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调控法
第十二章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金融调控法律制度引言金融调控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促使金融体系稳定健康发展。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是指用于调控金融活动的法律体系,为金融调控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手段。
本文将从金融调控的意义、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调控的意义金融调控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金融调控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
金融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健康对于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调控通过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制度,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并惩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其次,金融调控有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服务对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金融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建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明确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诚信。
最后,金融调控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不可避免的伴随问题,金融调控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建立了一系列风险防范和监测机制,包括风险识别、测度和监测等,为金融机构和市场提供了应对风险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二、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层次的法律体系:宪法、普通法和专门法。
首先,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对金融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确立了国家对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如保护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等。
宪法为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本依据。
其次,普通法是指通用的法律原则和规则,适用于不同领域的法律关系。
金融调控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需要依据普通法原则进行调整。
普通法在金融调控中主要起到填补法律空白、解决法律争议等作用。
第十二章金融调控法律制度ppt课件
•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 的对产品和劳务和购买力总量。
• 社会总需总量
•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 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 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 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 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 (八)经理国库;
• (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 二、金融调控法的目标和原则
• (一)金融调控法的目标 • 1.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
护金融稳定 • 2.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2024/2/18
4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金融调控法
(二)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三)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
1、政府资金。 2.借入资金。 3.发行债券。 4.其他辅助性资金来源,如邮政储蓄、社 会福利基金、保险基金等。
二、我国目前政策性银行概况 (一)国家开发银行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
(五)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之间选 择。
三、金融调控的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依照法 律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存放于中央银 行准备金帐户的无息存款。 2.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指在利率体系中 起主导作用的基础利率,其水平和变化决定其他 各种利率的水平和变化。 3.再贴现率。贴现指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金融机构 融通资金,金融机构扣除从提款日至票据到期日 的利息后,以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资金的票据转 让。 4.再贷款。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 5.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 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外汇的行为。 6.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节 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制度
一、金融调控的机构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地位与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
政策,对全国的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2、货币政策委员会 在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 3、分支机构
二、金融调控法的概念
金融调控法是以金融调控关系为调整 对象的法律规范的集合。
金融关系分为:
(1)金融交易关系 (2)金融监管关系
(3)金融调控关系
三、金融调控法的体系
1 2 3 4、商业银行法不属于金融调控法体系 5、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信托法、非
经济法课件(11)财政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第一节
财政法
一、财政与财政法概述 1、财政 (1)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 配和再分配的职能活动。 (2)财政的特征 ①财政的主体是国家 ②以法律为依据,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 ③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欲望,实现公共需要 ④内容包括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三部分 (3)财政的职能 财政主要有三大职能:一是调节分配收入只能;二是配置资源职能; 三是保社会稳定的职能。
第一节
财政法
四、国债的监管制度 1、国债的概念 国债是一种国家债务,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 以国家信用担保所举借的债务。 国债发行有四种方式 由政府直接面向社会发行的方式 通过金融部门代为发行的方式 通过证券交易经纪出售的方式 采取行政摊派的方式 2、国债的发行和管理
第一节
财政法
五、政府采购的支出管理制度 1、政府采购的概念 政府采购是政府为了维持行政运作、实现公共目的,依照法定程序 和要求,以购买者的身份购进货物,工程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 2、政府采购立法 2002年6月23年1月1日起 实施。 3、政府采购支出的管理 政府采购支出的管理主要通过鉴定合同签订形式的招投标制度、财务转 帐跟踪制度、质量监督制度、事后审计制度、适当的向社会公开制度、 人大综合审议制度等相互配合进行。
第二节
税收法
一、税收法概述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向纳 税人收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活动。 税收法是指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收法及其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为: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目、税率、纳税环 节、纳税期限、税收减免、违章处理。 3、税收法律关系 是国家与纳税人依照税法,以征税为内容而产生的权利 义务关系。
第10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讲解
(二)金融调控法的手段
• 存款准备金制度 • 基准利率制度 • 再贴现制度 • 再贷款制度 • 公开市场操作制度 • 常备借贷便利制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金融调控法的主体与程序
(一)金融调控主体
• 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在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政策的执行、 实施部门。
(二)金融调控法的法定程序
• 金融调控程序的法律规范 • 金融调控法的决策程序与执行程序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
• 宏观调控职能 • 服务职能 • 监管职能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的一般规定
•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 • 终极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
• 《中国人民银行法》对货币政策实行的是“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的单 一目标”。 • 稳定币值是货币政策目标的第一层次,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目
本章教学重难点:我国货币目标的现实选择、存款准备金 制度、再贴现制度、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 调控职能、金融调控法的原则、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宏观 审慎管理。
[全]经济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最终版
经济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最终版一、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关系(P143):(1)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发同属于经济法。
这个经济法体系中,宏观调控法是与市场规制法并列的部门法。
它们分别调控的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虽然是不同的经济关系,但同属于经济法说调整的调制关系。
(2)宏观调控关系与市场规制关系之间在逻辑上的并列关系,并不排除他们在客观表现上的密切联系。
宏观调控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分别发生在经济运行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而经济运行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基于上述密切联系,在针对经济运行研究、拟定经济发展对策时,往往需要同时从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发等多个方面思考。
2.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P147):(1)调控法定原则。
调控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国家进入市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并受宏观调控发实体性、程序性规范的约束。
(2)调控绩效原则。
调控绩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应以提高经济运行的宏观效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目标。
(3)调控公平原则。
调控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应当兼顾效率与公平,增进经济资源配置在地区、产业和国民分配上的公平。
(4)调控适度原则。
调控适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在法律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的范围内,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应当以量化的、最佳的效率和公平状态为目标,统筹宏观经济运行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兼顾宏观调控的各项目标,准确、有效地运用各种相关的宏观调控手段,努力实现宏观调控综合效果的最优化。
二、财税法预算法预算法是调整在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预算体系预算体系是指通过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预算管理职权、划分预算收支范围的方式处理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财政法律制度。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市、县、县五级预算。
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预算组成。
第十二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 (二)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 1.间接调控原则——运用金融调控制 度,通过市场机制调控 • 2.计划指导原则——充分发挥计划规 划的导向作用 • 3.相互协调原则——各种调控手段相 互配合、形成合力
2019/1/2 10
• 三、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与手段
• (一)金融调控法的体系 • 1.中央银行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体系的核心 • 2.专业性金融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的配套制 度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 上述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比较,反映着以货币支 付力所代表的需求与实物(包括劳务)供应之间 的平衡状况。 •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经济建设的实践表 明,总需求过大,投资膨胀,经济增长过快,超 过社会财力、物力、资源的承受能力,各方面都 绷得很紧,这种状况难以持久,最终会引起经济 上的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注意 调控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 金融系统中可变的最基础的工具(原生的非衍生 的),比如某国的存贷款利率、汇率、隔夜拆借 利率等等,他们只受金融当局的调整,不受其他 因素变动,对应的是非基础变量、非基础变量受 基础金融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 金融系统主要包括八大金融变量,1国内生产总值 ,2消费者物价指数,3生产者物价指数,4货币 供应量,5利率,6汇率,7存款准备金率,8股票 指数。
2019/1/2 15
•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 • (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 (八)经理国库; • (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 (十一)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2019/1/2 16 • (十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金融调控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某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违反国家金融调控政策,违规向某房地产公司发放贷款。
该贷款金额巨大,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国家金融安全。
经调查,某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未严格审查贷款申请人资质,对房地产公司提供的虚假材料未进行核实;2. 未按照规定进行贷款审批,未对贷款用途进行有效监管;3. 违反国家关于房地产贷款政策,违规发放贷款。
二、法律分析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合规经营,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某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贷款审批和监管,违反了该法条的规定。
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合理控制贷款规模。
”某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违反国家关于房地产贷款政策,违规发放贷款,违反了该法条的规定。
3.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三、处理结果1. 对某银行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改正违规行为,并处以罚款;2. 对某银行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追究其法律责任;3. 撤销某银行违规发放的贷款,追回贷款本金及利息;4. 将该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银行违规发放贷款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损害了国家金融安全。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
某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反映出该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2. 风险控制不力。
第二篇金融调控与监管法
第一节 中央银行法概述
四、中央银行法的立法模式与基本原则 (一)中央银行法的立法模式
中央银行法的立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合并立法,即将中央银 行和普通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同立一法,统称为银行 法;二是分别立法,即单独制定中央银行法和普通银行法,甚至中 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专业银行法分别立法。鉴于金融业务的日 趋复杂和金融调控、监管的日益重要,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 采用后一种立法模式,我国目前也采取分别立法的模式。
第一节 中央银行法概述
四、中央银行法的立法模式与基本原则 (二)中央银行法的基本原则
2.独立自主原则
指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执行金融监管、调控与服务 的过程中应依法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职权,并在人事、财务、组织管理 体制诸方面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最早是要使其与一般商业银行相对脱 离,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专注于中央银行业务。但目前各国中央银行的独 立性主要是强调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相对独立。
第一节 中央银行法概述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经历了初创、普及和完善的过程。其发展轨迹 可概要如下: 1. 从建立方式看,早期的中央银行是随资本主义货币信用经济的发展,从
一般商业银行发展到大银行以至发行银行,最后形成中央银行。而后期 的中央银行,则多半是在学习和借鉴别国经验,结合本国实际,通过立 法而创设的。 2. 从中央银行的职能来看,中央银行的发展过程就是其职能不断完备的过 程。 3. 从中央银行的活动宗旨来看,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 步放弃自身营利目的、与国家政权融合的过程。 4. 从中央银行的资本来源看,在中央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资本所 有权私有为主向以所有权国有为主演变的明显趋势。
金融调控法课程设计
金融调控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调控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金融调控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掌握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了解金融调控法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和效果。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金融调控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金融调控法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和效果。
4.金融调控法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金融调控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金融调控法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和效果。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金融调控法》。
2.参考书:相关金融调控法的论文和书籍。
3.多媒体资料:相关金融调控法的视频和图片。
4.实验设备:无。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调控法。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一次考试,测试学生对金融调控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分标准将根据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设定。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金融调控法的知识。
2.教学时间:每节课安排45分钟,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
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原则金融调控法是国家在金融领域实施管理、监督和调控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的总称。
它的基本原则旨在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
这意味着金融调控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确保调控措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金融调控的保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确保金融行业的良好秩序。
其次,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是风险防范。
金融业务涉及广泛,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金融调控应该注重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避免出现金融风险的扩散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只有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才能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是市场监管。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也是金融活动的基本场所。
金融调控应该遵循市场规律,鼓励市场竞争,防止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
同时,金融调控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市场乱象,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第四,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是协调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其他产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金融调控应该促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避免金融过热或过冷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金融调控还需要与其他领域的调控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的调控网络,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金融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风险防范、市场监管和协调发展。
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市场监管,促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调控法名词解释
金融调控法名词解释
金融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金融市场变量,保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实现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
金融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
一是战略引导,包括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二是财税调控,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三是金融调控。
这些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手段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共同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相对而言,金融调控侧重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和近期目标,但是为宏观经济内在的规律所决定,其作用也必然地影响到结构和长远目标。
第十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经济法学》PPT课件)
• 对经常项目实行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的管制; • 对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实行监督管理;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流通; • 保税区实行有区别的外汇管理。
宏观调控职能 服务职能 监管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的一般规定
•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 • 终极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法》对货币政策实行的是“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的单 一目标”。 • 稳定币值是货币政策目标的第一层次,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目
二、金融调控法的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调控法的目标
•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二)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 间接调控原则 • 计划指导原则 • 相互协调原则
三、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与手段
(一)金融调控法的体系
•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为金融调控法体系的核心 • 专业性金融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的配套制度 •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中的重要制度
标的第二层次。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
• 人民币的发行
1
• 人民币的管理
2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
• 存款准备金制度 • 基准利率制度 • 再贴现制度 • 再贷款制度 • 公开市场操作制度 • 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
第三节 其他金融调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法中的调控制度
二、外汇管理法中的调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法中的调控制度
第二节 中央银行调控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调控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
简述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简述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金融调控法的原则是指各国通过立法,管制金融活动的权利,以调节有关的收支,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及社会公平健康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金融秩序原则
金融市场调控是为了维护促进金融市场正常、有序运行,使金融机构和个人必须尊重规章制度,适当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金融市场上行为规范和制度。
(二)宏观调控原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金融调控法应当在宏观上控制全国的金融行为,确保金融的安全和有效运用。
在宏观调控方面,金融调控可以通过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等措施来实现金融的调节。
(三)结构调控原则
本原则的重点在于调整金融市场结构,使金融市场有力地发挥其调节功能,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在具体金融领域(如货币、银行、证券市场等),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有效利用的领域,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促进金融设施可持续发展。
(四)普惠金融原则
为了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金融市场应努力实现普惠金融,推进低收入群体的正常就业和生活发展。
金融调控法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应采取有利于低收入者受到金融服务,政府支持和帮助低收入者融资,贷款等措施,以达到为社会公平和正义服务的目的。
(五)金融资源合理优化原则
针对金融资源的优化,金融调控应当关注于经济增长的需求,优化金融机构的结构,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同时加强金融监管。
要落实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的有关制度,杜绝金融资源滥用,以保证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金融安全。
总之,金融调控法的各项原则旨在把金融市场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作用,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
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一、引言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存在着波动和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法,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二、宏观调节的背景与必要性宏观调控是指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价格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传导和调节机构,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存在着波动和不稳定性,因此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三、宏观调节的手段和方法1. 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等,对金融市场进行调节。
例如,当金融市场出现过热现象时,央行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抑制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保持市场稳定。
2. 财政政策调控财政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措施,对金融市场进行调节。
例如,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支出,提高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
3. 市场准入与退出规则金融市场准入与退出规则的制定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防止金融市场出现乱象和泡沫。
四、宏观调节对经济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与稳定金融市场的宏观调节可以控制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保持市场的稳定运行,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 投资者信心与市场预期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资本流动和经济发展。
3. 风险防控与危机应对宏观调控可以预防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及时应对金融危机,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结论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是维护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制定市场准入与退出规则,可以有效控制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为经济增长和稳定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总分行设立公告与连续营业 •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 机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公告。 • 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自取得营业执照之 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 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由国务院银
三、商业银行的变更、接管和终止清算
• (一)商业银行的变更 •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 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 (一)变更名称; • (二)变更注册资本; • (三)变更总行或者分支行所在地; • (四)调整业务范围; • (五)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百分之五 以上的股东; • (六)修改章程; • (七)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变
• 2、作用 保证商业银行存款支付和资金清偿能力; 调节和控制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增强中央银行信贷资金宏观调控能力。
• 3、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实施对象: • 所有吸收一般存款的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率 • 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并根据放松或紧 缩银根的需要进行调整。
• (二)基准利率制度 • 1、基准利率制度的概念
第四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 一、商业银行法概述 • 二、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 三、商业银行的变更、接管和终止清算
一、商业银行法概述
•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 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 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 (二)商业银行体系
原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 (四)再贷款制度 • 1、再贷款制度的概念 •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 • 2、再贷款制度的作用: 调节和控制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传递货币政策意图,影响人们的预期。
• 3、期限:最长不得超过l年
• (五)公开市场操作制度 • 1、概念: •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的活 动。 • 公开性和平等性 ;灵活性 ;主动性 • 2、基本条件 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 信用工具发达,金融市场上应具有相当种类和数 量的有价证券。 必须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包括有效的金融监 管体制。
基准利率(法定利率):中国 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 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利率
商业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对企 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
市场利率:金融市场的利率
• 2、我国基准利率政策 • 政策依据: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货币
刺激经济增长
•
提高贷款利率 降低贷款利率
• (三)再贴现制度 • 1、再贴现制度的概念 • 贴现: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日前,为 融通资金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付一定 利息的票据转让行为。
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 二、货币政策目标 •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所 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 经济发展 货币稳定 称。
是一种以总量调节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 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是间接调控经济的政策; 具有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 围
• (一)法律地位 •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 • 相对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法》第7条: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 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 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
(二)职责范围(《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条) 1.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4.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 场; 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7.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8.经理国库; 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 资金监测;
•
• • • •
•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 1、概念 • 是指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 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 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 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 法定准备金 • 以法律规定的形式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 银行为应付可能的提款所安排的除法定准备金 之外的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部
三、货币政策工具
• •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3条第1款: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 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 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 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 金融债券及外汇;
二、货币政策目标
•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概念和种类 • 1、概念 •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据以制定 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一国的中央银行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依据。 • 2、种类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
• •
•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 一、中央银行的概念与特征 •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 • 三、人民币的发行和管理
一、中央银行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中央银行是一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 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的专门机构。
(二)特征 发行的银行:货币发行权; 政府的银行:代表政府管理金融事务,制定和执 行货币政策,履行金融调控、监管等职能,为政 府提供金融支持; 银行的银行: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 (三)我国的金融调控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 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 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1996、1997、 2008)
第二节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 大股东资格: •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银行股 份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应当事先经国务院银 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 (三)分支机构(总分行制) 总公司——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分行的营运资金: • 拨付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额的总和,不得 超过总行资本金总额的60%。
• 2、流动性原则: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可以随时 变为现款,以便及时、充分的满足存款人取款 和发放正常贷款的需求。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75%; 流动性资产余额与负债余额比例≥25%
• (四)商业银行法 • (199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 立法目的:
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 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维护金融秩序; 促进经济发展
全国性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
• (三)经营原则 • 1、安全性原则:应充分考虑按期收回资金本息 的可靠程度,确保资产的安全。 资本充足率≥ 8%;
分业限制: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 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 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 外。
二、商业银行的设立和分支机构
• (一)银行业的特许经营制 • 银监会审查批准——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 •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商业银 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 样。 • (二)设立条件(第12条) 有符合本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 级管理人员;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范围
• (一)作为政府银行的业务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理国库; 2.代理国务院财政部门组织发行、兑付 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3.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 金储备; 4.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银行从事的其 他业务。
• (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业务 1.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账户,但不得对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账户透支; 2.提供清算服务; 3.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 利率和方式,但贷款的期限不得超过l年; 第二节 第三节 具 第四节 金融调控法概述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
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第一节
金融调控法概述
一、金融与金融法 二、金融调控和金融调控法
一、金融和金融法 • (一)金融 • 是货币资金融通的简称,是以银行等 金融机构为中心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 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 (二)金融法 指调整货币流通和社会信用活动中所 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金融管理(调控)关系 金融业务关系 金融机构内部关系
二、金融调控和金融调控法
• (一)金融调控 • 是指中央银行依照法律,通过制定和实 施货币政策等手段实现的宏观调控,它是经济 宏观调控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 主体:中央银行; 手段:以货币政策为核心; 金融调控必须依法进行 • (二)金融调控法 • 调整中央银行在控制与调节货币供给量、 利率、贷款量等过程中发生的金融宏观调控关
三、人民币的发行和管理
• (一)人民币的发行 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
(二)人民币的管理 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 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 故意毁损人民币。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 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 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