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基于生活圈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以山西省小城镇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12 太榆都市区姚村镇生活圈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 2-13 太榆都市区姚村镇交通背景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2.2.2 基于生活圈的山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的思考
通过山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特点和互动规律, 可以看出, 从生活圈角度出发,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不再单纯考虑配置标准,而应从更大空间范围来考虑: (1)在村与镇、镇与县市的功能紧密度上应尽量以“出行时间”作为衡量尺度,而不 能单用空间距离半径划分影响圈层, 居民的出行时间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圈服务范围关系 密切,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配置应结合出行时间来考量布置。 (2)居民的出行意愿伴随设施等级的提高而提高,可接受的时间范围也因此而提升, 因此, 同一类型不同等级的公共设施的生活圈范围不同, 可根据公共服务设施所涵盖的生活 圈的多少来划定公共服务设施的等级。 (3)行政区划等级对小城镇生活圈有的影响时,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配置应参考所在 县市的层级配置标准, 当行政区划等级对小城镇生活圈影响较小时,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等 级应该尽量提高。 (4)边缘型小城镇的生活圈层可能受到或者辐射多个生活圈,其生活圈层首先考虑与 其时间距离最近的县市级生活圈产生联系, 或者倾向于自我完善提升, 会出现突破行政区划 的公共服务设施圈层,或异于周边城镇的更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圈层。
(1)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特点具备生活圈的特性 ①空间的流动性 基于交通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距离从一定程度上消减,公共服 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得到提高,居民的出行意愿也随之增加,城镇之间、镇村之间的居民流动 较之以前有增多,促使了公共服务设施在更大的空间区域中发挥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居民 的出行方式主要为公交, 因而呈现了以公交便捷度为主的空间流向, 具备了生活圈的基本特 性——空间的流动性。 ②需求的指向性 居民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不 同等级具有自我的价值判断和需 求意向。 对于公共服务设施不同类 型功能的选择上, 当意愿需求倾向 于设施层级高、 质量高的公共服务 设施时, 往往会选择县市级或者更 高级别的目的地, 即时间的接受范 围也就扩大(图 2-5)。当然,对于 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层 级和出行意愿不同, 如对医疗机构 的需求标准普遍高于镇区卫生院当前的服务水平, 大多数居民在非日常小病的情况更愿意选 择具有同等诊断能力但等级更高的中心城区(县城)医院;但对于文化娱乐设施,多数居民 觉得没必要到县城或相邻镇参加文体活动。 居民的意愿价值和使用需求具备了生活圈的又一 基本特性——需求的指向性。 (2)公共服务设施的互动规律符合生活圈的特性 ①时间距离——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范围符合生活圈不均衡的“距离衰减率” 通过调研分析可得,山西省的小城镇在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上,符合生活圈的“距离衰 减率” , 但是由于空间上是间断的, 所以呈现出区域间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范围的不均衡衰减。 位于上党城镇群内的苏店镇(图 2-6)和八义镇(图 2-7)由于与长治市区的距离不同 所受到的吸引力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生活圈层结构。
【关键词】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小城镇;山西省;配置优化
1. 引言
1.1 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的问题
现行《镇规划标准》是指导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规范,是基于行政区划的规划建设指导标 准, 其中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配置做出了强制性和指导性的要求, 配置内容主要包括行 政管理、文化教育、文体科技和医疗保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存在设施的盈利性和非 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并不完全按照标准配给,同时随着城镇间社会经济的发展、交 通条件的改善, 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也突破了行政区划, 会存在设施配置不足或资源浪 费的情况。
另一种则是行政中心与县(市)域地域单元的几何中心偏差较远,围绕其扩展开的生 活圈层结构无法覆盖偏远地区, 就会发展出逐渐承担县域副中心职能的较强中心镇。 如清徐 县徐沟镇(图 2-10)和长治县荫城镇(图 2-11) ,分别是清徐县东部城镇的综合服务中心和 长治县东南三镇的综合服务中心。 ③ 多 方 影 响 或 独 立 凸
图 2-3 上党城镇群规划示意图 资料来源:上党城镇群规划
图 2-4 上党城镇群内调研小城镇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表 2-3 上党城镇群内调研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与使用状况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2.1.3 配置问题
根据前述的对于山西省的实际调研情况分析, 结合配置标准, 可以发现标准中存在一定 “不实用性” 。存在以下问题: (1)现行的配置标准中,对于一般镇和中心镇的层级配置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 调研中,现实中小城镇的等级分类更为复杂,就山西省而言,调研的小城镇就有国家级重点 镇、省级重点镇、山西省百强镇、县级中心镇与一般镇的分别,不同类别的城镇建设等级也 相差较大。 (2) 现状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规范并不相符, 特别是在高中和文体科技设施上, 存在未达标的配置; 人们对于高中的选择往往倾向于县级或者市级或更高等级, 这就出现了 跨行政区划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要求; (3)存在居民实际需求与规范中要求必须配置项目不相符的情况,如对于部分盈利性 质的文化设施, 受到消费能力制约, 居民的使用意愿更倾向于消费水平较低的文化休闲类设 施,这也与规范中部分标准有所矛盾。 (4)相邻乡镇或城镇之间基于同一标准配置会存在设施配置浪费的问题。在出行时间 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更高层级公共服务设施,因而会造成设施的巨大浪费。 因此, 山西省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亟待突破传统配置标准的局限性和行政区划的 限制性,应该寻找新的突破口来考虑其优化与调整的问题。
基于生活圈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
——以山西省小城镇为例
耿 虹 许金华 张 艺
【摘要】目前我国广大小城镇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处在低标准、低效率阶段,
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进程。 山西省作为中部地区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落后的地区, 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结合山西省两个城镇密集区的主要城镇展开调研,从生活圈的角度 分析两个城镇群内主要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和配置问题,从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特点和互动 规律分析判断山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圈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配置优化的可能性,从而提出基 于生活圈的山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路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生活圈理论对小城镇公共 服务设施进行分析研究,并在生活圈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案例划定适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圈层,并 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出了优化路径。
2.2 基于生活圈的山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的可行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目前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基于单独的城镇本身提出的配 置要求,往往无法应对实际配备中的各项复杂问题,因此,下文将借助生活圈的理论分析探 讨在区域空间下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的可行性。
2.2.1 山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圈已形成
图 1-1 山西省小城镇分布及调研城镇群
服务设施优化的可行性,基于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山
的区位
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路径。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2. 山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分析
2.1 山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及问题 2.1.1 配置标准
由于山西省各城市均未出台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规划方法及建设标准, 故目前山 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仍参照国家《镇规划标准》 。以下是针对中心镇和一般镇 的非盈利性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类型划分(表 2-1) :
1.2 基于生活圈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研究的必要性

Fra Baidu bibliotek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网级空间优化研究》 (编
号:51178199)
日本最早于“都市圈”的研究中提出了“日常生活圈”概念,是指以日常通勤范围为主 的生活圈和生产圈。1989 年 Rimmer·P.J 针对日本大阪名古屋和东京东海道大都市带提出 了“日常生活圈”的三圈层结构,强调了生活圈的圈层结构概念,并根据出行时间和居民的 日常生活行为对其进行定义划分,分为基本生活圈、基础生活圈和机会生活圈,其中涉及到 城市的公共服务方面,是引导生活圈层理念与城市公共服 务功能相结合的核心观念。 小城镇生活圈以小城镇为主体,其生活圈范围覆盖城 —镇—村,突破了传统的行政界线,更为强调一个区域范 围内服务对象的选择指向性与流动性,而非囿于单个城镇 内部的功能使用进行静态描述,强调城镇之间的流通和区 域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合理性和公 共服务设施使用的高效性,避免了资源浪费。 因此本文从生活圈的视角出发,对山西省两个重要的 城镇群——太榆城镇群、上党城镇群(图 1-1)内主要城 镇展开调研,通过分析当前山西省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标准和配置现状问题,从生活圈的角度探讨了公共
图 2-10 太榆都市区徐沟镇生活圈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 2-11 上党城镇群内荫城镇生活圈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显——不同行政区域交接地方的边缘型城镇生活圈结构更为复杂 如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 乘坐公交到太原市区的时间为 1.5 小时左右, 而步行到清徐县 固驿村再乘坐清徐县公交车到达县城的时间不到 0.5 小时(图 2-12) ,在可达性更高的情况 下,很多居民也会选择清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图 2-13) 。 同样更为复杂的生活圈层结构出现在太原市域边缘的夏家营镇,虽不在太原市域范围 内,但作为大城市边缘区,其受到的辐射力影响仍存在,并以另一种方式凸显,即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质量与等级均超过同一县域范围内的其他镇。
图 2-8 上党城镇群内店上镇生活圈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 2-9 上党城镇群内百尺镇生活圈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②行政主导——县(市)域单元内的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受行政中心生活圈的主导 小城镇居民的出行方式由于较大程度上依赖县内(城郊)公交,呈现出一种尽端式的互 通模式, 即交通的联系多存在于县城——各城镇的单向联系间, 这样的交通主导模式最终形 成向行政中心内聚式的公共服务设施运行机制。而在行政中心主导县(市)域生活圈层结构 的情况下,会出现两种城镇结构的发展模式: 一种是行政中心与县(市)域地域单元的几何中心基本重合,其可以向行政区域范围内 小城镇提供同等的中心服务能力。
为了研究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等级分布的类型,结合“行政区划差
异”和“互动距离差异” ,选取了 5 个镇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为晋源区姚村镇、小店区北格 镇、清徐县东于镇、清徐县徐沟镇和交城县夏家营镇(图 2-2) 。五个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情况如下(表 2-2) :
表 2-2 太榆都市区内调研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与使用状况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2)上党城镇群内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配置现状 长治上党城镇群是山西省省域结构“一核一圈三群”中“三群”之一——晋东南城镇群 的重要组成部分(图 2-3) 。在“长治—晋城”这条发展走廊上密集分布着中等规模的小城 镇,结合规模结构、地理条件等因素,选取了集中在壶关县和长治县的 6 个具有相互联系可 能性且不同等级的镇作为调查对象:长治县苏店镇、长治县荫城镇、长治县西火镇、长治县 八义镇、壶关县店上镇和壶关县百尺镇(图 2-4) 。六个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如下 (表 2-3) :
图 2-5 调研城镇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实际意愿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 2-6 上党城镇群内苏店镇生活圈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 2-7 上党城镇群内八义镇生活圈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如位于壶关县山区的百尺镇(图 2-8) ,虽到县城的空间距离与店上镇(图 2-9)到县城 的距离仅多 3 公里,但由于地势和交通条件影响,往返时间却比店上镇多出至少 1.5 小时, 最后形成的生活圈结构就极为不同: 百尺镇城镇内部功能趋于完备, 形成较为独立的生活圈; 而店上镇在生活方面则与壶关县城互动更为密切。
表 2-1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
资料来源: 《镇规划标准》
2.1.2 配置现状
(1)太榆城镇群内的小城镇 太榆城镇群位于大太原都市圈内的核心位置,由太原市区、晋中市榆次区、清徐县城、 阳曲县城构成的太榆都市区范围(图 2-1) 。
图 2-1 山西省太原都市圈示意图 资料来源: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图 2-2 太榆都市区内调研小城镇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