. ①+②? ?

D. 储蓄存款

10.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包括( )。

A. 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B. 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

C. 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

D. 以上都正确

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的是( )。

A.收入状况

B.信用发达程度

C.市场利率

D.消费倾向

2.以下属于通货膨胀的成因的是( )。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3.以下属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的是( )。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B.收入政策

C.收入指数化政策

D.外汇政策

4.以下属于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的是(? ?)。

A.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B.结构性调整??

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C.改变预期

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的标准包括( )。

A.?相关性

B.可测性

C.可控性

D.抗干扰性

简答题

1.简述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影响。

2.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优势有哪些?

3.简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论述题

试述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题

1.√

2.×【解析】当一个国家对宏观经济采取直接管理体制时,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就只能是运用指标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调控形式,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直接控制现金流通量和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以此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3.√

4.×【解析】恶性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而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亦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所以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发生动荡,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5.√

二、单项选择题

1.D【解析】(1)以流动性为划分的主要依据。各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但都是以货币的流动性作为主要依据。货币的流动性是指某种能够充当货币的资产转换为现金或银行存款的能力的高低,包括交易成本的大小。转换成本越低、时间越短、损失越小,该资产的流动性越高,货币层次也就越高。反之,货币层次就较低。(2)有利于中央银行控制和管理的原则,即可测性原则。(3)要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需要的实际出发,即现实性原则。

2.C【解析】M0是基础货币,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给量,流动性较强;M2是广义货币量,M2与M1的差额是准货币,流动性较弱;M3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目前不公布有关数据。

3.D【解析】略。

4.D【解析】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通货膨胀率的主要指标包括: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零售物价指数。

5.C【解析】公开市场业务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6.A【解析】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改革规划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但实际上直到1994年我国才真正将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在1994年以前贷款规模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中间目标。

7.A【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内容。

8.B【解析】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量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9.C【解析】略。

10.D【解析】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主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一般来说,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包括:(1)收入状况;(2)信用发达程度;(3)市场利率;(4)消费倾向;(5)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6)人们的心理预期。

2.ABCD【解析】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可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

3.BCD【解析】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属于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4.ABCD【解析】(1)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采用宽松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2)结构性调整: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3)改变预期: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

5.ABCD【解析】(1)相关性,即中间目标必须同货币政策终极目标高度相关,要具有类似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那种函数关系;(2)可测性,即作为中间目标的变量必须能准确和迅速地进行量的测度;(3)可控性,即中间目标的具体变量应便于货币管理当局运用政策工具有效地驾驭和控制;(4)抗干扰性,是指所选择的金融变量的变化能够有效抵御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独立发挥作用,使中央银行能够准确把握政策的适当与否和力度。

四、简答题

1.简述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影响。

答:(1)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当发生未预期通货膨胀时,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以及债权人遭受损失。相反,非固定收入者及债务人都是受益者。

(2)对财产分配的影响。由于通货膨胀侵蚀着货币购买力,使任何以固定货币数量计算的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受到影响。对于持有不变价格财产的人来说其拥有的债券、银行存款的票面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实际价值将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对于持有可变价值财产的人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会因通货膨胀而受益。

(3)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货膨胀造成人们对货币贬值的预期,导致流通中的囤积居奇,出现“投资不如投机,生产不如囤积,存钱不如存货”的现象。导致生产下降,通货膨胀恶化,企业不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乘通货膨胀之机,抬高物价,粗制滥造,结果形成资源浪费,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4)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短期看,当有效需求不足而且社会存在闲置生产能力时,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扩大总需求,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经营成本,使生产投资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5)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国家,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也上涨,从而影响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减少。而本国货币贬值,必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致使国际收支恶化。

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2.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优势有哪些?

答: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优势在于:(1)央行根据国内经济状况调整货币政策,制定合适的通胀目标,不必为维持汇率而以国内经济波动为代价;(2)央行政策的信息较透明,货币供应量数字定期公布且时滞较短,这些政策信号固定了通账预期,有助于抑制通胀;(3)立即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计量,抑制政策制定者的时间不连续行为。但以上优点都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稳定的联系。一旦这种联系发生了变化,时间不连续问题就会产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难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达到。

3.简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答: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这也就决定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保持币值稳定、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五、论述题

试述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答:(1)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金融创新使得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减弱。一方面金融创新使得证券化趋势增强,大量的原来可用来作为存款的资金流向了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从而改变了银行业的资金负债比例,使存款在负债中的比例下降,非存款负债比例上升,因而使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减少,存款准备金的提缴基数降低;另一方面金融创新破坏了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理,使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倍数收缩或扩张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减弱,形成了流动性陷阱。

(2)对再贴现政策的影响

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金融创新对这两项内容都产生了影响,二者共同作用,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果。首先,金融创新削弱了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力。中央银行根据货币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调整再贴现率,

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其作用与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率的依赖程度呈正比,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率的依赖程度大,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就越强,反之就弱。金融创新使得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率的依赖程度减弱,由于创新,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出售证券、贷款证券化、票据发行便利、在国际金融机构借款等多种途径来满足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于是通过再贴现来弥补资金的流动性需求的比率相应下降,使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作用削弱;其次,金融创新使得中央银行对再贴现票据要求条件放松,“真实票据说”的影响逐步削弱,创新巧妙地使各种新型票据都符合中央银行对贴现票据的规定,从而使中央银行有关合格票据的规定失效,调整能力减弱。

(3)对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

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证券化趋势和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金融创新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信贷流量从银行放款转为可上市买卖的债务证券。证券日益成为公众及经济实体所持有的重要资产形式。其中政府债券因兼备良好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而成为重要的流动资产,其收益率和价格成为其他证券的标准。于是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就可以通过变动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来影响一般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继而调节整个经济。此外,金融创新也为中央银行的业务操作提供了大量的可供买卖的工具,使其吞吐基础货币的能力加强。

安徽银行考试交流175066770 安徽银行考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26253.html,/yinhang/

浅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

宁波大红鹰学院 大作业 题目:浅析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11财管402(本) 学号1131061450 姓名朱懿 2013年6月20日

浅析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班级:11财管402 姓名:朱懿学号:1131061450【摘要】:金融市场监管一般是指国家根据有关金融市场的政策法规,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以达到引导金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稳定发展的目的。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作为金融活动载体的金融市场,对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缺乏监督和管理的金融市场不仅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可能酿成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提醒我们要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使经济健康和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问题的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体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存在问题措施分析 一、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发展简要历程 (一)、我国早期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 (二)、我国近代金融市场的发展 1897 年,中国创办自己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可以说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启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市场 1979年10月开始恢复金融、重构金融组织体系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摆脱具体银行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正式建立。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初步形成;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发展。1993年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套间接宏观调控机制手段。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从而使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当时,人民银行作为超级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又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这时的专业银行虽然对银行经营业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20xx年开始的此轮金融宏观调控,体现了调控时间的前瞻性,调控对象的区别性、调控手段的规范性、调控力度的适度性和调控结果的有效性,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效率,降低宏观调控成本,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金融宏观调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总体分析,我省经济金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不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继续正确执行适当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影响到下一阶段我省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出现经济下滑局面。(一)工业品需求增速回落,上游产业增长受到抑制全国煤炭产量继续大幅增加,煤炭价格仍然高位运行,但增幅已经明显趋缓。与20xx年GDP预期增速8%相比,今年国内煤炭需求增长将首次低于GDP 增速。据统计,截止20xx年年底,山西省煤炭产量、出口量、省际间净调出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5%、50%和70%,煤炭作为全国主要能源品种以及我省主要产业,煤炭业的发展关系全局。据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五月份我省煤炭价格出现小幅回落迹象,在监测的22项煤炭规格品中,6项价格有所下调,价格下调的规格品占监测样本总量的27.27。同时,由于存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焦炭价格呈惯性攀升走势。但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市场成本高限的约束,煤、焦价格已经走到了历史高位,面临下降的威胁。电力方面,由于新增装机容量较多,南方各省雨水充沛,水电增长较快,全国电力消费增长趋缓,今年电煤订货数量大于实际需求,随着电煤合同兑现率的提高,电煤供需紧张局面将趋缓。从我省看,1-5月份,拉闸限电37804次,同比减少51%,消除夏季用电高峰等季节因素,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 从国际市场看,今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减势明显,国际煤炭贸易量迅猛增加。专家预测20xx年国际煤炭交易资源约7.9亿吨,需求在7~8亿吨左右,主要产煤国家纷纷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同时受石油供应能力与价格大幅度变动影响,国际煤炭交易价格呈冲高后回落趋势。1-5月,我省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增幅下降近3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以矿产品、焦炭、金属镁等原材料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有所回落,对我省出口造成影响。 (二)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企业贷款积极性受到影响 1-5月份,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由1月份的35.5%下降至1-5月份的18.8%,与全国水平及20xx年水平相比呈陡峭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1-2月实现增加值144.5亿元,同比增长20.6,较去年同期上升2.4个百分点,1-5月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46.7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从所有制来看,外商港澳台企业工业增加值不断提升,1-5月份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而我省倚重行业的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1-4月,地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105.1亿元,同比增长37.9,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和税金151.8亿元,同比增长36,较去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调控主体: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市场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标准分歧较大 从2003年初,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学术界至少存在三种判断。一种认为经济已经过热,一种认为中国经济尚未过热,或之多存在过热的迹象和苗头,或者只有局部过热,一种则认为中国经济并为过热,甚至存在陷于通货紧缩的危险。 不同的学者官员都有不同的观点,而对“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说明我国缺乏一个大家公认的衡量经济过热的权威标准。一些学者强调的是投资、贷款、货币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另一些学者却举证失业率、商品零售额、消费物价等数据。由于缺乏公认的衡量标准,使得政府部门不能准确及时的判断经济的真实情况和发展趋势。 (二)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及缺位 1、政府职能错位或越位。其含义是政府进入了不该进入的经济领域,而且超越现行法律规定行使职能。常见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下面三类:一是进入竞争性微观经济领域,直接投资创办和经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争利。二是搞地方保护主义,庇护本地企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或走私贩私。在跨地区经济纠纷案件的裁决和执行中,偏袒本地企业,阻碍案件公正裁决和执行。三是纵容企业编造虚假材料,骗取中央或上级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违反统计法规,编造虚假数字,谎报政绩,骗取上级政府的信任、奖励和官位。 2、政府的缺位。其含义是政府缺席本应该由它承担的职能,或是政府虽然承担了该项职能,但却实施或执行不到位,致使经营水、电、气的企业侵犯用户利益的时间经常见诸报端;小城市和乡村公共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落后,学龄儿童的初等教育和居民的基本保健医疗等基本社会福利得不到充分满足;质量技术监督检查不到位,致使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对共有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力,自然资源和珍贵文化遗产屡受掠夺和破坏,水源和城市空气污染加重,森林草原覆盖面积急剧减少,土地沙化加剧,等等。 (三)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日趋突出 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博弈。博弈是对若干个参与主体在策略相互依存的情形下相互作用的状态或过程的描述。在这种状态或过程中,参与者的利益实现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选择和行为,而且也取决于他方参与者的选择和行为。宏观调控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博弈,博弈方是调控主体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种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利益群体。中央政府代表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而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时却过多地考虑了本地方所代表的地方利益,在地方的自身利益和中央的社会整体利益相一致时,二者在博弈中就是非对抗性的。但是,非调控主体的地方政府毕竟有其自身的特殊利益,宏观调控也不可能按照同一方向或同意复读满足或实现所有非调控主体博弈方地方政府的利益要求,因而总存在着在博弈中进行低度合作或不合作的行为选择。 目前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两个夜店:政治上集权,财政上分权。前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预习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20XX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预习: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20XX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11月7日,经济师考试报名集中在6-8月,20XX年经济师备考已经拉开帷幕,网校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预习资料,供大家预习参考,祝大家梦想成真!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1.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定市场环境下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一种市场机制过程。这种市场机制过程可以理解为同一事物的两层涵义,即金融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和调控机制。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框架和构成要素、每一构成要素的功能特性如P157图9-1所示: (1)调控主体:中央银行 (2)调控工具: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3)操作目标: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基础货币 (4)变换中介: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能有效控制的是基础货币,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级主控变量,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量是通过商业银行传导的,因此商业银行成为金融宏观调控的变换中介。 (5)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间接控制二阶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能力,既取决于一阶变量基础货币,又取决于商业银行的传导性能、货币乘数机制等。) (6)调控受体:企业与居民户(通过影响企业与居民户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7)最终目标:总供求对比及相关四大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四大政策目标: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8)反馈信号: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 产品市场:总供给>总需求→价格↓ 金融市场:总供给>总需求→利率↓ 【例题·单选题】在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中,变换中介是()。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企业

2020年(金融保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保险)财政金融体制 改革

第四讲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本章重点: 1、我国传统金融体制的特点 2、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成效和问题 3、什么是公共财政?它有哪些特点? 4、为什么说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的必然要求? 第壹节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壹、传统金融体制的特征 1、“大壹统”的银行制度。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逐步消失,只剩下银行业,而银行业也只剩下中国人民银行,所有从事金融业的部门和机构基本上都是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人民银行同时承担宏观调控和日常金融业务的双重任务,其终极目标是服务于计划经济,是全国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货币发行的中心。 2、银行的运作服从于上级指令。银行运行实行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体当下金融体制上,就是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即省市设分行,区县设支行,区县以下设分理处。这种和行政管理的职能和层次结构高度壹致的组织结构,决定了金融决策是集中经济计划决策的壹部分,国家的计划决策对金融活动起支配和导向作用,成为金融决策的依据。 3、简单直接的货币传导机制。所谓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化对经济运行影响的途径。在以服从指令为运作方式的“大壹统”的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变动直接传统导至实体经济活动,没有任何中间变量。这种直接的货币传导机制对经济活动影响的力度极其有限。 4、直接被动的金融调控方式。在计划经济的三大管理体制,即计划体制、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中,金融体制从属于计划体制和财政体制,计划体制实际处

于核心位置,起支配作用。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计划来进行,信贷计划只是计划指令执行和操作的工具,完全不具备自主运作和调节经济的独立性,也无需独立承担宏观调控经济的重任。 传统金融体制的之上特点决定了要在满足计划经济运作要求的同时,扭曲了我国银行的基本运作方法和货币基本职能,形成了货币供给的倒逼,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 始于1978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大体上能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978-1984年,拆分原来的“大壹统”银行体系,建立中央银行制度。首先,恢复和设立了专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于1979年恢复成立或独立运营。中国农业银行负责统壹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中国银行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壹运营和集中办理全国的外汇业务;建设银行全要办理拨改贷业务,此外仍利用自己吸收的存款发放基本建设贷款,重点支持企业为生产国家急需的短线产品而进行的挖潜改造工程,且发放城市综合开发和商品房建设贷款。这样,建设银行逐渐由完全办理财政业务,逐步过渡到既办理财政业务又办理金融业务,且金融业务比重越来越大的专来银行。1984年1月1日,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中国工商银行已成为以人民币资金为主和城填金融业为主的、提供多功能服务的中国最大的专业银行。国有专业银行的重建和发展是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条件,没有国有专业银行的重建和分担原来“大壹统”银行所承担的大部分具体金融业务,人民银行就无法专门发挥中央银

30年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演变

30年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演变 发布时间: 2008年10月17日作者:记者牛娟娟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走势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来说,国家宏观调控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金融宏观调控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程,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也在日益丰富和完善。从历史上看,我国在1978年以前基本处于计划经济时代,1978年到1992年处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在这两个时期内,宏观调控实际上是政府对经济从宏观到微观的涵盖方方面面的管理和规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金融宏观调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2年,随着我国正式提出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宏观调控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得以逐步健全,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开始丰富起来。 针对1992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过热现象,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实施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这一阶段中,初期主要采取了行政操作方式,后期逐步开始更多地运用紧缩的货币供应、利率杠杆、从紧的财政政策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以达到控制总需求的目的。这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使GDP增长速度由1992年的14%左右降到了1997年的8.8%,CPI年上涨率由1994年的24.1%降到1997年的2.8%,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1997年国内出现了经济偏冷情况,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经过这一轮宏观调控,我国GDP增长速度由1998年的7.8%提升到2003年的9.1%,CPI指数由1998年的0.8%上升到2003年的1.2%,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两轮宏观调控都成功地对经济过热和经济偏冷进行了治理,金融调控手段比以往单纯依靠行政处理方式有了很大

金融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一、金融法的概念 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说,就是调整货币流通和资本信用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金融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法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有关金融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金融法律。广义的金融法不仅是指金融法律,还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有关金融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即金融行政法规和金融行政规章,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制定的金融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即金融司法解释,以及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制定的有关金融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即金融地方法规。 从所调整的金融关系的范围来看,金融法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金融活动主要是通过银行的各种业务来实现的,银行法是金融法的基本法,处于中心地位,因此狭义的金融法是指银行法。广义的金融法除包括银行法外,还包括货币法、证券法、票据法、信托法和保险法等等。 金融法是金融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金融事业和保障金融秩序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法。 二、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是指金融活动中各种主体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即金融关系。这里的金融关系不包括资金的财政分配关系,财政分配关系由财税法调整。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活动是资金供求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信用为条件进行的。由于金融有“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之分,因此金融关系也就表现为间接金融关系、直接金融关系以及与此两类关系相关联的金融中介服务关系。同时,现代市场经济又是国家适度干预(或调控)的市场经济,因此,国家在调控和监管金融事业中所形成的金融调控监管关系,也应是金融法的调整对象。又由于资金融通须以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为先导和基础,因而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及其管理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也应是金融法调整对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总而言之,作为金融法调整对象的金融关系是指在货币流通和资金信用融通活动中各主体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具体说,金融关系应指五种社会关系,即金融领域内相关主体之间的间接金融关系、直接金融关系、金融中介服务关系、国家金融主管机关与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自然人之间的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关系。前三类关系均是发生在平等主体间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活动中,故又合称金融交易关系。后两类关系发生在国家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市场各方主体的金融交易活动进行调

房地产调控的财政金融政策

房地产调控的财政金融政策之我见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作为中国经济火车的火车头——外贸受到巨大的打击,出口量不断下降,楼市在一波高峰后,房价居高不下,在全球房产市场全面崩溃之际,国内楼市的观望气氛浓烈。此时中国的经济情况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外贸萎靡,内需不振。在全球经济低沉的情况下,靠外贸拉动经济显然已是不可能。这个时候国家出台了四万亿拉动内需的方案。同时信贷开始放松,资金开始源源不断流向社会。如何在短时间内拉动内需,单纯靠政府的基础建设,显然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宗商品的拉动。此时,作为民众一辈子的最大投资点——住房,在拉动内需中表现的强劲就凸现出来。上半年外贸继续下滑四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房地产拉动内需增长九个百分点。内需的强劲让中国的经济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黑影。 信贷放松,导致大量的资金涌入楼市,房产商、炒房客、置业者再度活跃起来,三股势力一起搅动房产行业,带来销售持续攀升、房价日益看涨、地王频出,炒的全国大部分城市楼市再度出现泡沫警告。当房价一旦过高,超出民众承受能力,势必引起观望气氛,过高的房价也将危害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因此从八月开始,全国一线城市的楼盘成交量持续下跌。而与此同时,二次信贷的收紧也影响投资客的炒作。几乎所有媒体都开始制造舆论,楼市拐点即将生成,舆论的导向无疑起到很大的作用。不知道大家注意没,这个时候一股势力正悄悄的离开楼市,这就是外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热钱。在外资大量出逃的情形下,国企开始在各地疯狂拿地,争夺地王,引起附近楼盘拿地价再度攀升。 一、财政政策因素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财力薄弱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占我国财政预算收入的90%以上。我国主体税种为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其中增值税占财政收入三成之多。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值税75%归中央,25%归地方,企业所得税60%归中央,40%归地方,营业税100%归地方政府,所以目前财政收入格局是,中央财力比较集中,省级相对比较宽裕,地市级财力存在困难,县级以下政府财力除东部发达地区外,普遍比较困难。最近几年,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县乡政府得以维持基本运转,但

宏观金融100个知识点

宏观金融一百个知识点总结 1、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稀缺的货币和资本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借款人手中,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具体提供以下功能: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 简答题:如何理解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为什么这几年来在我国出现了“股经背离(即宏观经济向好,而股票市场却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央行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2、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3、按金融资产发行和流通特征可以划分为:初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1)理解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 (2)什么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1、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指非居民 间从事国际金融交易的市场。它以非居民为交易对象,资金来源于所在国的非居民或来自于国外的外币资金。离岸金融市场基本不上受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并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资金出入境自由。 2、套期保值者是指利用金融市场转嫁自己所承担风险的主体。套利者则 是利用市场定价的低效率来赚取无风险利润的主体。 3、保险公司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 司具有保险支付的可预测性,其保费收入是一种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人寿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可以最求高收益的项目,主要投资在高风险高收益的证券上。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所承保的财产和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资金运用上侧重资金的流动性,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作为主要投资对象。 4、一个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市场。货 币市场的广度是指货币市场参与者的多样化,深度是指货币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货币市场的弹性则是指货币市场在应付突发事件及大手笔成交之后价格的迅速调整能力。 5、同业拆借市场是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价格,也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 6、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卖出证券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再回购协议, 约定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买回同一笔证券的活动。逆回购协议是指买入证券的一方同意按约定期限以约定的价格出售其所买入的证券。 360 100 ?? 回购价格-售出价格 回购利率=% 售出价格距到期日天数

————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改革,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金融业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幅提升,整体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明显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稳步增强,成功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金融系统要按照全会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加快完善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构建更具竞争性和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业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普惠金融。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部门竞争力,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步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等新开放模式,实现金融服务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立足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金融业作为竞争性的服务行业,也应按照“负面清单”的准入制度和扩大服务业开放的要求,为各类投资主体准入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竞争性金融供给,解决部分基层地区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国有金融机构治理水平,放宽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限制,优化股权结构;推行更加市场化的管理层选拔方式,减少行政任

《财政金融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财政金融学》 作业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2)2(1)3(3)4(1)5(2) 6(2)7(1)8(2)9(3)10(2) 11(2)12(2)13(2)14(1)15(3) 16(2)17(2)18(3)19(2)20(2) 21(3)22(1)23(1)24(2)25(2) 26(2)27(2)28(2)29(2)30(2) 31(1)32(2)33(1)34(1)35(2) 36(1)37(2)38(1)39(2)40(3) 41(1)42(1) 2、简答题 1.财政的一般职能是:①优化资源配置。②公平收入分配。③稳定社会经济。④解决效率与公平。 2.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②产权收益。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3.财政收入的意义是:筹集财政资金。 4.能从财力上保证国家主要职能作用的发挥。筹集建设资金。 5.是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财力保证。①能调节社会各阶层、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②能调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别。 6.奴隶制财政的特点是:①国家的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收入不分。②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王室土地收入。③国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战争和祭祀活动。④财政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劳役和实物。 8.生产决定财政是因为:①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②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③经济增长决定财政分配规模和增长速度。④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 9.财政对生产的制约表现为:①财政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②财政投资规模制约生产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③财政分配制约生产结构。 10.税收的作用是:①是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②是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杠杆③是实现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1.税率形式包括:①比例税率②定额税③累进税率。 12.筹集财政收入的原则是:①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②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③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 13.财政支出形式有:①财政无偿拨款,包括:政权机关、行政管理机关事来费拨款、社会救济、福利等拨款、国有企业亏损拨款。(2分)财政性信贷,包括对部分基建投资的拨改货、对农业支出的有偿形式。 14.我国国家预算体系是与我国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的划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保证各级政权在履行其职能时都拥有所需要的财力,原则上凡一级政权、都应相应地建立一级独立的预算。 15.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包括:①地方财政部门经营的预算外资金。②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就是指政府在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特定关系。主要包括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和政府宏观调控关系三个方面。三者内在逻辑关系是:政府经济职能是基础,它决定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也就是说,政府管什么,决定了它采取什么性质的措施(施用什么性质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又最终决定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性质,即不同性质的政府经济调控行为导致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建立的关系类型不同;不向类型(性质)的政府宏观调控关系又反过来影响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和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程度。这样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二个动态的宏观调控模式。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转变。 本文试图从这三方面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问题进行探讨。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有效运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解决它将对“什么”发挥作用,即宏观调控的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由计划经济时以对微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转变为以对宏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这种转变具有以下特点:(一)我国政府经济职

能“定位”的恰当性。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不是原来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完全抛弃市场的作用,政府垄断性的调控,而是市场和政府职责合理分工,二者职能互补。市场和政府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工具,凡是市场配置资源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效率、竞争力、活力等市场都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凡是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应充分行使其职能,主要表现为:(1)市场机制既无法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又无法控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通货膨胀等同题。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2)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成本高、效益低等特点,这使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失灵。这样,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二;(3)经济活动产生的“消极外部性”,即对他人产生不利影响,将部分成本强加于他人而无需支付代价,如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仅靠市场机制无法吸引企业自觉控制污染,消除消极的外部性。政府应责无旁贷承担排除经济外部性的职能,这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三:(4)人所共知,虽然市场机制能有效解决效率问题,但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调节社会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四。(5)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在于法律规范的保障。因此,建立法律体系,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五。这五项基本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与市场相互配合、协调互补的产物,表明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恰当性。(二)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人们遵循其规律就会成功。否则,就会遭到惩罚。掌握经济规律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对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案例分析题06任务

06任务 一、旧教材试题 要求:试根据以上材料以“资本监管的重要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1、说明对银行进行资本监管的原因; 答: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资本监管是提升银行体系稳定性,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监管资本规定了商业银行 的最低资本要求,增强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使商业银行能够及时的冲销经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从而保护存款人,降低银行清算破产的概率,并且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银行监管是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监管手段。监管的理由在本质上都是由于市场机制失效,需要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监督管理行为,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制度和规则,实施监督检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有交保护存款人利益。一方面,银行提供流动性服务的功能使银行自身面临挤提的风险,因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一般都低于负债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款人预期其存款价值取决于他们取款时的先后顺序,则即使没有出现关于银行资产不利的消息也可能出现对银行的挤提,这样健康的银行也会被迫倒闭。另一方面,对银行进行监测有很高的成本,而且要能够获得所需的信息。银行债务持有人主要是普通存款人,而这些存款人无法掌握监测银行所需的信息。而且由于存款人只持有很少的存款,所以他们也没有动力去行使监测银行的职能。因为存在这种普遍的搭便车的问题,所以就产生了对存款人代表(监管当局)的需求。因此, 政府有必要对银行资本进行监管。 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6月26日公布的新资本协议,延续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监管思路,着手从单一的资本充足充约束,转向依靠最低资本充足比率、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三个支柱的共同约束,进而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资本充足率和各项风险管理措施更能适应 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资本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对银行业准入进行监管是各国政府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最初手段,目的是防止银行业的过度集中、限制社会资金过度流入银行业而降低经济运行效率。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一般而言,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均按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比率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监管。 3.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清偿能力监管包括负债和资产两个方面。在负债方面,要考虑存款负债的异常变动,利率变动对负债的影响,银行筹集和调配资金的能力等;在资产方面,主要检查资产的流动性状况。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主要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混业与分业经营的问题。

货币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理论概述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 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主要的货币政策理论有以下四种: 古典学派: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名义货币数量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实际工资、实际利率、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变量完全没有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能引起物价的同比例变化,因此货币政策对调节经济景气无能为力,即“货币中性论”。凯恩斯学派: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的真正起点,应该是凯恩斯在1933年所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在该书中,凯恩斯认为,名义收入的变化可以通过利率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因此货币在实体经济中并不是“中性”的,同时由于价格粘性因素的存在,市场机制无法及时有效地调整以修复所出现的失衡,需要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对

市场失衡进行修正,以减小经济的波动。其政策操作的基本思路是,在经济相对低迷时采用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而在经济相对过热时,则用相对从紧的政策来应对。随后,宏观经济政策成为各国政府所倚重的经济 调控工具。货币学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通货膨胀成为困扰各国政府的首要难题时,面对无法解释通货膨胀的凯恩斯学派,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又以现代货币学派的形 式卷土重来,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论断,更是将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推到了一个高峰。合理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卢卡斯为首的合理预期学派给了凯恩斯学派 最后一击,提出没有预期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原因,有预期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完全没有影响。 综观以上各学派的观点,基本结论大致可以分为“货币政策有效”和“货币政策 无效”两种对立的观点。凯恩斯主义认为能通过宏观政策逆向地调节有效需求以平抑 经济波动;现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各流派如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 一、完善金融宏观调控 (一)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非对称下调存款贷款利率 政策措施:2013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有序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2013年9月6日,开展国债期货交易。2014年11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非对称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意义与效果:利率是重要的要素价格。在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机构市场化经营管理,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发挥资金价格的信号作用,强化对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非对称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促进投资扩大,带动住房消费,有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提振市场信心。 (二)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政策措施:2014年,人民银行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和0.5个百分点,并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其他各类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意义与效果:采取定向降准举措,是对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引导优化信贷结构,通过正向激励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既避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又为稳定经济增长、激发经济活力、促进就业创造了良好金融环境。 (三)完善金融监管政策 政策措施: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指标,要求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

财政金融的学习心得

学习财政金融后的心得 在大一一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迎来了我得新的开始——大二。在假期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报一些选修课,其中有一门跨校选修课,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财政金融。在高考结束后,我本来想去哈尔滨金融学院的,但是由于分数问题就没能去上,很可惜,没有学上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在大二这上班学期,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至少有自己的东西陪伴了自己半年,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半学期的学习生涯已经过去了。我也要和我最爱得财政金融说声再见了。 学习完财政金融,我个人见解有一些。大致学习完,和大多同学们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的,满脑子就是些理论概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什么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那些形式等等一系列。总体来说,对于财政金融这一门学问,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不懂了。然而却能听见其他同学在议论:“这跟我们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有什么关系么?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么。” 下面有3个从网上搜来的故事以及我学习财政金融课程后一些小小的感受和体会。 08年cpi飞涨 我记忆很深刻,去年时候我好一阵子没吃上猪肉,倒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不爱吃肉,只是学校食堂看不到肉。原因很简单——“猪肉比人肉贵”,连续的10多个月的物价飞涨,普通百姓已经吃不上一顿肉了。怎么办?供需失衡了。我记得当时政府是采取很多措施的。.是扶植农业户养猪,那时候一头母猪的保险费都有好几千哦,还是纳入国家财政的。二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给学生,还有低收入家庭。我当时很纳闷学习干嘛要发钱给我们,后来才知道那是国家给我们去买猪肉吃的。当然不仅仅是猪肉价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涨的很厉害,把我们的政府都忙的够呛。这些措施用我现在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应该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会才知道“北大学生卖猪肉是明智的选择”,哪个北大的学生的金融学一定很不错。我想这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后的第一个感知,学习后她能让我知道生活中的问题现象,cpi ,ppi的上涨,股市的一路飚红以及人民币的走强,这些问题我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08年“牛市”转“熊市” 如果你是个投资者或者是投机者,你一定会对中国08年股市叹为观止。08年上半年那热闹场面你肯定会记忆犹新,全民总动员——炒股。大量的闲散资金,机构热钱都砸向了股市,各地企业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用举国一起疯狂来形容毫不为过。经济过热,一路将上证推向6800点之高。大喜之后便是大悲,08下半年“牛市”转“熊市”,一路狂泻4000多点,哪个可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大喜大悲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政府采取的一些列政策。先前连续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印花税,这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不难看出政府干预股市的力度。可是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熊市里政府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免去交易税等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来拯救股市。效果好不好大家都知道了,现在股市又开始

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

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 ----兼论其金融监管职能的弱化 刘玉琪0909班091070396 内容提要: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一个部门,在进行数次改革之后,逐渐将金融市场的监管职能分离,由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进行分业监管,央行的职能逐渐集中明确,即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文章将兼论央行金融市场监管职能的弱化改革,深入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改革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现在的职能定位是在60年中经历数次改革之后,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进一步进行央行机构体系完善的结果。90年代以前,人民银行的职能为金融宏观调控职能和金融市场监管职能,但由于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我国出现经济过热和金融秩序混乱,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两大职能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原有体制缺陷明显暴露出来,强化央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分离其金融监管职能得以明确。 一、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职能的分离和弱化 (一)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分离的改革 从1984年到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并且在几次克服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此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距离真正的中央银行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还办理一些政策性贷款业务,承担着相当数量的对非金融机构的贷款。金融监管工作比较薄弱,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还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①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分支行的职能划分不清,授权关系不明,许多分支行被认为是地方政府管理金融的一个职能部门。 199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由证监会统一管理证券行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行使对证券机构的监管权。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监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将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权移交给中国保监会。为了完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2003年4月设立了中国银监会,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从中央银行独立出来。至此,我国最终形成了“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框架。这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使中央银行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加强宏观调控。 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从法律上厘清了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职责。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调整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三个方面,简单概括为“一个强化、一个转换和两个增加”。“一个强化”就是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责;“一个转换”指由过去主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监管的职能,转换为防范与化解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职能,也就是维护金融稳定职能; ①韩平:《人民银行机构改革60年回顾与展望》,载《中国金融》2008年第19期。

浅析如何能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作者张乐乐 系别经济系 专业金融学 年级 2008级 学号 200814202 指导教师刘丹 答辩日期 2012年6月2日 成绩

内容摘要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发行的债券,是一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国债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都会产生影响,国债可以影响货币供给、国民产出和利率。国债的发行一般情况下都会促进经济和就业的增长,因而国债是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其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宏观金融调控,因此,应当完善中央银行对国债运行的管理体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更好地实现宏观金融调控。 本文分为六大部分对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从含义、特点、分类方面对国债作了简要概述;第二部分,论述了国债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论述了国债运行的经济效应;第四部分,国债成为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五部分,关于运用国债加强宏观金融调控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为本文结论部分。其中,三四五部分为本文所论述的主体部分。 关键词:国债,宏观金融调控,公开市场

Abstract National debt is based on national credit,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ountry’s bond market. National debt has a series of advantage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National deb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government to make up finance deficit,and it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debt can affect the money supply, interest rate and national output. The issuance of national debt in general will promote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growth, and national debt is an important tool of macro financial regulation. As a main monetary policy-maker and executor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Central bank is the macro financial regulation, therefore,we shoul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entral bank debt operation,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economic growth, and achieve the macro financial regulation better.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o discuss how to use national debt in the national macro financial regulation: in the first part, mak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of national debt; in the second par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national debt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 in the third part, discussing the economic effect of national debt operation; the fourth part, discussing national debt as the important tool of financial macro-control; the fifth part,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use of national debt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macro-control ; the six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Among them, part three, part four and part five are essence of this paper. . Key words: National Debt, Macro Financial Regulation,Open Mark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