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感染培养液中只含有31P的大肠 杆菌,经保温、搅拌、离心,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 ________(沉淀物、上清液)中。繁殖n代后,含32P的噬菌 体占所有噬菌体的比例是________。本实验中用到的噬菌体 ________(属于、不属于)原核生物。
•知能拓展 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操作人 细菌培养场所
巧妙构思 结果观察 实验结论
相同点
体内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 小鼠体内
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基(体外)
用加热杀死的S型 细菌做对照
将物质提纯分离各自观察
小鼠是否死亡 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培养基中菌落 S型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4.(2012·江苏)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
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___元素,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纠错笔记】 噬菌体亲子代个体与细菌之间的同位素标 记关系
DNA
蛋白质 DNA和蛋白质
噬菌体
32P
35S
14C、3H、18O、15N
细菌
31P
32S
12C、1H、16O、14N
子代噬菌体 32P、31P 32S
C、H、O、N 两种都有
注意:解题时一定要看清标记对象是噬菌体还是细菌。
➢实验精讲 课题6 同位素标记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理论指导 1.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 同位素标记法是用同位素标记化合物,让它随化合物一起
转移,再用探测器进行跟踪,弄清化学反应的过程、场所的 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 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 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细菌 31P标记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和 ________元素,各占________和________个。
(2)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________个;只含31P 的有________个;同时含有32P、31P的有________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__元素, 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 氢键断裂变性失活后随温度降低又恢复活性。
(5)转化导致的变异方式类似于基因工程,故原理为基 因重组。
•针对训练
1.(2011·广东)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
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① ② ③ ④
接种菌型 R R R R
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
则三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的为
()
A.实验一 C.实验三
B.实验二 D.实验一和三
➢课前落实
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判一判]
(1)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 )
(2)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
高 低 低 高
3.结论:___D_N__A__是遗传物质。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核心突破 1.实验思路及方法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
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 地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2.侵染特点及过程 (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外 壳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2.实验方法及探究历程 (1)方法: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构成细 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等。 (2)历程:
3.应用分析 (1)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过程。如在光合作用中, 分别用18O标记H2O和用14C标记14CO2,以追踪18O和14C的转 移途径: ①14CO2→14C3→(14CH2O)。 ②H218O→18O2。 (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如T2噬菌体侵 染细菌实验: ①32P标记DNA,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加入S型菌物质 蛋白质
荚膜多糖 DNA
DNA(经DNA酶处理)
培养皿长菌情况 R型 R型
R型、S型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013·唐山摸底考试)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答案 B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而蛋白质没有进入,保证了实验进行的单一变量原则,噬菌 体的DNA和蛋白质中都含N,如用N标记,不能达到分开研 究的目的,C错;噬菌体的蛋白质几乎不含P,D错;如果噬 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都进入了大肠杆菌,则本实验是无法得 到结论的,B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是高考的核心考点,有时同 的探索的相关实验
年有两道题目涉及该考点。 2.重视综合性较强的题
2.从考查的内容来看,高考试 题注重对遗传学原理及应用 的考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目及基因表达相关考查 3.联系现实热点,基因 与细胞分化、衰老的关 系,基因与育种的关系
有提升的趋势。
3.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非选择
(2)格里菲思实验第四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 和艾弗里S型菌的DNA+R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 菌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型多。
(3)S型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 培养 只有R 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而不是为了证明DNA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 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易错警示——对噬菌体亲子代个体与 细菌之间同位素标记关系不清
【典例2】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 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 表所示)。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 小完全一样。
DNA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蛋白质或氨基酸
噬菌体 32P标记 32S标记
②35S标记蛋白质,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体内,推 测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如: ①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 ②15N标记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
•实战演练 【例】 (2012·珠海测试)请回答下列同位素示踪实验
的有关问题:
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 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 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 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2)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 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 少量的放射性。
①巧妙选用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②实验目的都是探 究遗传物质的成分
③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 延伸 ④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相关问题分析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
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转 化因子。艾弗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知识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
__D__N_A___:含P 组成 ___蛋__白_质__:含S
生活方式:__寄__生____在大肠杆菌体内 增殖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2.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_3_5_S_和__3_2_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再分别培养T2噬菌体得到分别含35S蛋白质和32P DNA的噬菌 体。
RNA
答案 B 解析 遗传因子只是孟德尔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的理论产物,
孟德尔并未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由于噬菌体侵 染实验将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而肺炎双球 菌转化实验中DNA和蛋白质不能完全分离开,所以噬菌体侵 染实验更有说服力,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 旋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嘌呤数等于嘧啶数,C错;烟草 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D错。
含35S噬菌 体+细菌
结果
结果分析
上清液中几乎 无32P,32P主要 分布在宿主细 胞内
32P——DNA进入了 宿主细胞内
宿主细胞内无 35S——蛋白质外壳未 35S,35S主要分 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 布在上清液中 面
4.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易错必明 1.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实验时,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
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有:①设法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第二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解读
考纲传真
理论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 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 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 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权威解读
三年考情总结
2014年备考建议
1.从考查的力度来看,本单元 1.重视人类对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合成→组装→ 释放五个过程。
注意:T2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 DNA作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 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 菌提供。
3.结果及分析
分组
对比实验 (相互对照)
含32P噬菌 体+细菌
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
(3)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
(4)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
来自百度文库
观察它们的作用。
()
(5)体外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
(6)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说明
DNA的基本单位不是遗传物质。
知识点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连一连]
方法技能 方法技能——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这两个实验都是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直接实验证 据,两者在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细微的 差别。
1.实验设计思路比较
思路相同
处理方式 的区别
艾弗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题的形式综合考查。
➢考点透析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核心突破 1.体内转化——格里菲思
2.体外转化——艾弗里 (1)过程及结果:
(2)结论: ①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的关系 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 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和35S的存在部位:
3.该实验可同时证明:(1)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 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 遗传的变异。
•针对训练 3.(2012·上海)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 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 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
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 菌的DNA、多糖、蛋 白质等,分别与R型活 细菌混合培养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 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 (32P和35S)
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战演练原则——对照原则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典例1】 (2012·芜湖模拟)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