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_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

合集下载

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成人依恋和情绪智力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和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关于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心理学界的热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关系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和情绪智力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系统梳理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为引言、成人依恋理论概述、情绪智力理论概述、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情绪智力现状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促进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策略和结论。

2 成人依恋理论概述2.1 成人依恋的定义与分类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在成年期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的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

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并在他的依恋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

成人依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这类个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高度的信任和依赖,能够有效应对压力和冲突。

2.焦虑型依恋:这类个体对伴侣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常常担心伴侣对自己的关爱程度,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焦虑和紧张。

3.回避型依恋:这类个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较低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对伴侣的亲密需求较低,有时甚至抗拒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2 成人依恋的形成与发展成人依恋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早期亲子关系、个体经历和性格特点等。

以下是这些因素对成人依恋发展的影响:1.早期亲子关系:个体的依恋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早期亲子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感情中的人际依赖与独立

大学生感情中的人际依赖与独立

大学生感情中的人际依赖与独立大学生阶段是一个探索感情世界和自我独立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常常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矛盾。

一方面,他们渴望建立稳定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寻找情感的安全感和依靠;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学会自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因此,大学生感情中的人际依赖与独立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首先,大学生感情中的人际依赖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刚刚脱离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他们渴望找到一种安全感,寻求他人的支持和依赖。

这种依赖可能来自于同学、朋友或者恋爱伴侣。

大学生通过与他人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获得关心和鼓励,从而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然而,大学生也需要在感情中发展独立性。

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经历个人独立的过程。

大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和独立行动。

只有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独立解决问题,大学生才能培养自己的自立性和自信心。

此外,大学生应该学会独立处理情感问题,不仅是为了成长,也是为了避免对他人过于依赖而导致自己情感上的不稳定。

在大学生感情中的人际依赖与独立过程中,如何平衡这两者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依赖观念。

依赖不等于软弱和无能,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之一。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感情上的需求,适当地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通过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大学生可以逐渐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和行动能力。

此外,大学生在感情中的人际依赖与独立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大学生应该懂得正确处理他人的依赖和独立需求。

在与他人建立感情关系时,要尊重对方的空间和独立性,不应过度依赖对方。

同样,当他人向自己求助时,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过于依赖对方解决问题。

其次,大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协商和沟通,通过积极的交流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而不是依赖第三方的干预。

总之,大学生感情中的人际依赖与独立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的过程。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扰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面对学术压力、社交压力、经济压力等方面的挑战,大学生往往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因此,大学生的依恋模式与其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能方式。

依恋模式被定义为一种心理体验,它以家庭为中心,通常是指一个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依存和信任状态。

根据Ainsworth所提出的研究,我们可以将成年人的依恋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和混合型。

大学生往往成年,因此他们相应地能够表现出不同的依赖风格。

接下来是自我-他人工作模型。

自我-他人工作模型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用于描述人们的依恋理论与他们的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

自我-他人工作模型将内部工作模型分为两个层面: 个体对待自我和个体对待他人。

它是在早期的依恋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关注人们如何根据他们与重要他人关系的经验来构建自我和他人的工作模型。

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历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到他们的依赖风格。

如果大学生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是安全型的,他们会更容易建立稳定、互信的人际关系。

相反,如果他们的依赖风格是回避型或焦虑型,他们将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大学生的依恋风格可能因自身经验而产生变化。

例如,当他们遇到新的困难时,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依赖重要的人。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依恋模式将被动地改变他们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

再次回到大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困扰。

如果大学生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是安全型的,他们通常不会遇到因人际关系困扰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相反,如果他们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是回避型、焦虑型或混合型的,他们通常会面临因人际关系困扰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例如,在学术上或课程上遇到挑战时,大学生可能会变得焦虑和孤独,这可能会导致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困扰及其调适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困扰及其调适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困扰及其调适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往往会有心理上的困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恐惧孤独、隔离。

大学生多为青春年少,思想苗条,受到学校环境的冲击和家庭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大学生感到孤独隔离,他们会有一种恐惧感,害怕在这个社会中无法立足,甚至失去自己的方向。

二是心理压力。

大学生在读书上、学习上、生活上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使他们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导致他们产生抑郁情绪、焦虑状态、心理负担重等等。

三是抗争不堪。

大学生很容易陷入社会抗争的不利状态,性格上会过于偏执、急躁和攻击性强,从而影响他们在人际关系上的交流与沟通。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困扰的调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己,识别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克服自卑情绪,从而建立自信心。

二是学习交流技巧。

大学生需要掌握建立友谊、表达自我、解决冲突等人际交往技巧,从而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是及时释放压力。

学习和生活压力大的时候,大学生应该及时释放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以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

四是培养正确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需要正确的道德品质,如宅才是为人处事坚持诚实、宽容、包容、博爱、友善等,从而使自己更好地和学校、社会进行融合及沟通。

总之,要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困扰,就必须从自身入手,建立自信心,学习交流技巧,及时释放压力以及培养正确的道德品质,最终达到社会融合的目的。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_自测健康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_自测健康的关系研究

收稿日期: 2007-11-02作者简介: 韩树杰(1981-),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助理研究员;彭贤(1966-),女,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

2008年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J an 1,2008第21卷 第1期J ournal of InnerM ongo li a Nor m alUn i versity (Edu cati onal Science)Vo.l 21 No .1大学生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自测健康的关系研究o 韩树杰1,彭贤2(1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北京100037;21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山东曲阜273165)内容摘要: 用成人依恋模式问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 S )、人际关系测量表测量曲阜师范大学本科生307人,其中男143人,女155人。

结果表明:在普通大学生中,除生理健康项目上安全型(B 型)依恋者和回避型(A 型)依恋者的差异不显著以外,安全型依恋者(B 型)在身体、心理、社会及总体健康和人际关系各项目上都显著优于不安全依恋类型者(A 型、C 型、D 型)。

关键词: 大学生;依恋模式;自测健康;人际关系中图分类号:G 4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8)01-0064-03一、引 言/依恋0(attach m ent)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是1969年J ohn Bo w l by 正式提出的,它的研究可追溯至弗洛伊德。

最初它指的是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1],研究发展至今,/依恋0已经不再局限于亲子之间,也不再局限于婴幼儿期,而是成了衡量一个人任何时期最亲密关系的代名词,/是人际间在感情上甚为接近而又彼此依附的情形,所谓相依为命0[2],广义的依恋还包括恋人、挚友之间情感上的联结。

成人依恋模式确定的权威工具/成人依恋晤谈0(Adu lt A ttach m ent I nterv ie w ,简称AA I)与/陌生情境法0被认为是依恋研究方法论上的重要突破。

论文: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论文: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学号201094230205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系别名称:教育管理系专业名称: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方向)学生姓名:康敏指导教师:张玉堂副教授二○一四年四月Student ID201094230205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ZHIXING COLLEGE OF NWNUCollege students’ adult attachment and its impact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Dept of :Education & ManagerSubject :Psychology(School phychologicalguidance and counseling)Name :Kang MingDirected by :Zhang Yutang Associate ProfessorApril 2014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前言 (1)(一)课题背景 (1)(二)成人依恋理论的综述 (1)1.依恋的概念 (1)2.成人依恋 (1)3.成人依恋的测量 (2)二、大学生依恋类型及人际关系 (3)(一)成人依恋类型 (3)1.ECR(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3)(二)大学生依恋类型 (3)(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4)1.人际关系的界定 (4)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界定 (4)3.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4)三、大学生成人依恋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5)(一)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其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5)1.成人依恋的维度 (5)2.人际关系的维度 (5)3.大学生成人依恋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5)四、各种依恋类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应对策略 (6)(一)安全型 (6)(二)恐惧型 (6)(三)迷恋型 (6)(四)冷漠型 (7)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I)摘要根据依恋理论的连续适应性假设(Sroufe,Waters 1977):依恋关系是指个体与依恋对象之间亲密、永久的感情联结,此联结所提供的情感支持与亲密感和安全感会持续影响个体在人生各阶段的发展与适应。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依恋关系可以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使其在人际互动中更有自信和自尊;大学生的 人际交往效能感也可以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有助 于大学生在成年初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实现个人成长。
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培育,为大学生提供必 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 实的基础。
其次,人际交往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获得的支持和关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和心理安全感,从而有助于形成安全型 依恋。而人际关系的破裂或长期的人际冲突则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亲密关系的担 忧和不信任,进而发展为非安全型依恋。
案例分析
以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一名大学生为例,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直与父母关系疏 远,缺乏亲密感和信任感,表现出典型的回避型依恋。在大学期间,她很难与 同学建立深层次的人际关系,孤独感和焦虑感常常困扰着她。在心理咨询过程 中,心理医生通过提高她的沟通技巧和增加社交活动,逐渐帮助她建立了更为 健康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增强了她对亲密关系的信任。
2、人际交往效能感对大学生成 年后的影响
人际交往效能感不仅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还对其成年后的生活产生 长远的影响。研究表明,人际交往效能感高的个体在成年后更有可能拥有良好 的人际关系、更高的职业满意度和更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人际交往效能感低的 个体则更容易出现社交障碍、抑郁等心理问题。
3、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情感表达: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表达也有所不同。安全 型的人通常能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焦虑型的人可能过于他人的反 应,回避型的人可能尽量避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原因?这3种原因,成为学生共同的话题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原因?这3种原因,成为学生共同的话题

⼤学⽣的⼈际关系困扰原因?这3种原因,成为学⽣共同的话题良好的⼈际关系对⼤学⽣的⽣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旦出现⼤学⽣⼈际关系困扰现象,就要快速找到解决办法。

当然学⽣时代的⼈际关系同样也是⾮常重要的,这样才不会让⾃⼰的⼈⽣感到孤单。

那么学⽣⼈际关系困扰原因有哪些呢?下⾯就⼀起来看看吧。

1、⼀直⽣活在家⾥,不适应学校集体宿舍许多⼤学⽣中学没有住过集体宿舍。

进⼊⼤学之前,他们⼀般只需要关注学习,其他事情由⽗母代劳,⽣活⾃理能⼒差,习惯于受家⼈照顾。

进⼊⼤学后,集体⽣活中需要⼀定的规则,⽐如打扫卫⽣等事情⼤家需要轮流来做。

有些同学在家⾥没做过,来到⼤学也不愿意做这些,容易和同学产⽣摩擦。

还有的同学把宿舍当成在⾃⼰家⼀样,随⼼所欲,不顾及其他同学,晚上想玩到⼏点就玩到⼏点,不管有没有吵到其他同学。

再加上缺乏沟通,很容易因为这些琐事导致同学之间出现隔阂。

同学们来⾃不同的地⽅,⽣活习惯不同,性格不同,需要⼤家互相体谅。

⼀些学⽣以⾃我为中⼼,不会设⾝处地为别⼈着想,很容易造成⼈际关系的紧张状态。

2、⾝份和⾓⾊的快速转变⾝份和⾓⾊的转变导致⼈际困扰。

中学时他们还是个“孩⼦”,受到⽗母⽼师的呵护。

到了⼤学,许多事情都要⾃⼰来做,没有家⼈的照顾,⽼师也只是起到引导的作⽤,也没有精⼒对每位同学做到嘘寒问暖,许多事情都需要学⽣⾃⼰积极主动,包括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要积极主动才能赢得良好的⼈际关系。

许多同学还是被动地等待别⼈来关注⾃⼰,还希望像以前⼀样受到来⾃各⽅⾯的关⼼,⼀旦不能实现,就产⽣失落⼼理,觉得⾃⼰突然之间不被⼈重视,⾃我价值感降低。

3、性格有很⼤差异,导致⽆法相处性格上的缺陷造成⼈际交往的困难。

有的同学很⾃⼤,不把周围的同学放在眼⾥,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不顾及别⼈的感受,我⾏我素,说话做事都很⾃我,久⽽久之,就会造成周围的同学避⽽远之,找不到朋友。

有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较⾃卑,⽐如觉得⾃⼰外形不够好,家庭经济状况不够好,学习成绩不够好,来⾃农村等等。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社会对他们的重要要求之一。

然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情感依恋问题成为影响他们与他人良好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1.1 家庭依恋与成人依恋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独立生活一段时间,与家庭的依恋较过去有所减弱。

然而,新的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压力增加,往往使大学生重新体验到了与家庭的依恋。

家庭依恋对于个体的情感发展和自我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成人依恋表现出情感需要家庭感的特点,如对家庭成员的关注、倚赖和寄托等。

1.2 社交依恋与恋爱依恋除了家庭关系,大学生还面临着无法避免的社交和恋爱问题。

在面对新的社交环境时,大学生成人依恋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注和寄托。

大学生普遍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如果无法获得外部的关爱,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孤独感增强等问题。

此外,大学生的恋爱依恋也是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那些更加倚赖于他人的大学生而言,恋爱依恋往往表现为对伴侣的过分依赖和不安全感。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2.1 自我认同与人际交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往往体现在他们对自我认同的建构上。

在情感上寻求安全感的大学生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渴望他人认可的倾向。

同时,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追求他人所期望的样子,导致自我认同的混乱和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过分依赖他人的情况,而不具备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2.2 承诺与人际交往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还可以从承诺的角度来解读。

成人依恋较强的大学生往往有着更强的依赖他人的情感需求,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回避与他人的交往冲突,以避免对方的反对和冲突带来的伤害。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到他们与他人之间的良好交流和合作。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关系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关系引言大学生是一个关键的人生阶段,他们面临着许多重要的决策,其中包括职业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经历着成人依恋、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成人依恋成人依恋指的是个体在与伙伴建立关系时表现出的情感和亲近的倾向。

成人依恋通常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三种。

研究表明,成人依恋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

安全型成人依恋与适应性决策行为、更健康的职业成就有关。

而回避型和焦虑型成人依恋与决策困难和不良的职业成果有关。

自我分化自我分化是一个人在个性发展过程中独立性和与他人联系之间的平衡。

高度自我分化的个体更能独立思考、做出决策,而低度自我分化的个体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自我分化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关系。

高度自我分化的个体更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而低度自我分化的个体则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产生困惑和犹豫。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他人对个体提供的情感、信息和实质性的帮助。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影响。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提供信息和建议,减少不确定性,增加自信,从而降低决策困难。

相反,缺乏社会支持的个体往往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职业决策困难职业决策困难是指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和犹豫。

这种困难可以来自个体的不确定性、焦虑、因果解释和社会期望等。

职业决策困难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和幸福感有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职业决策困难的因素及其结构关系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关系成人依恋、自我分化和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困难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成人依恋通过影响个体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和决策风格来影响职业决策困难。

自我分化通过影响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对自己的认知来影响职业决策困难。

社会支持通过提供信息和情感上的支持来帮助个体减少决策困难。

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一、概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活跃群体,其人际交往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和手机依赖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交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现实人际关系困扰是指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适应。

这些困扰可能源于性格差异、沟通障碍、信任缺失等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感到焦虑、孤独和挫败。

网络交往则是指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网络交往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现实人际关系的困扰。

手机依赖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以至于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现象。

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问题尤为突出。

大学生往往通过手机进行社交、娱乐和学习等多种活动,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导致他们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需求,进一步加剧现实人际关系的困扰。

手机依赖也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研究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我们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交能力提升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压力。

1. 背景介绍:阐述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实人际关系困扰和网络交往的普及现象。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充满活力且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群体,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现实人际关系困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友情、爱情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导致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感到困惑、焦虑甚至挫败。

由于个人性格、成长环境、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在处理现实人际关系时也可能遇到种种挑战,如沟通不畅、信任缺失、冲突频发等。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不同依恋类型与人际关系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了400名高等院校大一到大三的学生,采用人际关系诊断表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调查了大学生不同依恋类型与人际关系间的相关性。

结果:大学生依恋焦虑维度的平均值为3.8316,回避维度的平均值为3.9251。

安全型、迷恋型、恐惧型和冷漠型所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7.18%、25.64%、29.74%和和17.44%。

大学生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在性别上的P值分别为0.265和0.010。

结论:安全型、迷恋型、恐惧型和冷漠型在不同年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大学生依恋当中的回避子维度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冷漠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很难维持长期亲密关系,恐惧型依恋类型不容易相信和依赖别人,安全性依恋类型亲密关系中容易维持长久的同伴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类型;人际关系;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021-02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Typ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Xiang Zhen1,Dong Wei1,An Yun-Feng1,HaiYan-Wang1,Li Xia 1(1Depart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No.181 Hospital ofPLA,Guilin ?541002,China2Guangxi?Normal?University?School?of?Health?Management,Guilin ?541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attach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ollege students.Methods The students of freshmen,sophomores and juniors in 400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attach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y us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agnosis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Results The mean of attachment anxiety dimension was 3.8316,and the average dimension of avoidance dimension was 3.9251.The proportions ofsafe,obsessive,fearful and indifferent types were 27.18%,25.64%,29.74% and17.44%,respectively.The p-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and avoidance dimensions were 0.265 and 0.010,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fety,obsession,fear and in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avoidance in the attac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The indifference type was hard to maintain long-term intimacy in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The fear attachment type was not easy to trust and depend on others,and the security attachment type was easy to maintain in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Long-term partnership.【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attachment;Typ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Correlation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常见问题[1]。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态度与困扰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态度与困扰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态度与困扰研究报告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对他人的理解,还对我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调查与分析,研究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态度以及可能遇到的困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态度1. 重视友谊关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友谊关系非常重视。

他们普遍认为友谊能带来快乐和支持,是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大学生在寻找共同话题、分享经验和寻求帮助时,朋友是他们首选的人际资源。

2. 注重人际交往技巧: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更加注重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

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表达自己以及解决冲突。

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

3. 尊重他人差异: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他人差异的较高尊重度。

大学环境的开放与多元化使得大学生接触到了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同学。

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选择与意见,培养了包容和理解他人的意识。

二、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困扰1. 社交压力:对于一部分大学生来说,社交压力是一个困扰。

虽然大学提供了丰富的社交机会,但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害羞、自卑或者面对大型社交场合时感到不适。

这使得他们难以主动与他人交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友谊。

2. 人际冲突: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人际冲突的挑战。

新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和爱好,以及人际关系网的重新搭建,都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

解决人际冲突需要大学生学会沟通、妥协和寻求理解,这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困扰。

3. 社交焦虑:一部分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中可能面临社交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合适,担心被他人拒绝或评价。

这使得他们避免与他人建立更深入的联系,错失了更多的互动机会。

三、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建议1. 提升自信:大学生要提升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可以通过参加自我提升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社团等,来培养自信和表达能力。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应对策略
• (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 (二)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性需要
•(三)人际交往是完善自我的需要
• (四)人际交往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PPT文档演模板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应对策略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课堂活动:画出你的人际关系图,用 距
离的远近代表彼此关系的远近,并思考与 不
• 2.相似律
• 相似律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如果双方或几 方 •在年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尤 其 •是认识态度上具有某种一致性和相似性时,容易 相 •互吸引。相似性的因素很多,包括文化背景、民 •族、年龄、学历、修养、社会地位、职务、思想 成 •熟水平、兴趣、态度、观点、专长等方方面面。
PPT文档演模板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应对策略
•人缘型的个性品质
次序 个性品质
人数
百分 比
1
尊重、关心他人,对人平等,一视同仁,有同 39
100
情心
2
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热情,责任心强
37
94.9
3
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37
94.9
4
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
36
92.3
5
聪颖,善于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 35
• (二)人际吸引规 律
• 人际吸引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他 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是个体对他人给予 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在人际吸引中占主导成分 的是人的感情。
• 1.邻近律
• 邻近律指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容 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这一规律也称为时空 接近原则。“远亲不如近邻”就是邻近律的具体体现。 •

浅析依恋类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浅析依恋类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浅析依恋类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作者:马道伟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22期摘要依恋是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强烈持久的社会情感关系。

可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矛盾型依恋三种类型。

具有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能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成功建立人际交往圈子,而具有非安全依恋性的个体在高校生活中往往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种种不适。

因此,学校教育中要引导教育这些非安全依恋类型的个体清楚认知自身和他人的依恋类型,努力克服自身不足,换位思考,习得健全成熟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

关键词依恋类型大学生人际交往1 依恋及其类别在费洛伊德的著作中可以觅得最早对依恋的描述。

他认为个体早年在与人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及其经验方式常常会深远影响其成人后的生活方式及其对事物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在个体童年早期的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最为重要,并且成为个体日后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型。

英国精神病学家J.Bowlby最早提出了依恋的概念。

特指婴儿与父母或其他看护人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结。

健康的依恋关系会给个体提供安全舒适温暖的体验,这奠定了其成年后人际交往关系的心理基调。

爱因斯沃斯等区分了三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回避型、安全型和矛盾型。

回避型,婴儿与其主要养育者很难建立亲密信赖的依恋关系,与其主要养育者之间关系淡漠,疏远。

母亲在与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影响不大。

安全型,婴儿与其主要养育者之间关系亲密,孩子在其中感受到安全、舒适与温暖,不担心被母亲抛弃,体验到母亲的责任与关怀,不管母亲在与不在身边。

安全型的婴儿因此一般比较快乐,对自身能力充满信心。

矛盾型的婴儿与其主要养育者之间的关系是焦虑矛盾反复纠结的,希望得到来自重要他人的亲近而又怕被其所抛弃,对其养育关系表现出不信任,因而不敢投入感情。

这些孩子惧怕陌生环境,一离开母亲就焦虑,大哭,别人很难让其安静下来。

上述这些关系类型一旦固定,会影响到其今后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

安全型的孩子,在于重要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爱与关怀,很容易将其迁移到今后与其他人的交往中,认为别人是可信赖的,对自己的充满信心,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易相处且信任对方。

大学生成人依恋、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发生认知论 文化决定论 道德基础论
人际信任量表
同伴信任量表 信任他人量表
特定人际信任量表
容纳他人量表
人成 际人 信依 任恋 的 互归 相因 关方 系式 ?和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三者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呢?
成人依恋
归因方式
人际信任
Mikulicer研究表明:
安全依恋的个体比不安全依恋的个体 对伴侣的行为作出的归因更仁慈;安 全依恋的个体倾向于对伴侣的不明确 行为作出积极的归因,不安全依恋的 个体对不明确的伴侣行为和同伴的意 图倾向于作出消极的归因。
研究表明男生似乎比女生 更倾向于冷漠型。 男性更强调自我的独立和
女性在感情方面更重 视,善于表达自己的情 感。
个人依赖,在依恋回避上程度更高。 男生一般情况下多依据自 己的判断
而女生则依赖周围 人的反应
所以性别角色是影响个体归因方 式的主要因素之一
男生比女生对成功具有更高 的期望,这种对成功的高期 望使男生在遇到和处理一些 问题时表现出较大的坚持性, 他们会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 困难。
本质错误
无法分类型 :完美而带有偏见,无法产生预期效果
寻找依靠共同生活的促使了人们寻找自己的 伴侣,大学生的 也随之发展起来
归因理论是探讨人们行为的原因与分析因 果关系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总称。
归因研究领域的专家认为,个体对客观事物 的归因认知评价与个体对未来目标的期望、 某种情感体验的产生是紧密相连的。
大学生年级不同 是否有过恋爱经历 学生性别不同
研究发现,大三大四的依恋回避 得分要高
他们即将毕业,直接面临着社会 的考验和生活的压力。重重问题 随之而来,压力使得那些学生不 自主地回避。
高年级的学生在依恋焦虑上也高于 低年级学生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_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_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05JJDXLX001 )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7K003Z ) . E-mail : chinali7371@ 163. com 通讯作者:李彩娜,
509
2010 年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5期
Ryan 和 与积极的人际取向存 在 正 相 关;而 Guardia , Couchman ( 2000 ) 等 的 研 究 也 发 现, 人际需要会正 向预测依恋的自我 -他人工作模型 。 与 这 种 对 依 恋 心 理 机 制 的 理 解 相 对 应, 在对依 恋的实证研究中也 存 在 着 类 型 说 和 维 度 说 的 争 论, 研究者们对个体依恋特征的考察从最初的以类型为 划分 标 准 的 三 类 型 ( Ainsworth ,Blehar ,Waters ,& Wall , 1978 ) 和 四 类 型 说 ( Bartholomew & Horowitz , 1991 ) 逐渐转变为 以 焦 虑 、 回 避 等 维 度 ( Hazan Shaver ,1987 ) 作 为 区 分 的 依 据 。 目 前 已 有 大 量 研 究 考 察了依恋类型 、 依恋 维 度 与 个 体 适 应 间 的 密 切 联 系 ( Lapsley ,Rice ,& FitzGerald , 1990 ; Cooper ,Shaver , & Collins ,1998 ) 。 有 关 依 恋 内 部 工 作 模 型 的 观 点 提醒我们, 若从内部 工 作 模 型 角 度 考 察 个 体 的 依 恋 应更能反映关系的实质 。 特质与适应间的关系, 在 大 学 生 心 理 咨 询 实 践 中, 人际关系问题一直 是研究者关 注 的 热 点 ( 肖 红,侯 云,2004 ) , 有研究 发 现,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困 扰 的 总 检 出 率 高 达 47. 8% , 其中轻 度 人 际 关 系 困 扰 者 32. 1% ; 严 重 人 际关系困扰者达 15. 7% ;具 有 明 显 人 际 关 系 障 碍 者 占调查 的 4. 4% ( 汪 雪 莲 等,2005 ) 。 因 此, 大学生 人际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 。 鉴于人际关系对大学生 有必 的重要意义及依恋 与 人 际 适 应 间 的 密 切 联 系, 要对大学生人际关 系 困 扰 的 特 征 进 行 实 证 性 研 究, 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依恋工 作模型间的关系, 期望为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 力提供指导 。

大学生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对人际困扰的影响

大学生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对人际困扰的影响

大学生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对人际困扰的影响余银;刘艳;郑海英;程淑英;马红霞【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22)5【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对人际困扰的影响。

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成人依恋测验(ECR)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大学男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生(t=2.865,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依恋回避程度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t=-2.650,P<0.01);城镇大学生依恋回避程度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t=2.732,P<0.01);②人格特质的3个维度与人际困扰总分之间相关;③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质可以解释人际困扰总分45.2%的变异量(r=0.672,P<0.01)。

结论①大学女生表现出较少的人际困扰;独生子女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表现出较低程度的依恋回避;②人格特质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困扰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大学生越外向,情绪越稳定,人际困扰的程度越低。

【总页数】3页(P776-778)【作者】余银;刘艳;郑海英;程淑英;马红霞【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4.2;B848【相关文献】1.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对人际困扰的影响2.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成人依恋和人际困扰间的中介作用3.人际信任对女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爱情观关系的影响4.河南南阳地区大学生成人依恋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5.艾森克人格特质与人际困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应对策略课件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应对策略课件

实践案例分享
小王的故事
小王通过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建 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在遇到困难时,朋友们给予了他 很多支持和帮助。
小李的经历
小李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结识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在 志愿服务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建立了良 好的人际关系。
应计策略三:寻求
05
THANKS.
鼓励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际关系的 本质和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和人际 交往能力。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 寻求专业咨询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 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养。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交活动, 扩大社交圈子,提高人际交往的广度 和深度。
关注心理健康
重视心理健康,学会公道调节情绪,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更好地应对 人际关系困扰。
前往心理咨询机构或在线咨询平 台,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
面的交流和咨询。
电话咨询
拨打心理咨询机构的电话,与专业 心理咨询师进行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通过在线咨询平台,与专业心理咨 询师进行在线咨询和交流。
实践案例分享
01
案例一
小王因为人际关系问题,感到非常苦恼和无助。他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
中心寻求帮助,经过多次咨询和辅导,逐渐走出了心理困境,改良了人
应计策略
介绍针对不同人际关系困扰的应对方 法和技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人 际关系问题。
目的与意义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了解和掌握应计策略,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困扰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解决人 际关系问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
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大学生的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增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选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来研究大学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

以某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包括男女生各100人,共200人。

使用ARMS-II、SAS、SCL90等量表对样本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不同依恋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指标上的差异。

三、预期的研究结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大学生的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预期发现以下结论:
(1)不同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差异;
(2)具有不良人际关系的学生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存在孤独感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的表现更为明显。

四、研究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和孤独感密切相关。

通过此项研究,可以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为
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Bartholomew 和 Horowitz 的 成 人 依 恋 问 卷 进 行修订, 依据 Collins 的 做 法, 将四段话拆分为包含 12 道题目的 5 点依恋问卷, 题目总分相加后可以判 断 大 学 生 的 四 种 依 恋 类 型, 分 别 是: 安 全 型 ( secure ) 、 拒 绝 型 ( dismissing ) 、 恐 惧 型 ( fearful ) 和 焦 虑 型( preoccupied ) 。 根据被试在四个类型上的得分计算出自我和他 人工作模型分数 。 自 我 工 作 模 型 的 计 算 方 法:安 全 恐 惧 型 和 焦 虑 型 记 为 0 分; 型和拒绝型 记 为 1 分, 他人工作模型:安全型和焦虑型记为 1 分, 拒绝型和 恐惧型记为 0 分 。 这些改进会使量表的重测信度有 较大的提高( Collins & Feeney ,2004 ) 。 本研究即采 用自我和他人工作模型的分数作为个人一般依恋水 s α 值为 0. 84 。 平的指标 。 问卷总的 Cronbach ’ 2. 3 2. 3. 1 程序 问卷施测 以班级为 单 位 团 体 施 测, 测 试 时 间 大 约 30 分 所有问卷 钟 。 由经过培训的 心 理 学 研 究 生 做 主 试, 当场回收 。 2. 3. 2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15.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
李彩娜 表1
全体 ( n = 724 ) 交谈交流 交际交友 待人接物 异性交往 总均分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17. 59 3. 76 18. 74 4. 21 15. 43 3. 73 16. 73 4. 47 68. 52 13. 23
周伟
张曼: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 -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
人工作模型间的关系 。 结果发现 : ( 1 ) 大学生 人 际 困 扰 的 总 体 水 平 较 低 ;( 2 ) 依 恋 的 自 我 -他 人 工 作 模 型 与 大 学 生 人 际困扰各维度及总均分间相关显著 , 自我工作模型与人际困扰的相关显著高于他人工作模型与人际困扰的相关 ;( 3 ) 依恋的自我工作模型能显著预测人际困扰的各 维 度 及 总 均 分 , 他 人 工 作 模 型 则 仅 能 预 测 交 谈 交 流 困 扰 。 结 论 :依 恋 依恋的自我工作模型可显著预测大学生人际困扰 。 的自我 -他人工作模型与大学生人际困扰间存在显著相关 , 关键词 : 大学生 ; 人际关系困扰 ; 依恋 ; 自我 -他人工作模型
形成的心理关系( 张灵,郑雪,严标宾,温娟娟,石 2007 ) 。 社会心理 学 家 Schutz 认 为, 艳彩, 每个人都 都有人际需求 ( 郑全全,俞国良,2001 ) , 需要别人, 大学生也不例外 。 与 儿 童 和 青 少 年 期 相 比, 大学阶 段个体的人际关系 在 交 往 对 象 的 范 围 、 交往的深度 上都有了极大的拓 展,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处理人际关系 是大学阶段个体社 会 化 的 重 要 任 务, 的能力也常被作为衡量大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重要 指标而受 到 研 究 者 的 关 注 ( Kahle ,Kulka ,& Klingel ,1980 ) 。 作为个体生命中一种重要的情感关系, 目前研究 者对依恋心理机制的理解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把依恋 看作是持久的, 类似于特质的个体特征, 影响着个体 整个生命 历 程 中 的 认 知 、 情 感 及 人 际 关 系 ( Bartholomew & Shaver ,1998 ) ;另一种则认为依恋反映了个体 最近的关系经历, 受特殊关系事件的影响, 是对特定 “特质论和关系论 ” 关系的特殊体验, 这就是著名的 之 争 。 最新的有关依恋心理机制的层次网络模型, 则将 依恋看作是个体内部的一种交互网络结构, 最高层是 泛化概括了自我和他人表征, 更具 稳定的默认模式, 有特质论的属性;其下的层次则包括了多种关系, 如 母子关系 、 朋友关系和恋人关系;最底层则直接针对
1
引言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
具体的某个对象 。 网络中不同层级间存在很多联系, 某些成分也是共享的 。 依恋的层次网络模型中对自 我 -他人工作模型的强调反映了依恋作为特质的稳定 性内涵( Fraley & Roberts ,2005 ) 。 “内 部 工 作 模 型 ( Internal Working Mod依恋的 el ) ” 是个体从婴儿期获得的对外界重要他人及自身 包括他人工作模型 ( Working Mod看法的内部表征, el of Other ) — — — 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活动模型和自我 — — 对自身的活动 工作模型( Working Model of Self ) — 他人工作模型包括一系列有 模型两个部分 。 其 中, 关谁是依恋对象, 以及依恋对象的情感效用性和反 应性的信息 。 自我工作模型则包括个体有关自己能 够从依恋对象那儿 获 得 支 持 的 能 力, 以及自我的要 求能否使他人, 尤其 是 依 恋 对 象 做 出 支 持 性 反 应 的 能力等信息( Bowlby ,1973 ) 。 依恋的自我和他人工 作模型都存在消极 和 积 极 的 表 征, 消极自我工作模 型的个体对自我的 看 法 是 消 极 被 动 的, 更多地认为 不值得爱的, 积极自我工作模型的个 自己是无价值 、 体对自我的看法则 是 积 极 主 动 的, 认为自己是有价 值、 值得爱的;消极他人工作模型的个体将他人看作 是不值得信赖的, 而积极他人工作模型的个体则对 他人充满信任 。 研 究 者 指 出, 作为依恋内在机制的 核心, 自我 -他 人 工 作 模 型 ( Self-Other Working Model ) 会对个体的人际适应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如 Griffin 和 Bartholomew ( 1994 ) 已 发 现 他 人 工 作 模 型
3
3. 1
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描述性统计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总均 由测 试 分 数 可 知,
分为 2. 45 ( 最高为 5 分) 。 将其转化为 Z 分后发现, Z 的绝对值大于 1 的 人 数 比 例 为 16% , 说明大学生 人际关系困扰的总 人际关系困扰的人 数 比 例 较 少, 体水平相对较低 。 接着以人际关系困扰的 4 个维度及总均分为因 变量, 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 作 2 × 3 多元方差分析, 结 果 发 现, 性 别、 年 级 的 主 效 应 显 著 ( F 性别(1, 718 ) = 10. 72 ,p < 0. 001 ; F 年 级 ( 2 , 交 718 ) = 2. 33 ,p < 0. 05 ) , 互作用不显著( F ( 2 , 718 ) = 1. 72 ,p ﹥ 0. 05 ) 。 随后 的 单 因 素 方 差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在待人接物 和异性交往维度, 男生均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困 扰总均分上, 男生也高于女生, 其他维度则无显著差 异 。 对年级差异的分析结果显示, 在交谈交流 、 待人 接物和人际关系困 扰 总 均 分 上 年 级 差 异 显 著, 大三 得分最高, 大四 最 低 。 具 体 表 现 为 大 三 显 著 高 于 大 但大二 、 大三之间 的 差 异 不 显 著 ( Turkey 检 验 ) 。 四, 这表明大三的人 际 问 题 最 突 出, 而 大 四 最 少。 人 际 困扰其他维度则无显著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05JJDXLX001 )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7K003Z ) . E-mail : chinali7371@ 163. com 通讯作者:李彩娜,
509
2010 年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5期
Ryan 和 与积极的人际取向存 在 正 相 关;而 Guardia , Couchman ( 2000 ) 等 的 研 究 也 发 现, 人际需要会正 向预测依恋的自我 -他人工作模型 。 与 这 种 对 依 恋 心 理 机 制 的 理 解 相 对 应, 在对依 恋的实证研究中也 存 在 着 类 型 说 和 维 度 说 的 争 论, 研究者们对个体依恋特征的考察从最初的以类型为 划分 标 准 的 三 类 型 ( Ainsworth ,Blehar ,Waters ,& Wall , 1978 ) 和 四 类 型 说 ( Bartholomew & Horowitz , 1991 ) 逐渐转变为 以 焦 虑 、 回 避 等 维 度 ( Hazan Shaver ,1987 ) 作 为 区 分 的 依 据 。 目 前 已 有 大 量 研 究 考 察了依恋类型 、 依恋 维 度 与 个 体 适 应 间 的 密 切 联 系 ( Lapsley ,Rice ,& FitzGerald , 1990 ; Cooper ,Shaver , & Collins ,1998 ) 。 有 关 依 恋 内 部 工 作 模 型 的 观 点 提醒我们, 若从内部 工 作 模 型 角 度 考 察 个 体 的 依 恋 应更能反映关系的实质 。 特质与适应间的关系, 在 大 学 生 心 理 咨 询 实 践 中, 人际关系问题一直 是研究者关 注 的 热 点 ( 肖 红,侯 云,2004 ) , 有研究 发 现,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困 扰 的 总 检 出 率 高 达 47. 8% , 其中轻 度 人 际 关 系 困 扰 者 32. 1% ; 严 重 人 际关系困扰者达 15. 7% ;具 有 明 显 人 际 关 系 障 碍 者 占调查 的 4. 4% ( 汪 雪 莲 等,2005 ) 。 因 此, 大学生 人际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 。 鉴于人际关系对大学生 有必 的重要意义及依恋 与 人 际 适 应 间 的 密 切 联 系, 要对大学生人际关 系 困 扰 的 特 征 进 行 实 证 性 研 究, 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依恋工 作模型间的关系, 期望为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 力提供指导 。
2
2. 1
方法
被试 随机选取西安市六所大学大二、 大三和大四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