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利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对微生物学的初步认识。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微生物学现象。
3.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注微生物学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陈述3:错误。真菌在自然界中不仅是分解者,还有其他作用,比如酵母菌可以发酵制作面包。
2. 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空格。
空格1:细菌是____细胞的微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空格2:真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
空格3: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包括____、____等。
答案:
空格1:单
空格2:异养(腐生或寄生)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案例等,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2)视频:播放关于细菌和真菌实验、应用等方面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4)实物模型: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结构。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判断题: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陈述1: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的微生物。
陈述2:细菌在食品制作中只有害处,没有任何好处。
陈述3:真菌在自然界中只扮演分解者的角色,没有任何其他作用。
答案:
陈述1:错误。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但真菌有单细胞的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
陈述2:错误。细菌在食品制作中有益处,比如乳酸菌可以发酵制作酸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细菌和真菌虽然微小,但它们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我们常吃的酸奶就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制作而成的,它不仅美味,还有助于消化。"
2.讲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制馒头、面包、酿酒等,并分析其原理。
"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使食品的口感、营养等方面得到改善。比如,制馒头时加入酵母菌,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发酵,从而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
b.在实验操作环节,分组指导,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4.合作学习,提升能力:
a.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b.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课后拓展,巩固知识:
a.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小短文。
2.家庭实践:尝试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食品,如馒头、酸奶等,记录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七、课后反思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此外,八年级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喜欢通过实践探索真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发酵技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 保存
1、食品腐败的原因 2、食品防腐的原理
3、食品防腐的方法
• (1)、晒干法
• (2)、腌制:a、盐腌制;b、糖腌制;
•
c、酸腌制
• (3)、加防腐剂和真空包装
三、细菌和真菌与疾病
防治
• 把菌类制成药品:
• 青霉菌——青霉素类 冠头孢菌——头孢菌素类 棒状链霉菌——B-内酰胺菌素类 链霉菌——链霉素类、新霉素类、卡那霉素类、核糖霉素以及四环素、 土霉素、金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等 小单孢菌——庆大霉素、西梭霉素、沙加霉素 委内瑞拉链霉菌——氯霉素 东方链霉菌——万古霉素 放线菌——替考拉宁 多粘芽孢杆菌——多粘菌素
• 大肠杆菌——胰岛素
四、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 制作
(一)、菌类把有机物分解成的物质 1、真菌:
曲霉能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酵母菌能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 碳。 毛霉菌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2、细菌: 乳酸菌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醋酸菌把酒精转化为醋。
(二)、制作食品上的应用
• 酵母菌——馒头、面包、酒 • 乳酸菌——酸奶、泡菜 • 醋酸菌——醋
第四、五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
讨论:森林里的落叶会不会越积越厚?为什么?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
水和无机盐
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 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感 染,以及斑疹伤寒、异型 肺炎、沙眼、阿米巴痢疾 等疾病。
转基因药品——胰岛素
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 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 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抗生素的副作用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杀死 人体内有益的细菌,病菌在总 体上会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使 抗生素失效。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
`
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 物以及人类的健康,它们的存 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 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的食品
醋是以醋酸菌为菌种的发酵食品
醋
豆腐乳是一类以霉菌(毛霉) 为主要菌种的大豆发酵食品。
腐乳
味精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在无氧 条件下合成谷氨酸,再进一步加工 形成的
课堂小结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人类对细 菌和真菌 的利用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课堂测验
1、枯草杆菌使梨和苹果腐烂,它是(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组成 2.细菌对自然界的最重要影响是( A )。 A.分解动植物遗体 C.杀死多余动植物 B.制造有机物 D.净化空气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 1 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细菌以有机物为食) • 2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成 水和二氧化碳 • 3无氧条件下—制成甲烷气体作为燃料
(四) 细菌与环境保护
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
污水中含有很多有机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 中,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 生甲烷,用于照明、取暖和发电,使废水净化。
D.乳酸菌
说说这些食物是利用
哪些细菌或真菌制作出来的? 对 号 入 座
酵母菌 霉菌 醋酸菌 乳酸菌
酵母菌
多种霉菌
醋酸菌
乳酸菌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 酵母菌: 葡萄糖→酒精和二氧化碳 (制作馒头、面包、酒) • 乳酸菌:葡萄糖→乳酸(酸奶、泡菜)
• 醋酸杆菌: 制作醋 • 霉菌: 制作酱油,腐乳等
课外制作
•
•
制作甜酒 制作酸奶
选其中一种,做给家人吃,以表示自己的 一份孝心。
你能根据它们与真菌和细菌的不同关系 进行分类吗?
对人类有害的:“香港脚”、扁桃体发炎
对人类有利的: 酱、醋、面包、酸奶
消炎杀菌的药膏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的应用。 2、说出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 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 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945年,发现青霉素的弗莱 明教授与制取青霉素的弗洛里教 授和钱恩教授一起获得了诺贝尔 生理学和医学奖。
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品。它是由 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治疗多种细菌性 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等。
转基因药品——胰岛素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学习过程]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有的真菌(如曲霉)含有的酶可以把淀粉分解成。
有的真菌(如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
有的细菌(如乳酸菌)含有的酶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
. 可用于做馒头、面包:可用于制酱。
可用于制作酸奶、泡菜。
. 可用于制醋。
酿酒可以用酒曲(曲霉),做馒头面包用干酵母。
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并在食品中和导致食品的腐烂。
防治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和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有些可以产生杀死某些的物质,这些物质叫抗生素。
青霉素是真菌中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可用来治疗肺炎、脑膜炎等细菌菌性疾病。
科学家把生物的某种转入一些内部,使细菌能够生产药品,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内,对其大量培养,使其生产胰岛素。
4.细菌与环境保护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把物质分解,产生的甲院可照明发电等:一些细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和使污水得到净化。
[合作探究P71发酵现象]1.这个演示实验需要的的材料有哪些?现象是什么?2.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这种气体的成分吗?3.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你能理解什么叫发酵吗?[当堂反馈]1.小明发现师傅们在蒸馒头时,先在发酵的面团里加一些纯碱溶液。
其中的作用是( )①使馒头变白②增加甜味③除去发酵时产生的酸④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体积膨胀A.①③B.②③C.③④D. ①④2.四川的泡菜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一种风味小菜。
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
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B阻止尘埃C造成缺氧的环境。
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
利于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3.制作面包时常加入少量的酵母菌,其目的是 ( )A.增加面包甜度B.增加面包营养C.减少面包的涩味D.使面包松软多孔4.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是因为酸奶在发酵过程中,( ) 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转化成更易被人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物质,并产生多种维生素。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这些微生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过程。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微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理解合理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细菌和真菌在特定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机制。
•综合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多方面影响。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细菌和真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生长过程示意图等)。
•实验材料(如发酵实验所需的菌种、培养基等,视条件而定)。
•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介绍更多关于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前沿技术。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讨论交流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看法和见解。
•实验演示法(可选):通过实验演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过程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和药品(如酸奶、面包、抗生素等),提问:“这些物品的制作或生产过程中,有哪些我们看不见的‘小帮手’在发挥作用?”引出细菌和真菌的话题。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教学•食品领域:•讲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展示发酵过程示意图。
•分析酵母菌在面包发酵中的原理,讨论其对面包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食品中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实例(如泡菜、酱油等)。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酒精
并产生二氧化碳。
冷却 ——将蒸熟的米饭用 凉开水 冲淋一次,放置到 30 ℃ 的容器中 加曲 ——①将 酒曲 些凉开水
碾成细粉末,撒在糯米上;②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均 匀地搅拌在一起;③将糯米压实,中间 挖一个凹坑 ;④最后,淋上一
酿制 ——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 保温 以防止 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食品腐败主要是由 细菌和真菌
(1)不同的发酵食品可能要用不同的细菌或真菌,也可能用到同一种细菌或真菌。 例如,制作酸奶要用乳酸菌,面包和酒都要用到酵母菌。 (2)不同种类的细菌或真菌的发酵产物不同,同一种细菌或真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 产物也不同,如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水,缺氧 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3)食品保鲜的原理:①破坏真菌、细菌的生活环境;②高温灭菌,食物与外部隔绝;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发酵原理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重点)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知道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难点)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尝试制作米酒,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难点)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5.家中常把剩余或多余的某些食品放入冰箱中。食品存放较长时间不容易变质的
原因是(
D
)
A.冰箱内温度低,能把微生物冻死 B.冰箱封闭较好,微生物不易进入 C.冰箱封闭较好,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D.冰箱内低温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6.下列各种食品保存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用盐渍的方法保存肉类 B.用低温冷藏的方法保存蔬菜 C.用高温灭菌的方法保存水果 D.用风干的方法保存鱼类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下列食品中,不是通过减少食品中含水量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 ) A.果脯 B.腊肉
D
C.鱼干 D.罐头 2.大量细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 中( )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淀粉
曲霉
葡萄糖
酵母菌
无氧
二氧化碳+酒精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食品腐败的原因?
细菌 和______ 真菌 引起的,他们 食品腐败主要是由______ 从食品中获得______, 有机物 并在食品中______ 生长 和______, 繁殖 导致食品的腐败,因此保存食品的一个重要问题 防腐 。 就是______
2.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什么?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 杀死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 细菌和真菌______
食品保存的各种方法 巴氏消毒法: 高温灭菌
罐装法: 高温灭菌和防止与 细菌和真菌接触。
食品保存的各种方法
咸鱼
腌制法: 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 果脯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温水+糖+酵母 思考: 气球为什么会胀大,产生了什么气体?揭开气球时为 什么闻到了酒精味? 葡萄糖 + 酵母菌 无氧 二氧化碳+酒精
生活中的思考:
1、馒头和面包为什么有一些孔洞呢?为什 么还闻到了酒味?
葡萄糖 + 酵母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ppt课件

练一练
1.下列哪项是医药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 里提取的( C)A链霉素 B土霉素 C青霉素 D红霉素
2.酿酒所用的生物主要是( B ) A醋酸菌 B酵母菌 C乳酸 D菌曲霉
3.牛奶的保鲜可以选用以下哪种方法( A ) A巴氏消毒法 B晒干法 C烟熏法 D腌制法
常见的食品发酵菌类
酵母菌 酵母菌 醋酸杆菌 白酒
霉菌 酱油
葡萄酒
醋
酵母菌 面包
酵母菌 啤酒
霉菌 腐乳
乳酸菌 酸奶
制作米酒
方法步骤
1、浸泡、掏洗糯米。 2、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 3、蒸米后冲淋冷却到30℃左右。 4、放酒曲(均匀搅拌)。 5、将糯米压实挖小坑淋凉开水 6、把容器盖好,放置温暖处。
依据:高温杀菌和防止与菌接触
另外的方法:
冷冻法、冷藏法 防腐剂法(如二氧化硫等) 射线法(紫外线、X射线、Y射线)
保 存 杀菌 食 物 的 方 法
抑菌
巴氏消毒法
罐藏法
防腐剂法 射线法
脱水法 晒制与烟熏法 渗透保存法 腌制法 真空包装法 冷冻法、冷藏法
去水
无氧 低温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阅读课本87页“细菌、真菌与疾病防 治”,思考:
三. 细菌、真菌与疾病的防治
七嘴八舌议一议:
1、什么叫抗生素? 除青霉素外你还知道哪些抗生素说 一说它们主要杀灭哪些或抑制哪些细菌?
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 叫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主要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 红霉素等,其杀灭或抑制的细菌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链球菌、幽门杆菌、大肠杆菌等。
抑菌
脱水法: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3)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应用,激发学生为人类健康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兴趣方面:学生对微生物这一神秘领域充满好奇,尤其对细菌和真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b.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微生物知识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形式美观。
4.家庭作业:
a.与家长一起探讨微生物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安全、家庭清洁等,提高家庭微生物素养。
b.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解释发酵技术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列举三种微生物在药品生产、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谈谈如何防止微生物的潜在危害,确保食品安全。
2.教学策略: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与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
(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及其应用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微生物,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食物的情感。
2.价值观方面:
(1)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4.将容器盖好,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 恒温培养
放在温暖的地方。
制作米酒
1.糯米为什么先用水浸泡二十四小时? 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水分。 2.为什么糯米要先蒸熟? 高温灭菌、煮熟后有利于快速发酵。 3.为什么蒸熟后用凉水冲淋? 冷却,防止杀死酵母菌。 4.为什么最后要将糯米饭压实?为什么还要在压实的糯米中间挖一 个凹坑?(有氧气时酵母菌大量繁殖,发酵需要无氧环境。) 压实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挖坑是为了提供氧气让酵母菌繁殖。
5.为什么要将容器盖好? 防止杂菌进入,提供无氧环境。 6.什么时候说明米酒酿制成功? 闻到酒香、米粒柔软状、食用微甜。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食品放置时间长了就会因为 大量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而腐烂。
怎样防止食品腐烂呢?
食品的保存方法
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观察与思考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食品
利用的微生物
产物
面包、馒头
酵母菌
葡萄糖→水+二氧化碳
葡萄酒、白酒 酵母菌(无氧)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
醋
醋酸(杆) 菌
酱油、豆腐乳、酱
霉菌
酸奶、泡菜 乳酸(杆)菌(无氧)
葡萄糖→醋酸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葡萄糖
葡萄糖→乳酸
制作米酒
材料用具:
糯米 筷子
凉开水
清洁的容器 蒸锅、蒸布
列哪种真菌中提取出来的 ( A )
A.青霉菌
B.曲霉菌
C.根瘤菌
D.酵母菌
课后练习
1.判断题。(1)( ) (2)( )
2. ( D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3.收集有关微生物在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进行课堂分享。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景创设
本教学案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应用实例,如酸奶、泡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微生物的奥秘。生活化的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微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发酵食品会有特殊的风味?”“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观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如下:
1.发酵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2.细菌和真菌在医药、环保等 Nhomakorabea域的应用。
3.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技能。
(五)作业小结
在本环节,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小论文。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微生物观察实验、发酵食品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微生物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人教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知识点复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人教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知识点复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
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如: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 酸奶、泡菜——乳酸菌; 制醋——醋酸菌;制酱——霉菌
2、食品保存。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保存原理-------将细
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射线法、防腐剂等
3、疾病防治。
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
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胰岛素是对大肠杆菌转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药物。
4、环境保护。
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知识点复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提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食品保存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你能找出来吗?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过渡:
青霉素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药物,你知道它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吗?
你知道青霉素是怎样来的吗?
(学生思考回答上面的问题)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课堂小结:
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的研究细菌和真菌,更好的利用它们,使它们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运用达标达标
请完成《学法》上的“课后提升”。
教
学
反
思
●自学自研
阅读教材,完成完成《学法》中的预习导学。
●问难研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日常的利用:
同学么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2)发酵的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演示在适宜条件下发酵的原理动画。(应包括有氧和无氧两种情况,无氧又有两种情况,一种产物是酒精,一种是乳酸。)
提问: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发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
(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过渡:食品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这是细菌和真菌所需要的,同学们思考:如果细菌和真菌在食物里面大量繁殖会有什么结果?
(2)常用抗生素及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识拓展:学生看图,然后教师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干扰素的制取及作用,乙肝疫苗的制取及作用。重点讲解胰岛素的转基因生产技术,使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有初步的了解。通过这些使学生明白生物科学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就是要干好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
课题
第五节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利用
主备人
备课时间
10月8日
2课时
签名
教研组长签名
教学内容
第五节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利用
个性化备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3.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
1、发酵的原理;
2、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教
学
过
程
●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安排发酵现象实验;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污水处理视频。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见到?(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尝试制作甜酒、酸菜或泡菜等。
3.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尝试制作甜酒、酸菜或泡菜学会实际操作;通过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知道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了解净化污水的方法及原理。
教学重点
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