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郁达夫散文之艺术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郁达夫散文之艺术美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职业中专

作者姓名:邱霞

邮编:341700

摘要:郁达夫一直是现代文学界津津乐道的一个作家,而他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个性艳明,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将从语言文字、意象意境和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对郁达夫散文进行分析,以期触及其艺术美所在。

关键词:郁达夫散文艺术美

郁达夫的一生颇为颠簸,作品也是毁誉参半,但苦难却锻造了才子,郁达夫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建树,有小说和散文传世,还有旧诗词。就郁达夫的散文而言论,量多质高,形式多样,不但游记,记行体,书信、小品,杂文,甚至日记,无所不涉且运用自如,“散文大家”,实至名归,并没过誉。

郁达夫的散文妙不可言,令人沉醉,一字一句都透漏出浓郁的美感。“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他和古代写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袭,而又得其神髓,写到山水,尤其他故乡富阳一带风光,不愧是一位大画师。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巉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本文将从语言文字、意象意境和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对郁达夫散文进行分析,以期触及其艺术美所在。

一、优美的语言文字

生于富春江畔的富阳小城中的郁达夫,自幼饱读诗书,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在日本名古屋求学期间,又接触了俄国和西洋文学作品一千多部,这使得郁达夫又增加了丰厚的外国文学素养。因此,郁达夫拥有非常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功底,对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既恰如其分又灵活自如。

郁达夫的散文很讲究揣词度句,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使语言活泼自然,富有生气;同时运用句式的长短变化、错落、叠词、对偶、押韵等手段,使句子疏密有致、和谐流畅,也使整篇文章流淌着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感。

《小春天气》描绘的是黄昏的日落,夕阳接近山脊,远远望去,一片虚无缥缈;近处的芦花丛掩映出夕阳的金光,芦绒在光影里翻飞,像一幅夕阳西下的油画。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又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色彩对比鲜明,动作捕捉到位,文章处处充满了美感。

再如:

仙霞岭的面貌,实在是雄奇伟大得很!老远看来,就是那么高那么大的这排百里来长的仙霞山脉,近来一看,更觉得是不见天日了。东西南的三面,弯里有弯,山上有山;奇峰怪石,老树长藤,不计其数。

——郁达夫《浙东景物纪略》

麦已经长得有好几尺高了,麦田里的桑树,也都发出了绒样的叶芽。晴天里舒叔叔的一声飞鸣过去的,是老鹰在觅食;树枝头吱吱喳喳,似在打架又象是在谈天的,大半是麻雀之类;远处的竹林丛里,既有抑扬,又带余韵,在那里歌唱的,才是深山的画眉。

——郁达夫《自传》

这两段文字中,有长句也有短句:长句语意舒缓、绵细,短句语意急促、明快。长短穿插相间,产生了舒缓平静而又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读之,柔婉自在、韵味缠绵、富有情致,给人一种无可名状的美感。这样的文句,在郁达夫的散文中随处可见。

郁达夫一直钟情于对语言文字美的追求,在《清新的小品文字》一文中郁达夫曾说,“原来小品文字的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细、清、真的三点。”郁达夫在描写闽江的秀丽时践行了这三点:“……扬子江没有她的绿,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静。人家在把它譬作中国的莱茵,我想这譬喻总只有过之,决不会得不及。”[3](《闽游滴沥之二》)笔触之细、文字之清、情感之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正因如此,才使比喻显得美妙贴切,句式显得婉转整齐,整段文字显得精密娴熟。

二、浓郁的山水情结

郁达夫从小在富春江畔长大,青山碧水般的摇篮使郁达夫从小就迷恋自然。他的才华在对山水的描写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与现实中的自然风景吻合,给人以逼真的实感,而且勾画出山水自然内在的神致和风韵,表现了山水的性格特点,在别人不易察觉的事物中发掘出自然景物的美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身。他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所以他笔下的大自然是富有生命、充满感情的自然,是饱含诗情画意的自然,正如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所说,“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

《钓台的春昼》,描写的是钓台东西两台及其周围的环境。先写整体景观,东西两座台,中间夹着一条深谷;接着作者如导游一般,带领读者先到东台看罗芷的人家,之后带领读者到西台看四山的幽静,江水的青蓝。钓台一带山幽江清的静秀之美便跃然纸上。

这种富有神韵的描写不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么?写山水风景,追求形似并非难事,难的是神似。郁达夫不愧为现代散文大家,他擅长勾山画水、捕捉其神韵的艺术天赋是很多同类作家所不能及的。

写山水最多的是郁达夫的游记散文,游记散文堪称郁达夫散文中的奇葩,除《感伤的旅行》一篇写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之外,绝大部分写于三十年代,是更加成熟时的老练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郁达夫的游记结集为《屐痕处处》、《郁达夫游记》,加上未曾收入集子的《闽游滴沥》、《马六甲游记》等篇,共计写作游记三十三篇,约十七万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现代散文作家中都是很突出的。

在《雁荡山的秋月》中,作者带领我们先走石砌路、过石桥,再从东外谷走进内谷,其间还介绍着在每个落脚点可看见的景致:千千万万的奇异石壁、很大很大的溪水、不太充足的光线、壁缝里的树木、奇突的山谷等等。行文中还掺杂着作者自己对景物的感受,如“都同天上刚掉下去似的”、“几乎被胁得连口都不得开了”,而且最后还产生

了跟着罗马诗人进入另一个境界的感觉,使得这段文字既细腻又清新,情景兼备,且真切灵活。

郁达夫善于精心描绘途中所见的风光景色、世俗人情。炽热的感情如波浪滔滔的万里江河奔涌而出,油画一般绚丽的风物描写有如江河上的沙洲、小岛,暂时挡住波涛的奔流,吸引读者进行一番风景、人世的漫游观光。然而这风景、人世原是让感情的江河泡透了的,观览不久就诱发起更加澎湃的激情,情感的潮水愈发势不可挡地奔腾而去。

三、真实的情感表达

郁达夫曾在《写作闲谈》中这样写道:“法国批评家说,文体象人;中国人说,言为心声,不管是如何善于矫揉造作的人,在文章里,自然总会流露出一点真性情来,这是一定的道理。”在《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里也曾经说,“我若要辞绝虚伪的罪恶,我只好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

基于此,郁达夫的作品普遍带有“自叙传”的性质,而其散文比之小说尤甚。在散文里,他不加掩饰地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散文特色。他的文章总是给人一种真实直白、坦诚率真的感觉。

“言为心声”,优秀的文学作品总离不开真实的情感表达。而郁达夫的坦诚率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骨子里的感伤情怀。《小春天气》表达了作者油然而生的感伤情怀,但这种油然绝非偶然,像这一类的忧伤在郁达夫的散文中随处可见。郁达夫在《一封信》中将当时自己的忧郁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忧郁伤感的氛围再加上富于韵味的笔调,使郁达夫散文产生出了一种无法抗拒的艺术魅力。[5]

二是直抒胸臆,毫无保留地表达自我。《海上通信》、《给沫若》、《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病闲日记》、《沧州日记》等均属此类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