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按摩十二原穴可治疗一切伤痛
十二原穴、十五络穴和十六郄穴
十二原穴、十五络穴和十六郄穴上节课程我们讲述了十二经脉穴位中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除了五输穴以外。
古人还把经络穴位细分了原穴和络穴。
什么是原穴原是本原、原气的意思,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地方。
五脏六腑疾病,可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
同样原穴也是治疗上常用的穴位。
原穴是位于十二经脉,在手腕和脚踝部位,每个经脉有一个原穴,因此总共十二个原穴,也称为“十二原”。
原穴的概念最早也是出自《灵枢》。
五脏原穴:肺原出于太渊,心原出于大陵,肝原出于太冲,脾原出于太白,肾原出于太溪;六腑原穴:大肠原过于合谷,胃原过于冲阳,小肠原过于腕骨,膀胱原过于京骨,三焦原过于阳池,胆原过于丘墟。
十二经脉中,阴经的原穴就是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输穴”。
古代有“阴经之输并于原”和“以输为原”一说。
而阳经的五输穴和原穴是分开独立的。
十二原穴原穴的主要作用是针刺原穴可以使得三焦原气通达,发挥其维护正气,抵抗病邪的作用。
什么是络穴络穴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话,我在之前的“十五络脉”课程中其实有过讲解的,今天在来简单的说一下。
看过之前的课程,大家应该知道,十二经脉中是互为表里关系的。
而互为表里关系的两个经脉其实还通过络脉进一步连接。
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个穴位,称为“络穴”。
我们之前讲的十五络脉,对应的络穴也是十五个,分别是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
络穴主要作用是治疗络脉的病症,另外由于络穴是联络互为表里的两个经脉,因此有“一络通两经”。
所以,络穴不仅能治疗本经的病,还能治疗其互为表里的病。
比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因为属于肺经,所以可以治疗肺系统疾病,如咳嗽,喘息等;有因此肺与大肠相互表里,因此列缺也能治疗手阳明大肠经的病症如头项、齿痛。
所以有“头项寻列缺”一说。
{!-- PGC_COLUMN --}十五络穴十六郄穴郄(xi)穴是经脉在四肢部位经脉之气深聚的部位。
郄和“隙”想通。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十二原穴功(七穴功法)
十二原穴功 (七穴功法)本功之精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经》之九针十二原第一。
所指十二原穴为:肺之原穴―太渊。
肾之原穴―太溪。
肝之原穴―太冲。
心之原穴―太陵。
脾之原穴―太白。
以上五个原穴各有两个,(左右手或左右足各一个)共有十个穴位。
膏之原穴为鸠尾。
肓之原穴为气海。
穴位名为七个,穴位个数为十二个。
故统称为十二原穴,也称为五脏十二原。
本功还涉及到的重要穴位有:头顶的百会穴,双手掌心的劳宫穴,双脚底的涌泉穴,以及会阴穴、神阙穴、及命门穴。
功法总纲:凝神松静立,拍点十二原。
中脉三贯气,五气朝神阙。
控手默念咒,灵待自悟诀。
第一步:凝神松静立双脚平行分立,与肩同宽。
上身正直,含胸收小腹,头微勾,两眼平视。
慢慢地把神光收回来,收到身体里边,全身内照,检查自己是否处于松静状态。
深呼吸一至三口气,意念暗示自己进入练功状态,稍待片刻。
第二步:拍点十二原按阴阳五行的相生顺序,拍打或点按十二原穴。
顺序为:太渊――太溪――太冲――太白――鸠尾――气海。
若取点穴,以旋点为好。
男子每穴点七下,要默数数字。
先点左穴,后点右穴,如太渊穴,先用右手中指点按左手的太渊穴,再用左手中指点按右手的太渊穴。
女子则每穴点六下。
也要数数字。
与男子相反,先点右穴,再点左穴。
鸠尾穴和气海穴,则由双手中指相触,同时点穴。
男子先逆时针旋点七下,在顺时针旋点七下。
女子则先顺后逆,各旋点六下。
如取坐势,则轻轻闭上眼睛,可改为内视或内守十二原穴。
也要数数字。
顺序相同。
第三步:中脉三贯气双手捧气贯顶,回廉,轻轻闭上双眼。
双手沿体前正中缓缓下行,行至小腹,向两边拉开,置于身体两侧。
沿身体中心,从头至脚,意想贯气三遍。
贯气过程中,注意体会百会穴,大脑前额,会阴穴,及脚底涌泉穴之感觉。
第四步:五气朝神阙意想脚底之气变成莲花,停片刻,意想莲花上移,至会阴处,两朵合为一朵。
片刻,再上升到肚脐高度,停在腹内。
停在神阙穴与命门穴连线之中点处。
然后,可以在下面两个方法中选择一种:(1) 意观双脚底有紫色之气,双手掌心有红色之气,头顶百会穴处有金黄色之气,从这五处源源会聚到肚脐神阙穴处,加到腹内那朵想象出的莲花上。
【董氏奇穴】十二个原穴,几乎可治一切疼痛
【董氏奇穴】十二个原穴,几乎可治一切疼痛记住十二个“原穴”,可治疼痛多阳明大肠合谷强胃经疼痛取冲阳太阳小肠原腕骨膀胱原穴京骨上三焦阳池胆丘墟肺觅太渊脾太白心包疾发大陵治肝原太冲按摩良少阳心经神门在肾寻太溪是良方督脉无原求百会任脉膻中乳中央以上为指压治疗十四经脉一切伤痛,久年内伤。
每穴指压5-10分钟,用按、揉二法由轻至重。
穴位小者如大陵穴,则用指尖掐揉之,更以指爪压之妙。
所取各穴部位,见下文一一说明。
各原穴功能一、太渊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桡动、静脉。
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
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2~0.3寸。
可灸。
配伍: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文献摘要:《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金鉴》:主治牙齿疼痛,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
二、合谷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有手背静脉网。
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
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
可灸。
孕妇禁针灸。
配伍: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
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按手腕一个地方,搞定十大疾病!几秒钟学会,一按就灵
按手腕一个地方,搞定十大疾病!几秒钟学会,一按就灵这个地方就是神门穴。
神门穴,顾名思义,是安定心神的门户。
神门穴位于人体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神门穴是于少阴心经的原穴,具有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作用,临床验证以下10种疾病或症状,按压神门穴就能轻松搞定,太神奇了!一定要学会~心痛、心悸,就按神门穴神门穴能调节心脏功能,治疗心脏相关疾病如:心痛、心烦、心悸等。
按压神门穴,就能缓解心痛、心悸等症状。
焦虑、心神不宁,刮拭神门穴神门穴具有安神、定志的效果,按压、刮拭神门穴,能够即刻缓解心神不宁的问题。
防晕车,按揉神门穴中医认为,肠胃功能弱的人容易出现晕车,这是因为吃下去的食物不能消化,浊气上头导致的。
如果出现晕车症状,不妨按按神门穴,它可以帮助将过多血液补到肠胃:肠胃安定,气血充足,晕车症状也就自然消失了。
睡不着、失眠,按按神门穴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教授侯中伟建议,晚上经常睡不好,容易失眠的人,不妨试试睡前点按“神门穴”。
按摩此穴有泄心火、和脾胃,可以增加困意,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
用指腹轻轻按揉,感觉有酸胀感为好,约5~6分钟。
今晚就试试消化不良、便秘,按神门!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心属火,脾胃属土,火生土,所以按神门可以让心脏的血液供应给脾胃,促进消化,缓解便秘。
具体方法为:在神门穴上做按掐,一掐一松,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
胸闷,也要按压神门穴神门是心神出入之门,体表和体内的心经气血在此交会,按压神门穴有助于保护人的神气,因此也能保护心脏。
更年期,神门穴是救星!更年期常有心悸、失眠、手掌发热、焦虑等问题,透过按摩神门穴有助于改善。
另外像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痴呆、癫狂痫、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症状,通过按压神门穴也能不同程度的改善。
多按神门穴,预防老年痴呆50岁以后可以多按神门穴预防老年痴呆。
因为心主神志,聪不聪明就要看心的功能,多按神门穴可以大补心气,心气足了,老年痴呆的机会也就少了。
中医十二原穴歌诀
中医十二原穴歌诀中医十二原穴歌诀一、命门穴,手腕关节中央,心神圣位挥。
命门穴是人体“燃油”之所在,其位置在手腕关节的正中央。
命门穴有神灵之意,用于提升保健效果。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轻按揉,每次5-10分钟。
二、神门穴,千层门中央,提神醒脑痛忘挥。
神门穴位于千层门的正中央,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使用神门穴来治疗头痛、眩晕、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按压时可用食指、中指交替轻揉,每次5分钟左右。
三、天突穴,辅助神门,气血交汇挥。
天突穴位于心口的正中央,是一处气血交汇的要点。
用于辅助神门穴的作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起到激活心灵的作用。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四、督脉穴,身腰椎中线,保健全身挥。
督脉穴是人体的主要穴位之一,也是养生保健的核心穴位。
其位置在腰椎的正中线。
按摩督脉穴可以起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按压时可用拇指、食指轮流压按,每次5-10分钟。
五、任脉穴,脐中点上下,脏腑调和挥。
任脉穴位于脐中点正上方和正下方,是整个人体的气血调节中心,能够调和脏腑的运行。
任脉穴经常按压可防止内脏下垂、改善肠胃蠕动等症状。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六、关元穴,下腹部中央,精气盈仓挥。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正中央,为人体“生命之门”,是一处盈仓之所。
按压关元穴对于增强内脏功能、防止疾病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七、中极穴,会阴部中央,调理五脏六腑挥。
中极穴位于会阴部的正中心,是整个人体的调理之所,其特别适宜用来调理五脏六腑。
按摩中极穴可以起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八、气穴,下颌骨下缘,气血通畅挥。
气穴位于下颌骨的下缘,与口鼻的气息有关,气血通畅。
按摩气穴可以帮助人体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预防一些呼吸道疾病。
按压时可用食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九、膻中穴,心下印,通脉调和挥。
膻中穴位于心下印处,是心脏的“总指挥”,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十二原穴 - 配图本
十二原穴苟芽山童辑录什么是原穴?《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有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的特定穴,叫原穴。
十二经皆有原穴。
《难经•六十六难》曰:“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意思就是五脏六腑出了问题,可以先取原穴,然后再去找配伍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也。
”也是说当脏腑出现不适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十二原穴上来。
所以无论采用针灸、理疗或是刺络放血,都是选取相应的原穴来进行治疗的。
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十二原穴。
太渊穴肺经原穴【作用】补益肺气,止咳化痰,调气利水。
【主调理】呼吸系统及心胸疾患等。
如咳嗽、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及哮喘、百日咳、肺结核、胸闷、心痛、心悸、噫气上逆、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臂内廉痛、掌中热、无脉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中国针灸学词典》)【定位】仰掌取穴,在腕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合谷穴大肠经原穴【作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主调理】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隐疹,丹毒,疔疮,臂痛;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中医大词典——2版》)【定位】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
冲阳穴胃经原穴【作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主调理】头面、脾胃及局部等疾患:如头重头痛、口眼斜、齿痛颊肿、呕吐、胃脘痛、不嗜食、足缓不收、足背红肿、癫狂等。
(《中国针灸学词典》)【定位】仰卧或正坐位,在足背的最高处,动脉搏动处取穴。
太白穴脾经原穴【作用】健脾和胃,清热化湿【主调理】脾胃和本经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呕吐呃逆、腹胀腹痛、饥不欲食、食而不化、肠鸣泄泻、便秘、水肿、肠痈、身重、骨节酸痛、胸胁胀满、热病无汗、手足厥冷、脚气红肿、膝胫酸痛、转筋等。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1、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2、手阳明大肠经-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二十一个灵穴总治全身各种病症
二十一个灵穴总治浑身各样病症转自 ColourZone2012-10-06 12:36【二十一个灵穴总治浑身各样病症】总治灵穴!!!顾名思羲,就是以少量几个穴位便可以治疗浑身的大部分疾病,并且见效快速而灵验。
更详细地说,能够十二个灵穴总治浑身各个部位,二十一个灵穴总治浑身各样病症。
此中:止痛灵穴二个,主治人体内外各样痛症。
脊柱灵穴二徊,主治人体脊柱及前后 (如背、腰、胸丶腹 )部位的各样疾病。
手部三个灵穴,简称手三穴;足部三个灵穴,简称足三穴;手三穴与足三穴通治头、颈、肩、臂、手、腰、腿、足等部位的疾病,以缓解痛苦、麻木最具殊效。
但二者并用时,以手三穴为主,足三穴为辅。
别的还有胸痛穴一个,简称“胸灵穴”,主治胸部各样疾病。
腹部灵穴也有一个,简称“腹灵穴”,主治腹部各样疾病。
其余二十一个灵穴则能治疗浑身各处的慢性疾病与不适,包含降血总、捕虚损、消炎等各样疾病症状。
穴位及其特色浑身总治灵穴共有二十八个,分别为:止痒灵穴止血灵穴外伤灵穴感冒灵穴退热灵穴四肢灵穴治汗灵穴治痞消积灵穴精力充足灵穴治癫灵穴清脑灵穴失眠灵穴止呕吐灵穴水肿灵穴泻火灵穴治癌灵穴这些穴位拥有很多特色:十二个穴位贯穿浑身止痛灵穴的主穴有二个,为人体奇穴,有疏导气血、活血化瘀的功能,主治人体内外各样痛症。
脊柱穴有二个,分别位于人体前方和反面的督脉之上,主治脊柱及胸腹的各样疾病。
手、足三穴共六个穴位,此中,手部三穴位于手的三条阳经上,足部三穴有两穴位于足部的阳经上,一穴位于足阙阴肝经上。
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三阳经互相接续。
足三阳经则重新到足,阳明经行于前,足少阳经行于侧,足太阳经行于后。
此外,足三阴经从足到腹,手三阴经从胸得手。
胸灵穴与腹灵穴分别位于人体阳面的小臂和小腿,为内脏的殊效反响点。
人体经脉能够联系脏腑肢节,交流上下内外,调理身体各部组织、器官,息息相通,畅行无阻。
而总治灵穴就仿佛交通转运站同样,只需从这些枢纽之处着手,便可以调理流量,负气血的输布正常,因此改良不适、重获健康。
常常按摩穴位 有效治疗八种病痛
常常按摩穴位有效治疗八种病痛按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坏1、手脚冰冷: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体质虚寒,血液循环不良,经常手脚冰冷的人,长时间待在冷气房,呼吸道及肠胃都会有问题,尤其是老人下肢冰冷,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症爆发的主因之一。
按摩方法:按压涌泉(可滋阴补肾,脚掌底前半凹陷处,第2、3脚趾趾缝延伸到足跟连线约三分之一处)、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不舒服的症状。
涌泉穴更被称为“长寿穴”,是肾经的首穴,《皇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也就是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
常常按摩涌出穴能防治哮喘、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多种困扰。
2、失眠:合谷、神门穴帮助安神中国有四分之一的人睡不好。
按压穴道有助气血运行顺畅,帮助你入眠。
合谷穴有助于睡眠按摩方法:先试试神门穴,取穴方法是仰掌,握紧拳头,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以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镇静安神。
合谷穴能行气止痛、内关穴友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纾缓心悸、胸闷及失眠症状的效果。
3、肠胃功能失调: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的穴道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肠胃功能失调的毛病,虽不是大病,但症状发作时相当恼人。
胃痛可以顺时针按摩肚子按摩方法:胀气令人坐卧难安,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
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
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
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
或者依照升结肠(右腹部从下往上)、横结肠(肚脐上方由右到左)降结肠(左腹部从上往下)顺时针方向搓揉,会按到腹部促进肠胃蠕动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别急着吞胃药,按摩或热敷足三里(膝关节下方3寸)、按压中脘穴、天枢穴都能减轻疼痛。
至于平时肠胃功能的保养,可按摩脾经和足三里穴,强化肠胃功能,脾经为足部大拇趾外侧至小腿中央,由下往上轻压或热敷5~10分钟。
十二原穴
十二原穴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
《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 十五络穴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 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 十六郄穴“郄”(qie)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 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 六腑下合穴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 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
十大按摩养生穴位
十大按摩养生穴位按摩养生的好处在现代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实践。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十大按摩养生穴位,这些穴位不仅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的疲劳,还能够有效改善多种疾病的症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十大穴位按摩的方法和功效。
一、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穴位之一,位于足底最前端,是起到调节人体阳气的效果。
想要按摩这个点,可以先沿着足底找到一个凹陷的点,在凹陷点下方1.5寸出的位置就是涌泉穴。
按摩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按摩器,由轻按到重按,每次按摩1-2分钟。
二、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最凸起处的中央,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想要按摩这个点,可以利用手指或者按摩球,由轻按到重按,每次按摩1-2分钟。
三、中极穴中极穴位于人体手掌最中央的位置,是调节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穴位。
找到这个穴位后可以使用拇指用力按压,按摩1-2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和手腕的中央,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缓解手部的疼痛和不适感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按摩器,每次按摩1-2分钟。
五、下巨虚穴下巨虚穴位于大腿外侧,从髌骨外侧缘下3寸处,找到一个穴位。
它是控制人体生殖系统,并改善月经痛,治疗失眠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按摩器,按摩1-2分钟。
六、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骨与剑突之间,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缓解心口痛,胃痛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拇指或按摩球,按摩1-2分钟。
七、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部正中央,是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并改善腰痛,头痛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按摩器,按摩1-2分钟。
八、命门穴命门穴位于人体腰部的最下方,是治疗腰痛,肾虚等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按摩球或手掌,按摩1-2分钟。
九、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最顶部,是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者按摩器,每次按摩1-2分钟。
十、太阳穴太阳穴位于人体头侧,与眉毛连线从眉毛外侧向上走1厘米,向太阳穴处偏移1厘米的位置,是缓解头痛,眼疲劳等症状的有效穴位。
十二原穴的位置及功能主治
十二原穴的位置及功能主治一、前言十二原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穴位,被广泛运用于针灸、按摩等疗法中。
本文将介绍十二原穴的具体位置及其功能与主治。
二、十二原穴的位置十二原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沿着背部一条线,共有12个穴位。
具体位置如下:1.十二原穴(B-BO-2):位于第1腰椎棘突下缘旁开1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2.大杼穴(B-BO-1):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缘旁开2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3.飞扬穴(B-BO-6):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缘旁开4.5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4.华盖穴(B-BO-7):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缘旁开4.5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5.维道穴(B-BO-9):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缘旁开4.5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6.肺俞穴(B-BO-13):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缘旁开4.5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7.心俞穴(B-BO-14):位于第1腰椎棘突下缘旁开4.5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8.督俞穴(B-BO-16):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4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9.肝俞穴(B-BO-18):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缘旁开4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10.胆俞穴(B-BO-19):位于第12胸椎棘突下缘旁开4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11.脾俞穴(B-BO-20):位于第1腰椎棘突下缘旁开4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12.胃俞穴(B-BO-21):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缘旁开4寸,在肩峰上缘与脊中线之间。
三、十二原穴的功能主治十二原穴有着多种功能与主治,下面将具体介绍:1.十二原穴: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肝经、明目开窍,主治头痛、偏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
2.大杼穴:疏肝利胆、解郁开窍,主治胸胁胀痛、呕吐、黄疸等症状。
3.飞扬穴:清肝明目、开窍平志,主治头晕目眩、精神萎靡、癫痫等症状。
4.华盖穴:清热降火、清脑醒神,主治头晕目黑、昏迷、中风等症状。
5.维道穴:疏肝解郁、宽中舒胆,主治胸胁胀满、黄疸等症状。
中医人必备: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中医人必备: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小编导读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二经在脏腑联系上各有所属,并有各自特定的循行路线。
研究经络,不仅要研究经络的循行路线,十二原穴的结构与功能解析,更值得细究。
今天的这篇文章专门介绍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图文并茂,便于记忆理解。
赶紧看正文吧!太渊【类属】手太阴肺经原穴。
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八会穴,脉会。
【位置】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肱桡肌的尺侧,桡动脉处(或尺侧或桡侧),第一或第二腕横纹处,相当于寸口部位。
(图1)图1 太渊【五节】皮节(掌后第一或第二横纹)、脉节(桡动脉分支)、筋节、骨节(腕关节)。
【取穴方法】患者握拳,医者先定位桡侧腕屈肌腱,定好后让患者手放松。
在桡侧腕屈肌腱桡侧深部可以摸到另一个肌腱(拇长屈肌腱),在其桡侧缘与肱桡肌的尺侧,有一个较大的缝隙(在桡动脉的尺侧或桡侧)。
循摸此缝隙时,需要来回屈伸腕关节,按压时患者会感觉比其他部位酸。
【刺灸法】直刺,0.1~0.2寸。
可悬灸(禁重灸)。
因为有动脉,针刺时应该徐徐进针,针会滑过动脉壁;向脉节直刺,医者不必刻意用手拨开动脉。
【针感】缓慢进针,刺激要轻缓,出现的是一种轻微酥麻的极微细针感,沿着手太阴肺经传到鱼际处,有时会往上走,甚至在特殊状态能传到肺。
【功效】补益肺气,调气利水。
【主治】因肺气虚所致的久咳不愈,白稀痰,咳喘,肩背痛寒;尿不尽,遗尿,尿频,尿色变,卒遗矢;气短自汗,少气,乏力,胸闷,心悸,心痛;逆气;经闭;水肿,肿胀;目赤痛,白翳,数欠,咳血,呕血。
【现代研究】太渊可改善肺通气量,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太白【类属】足太阴脾经原穴。
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第一跖骨头的后侧缘,趾跖筋膜下,在第一跖骨下、展肌之上的缝隙中。
(图2、图3)图2 太白1图3 太白2【五节】皮节、脉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从大都,即第一跖骨头内侧的最高点,沿着第一跖骨和展肌之间的缝隙往近端循摸,可以感觉到一个向下的空隙——跖骨头的近端处(下坡之处)有一切迹(不是所有人都能触及这个切迹),按压时有酸痛感。
自我按摩大全
自我按摩能健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不舒服的时候,这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疼痛处按揉,或者让人捶打。
说也奇怪,有时在按揉捶打之后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里面包含着中医学最基本的病理学说。
中医针灸学认为,人身上有12条经脉、8条奇经,这些经脉之间有许多支络、别络、孙络互相连结,把人体各脏腑、器官联系起来。
人体中的气血犹如水,循着经脉运行,周流不息。
如果经脉发生了故障,堵塞了道路,气血运行不畅,人体就会生病,这就是“不通则痛”。
排列在经络上的一个个经气聚集的地方叫腧穴。
它们是反映经脉气血运行情况的窗口。
如人体发生疾病,在相应的经络、腧穴上就会出现结节、索条、色斑、红肿、异常的压痛等变化。
这时在相应的腧穴上给予一定的刺激,就能达到调整经脉气血运行的目的,即所谓“通则不痛”。
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按摩能健身的道理。
根据以上理论,再掌握些经络、腧穴的知识,就可以有效地按摩保健,防病强身了。
例如,当感冒初起鼻塞时,如用大拇指按揉迎香穴3~5分钟,就可使鼻窍通利。
如有慢性鼻炎,还可将唇沟上端尽处的鼻通穴和两眉头内侧端连线的中点即印堂穴,点按几分钟,每天坚持做几次,就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
如还伴有发烧,在服药的同时,还可在大椎穴,就是低头时,颈部最高的骨头下面,反复揉搓,直到皮肤潮红、发热为止,即有降温的作用。
外出旅游晕车的人,可在他的内关穴,就是在前臂掌侧面腕横纹上方一二寸处,用力按压,以有酸胀感上传为宜,即有镇静止吐的功效。
还有小儿腹泻,这是令家长们挠头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先将手掌搓热,盖在小儿腹部,掌心对准肚脐,做顺时针方向的摩腹运动200—300下,然后在长强穴,也就是尾骨尖,揉按300下,最后在足三里穴点按2分钟,每日做一次,坚持做几天,就能健脾止泻。
如果再加上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消除大脑疲劳的自我按摩在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或突然受精神刺激,或长期焦虚,或饥饿和饱食后用脑等都可引起大脑疲劳,常表现为头昏、脑胀、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原穴的神奇功效
原穴的神奇功效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见表)。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原穴的名称在《灵枢》提出了11个,并指出了各原穴的位臵,但其中尚缺心经原穴神门,后由《难经》补齐。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输穴,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臵一原。
【原穴】五俞穴的一种。
其中在手、足三阳经方面每经均有一个原穴(共六个)。
其位臵在腕或踝关节附近。
《针灸聚英》:「所过为原。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渠中的水流,源源不所地流过一样。
而手、足三阴经则均是以本经的俞穴代替原穴(共六个,也称原穴),连同阳经的原穴,合称“十二原穴”。
其名称是:肺 -- 太渊心包 -- 大陵心 -- 神门脾-- 太白肝 -- 太冲肾 -- 太溪(按:以上六穴本是六阴经的“俞”穴,均用以代替“原”穴)。
大肠 -- 合谷三焦 -- 阳池小肠 -- 腕骨胃 -- 冲阳胆 -- 丘墟膀胱 -- 京骨原穴配伍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摘要】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原穴的变化,可推断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也能诊断脏腑经络的病变,进而对疾病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原穴的配伍是以原穴配合相应的特定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十二正经及要穴按摩。通过对十二正经走向的自我按摩,能起到疏经活血、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功能。
十二正经及要穴按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井穴:急症、热症。
凡是在指端末梢的这些穴位都是一些井穴。
井,源头。
治疗热症。
点刺,不适宜按摩
俞(shu)穴:俞是通道的意思。
是脏腑与体表的通道。
五脏六腑的毒素可以通过俞穴派出去,是最直接的排毒方法。
络穴:治疗慢性疾患
郗穴治急症
合穴治脏腑
寸:大拇指横为一寸,四指并拢为三寸。
离穴不离经
胃不和则寝不安
阳明:气、血很旺
胃经:敲打法。
少阴:心脏
13
肾虚怎么来确定:脑袋发空(肾气不上头),眼睛酸涩(血液供不上去),经常耳鸣,像蝉鸣一样或者听不到声音,牙齿开始松动。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按摩十二原穴可治疗一切伤痛,久年内伤
自我按摩十二原穴
可治疗一切伤痛,久年内伤(附歌诀)
《指压十二原穴内治一切疼痛歌》
阳明大肠合谷强,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 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每穴指压5-10分钟,用按、揉二法由轻至重。
-------------------------------------------------------------
大陵穴,可用指尖掐揉穴位,更以指尖压之妙,(例如在大陵穴上用胶布固定一粒珍珠,那就叫珍珠疗法;在大陵穴上用胶布固定一粒园磁珠,那就叫“磁疗”。
如果好女儿和好媳妇们,给老奶奶和老妈妈买对玉镯子带就更好了,因老人手上的大陵穴(心包经原穴)、神门穴(心经原穴)、太渊穴(肺经原穴)、阳池穴(胆经原穴)、腕骨穴(小肠经
原穴)、以及养老穴,阳谷穴,阳溪穴....都得到玉石按摩。
所以百岁老人手腕上,玉镯子或贵或贱的都带着呢。
背熟它下面是十四正经的原穴。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简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主治症状: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
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指压的小窍门:
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
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颜面上的病,像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
冲阳穴:胃经原穴
简易取穴法: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病症: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胃经原穴: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为胃经原穴。
操作: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
取患侧冲阳穴,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
要求得气明显,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
留针20~30分钟。
-------------------------------------------
腕骨穴:手太阳小肠经原穴。
简便取穴法: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病症: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肩臂疼痛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口腔炎,黄疸,消渴,糖尿病,瘛疭,惊风,疟疾。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
京骨穴:足太阳膀胱经原穴
简便取穴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阳池穴:手少阳三焦经原穴
简便取穴法: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
②腕痛。
③消渴。
④女性手脚冰凉。
操作:直刺0.3-0.5寸。
-----------------------------------------
丘墟穴:足少阳胆经原穴
简便取穴法: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疾病: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太渊穴:手太阴肺经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简便取穴法: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3.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刺灸法:1.直刺0.2~0.3寸,局部麻胀;2.针刺时避开动脉。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
太白穴:足太阴脾经原穴
简便取穴法: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
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本站有关此穴的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湿疹。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大陵穴: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简便取穴法: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原穴
简便取穴法: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神门穴:手少阴心经原穴
简便取穴法: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
②高血压。
③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
太溪穴:足少阴肾经原穴
简便取穴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百会穴: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简便取穴法: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
主治疾病: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日常保健:
(1)按摩: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坚持按摩,低血压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2)温灸: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温热、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
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
--------------------------------------------
膻中穴: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简便取穴法: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刺激膻中穴的方法:
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次,反复10次。
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续5-10分钟。
推法:两只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两侧推抹至侧腰部,20次左右。
温灸法:用扶阳罐温灸即可,每次3-5分钟左右。
适用于有寒证者或产后缺乳者。
通过罐体磁场和红外线刺激该穴位,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
本文十二原穴,任何一个穴位,你用按摩、针灸、拿捏,揉圈,不论你会不会气功,有没有学过气功,懂不懂医,动一动它就能治病! 但请你记住:子、午、卯、酉正点前后各15分钟(共30分钟)你别去碰这些穴位。
子、午、卯、酉、初一、初三、十三、十五、二十四个节气日,你自己生日的日子;这些时间不但不要碰十二原穴,而且要节(戒)欲乐、欲念,好好修静入定。
这些时间有人叫你针灸,你也应引导患者修静入定。
道家的大小周天在这篇,佛家的打开中脉也不离“十二原”。
.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