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开发.docx

合集下载

中国药典的化学对照品

中国药典的化学对照品

中国药典的化学对照品摘要:药品检验是验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国家药品监督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药品安全有效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药品检验工作中我们常会用到一种用来检查药品质量的特殊参照物——药品标准物质(标准品或对照品),以它作为确定药品真伪优劣的对照标准。

药品标准物质在药品检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仪器分析的广泛使用,必将越来越多地使用药品标准物质。

笔者就化学对照品的类别、制备、标化、发放、保存和使用等作一简介。

关键词:中国药典化学对照品药品检验药品标准物质l 标准品与对照品1.1 标准品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例如卡那霉素标准品、胰岛素标准品、凝血酶标准品等。

1.2 对照品对照品系指用于化学合成药物及中药有效成分测定的标准物质,包括杂质对照品,但不包括色谱法中的内标物质。

例如水杨酸对照品、地高辛对照品、环丙沙星对照品等。

2 对照品的分类根据用途,对照品可以分为以下5类:(1)鉴别用对照品。

用于药品鉴别项下的红外、薄层色谱等的鉴别。

(2)检查用对照品。

用于药品检查项下有关物质、溶出度及含量均匀度的检查。

一般情况下,鉴别检查用对照品的纯度应不低于99.0%。

(3)含量测定用对照品。

用于含量测定,纯度要求较高。

一般情况下,含量测定用对照品的纯度应不低于99.5%。

(4)熔点标准品。

为一系列具有不同熔点的标准物质,用于熔点温度计的校正。

例如偶氮苯(熔点69℃)、磺胺(熔点166℃)、双氰胺(熔点210.5℃)、糖精(熔点229℃)、酚酞(熔点263℃)等。

(5)溶出度校正片。

为特殊制备的某种药片,通常为水杨酸校正片,用于溶出度仪的校正及实验操作技术的校正。

3 对照品的来源与制备对照品通常来源于原料药的精制品,其中:(1)国内对照品:由国内生产厂家提供精制原料,再经中检所精制、标化和分发。

枇杷叶化学对照品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枇杷叶化学对照品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枇杷叶化学对照品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枇杷叶是中药常用的一种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枇杷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单萜类、苯乙醇类、三萜类、氨基酸等。

其中黄酮类成分是枇杷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抑菌等药理作用。

然而,由于枇杷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其成分分析与鉴定仍面临困难。

因此,需要研究枇杷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对照品,进一步了解其成分与作用机制,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枇杷叶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枇杷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与化学对照品的研究,探究枇杷叶中黄酮类成分的种类与含量,为枇杷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枇杷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采用柱层析分离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法等方法分离枇杷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并进行HPLC分离纯化。

2. 化学对照品的制备根据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成分结果,选取适当的黄酮化合物作为化学对照品,进行定量制备。

3. 化学对照品的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化学对照品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比色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方法。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枇杷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制备化学对照品,为枇杷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深入了解枇杷叶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枇杷叶产品,提高其养分价值和药用价值,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五、参考文献1. 陆容. 枇杷叶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草药, 2016, 47(5): 902-907.2. 林振贤, 汤芬芬, 梁丽清等. 水提取枇杷叶黄酮类成分[J]. 食品科学, 2016, 37(17): 243-246.3. H.-H. Gan, J. B. Harborne, R. E. Elsom et al. Flavonoid patterns and chemotaxonomy of the Rosaceae[J]. Phytochemistry, 1991, 30(1): 55-70.。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中所需对照品,如为现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并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者,可直接按类别采用。

但应注明所用化学对照品的批号、类别等。

其它来源的品种则应按以下要求提供资料。

一、化学对照品1.对照品的来源由植、动物提取的需要说明原料的科名、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及有关具体的提取、分离工艺、方法;化学合成品注明供应来源及其工艺方法。

2.确证验证已知结构的化合物需提供必要的参数及图谱,并应与文献值或图谱一致,如文献无记载,则按未知物要求提供足以确证其结构的参数。

如元素分析、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3.纯度化学对照品应进行纯度检查。

纯度检查可依所用的色谱类型,如为薄层色谱法,点样量应为所适用检验方法点样量的10倍量,选择三个以上溶剂系统展开,并提供彩色照片。

色谱中应不显杂质斑点。

4.含量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含量(纯度)应在98%以上,供鉴别用的化学对照品含量(纯度)应在95%以上,并提供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测试数据及有关图谱。

5.稳定性依法定期检查,申报生产时,提供使用期及其确定依据。

6.包装与贮藏置密闭容器内,避光、低温、干燥处贮藏。

二、对照药材1.品种鉴定经过准确鉴定并注明药材来源,多品种来源的对照药材,须有共性的鉴别特征。

2.质量选定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要求的优质药材。

3.均匀性必须粉碎过筛,取均匀的粉末分装应用。

4.稳定性应考察稳定性,提供使用期及其确定依据。

5.包装与贮藏置密闭容器内,避光、低温、干燥处贮藏。

三、对照品使用说明化学对照品应注明中英文名称、分子式、批号、使用期及适用于何种检测方法,含量测定用化学对照品应注明含量。

对照药材应注明中文名、拉丁学名、批号、使用期及贮存条件。

9-浅谈化学对照品的标化与使用

9-浅谈化学对照品的标化与使用

至少3个实验室
至少5个实验室
企业/药检所/中检院 或协作标定
限度检查
无说明
含量低于95.0%需 要进行协作标定
企业(药检所)/中检 院
系统适用性
确证成分,以保 证可用性
确证成分,以保 证可用性
无说明
EDQM&Healthcar e
EDQM&Healthcar e
企业(药检所)/中检 院
企业(药检所)/中检 院
日本药局方 Japanese Pharmaceutical Codex 中国药典 国家药品标准
4
3、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的分类 ⑴ 按来源不同分类 ⑵ 根据测定方法和使用对象不同分类 ⑶ 按使用要求不同分类 ⑷ 按用途不同分类 ⑸ 按药品使用对象分类
5
⑴ 按来源分类
国际化学标准物质 International Chemical Reference Substance
浅谈化学对照品的标化与使用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2013年11月27~29日
1
主要内容
• 一、药品标准物质的介绍 • 二、化学对照品的技术标定要点 • 三、药品标准物质使用的注意事项
• 四、我院化学工作对照品标定的简介
• 五、我院对注册及日常检验对照品使用的相关规定
• 六、CDE审评对照品要求
2
10
⑵ 根据测定方法和使用对象不同分类
① 生物标准物质 ② 化学标准物质(化学对照物质)
11
① 生物标准物质(标准品)
◆生物标准物质是首先建立的一类标准物质,最先用于控 制药品的 质量。以它为标准,采用生物检定手段,凭药物的生理活性来进行药 品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工作。
◆ 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很多药品

探讨中药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的问题与思路

探讨中药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的问题与思路

探讨中药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的问题与思路摘要】中药质量的安全、稳定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首要目标,通过多种先进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中药化学对照品应用,可以有效控制中药质量,提高中药品质。

此外,政府机构需重视对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支持,新药研发时需以临床需求为指导,正确选择剂型,确保使用过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新药研发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效果。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新药研发;问题;思路【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332-01前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然而由于市场上的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中药在临床应用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不断研究及应用,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也不断完善,有效地控制了中药质量[1]。

中药新药研发除了需遵循中药质量控制思路外,还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情况及临床应用的稳定性等,提高研发效率,保证研发成功率[2]。

本次研究主要从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中药化学对照品二方面对中药质量控制研究进行闸述,并提出了中药新药研发的问题与思路,现总结如下。

1.中药质量控制研究1.1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1)形态组织技术:形态组织技术是中药质量控制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主要是用来鉴定中药材基源,具有简单、方便、快速、经济等特点。

中药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药材的种植地区及来源不同其药材基源亦会不同,但药材基源依然可以通过形态组织技术进行鉴定,且一些经验较丰富的药师仅靠触摸及肉眼观察就可鉴别出中药材的真伪,评价药材的质量。

(2)DNA分子鉴定技术:大多中药材可以通过形态组织技术进行鉴定,但依然有部队分中药材的混淆品属于同科或同属植物,形态组织较类似,通过形态组织学技术鉴定难度较大,准确性不高,但通过DNA分子鉴定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鉴定准确率。

目前,我国DNA鉴定数据库尚不丰富,对DNA鉴定技术的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未来我国需逐渐扩大中药材研究种类及数量,完善DNA鉴定数据库。

中药化学研究与现代药物开发

中药化学研究与现代药物开发

中药化学研究与现代药物开发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总结。

然而,中药的疗效机制和活性成分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中药化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分离、鉴定和研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为现代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化学研究的第一步是中药的提取和分离。

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往往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提取方法将其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醇提取和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提取后,需要进一步分离和纯化活性成分。

分离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技术、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根据活性成分的特性,将其分离出来,并得到纯净的化合物。

中药化学研究的下一步是对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和结构研究。

鉴定活性成分的方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分析活性成分的光谱数据,确定其化学结构和分子式。

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对中药中的其他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分析,进一步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

通过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可以了解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药理效应。

这对于中药的合理应用和现代药物的开发至关重要。

例如,通过研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菌作用的化合物。

这些发现不仅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现代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药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

随着科学仪器的不断进步,中药化学研究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等先进的分析方法,使得中药化学研究更加精确和高效。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为中药化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模型,可以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化和全面化的研究。

总之,中药化学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中药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和结构研究,可以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为现代药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药品检验中对照品使用及问题研究论述

药品检验中对照品使用及问题研究论述

药品检验中对照品使用及问题研究论述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药品检验中对照品使用以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当前药品检验中对照品应用现状以及问题等,从对照品应用概述、药品检验中对照品应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及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更好的解决药品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改善药品检验现状,提高药品检验研究能力,保证对照品的对照标准,促进药品检验中对照品的应用。

关键词:药品检验、对照品使用、问题研究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基础上,人们对于药物的质量更加重视,药物质检方面也更加严格。

药品需要通过严格质检才能投入到市场中,药物检验中的对照品是质检非常关键的标准,当前药物质检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仪器分析的形式,所以对照品的质量非常关键。

根据药物对照品对药物展开对比,分析药物质量,及时发现药物中的不规范之处。

严格对药物对照品进行衡量评定,保证对照品的自身质量,这样才能保证药物质检的标准性。

药品检验中对照品浅析我国在药品检测方面要求非常严格,药品检测中的对照品是保证药物质量以及安全的重要基础。

对照品主要是对药物进行检验甄别的一种标准物质。

药品的对照品都是通过国家制定、企业生产,按照相关标准保证对照品的安全。

在正常情况下,药品的对照品必须是在无水物或是干燥品等计算基础上才能投入到市场中进行应用,若是对对照品另有要求就需要进行管理【1】。

客观来讲,对照品主要是对药品中的药物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对照品的标准进行化学合成物检测,对照品的种类非常多,还包含杂质对照品。

不同的药物检测都包含不同标准的对照品,需要注意对照品的药品批号、对照用途以及储存等都需要明确标注,方便药品的对照。

药品对照一直是对药品质量保证以及验证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分析仪器应用越来越广泛基础上,药物对照品应用也逐渐深入。

根据药品对照品的标准能够检验出药品中各种成分含量,同时辨别药物的真伪。

对照品在药物分析上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动力。

对照品都是根据药物使用标准规定为基础,由国家国务院药监部门进行审查,必须由国务院药监局制定部门进行提供。

紫金莲的化学对照品研究

紫金莲的化学对照品研究

[ 关键词 ]紫金莲 ; 白花丹醌; 质量控制 [ 图分 类 号 ]R 8. 中 243 [ 文献标 识 码 ]A [ 章编 号 ]10— 0(080- 2- 文 00 7720)60 2 3 2 6 0
S u n he Pr p r to fChe ia f r n e o t dy o t e a a i n o m c lRee e c f
wl ot nm Saf的干燥 根 , 有 活血止 痛 , im tau tp) l i 具 通经 活络 , 化瘀 散结 的功 效 , 用于治 疗跌 扑骨 折 , 风湿麻 木 , 伤 等 ¨ 。 目前 对 紫 金 莲 药 材 的 质 量 控 制 方 扭 J 法仅 有性 状 和 理 化 鉴 别 ¨ , 以 真 正 体 现 和保 障 J难 其 内在 品质 , 了更 好 地保 证 和评 价 紫 金 莲 质量 , 为
[ e od ]R dxC rt tma ; lm ai;qat cnrl K yw r s ai eao i e pu bg sg n uly ot i o
紫 金 莲 为 兰 雪 科 植 物 紫 金 莲 ( e t t a C r o im a sg
丹醌 对照 品 的制备进 行 了研究 , 告如 下 。 报
第3 3卷 第 6期 20 0 8年 l 2月
贵 阳 医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GUI YANG EDI M CAL COLLEGE
VO . 3 No. I3 6 2 8 2 00 .1
紫 金 莲 的化 学对 照 品研 究 术
李勇军 , 何 迅 , 尚高 , 廖 王爱 民,兰燕宇 , 黄 勇,王永林 一
Ce a o t ma wi mot n m t p r tsi g l ta u S a f l i

浅析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研发思路

浅析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研发思路

浅析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研发思路【摘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

在对中药研究工作的发展基础上, 本文对中药质量控制和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的创新中药研究进行了探讨。

中药质量控制的两个关键点就是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化学对照品的运用。

分析技术方面在继承形态组织学方法的基础上, 发展DNA 分子技术和色谱技术鉴别药材, 建立各种现代色谱联用技术定量评价药材及其制剂的内在质量。

加强高质量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制,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新药研究首先应针对传统中医药有治疗特色的疾病开展研究。

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古方或验方进行二次开发, 强调复方配伍, 也可利用高通量筛选先导化合物。

实证研究既注重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动物药效学机理研究以及新制剂工艺的研究, 还要强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验证。

本文还对当前中药质量控制和创新药物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 质量控制; 新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

中药的安全性不仅要求中药本身所含有成分无毒或低毒, 而且要求外来有害物质如残留农药、有害元素(如重金属等)和致病微生物等不得检出或不超过安全限量。

中药的有效性不但要有各个层次的药效学模型(整体动物、器官、细胞和分子)的验证, 更重要的是要有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疗效的确证。

1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1]中药质量控制的其中两个关键点就是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化学对照品的运用。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和中药制剂, 所含化学成分十分复杂, 因此单一的分析技术难以满足中药质量控制的需要。

当前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短缺也是制约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此将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重点放在质量控制的技术研究和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制。

1.1 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和运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制剂的源头, 其质量的本质体现为真伪优劣。

中药材真伪鉴定主要依靠传统的形态组织学方法或DNA分子鉴定技术, 优劣评价则需要现代分析技术的运用。

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

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

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项目中"建立中药系列标准规范"课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关键。

进行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化学对照品研究,应用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制备化学对照品,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且达到国际通用标准的中药材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为制定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标准体系提供保证。

为规范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专题的研究内容及验收指标,特制定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供专题承担单位和研究人员参照执行。

一、目的及意义中药材是中药研究与开发的基础,历来倍受重视。

目前,中药材的生产、采收、饮片加工及质量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首先必须从中药材的质量抓起。

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究对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标准建立至关重要。

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专题的设置目的是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制备并提供能够满足科研和生产中所需的中药化学对照品,进而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体系及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制定科学规范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对于确立我国传统医药大国的主导地位、促进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并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阶段中药研究水平基础上,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进行研究,参考现代医药研究的国际规范,吸收各国传统医药应用和管理经验,完善和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

1. 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首先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

中医临床用药注重整体观点,这不仅是中医药几千年来的用药习惯,也是中医药区别与西医药的重要方面。

大量临床验证及药理实验均证明,单一成分或组分与单味药的作用往往是不能等同的,这是因为中药材所含成分复杂,其药效可能是各成分的综合作用。

因此,仅用某一成分作为指标,来衡量该药材的质量,不能体现其内在品质。

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

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

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一、引言中药化学对照品是指用于比较、验证中药质量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品。

它是通过对中药原材料或成品进行分析、鉴定后,确定其主要成分含量,制备成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化学品。

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制和应用对于保障中药质量、推动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制1. 选择原材料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原材料。

选择原材料的关键是要保证其来源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加工工艺等符合中药材的质量要求。

2. 提取纯化提取纯化是制备中药化学对照品的关键步骤。

通过合适的提取方法,将中药原材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经过一系列的纯化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化学品。

3. 确定主要成分含量经过提取纯化后,需要对中药化学对照品进行成分分析。

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确定中药化学对照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4. 制备标准品在确定了中药化学对照品的主要成分含量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制备成标准品。

标准品的制备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参数,确保其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的要求。

5. 质量评价制备完成的中药化学对照品需要进行质量评价。

主要包括外观、纯度、含量、稳定性等指标的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三、中药化学对照品的应用1. 药物研发中药化学对照品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或关键原料,也可以作为药效物质的对照品,用于评价新药的质量和疗效。

2. 质量控制中药化学对照品可以作为中药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

通过与中药原材料或成品进行对照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中药的质量安全。

3. 药效评价在中药的药效评价过程中,中药化学对照品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与中药成分的对照分析,可以评价中药的药效成分含量,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 药典标准中药化学对照品也是制定药典标准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中药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中药化学对照品行业研究报告

2015年中药化学对照品行业研究报告

2015年中药化学对照品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4月目录一、行业发展现状 (4)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4)2、细分行业发展概况 (5)3、市场规模 (6)(1)市场需求 (6)(2)市场供应 (8)二、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9)1、上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9)2、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9)三、行业竞争情况 (10)1、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 (10)(1)技术竞争 (10)(2)市场竞争 (11)2、国外市场的竞争格局 (11)四、行业进入壁垒 (12)1、技术壁垒 (12)2、人力资源壁垒 (12)五、行业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 (13)1、行业主管部门 (13)2、行业监管体制 (13)(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监管体制 (13)(2)中药化学对照品行业监管体制 (15)3、行业法规、政策 (16)4、行业发展规划及政策 (17)(1)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7)(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 (17)(3)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18)(4)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19)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0)1、有利因素 (20)(1)政策利好 (20)(2)社会价值提升 (20)(3)市场供不应求 (21)(4)技术发展 (21)2、不利因素 (22)(1)研发风险 (22)(2)环保政策风险 (22)(3)不良竞争风险 (22)(4)行业竞争加剧 (23)(5)市场范围受限 (23)一、行业发展现状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发展概况医药行业分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作为我国医药工业战略支柱之一,通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且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特点。

化学药品原料药是指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上接化工原料、下接药物制剂,是医药工业的核心子行业之一,也是国家支持的重点产业之一。

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探讨.doc

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探讨.doc

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探讨本文对中药化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指出了中药化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中药化学 ;研究思路中药是我国传统防治疾病的武器,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了几千年,其疗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

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质量监控亟待改进,特别是中医独特的哲学思想使西方人难以理解,成为中医药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发展的严重障碍。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对生活与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以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要使我国的传统中药以治疗药物的身份堂堂正正地进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加强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加速中药的现代化迫在眉睫。

由此国家科技部倡导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

而中药化学正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如何研究中药化学,是我们每个中药工作者都认真思考的问题。

1中药化学研究现状近几十年来,中药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对50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了近万余种化合物[1],其中活性成分600余个,大多数为生物碱、黄酮、类等低极性的化学成分。

从中开发出了40多种一类新药[2],如青蒿素、人参皂苷Rg3、川素等。

近年来对极性较大的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如皂甙、质、多糖等也进行了研究。

但由于缺乏合适的药理筛选模型,加上未能按生物活性导向进行分离,致使绝大多数中药和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尚未阐明,因此对单味中药和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还未取得真正突破性的进展。

2目前在中药化学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1选题太偏:一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避免与他人重复,选择一些极不常见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大多数毫无价值,至少在医药学上没有价值。

中医药是经过几千年实践检验的成果,有疗效的药材才会流传下来,疗效不确切的、无用的药材必然会被淘汰,想从不常用植物中寻找新药,笔者认为是走弯路。

[医疗药品管理]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办法doc第二章中药化学成

[医疗药品管理]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办法doc第二章中药化学成

{医疗药品管理}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办法doc第二章中药化学成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二章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一般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一般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一般方法。

2.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生合成及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

【教学内容】1.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及生合成简介。

2.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声波提取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3.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结晶法及各种色谱法等。

4.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简介: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一维谱:1H-NMR谱、13C-NMR谱、INEPT谱、DEPT 谱;二维谱:1H-1HCOSY谱、HMQC谱、HMBC谱应用简介)、质谱(EI-MS、FD-MS、FAB-MS、MS/MS等)、旋光谱、圆二色谱等在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及晶体X射线衍射法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一般方法(10学时)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1学时)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6学时)第三节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3学时)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一)糖类分为单糖类、低聚糖和多聚糖类及其衍生物。

低聚糖通常是由2~9个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多糖通常是由10个以上至上千个单糖脱水而形成的高聚物,水解后能生成相应数目的单糖。

(二)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三)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

包括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类化合物。

(四)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中以苯丙基为基本骨架单位(C6-C3)构成的化合物。

其中香豆素和木脂素为其典型化合物。

化学药品与中药品的研究与开发

化学药品与中药品的研究与开发

化学药品与中药品的研究与开发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更多种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同时也对良好的生活品质和长寿有了更高的期望值。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化学药品和中药品在研究开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研究方法、市场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历史背景中药品的研究和开发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早在当时,人们就开始对草药、植物及其他自然物质进行烹制和饮用,以期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

而化学药品的研究则起源于19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从石油和其他化学物质中提取化合物,利用其抗菌作用创造出更加精确、有效的药物。

但是,中药品和化学药品在研究和应用中都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问题,更确切的说,是如何从成百上千的化学物质中筛选出真正有效的成分,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在研究和开发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方法化学药品研究和开发方法主要基于化学制药技术,通过化学反应提取、制备、加工等过程来创造出药物。

在吸纳先进技术和知识的驱动下,化学药品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化学药品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管理和监控环节也非常重要。

其中,安全性和效果评估尤为值得注意,以确保药物对人体无害并能够起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同时,产品反应速度、物理化学性质等指标也是衡量药物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中药品的研究方法则比较特殊,需要结合多种因素,如药物的传统用途、使用历史及理论基础,采用多种制备技术、炮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中药品的科学性和临床价值一直是争议的,但是,寻求有效成分的研究和开发一直是中药品发展的关键。

市场需求从全球范围来看,化学药品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但是中药品在亚洲和欧洲的市场中也占有不小的份额,并在一些特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贡献。

化学药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疾病的需求。

但是,这些药品也存在弊端,比如价格高昂、副作用较大等问题。

中药及天然产物对照品的研制29页文档

中药及天然产物对照品的研制29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பைடு நூலகம்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药及天然产物对照品的研制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中药及天然产物对照品的研制

中药及天然产物对照品的研制

三. 已经研制出的标准品和对照品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批准的天然产物 类国家实物标准样品24 24种 类国家实物标准样品24种。 中药和天然产物中活性化合物单体对照品 331种 331种。
The CRMs in distributing
1. Isorhamnetin GSB c10007-2000 99.8±0.1 2. Kaempferol GSB c10008-2000 99.9±0.2 3. Quercetin GSB 11-1437-2001 99.77±0.02
● ● ●
二. 天然产物对照品的工作状况
● 国际回归自然的潮流在不断强化, 以天然产物为基质 国际回归自然的潮流在不断强化, 的产品和产业不断生长, 的产品和产业不断生长, 国际科技和贸易的交流合作 不断扩展, 形成了对对照品和标准品的极大需求。 不断扩展, 形成了对对照品和标准品的极大需求。 天然产物对照品和标准品还极其缺乏。 ● 天然产物对照品和标准品还极其缺乏。 我们已经从中草药中活性化合物、 ● 我们已经从中草药中活性化合物、国家实物标样中的 天然产物类对照品和标准品、中国保健协会原材料的 天然产物类对照品和标准品、 协会物质标准等方面开展了研制工作。 协会物质标准等方面开展了研制工作。 ● 我们已经同ISO/REMCO、USP、MCMIA等国际组织和协会 我们已经同ISO/REMCO USP、MCMIA等国际组织和协会 ISO/REMCO、 团体建立了联系, 团体建立了联系,进行了天然产物类对照品和标准品 的研发、交流、合作、互认等方面的工作。 的研发、交流、合作、互认等方面的工作。
岩白菜素 甜菜碱 白桦酸 比扣扣灵 白果内酯 白果素 冰片(龙脑) 冰片(龙脑) 马钱子碱 蟾毒灵 草乌甲素 咖啡酸 咖啡碱

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化学对照品

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化学对照品

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化学对照品
孙文基
【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
【年(卷),期】2001(010)004
【摘要】@@ 化学对照品是新药质量研究、药品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使用的实物对照,分为化学药品对照品和中药化学对照品。

化学药品对照品常常是原料药的精制品,较易得到,价格便宜。

中药化学对照品,受原材料的限制,需要分离鉴定结构等复杂过程,实际困难很多,相应价格就昂贵,但它是中药研究、质量检测中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

下面主要介绍有关中药化学对照品的有关事宜。

【总页数】2页(P305-306)
【作者】孙文基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中药化学对照品产业化发展策略 [J], 赵静;李绍平;史怡然;卞鹰;王一涛
2.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新途径——浅谈从中药方剂新成分中创造中药新药 [J],
3.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与开发 [J], 刘布鸣; 邱宏聪
4.中药化学对照品市场化的研究 [J], 赵静;卞鹰;李绍平;王一涛
5.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J], 钟杰;王海南;马越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开发
引言
中药化学对照品,亦称标准品,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实物对照,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究,是中药标准化、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新药的开发、老药的评价,特别是在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中,中药化学对照品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1中药化学对照品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
中药化学对照品是药品检测和研究中使用的参比物质,用于确定中药的真伪和评价药品质量的优劣,对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化学对照品按《中国药典》(20XX 年版四部)[1]及中药材、中药部颁标准中化学检验要求可分为:①鉴别用中药化学对照品,可用于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定性分析;②含量测定用中药化学对照品,可用于中药材、中药单体成分和类成分以及中成药制剂的含量测定,用于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等定性检查;③杂质检查用化学对照品,用于中药有效成分制剂中杂质的限量检查。

目前我国相当部分中药药材及其制剂化学成分不明或无化学对照品,无法阐明其作用的化学物质基础,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而不能被现代社会所接受,难以进入国际药品市场,因此,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对中药现代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制备高纯度的化学对照品以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贸易壁垒已转为技术壁垒,而技术壁垒的核心内容就是标准和
检测。

生产与流通的各种产品,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际市场,都需要靠高水平的质量标准和分析测试技术来获得发展和提高,否则将失去市场。

在国际市场贸易双方的法律文件中,有关质量和检测的内容占有主要地位,可见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变得愈来愈重要。

“安全、有效、稳定和质量可控”的药品标准已成为国际共识,药品研发与生产应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其核心为质量标准控制水平,而化学对照品则起到关键的作用,成为共性与关键技术之一。

尽管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体系,但中药的复杂性以及长年来对于中药化学基础研究的不足,致使多数中药的药效成份仍不明确,对照品与该药的功能主治吻合性较差,专属性差,缺乏确定的特性或量值,可供定量用的对照品少或纯度不符要求,造成药品标准中收载的不少中药及制剂无含量测定的量化指标,严重制约着中药质量标准的“量化”控制水平的提高。

此外,由于对照品的限制,许多功能主治不同的中成药的含量测定成份相同,因而缺乏专属性,难以达到质控的目的,未能真正反映中药的内在质量,缺乏多指标控制,药品质与量相关性差。

目前中药包括新开发的中药,多为单成分单指标的含量控制,虽有的为有效成分,但实际上也只是指标性的控制,达不到以“量”控制“质”的目的。

虽然随着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与发展,我国中药检验和质量评价己由形态学和传统生药学的内容逐渐增加了化学分析的方法,中国药典已收入了上千种的中药化学对照品,大多数药材和制剂制定了采用中药化学对照品进行鉴别或含量测定的方法标准,但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院(NICPBP)标定和提供的中药化学对照品供应品种有限,供应不足,品质和价格体系
也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品质控制的发展。

虽然业内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已高度重视中药质控对照品的研究,但其体系和规模仍不能适应中药发展的要求。

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天然药物的研究发展较快,且越来越多地采用来源于天然药物的化学对照品进行研究和质量控制。

全球最大的化学对照品公司(Sigma公司、Merk公司等)具有上万种化合物的数据库,并逐步在建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及对照品数据库,推出植物药化学对照品。

Sigma公司主要供应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对照品,并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很大的中国市场,但价格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除NICPBP外,我国也有几十家可供应中药化学对照品的企业。

现中药化学对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NICPBP标定的中药化学对照品数量有限,市场化差;一些企业与机构受限于经济实力、科研能力,无法形成有效供应能力;少量对照品供应公司虽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但能提供的对照品品种、数量、使用范围有限,质量亦难以保证;企业供应的对照品缺乏法律的效应;高校与科研院所没有形成量化和标准化的对照品产品;国外供应的对照品价格较高且采购时间较长。

总之,中药化学对照品品种与数量少,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偏低,部分纯度低,达而不到技术要求,这些是有待解决的关键。

综上,为使中药国际化,建立既有中医药特色,又具有国际化潜力的中药全面品质控制体系,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中药质量标准必须由以单成分、单指标的质量控制向多成分、多指标的质量控制转变,不断提高量化控制水平,使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中草药化学标准品的纯化研究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
经之路,中药化学对照品作为中药产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和重点,必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中药化学对照品制备与标定
2.1中药化学对照品制备
中药属于天然化学品范畴,成分多而结构复杂,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较困难。

化学对照品的纯化多采用反复多次柱层析、重结晶,或采用制备液相色谱,前者费时费工,后者设备投资较高。

采用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超离心、沉淀、萃取、超滤等往往达不到所需的纯度要求,而色谱分离技术无疑是这类物质精细分离的有效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色谱方法由分析型逐渐发展到制备型,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

近30年来,制备液相色谱已成为当代高效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研究前沿。

现代制备液相色谱柱具有以下特征:(1)柱长短、内径大、呈圆饼状(Pancake),与常规分析柱相仿,一般为20~50cm,远短于传统柱长1m甚至1m以上的制备柱。

内径为10~100mm,因此可以在较大的流速下不致产生很高的柱压降,从而获得高产率。

(2)填料颗粒小,分布窄。

采用直径为10~20mm的细颗粒、孔径及粒度分布均很窄的多孔球形或非球形填料,替代传统大颗粒(40~20XX年来制备液相色谱的研究与应用虽有所发展,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甚远。

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手段,国产的制备液相色谱设备在技术上逐渐成熟,已有全自动化学对照品纯化系统,集柱层析技术、高压液相制备色谱技术于一体,并可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的全自动、高性能的中高压制备纯化系统。

国产一体机造价较低,可为中药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和纯化提
供设备、方法技术,在性能上也能分离提纯得到大于等于98%纯度的化学标准品,性价比较高,能满足国内大多数科研院校及制药企业对中药化学对照品的要求。

制备液相色谱在我国的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纯化系统以及化学对照品的市场巨大,加速研究与积极推广使用无疑是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艰巨是任务。

2.2中药化学对照品标定
中药化学对照品是单一成分或混合组分,作为用于检验的标准物质,可分为鉴别用和含量测定用两种。

中药化学对照品在未进行标定前称为候选对照品,候选对照品需要根据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要求进行研究,首先确定候选对照品的品种,一般选择有效成分、特征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

候选对照品的研制内容有:(1)制备工艺,包括:原料选择、制备工艺及参数等;(2)对照品标定,包括:性状、理化常数、结构确证、纯度、赋值、包装贮藏、稳定性试验等。

对照品制备完成后,标定是关键。

首先应进行结构确证,采用各种波谱技术,获得各类数据,进行详细的结构解析与推断,并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第二是纯度检查,纯度要求鉴别用95%以上、含量测定用98%以上,通常采用色谱法进行试验,并需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还应注意不同的色谱条件与上样量;第三是赋值,按照质量平衡法原理进行赋值,鉴别用的因不涉及量值的使用,不需要进行赋值,含量测定用的则按供色谱用或供光谱用以及不同的使用方法进行赋值;最后进行稳定性试验,确定包装和贮藏条件,以及有效期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