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

主要人物:

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母阿史德氏。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师,信仰祆教。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庆绪(?-759年)是中国唐代的军人,大燕政权宗室、皇帝;他是唐东平郡王、东北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次子,初名仁执,后为唐帝李隆基赐名庆绪。史载安庆绪性情懦弱,言词无序,但擅长骑射,为父任都知兵马使;父亲叛唐自立后,被封为晋王,后来弑父、袭称燕帝,最终死于部将史思明之手。

史思明(703年-761年)中国唐朝突厥人,初名窣干。其貌不扬,懂六种蕃语原为安禄山手下大将,一度降唐,后复叛。是唐朝的藩镇割据,也是大燕皇帝——燕顺天帝。思明与安禄山同乡,一起发动安史之乱。

禄山长于政治、不知军事,思明长于军事,安禄山招得史思明,也是促成安禄山更增信心决定反叛的主因之一。

史朝义(?-763年),中国唐朝突厥族,生于宁夷郡,是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之一,史思明长子。

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朝义率军守冀州、相州。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弑父即位,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称帝,封朝义为怀王。

上元二年(761年)朝义发动兵变,杀史思明,三月十四日即位,年号显圣,又派散骑常侍张通儒等至范阳,杀皇后辛氏、太子史朝英等数十人。

762年唐军借回纥兵之助开始反攻,攻破史朝义首都洛阳,他北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一带),后众叛亲离,尤其主要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等均叛去,势单力孤,自杀而死。

郭子仪(697年-781年),又称郭令公,祖籍山西汾阳,唐代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将领,平定安史之乱与诸多乱事,历事玄、肃、代、德四帝,封汾阳王。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

李光弼之父李楷洛,原是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内附唐朝。光弼起家左卫郎。李楷洛死后,李光弼袭爵,是肃宗时期著名将领。

背景: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达到史无前例的盛世。

随着唐朝几位皇帝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西突厥、东突厥、高昌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然而,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节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也就是说节度使因而雄据一方,具有财政上、军事上、兵员上有了独立性,为以后的藩镇割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唐朝灭亡隐忧。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兵府,军事政策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之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

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给中央政权带来巨大的威胁。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

唐玄宗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政治更加腐败。唐玄宗更沉溺于享乐,宠幸杨贵妃。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

经过:

范阳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

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后,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长安失陷: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人前往东都洛阳防守。虽然安禄山的大军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东都洛阳。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唐政府想凭借地势之险,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想尽快平定乱事被杨国忠陷害恨哥舒翰,因此借刀杀人挑唆皇上,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惨败收场。潼关一破,失陷在即。

马嵬兵变:

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肃宗即位:

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区)自行登基,为唐肃宗,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叛军内乱:

安禄山儿子安庆恩,也受禄山宠爱,常想以庆恩代庆绪。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李猪儿串通一气,谋害安禄山。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1月29日)夜,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串通,三人悄悄进入安禄山住所。侍卫见是严庄和安庆绪,谁也不敢动。于是严庄、安庆绪持刀站立在帐外,李猪儿手持大刀直入帐内,对准躺在床上的安禄山腹部猛砍一刀,血和肠从腹部流出数斗,很快死于非命。卒年五十五岁。

安庆绪杀父安禄山后,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至邺(今河北临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在安庆绪杀父称帝后,对史思明收其溃散的残部不满。欲找机会除掉史思明。

史思明自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回到范阳驻守,安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不久后,史思明恃富而骄,欲将范阳占为自己所有,也不想再被安庆绪节制。

史思明向唐廷奉上归降书,愿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肃宗得报大喜,封他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史思明明里受降,暗地里却不断招兵买马,这引起唐肃宗警觉。唐朝廷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