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电影课程论文
影视中的法律论文1
影视中的法律内容摘要:社会规范主要依靠法律和道德规范人民的行为.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经写入了我国宪法.我们应该重视法律,维护法律,遵守法律,发挥法律的作用,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一种影响,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是从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一角度提出来的,而社会作用是从法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一种目的的角度来认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规范作用是手段,社会作用是目的。
关键词:法律作用律师艾丽伍兹正文:晚上在‘影视中的法律基础’课上认真的观看了《律政俏佳人》这部影片,第一感觉就是真的很精彩,让人耳目一新。
电影内容简述如下:女主人公艾丽拥有羡煞旁人的美貌——金发,白肤,就像一个精美的芭比娃娃。
美貌和活泼的性格,让艾丽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女生。
同时艾莉伍兹正在与学校中最酷的男孩华纳恋爱,并一心一意想做他的新娘--华纳亨廷顿三世夫人。
可是,华纳却因为有一个出身名门,同样跟自己有着哈佛法学院上学资格的韦安女生决定抛弃艾莉伍兹。
当艾莉伍兹问其理由的时候,他说:“你除了金发碧眼的美貌外实在没有什么可吸引人的。
”我在想,爱你的时候,你的什么都是美貌的,不爱你的时候,你的任何都是多余的东西。
看着在餐厅中的艾莉伍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失态的样子。
不禁有些心酸。
后来的艾莉伍兹也曾经彷徨过,也曾经怀疑过,也曾经想要放弃。
然而,也许是这个小的插曲,激起了她的斗志。
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而不是享受自己现在的生活。
她报考了哈佛的法学院。
决定要赢回华纳的心。
当时她的老师也不看好,她这样的选择,甚至许多人认为她疯了。
她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她遭受了很多的嘲笑,讥讽。
结果呢?哈佛的法学院,朝她敞开了欢迎的大门。
她获得了新的成功,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在做实习生的时候,维护了一个律师的尊严,也苛守一个律师人,应尽的本份。
法律与电影论文
也许,死亡——电影《铁案悬疑》的延伸思考这部影片讲述是记者贝茜·布鲁姆到监狱采访死刑犯大卫·戈尔, 大卫曾是位受人尊敬的奥斯汀大学一位优秀的大学哲学教授,也是一名死刑的坚决反对者,但却因被控强奸和谋杀而面临死刑。
在押六年间,戈尔回绝了所有媒体的访问,贝茜的采访是他主动要求的,也是他首次向外界表露心声,在他被执行死刑的前一个礼拜之内,与贝茜进行了三次见面,随着采访的深入,贝茜对法庭的审判产生质疑,她开始亲自调查事情真相想还大卫一个清白。
原来,大卫的一名女学生曾表明“愿意做任何事”使自己期末成绩及格,但正直的大卫拒绝了她并间接导致女学生被退学。
为此,为了报复他,女学生勾引大卫,并同时与他发生性关系,之后编造强暴学生的罪名起诉戈尔,他因此而被逐出校园,名声尽毁,妻子与他离婚,孩子也被母亲接到了西班牙,不能相见。
从此大卫终日酗酒。
不久,身患白血病的朋友康丝坦斯·哈拉维遭人强奸并惨遭谋杀。
种种证据都将矛头指向大卫,他被判处死刑。
贝茜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查出了令人震惊的真相,而大卫却已经被执行了死刑......电影的结局给了我太多的震惊,虽然我一开始就不是以一个轻松的心态来通过这部电影打发时间,但是它却给的心理造成了意料之外的巨大冲击。
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深入,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感到无奈和不知所措。
直到所有的秘密揭开,贝茜找出了证明康丝坦斯·哈拉维是自杀身亡的录像带奔赴将要处死大卫的地方,希望可以拯救这样一个无辜的生命,却最终晚了那么几十分钟,只能在戈尔死后还他一个清白......以前我总是认为,杀人偿命、一命抵一命的想法是正确的,是符合道义的。
直到我上了大学,选择了法律与电影这节公共选修课。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种三观彻底被颠覆的感觉。
从一开始认为对于所有“杀人犯”都应该一棒子打死,剥夺他们的生命,到现在认为应该分情况而言,对生命怀有敬重。
韩国的《汉江怪物》让我开始对公权力有所质疑;汤姆·克鲁斯的《义海雄风》让我对一个律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反思;而这部《铁案悬疑》无疑让我对废除死刑有了自己的见解......从这部电影可以推断,最后明信片寄给大卫前妻看是想让她知道:大卫强奸女学生的罪名真的是被冤枉的。
从电影中学法律
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0611班梅浩 06123135在电影中学法律论文法理分析:法律背后的文化差异与法律冲突的关联《刮痧》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剧情扣人心弦,节奏紧凑,演员的表演尤其是梁家辉的演技更是可圈可点。
有时候我怀疑《刮痧》就是一部法律人拍摄的法律电影。
影片开场其实就是一个法律问题。
一边是人们在抗议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成分,抗议这些游戏对青少年的伤害,另一边又举行着为电脑游戏的设计者进行的颁奖仪式。
对立双方各自表达自己的立场,而又互不侵扰(非暴力),你能说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吗?——关于言论和表达自由、集会自由的法律问题。
在法庭中,我们可以思考,原告律师在庭审中的辩护技巧是否可取,是否符合一个律师尤其是公益律师的职业伦理?而综观整个案件,我们还可以思考关于儿童保护的问题,尤其在法律制度方面,应该有什么样的程序和制度来保障儿童权利?甚至片中许大同被抢劫的片段,也能引发关于在抢劫案件中当事人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来保护自己?什么是正当防卫?更甚,我们可以讨论在法庭不能给予人们公正的判决时,人们所采取的私力救济行为——大同偷走丹丹和在圣诞夜的“壮举”……但我最想探讨的是法律冲突问题——由文化引发的法律(包括法律观念)冲突。
法律冲突的产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利益冲突会引起法律冲突,立法技术的不成熟或者失误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也会引发法律冲突。
其中文化差异是引发法律冲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当一个人到一个和自己的文化有很大差异的地方,往往会发现身处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即使语言相通但仍可能不知道怎样行为才是恰当的或礼貌的,甚至还会因为对规范的不了解而导致误会或冲突的发生。
就像电影里的丹丹,抱着“打是心疼骂是爱”的想法对待自己的好友却换来老师的严厉批评;大同的老板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大同打丹丹是给自己“面子”——因为大同遵照的是中国人的逻辑和行为习惯;甚至电影中原告律师之所以能成功地激怒大同,就在于他知道说大同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说“孙悟空是一只道德败坏的猴子”,是中国文化所不能容忍的,大同的愤怒其实是对来自异文化的侮辱的抵抗。
法律与影视
课程名称:法律与影视论文题目:电影《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班级风景2班学生姓名王昊学号201320522252摘要:二十年前,张艺谋的著名电影《秋菊打官司》上映,这部电影在文化匮乏的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叫好又叫座,到今天仍然被奉为经典。
文章将以《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的故事发展为主线,挖掘电影中的有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律法治社会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是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书法……一切古往今来的艺术形式后,经多元化处理过的情感体现。
在当今社会这个多媒体读图时代,电影这样的综合艺术手段,有自己特殊并深远的社会影响。
借助这种社会影响,法律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独树一帜的门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社会价值,尤其是在法律宣传上的作用。
电影可以使法律宣传的手段多样化。
直观的画面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身临其境感,使观众对影片中展现的情景感同身受,从而产生认同感,并在观影的过程中融入影片中法律环境的构建里。
也许,这一门《法律与影视》的意义,就在于介绍和引领我们进入这个法律和电影艺术水乳交融的光影世界。
课程期间,我们观看了许多不同题材的法律电影,所观看影片涉及了刑法、民法等各类法律。
但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
作为电影界举足轻重的元老级人物,张艺谋导演的这部影片更是从小人物的角度出发,真实生动的反映出了当时那个年代中国法律的弊端。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陕西凤翔县一个小山村,片中语言也是西府官话,秋菊丈夫王庆来为了自家承包地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后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要害,王庆来整日躺床上干不了活,秋菊是个善良有主见的女人,此时已有6个月身孕,丈夫被踢伤便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认为这件事一定得找个说理地方,于是便挺着大肚子去乡公安局告状,经过乡公安局李公安调解,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经济损失,但当秋菊来拿钱时村长把钱扔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与电影论文(肖申克的救赎)
希望与自由——观《肖申克的救赎》之感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主人公——监狱犯人安迪〃杜福雷执着于希望并最终获得自由的描绘,说明了人只要坚持希望就可能达到目标的哲理,具有明显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字:希望,自由,救赎,现实意义。
《肖申克的救赎》(Shaw shank Redem ption)是我看过的最震撼人灵魂的电影之一,以前就已经看过的,那时就感觉这是一部很让人振奋的电影,几年后,当我在选修课(法律与电影)的课堂上再次重温这部经典的时侯,心中的感动依旧。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念严重缺失的时代,重读该片,无疑对我们唤醒希望、坚持信念有着不容置疑的巨大作用。
正像该片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所说那样:这是一部似乎可以把勇气借给需要勇气的人的电影。
所以它才会被很多人定位为最伟大的不朽的经典励志片。
一、影片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具有老式好莱坞风格的电影,确切地说,是“卡普拉式的好莱坞古典主义风格”的电影,调子平静而略带压抑,叙事平缓而张弛有度,整部电影的光影运用也以暗淡为主。
在剧情上,该片遵循了类型片电影的经典模式:“主人公陷入困境——寻求结束困境——行动逐步升级——摆脱困境(高潮)——尾声”。
(1)1947年,主人公——年轻的银行家安迪·杜沃伦被控谋杀妻子和其情夫而被判无期徒刑,关入肖申克监狱。
(2) 安迪开始适应肖申克的监狱生活,并和老犯人(包括黑人瑞德)一起建立友情,本片即是从瑞德的视角,讲述安迪的狱中生活。
(3) 安迪利用专业知识帮助狱警哈德利免税地继承了兄长的遗产,使这位最凶残的狱警请犯人们喝啤酒。
(4) 典狱长诺顿利用安迪为他洗钱记账,漂白他的非法收入。
安迪坚持不懈地向州议会写信请款,为监狱建造了图书馆。
安迪把狱警关在广播室门外,擅自播放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犯人们都静静聆听。
(5)年轻犯人汤米证明安迪没有杀人。
典狱长为了留住安迪为其服务,杀死了汤米,关安迪禁闭。
安迪和典狱长的冲突达到顶点。
法律与电影论文
《法律与电影》课程论文本学期,我选修了《法律与电影》这门选修课。
短暂的法律与电影课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我仍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真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词典里找不到一个恰当的来表达我的体会。
《法律与电影》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看电影来熟知法律。
一学期下来,我认为这种轻松的上课方式,有趣的互动答疑,让我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许许多多有关法律的知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不难发现,大多数影片都是透过法庭片展现出现代法治的颂扬或批判,反过来也不断熏陶和修正着人们与社会的价值观。
电影提供案例的延伸,电影让我们更注重电影里面的法律知识,同时,法律也让我们学会要认真地对待电影,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本学期,我们看了不少有关法律的电影,每一部都耐人寻味,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审牛记》。
《审牛记》讲的是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农民老栓像对待“闺女”一样钟爱他的小黄牛,一天这头小黄牛不小心丢失了,老栓整日失魂落魄地到处寻找,最终在邻村来顺家的牛栏里找到了,但来顺妈说那是一个多月前自己家的老牛下的崽,双方争执不下,只有到镇法庭打官司。
主审法官老张,面对的一边是把牛当成闺女的老栓,一边是穷得揭不开锅的来顺家,因此主张调解。
但老栓在城里律师的指点下,不惜卖了盖房子的木材,又拿出了给儿子结婚用的钱才凑足了7000元,要为小牛做亲子鉴定。
老张得知消息赶紧阻止,因为无论官司结果如何,7000元钱落到谁身上都是个天文数字。
尽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在两边周旋、调解,却没能阻止小牛的亲子鉴定。
故事的结果是老栓要回了自己的牛,而败诉后要承担7000元亲子鉴定费的来顺家就此被压垮了,来顺妈欲寻短见,来顺也被迫辍学。
而随后不久,真正的偷牛贼被抓到,原来来顺家的牛被偷后,他们把老栓丢在山里的牛当成了自己家的,牵回到自家牛栏里。
电影中法官老张的同情心,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理念,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这部围绕找牛、争牛、审牛而娓娓道来的生动曲折、耐人寻味的故事,真实具体地表达了基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艰辛。
电影中的法律论文
法律与正义及英美法系法官的职业精神观《纽约堡大审判》有感赵辛1202010514《纽伦堡大审判》给我的精神冲击是巨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都让我了解到,当人走在追求统治世界的霸权时,人权便被抛掷,所有道义和人性都要让位于对于权力顶峰的觊觎。
这部电影重现了那场世纪审判中的一部分,对于战犯的审判结果,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普世意义上的正义和对和平的追求。
一、回顾影片不否认,我们如今是站在一种历史定论者的角度看待当时德国纳粹军官的行为,认为那是一种暴行,是一种对于人性和人权的践踏。
所以,在看影片前,我对纳粹战犯们的态度绝对没有任何含糊——死有余辜。
但是,当影片中审判开始后,我便开始思考片中战犯们为自己辩护的言论。
以纳粹二号人物戈登的观点看,很多纳粹军官认为自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自己的职责,自己没有反驳的权力,所以自己是无罪的。
政府官员也同样以“执行法律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杀害犹太人是在执行法律”的理由为自己便捷。
那么,对于这场审判,检察官们要用什么样的法律,法官们要遵循什么样的法理来为被告们定罪?应该如何评判法律和正义在这场杀戮中的地位呢?回顾这部影片,片中的审判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美国首席大法官杰克逊首先宣读总起诉书,从道义角度罗列了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而狡猾的纳粹分子则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罪责,并使尽各种花招,企图通过非常规手段逃出这次终极判决。
在这一部分,影片中正义的一方并未占据优势,形式很不利。
影片中,另一位资深检察官问杰克逊:你是要用正义还是法律来打这场官司?这样一个发问,使杰克逊开始转换自己的思路,因为但从道义和人性上来说,所谓的邪恶的一方也有自己的职业伦理和道德,甚至对于那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伦理道德面前,很多正义的说辞也变得很没有说服力。
所以在后一部分中,大法官杰克逊法律和正义双管齐下,通过各种人证、物证的展示,揭露他们的暴行,揭露纳粹法西斯仇恨犹太民族而进行的惨无人道的杀伐。
法律电影欣赏论文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法律电影欣赏》结课论文《一级谋杀》观后感《一级谋杀》观后感一、影片介绍1938年,犯人亨利试图从著名的阿尔卡特兹监狱逃出,但最终失败。
典狱长格伦对威胁自己地位的亨利恨之入骨,将其抛入封闭的地牢中长达三年,期间伴有不计其数的殴打行为。
亨利终于得以离开地牢,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用勺子杀死背叛自己的犯人,于是被控一级谋杀。
刚离开校门的律师詹姆斯受命为亨利辩护,长年的折磨让后者几乎丧失沟通能力,詹姆斯不放弃任何机会,逐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并建立了友谊。
初次开庭,詹姆斯将矛头对准非人道的狱方,引发媒体关注,也招惹来各方阻碍,女友与亲兄在压力下先后背离他而去。
詹姆斯唯一仰仗的只剩下对正义的执着,但最后关头,亨利却表示自己宁愿被判死。
不过后来经过詹姆斯的一直努力,在法庭上他扭转了不利局面,将矛头指向了阿尔卡特兹监狱和监狱长,并使本一心求死的亨利为自己辩护,最终他们取得了胜利,监狱被调查并关闭。
二、法律制度《一级谋杀》这部电影主要揭露了当时阿尔卡特拉斯监狱所存在的司法黑暗面,表现了社会人性的泯灭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忽视和严酷的制度,透过这部电影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人性的不好的一面,最后的结局也许有点不太那么完美,不过这样的结局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这部影片里主要涉及到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制度是当今美国司法制度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美国法庭审理中取胜的关键是说服陪审团,因为最后做出裁决的是陪审团,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官。
陪审团裁决被告有罪还是无罪,然后由法官量刑。
法官只是一个控制法庭节奏、维持秩序,决定陪审团应该知道什么,什么证据能够呈堂,对证人的提问是否恰当的裁判。
由最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团来决定一个嫌犯的命运,这样做符合美国的平等公正精神。
作为一个美国公民,他有可能在一天醒来以后接到个电话,要求他担任陪审员,这是他的义务。
法律与电影论文
法律与电影论文第一篇:法律与电影论文《法律与电影》课之电影观后感摘要:通过课堂上观看电影,我们了解到法律以其特有的方式简化了世界,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通常只需要关心法律所确立的事实和要素。
所以在我们的法律电影课堂中,电影中的案例的解析培养了我们学生的法律适用技术。
而法律所关心的主题诸如审判、正义、道德、人性、习俗、冲突、客观性等也往往成为电影的主题。
但是,法学之所以需要认真地对待电影,并非仅仅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主题上的关联性,更为重要的是电影提供了一种可供法律研究的“另类读本”。
通过电影,我们学生学到了许多的法律知识与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很好地全湿了生活。
关键词:电影、法律、感悟、道理、认识这个学期的选修课《法律与电影》觉得很有意思,虽然是看电影的,但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我们同学可以从法律电影中来解读法律精神,了解法律。
另外,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来看电影中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文化。
大多数影片透过法庭片展现出对于现代法治的颂扬或批判,反过来也不断熏陶和修正着人们与社会的价值观。
电影提供案例的延伸,电影让我们更注重电影里面的法律知识,同时,法律也让我们要学会要认真地对待电影,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今学期看的电影有《律政俏佳人》、《国家公敌》、《刺杀肯尼迪》、《阿马罗神父的罪恶》《Philadelphia》等等好多部。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律政俏佳人》、《国家公敌》和《Philadelphia》《阿马罗神父的罪恶》这几部电影了。
我个人认为《律政俏佳人》是一部美国不错的喜剧电影,它同时也是一部立志的电影。
感觉艾利·伍兹很了不起,一个学时装的居然考入了哈佛法学院,并成了一个出名的律师,真令人佩服。
虽然说她刚开始是为了爱情而进哈佛法学院的,但当她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之后,明白到了除了爱情还有许多事情值得自己思考的,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影片的内容让我们学到了许多道理与精神,所诠释的精神更是让我们有所感悟与学习。
影像中的法律
影像中的法律论文电影赏析前言:老师通过给我们看各种各样的电影让我们了解到有关人文社会中法律的知识.让我知道中西法律的差异,国与国之间存在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化,还有宪法跟宪政.宪法支持下宪政的做法,例如美国的宪法的前言就只有一百多个字,而我们中国宪法的前言就有一千多个字.制度与制度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不同,老师也让我们了解到就是种种的不同,呈现出来电影的形式不同,方式不同,渲染的气氛也就不同.通过这门课,我了解了很多,想了很多.以下就是我对这门课程的看法,跟对法律中电影的赏析.法律是规规矩矩的章条,没有感情,没有思想,它是理性而非感性思维,法律似乎象征着一切教条,死板,无情,而电影则是浪漫,富有深厚感情色彩的东西.电影能够将人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体现出来,电影也将我们七彩斑斓的生活呈现出来给大家看,供大家思考,它代表了我们积极跟颓靡的生活态度.不过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电影用光影声色来描述生活,而法律用严谨的规则和逻辑编辑生活.我认为电影可以涉及各种法律问题,人文道德问题,以最贴近民众的形式展现正义的一面.电影为法律提供了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素材.通过电影可以揭示出深刻的法理,比死板的文字好理解多了,比无情的法律条文容易接触多了.老师给我们看来近代美国获奖的优秀影视作品,并教我们进行分类,用不同的法律主题对电影进行赏析.我认为电影呈现的法律知识要比条文呈现出的法律知识难度要高出好多,因为电影展示的角度有很多歌,每个都要完美才行,而法律只是一个,规规矩矩的一个.在<被解放的姜戈>中,姜戈是个勇于为爱情不懈努力的人,为了他的爱情,他不惜反抗当时的社会制度,跟白人做抗争.这是一部具有正能量的电影,这样的一部电影,被有关部门莫名其妙地整治,真让人想不明白,无人负责,无人去抗议这样一部电影被抹杀。
姜戈那勇猛的心,要跟这部作品一样,那么总有一天会死亡的,一如风中的尘埃,消散而去。
影视中的法律观后感论文
观看电影《手机》后的感想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影视中的法律这门课程,即是通过观看电影而反映其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在这些电影及其法律问题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手机》这部电影,其中贯穿全部电影的线索就是婚姻家庭生活中夫妻的隐私问题。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而在夫妻间的隐私权却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认为,夫妻双方的家庭问题坚决不应该有调查机构的介入,因为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是不容侵犯的。
另一种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婚、离婚已经被看作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离婚诉讼中合理提出自己的证据,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因为夫妻双方中一方有权知道对方的婚姻忠诚度。
隐私权旨在维护权利主体的人格尊严,是公民保持其人格尊严和从事社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由于隐私权保护对象及其内容的特殊性,因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从隐私权的价值中我们可以看出,隐私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权利人许可范围以外的人都不能侵犯,即不能获知他人的隐私。
但是,隐私是以一种信息的方式存在的,而非以一种物质形态存在,这意味着他人可以通过复制而获得隐私信息,而这并不影响权利人对该信息的所有。
因此,真正的隐私权指向的是一种对信息的独有状态,即不能为他人所知,否则便造成侵权。
法律中隐私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人生活安宁权。
即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或支配。
二是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
所谓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诸如身高、体重、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心理特征等等。
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
例如,对公民身体的隐密部分、日记等不许偷看,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过去和现在的其他不受外界知悉、传播或公开的私事等。
影视中的法律期末论文
影视中的法律期末论文简评《肖申克的救赎》11级国贸3班刘青20111276 在很多人的定义里,这首先是一部嘲讽美国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的电影。
因为如果不是因为司法制度上的错判的话,安迪是不会进入肖申克监狱;而如果不是因为狱政制度上阴暗腐败的话,安迪也不会成为诺顿的洗黑钱机器也不会有了后面的整个故事。
然而在我的定义里,这部电影首先定义上应该是一部有关人性黑暗以及救赎的电影,如果把它定义在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上的讽世之作的话反正局限了这部电影本身的那种更深一层的意义而让这部电影显得肤浅了。
在我看来,不论是司法制度上的漏洞或者是狱政制度上的阴暗腐败,其根本依旧还是人性上的阴暗和贪婪。
如果说,安迪的错判入狱还仅仅只是因为司法制度上的错判,那么后来安迪得到了一个推翻错误回归到自由社会的机会,可是这个机会却威胁到了典狱长诺顿的安全和洗黑钱系统的整体流程的话,那么,这个机会被诺顿的彻底扼杀就完整地体现了这种人性上的黑暗。
人性是所有一切社会规则和法规的根本。
不管多健全的制度最终依旧只能靠人去操作运转,而如果操持着整个制度的人本身依旧带着贪婪的欲望去观摩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总能找到可乘之机或者错漏之处。
安迪的入狱也许还能说是司法制度上的的漏洞以及客观证据的指证。
可是他的出逃却只能是一种极其无奈的选择。
因为除了这样的方式来完整他高洁的灵魂,他已经找不到其它的任何方式去完成本该就属于他的自由和梦想了。
可以说,所有左右这一切的仅仅只是诺顿的一念之善或者一念之恶罢了。
当一个人身陷于冤狱而诉求无门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所面对的是一种怎么样的绝望。
黑暗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而真正可怕的是这种绝望带来的对于人生一眼所看到的没有光亮的前路。
我也不知道在瑞德平静的语调里所讲的安迪呆在他狭小的牢房里沉默不语的第一个夜晚里他是如何度过的,他的思索中的那些又会是什么。
他即将开始的是一种永远也没有光亮的生活,他即将在这个黑暗的夜里开始他漫长而没有前路的人生。
法律电影与法学教育论文
《法律电影与法学教育》论文通过我们上了这个法律电影与法学教育课,我感悟很多,通过观看影视资料,让我感受感性与理性、法律与影像的有机结合,在影像的流动中展示法律的魅力,探寻了法律背后的文化差异与法律冲突,以及何谓“司法的正义”。
该课程在丰富我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使我在休闲娱乐中轻松掌握法律知识,感受法治的力量。
下面就看的这几个电影谈下感想。
《秋菊打官司》,打官司也就是使用法律来解决矛盾争端!这个争端是什么?案情其实不是什么曲折,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因为就在土地上建辣子楼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
就这个案情来说,属于民事案件,可以自己或者在公安机关干预下调解!同时也可以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就影片剧情来看,双方都有过错!万庆来不该在土地上建辣子楼,更不该出言侮辱村长,而村长更不能在一气之下,踢万庆来裆部!在民法学上,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而且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
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可是在影片中,秋菊多次提到“他是村长,踢几下也就踢几下了,可是不该往人要命的地方踢”,言下之意就很明显了,如果不是提到要害,那踢就踢了!这种思想不仅当时,就是现在,难道已经根除了吗!除此之外,观看时还发现了更多了法律“软肋”,这些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仍依稀可见,引人深思!一个干净的国微挂在柴堆或土墙上,院子或街道中放着两张陈旧简单的木桌,摆上写着“法官”和“书记员”的两块纸制桌签,被告和原告或坐着或蹲着或站在“法庭”内,然后法官说一声:“现在开庭”。
这样的庭审,与我们崇尚的程序正义差的太远。
因此,那个大学生阿洛——现代法律的代表对此表现出了毫不掩饰的不屑。
可是,老冯这个深谙国情的老法官却在“巧妙”地运用天理、国法和人情化解着一个个矛盾。
此时此地,大学法律毕业的阿洛却显得毫无用处,他的那些本来是严格按照法律得出的结论反而相形见拙、令人可笑。
虽然身居法律文化相对发达的大城市,我还是能在阿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电影中的法律问题论文
审判的正义——电影《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以前老师放电影我通常都不会看,但是看了这部《失控的陪审团》我真的很感触,其实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名遭遇过丈夫被枪杀的寡妇为了更多的人免于受到枪的危害,勇敢的起诉枪械制造供公司,而枪械制造公司让蓝金收买陪审团赢得官司。
尼克和玛丽为了给妹妹和在校园枪杀案中的受害家庭拿回原本应该拥有的一切,由尼克设计加入陪审团,而玛丽则斡旋于原被告之间。
尼克用智慧使蓝金相信自己有操控陪审团的能力,为了赢蓝金给尼克1000万美金,但是没想到这本就是个圈套,尼克和玛丽从来就没有想让被告赢。
最后陪审团遵循着自己的良心使原告赢得了官司。
可能其他学习法律的人关注是美国的审判制度或者其他的法律问题,可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更给了我思想上的震撼和作为一名法律人在社会公平正义上的思考。
作为一名法学生都应该知道法院审判最重要的正义就是公平。
大陆法系的法官是唯一有权利去定罪的人,但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这项最关乎公平与否的权利有些时候是归于陪审团的。
什么是审判团?百度百科告诉我们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
美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
通俗的来讲就是在在社会上寻找一帮人,经过一些法律知识的灌输,去决定他人的“生死”。
通常会在重大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中出现。
不管其他人的想法,我对于陪审团制度是持否定的态度的。
原因有四:第一、就像影片中蓝金所说:他们也是普通人,根本不关心嫌疑人,大部分人都只关心自己,他们只希望赶快结束好回家看电视。
我不认为这样的人可以公平正义的去评价一个案件;第二、在我看来法官就是上帝这句话一点不错,法官就是要绝对冷静绝对客观这样才最有利于原被告,当然只要是人就可能被一些事物影响,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要最大可能去找公平正义呢?而拥有职业道德有精通法律的法官和普通的民众哪个会带来更大的公平呢?当然是法官了。
第三、在英国曾一度兴起衡平法院,而衡平法院的原则和宗旨是公平正义,它的审判程序有一点就是没有陪审团,我认为是不是因为国家的立法者、管理者意识到了陪审团可能不会公平的定罪,所以才希望以这种方式去改变一些呢?而美国现在有些州还保留着衡平法院。
电影与法律
电影与法律电影与法律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听觉和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信息和体验。
法律是社会规范和制度的总称,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而存在的。
电影和法律可能看起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电影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法律和法律问题的途径。
根据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情节,电影可以引发观众对法律问题的思考。
例如,一部以真实案件为基础的法律题材电影可以展示法律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各种法律程序。
观众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法律的知识和过程,并深入思考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其次,电影可以通过对法律问题的揭示和探讨,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很多大片都通过展示社会不公和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传达了社会正义和人权的重要性。
例如,《辩护人》这部电影就通过展示一个律师与法律体系中的不公进行斗争的故事,提醒观众法律的局限性和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同时,电影也可以通过艺术手法来呈现法律问题,增强观众的感受力和参与感。
电影的剧情发展、角色塑造和音乐配乐等元素都可以影响观众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电影可以帮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进而引发社会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此外,电影也可以通过展示法律和司法过程的缺陷和不公,促使社会对法律改革的需求。
电影可以揭示法律的问题和不足,引发观众对法律问题的批评和反思。
这种批评和反思可以促使公众对法律改革的需求,并推动社会对法律和司法体系的改进。
最后,电影可以通过讲述法律人物和法律故事的方式,传递正面的法律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电影中的律师、法官等法律角色可以成为观众的榜样,激发人们对法律职业的兴趣和崇尚正义的价值观。
同时,电影也可以通过展示法律纠纷和冲突的解决方式,教育观众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的来说,电影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电影可以通过展示法律问题、引发公众关注、呈现法律艺术和推动法律改革等方式,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电影这个平台,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度,推动社会的法治建设和司法公正。
法律电影欣赏论文
法律电影欣赏论文——《永不妥协》的光芒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学号:090141207姓名:高强《永不妥协》的光芒现今社会,“权利”一词似乎只是在社会高层中才变得有意义,对于普通百姓,“金钱”、“利诱”或许来得更实在一些。
但是,放弃权利的同时,可能同时放弃了健康,放弃了生命。
而那种坚韧、永不妥协的精神仍会在黑暗中散发自己的光芒。
通过法律电影欣赏课程的电影欣赏,我从《永不妥协》中,更深一步地了解了权利,了解了永不妥协的精神,了解到社会中人性的一面。
我相信这种永不妥协的光芒会为更多的人照亮人生旅途的道路。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认识和从中获得的社会知识。
艾琳,一个普通的妇女,没有钱,没有工作,也没有太多的期望,在一次偶然的交通事件中她结识了老律师艾德,并且得以到他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在工作中,艾琳被一处房地产的医学记录所困惑,于是开始查询相关的事件,还劝服了艾德一起加入调查。
调查中,她逐渐发现出来一个被掩盖的污染水源,而这一污染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和疾病。
尽管居民们起初对爱琳的调查持不合作的态度,但最终爱琳用自己的恒心和真诚打动了他们,她动员了600人组成的原告团结起来,克服了不平等的困难,打赢了这场官司,并且获得了美国诉讼历史上最大的一宗赔偿——3.33亿美元。
这件事情使她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使他获得了一个新的生活。
在一个英雄匮乏的年代,艾琳的故事堪称撼人、奇妙且带有一丝反叛的味道。
艾琳高中没读完便糊里糊涂辍了学。
两度婚姻,连生三子,情场失意之际,事业又遭遇翻船,转瞬又输掉一场志在必得的人身伤害官司,艾琳的人生际遇真可谓灰到极点。
出于同情和歉疚,没能替她打赢官司的艾德·马斯利律师请她到自己的小事务所里干点儿文秘的活儿。
如果不是一桩看似不起眼的污水申诉案,艾琳的日子极有可能就这般惨淡潦倒下去了。
由于怜悯天性的驱使,艾琳来到污水案涉及的沙漠小社区,骇然发现污水里富含剧烈致癌物质,而负责供水的大公司PG&此却敷衍唐塞。
法律电影赏析论文
法律电影赏析论文浅谈法律电影赏析之情与法的碰撞在学术界一直又有一种争论,叫做: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似乎是一个没有胜负的辩论。
在法律审判当中往往也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境况,譬如:情与法。
到底是要以法律为准绳,还是以人情为根本?这个问题不断敲打着法官与世人。
在本学期看过的法律电影中,情与法的冲突也格外的严重。
有些问题,如果只是从我们普通人的情感来判断非常容易,因为那种情况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法官的眼中却是不容许的,是法律绝对要惩罚的,但这种判决又会使人厌恶、令人含冤、世人叫屈。
所以到底法律的严格执行是真的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还是令人厌烦呢?到底法律的做法合不合理,对与不对呢?恐怕这种问题没人能简单解答,因为在有些时候他就像鸡与蛋谁先谁后的问题一样。
本学期的法律电影赏析看的影片有《审死官》、《东京审判》、《费城故事》、《失控陪审团》、《刮痧》。
每部影片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自己的法律故事,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反映了情与法的问题,反映了情与法的冲突。
尤其是《审死官》与《刮痧》在这个问题上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这个问题。
《审死官》为我们展示了官吏的昏庸,群众的无知,宋仁杰的机智,还有其滔滔不绝的辩才。
看过之后细细品味,才发现它留给我最深印象不是它的讽刺而是它所揭露的社会中丑陋的现象——法律的尊严已被遗忘,还有其恶果。
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由此可见,法律的尊严不可侵犯。
《审死官》出现在清末,当时官僚腐败,法律被践踏。
其结果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然而世间没有完美的法律。
无论是因时代进步,还是因观念更新,总有一些法律条款变的不近人情。
但人间有情有爱。
只要有颗正义的心,人间处处都是温暖的。
结合现实,我们发现德治与法制同等重要。
古人云:“法施与已然之后,礼施与未然之前”一针见血指出只有德治与法制相辅相承,社会才能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法律影视鉴赏选修课期末论文
法律影视鉴赏选修课期末论文法律电影鉴赏与分析选修课期末论文——《十二怒汉》观后感张祎中美经济系 130142102日前,我们在法律电影鉴赏与分析课堂上观看了一部有关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影片——《十二怒汉》。
影片所讲述的案件本身十分简单——一个18岁少年因涉嫌杀害自己的父亲而被告上法庭接受审判。
对于这个案件,十二位陪审团成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得出统一意见,法官以此来对那位少年进行判决。
可以说,少年的未来被交到了这十二人的手中。
在这部影片中,对十二位陪审团成员所进行的争执讨论的描写是影片的重中之重。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的价值观,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对于这个案件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激烈讨论。
他们之中,除了8号之外,其他人都对这个有证人、证词、“条理清晰”的案件不屑一顾,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
对此8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疑点”,并耐心地说服其他的陪审员。
在一次次投票中,guilty与not guilty比例由1:11慢慢变动到11:1,直到12票全票通过。
在我看来那些改变主意的人,并不是被8号陪审员的说辞所说服,他们是被自己的良知,他们的人性所说服。
当他们不再漫不经心的讨论案件时,当他们不再怀抱偏见时,当这些陪审团成员重拾了应有的冷静与细致时,人性胜利。
当人们勇敢的承认自己曾经愚蠢的对一个生命妄下断论,当人们正视自己人性固有的缺点,当他们重新审度一个民主国家赋予他们的权利与义务时,他们做出了改变,这就是胜利。
人的胜利,国家的胜利。
其实在最初,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一直无法理解陪审团制度的存在。
陪审团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的品行不同,或是偏激,或是冷静理智,或是立场摇摆不定,大部分陪审员可能甚至没有接触过法律相关的专业知识。
他们如何达成共识,又如何不带偏见地、公正地进行投票?《十二怒汉》这部影片帮我解决了这个疑惑。
通过这部影片,我了解到评审团只用提出“合理怀疑”,即可判决嫌疑人无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与电影课程论文
张丹婷外国语学院日语系1101班201012341127
上课时间:星期六上午第二大节上课地点:主楼410
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我们一共赏析了七部影片。
其中有让我觉得感人的,有觉得沉闷的,也有觉得幽默搞笑的,但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发人深省。
我们总能在影片中获得许多法律知识,也能从影片中发现并思考许多社会上人际上等等的许多问题。
《法外请》讲述一名低级妓女被诬蔑杀害一名富有商,仅有伦敦大学法学院刚毕业的刘志鹏出于正义愿为她出庭作证。
在种种的压力下,凭着他的不屈不挠,与著名的主控官展开一番舌战唇枪,几经艰苦,终于得到胜利,被告最终得以无罪释放。
这是七部影片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也是七部中唯一一部让我哭了的了。
叶德娴眼的刘慧兰比起《妈妈再说一次我爱你》中的杨贵媚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刘德华那身装扮和义正词严的气势,更让人感觉到良知——比法律更为重要。
这部片子是刘德华从影十多年来最让人赞赏的电影作品之一。
影片提出当时低下阶层对社会贫贱富贵的控诉及法与情之间的矛盾,以及展现出了刘志鹏与刘慧兰之间深刻的母子情,让观众产生极大震撼与共鸣,感人至深、赚人热泪。
一场电影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修女玛丽亚的“一个小孩是不是那女人所生,根本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那个女人有没有关心过,有没有爱过这个小孩,甚至为他作出牺牲,只有这样的女人才可以称之为母亲。
”这句话阐述了女主角刘蕙兰伟大的母爱。
可以说,之前出生书香门第的她,因为一时的失误而产下私生子,受人唾弃,本是让人心生无限怜悯的了。
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毅然忍痛将其送去孤儿院,还为了儿子的生活费不惜沦落为西环老街女,这已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她只能在送去所需费用之时,在一旁偷偷的看着儿子玩耍,学习。
她不敢与儿子相认,只是因为这会影响到他的前途。
给儿子这样的疼爱,这样的无私奉献,这样的伟大牺牲,她是一位真正的母亲,她的母爱崇高而神圣。
新科律师是孤儿,靠自己努力取得律师资格。
接的第一个案子,是一个老妓女涉嫌杀死嫖客,而且是一个颇有来头的嫖客。
一开始,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利于妓女,妓女也基本一心求死。
但是,当她得知这个年轻的律师是自己的儿子,她改变主意了。
她要获得自由,看看她的儿子。
于是,随着案情一步一步的揭开,案子向好的方向发展,似乎有了希望。
开庭的的时候,刘志鹏与著名的主控官展开一番舌战唇鎗,刘凭借着他的百口莫辩的口才以及找到的证人与证物,渐渐占了上风。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那么顺畅,剧情的冲突出现了一个高潮。
有人发现了律师和妓女之间的关系。
按照当时香港的法律,被告人与辩护律师不得有血缘关系,这点使得案件陷入灰暗。
对方律师找来了当年收留刘志鹏的孤儿院的院长,企图人让这位德高望重的修女道出真相。
但正义的一方永远是胜利的,当修女用手紧紧地握住十字架的时候,奇迹出现了,玛丽修女斩钉截铁地对方律师喊出"no" ,喊出她这辈子唯一的一个谎言。
一切都尘埃落定,大快人心!谁人说法律无情,谁人说法外无情?这位极其善良真诚的修女,面对着对天主的背叛,面对着对法律的亵渎,毅然头也不回地走向正义的一方。
这种正义是真正的正义,是法律之外的正义,是法律之外赋予人们的感情。
这就是法外情。
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刚刚在上面提到的修女在法庭上作证的情节。
刘慧兰宁愿认罪也不想儿子的前途断送在自己手上,刘志鹏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将辩护
进行到底,而修女的证词至关重要。
修女先是循例向法庭宣誓,接着接受律师询问,一切都是那么地顺其自然。
所有人都很认为修女一定不会撒谎,包括别有用心的原诉人律师,秦沛啊,他奸诈的笑容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至于修女呢,她很平静地,用手抚摸《圣经》,大声对着秦沛说"no" 。
修女的回答让秦沛很错愕,但同时也让一对母子看到了希望。
就是这个善意的谎言让我印象很深刻。
原诉人律师为了打赢官司,想利用的是什么?是亲情!
修女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和信仰,在法庭撒谎的原因是什么?同样是亲情!
此情此景,让人想不掉眼泪都难……
影片的的结局走向了真正的正义,可谓是大快人心。
但另一方面,却也是别有意味。
因为一直到影片结束时,志鹏仍然不知道刚刚当庭释放的刘蕙兰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对于这部故事线是母爱的影片来说,确实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然而不管是知还是不知,正是因为刘志鹏心中强烈的正义感,才最终救回了他的母亲。
这可算作是报答母爱的另一种方式。
第二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了。
看影片之前一直没想明白,法律如何跟知更鸟划上等号,知更鸟又有什么代表意义。
看完电影之后,终于有点了解片名的意思。
知更鸟只是在“用它们的心唱歌给我们听”,它们从来不做危害人类的是,如此善良的动物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护。
只是,并不是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是Happy Ending。
本片电影主要是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来突出法律与歧视的主题。
在影片的不久,律师芬奇就告诉他的孩子“知更鸟”是一种善良的、不会伤害别人、不允许人类杀死的一种鸟。
影片中写了两种知更鸟,一种是善良的、老实的鸟;另一种是不会伤害他人的鸟。
芬奇的维护人Tom扮演了第一种知更鸟。
Tom出于善良去帮助一个姑娘干活,结果却被那个姑娘指定为强奸犯。
主要的原因是Tom是一个黑人,虽然那位姑娘十分的欣赏Tom,也十分乐意跟他相处,但是她无法承认自己居然爱上了一个黑人。
在全社会都歧视黑人的情况下,她怎么可能接受自己爱上了一个黑人。
为了摆脱心理挣扎,她就指控Tom强奸了她。
在法庭上可以很轻易地看到Tom是被冤枉的,但是在第一次开庭的时候Tom居然败诉了,更可悲的是Tom在开庭的当天晚上就死去了。
对于他的死,法院说是Tom自杀的,实际上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我们无从知道。
由Tom的这件案子中,我们可以看到Tom的败诉主要是由于强烈的种族歧视,即使是在法律面前也一样,法官宁可相信一个谎言也不相信一个正直的、善良的黑人。
仅仅是因为种族歧视,法官就把一只善良的知更鸟给杀死了。
芬奇的邻居Boon扮演了第二种知更鸟。
芬奇的孩子从人们的传言中得知Boon是一个疯子,他会伤害其他人,所以他被他父亲关在一间屋子里,只有晚上的时候他才准许出来。
芬奇的孩子对于这个传奇人物感到十分的好奇,于是他们借各种机会去接近Boon的那间小屋。
可奇怪的是Boon并没有伤害他们,相反的他们还从Boon家的附近获取了种种可爱的玩具,并且有一次芬奇的儿子的裤子被Boon的门夹住,他们由于害怕先跑了,当芬奇的儿子掉头回去时却发现裤子整整齐齐的摆在一边。
种种的现象都可以表明Boon是不会随意伤害人的。
特别是当芬奇的孩子遇到坏人的伤害时,Boon勇敢地跟坏人搏斗,把芬奇的两个孩子救下来了。
Boon精彩的一幕解开了芬奇的孩子眼中的传奇人物,其实Boon只是由于害羞不敢与人交往,并不是真正的疯子。
然而Boon在与坏人搏斗之中却把坏人杀死了,但是芬奇的一家人却没有把这个事实公布出去。
因为他
们知道如果让周围的人知道的话,人们一定会认为Boon是因为发疯而杀人的,一切的事实都无法解释已经存在的偏见。
他们不愿意看到一只不会伤害人的知更鸟被杀死。
影片除了是述法律与歧视电影之外,还是一片很好的教育影片。
影片中芬奇通过生活中一件一件的小事来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时该如何去解决,怎样去处理好与同学、与他人的关系,怎么样去看待生活中的事情。
他对孩子的教育更偏重于如何去做人,这才是孩子们最需要教育。
全片中使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芬奇对他女儿说“你无法真正的理解一个人,除非你走进他的世界。
”
虽然法律上明文规定要消除歧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真正地做到消除歧视与偏见还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无论在任何社会上都存在着重重的歧视与偏见,真正要解决歧视与偏见问题,我们要做到“耳听不为实,眼见不为实”。
当我们与一个人交往的时候,我们不要相信别人对他的评价,也不要仅仅是从一两件事情中就评定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我们不会真正地理解一个人,除非我们能够走进他的世界。
在人类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流言蜚语。
可是,谁又能真的知道真相识什么。
在这个充斥着流言蜚语的世界,也许不能消除它,但起码不要人言我亦语,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随便下判断,很多的存在是你不知道,不了解的事。
我们向法律求助,请求它为我们解决那一切发生于我们身上的不公平的事。
可是,法律不是万能的,它得借助人类的力量来发挥它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某些人的主观因素。
法律,那个于我们而言,神圣又高洁的名词,也许,存在漏洞,但愿在时光的不断磨练下,它正义的光芒更显著,真正为我们维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