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
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淮安市楚州中学 金国春
教学目的:
掌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的探 寻与掌握。
教学难点:
对具体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导入:
《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明确告 诉我们“真正的好文章,一定要鲜明而 有力地拥护那应当拥护的东西,同时也 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反对那应当反对的 东西”。这是对写文章提出的基本要求。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看文章能看出 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所显示的态 度,是语文高考对阅读的基本要求。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 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 一能力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 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 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 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概括。”
“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 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 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 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 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 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 的固定反应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 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 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 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 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 愉悦和激励。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 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 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 作出概括。
例3: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
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
因为它对这部书的看法是
。
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这一部《古文辞类纂》的所以风行二百余年,
这段文字中的每一句话都明说着或暗含着 作者的一种观点。哪一句话表达作者对“教育 的最大成功”的观点呢?
首句说教师的“成功”,自然不是;
次句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有点像,但不 是。因为下句有“说得正确些”,可见它不够 正确。
而“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 人”一句概括力强,内容完备,就是作者的主 要观点,也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
写成“当前存在着扼制创造力的因素”。
再来看引用第一句话要说明的道理。
联系前后文看,所谓“人类意识的一切 潜能”就是人类潜在的创造能力。“解
放”它,从教育来说,就是培养创造能 力。“人们越来越要求”,这是社会发 展所致。
这样看来,作者要说明的第一个道 理,就是引文本身,但规定要用自己的
话作概括,因此可以“转化”为“社会 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培养创造能力”。
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三句 话,第一句与第二、三句之间用“然而” 作转折,可见第1句说明了一个道理,后 两句说明了一个道理。
引完以后写道:“因此,有必要警惕 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这 便点明了引用后两句话的意图,也就是 “要说明”的道理。
因为题目规定要用自己的话作概括, 因而需要从揭示“警惕”的原因方来概括,
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 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 途径
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条: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 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 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1:某年高考题第23题第1问:这篇 《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 么?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
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
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
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
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应用
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它靠不住
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 言论,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 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 以捕捉到的。
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 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 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 领悟到溶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
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 程;这个句子表述明确集中,找Baidu Nhomakorabea来就找到了 答案,不必再作概括。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 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 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 度的重要途径。
例2: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 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 己的话概括为两点:
①
;②
。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 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 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 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 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 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 问题清楚地勾划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 以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 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 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
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 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
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 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 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 的文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 较含蓄。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 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 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 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 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 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的失败,亦是 合作塑像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又是由 集体创造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那么这 成功失败是属于集体,而不仅仅属于个人。
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淮安市楚州中学 金国春
教学目的:
掌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的探 寻与掌握。
教学难点:
对具体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导入:
《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明确告 诉我们“真正的好文章,一定要鲜明而 有力地拥护那应当拥护的东西,同时也 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反对那应当反对的 东西”。这是对写文章提出的基本要求。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看文章能看出 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所显示的态 度,是语文高考对阅读的基本要求。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 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 一能力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 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 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 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概括。”
“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 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 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 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 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 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 的固定反应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 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 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 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 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 愉悦和激励。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 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 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 作出概括。
例3: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
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
因为它对这部书的看法是
。
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这一部《古文辞类纂》的所以风行二百余年,
这段文字中的每一句话都明说着或暗含着 作者的一种观点。哪一句话表达作者对“教育 的最大成功”的观点呢?
首句说教师的“成功”,自然不是;
次句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有点像,但不 是。因为下句有“说得正确些”,可见它不够 正确。
而“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 人”一句概括力强,内容完备,就是作者的主 要观点,也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
写成“当前存在着扼制创造力的因素”。
再来看引用第一句话要说明的道理。
联系前后文看,所谓“人类意识的一切 潜能”就是人类潜在的创造能力。“解
放”它,从教育来说,就是培养创造能 力。“人们越来越要求”,这是社会发 展所致。
这样看来,作者要说明的第一个道 理,就是引文本身,但规定要用自己的
话作概括,因此可以“转化”为“社会 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培养创造能力”。
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三句 话,第一句与第二、三句之间用“然而” 作转折,可见第1句说明了一个道理,后 两句说明了一个道理。
引完以后写道:“因此,有必要警惕 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这 便点明了引用后两句话的意图,也就是 “要说明”的道理。
因为题目规定要用自己的话作概括, 因而需要从揭示“警惕”的原因方来概括,
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 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 途径
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条: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 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 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1:某年高考题第23题第1问:这篇 《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 么?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
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
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
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
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应用
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它靠不住
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 言论,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 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 以捕捉到的。
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 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 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 领悟到溶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
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 程;这个句子表述明确集中,找Baidu Nhomakorabea来就找到了 答案,不必再作概括。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 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 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 度的重要途径。
例2: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 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 己的话概括为两点:
①
;②
。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 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 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 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 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 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 问题清楚地勾划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 以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 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 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
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 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
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 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 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 的文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 较含蓄。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 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 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 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 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 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的失败,亦是 合作塑像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又是由 集体创造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那么这 成功失败是属于集体,而不仅仅属于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