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引言民办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民办高校教师在工作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进而导致工作倦怠。
本文旨在探讨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一、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1.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民办高校教师由于职业发展机会有限,晋升渠道狭窄,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缺乏发展动力和方向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2. 工作压力大民办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身心俱疲,从而出现工作倦怠情况。
3. 收入水平低由于民办高校经费有限,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且难以有过大改善,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缺乏获得适当回报的动力和动力,以及对职业的满意度。
4.教师个人因素一些民办高校教师本身工作态度不端正,学术研究能力不足,认知水平不够,导致工作倦怠。
二、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对策1. 加大民办高校投入力度政府和高校可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投入,提高经费支持力度,在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环境和设备等方面予以适当帮助,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荣誉感。
2. 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建立和谐的教师管理体制和职业晋升机制,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创新,以提高教师的完成度和满意度。
3. 建立合理的工资体系增加税前工资、优化福利待遇、改进个税制度等,基于教师的实际工作贡献、学术水平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工资体系,以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斗志。
4. 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学校可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视野和认知能力,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工作质量。
结论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其症结和原因,以制定科学的管理对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最终增强民办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中图分类号 : G 4 4 3 0 引 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l 3) 2 3 — 0 2 3 9 — 0 2
一
。
这 一概 念 一 经 提 出 , 便 引 起 了 广 泛 关注 。 在 美国, 教 师
美 国哥 伦 比亚 大学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2 0 1 0 — 2 0 2 0 ) 》 的 职 业倦 怠 已成 为 一 个 教 育 中 的 难题 。 中指出“ 要 把 我 国 建 设 成 人 力 资源 强 国 ” , “ 教 育 大计 , 教师 心理 与教育 专业 的教授 巴利・ 法4  ̄ t ( B a r r y A . F a r b e r ) , 将 教
摘要 : 教 学质量 的高低或成败在很大程度 上取 决于教 师的水平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教育地位 的提 高, 教 师倦 怠越来越受到 了人 们的关注。 本文就 高校教 师存在的职业倦怠的 国内外的研 究从 定义、 模式 、 成 因、 后 果几方面做 了综述 , 旨在 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一
步进行教 师研 究提 供参考。
Va l ue Eng i ne e r i n g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职业倦怠现象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针对这一现状,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纷纷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以期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现状分析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感耗竭、缺乏成就感和对工作的厌倦。
情感耗竭是指教师对工作中需要付出的情感资源感到极度耗竭,表现为情绪低落、疲惫和缺乏热情;缺乏成就感是指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肯定,缺乏对工作的满足感;对工作的厌倦则是指教师对工作内容和环境产生了厌倦情绪,丧失了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和乐趣。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工作压力大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学术竞争激烈等问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
工作环境不佳也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一些高校存在管理混乱、资源匮乏、教学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都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职业发展空间狭窄、薪酬待遇不公等问题也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二、相关研究现状针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期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影响,并探讨有效的缓解和预防措施。
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 调查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特点和成因。
2. 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通过相关理论和模型,探讨了工作压力、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为制定缓解和预防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提出缓解和预防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摘要:教学质量的高低或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地位的提高,教师倦怠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高校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的国内外的研究从定义、模式、成因、后果几方面做了综述,旨在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一步进行教师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o a great extent,determined by the teachers. teachers’ job burnou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ncer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made on the teachers’ job burnou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definition, mode, causes, and so on, which aim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教学质量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job burnout;quality of education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39-020 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在课程改革中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师,他是社会教育理念的载体。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时间从事教学工作后出现的心理和情绪疲劳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因此,了解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工作压力过大高校教师面临着来自多个方面的工作压力,包括教学负荷大、论文发表压力、科研项目压力等。
教学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承担其他行政工作和评估任务,这些压力会导致教师感到心理疲劳。
2. 缺乏支持和认可在一些高校里,教师可能感到缺乏支持和认可。
缺乏来自同事和上级的支持与认可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自信心,使其感到职业倦怠。
3. 缺乏发展机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发展机会。
如果教师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无法提升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可能会变得失望和不满意。
二、对策建议1. 提供支持与认可学校应建立积极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之间互相支持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教师的工作,向他们提供肯定和认可,增强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2. 分担教学负荷学校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和增加师资力量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荷。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
3. 提供发展机会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例如鼓励他们参与学术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培训和进修课程等。
这些机会将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职业满意度。
4.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热线或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倦怠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团队建设活动和娱乐活动,帮助教师放松身心,缓解职业倦怠。
5. 加强学术氛围建设学校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学术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增加他们的专业满意度和创造力。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F r i e d ma n _ g 则 把教 师 职业 倦 怠 定 义 为 教师 由 觉 的结 果 之 间不 一 致 而产 生 的一
种 无效感 。
力的、 使人 心烦 的、 单 调乏 味 的工 作 的一 种 反 应 ” , 导致 倦 怠
的原 因主要 分为 两类 , 但 主要 是 因 为“ 工 作 者 的 付 出与 所 得 不一 致 ” : 一类 是个 体 面对过 多刺 激 的情 境 ( 如 教师 教 大量 的 学生 ) ; 另 一类 是刺 激情境 缺少 挑 战 ( 如教师 多 年来 一直 教 同
张燕 ( 2 0 0 6 ) ¨ 7 将教 师职业 倦 怠定义 “ 教 师个 体 因长期 未 能有效 地处 理各种 矛盾 冲突 而导致 的身 心疲惫 的状 态 , 表 现 为 不能缓 解工 作压 力或 妥善应 付工 作 中的挫折 ” 。 蔡融( 2 0 0 6 ) 认 为教 师 职 业 倦 怠是 指 教 师 工作 满 意 度 低, 工 作兴 致丧 失 , 以及情 感冷 漠等情 绪 、 态度 和 行为 的 衰竭
状态, 而 上 述 的 症 状 均 来 自于 不 能 顺 利 应 对 压 力 。
倦 怠 的人 际关 系维度 , 指个体 感受 到对 待服 务对 象 的一 种负
性 情绪 ,表现 在工 作 中对 服务 对 象 表 现 出消 极 、 冷漠、 疏 远 的态度 ; 个 人成 就感 降 低则 指 在 工 作 中对 自己评 价低 、 自我 效 能感 和 自我胜 任感 的降 低 , 是职 业倦 怠的 自我评 价维 度 。 ( 3 ) 组 织 学 观 点 。组 织 学 观 点 的 代 表 人 物 奎 内 思 ( C r e n s ) 口 认 为“ 倦 怠是 一种应 付 工作 压 力 的方式 , 是对 有 压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心理学 家塞利 格曼 首次提 出的。谢 尔 顿 和 劳拉金 的定义道 出了积极 心理 学 的本质 特点 , “ 积极 心理 学是 致力 于 研 究人 的发展 潜力 和美德 等积 极 品质 的一 门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 崭新 的 、蓬 勃发展 的领域 ,它 将视 角从 心 理紧张 和病理 学 中转换 出来 。心理 学
( 四) 知 识 衰 竭
社 会对 教 师的期 望值 过高 ,期望
他 们是 知识 的传授 者 、学生 人格 的塑 造 者 、道德 的表 率等 多 重 优 秀角 色 。
突 出强调 和重视 人的 价值 和人文 关怀
问题 ,倡 导挖掘 人 内在 固有 的积 极力 量 ,促进个 人 自我价值 的实现和 社会
( 三 ) 过 高 的 社 会 期 望 值 与 偏 低 的
不仅要 关注人 的弱 点 ,还要关 注人 的 优点和美德 ;不仅要致力 于修复损伤 ,
还要 致力 于给人力 量 ,对生 活 中最好
信 任 ,过度 敏感 ,容 易导致 人 际关 系
疏远。
的东 西感 兴趣 ;在关 注 病 人 的 同时 ,
及较 低 的社会 地位 。这必 然挫 伤教师
工作 的积极性。
三 、 积 极 心 理 学 对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倦 怠 问题 的启 示
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
一
、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倦 怠 的 表现
积极 心理 学是 2 0 世 纪末 在西 方兴
起 的 一 股 新 的 心 理 学 研 究 思 潮 ,是 由
的 和 谐 发 展 。积 极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内容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结构研究
S n deng・viHa ie _I|一 cca coynanel - l ienThl l — rB题圆圈豆圜 e o t d i n o ■ o
高校 教 师职业倦 怠结构研 究 ①
韩 海 燕 ( 安文 理学 院 西安 7 0 6 ) 西 1 0 5 摘 要 : 用文 献分析 采 访谈和 开放 式 问卷 调查 , 制 了中国文化 背景 的高校教 师职 业傣 怠同豢 。 蝙 通过探 索性 因素分 析( =3 1 提 取 出情 n ) 2 绪囊 劳 . 认知 衰竭 人际疏 远和 价值 衰 竭四个 因素 , 验证 性 因素分 析( =3 ) 明 , n 6 表 1 四难度 模 型的结 构稳 定 , 可靠 , 其信度 和效度 都达 到
了心理 测量 学 的要 求 。
关键词 : 高校教 师 职业锩 怠 结构模 型 中 图分类 号 : 6 G4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4 9 X 2 1 ) 7b 一0 1 0 1 7 —0 ( 0 o ( ) 1 — l 8 o 7
3结果 与分析 效度 。 另外 , 四个维 度 与个 体 的一 般健 康分 数 . 和 自我效 能 感分 数 的相 关 都达 到 了 显著性 水 职 业 倦怠 (o B r o t是 个 体 因不 能 3 1项 目分析 Jb u n u ) 有效 应 对 工 作 中的 各 种 压 力 而 产 生 的 一 种 计 算 4 个 项 目的 总 分 并 排 序 , 出高 平 , 也 表 明 问卷具 有 较 高 的 同时 效 度 。 6 找 这 2 长 期 性 综 合 反 应 , 括 情 绪 衰 竭 、 个 性 低 2 %的 分 数 点 : 8 和 1 1 高 于 l 9 作为 4. 高校 教 师职 业 倦 怠 问卷 的 结构 维 度 包 去 7 19 0 , 8的 1引言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对教师自己的工作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那么,引起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工作压力大
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进行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而且,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有时会很多,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备课、授课、改卷、评教等,这些都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
2. 工作环境不佳
高校教师工作环境不佳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一个因素。
比如说,有些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差,教学条件有待改善,或者是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学风不良等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心情和教学效果,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3. 学生成绩不佳
尽管教师努力教学,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不佳,这也会导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产生怀疑和自我怀疑,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
4. 政策压力
政策对于高校教师的影响非常大,政策的变化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
如果政策和教学方向的变化过于频繁,教师的工作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
5. 薪资待遇不高
高校教师的薪资待遇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很多教师对这一点都有不满。
如果教师的薪资待遇不高,这样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产生影响,产生“唯工资论”的情况。
这几个因素都是比较普遍的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但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学校还有其他原因,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针对性的解决。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许多高校教师面临着工作压力大、职业发展受限、心理负担重等问题,导致职业倦怠现象的普遍存在。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分析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文章首先界定了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征,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
从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职业倦怠的成因,包括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组织支持、社会期望等方面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包括提升教师的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优化组织管理和支持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等。
文章对干预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和展望,以期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职业倦怠现象在高校教师中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术的引领者和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其工作质量和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近年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日益凸显,其普遍性与严重性不容忽视。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个体在长时间从事某一职业后,由于工作压力、角色冲突、情感耗竭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身心疲惫、工作热情减退、成就感降低等负面状态。
在高校教师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由于学术研究的高压力、教学任务的繁重、与学生及同行的竞争关系、科研与教学的双重负担等因素,许多教师逐渐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
这种倦怠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更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
职业倦怠还可能引发教师流失、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构成威胁。
高校教务秘书职业倦怠问题探究
高校教务秘书职业倦怠问题探究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务秘书作为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
教务秘书不仅要负责学生学籍管理、课程安排、考试监管等教务工作,还需要协助教务处领导处理各种教学事务。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和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务秘书出现了职业倦怠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高校教务秘书职业倦怠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高校教务秘书职业倦怠的表现1. 工作疲劳教务秘书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或者连轴转,导致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的工作疲劳会导致教务秘书身体不适,抑郁情绪增加,工作效率降低。
2. 对工作失去兴趣在高校教务秘书长期从事相同类型的工作,缺乏挑战和刺激,容易导致对工作失去兴趣,出现工作倦怠的情况。
教务秘书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成长空间,没有发展前途,容易对工作持消极态度。
3. 人际关系紧张高校教务秘书需要与学生、教师、领导等各种人群密切联系,涉及的事务也很复杂,难免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
久而久之,教务秘书会感到心理疲劳,对人际关系感到困扰,甚至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由于高校教务秘书需要处理各种繁重的教务工作,包括学生档案管理、课程排定、考试监督等事务,同时还需要协助领导处理各种教学安排和教学改革工作,工作压力很大。
2. 缺乏职业发展空间高校教务秘书长期从事相同类型的工作,很难有机会进行职业发展和晋升。
因为大部分教务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感到自己缺乏职业发展空间,工作没有挑战性,将会感到职业倦怠。
3. 工作认可度低在高校教务部门中,教务秘书的工作往往是琐碎而又繁忙的。
但是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很少得到认可,缺乏正面的激励和肯定,导致教务秘书工作积极性不高。
4. 工作环境差高校教务秘书的办公环境普遍较差,工作空间狭小,人际关系复杂,工作氛围不够融洽。
教务秘书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出现职业倦怠。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1800字》
[3]张亚红,周璇,别平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现状调研分析及心理调适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2(02):22-26.
[4]贾轶,许雪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C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22,24(01):131-136.
2.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的课题,必须在“备注”栏注明每位学生独立承担的工作。
1.树立良好社会评价观
2.注重教育,提升社会评价
(二)学校重视教师发展,改善教学环境
1.重视教师的发展,完善教师的待遇
2.创造和谐教师队伍,做好教师职业规划
(三)教师保持心态,提升教师待遇
1.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心态
2.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五、结语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
[1]徐寒枝,黄玮.兰州远郊四区(县)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22,27(02):117-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职业倦怠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着不同的解读,暂未形成共识,Maslach提出的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目前被学者们广泛采用。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为个体感觉到身心俱疲,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会刻意的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关心他人的行为反应,个人成就感低,情绪低落。国内学者目前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同时在对职业倦怠的调查问卷进行本土化研究。李超平、时堪(2003)等人通过调查后提出高校教师70%以上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楚克群(2017)等研究表明,博士及以上学历、28——35岁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闫丽雯、周海涛研究发现,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呈上升趋势。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怠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有 3 7 . 8 的 教 师 经 常 会 工作情 景相关 , 有工作 因素导致 的一 系列 情绪 、 身 体 以及行 新 的 一 天 的 工 作 有 时 会 感 到 烦 躁 , 其 中最 高 的 是 3 1岁 至 3 5岁 的 教 师 , 经 常 感 到 烦 为上 的消极症状 , 通 常 认 为 是 工 作 中 的 慢 性 情 绪 和 人 际 压 感 到 烦 躁 , 6 . 0 %, 这 下 一定 程度 上说 明在 3 l岁 至 3 5岁 力 的 延 迟 反 映 。 目前 , 关 于职业 怠倦 的概念 结构 、 理 论 模 型 躁 的 教 师 有 4 的青年教师情 绪衰 竭 这种 现 象 较 为普 遍 , 而 情 绪 衰 竭 是 职 Ma s l a c h等 人 定 义 的 , “ 在人 为服务对象 的工作 领域 中, 个 体 业 怠 倦 的重 要 表 现 。 . 2 . 2 去 人 格 化 分 析 的一种情 感衰竭 、 去人 格 化 和成 就感 低 落 的症 状 。 ” 情 绪 衰 3 在调查 对象 中, 有 2 1 . 7 的 教 师 表 示 经 常 与 同 事 交 流 竭, 表现 为个 体 的情 绪 变化 , 包 括情 绪 低落 、 易疲 劳 、 烦躁、 意 见 和 经 验 , 5 8 . 7 的 教 师 表 示只是有 时 交流 , 有2 9 . 6 的 易怒 和紧张等 ; 去人格 化 , 表 现 为对服 务对 象无 情感 、 冷漠、 教 师 从 不 和 同 事 交 流 意 见 经 验 , 其 中 最 多 的是 3 1岁 至 3 5岁 疏远 等 ; 低成 就感 , 表 现 为 个 体 消 极 评 价 自 己 的 工 作 能 力 和 及测量 工具 的 所有研 究 中, 比较 公 认 的 多 维 概 念 是 由 工作成 就 。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
2 0 1 3年 4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1 倦 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义
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大致可 以分 为 两类 : 静 态 型定 义 , 主要 关 注 职业 倦 怠 的具 体表现极其影响因素. 其 中以 M a s l a c h 和J a c k s o n 给 出 的有 关 职业 倦 怠 的定 义 最 为 广泛 , 他们 认 为 “ 职 业倦怠是在 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 个体的 种 情感 耗 竭 、人 格解 体 和 个 人成 就 感 降低 的症 状” ,其 中情感 耗竭 是压力 情 境下 个体 的情绪 处 于 极 度疲 劳状 态 , 情 感 资源 过度 消耗 , 疲乏 不 堪 , 精力 丧失 ; 人 格解 体 又称 “ 去个 性 化 ” , 指 个 体 感 受 到 对 待服务对象 的一种负性情绪 , 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 消极、 冷漠、 疏远 的态 度 ; 个 人 成就感 降低是 指 在工 作 中 自我效能感 的降低和对 自己消极评价倾 向的 增 长. 我 国 的一 些 学者 认 为 教师 的职 业 倦 怠是 由于 教 师长期 工 作在压 力 的情境 下 , 工作 中持续 的疲 劳 及与他人相处 中各种矛盾 、 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 剧, 最终 导致 在情绪 、 认知 、 行 为 等方 面 表现 出精 疲
2 . 2 个 人根 源
国内外 大量 学者 已经通 过 调查 研究 证 实 , 教 师 的人格特征、 教学效能感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都会 影 响教 师 的 职业 倦 怠 . 我 国学 者 徐 富 明 、 朱 从 书、 黄 文锋 等 通 过研 究 发 现 , 教 师 的职 业倦 怠 和 自 尊存在显著 的负相关关系, 高自 尊的教师易于缓解 职业 倦怠 . 教师 的控 制 点 和职 业倦 怠 也存 在 显著 的 正相 关 . 教 师 越 多 的 表现 为外 控 , 职 业 倦 怠 就 会 越 重. 相反 教 师 的 内控 倾 向有 助 于缓 解 教师 的职业倦 怠. 刘 晓 明的研究 表 明 , 教 师 的教 学效 能感 越 低 , 职 业倦怠越严重 . 而教学效能感能够预示教师的职业 倦怠水平 , 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 , 其职业倦怠 的程 度较高 , 最易离开教师行业. 2 . 3 社会 根 源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存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职业倦怠可能导致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下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疑虑等问题。
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不断变革的时代,高校教师不仅要面对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不断适应教育创新和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因此职业倦怠在高校教师群体中愈发突显。
此外,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倾向也与职业倦怠有关联,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完美主义。
因此,本文将针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职业倦怠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完美主义之间的关系,提出对应对方案,从而促进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改善。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探究职业倦怠的内在机制和产生原因,研究完美主义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联,并提出应对方案,引导高校教师建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和应对策略,促进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1.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机制分析2.完美主义与职业倦怠的关联研究3.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研究4.基于研究成果提出职业倦怠干预的建议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深访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和应对方式情况,然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被访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职业倦怠状态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并探究职业倦怠与完美主义之间的关系。
五、预期结果预计本文将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机制、完美主义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职业倦怠干预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师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引言:高校教师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工作特点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着工作满意度的问题,同时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减轻职业倦怠提供参考。
一、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和测量: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总体评价,通常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同事关系、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评价。
测量工作满意度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
2.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a.个体因素:如个人价值观、个人特质、工作经验等。
b.工作环境因素:如工作压力、工作条件、领导风格等。
c.组织因素:如组织文化、组织支持、激励机制等。
3.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工作特点、工资待遇、工作条件、领导风格等是影响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研究也发现,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其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1.职业倦怠的定义和测量:职业倦怠是工作疲劳和耗竭的一种状态,表现为对工作的不满、疲劳感和缺乏工作动力等。
测量职业倦怠常用的方法包括马斯洛伯恩职业倦怠量表、西姆斯职业倦怠量表等。
2.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a.工作量:工作负荷过大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b.社会支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对预防职业倦怠起重要作用。
c.工作特点:如工作压力、任务重复性等。
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呈现增多的趋势。
研究发现,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着较高的工作压力和较长的工作时间,这导致他们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教育资源不均衡、任务重复性和缺乏支持等因素也是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结论: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本 科 以下 本 科 硕 士 博士 F
为9 . l 61 %。其 中男 性 12名 , 8 女性 2 2名 , 师平均 年龄为 2 教
3 岁。 8
12 工 具 .
本 研 究 采 用 玛 勒 诗编 著 的 教 师 职 业 倦 怠 量 表 ( I , MB ) 台
20 0 9年 l 2月 第2 8卷第 1 2期
黑 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a o e og agC lg f d ct n o r l f in j n oeeo uai n H l i l E o
De . 0 c 20 9 Vo _ . 2 l28 No 1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倦 怠 的 调 查 研 究
湾学者依据 中国 的语 言 习惯 作 了修 订 J 已有 研究 表 明 , , MB 的信度 与效 度具 有跨 文 化 的一致 性 。问卷 共 2 I 2个 题 目, 分为 3个维度 : 情感 衰竭 9个项 目、 就感 8个项 目, 成 和 去个性化 5个项 目。问卷为 4级计 分 , 情感 衰竭 、 个性化 去 分数越高 , 低成就感分数越低 , 表示 职业 倦怠 感越 严重 。 13 数据整理 和分析 .
化( 或称 玩世不恭 ) ” 。教师作为 职业倦怠 的高发人 群成为
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职业倦怠的一个重点 , 目前 国 内对教师
职业倦 怠的研究多以中小学教师为主 , 高校教 师的研究相对
较少 ,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 , 了解 目前我 国高校 教师 的职业 倦 怠现状 , 分析其原因并寻求减轻和预 防教师 职业倦 怠的对
策。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摘要】职业倦怠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本文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过程模式、表现形式,综述了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等,并探讨了职业倦怠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文献综述展望【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20-02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自从职业倦怠被提出来以后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职业倦怠最早是1974年由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来的,用以描述工作中的相关个体所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如身心疲惫、情感衰竭、工作满意度下降、对服务对象缺乏热情、工作成就感降低等。
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教育、护理、医疗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职业倦怠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公认的定义,但所有研究者已形成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合理承担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
职业倦怠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的玛勒诗在教师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基础之上,她于1986年专为教师编写了一份专门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感的问卷(mbi),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信的测量工具。
这份问卷主要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三个方面。
情感衰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被过度消耗,精神疲惫不堪;非人性化是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消极的、负面的态度;低个人成就感是指个体对工作成就的满意度下降。
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过程与表现类型职业倦怠不是对于某种情感的即时反应,而是一段时期内强度不断递进反应的过程,三个方面并非同时出现。
美国心理学家法伯认为,虽然教师职业倦怠可以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几个角度进行描述,但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是有差异的。
他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最先表现的是个人的低成就感,然后才是非人性化和情绪衰竭。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及对策探析
分析发现 :(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初露端倪 ,其 中职业倦怠的核心指标——情绪衰竭最为明显 ; 1 ( )高校 教师职业倦怠 的各项指标在性别 、教龄、学历、职称、收入 、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显著 2 差异 。针对 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从社会 、学校和教师 3个角度提 出建议 ,以期预防或缓解 教
bro tte moin x as o s hg e a yohr pc. l ,vr d xo jbb rot a g icn un u, t a eh ut nWa ih r n a te a etA s e e i e fo un u ds nf a t h e ol i h t n s o yn h i i
师的倦怠感 。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 怠;对策 中图分类号 :B 4 89 文献标识码 :A
S u yo l g e c e s J b Bu n u n t t a e is t d n Co l eT a h r ’ o r o t dIsS r t ge e a
cr n su t no ejbb rot f olg ece , o u g so sw r d rt o i , co l d ur t i a o ft un u l et hr smesget n eemaef esce sh o e t i h o oc e a s i o h y t n a
第 1 6卷 第 3期 2 0 年 9月 09
天 津 农 学 院 学 报
V. .6 No3 01, 1 . S pe e , 2 O e t mb r O9
Jun l f i j r utrl nvri orao a i Agi l a U iesy T nn c u t
d fe e c s fo s x ai ,s h o g ,s h o e o d p o e so a i e i c me,c v ls t, t . c r i g t e i r n e r m e u l y c o la e c o lr c r , r f s i n lt , n o t l t i i t e e c Ac o dn t a 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
随着社会变革,观念的更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冲击,由此而引发了教师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不同程度的衰竭感,使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本文重在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如何,以及如何建构相应的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和职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工作环境改变,劳动者普遍感觉疲劳、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体、情感枯竭,这些现象被称为“职业倦怠”。
有关调查显示,教师的倦怠程度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位居第三位。
因此,了解并探求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已成为全社会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意义
1.从社会角度:引起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注,使政府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政策性倾斜,调整高校教师分配政策,提高高校教师的经济水平,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促进教育事业持续有效的发展;
2.从高校管理角度:使高校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和教师业绩考核办法,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改革学校管理方式,加强对教师心理
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3.从教师自身角度:使教师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提高压力应对水平。
二、方法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需要采用访谈、观察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收集资料,使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研究的效度。
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作为研究对象,选取4所普通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共189人,有效问卷182份,其组成见表1。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相结合。
研究步骤: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三、调查问卷内容分析及结论
1.从性别上看,男女教师在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去人性化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高于男教师,而男性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降低现象则更严重。
2.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衰竭程度和去人性化程度不断增强。
3.从婚姻状况来看,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比未婚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严重。
4.专业课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却高于公共课教师。
5.从事行政工作的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明显低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6.教龄为6年-10年的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最严重,个人成就感最低,教龄为11年-15年的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最高。
7.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重,个人成就感最高,去人性化程度最轻。
8.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比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
9.月收入在1501元-2500元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严重。
由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采用反向记分,平均分越高,个人成就感越低。
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最低,平均分为25.45。
在去人性化维度,随着教师月收入的提高,教师的去人性化程度也在上升。
四、解决对策
从调查结果来看,职业倦怠已经非常普遍,尤其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逐步降低,工作的个人成就感也呈下降趋势,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必须的。
由于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学校、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因此需要我们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维度出发,提出预防、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促进教师良好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1.重视高校教师职业的现代价值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1)正视高校教师人才价值,树立科学的教师人才观
教师人才价值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为社会、国家、集体及个人发展所做的贡献,其劳动具有长期性以及成果鉴定的复杂性,他们属于知识型人才,学历高,知识渊博,具有主动创造性。
科学、合理地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可以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激发高校教师的创造力,提高高校教师的劳动效率,有效预防与缓解教师的倦怠感与挫折感。
(2)落实终身教育的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落实终身教育政策,完善高校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可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之源,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
实施终身教育还可以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提高应对职业倦怠的能力。
(3)调整高校教师分配政策,提高高校教师的经济水平
高校教师作为所有行业中最庞大的高级知识分子队伍,从事着社会上最复杂、最高级的脑力活动,然而工资收入在众多行业排位中却排名后几位。
这样会动摇他们在高校的信心,打击他们进行教
育科研的积极性,给他们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解决办法一方面有赖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对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
2.改革学校管理方式,营造和谐校园
(1)民主管理学校,促进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的整合
所谓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整合,就是赋予权力双方适度的合理权力,通过交融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要提倡民主管理,专家治校,转变行政泛化的情况,以能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为目标来建立精干的行政机构;要从高等教育的规律出发,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行政机构;要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建立一支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同时要注意吸纳教授进入学校各级决策机构,并且使他们在这些决策机构中占绝对数量优势。
(2)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和教师业绩考核办法,构建完备、科学的教师录用人才测评体系打破职称终身制,实行定期聘任制。
(3)遏制高校教师负向发展,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
遏制教师负向发展的管理措施是全方位的,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运用目标激励强化教师管理目标激励。
第二,运用情感激励强化教师管理。
运用成就激励,管理者应注意: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有机结合、公平的原则及给每一个教师都提供创造成就的机会。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应该保证教师的提高和进修的机会,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
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压力应对水平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党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与咨询
终身教育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培训和咨询,提高自身对新知识的适应能力,不断更新课程和教材内容,充实科学的新成就,使自身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了解相关知识和信息,及时修正、调整、充实自身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扩大人际交往,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
作为教师个体,要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
通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拓展交际圈,获得理解及尊重,分享教学经验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人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
(3)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社会心理学中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为“东坡效应”。
教师必须经过自我观察了解自己的心理,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4)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压力应对水平
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学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变压力为动力,并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保持对工作的好
奇心,调整心态,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学会适应。
(5)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信念可以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激励和反思自我,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路径,使工作充满热情。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地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环境;同时,防治结合,对于已经出现的职业倦怠状况,应该进行积极治疗以恢复教师的身心健康。
帮助高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
参考文献:
[1]许燕,王芳.警惕教师心理枯竭[j].中国教育报,2006.7.5
[2]黄培森.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冈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年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 [4]刘晓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2008
[5]庄国萍.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08
[6]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2.
[7]闰晓,殷瑞,郭风兰.新疆本科院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状况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8]陈华英,李静.乌鲁木齐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19(3)[9]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教育科学[j].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