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语文教学精神的“洗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享受语文教学精神的“洗礼”
摘要语文教学只有兼顾到了语言文字和人文素养两方面内容
的统一,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在不同环节中,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享受精神的“洗礼”,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精神洗礼
《语文课程标准》用“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目的是为了阐述这样一个理念:语文是一种养成,一种熏陶,一种浸染,是让学生享受一次次的精神“洗礼”,而不仅仅是一种塑造,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文章不是无情物。
文质兼美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情景交融,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灰椋鸟》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该文是养鹤姑娘徐秀娟烈士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成的。
课文描写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对林场工人的赞颂之情。
于永正老师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如何将徐秀娟烈士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林场工人的赞颂之情传递给学生,并了无痕迹地使他们受到熏陶与启发呢?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德育渗透点:让学生产生喜欢鸟类的思想感情,知道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应增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并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渗透。
一、氛围营造中享受“洗礼”
师生间的交流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过程、理智碰撞过程、人格感染过程。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渲染,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
上课伊始,教师深情叙述作者的动人事迹:有一个东北女孩,十分爱鸟,自幼随父母驯养丹顶鹤,18岁便成了养鹤专家。
1986年,她不远千里,从家乡来到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在1987年9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寻找一只飞失的小丹顶鹤,掉进了小河,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
她,叫徐秀娟。
她不但爱丹顶鹤,还爱各种各样的鸟儿。
她的文笔很优美,留下了许多日记和诗文。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徐秀娟烈士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成的。
这样一段深情的话语,使学生对作者爱鸟胜过爱自己的生命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形成阅读期待。
学生积极调动其内心的积蓄、隐埋的情感,认真地去阅读、去体会。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和学生一道走进文本、交流感悟。
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品味,没有压力。
上课临近尾声,升华情感:今天,我们学习了徐秀娟烈士的文章,更深刻地感受她的爱鸟情怀,也更深刻地认识到爱护鸟类、爱护大自然这个道理。
(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录音)养鹤姑娘徐秀娟烈士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但她演绎的人鸟和谐共处的故事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让我们怀着对这位大姐姐的崇敬,再一次深
情朗读这篇课文吧! 学生听着歌曲,对作者的爱鸟情怀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相信,也必将把自己从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落实到行动中。
二、尽情阅读中享受“洗礼”
王崧舟老师认为:阅读教学“读”是最主要、最重要的目的。
学生的“读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靠“听”是听不会的,靠“讲”是讲不出的,靠“做”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读”才能学会“读”。
因此,语文课堂一定要采用多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读,读出情感和韵味,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学会做人做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课文内容,领略课文的妙词佳句。
同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与文本、与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进而感悟课文内涵,水到渠成。
三、质疑释疑中享受“洗礼”
学贵有疑。
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书中解决问题,并获得素养的提升,是最佳的阅读境界。
课文开头写道:作者觉得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对它的印象不怎么样。
而结尾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
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感到很矛盾。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个矛盾去和文本对话,尽情和老师、伙伴交流,使富有个性的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启迪。
四、延伸拓展中享受“洗礼”
学语文与生活实际应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下课前,我安排学生完成两项课外作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习的空间,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课的课外作业:①课后阅读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文章《珍珠鸟》,体会人与小鸟的另一种别样情感。
②以“爱鸟”为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要求:内容丰富,可以有爱鸟的故事、与鸟有关的古诗句、美文佳句、图片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优势,巧妙、适时地向学生渗透德育,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这种渗透,不能是单纯的道德说教,不要有成人的理性解读,要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自己品味,以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