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两栖纲_普通动物学精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9 两栖纲 45
两栖类的生态
一、繁殖 雄性:生殖季节出现婚垫,有抱对行为。 棘胸蛙、棘腹蛙的胸腹部有黑刺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但无足类和有尾类体内受 精)
2018/10/9
两栖纲
46
变态
无尾类的幼体被称为“蝌 蚪”,水中生活 变态过程中
鳃呼吸变成肺呼吸 单循环变成不完全双循环 脊柱骨代替了脊索 四肢代替了尾和游泳膜
2018/10/9 两栖纲 6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一、外型
1、体型
{
蚓螈型
穴居
鱼螈 大鲵
鲵螈型 水栖
蛙蟾型 陆栖
蛙类
2018/10/9
两栖纲
8
一、外型
2、体分区:分为头、躯干、尾、四肢四部分 鼓膜后缘是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颅骨后缘至泄殖孔是躯干部
泽蛙
2018/10/9 两栖纲 9
眼睛 口 外鼻孔 头 头
两栖纲 34
2018/10/9
静脉系统(Y型)
颈外V.
前腔静脉 一对
无名V.
锁骨下V. 肾V.
后腔静脉 一条
生殖V. 肝V
2018/10/9
两栖纲
35
循环路线
肺部毛 细血管 网
肺循环
肺静脉
肺动脉 心室 体动脉 右心房 体静脉
左心房
体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2018/10/9
身体各 器官
两栖纲 36
变温动物(冷血;外温)
两栖纲
38
八、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
肾脏 皮肤 肺 膀胱
脂肪 体 睾丸 肾脏 肾上腺 输精管
泄殖腔
排泄系统
肾脏
2018/10/9
膀胱(1个)
泄殖腔 (1个)
两栖纲
输尿管
(1对) (1对)
泄殖腔孔通体外
39
两栖纲
九.神经系统
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
两个大脑半球已完全分开,形成了原脑皮
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脊髓首次出现腹正中裂,有了颈膨大和腰膨大
2018/10/9
两栖纲
56
锄足蟾科 Pelobatidae
特征:弧胸型肩带,上颌有齿,趾短尖细;舌端游离微有 缺刻。 代表动物:崇安髭蟾、宽头角蟾
2018/10/9
两栖纲
57
蟾蜍科Bufonidae
特征:体表具疣,鼓膜明显, 有耳后腺;舌端不分叉;弧 胸型肩带。 代表动物:南方的黑眶蟾蜍,北方的中华大蟾蜍
两栖纲 5
二、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与不完善性
• 有了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 • 仍是变温动物。繁殖离 官,具中耳,大脑半球已 不开水,体外受精,幼 体水中发育 分开,且出现了大脑皮层 的雏形——原脑皮
两栖动物对陆生生活适应的不完善性,对其陆上生 活和分布造成限制,使其不能远离水源,因此成为 陆生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少、分布范围最狭窄的一个 类群。
特征
体形宽短,四肢发达 成体无尾,具尾杆骨 皮肤裸露,富粘液腺 有可动的下眼睑及瞬膜 椎体为前凹型或后凹型 体外受精
分类
盘舌蟾科 锄足蟾科 蟾蜍科 雨蛙科 姬蛙科 蛙科 树蛙科
2018/10/9
两栖纲
55
盘舌蟾科 Discoglossidae 特征:舌盘状,舌端不分叉,不能伸出.椎体后凹型, 弧胸型肩带. 代表动物:东方铃蟾(具警戒色)、产婆蛙
蛙具有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
嗅觉
2018/10/9
两栖纲
44
十一、生殖系统
雄性 精巢 (1对) 输精小管 (若干) 肾脏 输尿管 泄殖腔 体外
雌性 卵巢 腹腔 输卵管口 输卵管 子宫 泄殖腔 体外 (1对) (1对) (1对) (1对)
脂肪体:雌雄生殖腺前方的黄色指状突起
2018/10/9
充分利用氧气;减少水分散失
吸气
入肺
咽呼吸
两栖纲
呼气
31
七.循环系统
心脏 动脉系统 静脉系统 淋巴系统
组成
循环路线
2018/10/9
两栖纲
32
心脏
静脉窦 二心房 一心室 动脉圆锥
2018/10/9
两栖纲
33
动脉系统
左、右动脉干 颈 总 动 脉 头 部 体 动 脉 四 肢 和 内 脏 肺 皮 动 脉 肺 和 皮 下
不完善的双循环,产生的热量少 皮肤不能有效地保温,散热量过多 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冬眠和夏眠现象
2018/10/9
两栖纲
37
淋巴系统
淋巴管 淋巴窦:淋巴管膨大的地方(也叫淋巴腔) 淋巴心:淋巴通路上能搏动的区域 淋巴液 脾脏
2018/10/9
2018/10/9
两栖纲
60
树蛙科Rhacophoridae
特征:固胸型肩带,趾端呈盘状,末端趾骨“Y”形;多树栖 代表动物:斑腿泛树蛙
2018/10/9
两栖纲
61
无足目 四肢 尾 皮肤 头骨 退化 有,短小 裸露;有骨鳞残余 发达,似爬行类
有尾目 弱小 有,发达 裸露 边缘不完整
无尾目 发达 无 裸露;角质化 边缘完整
第四章 两栖纲(Amphibia)
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
兼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018/10/9
两栖纲
1
第一节
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水环境 湿度/水 温度 密度 充足 波动小 水比重大 陆地环境 干燥/不足 波动大 空气比重小 陆生脊椎动物的适应方式 皮肤表皮角质化 体温调节能力提高 五趾型附肢承重和运动
A
2018/10/9 两栖纲
2018/10/9
两栖纲
20
四、 肌肉系统
肌节不明显,肌隔消失,肌纤维走向多样化 躯干肌肉变薄,肌纤维有分层现象 横突间肌 背肌(轴上肌) 棘间肌 背最长肌 躯干肌 腹直肌 腹肌(轴下肌) 腹斜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2018/10/9 两栖纲 21
2018/10/9
2018/10/9 两栖纲
粘液腺 毒腺
12
2018/10/9
两栖纲
13
色素细胞
2018/10/9
两栖纲
14
三、骨骼系统
头骨 脊柱
{
2018/10/9
中轴骨
{胸骨 {肢骨
带骨
两栖纲 15
附肢骨
2018/10/9
两栖纲
16
(一)头骨
头骨骨化程度低,宽而扁(平颅型) 眼眶周围的膜状硬骨消失 脑颅后有两个枕骨髁,与颈椎间形成可动关节 颌弓与脑颅为自接式连接(方骨直接与下颌连接) 具次生颌 舌颌骨转变为耳柱骨 鳃弓骨骼退化,部分演变为支持喉头气管的软骨
2018/10/9
两栖纲
49
无足目Apoda
特征
形似蚯蚓,四肢及带骨退化;穴居 全身裸露,皮下有真皮鳞 椎体双凹型, 无胸骨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
分类
我国仅一科
版纳鱼螈
2018/10/9
两栖纲
50
有尾目(Caudata)
特征 形似蜥蜴,终生具长尾
皮肤光滑无鳞,多营水生生活 没有可动的眼睑 有肋骨,椎体为双凹型或后凹型 体内或体外受精,卵生
2018/10/9
气管 肺
幼体
Leabharlann Baidu
两栖纲
27
墨 西 哥 钝 口 螈 示 外 鳃
( )
2018/10/9
两栖纲
28
蛙肺: 蜂窝状,不发达, 结构简单
2018/10/9 两栖纲 29
鲵螈的肺
2018/10/9
两栖纲
30
2.呼吸方式
鳃呼吸 口咽式呼吸 肺呼吸 皮肤呼吸
口底下降,鼻 瓣开放。空气 入口腔 鼻瓣关闭,口 底上举,喉门 开,空气入肺 腹部肌肉收缩, 肺囊收缩,气 体排出
两栖纲
52
小鲵科
Hynobiidae
皮肤光滑无疣粒 有活动的眼睑 椎体双凹型 犁骨齿呈U型或左右两列
代表动物:极北小鲵、商城肥鲵
2018/10/9
两栖纲
53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代表动物:东方蝾螈
皮肤光滑或有疣粒 有活动的眼睑 椎体双凹型 犁骨齿呈V型
2018/10/9
两栖纲
54
无尾目Anura
两栖纲
2018/10/9
4
二、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与不完善性
初步适应
• 肺呼吸 • 出现五趾型附肢(多支 点的杠杆运动) • 皮肤出现轻度角质化;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不完全的双循环 • 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 椎、尾椎、荐椎(通过带 骨与脊椎紧密联系)
2018/10/9
不完善性
• 肺呼吸不完善,皮肤作为辅助呼 吸器官 • 五趾型附肢较原始,支持力弱, 位体侧 • 角质化不够,怕旱,怕盐 • 只有一个心室,动、静脉血不能 完全分开,循环的效率低; • 脊椎分化不完善,颈椎和荐椎均 只有一枚;头部运动不灵活
两栖纲
41
十、感官
眼
视觉 具活动的下眼睑和瞬膜,眼腺 角膜突出,水晶体近圆形而稍扁平 晶体牵引肌、脉络膜张肌
2018/10/9
两栖纲
42
十、感官
耳
听觉
出现了辅助听觉 的中耳,适于陆 地听声
中 耳 的 组 成
2018/10/9
鼓膜 鼓室 耳柱骨 卵圆窗
两栖纲
43
十、感官
鼻 具内鼻孔,与嗅觉和呼吸有关
2018/10/9
口
肠
胃
泄殖 腔孔
食道
→
胃
→
肠
24
泄殖腔孔
两栖纲
口咽腔
牙齿为多出性,同型齿 喉门 颌间腺 内鼻孔 舌
2018/10/9
两栖纲
25
青蛙捕食
2018/10/9
两栖纲
26
六、呼吸系统
1.组成
外鳃 内鳃 成体 鼻孔 口咽腔 喉气管室 气管 肺 皮肤、咽腔上皮 辅助呼吸
2018/10/9
两栖纲
58
雨蛙科Hylidae 特征:弧胸型肩带,上颌有齿,趾端呈吸盘状. 雄性有单个 内声,鸣声响亮.常在雨后鸣叫. 代表动物:中国雨蛙、无斑雨蛙
2018/10/9
两栖纲
59
蛙科 Ranidae
特征:固胸型肩带;上颌及犁骨具齿;舌端分叉。 代表动物:虎纹蛙(田鸡),中国林蛙,金线蛙等
椎体
肋骨 胸骨
双凹型
有 无
双凹或后凹
无或短 很不发达(1块)
前凹或后凹
无 复杂
中耳
眼睑 习性
无
无 穴居
无
无或有 水栖
有
有 陆栖
2018/10/9
两栖纲
62
口:阔 吻:尖 外鼻孔 眼:大 鼓膜 声囊
鼓膜
瞬膜
2018/10/9 两栖纲 10
前肢: 短小,四指,支持头部和躯干
四 肢
后肢:五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 和游泳
2018/10/9 两栖纲 11
二、皮肤
裸露无鳞,多腺体 角质层 表皮 生长层
1-2层角质化生活细胞
分生新细胞
疏松层:色素细胞、腺体、神经、血管 真皮 致密层:结缔组织、纤维 引起体色 的变化
隐鳃鲵科 Cryptobrachidae
分类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小鲵科 Hynobiidae
2018/10/9
两栖纲
51
隐鳃鲵科 Cryptobrachidae: 代表动物:大鲵
皮肤光滑有疣粒,有纵肤褶 成体肺呼吸,无外鳃 眼小、无活动的眼睑 椎体双凹型 具上下颌齿及犁骨齿
2018/10/9
氧含量 环境
低 较稳定
高 复杂多变
出现了肺 发达的神经感官
2018/10/9
两栖纲
3
二、两栖类登陆后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空气中的获得氧气 支撑体重的问题 防止水分蒸发 生理生化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适应陆生环境所必需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解决的途径: 动物体形的改造 新器官的产生 原有器官的机能转变
表明:1、个体发育反映了系统发 育的全过程 2、有机结构与环境变化的适应
2018/10/9 两栖纲 47
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
两栖纲分类
现存两栖纲动物约4200种,我国有280余种 分为3个目: 蚓螈目 Apoda(无足目,裸蛇目) 蝾螈目 Urodela(有尾目) 蛙蟾目 Anura(无尾目)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0对 脊神经因种而异,数目不同
植物性神经系统
发育完备且有发达的交感神经干
2018/10/9
两栖纲
40
嗅神经
蛙 的 神 经 系 统 背 面 观
嗅球 大脑半球 松果体 间脑 视叶 小脑 第四脑室 延脑 脊髓肩膨大 臂神经丛
脊髓腰膨大 腰荐神经丛 尾丝
2018/10/9
两栖纲
22
四、 肌肉系统
附肢肌更为发达,肌肉跨关节,成对存在,拮抗协调 外生肌:肌肉起点在躯干上,止点在附肢上 内生肌:肌肉的起;止点都在附肢骨骼上
鳃肌退化,部分转化为节制 咽喉部和舌活动的肌肉
2018/10/9
两栖纲
23
五、消化系统
1.消化管
2.消化腺 肝脏(胆汁) 胰脏(胰液) 口咽腔 →
2018/10/9
两栖纲
17
(二)脊柱
分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 颈椎1枚(寰椎)、荐椎1枚 椎体类型:双凹型、前凹型、后凹型
2018/10/9
两栖纲
18
(三)胸骨、带骨及肢骨
前胸骨
上胸骨 前乌喙骨 肩胸骨 肩胛骨 锁骨 上肩胛骨 髂骨
肩臼 上乌喙骨
中胸骨
乌喙骨
髋臼
正胸骨 剑胸骨 耻骨
坐骨
19
两栖类的生态
一、繁殖 雄性:生殖季节出现婚垫,有抱对行为。 棘胸蛙、棘腹蛙的胸腹部有黑刺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但无足类和有尾类体内受 精)
2018/10/9
两栖纲
46
变态
无尾类的幼体被称为“蝌 蚪”,水中生活 变态过程中
鳃呼吸变成肺呼吸 单循环变成不完全双循环 脊柱骨代替了脊索 四肢代替了尾和游泳膜
2018/10/9 两栖纲 6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一、外型
1、体型
{
蚓螈型
穴居
鱼螈 大鲵
鲵螈型 水栖
蛙蟾型 陆栖
蛙类
2018/10/9
两栖纲
8
一、外型
2、体分区:分为头、躯干、尾、四肢四部分 鼓膜后缘是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颅骨后缘至泄殖孔是躯干部
泽蛙
2018/10/9 两栖纲 9
眼睛 口 外鼻孔 头 头
两栖纲 34
2018/10/9
静脉系统(Y型)
颈外V.
前腔静脉 一对
无名V.
锁骨下V. 肾V.
后腔静脉 一条
生殖V. 肝V
2018/10/9
两栖纲
35
循环路线
肺部毛 细血管 网
肺循环
肺静脉
肺动脉 心室 体动脉 右心房 体静脉
左心房
体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2018/10/9
身体各 器官
两栖纲 36
变温动物(冷血;外温)
两栖纲
38
八、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
肾脏 皮肤 肺 膀胱
脂肪 体 睾丸 肾脏 肾上腺 输精管
泄殖腔
排泄系统
肾脏
2018/10/9
膀胱(1个)
泄殖腔 (1个)
两栖纲
输尿管
(1对) (1对)
泄殖腔孔通体外
39
两栖纲
九.神经系统
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
两个大脑半球已完全分开,形成了原脑皮
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脊髓首次出现腹正中裂,有了颈膨大和腰膨大
2018/10/9
两栖纲
56
锄足蟾科 Pelobatidae
特征:弧胸型肩带,上颌有齿,趾短尖细;舌端游离微有 缺刻。 代表动物:崇安髭蟾、宽头角蟾
2018/10/9
两栖纲
57
蟾蜍科Bufonidae
特征:体表具疣,鼓膜明显, 有耳后腺;舌端不分叉;弧 胸型肩带。 代表动物:南方的黑眶蟾蜍,北方的中华大蟾蜍
两栖纲 5
二、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与不完善性
• 有了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 • 仍是变温动物。繁殖离 官,具中耳,大脑半球已 不开水,体外受精,幼 体水中发育 分开,且出现了大脑皮层 的雏形——原脑皮
两栖动物对陆生生活适应的不完善性,对其陆上生 活和分布造成限制,使其不能远离水源,因此成为 陆生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少、分布范围最狭窄的一个 类群。
特征
体形宽短,四肢发达 成体无尾,具尾杆骨 皮肤裸露,富粘液腺 有可动的下眼睑及瞬膜 椎体为前凹型或后凹型 体外受精
分类
盘舌蟾科 锄足蟾科 蟾蜍科 雨蛙科 姬蛙科 蛙科 树蛙科
2018/10/9
两栖纲
55
盘舌蟾科 Discoglossidae 特征:舌盘状,舌端不分叉,不能伸出.椎体后凹型, 弧胸型肩带. 代表动物:东方铃蟾(具警戒色)、产婆蛙
蛙具有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
嗅觉
2018/10/9
两栖纲
44
十一、生殖系统
雄性 精巢 (1对) 输精小管 (若干) 肾脏 输尿管 泄殖腔 体外
雌性 卵巢 腹腔 输卵管口 输卵管 子宫 泄殖腔 体外 (1对) (1对) (1对) (1对)
脂肪体:雌雄生殖腺前方的黄色指状突起
2018/10/9
充分利用氧气;减少水分散失
吸气
入肺
咽呼吸
两栖纲
呼气
31
七.循环系统
心脏 动脉系统 静脉系统 淋巴系统
组成
循环路线
2018/10/9
两栖纲
32
心脏
静脉窦 二心房 一心室 动脉圆锥
2018/10/9
两栖纲
33
动脉系统
左、右动脉干 颈 总 动 脉 头 部 体 动 脉 四 肢 和 内 脏 肺 皮 动 脉 肺 和 皮 下
不完善的双循环,产生的热量少 皮肤不能有效地保温,散热量过多 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冬眠和夏眠现象
2018/10/9
两栖纲
37
淋巴系统
淋巴管 淋巴窦:淋巴管膨大的地方(也叫淋巴腔) 淋巴心:淋巴通路上能搏动的区域 淋巴液 脾脏
2018/10/9
2018/10/9
两栖纲
60
树蛙科Rhacophoridae
特征:固胸型肩带,趾端呈盘状,末端趾骨“Y”形;多树栖 代表动物:斑腿泛树蛙
2018/10/9
两栖纲
61
无足目 四肢 尾 皮肤 头骨 退化 有,短小 裸露;有骨鳞残余 发达,似爬行类
有尾目 弱小 有,发达 裸露 边缘不完整
无尾目 发达 无 裸露;角质化 边缘完整
第四章 两栖纲(Amphibia)
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
兼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018/10/9
两栖纲
1
第一节
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水环境 湿度/水 温度 密度 充足 波动小 水比重大 陆地环境 干燥/不足 波动大 空气比重小 陆生脊椎动物的适应方式 皮肤表皮角质化 体温调节能力提高 五趾型附肢承重和运动
A
2018/10/9 两栖纲
2018/10/9
两栖纲
20
四、 肌肉系统
肌节不明显,肌隔消失,肌纤维走向多样化 躯干肌肉变薄,肌纤维有分层现象 横突间肌 背肌(轴上肌) 棘间肌 背最长肌 躯干肌 腹直肌 腹肌(轴下肌) 腹斜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2018/10/9 两栖纲 21
2018/10/9
2018/10/9 两栖纲
粘液腺 毒腺
12
2018/10/9
两栖纲
13
色素细胞
2018/10/9
两栖纲
14
三、骨骼系统
头骨 脊柱
{
2018/10/9
中轴骨
{胸骨 {肢骨
带骨
两栖纲 15
附肢骨
2018/10/9
两栖纲
16
(一)头骨
头骨骨化程度低,宽而扁(平颅型) 眼眶周围的膜状硬骨消失 脑颅后有两个枕骨髁,与颈椎间形成可动关节 颌弓与脑颅为自接式连接(方骨直接与下颌连接) 具次生颌 舌颌骨转变为耳柱骨 鳃弓骨骼退化,部分演变为支持喉头气管的软骨
2018/10/9
两栖纲
49
无足目Apoda
特征
形似蚯蚓,四肢及带骨退化;穴居 全身裸露,皮下有真皮鳞 椎体双凹型, 无胸骨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
分类
我国仅一科
版纳鱼螈
2018/10/9
两栖纲
50
有尾目(Caudata)
特征 形似蜥蜴,终生具长尾
皮肤光滑无鳞,多营水生生活 没有可动的眼睑 有肋骨,椎体为双凹型或后凹型 体内或体外受精,卵生
2018/10/9
气管 肺
幼体
Leabharlann Baidu
两栖纲
27
墨 西 哥 钝 口 螈 示 外 鳃
( )
2018/10/9
两栖纲
28
蛙肺: 蜂窝状,不发达, 结构简单
2018/10/9 两栖纲 29
鲵螈的肺
2018/10/9
两栖纲
30
2.呼吸方式
鳃呼吸 口咽式呼吸 肺呼吸 皮肤呼吸
口底下降,鼻 瓣开放。空气 入口腔 鼻瓣关闭,口 底上举,喉门 开,空气入肺 腹部肌肉收缩, 肺囊收缩,气 体排出
两栖纲
52
小鲵科
Hynobiidae
皮肤光滑无疣粒 有活动的眼睑 椎体双凹型 犁骨齿呈U型或左右两列
代表动物:极北小鲵、商城肥鲵
2018/10/9
两栖纲
53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代表动物:东方蝾螈
皮肤光滑或有疣粒 有活动的眼睑 椎体双凹型 犁骨齿呈V型
2018/10/9
两栖纲
54
无尾目Anura
两栖纲
2018/10/9
4
二、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与不完善性
初步适应
• 肺呼吸 • 出现五趾型附肢(多支 点的杠杆运动) • 皮肤出现轻度角质化;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不完全的双循环 • 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 椎、尾椎、荐椎(通过带 骨与脊椎紧密联系)
2018/10/9
不完善性
• 肺呼吸不完善,皮肤作为辅助呼 吸器官 • 五趾型附肢较原始,支持力弱, 位体侧 • 角质化不够,怕旱,怕盐 • 只有一个心室,动、静脉血不能 完全分开,循环的效率低; • 脊椎分化不完善,颈椎和荐椎均 只有一枚;头部运动不灵活
两栖纲
41
十、感官
眼
视觉 具活动的下眼睑和瞬膜,眼腺 角膜突出,水晶体近圆形而稍扁平 晶体牵引肌、脉络膜张肌
2018/10/9
两栖纲
42
十、感官
耳
听觉
出现了辅助听觉 的中耳,适于陆 地听声
中 耳 的 组 成
2018/10/9
鼓膜 鼓室 耳柱骨 卵圆窗
两栖纲
43
十、感官
鼻 具内鼻孔,与嗅觉和呼吸有关
2018/10/9
口
肠
胃
泄殖 腔孔
食道
→
胃
→
肠
24
泄殖腔孔
两栖纲
口咽腔
牙齿为多出性,同型齿 喉门 颌间腺 内鼻孔 舌
2018/10/9
两栖纲
25
青蛙捕食
2018/10/9
两栖纲
26
六、呼吸系统
1.组成
外鳃 内鳃 成体 鼻孔 口咽腔 喉气管室 气管 肺 皮肤、咽腔上皮 辅助呼吸
2018/10/9
两栖纲
58
雨蛙科Hylidae 特征:弧胸型肩带,上颌有齿,趾端呈吸盘状. 雄性有单个 内声,鸣声响亮.常在雨后鸣叫. 代表动物:中国雨蛙、无斑雨蛙
2018/10/9
两栖纲
59
蛙科 Ranidae
特征:固胸型肩带;上颌及犁骨具齿;舌端分叉。 代表动物:虎纹蛙(田鸡),中国林蛙,金线蛙等
椎体
肋骨 胸骨
双凹型
有 无
双凹或后凹
无或短 很不发达(1块)
前凹或后凹
无 复杂
中耳
眼睑 习性
无
无 穴居
无
无或有 水栖
有
有 陆栖
2018/10/9
两栖纲
62
口:阔 吻:尖 外鼻孔 眼:大 鼓膜 声囊
鼓膜
瞬膜
2018/10/9 两栖纲 10
前肢: 短小,四指,支持头部和躯干
四 肢
后肢:五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 和游泳
2018/10/9 两栖纲 11
二、皮肤
裸露无鳞,多腺体 角质层 表皮 生长层
1-2层角质化生活细胞
分生新细胞
疏松层:色素细胞、腺体、神经、血管 真皮 致密层:结缔组织、纤维 引起体色 的变化
隐鳃鲵科 Cryptobrachidae
分类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小鲵科 Hynobiidae
2018/10/9
两栖纲
51
隐鳃鲵科 Cryptobrachidae: 代表动物:大鲵
皮肤光滑有疣粒,有纵肤褶 成体肺呼吸,无外鳃 眼小、无活动的眼睑 椎体双凹型 具上下颌齿及犁骨齿
2018/10/9
氧含量 环境
低 较稳定
高 复杂多变
出现了肺 发达的神经感官
2018/10/9
两栖纲
3
二、两栖类登陆后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空气中的获得氧气 支撑体重的问题 防止水分蒸发 生理生化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适应陆生环境所必需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解决的途径: 动物体形的改造 新器官的产生 原有器官的机能转变
表明:1、个体发育反映了系统发 育的全过程 2、有机结构与环境变化的适应
2018/10/9 两栖纲 47
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
两栖纲分类
现存两栖纲动物约4200种,我国有280余种 分为3个目: 蚓螈目 Apoda(无足目,裸蛇目) 蝾螈目 Urodela(有尾目) 蛙蟾目 Anura(无尾目)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0对 脊神经因种而异,数目不同
植物性神经系统
发育完备且有发达的交感神经干
2018/10/9
两栖纲
40
嗅神经
蛙 的 神 经 系 统 背 面 观
嗅球 大脑半球 松果体 间脑 视叶 小脑 第四脑室 延脑 脊髓肩膨大 臂神经丛
脊髓腰膨大 腰荐神经丛 尾丝
2018/10/9
两栖纲
22
四、 肌肉系统
附肢肌更为发达,肌肉跨关节,成对存在,拮抗协调 外生肌:肌肉起点在躯干上,止点在附肢上 内生肌:肌肉的起;止点都在附肢骨骼上
鳃肌退化,部分转化为节制 咽喉部和舌活动的肌肉
2018/10/9
两栖纲
23
五、消化系统
1.消化管
2.消化腺 肝脏(胆汁) 胰脏(胰液) 口咽腔 →
2018/10/9
两栖纲
17
(二)脊柱
分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 颈椎1枚(寰椎)、荐椎1枚 椎体类型:双凹型、前凹型、后凹型
2018/10/9
两栖纲
18
(三)胸骨、带骨及肢骨
前胸骨
上胸骨 前乌喙骨 肩胸骨 肩胛骨 锁骨 上肩胛骨 髂骨
肩臼 上乌喙骨
中胸骨
乌喙骨
髋臼
正胸骨 剑胸骨 耻骨
坐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