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页)

合集下载

《道德经》原文

《道德经》原文

xx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jia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i),成功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

深乎!万物宗。

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湛常存。

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蘥(tuo yue)。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门,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人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为雌?明白四达,能无知?三十辐共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辱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

为我有身。

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庄子·知北游》解说和语译

《庄子·知北游》解说和语译

《庄子·知北游》解说和语译(解题) 本篇以首句“知北游于玄水之上” 的首三字为题。

“知(智)”是人名。

虽标为“北游”,实际不是游记,还是论议道理的文章。

主旨在于论“道”。

论其所在,无所不在。

论其本质,不可闻,不可见,不可言。

知道者实则不知。

体道不仅及于无,而应及于无无。

原文知北游于玄水之上(一),登隐弅之丘(二),而适遭无为谓焉(三)。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四):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五)?”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

非不答,不知答也。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六),而睹狂屈焉(七)。

知以之言也问于狂屈,狂屈曰:“唉! 予知之,将语若。

”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

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

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

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

道不可致,德不可至。

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

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八)。

’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九)! 其易也其唯大人乎! 生也死之徒(十),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解说(一)“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玄水”不予考证。

意象诗学、徐则臣及现代中国小说

意象诗学、徐则臣及现代中国小说

意象诗学、徐则臣及现代中国小说李徽昭【摘要】一、"意象"及小说意象诗学的可能rn杨义曾指出,"研究中国叙事文学,必须把意象以及意象叙事的方式作为基本命题之一,进行正面而深入地剖析,才能贴切地发现中国文学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神采之所在、重要特征之所在".①这里的叙事文学主要指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由古典小说出发,延及现代小说,"意象"及"意象叙事"扩大了本土中国小说叙事理论的边界.【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43-47)【作者】李徽昭【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一、“意象”及小说意象诗学的可能杨义曾指出,“研究中国叙事文学,必须把意象以及意象叙事的方式作为基本命题之一,进行正面而深入地剖析,才能贴切地发现中国文学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神采之所在、重要特征之所在”。

①这里的叙事文学主要指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由古典小说出发,延及现代小说,“意象”及“意象叙事”扩大了本土中国小说叙事理论的边界。

新时期以来,文学研究从“意象”角度对中国小说做了较为深入的发掘,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本土中国文学叙事的“意象”诗学。

作为解读现代小说的一把钥匙,“意象”范畴及其诗学特征对现代中国小说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意象”范畴由“象”而来,是中国传统象思维的一种体现,《系辞·上》开篇就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象”指的是事物可以感知触摸到的外在表象。

《易经》中的“象”既有外在的万物所感知表象的意味,也是一种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性符号。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②庄子赋予“象”以哲学本体含义。

庄子“从人的更为普遍直接的语言经验出发,说明语言之外尚有一些东西为语言所不能传达”。

《老子五千言》(德经)全文及译解

《老子五千言》(德经)全文及译解

读大学,善做事;读中庸,会做官; 读老子,有智谋;读论语,善经商。

《老子五千言》 ( 德 经 ) 全文及译解第三十八章[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⑦,而乱之首⑧。

前识者⑨,道之华⑩,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⑾,不居其薄⑿;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

“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

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

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

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⑩,将恐蹶⑾。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候王自称⑿孤、寡、不谷⒀。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⒁。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⒂,珞珞如石⒃。

[ 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

道德经(下篇)

道德经(下篇)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一
上品之人听了道,努力而奉行。
中品之人听了道,似信似不信。
下品之人听了道,必哈哈大笑。
若不被这种人笑话,则道就不能称作道!
所以我要立言于此--
只有空无,才能出入于无限。
我由此而知道无为之有益。
不出言而行教化,无作为而有成果--
世上很少有人理解此中的道理。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四
名誉与身体谁对我更亲近?财货与身体谁对我更重要?
得之与失谁对人更不利?
所以,过于爱吝必会导致大破费,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八
学习得愈多,离大道愈远。
远而又远,最后达到无所有。
无所有则无所不有。治理天下必须无所事事。
如经常有事,就不能治理天下。
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五十九
治理国家,敬事上天,没有比吝啬更重要。
吝啬,乃是早作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的积蓄"内德"。
不断的积蓄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
没有不能胜任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
无法估计他的力量,就可以守护国家。
掌握治天下的道理,就可以长久保持;

老子五千言原文

老子五千言原文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下之道.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

是为玄德。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参考文档】道德经名言警句-精选word文档 (6页)

【参考文档】道德经名言警句-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道德经名言警句道德经名言警句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快来看看吧!《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知(1)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田子方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知(1)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田子方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知(1)北游于玄水(2)之上,登隐弅(3)之丘,而适遭无为谓(4)焉。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5)?”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6)也。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7)之南,登狐阕(8)之上而睹狂屈(9)焉。

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

”中欲言(10)而忘其所欲言。

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

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11)不知也,其孰是耶?”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12)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13)。

道不可致,德不可至(14),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

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15)其易也,其唯大人乎(16)!“生也死之徒(17),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18)也。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19);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20)。

’圣人故贵一。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21),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22)?”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23)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出处】本段属《庄子》·知北游(1)知〔zhì〕:虚拟人名。

本篇所举之人名、地名、河流名多为虚拟,并含有寓义。

(2)玄水:虚拟河流名。

(3)隐弅〔fěn〕:弅,通“湓”假设之地名。

(4)无为谓:虚拟之得道者,与自然合一无为不言之人。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原文及鉴赏【导语】:[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李聃道德经更正》原文(含练功须知)

《李聃道德经更正》原文(含练功须知)

《李聃道德经更正》练功须知《道德经》是“自然功法“的理论基础,,练功者勿需任何练功知识,不要意守和运气;病患者也不要观、想病灶,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可盘坐在地上、端坐凳上、站立或仰卧床上,双目微闭,两手从膝盖上后收于胸前合掌,掌跟对心窝以保护心脏,十指尖朝正前方接受信息,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使你心情舒畅深远,从而获得超常能量,排除病毒,起到治病、健身延年的作用。

一、修练方法1、背诵《道德经》,最好每天诵读三——四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初学时诵读课文最好是选读《第十课为道》、《第十一课天道》、《第十二课治国》和《第四十二课不知》。

每天反复背诵《道德经》时必须将课次课名同时背诵,否则效果差一半。

第一天背诵第十课,第二天背诵第十一课,第三天背诵第十二课,从第四天开始,三课连起来背诵一个月。

另外,每天除在固定时间内诵读课文外,也可抽出一定时间来,用心研读《道德经》,认真领会其深刻含义。

2、只求治病者一个月后,可以第十、十一、十二课为基础,再加背第四十二课,即每次打坐,反复背诵四课,就可以达到治病健身之目的。

3、如果想修炼更高层次,在一个月后以第十、十一、十二课为基础,依次加背其它课文,即第十、十一、十二、一课;第十、十一、十二、二课;第十、十一、十二、三课,依次类推。

每七天或者三天换所应加背的课文,基础课则必须天天背诵。

如果加背到第十、十一、十二课,则照加不误,即第十、十一、十二、十课,第十、十一、十二、十一课,第十、十一、十二、十二课。

不可跳过;4、一天打坐背诵一次,打坐两次以上比较好,最好一天打坐四次;打坐的最适宜的时间和方向。

子时23:00——1:00面朝北卯时05:00——7:00面朝东午时11:00——13:00面朝南酉时17:00——19:00面朝西打坐的大致方向:上午9点至下午3点,朝南;下午3点后至晚上九点,朝西;晚上九点后至凌晨三点朝北;凌晨三点至上午九点,朝东——随着太阳转动方向坐。

当然,最好在时辰之内,有事时就按上面那个方向练就行了.最好在这个时辰内打坐念诵,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自行安排时间每次打坐的有效时间至少半小时。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注音版】用(yòng)兵(bīng)有(yǒu)言(yán):吾(wú)不(bù)敢(gǎn)为(wéi)主(zhǔ),而(ér)为(wéi)客(k è);不(bù)敢(gǎn)进(jìn)寸(cùn),而(ér)退(tuì)尺(chǐ)。

是(shì)谓(wèi)行(xíng)无(wú)行(xíng);攘(rǎng)无(wú)臂(bì);扔(rēng)无(wú)敌(dí);执(zhí)无(wú)兵(bīng)。

祸(huò)莫(mò)大(dà)于(yú)轻(qīng)敌(dí),轻(qīng)敌(dí)几(jǐ)丧(sàng)吾(wú)宝(bǎo)。

故(gù)抗(kàng)兵(bīng)相(xiāng)若(ruò),哀(āi)者(zhě)胜(shèng)矣(yǐ)。

【译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

扔无敌,执无兵。

”兵书上说:我不敢主动挑起战端,而是采用守势。

我不敢冒进半寸,宁可退后一尺。

这就是所说的以无阵之阵来抗击,以无臂之臂夺取。

以无兵之兵战斗,以无敌之心对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祸莫大于轻敌逞强,轻敌逞强就要丧失三宝。

所以俩兵相对,仁慈者胜。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老子读书的名人名言

老子读书的名人名言

老子读书的名人名言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6、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2、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3、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2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2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9、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0、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4、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道德经(原文)八十一章全

道德经(原文)八十一章全

道德经(原文)八十一章全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微。

此二者间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久不盈。

深乎!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湛常存。

吾不知谁予?像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蘥。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北。

玄北门,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是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而成其私。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之人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训,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执而盈之,不若其以。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至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疪?爱人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为雌?明白四达,能无知?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用,室之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辱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

知北游 庄子

知北游 庄子

庄子·外篇·知北游《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同时也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编辑本段题解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名。

“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

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远,因此北方就是所谓不可知的地方。

篇文认为“道”是不可知的,因此开篇便预示了主题。

本篇内容主要是在讨论“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和本性,另一方面也论述了人对于宇宙和外在事物应取的认识与态度。

全文自然分成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以黄帝为知言”,主要说明大道本不可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因为宇宙万物原来都是“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万物归根结蒂乃是混一的整体。

第二部分至“可以观于天矣”,基于第一部分的认识,进一步提出“至人无为,大圣不作”,一切“观于天地”的主张,即一切顺其自然。

论《庄子·天下》篇的道、道术与方术

论《庄子·天下》篇的道、道术与方术

论《庄子天下》篇的道、道术与方术谭剑波【摘要】不少学者认为《庄子·天下》篇“道术”是一种把握宇宙人生的学问,或者是研究怎样实现人的精神超越境界的方法,即往往把“道术”当作探索“求道”“得道”的某种方法途径来理解.审慎地考察,我们会发现“道术”属于以“道”之精神境界为宗旨,用“道”来指引社会人生因循自然、顺应天然的应用研究.“道术”应当是讨论“化道”之用的“用道之法”,而不可能是“求道之术”“得道之法”;与之相应,“方术”则因为天下之人“各为所欲焉而以自为方”导致忽略甚至背弃“道”的精神价值.【期刊名称】《新东方》【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庄子·天下》;道;道术;方术【作者】谭剑波【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2.5学术史上的注疏家和当代学者,对《庄子·天下》篇主旨的理解多有分歧。

不少人认为“道术”是研究把握宇宙人生的学问,或是讨论实现精神逍遥境界的方法途径。

如果我们厘清“道术与方术之辨”关于“道”“道术”“方术”几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相互关系,并能够结合道家主要学术倾向,尤其注意《庄子》全书的思想体系,或许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读。

“道”是“道术”“方术”围绕的中心主题。

《齐物论》篇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道行于万物之中,然而不与任何东西相对,它只是平等地印照无穷无尽的事物。

道虽然存在于有彼此、有分别的万物之中,但自身无彼此、无分别;惟有它自身无彼此、无分别,才能贯通、照应那一切有彼此、有分别的天地万物。

所以“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道通为一”。

即是说,万物纵然千差万别,纷争不已,但“道通为一”,以道来观照,一切区别、差异本来是消解的,所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生死无别,彼此不分。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鲁有 兀者 王骀 ,从 之 游 者 与仲 尼 相 若 。 常季 问于 仲 这 里 出现 了道 与言 两者 之 间仿佛 有某种 特殊 的 内在 矛 尼 日 : “ 骀 , 兀 者 也 ,从 之 游 者 与 夫 子 中 分 鲁 。 立 不 盾 或关 系 :道 不 可言 ,而 言道 叉不得 不言 。庄 予最终 只能 王
命物之 化 而守其宗也 。” 常季 日: “ 何谓 也 ?”仲尼 曰:
还 包括 了用 头脑去作 事, 思想 去生 活。 “ ”最早的动 词 用 道 异” 《说文解 字 》云 “ 引也, 寸道 ” 。关 于 导 从 “ 其 异者视之 ,肝 胆楚越 也 ; 自其 同者视 之 ,万物 皆一 意 义是 “ 自 也 。 夫 若 然者 ,且 不 知 耳 目之 所 宜 , 而 游 心 乎 德 之 和 。 物 “ 寸” . 说 文 》又 云 “ 《 十分也 , 手 ” 。 “ ”即在 道 人 导 视 其所一 而不见其 所丧 ,视 丧 其足犹 遗土也 。” 常季 日:
处无服 始安道 ,无从 无道 始得 道 ” 知 问黄帝 日: “ 与 我 对 “ 周道 ”极 为推崇 , 论 语 》中言及 “ ”字凡 六 卜 , 《 道 例 若知之 ,彼 与彼不知 也 ,其孰是 邪 ?”黄 帝 曰: “ 无为 彼
者 不知 , 故 圣 人 行 不 言 之 教 。 道 不 可 致 , 德 不可 至 仁 可
用 心 也 独 若 之 何 ? ” 仲 尼 日: “ 生 亦 大 矣 , 而 不 得 与 之 死
在 中 国古代 典 籍 中, “ ” 足个 内容 复杂 、义理 难 释 道
的概念 , 其最 原始 的意 义是指 “ 路 ”. 道 而延 伸 出来 含义 ,
知谓 无为谓 日: “ 予欲有 问乎 若 :何 思何 虑 则知 道 ?何 处 们 的政 治生活 中, 又使 “ ” 获得 “ 道 社会规范” 、 “ 治主 政

《庄子轮扁斫轮》原文与翻译

《庄子轮扁斫轮》原文与翻译

《庄子 · 轮扁斫轮》原文与翻译【原文】世之所贵道者,书也。

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译文】世人所看重的大道,是记载在书中的。

书的内容不能超过(原来的)语言,语言有它重要的地方。

语言中最重要的,是意义,意义是有所追随的(大道)。

而意义所追随的(大道),是不能够用语言传达的,然而世人却因为看重语言的重要性而通过书籍来传播(大道)。

世人虽然看重书籍记载的内容,我还是觉得(书籍本身的记载)并不值得看重,因为他们看重的不是它本身内在重要的东西。

所以通过视力可以看见的,是(外在的)形状和色彩;通过听力而听得见的,是名称和声音。

可悲呀!世人以为从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就足以获得那大道的实际情形,然而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实在是不能够表达那大道的实际情形的。

那么,懂得(大道)的人说不出来,说出来的又不懂得(大道),因而那世人又岂能认识它呢!【原文】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译文】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他放下椎凿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人的话呢?”齐桓公说:“是圣人之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篇一:《尘曲》
七堇年《尘曲》
你我之间如七律古诗,你挥笔定了首联,我得削砍了我的意志以求对仗你的平仄、意境,末了还要为你压韵。

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不曾拥有某样东西,那所谓的缺失就无从谈起。

你太淡了。

原谅我,你只是在
我的生命里太淡了。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缘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

唯独与你,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人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不是意志或者信仰,而是习惯。

记忆整饬而林立,似一座座森森丛林,很多时候我是迷途在记忆里的一只鹿,
辨不清方向,只因为心里信仰还有日光,身后有猎枪的声声追迫,所以拼命往
一个茫然的方向奔跑偶尔会不慎撞上一棵记忆的树,身心都苦不堪言°
记忆整饬而林立,似一座座森森丛林,很多时候我是迷途在记忆里的一只鹿,
辨不清方向,只因为心里信仰还有日光,身后有猎枪的声声追迫,所以拼命往
一个茫然的方向奔跑偶尔会不慎撞上一棵记忆的树,身心都苦不堪言°
节俭对于生命的意义太重要,不是因为它高尚,而是因为它意味着,快乐可以
来自很小的事情。

仅以你消逝的一面,足让我享用一生。

世上原本有很多路。

有些,走的人少了,渐渐就不成了路。

* 生命的峰峦,总须路过深不可测的低谷。

* 所谓只有站在黑暗里才能看到光明——我信仰黑暗有黑暗的意义。

* 我信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言多必失,实为不智。

* 清晨有浓雾与露水,夜晚有星辰与月光,我将等待并爱恋着如歌四季:春花,夏草,秋风,冬雪。

* 那些无法被时间所驯服的怀念,用写意的方式,定义了父的容颜。

* 希望值得等待,而失望值得经历。

* 继续走吧,路途尚未结束——即使重新捡起的东西已被别人踩得粉碎。

包括
你蹲下去的时候散落一地的尊严。

人间事事不堪凭。

一旦撒手,有些人和事,就像指间沙,风中线,永远失去。

春老才觉短,别后方知远。

写过这样的字句,我更加明白,珍惜是何等美德,
而相见又是何等幸事。

浅白色《尘曲》
如果告别一段错的过去,只为随手乱抓一个未来,那未来与过去又有何区别呢?
篇二: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道经箴言之明道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今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少则得,多则惑。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将欲效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度之,必固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有生于无。

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