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大实验》课件

《生物化学大实验》课件
了解酶催化反应的原理和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 如何通过酶的特定测量鉴定酶活性。
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
深入探究DNA和RNA的功能及其在遗传学中的 应用,以及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分子机制。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以及它们在细胞代谢过 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
样本制备
1
样本收集
收集到分离它们所需要细胞结构。
2 个人在实验中的收获
分享个人在实验中收获的方面,包括技能和知识的提高以及更广泛的收获。
3 对未来实验的展望
展望未来实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生物化学大实验
欢迎来到《生物化学大实验》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 学的概念,酶的作用及机制,以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还将深入了解 实验过程并分享实验的结果和分析。
知识点介绍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
了解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组成和结 构,以及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酶的作用及机制
细胞破碎液制备
2
将细胞破碎并加入含有缓冲液的溶液中。
3
离心和裂解
使用高速离心机离心裂。
利用生物化学技术从混合物中纯化蛋白 质。
蛋白质检测
Lowry方法
利用此化学方法可测定样品中蛋 白的含量。
Bradford方法
此方法是结合了蛋白质与染料结 合的测量方法。
BCA法
BCA法是利用氢氧化物还原双烷 基四氯化钴为蓝色络合物,来测 定蛋白质的含量。
酶活性测定
酶促反应原理
明白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如何准确测定酶的含量。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学习测量酶活性的几种标准方法,并了解如何选择最佳方法。
酶的特定测量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课件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课件

实验操作问题
实验设备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损 坏或实验失败。
解决方法
加强实验材料管理,确保学生正 确使用和管理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问题
实验材料管理不善,导致实验结 果受影响。
解决方法
提供设备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正确使用设备。
实验结果异常分析与处理
异常分析
01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可能存
在误差或错误。
01
02
03
实验技术原理
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 理,包括生物学、化学和 物理学原理等。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流程 ,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 验操作步骤、实验后处理 等。
注意事项
提醒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 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收集
说明如何收集实验数据, 包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 记录等。
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进行实验 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实验步骤
或使用未经批准的试剂
爱护实验室设备和器材,保持 实验室卫生整洁
02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介绍与使用
实验器材
介绍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 器材,如烧杯、量筒、滴管、离 心管等,并说明其用途和特点。
使用方法
详细介绍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 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正确使 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实验误 差或安全事故。
04
生物化学实验案例分析
案例一:DNA提取与鉴定
总结词
基础实验,了解DNA提取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详细描述
本案例介绍了DNA提取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实验材料、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 实验结果分析,旨在让学生了解DNA提取与鉴定的基本过程,掌握相关的实验 技能。

生物化学试验课件

生物化学试验课件

目录
实验一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操作性) 4学时 实验二 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操作性) 3学时 实验三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验证性) 5学时 实验四 动物肝肝脏DNA的分离与鉴定 (操作性) 3学时 实验五 血液中葡萄糖的测定 (操作性) 3学时 实验六 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测定 (操作性) 4学时 实验七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 (综合性) 4学时 实验八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操作性) 4学时 实验九 脂肪酸的β-氧化 (操作性) 4学时
【注意事项】
1.醋酸纤维素薄膜的质量对结果影响很大,最好选用 同一批号、薄膜厚度均匀、质量良好的醋酸纤维素薄膜。 2.血清或其他电泳样品应新鲜。 3.点样应细窄、均匀、集中。点样量不宜过多,点样 位置要合适。 4.盐桥要放置平整,保证电场均匀。 5.电泳槽盖应密封,盖内空间不宜过大。 6.较低温度下电泳一般能获得较好的图谱,故室温不 宜过高。 7.选择合适的缓冲液离子强度。
【实验步骤】
1.薄膜准备 2.点样
3.电泳
4.染色和漂洗 +
白蛋白(A)
α2
β
γ
α1
5.薄膜和透明
6.定量
(1)洗脱法
每种蛋白占总蛋白量的
百分数(%)
该种蛋白管光密度读数 各管光密度读数之和
100 %
注意!白蛋白因加入NaOH的量比其他管多,其光密度值 应乘以稀释倍数,得到数值再代入上式中计算。
8.两电泳槽内缓冲液面应在同一水平。 9.要控制好电流,电压和电泳时间。 10.电泳槽内缓冲液可以多次使用。但操作时应尽量减 少缓冲液的污染、水分蒸发、pH及离子强度的改变, 并应防止霉菌的滋长。 11.染色、漂洗及洗脱时间要控制好,才能获得重复性 良好的定量结果。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件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评估指标的选择
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精 密度、可比性等。
评估方法的确定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通过计算标准 差、变异系数等统计量来评价实验结果的精密度;通过比对实验、方法学评价等手段来评 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排除检测误差、个体差异等因素, 确认结果是否真实异常。
分析异常原因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史等信息, 分析异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进一步检查建议
根据异常结果及其可能原因,提 出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的建议。
临床案例讨论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涉及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生化指标异 常等。
案例讨论
分析案例中的异常生化指标,讨论其可能原因、诊断意义及治疗方 案。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工作的重要保障,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 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等安全事 项。
实验过程中应穿戴实验服和防护用品, 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注意个 人卫生和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前应认真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 否完好,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 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05 实验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
正常参考范围及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的确定
基于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
正常参考范围的意义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生化指标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不同实验室、不同检测方法可能有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需结合具 体情况进行解读。
异常结果分析思路
确认异常结果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 样本类型,如血液、尿液、 组织液等。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第十五页,共128页。
(二) 还原作用 许多糖类由于其分子中含有自由的或潜在 的醛基或酮基,因此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铁、 银等金属离子还原,同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糖 酸及其他产物。糖类这种性质常被利用 (lìyòng)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量 测定。 本实验所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 特试剂。它们都是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 原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红色(颗粒大)或黄 色(颗粒小)的Cu2O沉淀。 本尼迪克特试剂是改良的斐林试剂。(见 P100,101脚注)
第二十五页,共128页。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zhǎngwò)测定脂肪碘值
的原理和方法。
教材(jiàocái)第6、7页
2、了解和学习空白对照实验的原理和方

第二十六页,共128页。
二、实验原理(yuánlǐ) 碘值(价)是指100g脂肪在一定 条件下吸收碘的克数。碘值是鉴别脂 肪的一个重要常数,可用以判断脂肪 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脂肪中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 和脂肪酸具有一个或多个双键,能与 卤素起加成作用而吸收卤素。
第三十二页,共128页。
附注 (1)碘瓶必须洁净、干燥,否则油中含有水分,引起反应 不完全。 (2)加碘试剂后,如发现碘瓶中颜色变浅褐色时,表明试 剂不够(bùgòu),必须再添加10~15 mL试剂。 (3)如加入碘试剂后,液体变浊,这表明油脂在CCl4中溶 解不完全,可再加些CCl4。(4)将近滴定终点时,用力振荡 是本滴定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容易滴加过头或不足。如震荡 不够(bùgòu),CCl4展会出现紫或红色,此时应用力振荡,使 碘进入水层。 (5)淀粉溶液不宜加得过早,否则滴定值偏高。
第三十三页,共128页。
五、实验结果记录(jìlù) 1、原始数据记录(jìlù) 1)花生油的质量 W值 2)Na2S2O3摩尔浓度 C值

生物化学实验ppt-new全

生物化学实验ppt-new全
淀粉遇碘呈蓝色,是由于碘被吸附在淀粉上,形成一复合物, 此复合物不稳定,极易被醇、氢氧化钠和加热等使颜色褪去,其 他多糖大多能与碘呈特异的颜色,此类呈色物质也不稳定。
淀粉在酸催化下加热,逐渐水解成分子较小的糖,最后水解 成葡萄糖,其过程如下:淀粉--各种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淀 粉完全水解后,失去与碘的作用,同时出现单糖的还原性。
五、操作
1、RNA的提取 称取5g干酵母粉于100ml烧杯中,加入0.2%NaOH溶
液30ml,沸水浴加热30min,经常搅拌。冷却,加入乙酸 数滴,使提取液呈酸性(PH5-6,用试纸试之),离心1015min(1000r/min),取上清液,加入两倍体积的95%乙醇, 边加边搅拌。加毕,静置,待完全沉淀,离心5min (1000r/min),取沉淀物,沉淀物即为粗RNA,可作鉴 定和测定含量用。 2、鉴定
试剂
管号 0 1
2
4
6
2mg/ml卵清蛋白质/ml
0.0 0.3 0.6 1.2
1.8
蒸馏水/ml
3.0 2.7 2.4 1.8
1.2
双缩脲试剂/ml
2.0 2.0 2.0 2.0
2.0
充分混合,在540nm比色
蛋白质浓度/(mg/ml)
0.0 0.2 0.4 0.8
1.2
A540nm
需于显色后30min比色测定,30min后可能有雾状沉淀产生。各管由显色到比色的时间应尽 可能一致。
一、目的 掌握稀碱法提取酵母RNA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DNA则少于2%。
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当碱被中和后,可加乙醇使 其沉淀,由此即可得到粗RNA制品。
用碱液提取的RNA有不同程度的降解。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氨基酸可通过展层层析检测。氨基酸的纸层析属 于分配层析,滤纸为支持介质,滤纸上所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有机溶剂
为流动相。把混合氨基酸样品点于滤纸上,使流动相经样品点移动,混 合氨基酸在两相溶剂间进行分配,在固定相中分配比例较大的氨基酸,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在流动相中分配比例较大的氨基酸,随流动相 移动的速度快。由于各种氨基酸的分配系数不同,在一定时间内,逐渐 集中于滤纸上不同的部位,而彼此分离。层析完毕后显色,使氨基酸显 色形成斑点。
18
3.仪器、试剂和材料 4. 操作步骤
具体参见实验指导书
19
5. 结果处理
根据所测样品提取液吸光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得 相应的蛋白质含量(μg),按下式计算:
样品蛋白 (g质 /鲜 g含 )重 查 样 量得 品(的 鲜 g)测 蛋 重( 定 白 g )提 时 质取 取 含液 用 量((m 总 提 m )ll体 取 ) 积 液
6. 注意事项
比色应在出现蓝色后2min~1h内完成。
20
7. 思考题
1)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 原理是什么?
2)如何正确使用分光光度计?
3)测定蛋白质含量还有哪些方法,测定原理 有哪些不同?
21
酶的基本性质
1.目的 酶是生物催化剂,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催化下 进行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高效性、 特异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 酶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 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2.1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2.1.1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
H 3 N + C RC HO K 1H O ' 3 N + C R H C H-O K 2H ' 2 O N C RC H-O

生物化学实验设计PPT课件(初中科学)

生物化学实验设计PPT课件(初中科学)


实战演练:
(09杭州)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类似的A、B二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
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
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
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3)每组为什么要选用较多数量的胚 减少由于种子死亡 ?
或遗传差异带来的误差
实战演练:
(4)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 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她设计了如下 表的方案。
分析小芳同学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要研究的问题
是 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

根据实验设计方案提出研究问题的技能是:

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 化学实验设计题和实验评价题是对学生进行实验综合能力考 查的题型之一,是当前课程改革和中考所关注的热点。其命 题方式通常有:①设计反应原理 ②设计实验装置 ③设计操 作程序 ④侧重于某一要求的综合设计并含定量设计要求⑥以 批评的思想方法对所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 解答实验设计题时,必须遵循“四性”:科学性、可行性、 规律性、创新性。即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 经济、结论可信、有创新意识。解答实验评价题时,要环绕 题目提供的多种方案,从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单 可行、所用试剂是否经济、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是否体现 “绿色化学”等方面进行评价。
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中的种子萌发率都比
蒸馏水中的低,幼苗根长也较短。随着重金属浓度 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幼苗根长也缩短。
活动二:
设计一份实验记录单
培养皿
污染液 浓度 萌发率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 操作:
• 用醋酸和醋酸钠配制成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向 诸缓冲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 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PPT学习交流
12
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 原理:
• 蛋白质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大小已达胶体颗粒范 围(1~100毫微米),因此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胶体 的性质。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胶体 颗粒所带的电荷,一是与介质水形成的水化膜。这种稳 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 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而丧失稳定因素, 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PPT学习交流
18
实验内容
• (一)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 1.硫酸铵盐析 :注意应缓慢滴入饱和硫酸铵溶液 并边加边摇,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 2.透析脱盐:用纳氏试剂检查水中NH4+,直至硫酸 铵全部透析完毕。
• 3.DEAE—纤维素柱层析:装柱、平衡柱床、上样、 洗脱收集。
• 4.检查洗脱液中蛋白质:磺基水杨酸检查,出现白
• 本法多用于测定糖原含量,也可用于测定葡萄糖含 量。
PPT学习交流
4
实验内容与结果
• 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 2、测定样品含糖量 • 计算100克小麦面粉中总糖含量
PPT学习交流
5
实验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要求
• 学习分配层析法的原理 • 掌握氨基酸纸上层析的操作技术(包括点样、平衡、
生物化学实验
任课教师:李遂焰
实验一
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实验要求
• 掌握蒽酮比色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72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 学习通过制作标准曲线测定未知物含量的方法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研究对象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及其相互作用;生物小分子(氨基 酸、脂肪酸、糖类等)及其代谢;生 物体内能量转化与传递等。
2024/1/26
4
生物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生物化学逐渐从生理学和有机化学中独立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和深度不断 拓展。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胆固醇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参与胆汁酸的合成、 构成细胞膜、合成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等。
胆固醇代谢异常与疾病
胆固醇代谢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维持胆固醇代谢平衡对于预防 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6
06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2024/1/26
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2024/1/26
03
甘油代谢途径
甘油在体内可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分解产生能量
,或转化为葡萄糖等供能物质。
24
磷脂代谢途径探讨
磷脂的合成与分解
磷脂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黏膜细胞中,以甘油二酯为骨架,通过CDP-甘油二酯途径 合成不同种类的磷脂。磷脂的分解则通过磷脂酶的作用,水解生成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 产物。
2024/1/26
三级结构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 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包括 结构域、超二级结构等。
四级结构
由多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 的亚基组成的复杂空间结 构。
10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催化功能
作为酶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运输功能
如载体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等。
营养功能

第二章--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PPT课件

第二章--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PPT课件

2024/10/16
12
二、生物化学检验报告单的发放
即使是临床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在医生 工作站直接读取检验结果的临床科室或医疗单位,实验室也 应该用电话向临床报告,这是考虑到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可能 会忙于抢救而不能及时观察到检测结果需要提醒的缘故。
“危急值”报告不同于“急诊检验”报告,是两个完全不同
4.技术要求高的检测项目 检测系统本身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可靠性的检
验项目,或者检测系统本身存在着影响检验质量的诸多人
为环节,对检验人员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较高的检验项目。
(三)急诊生化检验
急诊检验是实验室为了配合临床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诊 断和抢救而实施的一种特需检验。如血气分析、电解质、 淀粉酶、心肌标志物、血糖等。
2.标本难以获得的检测项目
某些检验项目的标本获得比较困难,或者因为标本数 量极少,对标本的处理和保存都不能按规定要求和程序 进行,甚至不能进行复检的检验项目。
2024/10/16
8
一、生物化学检验的项目
3.发病率低或成本高的检测项目 由于某疾病的发病率很低造成标本数量过少或检验成 本过高的检验项目。
2024/10/16
15
第二节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一、标本的采集
生物化学检验最常用的标本是血液,其次是尿液,此外还有 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羊水等各种体液。 正确采集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
标本采集时应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选择最佳的采集时 间,减少饮食和药物影响,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干扰。对于 有创伤性的操作,操作前应先与患者沟通建立互信,消除患 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剂及抗凝原理;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标本收检、分离、储存和转运;生物 化学检验项目类型;危急值、危急值报告的概念;检验报告单的发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糖类还原性的方法及
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一)颜色反应
1. α-萘酚反应
糖在浓无机酸 (硫酸或盐酸)作用下,脱水生
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 α-萘酚生成紫红色 物质。
注意:因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 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8)最后一组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时,检查水、电、门、 窗是否关闭,以保证实验室安全。
(9)如有突发事件(起火、试剂腐蚀伤人)发生,不要惊 慌失措,应妥善处置(使用灭火机、关闭电源等)。
实验一 糖类的性质实验
糖类的重要鉴别方法是 Molish反应和Seli wanoff反应。糖类、苷类及其他含糖物质与α 萘酚和 浓硫酸呈紫红色的环的反应称为 Molish反应,该反应 可用于糖类和非糖物质的鉴别。酮糖糖加入间苯二酚和6m ol/L盐酸能产生红色的反应称为Seliwanoff 反应,该反应可用于酮糖和醛糖的鉴别。如己酮糖加入间苯 二酚和浓盐酸,加热后迅速产生红色,而同样条件下己醛糖 的反应速度要慢得多。
CHO
O
-CH 2OH
2. 间苯二酚反应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 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因为醛糖在同 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 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二) 还原作用
许多糖类由于其分子中含有自由的或潜在的醛基 或酮基,因此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铁、银等金属离 子还原,同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糖 类这种性质常被利用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 量测定。
8、验中所用得玻璃仪器及其它器皿,应 洗涤干净,桌面、地面要保持清洁有序,实 验完毕后,所用仪器设备应恢复原状。
9、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
(1)室内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安静的实验环境。 (2)爱护仪器,不得浪费药品,节省水电,遵守学生守则 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等制度。
(3)公用仪器及试剂瓶用完后应及不要移动原有的位置。 注意瓶塞切勿盖错,以免污染试剂,用毕后立即放回原处。对 于有害药品,应按实验室规定取用。
实验室规则及安全、卫生教育
实验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巩 固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操作,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实验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次实验前必须详细预习实验讲义,明确实 验原理及操作步骤,并在记录本上拟出操作时的注 意事项。
2、实验时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 操作,既要独立操作又要与其他同学配合。
本实验所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特试剂。它们都是Cu2+的碱 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红色(颗粒大)或黄色(颗粒小) 的Cu2O沉淀。
本尼迪克特试剂是改良的斐林试剂。(见P100,101脚注)
(4)滤纸、火柴棒、碎玻璃等应投入废品袋,切勿丢入水 池,以保证下水道畅通。
(5)如用仪器有损坏,立即向指导老师报告,再行登记。 (6)保持实验室的整齐清洁,个人所带与实验无关的东西, 如书包等要放在实验室指定地方,不得乱放在实验桌上。
(7)由学生轮流值日,值日生要负责当天实验室的卫生、 安全和服务性的工作,特别注意打扫水槽中废弃物。
3、实验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及试剂用量进行 操作,不能任意变更。不熟悉的仪器和设备,应先 请老师讲解后使用,切勿随意乱动。
4、实验进行时,必须随时把观察得到的现象和实验数 据,如实地记录在记录本上,不得记录在其他纸上,要养成 作原始记录的良好习惯。
5、实验时如有问题发生,应首先用自己学过的知识, 独立思考加以解决,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自己不能解决,可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研究,提出解决问 题的办法。
非还原性糖在酸存在下,加热水解后产生还原性 的单糖。淀粉的水解是逐步发生的,先水解成紫糊 精,再水解成红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最终水 解成葡萄糖。用碘液可以检查这种水解过程。完全 水解后,可用Benedict试剂加以证实。
多糖类遇浓硫酸被水解成单糖,单糖被浓硫酸脱 水闭环,形成糠醛类化合物,在浓硫酸存在下与 α萘 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 糖类的性质实验(实验一和二) 实验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7) 实验三 定(5) 实验六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9) 实验七 米氏常数的测定(20) 实验八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3)
6、精心爱护各种仪器。实验所需的一般仪器按规定借 领,归还。完成实验后应将仪器洗净倒置于实验柜中并排列 整齐。如有损坏或遗失,需要说明原因,经指导教师签名后 方可补领,并按规定赔偿。
7、精密贵重仪器每次使用后应登记姓名 并记录仪器使用情况。要随时保持仪器的清 洁。如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指 导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