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对新课程体系下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展了分析,通过以"博而通"和"少而精"思想为根底搭建知识框架、加强研讨型教学、将科研带进课堂等方式,探讨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送大家阅读参考。

物理化学是化工、制药、轻工、材料、纺织等专业学生的根底课,是一门应用广泛,极具创新性和开展前途的学科[1]。

然而,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穿插学科,涉及化学、物理学、高等数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2],理论性强,历来被学生们认为公式多、概念多,是一门较难掌握的根底课[3-5]。

针对河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相关专业的特色及物理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笔者在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历,在对工科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课程考核改革等方面谈一下近几年来对物理化学教学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有所推进。

1.1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高校教学改革,一些非化学化工专业工科对根底课程的课时数进展压缩,如在我校给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由原来68学时缩减到48学时。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好这门根底课呢?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编排体系各局部的内在联系。

其次,要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做到以点带面。

比方学习化学平衡一章中理想气体反响的标准平衡常数,首先讲述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这就是“点”,进而将本章节的其它内容紧紧围绕这个“点”展开,探讨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响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以及复相化学反响的平衡常数。

同时紧扣课后思考题和习题,采用课堂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章根本概念的理解,增进学生对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1.2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入手,培养学生感知与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作者:董文泽来源:《现代盐化工》2020年第05期摘要:新工科是国家高等教学设计者就培养新时代人才创建的教育改革,高等院校必需根据教育改革进行教育模式更新,尽快适应改革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技术性人才。

就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工科教学模式的脱节问题,培养适合新工科教学模式的教学人才,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则,就“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如何适应“新工科”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新工科“新工科”是高等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根据目前社会的新局势、新需求、新目标制定的高校工科生新式教育改革,是对工科学科的优化改革以及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模式。

“新工科”作为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管理机制,必须为新技术、新研究、新行业、新业态等新时代产物铺垫。

工科是以物理为基础学科的科系,工科学子以物理课为基础课,每一位高校工科学生都会进行物理学科学习,这是所有工科工作的理论知识起源,学好“大学物理”有助于工科学生在学习与实验中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飞快,事物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在中国教育领域却没有快速更新,这表现在近些年素质教育依旧无法完全代替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当前残留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工科大学生在进行“大学物理”“新工科”式学习时产生衔接断裂,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降低。

本研究就此类问题做出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

1 “大学物理”传统教学与“新工科”教学模式间的矛盾在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偏重于向学生传授提高考试成绩的知识,“新工科”建设改革则更加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操作实践前需要对物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而传统与“新工科”教育的理念差异巨大,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多角度的学习脱节。

1.1 “大学物理”传统教学与“新工科”教学存在建设要求上的脱节“大学物理”的传统教学偏向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向来更加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关注过多,而单纯的物理理论知识学习枯燥无味,常常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生进入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工作,在该时期产生厌学心理是中国人才培养的极大损失。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高等 理科 教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大 学 物 理实 验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探 索!ຫໍສະໝຸດ 应向东(温州师范大学
叶建柱
温州 !"# $$!)
物理与电子信 息学院,浙江


以现 代课 程理 论为 依据 ,以 建设 “浙 江省 普通 高校 基础 课实验 教学 示范 中心 ”为 契
机 ,从课 程结 构、 课程 内容 、课 程实 施和 课 程资 源 等 四 方 面 对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课 程 体 系 进 行 了 改 革 ,建 构了 “模块 % 层 次” 的物 理实 验课 程新 体系 。 关 键词 大学 物理 实验 &’(" ) $ 课 程体 系 改革 * 中 图分类 号 文 献标 识码
开设时间
学分
第 !、 $、 ) 学期
* ( " $)
第 !、 $ 学期
$ ( " !)
第 $、 ) 学期
$ ( " !)
! 个 实验项目 (选做)
第 $、 ) 学期
$ ( " !)
在物理实验演示厅中以 观模和演示方式 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 发生的过程和简要原理 (’ / & 学时,共 *0 个实验项目)
— ,# —
高 等理 科教 育
$00( 年 第 * 期 ( 总 第 (2 期 )
表!
“模块 " 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层次
实验模块 实验理论 基础层次 力& # 模块 适合于物理 本科专业 !! 学时 $% 个实验项目 电& 光% 力’ + 模块 适合于“大理 科” 平台 $ 学时 !$ 个实验项目 电’ 光$ , 模块 适合于生、化 专业 - 模块 适合于电子工程 与计算机科学 . 模块 适合于文科及 中小学科普教育 $ 学时 !! 个实验项目 $ 学时 !! 个实验项目 热) 电’ 光’ 力) 电( 光$ * 个实验项目 光$ * 个实验项目 热$ ’ 个实验项目 电! 光! 近物 ! 电$ 光$ 电) ! 个 实验项目 (选做) 热’ !( 个实验项目 光( 综合 $ 力! 热! ! 个 实验项目 (选做) 提高层次 力热 ’ 电’ $ 个 实验项目 (选做) 自主创新层次

新时期高专物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

新时期高专物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
在不断的提 高 ; 各地对 师范 类学生需求 也逐渐趋 于饱 和 , 单
纯师范生就业 比较 困难。这就要 求高等学 校师范类专业对
析 ”“ 、多媒体课件 的制作 ”学生师范能力的训练将直接影响 , 学生对师范技 能的培养 ,简单说就是关 系学生是否能教好
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所改革以适应当前的就业形
子 技术。

1 一 2
随着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设备 功能越来越多、 要求越来越高 , 教师教学对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掌握程度和 熟练使用程度对教学 的计划和实施有很大 的影响 , 甚至有部
根据 物理 教育专业 的培养 目标 可以将物理教育专业 学 生的应用能力大致分 为四个方面 :
晏 勇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郫县 6 4 ) 1 7 1 1
摘 要: 随着现代教 育科 学技 术的发展 高专教 育专业学生就业空间相 对狭 小 。 高校对 学生的培养
目标应该针 对市场发展相应调整 , 以适应 当前社会形式。 文从 物理教 育专业就业形 式 出发 , 本 对
物理教 育专业当前发展和就业形式作 了简单分析 , 对应对 当前就业形式提 出了新 时期 物理教 育 专业的培 养 目 和课程体 系 置, 标 设 培养 出市场所接 受和喜爱的新一代高素质 实用型人 才。
量。
三、 物理教育专科课程体 系的设置
设, 应该怎么开设 , 开设后对专业 能力 的培养究竟有多大 的
帮助值得思考。
新时期物 理教 育专业 的课 程设置既要符合 当前教育发 展趋势 。 同时又不能脱离物理专业 。物理教育专业具有两面 性 :. 1 单纯从物理学角度看物理教育 的学生就是在学校教物 理课程的教师 , 通物理学和 师范教育技 能 ;. 于物理专 精 2对

物理教育改革与国家物理课程标准

物理教育改革与国家物理课程标准

•F=M a PPT文档演模板
•E=MC2
物理教育改革与国家物理课程标准
•三部分:内第•aF••=运科•M•动物学质和探E=力究•MEC=2•aMFC=2M •一级主题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PPT文档演模板
初中物理
物理教育改革与国家物理课程标准
•新 的 研 究 进 展
PPT文档演模板
•义务教育阶段
•国家物理课程标准
•National Physics Education Standard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征求意见初稿)
PPT文档演模板
物理教育改革与国家物理课程标准
1. 物理课程标准国际比较
(亚洲)物理课程标准比较 (美国)科学课程标准比较 (欧洲)科学课程标准比较
STSE观念在标准中的体现
PPT文档演模板
物理教育改革与国家物理课程标准
(1) 亚洲--目标
相似点 a 物理概念、规律、原理等的系统学习 b 科学探究方法及有关操作程序 c 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 d 物理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领域 •物质 •力学 •运动学 •热学 •电和磁
•光和波
•原子物理 •功和能
PPT文档演模板
(2)亚洲—内容

物理内容
•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密度
•力,力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力的平衡,万有引力定律
•距离,位移,速度,速率,加速度,牛顿运动三定律,动量, 动量守恒
•热力学定律
•电流,电压,电阻,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 功率,变压器,电流的热效应,磁场,电场,磁场强度,电 流的磁效应,电磁效应,电动机,电能

初中物理教研教改热点(3篇)

初中物理教研教改热点(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研教改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研教改的热点问题。

二、初中物理教研教改的热点问题1. 教学内容的改革(1)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优化教材体系。

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材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和过时现象。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应优化教材体系,增加实验、探究、应用等内容,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的改革(1)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的改革(1)多元化评价。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

(3)注重评价的反馈功能。

教师应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基石。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本报告以某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探讨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为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某中学七年级物理教师及学生2.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三、研究内容1. 物理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教学观念: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2)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教学资源:学校物理实验室设施不完善,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 物理教学实践策略(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应加大物理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验设施,教师应充分运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观念逐渐转变,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2.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得到锻炼。

4. 家校合作得到加强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通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通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简介 : 长 兴(994 , , 族 , 于 16 ,~)男 汉 哈
尔滨 师范 大学物理教育专业 学士学位 ,大连 理 工大 学理 论 物 理 硕 士 学位 ,副 教 授 职 称 .研 究 方向 : 通物理教 学研究 , 普 工作单位 : 黑龙 江绥 化学院电子工程 系。
责 任 编 辑 : 春 沂 杨
培养 普通 物理学 是我 院理 工科各 专业 学生 的 我 院的普通物理课程既要与应用型本 科教 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物理学研究 的是物 质的 育教学 相适 应,又要与现阶段学生 的实 际水 平 基本结构及物质 运动的普遍规律 , 它是一 门严 相适应 。 在改革课 程教学 内容 时, 们深入各专 我 格 的、 精密的基础科学。物理学的新发现 , 它所 业及相关 的企业进行广泛 的调查研究 ,广泛 听 产生的新概念及新理论常常发展为新 的学科 或 取第 一线的专家对课程内容设计 的建 议。同时 学科分支。 它的基本概念 、 基本理论与实验方 法 考察兄弟院校 , 同讨论 , 共 最后通过组织任课 教 向其它学科或技 术领域的渗透总是毫无例外 地 师认真 分析 、 论,明确课程的地位 、 讨 作用 和教 促成该学科或技术 领域 发生革命性变化或里 程 学 内容, 改善课程体 系结 构, 重新 修订 了各专 碑式进步。历史上 几次重 要的技术革命都是 以 业教 学大纲 ,对课 程体 系 内容进行 大 胆改 革, 物 理学的进步为先 导的。 例如 , 电磁学 的产生 与 使 内容既精 练又 系统,突 出了 以应 用 为主 线, 发 展导致 了电力 技术 和无 线电技术 的诞 生 。 形 拓宽课程内涵,采用新 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 成 了电力 与电子工业 ;放射性 的发现导致原子 全面提高学生 的创新 能力 和素质 。近 年来 ,根 核科学 的诞生与核能 的利用 ,使人类 进入 了原 据各专业的发展需要 和最新 行业动态,及 时调 子能时代 ;固体物理的发展导致 晶体 管与集成 整教学大纲, 优化整合课程体 系。教学 内容综 电路 的问世 ,进而形成 了强大 的微电子工业与 合考虑 该课程 在各 专业 整个 教学 过程 中的地 计算机产业 ;激光的 出现导致光纤通信 与光盘 位 、 作用,把 握“ 够用为度 ” 的原则,内容优 化 、 存贮等一系列光电子技术与产业 的诞生 。微电 联 贯,紧密结合 各专业特点 ,强调 实用性 和应 子 、 电子 、 光 计算机 以及与之相 匹配的软 件正在 用性 , 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创新 意识 与能力 强 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的培 养 。 普通 物理学 是低 年级学 生 的一 门重要 基 31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的 改 革 . 础课 。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打好必要 的物 教 学方 法和 手段直 接影 响 教学 质量 和 效 理基础 ;另一方 面是使 学生初步学习科学 的思 果,改进教学方 法是确保教学改革 成果转 化为 维方法和研究问题方法 ,这些都起着增强学 生 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引人现代教育技 适应能力 、 开阔思路 、 激发探索 和创新精 神 , 提 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材施教 , 要 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 作用。 打好物理基 础, 不 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实行互动式教 学法 、讨论 仅对学生在校学 习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 式教学法 、 研究式教学法,达到师生互动,鼓励 对学生择业 和在工作 中进 一步学 习新理 论 、 新 学生独 立思考,激发学 习的主 动性,培养学 生 知识 、 技术 , 断更新知 识都 将产生深远的影 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 由 “ 新 不 教 响。 会 ” 生 向 引 导 学 生 自己 “ 会 ” 而 达 到 学 生 学 学 从 普 通物理 课程 的 内容主要 包 括 :经典 力 “ 会学” 的教学方式转 变,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的 学、 热学 、 电磁学 、 光学等 。 其内容在科学技术领 能力, 使学生热爱学 习、 学会学 习、 终身学习。 域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理论 ,而且也 是学习近 3 对 实践 性 教学 环 节 的 改 革 . 2 代科学技术新理论 、 新知识 的重要 基础理 论。 实践性环节是教学 的一个 重要环 节,是获 普通 物理 作为理 工科 专业 开设 的基础 课 得知 识的重 要 途径 , 培 养学 生 的学 风 和素 对 程, 能简单பைடு நூலகம் 确定为是为某专 业课服 务的基 质 、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 十分重要的 不 础类课程,而应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学 习的需要, 作 用。根据普通物理课程 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 同 时 考 虑 到 学 生 就 业 的 适 应 性 和 弹 性 的 需 要 。 括 实验 教学 、技能训练等)和培养应用 型人才 因此,将普通物理 课程性质定位 为一门专业 基 的 目标,对实践性 教学环节 进行改 革,改 革传

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

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
2 O 1 3年 1 2月 第 5 0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U C ATI O N TE AC HI N G EO RU M
De c. 2 01 3 N 0. 5 0
应用物 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与教学 内容的优化整合研 究
彭 勇 宜
( 中南大学 物理与电子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3 )
前言 、 物理 学 的基 本 原理渗 透 在 自然科 学 的各个 领 域 ,被 称 为自 然哲学 , 已成为相关应用技术领域的基础和源泉。 应用 物理 专业 是 一个 以物理 学 为基 础 , 以“ 应 用 物理 ” 为 核 心 和 特点 , 强 调将 物理学 知识 与实 际应 用相 结合 的专 业 , 以培养 既有 一定物 理理 论知 识 ,又有一 定 实验 技能 与工 程技 术 的 理工 复合型 人才为 目标 的专业【 I o 可是 目前许 多高校 的应用 物理专业的培养 目标无法实现 , 其培养质量令人堪忧, 其中 最迫 切最 重要 的是应 该对 应用 物理 专业 课程 体 系进行 大力 合理改革 , 对其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整 。 二 、应 用物 理专 业课 程体 系 改革和 教 学 内容 的优 化 重 整 的必要性 和紧 迫性 2 0 0 7 年2 月1 7 日教育部下发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 本科 教学改 革全 面提高 教学质量 的若 干意见 》 。 其 中强调 要 深化 教学 内容 改革 ,建 立与 经济 社会 发展 相适 应 的课程 体 系,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 及时更新教学 内容 , 将 新 知识 、 新理 论 和新 技 术充 实 到教 学 内容 中 , 为 学 生 提供 符合 时代 需要 的课程 体系 和教 学 内容 。要采 取各 种 措施, 通过 推进 学分 制 、 降低 必修 课 比例 、 加选 修课 比例 、 减 少 课堂讲 授 时数 等, 增 加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时 间和 空 间 。 拓 宽 学生 的知识 面 ,提高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完 善学 生 的知识 结 构, 促 进学 生个性 发展 。 目前的应用物理课程体 系仍然主要 由普通物理课 程 ( 包 括力 学 、 热学 、 电磁学 、光 学 、原子 物理 学) 、理论 物理 课程 ( 包 括 理论 力 学 、热 力学 与 统计 物 理 学 、电动力 学 、 量子力 学) 以及 固体物 理学 构成 。应 用 物理专 业 的学 生经 过高 中物理 、普 通物 理和理 论 物理 的学 习 ,发现许 多 课程 内容重 复 出现 , 以至于相 当一 部分 人认 为没 有多 大差 别 , 只 是所 用 数学 工具 不 同 罢 了 , “ 高 中用 △ , 普 物 用d , 理 物用 ” , 这充 分反 映 了应 用物 理专 业 主干课 程体 系 和教学 内容 存 在 的严重 问题 圆 。即当今 的应 用物 理专业课 程体 系和教 学 内容 仍没有跳出传统物理学专业和物理教育专业的框架 ,课程 体 系僵 化 , 过分 强调 “ 系 统化 ” 、 “ 逻辑 化 ” , 传 统 的基 础 和 理 论物理 课程 内容 重复而 陈旧 、 占用课 时过 多 。没有体 现物 理 世界 的发 展性 ,现代 性 、统一 性 以及各 学科 之 间的 内在 联 系、 相 互 交叉 、 相 互 渗透 。普 遍 存在 “ 重经 典 、 轻现 代 、 重 理

将“第一性原理计算”融入传统计算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将“第一性原理计算”融入传统计算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DISCIPLINES EXPLORATION 将“第一性原理计算”融入传统 计算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探讨秦真真王飞牛春要(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针对物理类专业开设的传统“计算物理学”课程,为进一步提升其课程质量与完善知识体系,提出将“第一性原理计算”这一前沿科技领域融入计算物理学课程中,对相关教学知识体系和内容进行补充与整合,丰富当 前计算物理教学的内容层次与前沿性。

这将拓展学生从仅限于MATLAB计算和可视化层面研究经典物理问题 的有限认知面,深化学生对基于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等凝聚态物理问题的基本理解,有益于学生接触科技前沿 和建立完善的计算物理知识体系,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计算物理学课程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计算物理第一性原理计算科技前沿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01:10.16400/ki.kjdks.2021.03.024Discussion on Teaching System Reform of Integrating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 into Traditional Computational Physics CourseQIN Zhenzhen, WANG Fei, NIU Chunyao(School of Physic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Abstract Aiming at the traditional"Com putational Physics"course,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 he course and complement the computational physics knowledge system,it is proposed to integrate the science field of’’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and related technology into the traditional course of c omputational physics,which would enrich the current content level如d cutting edge of computotional physics teaching.This will expand students,limited knowledge of classical physics problems from the level of MATLAB calculation and visualization,deepen their basic understanding of condensed m atter physics based on quantum mechanics and solid state physics,which woul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complete knowledge system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and llirther enhance students'cogni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computer language.Keywords computational physics;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technological frontier;teaching reform计算物理学是一门依托电子计算机解决复杂物理问题 的新兴交叉学科。

地方高师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师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地 社会 经 济发展 需要 的优 秀人 才。
[ 关键词] 学 改革 人 才培 养 理工 高校 联 合 教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加上近几年来 由于高校大范围扩招 , 学生数 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 如何确保本科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 课题。近几 年来 , 我们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以及各教学层 次
希望在借鉴 国内外成 功经验的 同时 , 实现 区域高教 资源共享 。
科专 业 ,提升整体 办学水 平。我们对淮海地 区经济发展对人 立足 区域经 济现状 ,高效培 养优秀人才。立足欠发 达地 才的需求情况作 了大量 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 ,收到调研 问 区的实际 ,进行 教学改革 ,努力拓 展 自己的生存价值和 发展 卷 10 0 0多份 , 全面地调研使得我们掌握 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 空 间 ,发挥为地 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服务 的作用 ,培养更 多适 数据 资料 ,积极调整各学科 专业 的层次结构 ,扎 实做好人才 应 当地人才需求 的人 才 ,为经济欠 发达地区培养经济发展所 培养方案修改 、 专业建设与改革 的前期准 备工作。在南 师大 、 需 的大量高 等技 术应用型人才 。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
南 京理工 大学等学校实地调研过 程中 ,我们仔细 听取 了同行 的介绍 ,对 于所 见 、所 听 、所学都进行 了认真 的记 录。 与各级各类学术科研 活动 ,在实 际动手 能力和创新精神 的培 养 方面起 到 了促 进作用 ,有效解 决 了欠发 达地 区高校教学 、 实验设施 短缺等短期 内无法解决 的问题 。 人 才培养是高校 生存 之根本 ,综合素质 能力是毕业生强 有力 的竞争优势 。借助 于优秀教育资源 的辐射效 应进行教学 改革不 仅提 升 了人才培养 的质量和层次 ,优化 了学 科 、专业 建设 ,还带动 了一批特 色专业 、精品课程 的出现 ,使 学科 由 “ 专一性” 迈上 了 “ 综合性” 的 良性发展轨道 。 教学改 革是一个不断发 展变化和进步 的过程 ,接 下来 我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作者:***来源:《科教导刊》2023年第31期摘要“新工科”的主要目的是对传统的工科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通识必修基础课,在此背景下亟须进行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项目组构建了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全新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开发了物理仿真实验教学辅助系统,搭建了多层次的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大学物理优课程,并改革了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了课程考核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了物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构建;改革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3.31.037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University Physics Curriculum Systemunder the New Engineering BackgroundLU Fen(Scho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oncept of "new engineering" is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University physic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of gene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 this context, it is urgent to conduct refor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new university physics course system for all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ed the simulation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auxiliary system, set up a multi-leve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physics course,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improve the course assessment way, thus grea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fficienc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level, improve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college physic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reform“新工科”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全面推行高等工程教育以适应新经济发展所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是改革传统的工科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物理师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物理师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物理师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作者:柯希垚邹代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16期柯希垚邹代峰(湖南科技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构建物理学师范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探究物理学师范生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加强物理师范类专业特有的教学法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以及微课的设置与评价,研究“新课改”设置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设课程的教法研究,培养具有开设研究性课程能力的新型教师,使新型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强,独立思维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研究型教师特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师范课程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物理学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湘教通[2019]291号-47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193-01地方本科院校以及师范高校一般拥有物理学师范专业,其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课程教学。

为适应核心素养培育以及提高物理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对其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

然而,目前各大高校的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依然存在有着传统教育的弊端,如教育被简化为教学,从而缺乏内核型素养。

一、国内外现状分析1997年12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了第一个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项目,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对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开始。

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及2005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006年,欧洲议会和联盟理事会通过了八项核心素养的推荐案。

考虑到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全世界各个国家在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模式中,均把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出发点。

世界各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坚定了我国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建设的信心。

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优化研究邮编:710032摘要:本文研究了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设计了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实施和优化。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建议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尝试并推广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设计;优化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优化,以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二、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大单元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将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具有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的大单元。

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教育经济学认为,大单元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育资源,使教育更加公平、公正。

教育社会学则认为,大单元教学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一)教学内容与目标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通常以某一主题或问题为线索,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大单元。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点的传授上,更是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物理思维的培养。

教学内容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大单元教学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进入到发展阶段,基础物理课程也迎来变革全新的时代。

新课标的改革与发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对此,本文针对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式;2,基础物理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以及不足之处;3,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以及在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不仅能深刻了解与体会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传统的基础物理教学不论在教学观念还是素质上都需不断的学习与提升,以便胜任新课标下的学生的整体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基础物理: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引言众所周知,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西方教育理论的核心,而我国一直以教学为主课程为辅。

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不断的研究、探索与改革,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对课程的内容、功能、结构、实施、评价、管理这六个方面进行整体改革,使其基础教育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

而当前基础物理课程的改革已实现全国性覆盖,并对偏远地区的教师通过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与距离的限制进行远程培训,使其了解新课改的理念与意义。

而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的改革,不仅着重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对学生德、智、体、美、育、心理健康与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与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方式1.1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我国新课标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的整体转变,改变原有课程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与传授,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学习的态度,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设置综合课程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生活和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经验,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知识搜集、获取、分析、解决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价,提出对未来高中物理教学的展望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中物理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程,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和推广,高中物理教学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探讨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创新的教学方法。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避免简单地灌输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了与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的联系,要求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

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
3.2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将材料物理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化学、物理、工程等整合起来,开展更为综合性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涌现与应用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材料物理化学课程也需要将重点放在创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材料物理化学课程也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未来材料物理化学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实践和跨学科交叉,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我们还选取了一个案例,该案例涉及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实验报告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提升。
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材料物理专业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够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课程内容的更新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特点和需求。由于材料物理化学是一个实践性强、理论性深的学科,因此在更新课程内容时,应该注重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引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工程项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课程内容的更新还要关注国际化和跨学科性。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材料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注重国际合作和跨学科交叉。在课程内容的更新中,应该加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融入多学科交叉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2.4 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物理教育专业《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教育学院为例

物理教育专业《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教育学院为例
课 中所 学 的物 理 知识 跟 中 学 的 差 不 多 ,似 乎 都 学
专业培养 目标进行探索和实践, 收到7比较好 的效
果。
1当前师 范物理 教 学 中的不 足
1 . 1专业课教 学与学生教 师职业能力培养分割 当前师范类物理教学 中,专业 课就讲 专业知 识, 对学生主要进行学科专业 能力 的培养 , 学生 的 教师职业 能力培养被单独放在学科教法课和教育 实践中进行, 相互之间割裂 。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 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相互不进行渗透 , 这在一定程度
・12 ・ 0


物 理教育专业 《 热学》 课程教学 改革 的研究与 实践—— 以四川教育学院为例
培养 。爱因斯坦 曾指 出, 物理学的发展是先有思维 和观念, 再有 公式 , 而不是相反; 对物 理的学习应 该 引导学生对物理思维观念的发展进行跟踪 , 而不是 注重去记住物理资料的内容[。物理教学中注重培 3 ] 养 学 生 的物 理 思 维 和 物 理 学 方 法 有 助 于 学 生 终 身 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发展。 1 . 堂教学方式单一 , 4课 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第2 2卷第 3 期
v1 2 N . o. 2 o3
四川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un l fSc u nVo ain l n e h ia Colg o ra ih a c t a dT c nc l o o a l e e
21 02年 6月
J . 1 蚰2 2 0
物理教育专业《 热学》 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上 使得 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物理教学 中灵活运用所 学 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 , 难怪学生会说:学 了这 “
么几年 , 我还是不知道如何教学生 ?” 。就本质上来 说,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对学生进行从教能力 的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情感 、 1 价值 观 、 态度 的培 养没 有 引起 足够 的重
视, 轻过程 的体会 , 重知识的积 累. 2 教学方式 不多 、 () 过程 不够灵活 , 生不能 积极参 与 、 学 合作 和交 流 ; 3 学生 不能 () 主动合作学习 、 积极参加科学研究 ; 4 学生缺乏人 身规划 () 的经验和实践经历 . 5 ( )教师所学专 业性与学科 专业 课程 不相适应 , 教师职业技 能水平 、 知识结构与学 生的学科专业
中 图分 类 号 :4 1 1 0 3 . 文献标识码 : A
1 物 理教师教育存在的 问题 . 1 1 教 师教育培养模 式存在的问题 . 长期 以来 , 由于历史原 因, 我院中学 物理教师 的培 养都 是由遵循师范院校 的培养 模式 , 多年来一 直采用 是混 合式
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
的培养模式 。 , 能适 应 当今 的教育形 式 和我校 的专 业 J不
发展形式 , 师范教育与 专业教育 职能不 定 , 向不 明. 方 我院
的物理教师教育存在居多问题 , 具体体现在 : ( )忽视应用型学科 , 1 学科 间缺乏关联性且结构单 一 ; () 2 与重点师范大学和发达 国家 的师 范教育课程相 比, 师范 教育类课程 占的 比例过小 ; 课程设内容单一 、 旧、 陈 不能适应 当今科技和经济发展 的需求 ; 也与当前的中学教育教学改革 形式不适应 ;3 物理学专业在 学校和所在 的院部没有得到 () 应有 的重视 , 教学手段落后 、 仪器设备严重老化 , 不能满足教
31 “ . 学科 基 础 平 台 ” 建设 的
我院物理教育采用以“ 学科基 础课程 平 台” 为基础 , 以
13 专业课程设 置存在 的问题 . () 1 能力 的培养重视不够 , 理学研究方 法、 物 物理学思 维和物理思想培养不够 .2 必修课 占用课 时过多 , () 内容过
“ 专业课 程平台” 为核 心的课 程体 系构建 , 让学 生通过学科 基础平 台的学习 , 握物理学 的基本 知识 、 掌 方法 、 能等物 技
第 3 卷第 1 1 2期
20l1年 12 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13 , o 1 o. 1 N .2
De . 01 c2 1
UIi l v
文章 编号 :0 6— 3 2 2 1 )2— 0 8— 2 10 5 4 ( 0 1 1 0 4 0
物理教 育专业课程体 系改革研究
的人才培养 , 开放性 的教师培养形式.
3 物 理教 育“ 业课 程 平 台” 建 构 专 的
育教学 的基本需要.4 学科、 () 专业建设与师范教育的关系不 协调.( ) 5 我院物理学师范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重点师 范
院学基本相 同, 没有形成 自己的地方 院校特色. 12 教育方式存在 的问题 .
2 物 理 教 师 教 育 课 程体 系 改 革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 的新形势 , 我们认为 , 物理教 师教育 改革具体体现在 : () 1 教师职业水 平 和专 业 能力 的改 革. 强教 师职 业 加 教育能力的建设 , 采用教 师教育职 前培养 与职 后培训一 体 化人才培养模式 , 采用高端引进与教师进修相结合 的方式 ,
对学院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 整合 ; 改革现有 的课程设置 、 教 学 内容 , 增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性训练 , 提高教师职业 水平和
专业能力 , 实现物理教育 的师范性和学术性的有机融合.
() 2 学科建设 的改革. 重视学科 建设 的核心作用 , 整合 现有学科专业设置 , 大力进 行学科综合 性和多样化 的改革 , 夯实学科基础 , 扩大学科范围, 突出学科重点 ; 提升学科结构 层次 , 提升学科专业学术水平 , 增强学 院综合办学能力. () 3 教育模式的改革. 专业 性的教 师教育体 现 , 多样 化
理学科知识和 以及普通教育类知识 ; 与此 同时 , 根据物理科
于繁杂 , 选修 课门类较少 , 缺乏灵 活性 , 学生 的没有 足够 的 选择余地. 3 物理师范实践 、 () 专业实驻 能训练 时间和机 会不够. 4 ( )综合课 、 跨学科和人文素养的课 程所 占比例过
低.
学 内在 的逻辑体系 , 构架物理学科思想 的学科知识 , 以便学 生理解 和体 味物理学 家进 行物理 学科学 研究 的科学 方法 、
徐 四 六 , 顺 芳 , 洪 良2 陈 陈
(. 宁学院 电子 与信 息工程 学 院 , 1成 湖北 成 宁 47 0 ; 310
2 .通 山燕厦 中学 湖北 通 山 4 7 0 3 60)
摘 要: 本文剖析 了成 宁学院物理师范教 育的现状 、 存在 的问题 , 阐明 了物理 学团队 多年 来在物理 学专 业课 程体
系改革方 面的体会及设想 , 按通识教育 +专业基础教育 +全程 师范技 能的人 才培养模式 , 、 构建“ 台 +模 块 +课 平
程l , , 的课程体 系. 以加 强师范专业课程建设与教 学研 究, 高教 学质量 , 提 争取打造成宁学院的品牌 专业. 关键词 : 课程改革 ; 台建设 ; 平 物理教 育
思维方式 ; 让学生了解 基础教 育 中物理课 程 改革 的总体 目
标、 方向及其对 中学物理 教师 的要求 . 同时在 “ 专业课程 平台” 构建 中学物 理解题 的一般 方法 和技 巧 , 以便学生 理 解、 把握 中学物理教材的能力 ; 实施现代物理教育技术 和采 用先进 的教学手段 , 让学生具 有分 析 、 作 、 操 综合 和设计 中 学 物理 实验 的能力 ; 让学生了解物 理学 发展 的前沿和动态 ,
水平不相适应 .
根据高等师范院校物理 教育课程体 系的培养 目标和我 院大类培养方案 , 建构“ 台 + 平 模块 + 课程群 ” 提 出 “ , 通识 教育平 台” “ 、 学科 基础 平 台” “ 、 专业课 程平 台” “ 践教 、实 育、 教学平 台” 的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