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磊的一些事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卓越—记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朱光磊教授发表时间:2008-11-39:12:11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浏览次数:3994
朱光磊,男,1959年3月出生,1980年考入南开大学,1984年和1987年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现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一级学科刊物《政治学研究》编委;北京大学政治学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华东政法学院等单位兼职教授(研究员)。

追求卓越
——记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朱光磊教授
朱光磊,男,1959年3月出生,1980年考入南开大学,1984年和1987年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现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一级学科刊物《政治学研究》编委;北京大学政治学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华东政法学院等单位兼职教授(研究员)。

在南开园里有这样一位学者,他1976年初中毕业后,在天津市物资管理学校工作,1980年考入南开大学,1984年和1987年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留校任教,然后一路向前,一年助教,两年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晋升教授,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同年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03年获全国首届高校百名“教学名师奖”,现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就是朱光磊。

朱光磊这有点传奇的经历是为南开学子所津津乐道的。

熟悉朱光磊的人都
知道,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自身不懈努力的结果,他的一心向学、他的矢志治学、他的追求卓越的勇气,成就了今天南开园中的这位独具魅力的年轻学者。

一心向学
经历过文革的朱光磊初中毕业后在市物资管理学校工作,做过食堂管理员、后勤干事、校团总支副书记等。

小小年纪能够“以工代干”,在当时已经算很不错了。

他工作和自学都非常努力,但是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大学教师。

“我只知道自己喜欢哲学社会科学,喜欢读书和写作,一心想着要自学成才。

但后来发现,没有系统、正规的大学教育,你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写个文章什么的,但很难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


1980年,没有受过一天高中教育的朱光磊买了五册单价七角六分的复习手册就参加了高考,进入了南开大学哲学系。

在那里,朱光磊接受了系统的哲学教育,并且幸运地遇到了许多杰出的老师,这些教师给他的教诲令他终生受益。

陈晏清老师的逻辑性,封毓昌老师的思辩性,车铭洲老师的浅入深出,冒充虎老师的火花四溅,冯贵娴老师的点睛之笔,周德丰老师的平和与幽默,杨瑞森老师的热情奔放,方克立老师的扎实和稳健,张金贤老师的实话实说等,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他认为,大学老师就应该像他们那样,而他自己也渐渐喜欢上了大学教师这个职业。

但是,他自身有一个非常大的障碍,这就是小时候说话结巴,当班长喊“起立”都困难。

为了纠正这个毛病,主楼312教室对面的楼梯转弯处就成了朱光磊的训练场,他常常一个人站在那对着墙壁练说话,复述老师白天上课的内容。

现在朱光磊能得到教学效果较好的评价,都是那时苦练的结果。

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采取实际行动去实现,这应该是朱光磊的信念之一。

如果当初朱光磊满足于一时的工作状态,没有坚持自己一定要
读书成材的理想,或者他没有克服自己的语言障碍,那么我们身边将缺少这位良师益友。

矢志治学
很有趣的现象是,当年朱光磊学的专业是哲学,而他取得最大成就的领域却是政治学。

就这个问题,他说:“当年,我白天学哲学,周末和寒暑假学政治学,四年读了八年的书。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朱光磊就在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两个方向上交替、持续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工作中去。

现在,不管工作多忙,他每天都抽出几个小时学习,几乎所有的假期他都把自己关在家里。

寒暑假他更是倍加珍惜,可以连续几十天进行大运动量的脑力劳动。

他常说,假期对我有金子般的价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的矢志治学、苦心钻研,朱光磊在这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同行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朱光磊在中国政府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是35万字的著作《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该书第一次将“政治过程”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国政治,为将对中国政府的研究从“体制”的层面较为系统地提高到了“过程”的层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吸收了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与阐述方法,又结合中国实际做了调整和发挥,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他提出的关于政府行为的“偏离假设”和一系列较为重要的命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该书的引论部分《政府过程的学说、方法及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1994年在《南开学报》发表后,受到了好评,并于1997年12月荣获由中国社科院等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社科成果优秀论文奖(最高奖);1999年12月《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朱光磊在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研究工作方面的代表作是46万多字的著作《当
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主编,主要执笔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997,1998年两版三个印次)和1994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文章《要全面、历史地看待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朱光磊对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研究不仅在学术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高层决策起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他对目前私营企业主社会政治属性和“政治安排”的研究,已经为中央统战部所接受,为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所采用,中央统战部并据此提名本不研究统战问题的朱光磊同志担任了中国统战学会的常务理事。

朱光磊的长处是理论联系实际。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中,他善于综合和概括,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之间寻找打开研究思路的突破口,在研究工作中,不搞绝对化和简单化。

他认为,治学应该学一些哲学,锻炼思维能力。

做研究工作要有连续性,可在两、三个相关的研究领域(一般为三级学科)上,以两至三年为一个小周期,交替进行研究工作。

这样,既可以保持工作的前后衔接,不断推出系列成果,又可以不断推陈出新,还可以使研究者总是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感觉”从而为一生的学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追求卓越
朱光磊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注意渗透给学生很多开阔视野、提升素质的理念。

他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掌声、笑声不断。

“他不用点名,那太浪费时间!”上过朱老师的课的同学谈到他总是一脸崇拜的神情,“听朱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

他总能抓住你,思路开阔,深入浅出。

特别注意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他曾在一次学院的团校培训中讲到:成熟的人,过的是一种浓缩的生活。

在相同的时间里比别人做的更多、经历的更多、得到的更多、挫折也往往更多。

追求卓越,是幸福的人走向成熟和获得成功的方法。

学习要有计划,要有大思路、大局观,要能出新思想。

朱光磊常常对学生讲,要抓住现在学习的好条件,给自己施加压力,寻找学习的动力。

现在的学习条件好了,生活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在顺境中成长的,如何在顺境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最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需要——追求卓越。

朱光磊在教导学生追求卓越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超越自身。

2002年冬天,他不慎摔坏了膝盖。

医生一再要求他暂停手中的工作,至少静养3个月。

可是他不但利用病床上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凭借坚强的毅力,“倒排工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站立行走。

在腿上还有钢钉、钢丝的情况下,在术后的四十天上班料理公务,五十天走上讲台,九十天身带折叠拐杖,如约东渡日本,到早稻田大学讲学。

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此时,作为南开人,作为老师,他把什么都忘了。

2003年教育部评选高校教学名师奖,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求教授在近四年中为本专科教学超过400个学时,如果是一位专职教师当然不难达到,可朱光磊除了教学还有科研,更有一个学院的管理工作和许多社会工作在等着他。

对此,他如是说,“既然想把三者都做好,那就只有牺牲业余时间,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

除了保证比较充足的睡眠和与太太一起照顾儿子以外,我根本(不是基本)没有休闲和锻炼的时间,根本没有与前辈、亲戚和朋友交往的时间。

现在回顾起来,多亏我20年前本科的基础打得好,可以说我还在吃本科的老本儿。

”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时间,但朱光磊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之外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通过平时的不断积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才有了今天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辉煌。

追求卓越、永不止步的信念,成就了朱光磊辉煌的学术、教学道路。

作为一个教师,他在期盼着尽早看到自己学生成功的时刻。

他与自己研究生的关系非常“近”,但是也要求非常严格,——他希望自己能够为学生做出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