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沙门氏菌抗原表

常见沙门氏菌抗原表
常见沙门氏菌抗原表

常见沙门氏菌抗原表

甘肃省沙门氏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甘肃省沙门氏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沙门氏菌属腹泻在甘肃省的流行、变迁及耐药状况,提高防治措施的针对性,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及抗生素的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沙门氏菌21株,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12株占57.14%。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试验,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噻吩、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95.24%、76.19%、66.67%,对其他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14%~95%以上,而且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种类达9种。结论甘肃省鼠伤寒沙门氏菌成为优势菌型,分离菌株为多重耐药,建议我们临床用药以头孢噻肟为最好,其次为庆大霉素。 标签:沙门氏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率;监测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是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1],由于抗生素的广泛滥用,使耐药率逐年增加。为掌握甘肃省沙门氏菌腹泻发病趋势及耐药谱等,我们于2010年~2013年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在甘肃省开展了沙门氏菌的监测,现将4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腹泻监测点分离沙门氏菌共21株(兰州市12株、武威市7株、天水市1株、定西市1株)。 1.2标准菌株药敏试验用标准菌株的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购买于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3生化试验采用常规法接种微量生化管,由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4药敏试验药敏纸片、M-H培养基,均由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用ATCC25922作质控菌。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参照CLSI/NCCLS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06年版)进行判断。试验所选抗生素为氨苄西林(AMP)、阿莫西林(AMC)、头孢噻吩(CFT)、头孢噻肟(CTX)、庆大霉素(GEN)、萘啶酸(NAL)、环丙沙星(CIP)、四环素(TET)、利福平(RFA)、复方新诺明(SMZ)。 1.5沙门氏菌诊断血清由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2.1生化试验21株沙门氏菌生化结果:甘露醇+、葡萄糖产酸+、麦芽糖+、枸橼酸盐+、H2S+、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动力

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 食品学院14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刘文敏柳基炜卫杰恒温紫君 2 2 2 2 摘要:本实验采用GB/T4789.4-2010的检测方法测定鸡场中的沙门氏菌。通过本实验学习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了解沙门氏菌的一些生化特性;本实验先用显色培养基找出可疑菌落,再做生化试验找出可疑的典型性的沙门氏菌,再通过血清学试验最终确定是否为沙门氏菌属。 关键词:沙门氏菌接种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 前言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种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于肠道细菌科。沙门氏菌是一个统称,泛指 2000 多种有紧密连系的细菌,包括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虽然只有少数人因沙门氏菌而患病,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占大多数。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检验食品中沙门氏菌,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1]。国标法(GB4789.4-2010)是目前中国规定的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标准检测方法,也是基层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它根据沙门氏菌的生长特点和生化特性,采取前增菌、增菌、分离、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5个步骤进行[2]。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仪器设备 均质器、三角烧瓶、平皿、玻璃棒、接种棒 恒温培养箱:36℃±1℃,42℃±1℃ 吸管:1 mL(具 0.01 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电子天平PL602-S,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锅SYQ-DSX-280B,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1.1.2试剂药品 鸡肠、靛基质试剂、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API20E生化试剂盒或VITEKGNI 生化鉴定卡 1.1.3培养基 蛋白胨水(BPW)、四硫磺酸钠煌绿(TTB)、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亚硫酸铋(BS)琼脂、HE琼脂、三糖铁琼脂、蛋白胨水、尿素琼脂、氰化钾、氰化钾对照、赖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对照、甘露醇、山梨醇、β-D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 1.2 实验方法 1.2.1培养基的制备 1.2.1.1培养基的配制步骤 蛋白胨水(BPW):称取蛋白胨10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钠9g、磷酸二氢钠1.5g、蒸馏水1000ml,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均匀,静置约 10 min,煮沸溶解,调节 pH,高压灭菌 121 ℃,15 min。分装10瓶,每瓶90ml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高压灭菌 121 ℃,15 min灭菌冷却后至30℃,每100ml 基础培养液加碘液2ml,煌绿液1ml 1.2.1.2配制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1)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进行换算,称取准确分量的合成培养基粉末; (2)加热煮沸溶解培养基时,留意锅内水位的变化,水位下降可再添加适量的水,以免水分蒸发过多,导致后面分装不够量; (3)往试管中放小导管时,注意处理气泡。 1.2.2 沙门氏菌群检测 1.2.2.1沙门氏菌检测程序

MMFSCNJ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辛酯酶荧光检验方法

MM_FS_CNJ_0348出口食品沙门氏菌(辛酯酶荧光) MM_FS_CNJ_0348 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辛酯酶荧光)检验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出口肉品,蛋品沙门氏菌的检验,其他食品可参照使用。 2.定义 MUCAP:4-methylumbelliferyl-caprylate(4-甲基伞形酮辛)的缩写。 MUCAP试剂:用4-甲基伞形酮辛酯配成的试剂的缩写。 SS琼脂: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琼脂培养基。 HE琼脂:Hektoen Enteric琼脂培养基。 3.主要试剂和仪器 .主要试剂(包括培养基) 培养基与试剂按SN 0170第5章,另补充以下部分: SS琼脂培养基(含1%蔗糖):见附录A1; HE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2; MUCAP试剂:见附录A3; 氧化酶试纸:见附录A4; .仪器 紫外光灯:波长366nm,功率>6W; 放大镜:3~4X; 毛细滴管。 4.样品制备及增菌培养 参照SN 0170进行。 5.分离培养 .将增菌培养液摇匀,挑取一接种环,划线接种于SS和HE琼脂培养基各一个,于36±1℃培养24±2h。 .观察各琼脂平板上有无可疑沙门氏菌菌落。如无可疑菌落,应再继续培养24±2h。沙门氏菌的菌落特征见表1。 .从培养的分离培养基上选可疑沙门氏菌菌落(尽量选较大,分离较好的单个菌落),用玻璃笔做好标记并编号。 .用毛细滴管吸取MUCAP试剂,加一滴于编号的菌落上,待一个平板的被检菌全部滴加试剂后,将平板拿至366nm紫外光灯下检视。发蓝色荧光的为MUCAP试验阳性,将阳性菌落号记录下来。 .用接种环挑取荧光反应阳性菌落,涂于氧化酶试纸上,观察涂菌点是否变蓝色。于10min内变蓝色为氧化酶试验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7.结果计算

常见沙门氏菌抗原凝集表格各符号含义

表格中各符号的意思 1)"_" Underlined O factors are determined by phage conversion. 翻译过来就是只是存在于位相变异后; 2){} = O-factors indicated in curly brackets are exclusive,In a given serovar, factors in curly brackets cannot coexist with other factors in curly brackets. 翻译过来是梅花括号里面的具有唯一性。 比如O :3,{10},{15},{15,34}.,有了O{10},就不会有{15}.和{15.34};有了{15},就没有{10}和{15,34)。 3)[ ],O (not underlined) or H factor that may be present or absent without relation to phage conversion.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是0,[]里的可能存在或者不存在,与位相变异后无关;如果是H,[]里在罕见菌株中会存在。 4)()O or H factor weakly agglutinable . 翻译后的意思就是微弱凝集。 表格中各符号的意思 1)"_" Underlined O factors are determined by phage conversion. 翻译过来就是只是存在于位相变异后; 2){} = O-factors indicated in curly brackets are exclusive,In a given serovar, factors in curly brackets cannot coexist with other factors in curly brackets. 翻译过来是梅花括号里面的具有唯一性。 比如O :3,{10},{15},{15,34}.,有了O{10},就不会有{15}.和{15.34};有了{15},就没有{10}和{15,34)。3)[ ],O (not underlined) or H factor that may be present or absent without relation to phage conversion.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是0,[]里的可能存在或者不存在,与位相变异后无关;如果是H,[]里在罕见菌株中会存在。 4)()O or H factor weakly agglutinable . 翻译后的意思就是微弱凝集。

沙门氏菌

前言 本标准代替 GB/T 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本标准与 GB/T 4789.4-2008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附录 A。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4789.4-84、GB 4789.4-1994、GB/T 4789.4-2003、GB/T 4789.4-20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1 冰箱:2 ℃~5 ℃。 2.2 恒温培养箱:36 ℃±1 ℃,42 ℃±1 ℃。 2.3 均质器。 2.4 振荡器。 2.5 电子天平:感量 0.1 g。 2.6 无菌锥形瓶:容量 500 mL,250 mL。 2.7 无菌吸管:1 mL(具 0.01 mL 刻度)、10 mL(具 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 无菌培养皿:直径 90 mm。 2.9 无菌试管:3 mm×50 mm、10 mm×75 mm。 2.10 无菌毛细管 2.11 pH 计或 pH 比色管或精密 pH 试纸。 2.1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缓冲蛋白胨水(BPW):见附录 A 中 A.1。 3.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见附录 A 中 A.2。 3.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见附录 A 中 A.3。 3.4 亚硫酸铋(BS)琼脂:见附录 A 中 A.4。 3.5 HE 琼脂:见附录 A 中 A.5。 3.6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见附录 A 中 A.6 3.7 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 3.8 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 A 中 A.7。 3.9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 A 中 A.8。 3.10 尿素琼脂(pH 7.2):见附录 A 中 A.9。 3.11 氰化钾(KCN)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10。 3.1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11。 3.13 糖发酵管:见附录 A 中 A.12。 3.14 邻硝基酚-D 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13。 3.15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 A 中 A.14。 3.16 丙二酸钠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15。 3.17 沙门氏菌 O 和 H 诊断血清。 3.18 生化鉴定试剂盒。

MMFSCNJ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

MM_FS_CNJ_0335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 MM_FS_CNJ_0335 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冻猪肉、冻鸡肉、鸡蛋黄粉和冰鸡蛋白中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其他食品可参照使用。 2.样品制备及增菌培养 .肉类 如为冷冻产品,应在45℃以下不超过15min,或在2~5℃不超过18h解冻。若不能及时检验,应置于-15℃左右保存。非冷冻而易腐的食品,置于4℃冰箱保存。 以无菌操作,称取剪碎后的瘦肉样品25g,置于灭菌均质杯内,加入25mL缓冲胨水增菌液,以8000~10000r/min均质1min,移入盛有200mL缓冲胨水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混合均匀,如pH低于,用灭菌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于37℃水浴培养4h(以增菌液达到37℃时算起),进行前增菌;其后,移取10mL转种于盛有100mL四硫磺酸盐煌绿增菌液的250mL玻璃瓶内,摇匀,于42±1℃培养20±2h,进行选择性增菌。必要时,同时另称取25g剪碎的瘦肉样品,加入25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同样进行均质。其后,移入盛有2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混合均匀,如pH低于,用灭菌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于37℃培养24±2h,进行直接选择性增菌。 .蛋品 冰蛋品(冰鸡全蛋、冰鸡蛋白、冰鸡蛋黄) .按解冻和保存样品。 .以无菌操作称取样品25g,置于盛有225mL四硫磺酸盐煌绿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混合均匀,如pH低于,用灭菌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于37℃培养24±2h,进行直接选择性增菌。 干蛋品(鸡全蛋粉、鸡蛋白片、鸡蛋白粉、鸡蛋黄粉) 以无菌操作将样品碾碎后,称取25g加入盛有225mL缓冲胨水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瓶内事先盛有直径3~4mm的玻璃珠约50粒),振荡10min,如pH低于,用灭菌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于37℃培养20~24h,进行前增菌;其后,移取10mL转种于盛有1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的250mL 玻璃瓶内,混匀,于42±1℃培养20±2h,进行选择性增菌。 3.分离培养 .将增菌培养液摇匀,以无菌操作,用直径3mm的接种环分别挑取1环,分别划线于表面无凝结水的亚硫酸铋和胆硫乳琼脂平板各一个(必要时亚利桑那菌琼脂平板可参照使用),于37℃培养24±2h。 .观察各琼脂平板上有无典型或可疑沙门氏菌属的菌落,如无典型或可疑菌落,应再继续培养24±2h。 沙门氏菌属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1.沙门氏菌属菌落特征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操作规范(已完)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操作规范 1 检验依据 本方法参照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1 冰箱:2 ℃~5 ℃。 2.2 恒温培养箱:36 ℃±1 ℃,42 ℃±1 ℃。 2.3 均质器。 2.4 振荡器。 2.5 电子天平:感量0.1 g。 2.6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2.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2.9 无菌试管:3 mm×50 mm、10 mm×75 mm。 2.10 无菌毛细管。 2.11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2.1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 培养基和试剂(按说明书配置或灭菌) 3.1 缓冲蛋白胨水(BPW); 3.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 3.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 3.4 亚硫酸铋(BS)琼脂; 3.5 HE 琼脂; 3.6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 3.7 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 3.8 三糖铁(TSI)琼脂; 3.9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 3.10 尿素琼脂(pH 7.2); 3.11 氰化钾(KCN)培养基; 3.1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3.13 糖发酵管; 3.14 邻硝基酚β-D 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

3.15 半固体琼脂; 3.16 丙二酸钠培养基; 3.17 沙门氏菌O 和H 诊断血清; 3.18 生化鉴定试剂盒。 4 检验程序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 5 操作步骤 5.1 前增菌 称取25 g(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置于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振荡混匀。如需测定pH 值,用1 mol/mL 无菌NaOH 或HCl 调pH 至6.8±0.2。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 mL 锥形瓶中,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 ℃±1 ℃培养8 h~18h。

实验五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实验五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食品的质量与沙门氏菌检验的意义。 2、掌握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3、掌握沙门氏菌检验的生化试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的判断。 4、掌握沙门氏菌属血清学试方法。 5、掌握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的方法和技术。 、原理 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其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种类繁多,少数只对人致病。其他对动物致病,偶尔可传染给人。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以及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常占首位或第二位。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有五个基本步骤:1 前增菌;2 选择性增菌;3 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氏菌;4 生化试验,鉴定到属;5 血清学分型鉴定。目前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按统计学取样方案为基础,25g 食品为标准分析单位。 三、试剂和仪器 一)最先准备的器材 规格名称数量 1、500ml 广口瓶 1 个 2、500ml 三角瓶 1 个 3、250ml 三角瓶8 个 4、15×150mm 试管18 支 5、13×130mm 试管30 支 6、1ml 移液管 5 支 7、10ml 移液管 2 支 8、直径为90 mm 平皿12 套 9、250ml 量筒 1 支 二)应灭菌的其它器材 剪刀1 把不锈钢汤匙 三)应准备的培养基和试剂 1. 缓冲蛋白胨水(BP) : 2. 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 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 增菌液: 4. 亚硫酸铋琼脂(BS) :4 皿 5. SS琼脂:6 皿 用途 稀释样品制缓冲蛋白胨水制增菌 液、培养基制三糖铁培养基和 PH7.2 尿素制蛋白胨水等 制BS 、SS平板 1把称量纸适量 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 1瓶225ml/瓶500ml 三角瓶1瓶100ml/瓶250ml 三角瓶1瓶100ml/瓶250ml 三角瓶1瓶60ml /瓶250ml 三角瓶1瓶100ml/瓶250ml 三角瓶

沙门氏菌检测的基准方法

国际标准 ISO 6579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沙门氏菌检测的基准方法 内容 1 范围 2 参考标准 3 定义 4 原理 4.1 概要 4.2前增菌——非选择性液体培养基 4.3 增菌——选择性液体培养基 4.4 划平板和鉴定 4.5 确认 5 培养基、试剂和血清 5.1 概要 5.2 培养基和试剂 5.3 血清 6 设备和玻璃器皿 7 采样 8 检验样品的制备 9 程序 9.1 试验样品和原始悬浮液 9.2 非选择性前增菌 9.3 选择性增菌 9.4 划平板和鉴定 9.5 确认 10 结果表示 11 检验报告 12 质量保证 附录A (标准化)程序图表 附录B (标准化)培养基和试剂的成份及准备 附录C (非标准化)实验室间试验结果 参考书目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国际标准化团体的全世界同盟。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来执行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ISO成员体)。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来完成国际标准的准备工作。在委员会中,若对建立的技术委员会有兴趣的话,每个成员体有权作为代表。国际组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通过ISO联系,也可以参加这项工作。在所有电工标准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紧密合作。 国际标准按照ISO/IEC指南第三章所列的规则草拟。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国际标准。被技术委员会采用的国际标准草案以投票方式在成员体内运行。至少要75%成员体的投票赞成,才能作为一个国际标准发布。 要引起注意的可能性是:本国际标准的一些要素可能是专利权主体。ISO不应承担鉴定部分或全部的这种专利权。 ISO6579是由食品ISO/TC34技术委员会、微生物SC9分委员会所准备的。 第四版删除或更换了第三版(ISO6579:1993),并已作了技术性修订。 附录A和附录B形成了本国际标准的标准化部分。附录C仅为资料。

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说明书

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学试验操作程序 1.目的 制定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使用程序,指导对沙门氏菌属进行血清学分型。2.原理 用沙门氏菌属的代表菌株制成灭活菌抗原分别或混合免疫家兔所得的血清,经吸收出去非特异性凝集素后制成,通过凝集试验原理供沙门氏菌属常见菌型定型。 3.试剂及实验设备 3.1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1种的沙 门氏菌属诊断血清 3.2试剂保存:2~8°C避光保存,防止冻结,在有效期内使用。 3.3实验设备:玻片、吸样枪、接种环、水浴箱、玻璃管、血平板、营养琼脂、 电热高温接种灭菌器。 4.程序步骤 4.1将诊断血清于冰箱取出后平衡至室温。 4.2选择经初步生化检测符合沙门菌生物特性的疑似菌落。 4.3菌群分析 将经18~24h血平板上纯培养的待检菌,先用O多价A~F群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如阳性,提示待检菌可能属于A~F群范围内,因97%以上的沙门菌都包括在A~F6个O群之内,如果不凝再使用其他O抗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如与其中一种抗血清凝集,待检菌即属于相应的菌群。若与多价O抗血清不凝集,有如下3种可能:①含有Vi抗原;②A~FO群之外的沙门菌;③沙门氏菌属以外的细菌。可按下述方法进一步检测,将纯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制成浓菌液,再分成2份。1份不经处理,为活菌液,另1份放100°C水浴中30min,为加热菌液。取活菌与Vi抗血清,取加热菌与Vi抗血清凝集,加热菌与Vi抗血清、A~F多价O抗血清分别进行玻片凝集试验。根据结果作如下分析:①活菌与Vi 抗血清凝集,加热菌与Vi抗血清凝集者,可能属于C群或D群菌,用O7和O9抗血清定群;②活菌与Vi抗血清不凝,可能属于A~FO群之外的沙门菌或其他

沙门氏菌检验(现用)

沙门氏菌的检验 1.目的 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使产品检验有据可依。 2.消毒灭菌要求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仪器、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注:本实验采用湿热灭菌法,吸管、培养皿、培养基等盖好塞子并包好瓶口在高压灭菌锅中按要求的温度和压力灭菌,一般是121℃(1.5MPa)下灭菌20min。3.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验分四个连续阶段: 4.操作步骤 4.1 准备工作 配制实验所需的缓冲蛋白胨水、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无需灭菌)、HE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等,并将准备好的均质杯、吸管、培养皿、大试管等一起灭菌。 4.2 前增菌 在无菌环境下,称取25g待检样品放入盛有225ml灭菌好的缓冲蛋白胨水中,

然后放到36±1℃的恒温培养箱进行前增菌4-6h; 4.3 增菌 在无菌环境下,用灭菌好的吸管吸取10ml前增菌液接种与1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中进行二次增菌,恒温培养箱36±1℃,培养18-24h; 4.4 分离培养 将增菌培养液摇匀,以无菌操作,用直径3mm的接种环挑取一环,划线于表面无凝结水的BS和SS琼脂平板各一个,于36±1℃培养18-24h。观察各个平板上有无典型或可疑沙门氏菌属的菌落。如无典型或可疑菌落,应再继续培养24±2h。然后观察培养的平板(黄色的菌落是大肠杆菌;蓝绿色或蓝色,产硫化氢,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为可疑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各亚属在其他选择性琼脂平板的菌落特征 4.5 生化实验 用灭菌好的接种针在培养平板上挑取可疑的沙门氏菌单菌落,接种到三糖铁培养基上,恒温培养箱36±1℃,培养18-24h; 典型沙门氏菌培养物斜面显红色(碱性),底端显黄色(酸性),有气体产生,形成硫化氢(琼脂变黑)。 三糖铁培养基变化表

常见沙门氏菌抗原

常见沙门氏菌抗原 拉丁菌名O 抗原H抗原 表B.1 常见沙门氏菌 抗原表菌名 第1相第2相 A 群 S. paratyphi A 1,2,12 a [1,5] 甲型副伤寒沙门 氏菌 B 群 S .kisangani 1,4,[5],12 a 1,2 基桑加尼沙门氏 菌 S. arechavaleta 4,[5],12 a 1,7 阿雷查瓦莱塔沙 门氏菌 马流产沙门氏菌S. abortusequi 4,12 - e,n,x, S. paratyphi B 1,4,[5],12 b 1,2 乙型副伤寒沙门 氏菌 利密特沙门氏菌S. limete 1,4,12,[27] b 1,5 阿邦尼沙门氏菌S. abony 1,4,[5],12,27 b e,n,x 维也钠沙门氏菌S. wien 1,4,12,[27] b l,w 伯里沙门氏菌S .bury 4,12,[27] c z6 斯坦利沙门氏菌S. stanley 1,4,[5],12,[27] d 1,2 圣保罗沙门氏菌S. saintpaul 1,4,[5],12 e,h 1,2 里定沙门氏菌S .reading 1,4,[5],12 e,h 1,5 彻斯特沙门氏菌S. chester 1,4,[5],12 e,h e,n,x 德尔卑沙门氏菌S. derby 1,4,[5],12 f,g [1,2] 阿贡纳沙门氏菌S. agona 1,4,[5],12 f,g,s [1,2] 埃森沙门氏菌S. essen 4,12 g,m - S. california 4,12 g,m,t [z67] 加利福尼亚沙门 氏菌 金斯敦沙门氏菌S. kingston 1,4,[5],12,[27] g,s,t [1,2] S. budapest 1,4,12,[27] g,t - 布达佩斯沙门氏 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 1,4,[5],12 i 1,2 拉古什沙门氏菌S. Lagos 1,4,[5],12 i 1,5 S.bredeney 1,4,12,[27] l,v 1,7 布雷登尼沙门氏 菌 S.kilwa Ⅱ4,12 l,w e,n,x 基尔瓦沙门氏菌 Ⅱ S.heidelberg 1,4,[15],12 r 1,2 海德尔堡沙门氏 菌 S.indiana 1,4,12 z 1,7 印地安纳沙门氏 菌 S.stanleyville 1,4,[5],12.[27] z4,z23 [1,2] 斯坦利维尔沙门 氏菌 伊图里沙门氏菌S.ituri 1,4,12 z10 1,5 C1 群 奥斯陆沙门氏菌S.oslo 6,7,14 a e,n,x

MMFSCNJ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

M M F S C N J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 检验方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MM_FS_CNJ_0335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 MM_FS_CNJ_0335 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冻猪肉、冻鸡肉、鸡蛋黄粉和冰鸡蛋白中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其他食品可参照使用。 2.样品制备及增菌培养 .肉类 如为冷冻产品,应在45℃以下不超过15min,或在2~5℃不超过18h解冻。若不能及时检验,应置于-15℃左右保存。非冷冻而易腐的食品,置于4℃冰箱保存。 以无菌操作,称取剪碎后的瘦肉样品25g,置于灭菌均质杯内,加入25mL缓冲胨水增菌液,以8000~10000r/min均质1min,移入盛有200mL缓冲胨水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混合均匀,如pH低于,用灭菌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于37℃水浴培养4h(以增菌液达到37℃时算起),进行前增菌;其后,移取10mL转种于盛有100mL四硫磺酸盐煌绿增菌液的250mL玻璃瓶内,摇匀,于42±1℃培养20±2h,进行选择性增菌。必要时,同时另称取 25g剪碎的瘦肉样品,加入25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同样进行均质。其后,移入盛有2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混合均匀,如pH低于,用灭菌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于37℃培养24±2h,进行直接选择性增菌。 .蛋品 冰蛋品(冰鸡全蛋、冰鸡蛋白、冰鸡蛋黄) .按解冻和保存样品。 .以无菌操作称取样品25g,置于盛有225mL四硫磺酸盐煌绿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混合均匀,如pH低于,用灭菌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于37℃培养24±2h,进行直接选择性增菌。 干蛋品(鸡全蛋粉、鸡蛋白片、鸡蛋白粉、鸡蛋黄粉) 以无菌操作将样品碾碎后,称取25g加入盛有225mL缓冲胨水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瓶内事先盛有直径3~4mm的玻璃珠约50粒),振荡10min,如pH低于,用灭菌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于37℃培养20~24h,进行前增菌;其后,移取10mL转种于盛有1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的 250mL玻璃瓶内,混匀,于42±1℃培养20±2h,进行选择性增菌。 3.分离培养 .将增菌培养液摇匀,以无菌操作,用直径3mm的接种环分别挑取1环,分别划线于表面无凝结水的亚硫酸铋和胆硫乳琼脂平板各一个(必要时亚利桑那菌琼脂平板可参照使用),于37℃培养24±2h。 .观察各琼脂平板上有无典型或可疑沙门氏菌属的菌落,如无典型或可疑菌落,应再继续培养24±2h。 沙门氏菌属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1.沙门氏菌属菌落特征

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 食品学院 14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刘文敏柳基炜卫杰恒温紫君 201430520115 201430520116 201430520121 201430520122 摘要:本实验采用GB/T4789.4-2010的检测方法测定鸡场中的沙门氏菌。通过本实验学习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了解沙门氏菌的一些生化特性;本实验先用显色培养基找出可疑菌落,再做生化试验找出可疑的典型性的沙门氏菌,再通过血清学试验最终确定是否为沙门氏菌属。 关键词:沙门氏菌接种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 前言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种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于肠道细菌科。沙门氏菌是一个统称,泛指 2000 多种有紧密连系的细菌,包括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虽然只有少数人因沙门氏菌而患病,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占大多数。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检验食品中沙门氏菌,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1]。国标法(GB4789.4-2010)是目前中国规定的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标准检测方法,也是基层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它根据沙门氏菌的生长特点和生化特性,采取前增菌、增菌、分离、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5个步骤进行[2]。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仪器设备 均质器、三角烧瓶、平皿、玻璃棒、接种棒 恒温培养箱:36℃±1℃,42℃±1℃ 吸管:1 mL(具 0.01 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电子天平PL602-S,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锅SYQ-DSX-280B,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1.1.2试剂药品 鸡肠、靛基质试剂、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API20E生化试剂盒或VITEKGNI 生化鉴定卡 1.1.3培养基 蛋白胨水(BPW)、四硫磺酸钠煌绿(TTB)、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亚硫酸铋(BS)琼脂、HE琼脂、三糖铁琼脂、蛋白胨水、尿素琼脂、氰化钾、氰化钾对照、赖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对照、甘露醇、山梨醇、β-D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 1.2 实验方法 1.2.1培养基的制备 1.2.1.1培养基的配制步骤 蛋白胨水(BPW):称取蛋白胨10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钠9g、磷酸二氢钠1.5g、蒸馏水1000ml,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均匀,静置约 10 min,煮沸溶解,调节 pH,高压灭菌 121 ℃,15 min。分装10瓶,每瓶90ml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高压灭菌 121 ℃,15 min灭菌冷却后至30℃,每100ml 基础培养液加碘液2ml,煌绿液1ml 1.2.1.2配制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1)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进行换算,称取准确分量的合成培养基粉末; (2)加热煮沸溶解培养基时,留意锅内水位的变化,水位下降可再添加适量的水,以免水分蒸发过多,导致后面分装不够量; (3)往试管中放小导管时,注意处理气泡。 1.2.2 沙门氏菌群检测 1.2.2.1沙门氏菌检测程序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范围1.本法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2.设备和材料 处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冰箱:2℃~5℃。 2.2恒温培养箱:36℃±1℃,42℃±1℃。 2.3均质器。 2.4振荡器。 2.5电子天平:感量0.1g。 2.6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250mL。 2.7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2.9无菌试管:3mm×50mm、10mm×75mm。 2.10无菌毛细管。 2.11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2.12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培养基和试剂 3.1缓冲蛋白胨水(BPW)。 )增菌液。TTB四硫磺酸钠煌绿(3.2.

3.3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 3.4亚硫酸铋(BS)琼脂。 3.5HE琼脂。 3.6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 3.7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 3.8三糖铁(TSI)琼脂。 3.9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 3.10尿素琼脂(pH7.2)。 3.11氰化钾(KCN)培养基。 3.12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3.13糖发酵管。 3.14邻硝基苯β-D-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 3.15半固体琼脂。 3.16丙二酸钠培养基。 3.17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 3.18生化鉴定试剂盒。 4.检验程序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见图1。

检样36℃±1℃,18h~ 24h 25g(mL)样品36℃±1~℃,℃±42118h24h ℃,18h~24h 1mL+SC10mL 1mL+TTB10mL 36℃±1℃,40h~48h 36℃±1℃,18h~24h 1沙门氏菌检验程序图操作步骤5. 前增菌5.1称取25g(mL)样品放入盛有225mLBPW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000r/min~10000r/min 均质1min~2min,或置于盛有225mL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振荡混匀。如需测定pH值,用1mol/mL无菌NaOH或HCl调pH至6.8±0.2.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mL锥形瓶中,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1℃培养8h~18h。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 发表时间:2019-08-08T17:08:40.26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苟丽华 [导读] 而对食品沙门氏菌的检测需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苟丽华 阆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 637400 沙门氏菌为肠道细菌科,即引发食物中毒细菌。根据既有研究结果表明,因沙门氏菌导致的食物中毒病例占比较高,所以对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并且备受关注。而对食品沙门氏菌的检测需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 沙门氏菌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沙门氏菌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是十分常见的致病菌。此病菌的型别诸多且抗原复杂,其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性较为明显,而且能够在食品中存活较长时间,在粪便内的存活时间达到1-10个月之久。 沙门氏菌的传播路径一般包括肉产品、禽和蛋等,在身体状况的基础上,还和菌株血清型存在一定关联,会严重危害老人与孩童,或者是免疫有缺陷的人。所以说,有必要对容易被污染的食品进行分类型地管理,以免沙门氏菌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检测沙门氏菌的国标方法如何? 现阶段,根据国家规定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的方法被称作是国标方法。而这种检测方法的步骤较为繁杂,需经过增菌→增菌→分离→生化试验→血清学检定等多个环节完成。正是因为国标检测沙门氏菌的程序复杂,所以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一般在4-7天之间才能够获得所要的检测结果。 3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沙门氏菌 第一种,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的应用。这种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的技术相对便利且快速,可以获得稳定且可靠性较高的结果,因而在检测微生物方面的应用较为常见。在众多研究中,针对沙门氏菌株展开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分析,并了解到血清型的差异所获得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图也有所差异,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进而对不同的菌株进行有效地区分。 第二种,聚合酶连反应技术的应用。聚合酶连反应技术本身敏感性与特异性较为突出,且应用十分便捷,同样被使用在检测微生物方面。大部分研究者通过对聚合酶连反应技术的合理运用,开展了沙门氏菌的检测工作。在对聚合酶连反应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在和增强化学发光反应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即可实现交杂扩增产物的目的,最终实现了检测方法的成功研发。 第三种,核酸探针技术的应用。在成功克隆特异性探针的基础上,被应用在检测食品沙门氏菌的过程中。其中,选择使用的探针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在增菌两天以后,每毫升所能够检测到的细菌数量已经达到了108个。然而,所使用的探针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后,要求在特定实验室内才能够顺利开展,因而使得此检测技术的应用受限。基于核酸杂交所产生的比色计技术所具备的敏感性和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方法是一致的,且不存在辐射问题。 第四种,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寡核苷酸芯片方法的运用,对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展开系统分析,并发现在对细菌毒力因子进行运用的基础上,可以对致病菌进行必要地检测。而且,在对基因芯片技术应用过程中,检测未知菌属的时间只要3个小时。 第五种,噬菌体裂解技术的应用。对于噬菌体而言,能够实现对细菌特异性裂解的目的。通过对沙门氏菌噬菌体的运用,可以完成未知细菌裂解试验,且沙门氏菌裂解率远远高于其他细菌。 4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沙门氏菌 免疫学方法同样是对细菌进行有效鉴别的常用方式,一般会借助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达到检测目的。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高,且抗体与抗原结合反应的时间不长,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以及检测过程中。 第一种,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的应用。此检测方法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本原理,在已知抗体或者是抗原中标记荧光素并获取荧光抗体。将其当做探针对相应抗体亦或是抗原展开系统检测。在此基础上,基于激发光照射的条件下,荧光素就会产生明亮的荧光。在这种情况下,即可使用显微镜对含有荧光所产生的组织细胞进行观察,进而对抗体亦或抗原进行准确定位,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就能够对沙门氏菌的实际含量进行确定。目前阶段,很多食品采用这一技术都检测出沙门氏菌。而根据具体的检测结果,可以证实此检测技术获得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可靠,便于操作,不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反应。 第二种,自动酶标免疫技术的应用。该技术检测和鉴定的结果已经趋于成熟,并且获得了美国部门认同。在我国,对该技术进行运用的基础上,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食品当中所含致病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证实,这一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灵敏度,且操作相对方便,检验与分析样品的周期明显缩短,适用于检验食品沙门氏菌。 第三种,免疫磁性技术的应用。如果食品当中所含致病菌量不多,仅采用常规方法很难将其分离出来。所以,在应用免疫磁性技术的过程中,即可在短时间内有选择性地在悬液中分离目的菌。在肉制品、蔬菜以及乳制品中引入免疫磁性技术,可以成功分离出其中所含的沙门氏菌。较之于常规的方法,免疫磁性技术不仅可以将致病的沙门氏菌分离出来,而且可以对受损把细菌成功捕获,这是常规法无法实现的。 第四种,斑点酶联免疫技术的应用。通过对该技术的使用,可以对抗体或者是抗原展开定量与定性检测,不仅方便快捷,同样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更容易检出阳性反应。在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无需选择特殊仪器设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检测工作质量与效果,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节省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五种,酶联免疫技术的应用。对于酶联免疫的基本原理而言,主要是在固相载体表面实现抗体或者是抗原结合的目的,随后将酶标记抗体或抗原、试样等加入其中,确保混合物能够和结合后的抗体、抗原复合,最终形成复合物。在洗涤的作用之下,去除反应液当中的其他物质。在底物加入以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变色,在对有色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对物质含量加以确定。 第六种,斑点免疫金渗滤方法的应用。这种方法的标记物是胶体金,在对抗体标记后结合纤维膜样品。若样品当中含有沙门氏菌,则会出现金标抗原和抗体复合物,并在硝酸纤维膜上滞留且显色。这样一来,即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种检测操作的方法在实际使用

沙门氏菌的毒理

沙门氏菌的毒理 主要包括四方面1毒素特性 2抗原结构 3致病性 4传播途径 毒素特性 沙门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但菌体裂解时.可产生毒性很强的内毒素,此种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人体发冷、发热及白细胞减少等病症。 抗原结构 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主要有三种抗原,即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和表面抗原。沙门氏菌的分类原则是以菌体抗原为基础分成群,每群中再以鞭毛抗原来分型。 1菌体抗原:即为O抗原,是细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能耐热100℃达数小时不破坏。 2鞭毛抗原:即H抗原,是蛋白,不稳定,加热或酒精处理都能被破坏。 3表面抗原:表面抗原有两种即Vi及M抗原。 致病性 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以后,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即感染过程。随后,沙门氏菌在肠道和血液中受到机体的抵抗而被裂解、破坏,释放大量内毒素,使人体中毒,出现中毒症状。伤寒沙门氏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仙台沙门氏菌等只对人类致病,而马流产沙门氏菌,雏沙门氏菌只对马和鸡致病。可引起

如下类型的疾病。 (1) 肠热症:即伤寒(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和副伤寒(甲、乙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本病的潜伏期为7-20天,伤寒的病程可达一个月,副伤寒病程稍短,目前所见肠热症的临床表现常以轻型和不典型为主。伤寒与副伤寒的鉴别诊断有赖于细菌检验。病后约有2/3的伤寒病人,可发展成慢性带菌者。 (2)食物中毒:一般引起胃肠炎,即上吐下泻。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以鼠伤寒、肠炎、汤卜逊、猪霍乱及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常见。由于食入含有大量细菌的食物而引起,潜伏期为8-48小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烧等症状,病程 2-5天,重者可持续几个星期。 (3)慢性肠炎:临床上表现为发烧,粘液便,类似痢疾。此病多见于幼儿和老年人。 (4)败血症:多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病人有高烧、寒战、厌食和贫血等症状,常伴有局部病灶(如胆囊炎等),一般可从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 传播途径 大多通过吃进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吃感染了沙门氏菌的动物内脏及蛋,人传给人。1、肉的污染:肉及其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美国为20-25%、英国为9.9%、日本检查进口家禽的污染率为10.3%、国内肉类沙门氏菌检出率在1.1-39.5%。牛、马、猪感染多呈全身丁当,形成败血症。因此吃死牲畜多引起食物中毒型沙门氏菌感染。 2、蛋的污染:我国蛋及其制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9-43.7%,由于吃蛋引起鼠伤寒病的病例报告逐渐有增加的趋势。 3、环境污染:食品在加工、运输、出售过程中往往被沙门氏菌污染。沙门氏菌在粪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个月至二年之久。 4、传播问题:恢复期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菌者也是常见的传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