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突变理论示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性疲劳的超量恢复学说
运动性疲劳消除疲劳的措施
1、合理的生活制度 2、运动后的积极性放松活动 3、运动后的理疗 4、运动后的营养学手段及药疗 运动性疲劳其实是身体的一种正常反应,只
要我们能很好的了解其发生机制、及时发现 并通过以上一些方法能尽快消除身体的疲劳 ,加快身体的恢复过程,就会使运动水平更 上一层楼,也可以避免运动性损伤的发生。
水平下降而导致疲劳。如马拉松、足球比赛造成的 疲劳。 3、按运动方式分 (1)快速疲劳指短时间剧烈运动引起的疲劳。 (2)耐力疲劳指强度较小、长时间运动引起的疲劳 。
运动性疲劳
1、“衰竭”学说 “衰竭”学说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量
物质的耗竭。其依据是,在长时间运动中 ,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 补充糖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衰竭”学说并不能解释所有项目 引发的运动性疲劳的原因。
2、 带突变性的综合疲劳,突然 力量下降。
3、 综合性能量消耗和兴奋性Biblioteka Baidu 降,但是没有突变。
4、 单纯兴奋性下降,无能量消 耗。
运动性疲劳
5、自由基学说 在剧烈运动后自由基产生过多,可造成肌
纤维膜、内质网完整性丧失,妨碍了正常 的细胞代谢与机能,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 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 要原因。
超量恢复学说: 在运动中所消耗的物质和各器官系统下降了的功
能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才能回到运动前的 水平。这段时间内发生的技能变化就是恢复过程 。 运动时和运动后供能物质的变化是消耗和恢复过 程保持平衡的结果。运动时以消耗过程为主,恢 复过程跟不上消耗过程,表现为能源物质数量下 降;运动后休息期以恢复过程为主,消耗过程下 降。因此,能源物质逐渐恢复,达到或者超过原 来水平。
运动性疲劳
2、“堵塞”学说 “堵塞”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
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其中主要是 乳酸。其依据是,疲劳的肌肉中乳酸等代 谢产物增多。乳酸堆积会引起肌肉机能下 降。
运动性疲劳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该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到一定
程度时,人体内血液pH值下降,水盐代谢 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引起细胞外 液水分及离子浓度发生变化、造成机体内 环境稳定型失调引起的疲劳。 有人研究,当人体失水占体重5%时,肌肉 工作能力下降约20~30%。
第六章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1982年运动生物化学会议对运动性疲
劳的定义 思考:人体产生疲劳的意义?
运动性疲劳--分类
1、按疲劳发生部位分: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
运动性疲劳--分类
2、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分 (1)局部疲劳是指身体某一局部进行运动,使该局
部技能水平下降而导致的疲劳。 (2)整体疲劳是指由于运动使全身各器官系统技能
运动性疲劳
思考:经常运动的人为什么显得年青 ?
运动性疲劳
表现
注意力下降; 动作变形和走样; 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下降; 速度、耐力和力量下降; 运动成绩下降,反应变慢; 辨别能力下降;缺乏信心和战斗精神; 烦躁。 上述现象出现越多,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就越
严重。
运动性疲劳运动疲劳的恢复
本次课重点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 运动性疲劳的表现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第六章 运动性疲劳
4、突变学说 爱德华兹(Edwards,1982)从肌肉
疲劳时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 丧失三维空间关系,提出了肌肉疲劳 的突变理论。他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 运动过程中上述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 致。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突变理论示意图
1、 单纯的能量消耗,不存在兴 奋性下降,继续会引起强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