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

合集下载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原则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原则

福利病讨论
所谓福利病,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保障水平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自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走上改革之路以来,“要避免得福利病”的声音 就不绝于耳。中国学术界的观点颇有争议。
北京大学陈平教授称建 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短视国策”,尤其 强调突出福利国家的 “福利病”而反对建立 全民福利制度。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
一、社会保障中的平等与公平 1、平等 制度层面:促进收入均等化 2、待遇规定上,平等表现为不同行业、生。地位、收入、性别等对象享有同 等的保险待遇 3、其他层面上,例如保险费率相等、最低生活保障人人相同等
二、社会保障中的效率 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资源有效利用而言的效率
在抨击所谓福利病时,必须区分对象。 就像对一个天天山珍海味的人,确实需 要劝告其要注意节制饮食以免营养过剩 导致富贵病或者肥胖症,但对于一个刚 摆脱贫困的人或者还未免除生存恐惧的 人而言,需要提醒的恰恰应当是加强营 养以强健其身体,并需要为增强其营养 而提供帮助。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也是 如此,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 福利病至少在30年内均是一个伪靶子, 但它确实会误导人们甚至影响政治决策。
第二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原则
第一节 平等、效率与公平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 第三节 社会保障原则 第四节 社会保障思想流派
第一节 平等、效率与公平
一、定义
1、平等:“是什么”、“怎么样”。
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2、公平: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一种主观价值,一种概念,具有相对性
平等的不一定是公平的,公平的也不一定是平等的。
三、社会保障中平等、效率、公平三者之间的关系 1、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往往要在平等与效率之间作利弊权衡; 2、平等与效率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两端,权衡是做公平选择,取舍点就 是决策者所认为的公平支点

第二章 社会(共15张PPT)

第二章 社会(共15张PPT)
(二)英文中“society” 的含义
第三页,共15页。
中文:社会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但
其使用则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涵义。在我国的 古籍中,“社”是指土地之神,或祭祀土地 神的场所。古籍中有时也指“社”是志同道 合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 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会”是指“集会”,有聚集之意。“社” 与“会”联用始于唐朝,指在节日里某个地 方举行游艺集会、祭神的庆祝活动。此后在 历代的著述中,“社会”一词也曾多次出现, 但其涵义却不尽相同。
第四页,共15页。
英文:英语“society”源出于拉丁 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从词源上来看,社会本质上是指人
和人的一种结合方式和结构状态。
第五页,共15页。
二、社会概念
在西方社会学界,对社会的解释各种各 样。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 名论两大派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在本质 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 没有抽象的社会。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 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 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第六页,共15页。
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 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 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 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 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 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 活的共同体。
第二章 社会
第一页,共15页。
• 目标和要求: •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以及社会学 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 重点:社会的解释和研究社会的视角。 • 难点:理解不同范式下的社会观 • 学时安排:3学时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盲人摸象
关于整体分析方法,还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整体并不等于要素的总和,整体大于各要 素的总和;
第二,整体具有与各要素功能不同的整体功能。
2.层次分析方法
系统论既然认为,事物的整体总是分别呈现出 深浅(或高低)的不同层次,因而作为整体的历史系 统,也是分别为若干层次的。我们研究历史,就应 当把整体过程首先分别为若干不同的层次,进行逐 层次的探访,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特点以及各层次 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揭示社会历史整体系统的全 过程,并实现认识整体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性的目的。
——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
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辩证法思想 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世界是包括一 切的整体”。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等尽力寻找万 物差别背后的统一性,并归于某种 可感觉的物体颗粒,此为“由多到
一”。最早使用了“系统”这 一术语。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亚里士多德
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孔德认为社会如同生物体,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 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阶级或种族是社会的组织,城市和 社区是社会的器官;社会像生物界一样,是一个连续进化 的过程。
斯宾塞用生物进化论解释社会现象,认为社会与国家如同 生物一样,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有机体; 认为社会机体同生物机体一样,由营养系统、
科学 科学 技术 管理
实体性要素 渗透性要素 运筹性要素
2.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在生 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生 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方面的构成 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 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 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 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 费等各个环节当中。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
(1)社会保障的对象。完全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 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 会制度,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3)社会保障的目的。总体上说,社会保障是为 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 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福利型
保险型
强制储蓄型。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2.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1)以国家举办为主体,采取立法等强制手
段建立起来。
(2)普遍福利为特色。 (3)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4)多层次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保障制度运行。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3.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1)社会保障开支庞大,造成政府财政负担
第四,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 责任和义务。
社会救助的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救助。 二是失业破产救助。 三是孤寡病残救助。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 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 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 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险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 完善。

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2、整合机制 、 社会整合是社会利益德望协调与调整, 社会整合是社会利益德望协调与调整,促使社 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 体的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体的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整合对象 ) 社会整合的对象只有一个即社会利益; 社会整合的对象只有一个即社会利益; 整合又分为认同性整合和互补性整合。 整合又分为认同性整合和互补性整合。
4、控制机制 控制机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控制手段,包括组织、制度、文化三种 手段; (2)控制对象, 微观层次的控制对象是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 和社会行为; 中观层次的控制对象是是社会利益群体间的 关系; 宏观层次的控制对象是社会各系统的关系。
(3)控制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A 决策环节; B 实施环节; C 监控环节; D 反馈环节。
2、 生态环境条件 、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社会 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的基 本国策; 本国策; 我国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后治 理的道路; 理的道路; 冰川融化和白色污染问题。 冰川融化和白色污染问题。
3、经济条件 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 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 大发展; 大发展; 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完善分配体制,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必须完善分配体制,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必须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必须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 观念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激励标准 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激励的方向和强度所做的 规定; (2)激励手段 是指为达到激励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激励方式。 分为符号型、功利型、符号—功利型、功利— 符号型。

骆驼祥子第二章社会环境描写摘抄

骆驼祥子第二章社会环境描写摘抄

骆驼祥子第二章社会环境描写摘抄好词摘抄:1. 昏昏暗暗小片段:这胡同里昏昏暗暗的,就像老天爷打翻了墨汁,把这一片儿都染得黑黢黢的。

我每次走这儿,心里就直发毛。

你说这要是大晚上的,不得吓死人?这昏昏暗暗的环境啊,就跟那没希望的日子似的,压抑得很。

所以啊,人还是得往亮堂的地方去,就像心里得向着光明一样。

2. 车水马龙小片段:大街上车水马龙的,那场面可热闹了。

汽车、马车、人力车,就像一群争着向前跑的小动物。

你听那喇叭声、马蹄声、车夫的吆喝声,混合在一起,就像一场大合唱。

我站在路边看着,就想啊,这世界这么大,这么多人在这车水马龙里奔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这就是生活,像条大河,大家都在里头扑腾呢。

3. 人声鼎沸小片段:集市上那可真是人声鼎沸啊。

小贩们扯着嗓子叫卖,大妈们为了一毛钱争得面红耳赤,孩子们在人群里跑来跑去,笑声哭声闹成一团。

我刚走进这集市,感觉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这就像一个大漩涡,把各种各样的人都卷进来了。

你要是置身其中,就会觉得这才是生活的真实模样,热热闹闹的,充满了烟火气。

4. 熙熙攘攘小片段: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多得像蚂蚁搬家。

有打扮时髦的姑娘,有背着大包小包的外地人,还有那拄着拐杖的老头儿。

我走在人群里,一会儿被挤到左边,一会儿被挤到右边。

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啊,就像大海里的浪,一波接着一波。

我就琢磨,这么多人,都在这世界上寻找着什么呢?我想啊,不管找啥,大家都想在这熙熙攘攘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5. 乌烟瘴气小片段:那个小茶馆里乌烟瘴气的,抽烟的、吐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我一进去就想往外跑,这就像进了一个大染缸,什么脏东西都有。

那些人坐在里面,脸上都是麻木的表情。

我就想啊,在这样的环境里,人怎么能有精神气儿呢?这乌烟瘴气的地方,就像一个吞噬灵魂的黑洞,得赶紧远离才好。

好句摘抄:1. “他在桥上立了许久,世界像是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的,轻快的,一劲儿往下落,要人不知鬼不觉的把世界埋上。

第二章 社会民主主义

第二章 社会民主主义



三、现实社会的问题 1、新问题 (1)经济不平等,导致政治不平等。 (2)社会不平等主要是男女地位不平等。 (3)对自由、公正、健康和生命的新威胁, 比如核武器生化武器,环境污染,经济权 利的垄断,破坏民主和政治决策的公平, 南北差距,全球经济危机等。



2、社会民主党人对福利政策的反思









二、从社会民主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 1、二战后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纲领 (1)标志:社会党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 任务》(《法兰克福宣言》) (2)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区别 第一,实行“社会主义”的任务,《法兰克福宣言》宣告“社会主义 在世界事务中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力量。它已从宣传进入了一个实行的 阶段。” 第二,社会民主党人对于社会主义有了相对统一的、明确的看法。社 会主义的目的“自由公正团结(互助)”,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民主。 放弃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张,为了吸引选票放弃工人阶级政党 的提法。 2、20世纪60年代之后“新左派”运动与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下,改变 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经济上国有化,政治上与共产党合作。 3、20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民主党在南欧崛起,但总的趋势是新保 守主义兴起,民主社会主义受到严重挑战。

第一国际:马克思,巴黎公社起义
第二国际:从革命转变到改良的社会民主 主义,代表人物:伯恩斯坦,所谓修正主 义。 第三国际: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成立,与坚 持改良的第二国际分裂,形成对立。



2、社会民主主义 (1)19世纪早期工人运动斗争围绕普选权, 通过议会斗争的民主道路改造社会的最初表 述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最初来源。代表人物是 法国的普鲁东主义(个人所有制互助社会), 英国的工联主义(普选权劳动立法),德国 的拉萨尔主义(普选权、国家建立工人合作 社)。 (2)社会民主主义或者民主社会主义意味着 把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结合的改良主张。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学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以及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掌握文化的含义及其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了解什么是社会,并掌握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

【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一、社会的概念“社会”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古籍中。

《旧唐书·玄宗本记》有“村闾社会”的说法,意为村民集会。

1、“社”指用来祭祀神灵的一块地方,“会”指集会。

2、指志趣相同者结成的团体。

3、古代社区单位。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1、唯名论。

对社会本质的看法之一是把社会看成为仅仅是一个由真实的个人形成的空洞的概念,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个人才是最终的实体”。

故社会就是人的集合体(共同体),仅仅是代表了许多人的总和。

韦伯(德)、吉丁斯(美)、塔尔德(法)等。

2、唯实论。

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塑造了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即规定了个别人的存在”。

齐美尔(德)、迪尔凯姆(法)等。

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社会是人们的有机结合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三、社会的要素、两要素:人、自然界:物质的或无机的环境、生物的或有机的环境三要素:人口、自然环境、文化五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四、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大群体。

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

五、社会的类型马克思主义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依据,把社会基本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按生存方式分:狩猎和采集社会、游牧社会、园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

(一)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包括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运筹性要素。

实体性要素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

渗透性要素由科学技术构成。

运筹性要素是由劳动分工、协作、生产管理构成。

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性要素,具有能动作用。

以劳动工具为主的老丁资料在生产力要素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和管理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指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通过人对物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指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不同分工的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相互交换活动的关系。

3、产品的分配关系,指的是社会产品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既要用于个人的生活消费,又要用于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还要用于社会的公共需要。

(三)上层建筑系统。

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由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制度组成,主要包括政权机构、政党、军队等等。

思想上层建筑又称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

政治上层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思想上层建筑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核心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

(四)人口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人口系统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

第二章:社会控制与社会问题

第二章:社会控制与社会问题

Jaime的学生们! Daniel Castro 汽车修理工的儿子 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取得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取得法学硕士学位 目前是专利法和知识产权领域 最顶尖的专家
Jorge Samayoa 酒馆招待员的儿子 美国麻省理工接收的第一个Garfiled毕业生 他的两个兄弟后来去了哈佛 Erika Camacho 现在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数学教授
在各种反对声中 学生们却站出来给了Jaime信心 “嘿!老师~ 只要你能把我们送进大学, 这个AP微积分考试我们学!” 积劳成疾,Jaime心脏病突发险些摔死 到了1981年 Jaime顶着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 在学校开设了“AP微积分补习班” 刚开始 学生们因为数学基础实在太差 要学会微积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Jaime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 因为他知道 要改变命运,AP考试有多重要! 没日没夜的教课 让已经50多岁的Jaime积劳成疾 因为突发心脏病差点滚下楼梯摔死 医生让他休息一个月 可Jaime第二天就出现在了课堂上 因为他是整个小镇上 唯一一个会AP微积分的老师
二、转型期的社会失控
• 就我国而言,转型期的社会失控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导致主体控制能力的弱化 • (二)转型期控制规范的二元性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 (三)转型期控制手段失灵限制其控制功能的发挥
三、转型期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
• (一)多元化社会控制主体的重塑 • 首先,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合理的国家控制机制。 • 其次,要积极培育现代组织,完善和加强组织控制功能。 • 再次,促进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场的控制。
三、社会控制的类型
• • • • (一)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 (二)硬控制与软控制 (三)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 (四)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学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一、什么是社会二、社会的构成要素三、社会文化一、什么是社会1.1社会的涵义A、语源学中的涵义• 中国:社,一指祭神处;二指古代乡村基层组织;三指志趣相投者结成的团体。

会,集会、聚会。

社会:民间志同道合者的聚会或结合成的团体。

• 西文:Society一指人类的共同体;二指人与人结合的存在关系;三是与国家相对立之概念。

B、社会学中的涵义:• 孔德,社会学研究对象;斯宾塞,超级有机体;• 基本共识: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个人的有机整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

• 社会关系是社会的组成要素之一。

马克思:“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 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中社会也是个与政府相对应的人类生活存在形式,如公民社会。

C、社会的三层内涵: 1)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2)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存在的,社会是一个互动体系;共同兴趣与共同利益的结合是社会存在的深层原因 3)社会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社会是社会的关系体系,关系又成为人们共同活动规范。

1.2 社会的类型1.21 社会的性质: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由种种规范和制度所构成,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对个人有强制性。

唯名论:认为个人及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先在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认识社会是以认识个人为基础,认识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个人。

1.22 社会的类型;宏观类型(从演变形态看):如孔德的神学、形而上学和科学三阶段说;马克思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阶段说;具体类型(从联结纽带看):血缘共同体,如家庭家族;地缘共同体,如邻里村落;业缘共同体,如经济、政治、教育组织;还有兴趣共同体。

1.3 社会的特点:• 多样性:• 复杂性:• 变动性:1.4 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与发展功能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行动者、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

第二章个人与社会精选ppt课件

第二章个人与社会精选ppt课件
美国社会学家C.库利 、米德等
26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3、社会结构的角度
重视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方面,认为社会化就是 要使人具有社会性。
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认为,生活没有必要把人性 陶冶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 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他认为角色学 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 结合国家现状说说哪 些方面需要努力?
20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3.教材的定义P72
社会是人类的生活共同体,一个特定的社会都 是处于特定时空领域内的、享有共同文化、以 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前提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 体。
3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二、社会的特征
社会化一词进入社会学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有论述的学者: 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 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创始人 E.A.罗斯 等
23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社会化首先是一个过程 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人的知识化过程 在人社会化的内涵中还包括人的现代性。
29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第二章社会的功能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第二章社会的功能

第二章社会的功能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一、社会工作者及其特征(一)什么是社会工作者(1)最初提出“社会工作者”一次的是西蒙•帕顿,在1900年创造了这个词,主要是指那些从事社会救济物品分发的人员,还不能称为专业社会工作者。

(2)美国社会工作协会对社会工作者的界定为:“毕业于社会工作学院,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提供社会服务的人员”(3)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定义是社会工作者是“受雇于社会服务机构或相关组织,再起雇佣契约中明确规定其社会工作者身份,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内履行义务的专业工作者”(4)我国的《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社会工作者界定为“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5)1991年7月,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社会工作者这个概念开始在民政等部门使用,指那些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

比较缺乏专业性。

(6)2004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社会工作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开始人事部、民政部开始组织全国性的“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特别是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发展社会工作的战略部署,社工人才大量增加,社工服务机构不断建立,社会工作者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的概念。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出:社会工作者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第一,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理念,不以助人过程谋取私利。

第二,他们是以从事社会福利服务为职业的人员,不是行政官员。

第三,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是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起来的。

第四,获得专业认可。

社工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或经过专门考试、注册制度而得到权威机构的承认。

第五,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有效得提供社会服务。

(三)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可的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几点:第一,持有社会工作职业执照。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构成要素—— 人口
人口变动是指某一时期人口数量、质量和构成的变动状 况及过程。 从人口的数量变动来看,一种情况是人口的自然变动,另
一种情况是人口的机械变动。 从人口的质量变动来看,表现为人口在体质、智力、技能
、职业等方面的变化状况。 人口的构成变动是因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人口变动。
第 17 页
社会
(三) 农业社会
+
+
(四) 工业社会
第8 页
(五) 后工业社会
+
LOGO 第二章 •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 三、社会的构成要素
第9 页
传统社会要素概念提出社 会赖以生存的四大要素,即地 理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 和文化要素。
(一) 传统理论
(二) 社会三要
素论
社会三要素论认为,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有三大要素,即自 然环境、人口与文化。在 任何社会,这三个要素都 是缺一不可的。
社会构成要素—— 文化
亚文化
第 27 页
LOGO 第二章 • 第四节
三、文化的分类 • (三)按文化所属的社会阶层分
社会构成要素—— 文化
第 28 页
大众文化
(1) (2)
精英文化
LOGO 第二章 • 第四节
四、文化的运行规律
指文化的空间结构发生 变化。
社会构成要素—— 文化
文化变迁的形式主要有 文化突变、文化滞后、 文化融合等。
一、人口数量与质量
区中人类个 体的总和,可以通过人口普查方法得出结果。人口 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指社会成员的体质、智力、 文化、劳动技能、心理健康等因素的总和。
第 15 页
LOGO 第二章 • 第三节

社会学(杨刚)第2章 社会及构成

社会学(杨刚)第2章  社会及构成
化的转型→ 文化的路径依赖问题的注 意和改进
精选ppt
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3、建构论---→ 个人通过社会行动进行 体系建构的过程
社会的特点
多样性、系统性、复杂性、变动性
精选ppt
3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 1、人(双重属性)
• 自然属性(自然需要) 人 主体性→行为(动)选择
• 社会属性(社会需要)
客体性→被动作用对象
• → 社会需要
• 马克思→人类历史发展 生理 (人的需要是社会性的)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 ① 文化中心主义(民族中心文化) “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在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时,
可能会发现某一民族的成员因过分认同本族文化,而对
其他民族的文化不理解以至贻低的现象
• ② 文化振惊

人处于或面临一种新的文化模式时表现出紧张、不
安等现象。
• ③ 文化堕落:在文化变迁中出现的各种不协调、不平衡 等的现象
• ④ 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
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互精相选pp反t 对的情况。
7
5、中国传统文化
• ① 尊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 ② 重家庭本位宗法集体主义 • ③ 尊重重民的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 ④ 摆脱神学的务实的生活态度 • ⑤ 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社会转型 • 社会转型 、古今中外文化冲击、文
•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自尊、 自我实现
• 2、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 3、社会行动
• 4、文化
• 5、自然环境
精选ppt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社会行为的模塑第一节社会化及其基本途径一、社会化是什么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生存于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

通过社会化得到发展的不仅是人(更不仅是个人),还有社会经验及社会本身。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

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教化,就没有必要进行个体内化;而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方面研究过实现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其中主要包括:(1)观察学习。

(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

(4)主观认同。

(5)自我强化。

第二节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文化因素一、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许多研究表明,在婴儿获得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瞬间,便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交往关系,并且迈出了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

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既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又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心理学家哈洛的实验在实验中,小猴同两个人造的“母猴”妈妈(一只用铁丝绕成,身上带有奶瓶;另一只在铁丝外裹有同母猴毛相似的织物)关在一起。

虽然小猴天天从带有奶瓶的“母猴”那里吸取食物,但它的大部分时间却是依偎着裹有毛织物的“母猴”度过的。

如果把后者搬走,小猴就会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

这说明,小猴尽管有着强烈的生物需求,但也有着同样强烈甚至更为强烈的情感需求。

尤其是实验还证明,由这些人造“母猴”养大的小猴,虽然小时候看不出明显示的异常,但长大后却不会当父母,其中许多母猴甚至不会生育。

婴儿也象小猴一样,有着基本的与他人接触、互动的生物和情感需求。

二、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1、文化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其中包括价值观、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风尚、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物质表现形式。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个体的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成人的自我 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选择、学习与尝试 各种社会角色,对现行角色进行重新定义 与再创造,生活趋于稳定,心理更加成熟。 成人晚期,个体必须调整自己,以面对声 望的降低、身体的衰老、失败及死亡。 老年个体必须调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完 善自己的人格、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重新 回归社会度过生命的维持期。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三)认同

认同是将自己与另一个人或群 体在感情上融为一体,它是人 们社会交往活动中一种重要的 心理历程。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是人类的天生本性还是后 天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个体发展 起决定性作用的争论一直备受人们的 关注。尽管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定论, 但是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支配和影 响个体行为发展的因素很多,而生物 遗传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必 不可少的。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社会化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谈不 上什么社会化的。为什么人能社会 化,而动物却不能呢?这是因为人 类有社会化的基础,其中生物遗传 是我们能成为社会人的基本前提。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不同程度地说明了 遗传因素对行为的作用,然而即使是遗 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子间也存在 行为差异,可见文化及环境因素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质疑的事实。近现 代以来,无数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社 会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了社会文化和 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人成长的不可或缺性。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教养方式
式对儿童的人格、行 为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1)宠爱型。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在人格上多 表现为依赖性强,遇事退缩,缺乏同情,情绪不 稳定,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易受别人意见的左 右。 (2)放任型。采取这种方式不能使子女养成是非 观念,子女缺乏教养,因而以后很难适应集体生 活。 (3)专制型。这类家庭出身的儿童在性格上多表 现为诚实、礼貌、细心、负责任,但在其他方面 却表现羞怯、自卑、敏感、对人屈从的性格。 (4)民主型。这类家庭的孩子表现为自立、自信, 主动,独立,情绪稳定,易理解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既然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的学说,我们有必要对社会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这就需要对社会概念、社会结构、社会运行进行分析。

第一节社会概念一、社会的涵义我国古籍文献中“社”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会”就是集会,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在一定的地方民间举行的集会、祭神等庆祝活动。

到了宋,社会以被赋予了第二个意义:志趣相同者结合在一起的团体,例:诗社、文社,相当于西方的俱乐部。

再到上世纪初,严复进一步提出:“社会者,有法之群也:”即社会是一群人的聚合,但不是一群人的简单集合,而是建立在一定的联系基础上的集合。

西方学者们对社会的概念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群体关系,较为著名的是PARK的: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的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更多的讨论集中在群体及其关系上,席穆尔:社会存在于一群个人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交往即关系上,因此社会不在于有实质的个人,而在于有没有实质的关系。

但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M认为社会就是“社会关系不断改变中的模式”。

“生产关系合起来就构成社会关系,构成社会。

”因此,从内在本质来看,社会就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外在形态来看,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1.唯名论。

对社会本质的看法之一是把社会看成为仅仅是一个由真实的个人形成空洞的概念的唯名论观念,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个人才是最终的实体”。

故社会就是人的集合体(共同体),仅仅是代表了许多人的总和”。

2.唯实论。

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塑造了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即规定了个别人的存在”。

3.建构论。

建构论者力图避免前两种看法的对立状态,而从社会过程性的建构入手,动态地看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社会的要素和结构1.社会的要素:(1)社会的本源要素:自然环境;个体;社会群体与组织。

(2)行为要素:社会结合与交往;物质经济;政治;文化。

(3)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人际结构。

2.社会结构(1)社会结构概念社会结构指的是:群体或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它的外延包括:1)社会整体结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由下层到上层的层次结构,就是社会整体结构。

2)社会具体结构:指的是基本构成部分自身的结构,例:政治领域内部分的构成要素有政权、政治制度、法律等,每个部分又由小部分构成,再分解又由小部分构成。

(2)社会结构的单位由于对社会考查的角度不同,对社会结构的表现形态也有不同的理解,例:从地域角度看:社会是由众多的城市、农村、城镇而构成的社区结构体。

P71 城市居中心地位。

从社会主体人的角度看,则民族、群体、组织、阶级是社会的结构单位。

第二节 社会学关于社会性质的观点及分析的角度一、社会学考查社会的几种角度1.宏观法和微观法对社会宏观结构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被称为宏观法,又叫宏观社会学。

对社会的微观结构的研究被称为微观法,又叫微观社会学。

二者的区别:(1)研究的切入点不同:宏观着眼于社会中大的群体,如各种组织机构、社团、国家,以及一些社会过程,强调社会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权威,如城市化、信仰体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宏观法认为社会群体只能作为整体来研究,不能分成个人来研究,社会结构则是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施加控制的社会事实,因此个人行为是社会结构和非个人的外在力量的产物。

微观着眼于日常生活中个人的“社会相互作用”,所以又叫相互作用论,他们不把社会看作一种控制力量,强调人的行为的自由,他们不仅对人们怎样行为感兴趣,而且对他们的意志感兴趣,他们考查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

因此,又叫日常生活社会学。

(2)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由于微观感兴趣的是人们的意志和感情,社会常用“定性”法,用来观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们的方法,宏则多用定量法,统计研究较多。

二者的联系:社会的宏观组织是由处于微观地位的人们的相互作用发展起来的,因此,二者的研究是可以相互支撑的。

2.血缘、地缘、业缘角度这是从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角度考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地缘、业缘关系。

(1)血缘关系: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血缘关系是人的先天关系,人生下来就具有,它也是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的关系,因此它是人类社会最先形成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在不断的变化或扩大,它现在包括:种族、民族、宗族、家族、家庭。

血缘关系在社会中既有正功能也有反功能:正:起着联系社会与群体,增强内部凝聚力的作用;反:限制个人的发展,因为它是种先天的东西,而且会禁锢个人一生。

(2)地缘关系: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比较稳定的地缘关系是人们定居后出现的,在地缘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出现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突破了血缘系统的束缚,而且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了政治的色彩例如:农村的外姓人难以住进村功能:正:维系社会的稳定:例如在城市无法吸纳农村过剩人口时,“离土不离乡“的政策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反:会束缚个体的发展,例如地区观念、老乡观念、乡土观念等。

(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特点:它是后天的,是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用:※正:业缘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业缘关系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过程和面貌。

例:畜牧业——农业——工业——电子计算机……※反: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因为它把人局限在某一职业上,例:因为体制原因调整下岗的工人状况。

二、关于社会性质的理论观点要理解一个社会是怎样运转的,社会学者必须明确社会的性质。

对于社会的性质有许多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假设,这里介绍主要的两种。

1.功能主义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社会相似于一个活的生物体,它在协调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着有秩序的运转。

根据这个理论,社会就象人体或其它生命体一样,社会的各部分如家庭、公司、政府如同人体的四肢、心脏、大脑一样都以一种有益于全局的系统方式发挥各自的功能。

每个部分都帮助维持一种使这个体制顺利运转所必须的平衡状态。

功能主义思想源于19世纪,当时是个生物学的世纪,有关人体、生命的微观形式,以及全世界的动植物的知识在不断地发展,达尔文进化论也出于此时,社会学思想家受到当时生物学成就的影响,开始把一些生物学概念用于社会。

孔德和斯宾塞提出了功能主义的最基本思想:“社会在许多方面都与生物相类似”,表现在:(1)结构相似,社会像活的东西一样,动物有细胞、组织、器官,社会也同样由群体、阶级、机构等组成。

(2)体系相似,如同一个有机体,社会是个体系,为了生存,它的某些基本需要应当得到满足。

例:社会必须从环境中获取食物和把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社会成员那儿去。

(3)组成部分相似,如同一个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一样,社会体系的组成部分也要有条不紊地工作以体现整个社会的福利。

他们认为体系的自然趋势是朝着平衡和稳定的方向发展的,而社会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增加这种稳定性的功能。

因此,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由那些为了保持一种稳定状态而满足整体需要作用的部分所构成的复杂体系。

埃米尔·迪尔凯姆则被人们当作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因为他对上述基本观点进行了充实上提炼,他认为:社会是一种特殊的为适应价值观所控制的生物体。

帕森斯的胶水论:认为,如果一个社会能满足4个基本需要,该社会就能保持自己的秩序和稳定,这4个需要即:(1)目标的取得。

(2)对环境的适应。

(3)把各种社会组成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

(4)控制违规行为。

其中,他特别重视(3),认为要做到(3),必须使人们信仰前几个需要,又叫功能性需要,遵循他们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因为这些共同的价值观象胶水一样,把整个社会粘在一起,如果有许多人拒绝这些价值观的话,那么社会稳定就无法保持。

默顿的机能失调论:从研究社会结构的某一特定单位的功能开始,过去的理论家常用部分对维持整体的作用来解释部分的存在,忽略了部分对整体的危害,强调一个社会结构的单位能够存在,就必然有它的功能。

但默顿指出,当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单位阻碍社会或其中的一部分,使之不能满足它的需要时,它就是机能失调的单位。

例如一个贪污、腐化的政府部门就属于功能失调的部门。

对功能主义的评价:弱点:(1)对社会的看法是保守的,它强调共同的社会价值观,把社会看成是为了整个社会利益而共同起作用的各部分所组成,这忽略了那些不享有共同价值观或没法改变价值观的人。

(2)忽略了异议和社会冲突,社会组成部分不完全像生物体的组成部分,他们不是为了整个社会利益而共同起作用,一些社会组成部分处在冲突之中,有些组成部分得到好处是以损害其他部分的利益为代价的。

2.冲突理论基本假设和理论:社会各部分远远不是在整体中顺利地发挥职能的单位,而是处在相互冲突之中,秩序有,但秩序不总是事物的自然状态,而且秩序也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冲突的一个产物,即社会中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支配,不是他们之间的自然合作,秩序是强者对弱者、富者对穷者施加暴力和强制的结果。

冲突理论不像功能主义那样观点一致,它是一套五花八门的理论,近代才有人这样称呼,但所有冲突理论的共同点就是在有限的资源面前,社会是处于冲突状态之中,缺乏的主要资源就是权力,因此,他们把社会看作是一个不停地为权力而角逐的竞技场所。

主要思想:认为社会和社会秩序不是被共有的社会价值观粘在一起的,而是由强权维持着,通过运用强权,较有权力的社会成员能够使弱小的社会成员遵守他们的社会价值观。

因此,他们研究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团体,揭示他们是怎样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最初是如何获得权力的。

西方冲突理论五花八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被西方归为冲突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理论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理论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在:(1)冲突领域不同,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否定功能主义的关于共同价值观的观点,而强调人们的经济阶级之间的永恒的斗争,认为工业社会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将以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为结局。

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例如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拉尔夫·达兰德夫。

他和马克思不同,他把社会冲突的原因不是归结为经济利益基础上的阶级冲突,而是归结为权力竞争。

美国冲突理论创始人是C·怀特·米尔斯,他的著名的《权力名流》书中,研究谁是美国的真正统治者,结论是:三个领域的首脑人物控制着美国,大公司的上层管理人员,政府中的主要官员,军队中的上层军官。

这些首脑人物常常可以互换。

(2)关于社会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的观点不同。

以马克思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有一种道义上的责任,认为不仅要批评社会,而且要积极的促进社会的变化,他们反对科研伦理上的社会学家只应做科学工作,而不应参与政治和道德实践这一中立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