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研究_史战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 , 中文版信度效度良好 。
1.2.4
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 ,BAI )[13]
18-60 岁 , 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③ 排除脑器质性及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障 碍 、 精神病性抑郁或双相情感障碍 ;④ 排除贝克焦虑 量表 (BAI ) 分值在 45 分以上者 ;⑤ 签署知情同意后 参加本研究 。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收集 94 例 , 剔 除明显漏填及不认真作答的问卷 , 共 84 例符合入组 标准 , 有效率为 89.3% , 其中男 29 人 , 女 55 人 , 平均 年龄 33.8±9.4 岁 焦虑障碍对照组为 2012 年 4 月至 7 月在北京 安定医院焦虑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 , 符合 DSM-IV 中任何一种类型的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 入组标准 :
【Key words 】
Attachment ; Depressive disorder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常见精神障碍 , 马 辛等 2007 年对北京市常住人口抑郁症的流调结果 显示 , 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 3.31% , 终身患病率为
依恋 (Attachment ) 理论最初由英 国 精 神分析师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3.04.041
· · 616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21 No. 4 2013
抑郁症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研究
史战明 , 杨琴 , 薛莹 , 王倩 , 杨蕴萍
( 首都 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 安定 医院 / 临床 心理学 系 , 精神 疾病诊断 与治疗 北京 市 重点实 验 室 , 北京 100088 )
通讯作者 : 杨蕴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年
第 21 卷
第4期
· · 617
虑测量的是个体是否担心自己被拒绝和抛弃 , 分数越 高 , 说明担心被拒绝的焦虑程度越重 ; 依恋回避测量 的是个体对于亲密关系感到舒适的程度 , 分数越高 , 说明对亲密关系的舒适度越低 。 本研究旨在探索抑郁症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以 及不同依恋类型的抑郁水平 , 以期为临床干预与治 疗 、 特别是心理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6.87% 。 关于抑郁症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理心
[1]
理学机制方面 , 既往国内研究发现抑郁症与父母养 育方式 、 归因风格 、 创伤经历 、 应激 性生活事件 、 家 庭关系 、 人格特症 、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等因素相关 [26]
。 近年来 ,国内外有学者从成人依恋的角度来探索
不安全依恋类型与抑郁症和抑郁水平的关系 , 以此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探索抑郁症的成因 [7]。
【 摘要 】 目的 :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依恋类型及其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 方法 : 对抑郁症门诊医生诊断推荐的抑郁
症病人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 卷 ( MINI) 诊 断 评 估 之 后 , 采 用 贝 克 抑 郁 量 表 (BDI) 和 亲 密 关 系 体 验 问 卷 修 订 版 (ECR-R) 进 行 调 查 。 结 果 :① 抑 郁 症 患 者 依 恋 类 型 分 布 为 安 全 型 37 例 (44% ), 迷 恋 型 26 例 (31% ), 淡 漠 型 15 例 (17.9% ), 恐惧型 6 例 (7.1% ), ECR-R 依 恋 焦 虑 维 度 得 分 显 著 高 于 正 常 对 照 组 和 焦 虑 障 碍 组 ; 依 恋 回 避 维 度 得 分 显 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与焦虑障碍组无差异 。 ② 不安全依恋类型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安全型的 3.909 倍 , 其中恐惧型 风险最大 , 是安全型的 6.486 倍 , 迷恋型者是 5.622 倍 , 淡漠型是 2.317 倍 。 ③ 不同依恋类型的抑郁症患者 BDI 分值差 异显著 , 不安全依恋类型的 BDI 分值显著高于安全型依恋的 BDI 分值 。 结论 : 抑郁症患者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占多数 , 不安全依恋类型是罹患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 其中恐惧型的风险最大 。 【 关键词 】 依恋 ; 抑郁症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3611(2013)04-0616-04
共 21 个项目 , 每个项目采用 1-4 分四级评分 , 中文 版信度效度良好 。
1wk.baidu.com3
统计分析 应用 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描述性统计 、
协方差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 、 单因素方差分析 。
2
2.1
结
果
抑郁 症 组 ECR-R 得 分 与 焦 虑 障 碍 组 及 正 常 以年龄 、 性别 、 文化程度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
1
1.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病例组为 2012 年 3 月至 8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 。 入组标准 : ① 先由一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做出 临床诊断 , 研究者再运用简要国际神经精神科访谈 工具 MINI 进行确定诊断 , 二者相符后入组 ;② 年龄
1.2.3 贝 克 抑 郁 量 表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 BDI)[12] 共 21 个项目 , 每个项目采用 0-3 分四级
对照组比较 析 。 由表 1 可知 , 三组在 ECR-R 依恋焦虑维度 、 回 避维度得分差异显著 。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 , 抑郁症组
①先由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者做出临床诊断 , 研究 者再运用简要国际神经精神科访谈工具 MINI 进行
确定诊断 ;② 年龄为 18-60 岁 , 性别不限 ; ③ 初中及 以上教育程度 ; ④ 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者 、 精神分裂 症 、双 相 情 感 障 碍 、严 重 抑 郁 症 、脑 器 质 性 疾 病 、癫 痫 、 物质滥用及不合作者 ;⑤ 签署知情同意 。 符合入 组标准的患者共收集 123 例 , 剔除明显漏填及不认 真 作答的问卷 , 共 114 例符合 入组标准 , 其 中 男 54 人 , 女 60 人 , 平均年龄 34.2±10.4 岁 。 正常对照组 84 例 , 其中男 41 人 , 女 43 人 , 平均 年龄 37.8±12.0 岁 。 入组标准 : ① 身体健康 ; ② 年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depression in depressive disorder pa -
tients. Methods: 84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meeting DSM-IV criteria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were assessed by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Revis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Beck De pression Inventory. Results: ①The attachment styl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was as follows: Se curely (44%), Preoccupied 31%, Dismissing 17.9%, and Fearful 7.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pressive disorder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ECR-R anxiety and avoidance. Compared with the anxiety disorder group, the depres sive disorder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ECR-R anxiety, but no difference in avoidance. ② Insecure style patients had 3.909 more times of the risk of having depressive disorders than the secure ones, fearful style had the highest risk(6.486 more times than the secure ones), preoccupied style had 5.622 more times and dismissing style had 2.317 more times. ③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DI in adult attachment between case groups. The score of BDI was higher in the par ticipants with insecure style than those with the secure style group. Conclusion: Insecure adult attachment styls are the majority among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and it is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the depressive disorder, especially the fearful style has the most risk.
中图分类号 : R395.2
Adult Attachment Style of the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SHI Zhan-ming , YANG Qin , XUE Ying , WANG Qian , YANG Yun-p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sychology ,Beijing And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Key Lab of Mental Disorders ,Beijing 100088 , China
Bowlby 提出 , 指婴儿在和他们的主要养育者互动中
发展出来的 “ 内部工作模型 ”(Internal working model )或认知图式 (cognitive schemas)。 这些工作模型或 认知图式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 影响了个体在人际关 系中对自我是否值得他人照顾 ( 自我模型 )以及他人 能否提供照顾 ( 他人模型 ) 的觉察和判断 [8]。 目前依 恋研究已经从儿童拓展到成人 。 成人依恋被认为是 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 。 Fraley 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编制了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 版 (ECR-R ) 来测量成人依恋 [9]。 该量表包括了四种 依恋类型和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 。 依恋焦
精神疾病的简短结构式访谈问卷 , 中文版由司天梅 等修订 , 其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
1.2.2 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 ,ECR -R) [11] ECR -R 共 36
个条目 , 包括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 , 两维度 各含 18 个条目 ,1-7 级评分 。 中文版由鲁小华等修 订 , 信效度良好 。 两个维度以 4 分为界可以构成四种 依恋类型 , 即安全型 ( 低回避 、 低焦虑 ) 、 迷恋型 ( 低回 避 、 高焦虑 )、 淡漠型 ( 高回避 、 低焦虑 ) 和恐惧型 ( 高 回避 、 高焦虑 )。 迷恋型 、 淡漠型和恐惧型又统称为不 安全性依恋 。
1.2.4
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 ,BAI )[13]
18-60 岁 , 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③ 排除脑器质性及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障 碍 、 精神病性抑郁或双相情感障碍 ;④ 排除贝克焦虑 量表 (BAI ) 分值在 45 分以上者 ;⑤ 签署知情同意后 参加本研究 。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收集 94 例 , 剔 除明显漏填及不认真作答的问卷 , 共 84 例符合入组 标准 , 有效率为 89.3% , 其中男 29 人 , 女 55 人 , 平均 年龄 33.8±9.4 岁 焦虑障碍对照组为 2012 年 4 月至 7 月在北京 安定医院焦虑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 , 符合 DSM-IV 中任何一种类型的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 入组标准 :
【Key words 】
Attachment ; Depressive disorder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常见精神障碍 , 马 辛等 2007 年对北京市常住人口抑郁症的流调结果 显示 , 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 3.31% , 终身患病率为
依恋 (Attachment ) 理论最初由英 国 精 神分析师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3.04.041
· · 616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21 No. 4 2013
抑郁症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研究
史战明 , 杨琴 , 薛莹 , 王倩 , 杨蕴萍
( 首都 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 安定 医院 / 临床 心理学 系 , 精神 疾病诊断 与治疗 北京 市 重点实 验 室 , 北京 100088 )
通讯作者 : 杨蕴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年
第 21 卷
第4期
· · 617
虑测量的是个体是否担心自己被拒绝和抛弃 , 分数越 高 , 说明担心被拒绝的焦虑程度越重 ; 依恋回避测量 的是个体对于亲密关系感到舒适的程度 , 分数越高 , 说明对亲密关系的舒适度越低 。 本研究旨在探索抑郁症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以 及不同依恋类型的抑郁水平 , 以期为临床干预与治 疗 、 特别是心理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6.87% 。 关于抑郁症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理心
[1]
理学机制方面 , 既往国内研究发现抑郁症与父母养 育方式 、 归因风格 、 创伤经历 、 应激 性生活事件 、 家 庭关系 、 人格特症 、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等因素相关 [26]
。 近年来 ,国内外有学者从成人依恋的角度来探索
不安全依恋类型与抑郁症和抑郁水平的关系 , 以此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探索抑郁症的成因 [7]。
【 摘要 】 目的 :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依恋类型及其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 方法 : 对抑郁症门诊医生诊断推荐的抑郁
症病人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 卷 ( MINI) 诊 断 评 估 之 后 , 采 用 贝 克 抑 郁 量 表 (BDI) 和 亲 密 关 系 体 验 问 卷 修 订 版 (ECR-R) 进 行 调 查 。 结 果 :① 抑 郁 症 患 者 依 恋 类 型 分 布 为 安 全 型 37 例 (44% ), 迷 恋 型 26 例 (31% ), 淡 漠 型 15 例 (17.9% ), 恐惧型 6 例 (7.1% ), ECR-R 依 恋 焦 虑 维 度 得 分 显 著 高 于 正 常 对 照 组 和 焦 虑 障 碍 组 ; 依 恋 回 避 维 度 得 分 显 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与焦虑障碍组无差异 。 ② 不安全依恋类型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安全型的 3.909 倍 , 其中恐惧型 风险最大 , 是安全型的 6.486 倍 , 迷恋型者是 5.622 倍 , 淡漠型是 2.317 倍 。 ③ 不同依恋类型的抑郁症患者 BDI 分值差 异显著 , 不安全依恋类型的 BDI 分值显著高于安全型依恋的 BDI 分值 。 结论 : 抑郁症患者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占多数 , 不安全依恋类型是罹患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 其中恐惧型的风险最大 。 【 关键词 】 依恋 ; 抑郁症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3611(2013)04-0616-04
共 21 个项目 , 每个项目采用 1-4 分四级评分 , 中文 版信度效度良好 。
1wk.baidu.com3
统计分析 应用 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描述性统计 、
协方差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 、 单因素方差分析 。
2
2.1
结
果
抑郁 症 组 ECR-R 得 分 与 焦 虑 障 碍 组 及 正 常 以年龄 、 性别 、 文化程度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
1
1.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病例组为 2012 年 3 月至 8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 。 入组标准 : ① 先由一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做出 临床诊断 , 研究者再运用简要国际神经精神科访谈 工具 MINI 进行确定诊断 , 二者相符后入组 ;② 年龄
1.2.3 贝 克 抑 郁 量 表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 BDI)[12] 共 21 个项目 , 每个项目采用 0-3 分四级
对照组比较 析 。 由表 1 可知 , 三组在 ECR-R 依恋焦虑维度 、 回 避维度得分差异显著 。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 , 抑郁症组
①先由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者做出临床诊断 , 研究 者再运用简要国际神经精神科访谈工具 MINI 进行
确定诊断 ;② 年龄为 18-60 岁 , 性别不限 ; ③ 初中及 以上教育程度 ; ④ 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者 、 精神分裂 症 、双 相 情 感 障 碍 、严 重 抑 郁 症 、脑 器 质 性 疾 病 、癫 痫 、 物质滥用及不合作者 ;⑤ 签署知情同意 。 符合入 组标准的患者共收集 123 例 , 剔除明显漏填及不认 真 作答的问卷 , 共 114 例符合 入组标准 , 其 中 男 54 人 , 女 60 人 , 平均年龄 34.2±10.4 岁 。 正常对照组 84 例 , 其中男 41 人 , 女 43 人 , 平均 年龄 37.8±12.0 岁 。 入组标准 : ① 身体健康 ; ② 年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depression in depressive disorder pa -
tients. Methods: 84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meeting DSM-IV criteria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were assessed by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Revis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Beck De pression Inventory. Results: ①The attachment styl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was as follows: Se curely (44%), Preoccupied 31%, Dismissing 17.9%, and Fearful 7.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pressive disorder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ECR-R anxiety and avoidance. Compared with the anxiety disorder group, the depres sive disorder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ECR-R anxiety, but no difference in avoidance. ② Insecure style patients had 3.909 more times of the risk of having depressive disorders than the secure ones, fearful style had the highest risk(6.486 more times than the secure ones), preoccupied style had 5.622 more times and dismissing style had 2.317 more times. ③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DI in adult attachment between case groups. The score of BDI was higher in the par ticipants with insecure style than those with the secure style group. Conclusion: Insecure adult attachment styls are the majority among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and it is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the depressive disorder, especially the fearful style has the most risk.
中图分类号 : R395.2
Adult Attachment Style of the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SHI Zhan-ming , YANG Qin , XUE Ying , WANG Qian , YANG Yun-p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sychology ,Beijing And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Key Lab of Mental Disorders ,Beijing 100088 , China
Bowlby 提出 , 指婴儿在和他们的主要养育者互动中
发展出来的 “ 内部工作模型 ”(Internal working model )或认知图式 (cognitive schemas)。 这些工作模型或 认知图式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 影响了个体在人际关 系中对自我是否值得他人照顾 ( 自我模型 )以及他人 能否提供照顾 ( 他人模型 ) 的觉察和判断 [8]。 目前依 恋研究已经从儿童拓展到成人 。 成人依恋被认为是 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 。 Fraley 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编制了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 版 (ECR-R ) 来测量成人依恋 [9]。 该量表包括了四种 依恋类型和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 。 依恋焦
精神疾病的简短结构式访谈问卷 , 中文版由司天梅 等修订 , 其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
1.2.2 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 ,ECR -R) [11] ECR -R 共 36
个条目 , 包括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 , 两维度 各含 18 个条目 ,1-7 级评分 。 中文版由鲁小华等修 订 , 信效度良好 。 两个维度以 4 分为界可以构成四种 依恋类型 , 即安全型 ( 低回避 、 低焦虑 ) 、 迷恋型 ( 低回 避 、 高焦虑 )、 淡漠型 ( 高回避 、 低焦虑 ) 和恐惧型 ( 高 回避 、 高焦虑 )。 迷恋型 、 淡漠型和恐惧型又统称为不 安全性依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