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溶血性贫血的检查目的和步骤

合集下载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如何诊断溶血性贫血?
第一步 确定是否有溶血 第二步 哪一类溶贫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一、首先确定有无溶血
(一)找出RBC破坏增多的依据
(1)RBC寿命缩短 (2)血片见RBC碎片 (3)血浆游离HB增高(血管内溶血) (4)HB尿检测(+),酱油色 (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6)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 (7)尿胆原增高 (8)血清结合珠蛋白减低 (9)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检测(+)电泳法 :区带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者表示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含铁血黄素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二)显示红细胞代偿增生依据
外周血网织红增多;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
大小不均,大红细胞、嗜多色细胞及有核红细胞, 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等
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 速,骨髓代偿造血功能不足时所发生的 一类贫血。 什么叫溶血性疾病?
指骨髓代偿能力尚足以补偿红细胞 的损耗而不出现贫血。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1、RBC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贫 (1) RBC膜缺陷:遗传球 PNH (2) HB结构异常:海洋性贫血 (3)RBC内酶缺陷:G-6PD缺乏症
0.8%
0.7溶%血性贫血实0验.6室%检查 0.42% 0.34%
临床意义
(1)脆性增高 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时氯化钠浓度较正常 对照提前两管,即0.04%以上;开始溶血 >0.5%,完全溶血>0.38%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脆性减低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缺铁 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红细胞的表面积/体积 (S/V)的比值小,对低渗盐水的适应性小(脆性增大)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参考值】:0.7~1.5 g/L 【临床意义】: • Hp减少,提示溶血存在,血管内溶血时显著
减低
• Hp增加,提示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创伤、
风湿性关节炎、SLE等 • 鉴别肝内外阻塞性黄疸
– 肝内阻塞性黄疸显著减少或缺乏 – 肝外阻塞性黄疸正常或增高
4.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Rous test)
【意义】 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脆性减低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 一种后天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的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可表 现血管内溶血、栓塞、全血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骨髓 衰竭。
• 大多数PNH患者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并存,使本病的诊断 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
【原理】膜蛋白缺陷的红细胞对补体敏感增 加,在弱酸血清(pH6.6~6.8)中,经37℃ 孵育后红细胞发生溶血。
【临床意义】正常人阴性,阳性见于阵发性 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该法敏感性较 高。特异性高。
Ham试验
PNH不同时间尿样
4.蔗糖水溶血试验
【原理】 蔗糖离子浓度低,增强补体与红细 胞结合,使红细胞膜上形成小孔,蔗糖进 入红细胞而致溶血。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溶血时阳性
6.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methemalbumin test)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接着分 解为高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 红素白蛋白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管 内溶血
7.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改变
【临床意义】正常阴性。PNH本试验常为阳 性。可作为PNH筛选试验,阴性可排除,阳 性应作Ham 试验。
5.蛇毒溶血试验

实验诊断-临床血液学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实验诊断-临床血液学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实验诊断-临床血液学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1.参考值<50mg/L(1~5mg/dl)2.临床意义(1)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2)血管外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不增高;(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度增高。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1.参考值0.7~1.5g/L(70~150mg/dl)2.临床意义(1)各种溶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均有减低,血管内溶血时减低显著;(2)肝脏病、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血清结合珠蛋白血症等可减低或消失;(3)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可有结合珠蛋白增高。

(三)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测定 1.检测方法生化法、电泳法 2.正常值阴性 3.临床意义阳性表示为严重血管内溶血(四)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1.原理铁离子在酸化的亚铁氰化钾溶液中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即普鲁士蓝反应。

2.正常值阴性3.临床意义(1)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呈现阳性,并持续数周;(2)常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在溶血初期可阴性。

(五)红细胞寿命测定1.原理用51Cr标记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半衰期。

2.正常值正常红细胞半衰期为25~32天。

3.临床意义溶血性贫血时常小于15天,这是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可靠方法。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1.原理红细胞在低渗氯化钠溶液中细胞逐渐膨胀甚至破裂而溶血。

2.参考值Ø开始溶血:0.42%~0.46%(4.2~4.6g/L)NaCl溶液Ø完全溶血:0.28%~0.34%(2.8~3.4g/L)NaCl溶液3.临床意义(1)脆性增高: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等;(2)脆性减低:海洋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某些肝硬化及阻塞性黄疸等。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要准确诊断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之一。

在溶血性贫血患者中,通常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也就是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计数减少,但程度可能不如血红蛋白降低那么明显,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大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会显著增高,这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增强,试图弥补红细胞的破坏。

此外,外周血涂片检查也很重要,可能会观察到球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碎片、嗜多色性红细胞等异常形态。

二、骨髓象检查骨髓象检查可以反映骨髓的造血情况。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通常增生活跃,粒红比例倒置,即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系相对减少。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可见核分裂象增多。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胆红素代谢异常也是溶血性贫血的一个重要特征。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经过代谢转化为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

尿胆红素阴性,而尿胆原明显增加。

四、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试验)这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被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致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

阳性结果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五、酸溶血试验(Ham 试验)主要用于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患者的红细胞在酸化的血清中(pH 68-70),经过 37℃孵育后会发生溶血。

六、蔗糖溶血试验同样对 PNH 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 PNH 克隆,但特异性不如 Ham 试验。

七、蛇毒因子溶血试验也是用于诊断 PNH 的一种方法,其原理与 Ham 试验相似。

内科-溶血性贫血

内科-溶血性贫血
(3)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4)败血症
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性贫血
1.起病急,病情重
2.头痛,呕吐,高热
3.腰背四肢酸痛,腹痛
4.酱油色小便
5.面色苍白与黄疸
6.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
慢性溶血性贫血
1.起病缓慢,症状轻微
2.多有慢性贫血症状:苍白,乏力,头晕,气短
3.轻度贫血,肝脾肿大,黄疸三大表现
3、预防血栓形成:抗凝,但目前尚无定论;
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唯一可治愈的方法。
二、证明G6PD缺陷的检查
1.变性珠蛋白小体(海因小体)非特异性筛查试验
2.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还原率>75%为正常,为74%~31%杂合子,<
31%为显著缺陷
3. G6PD活性测定:最可靠最常用
治疗
1.脱离诱因:停止服用可疑药物及食物(抗疟药、解热镇痛药、磺胺类、樟脑丸)
2.对症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肝退黄、护肾护胃、抗氧化等
6.中医中药治疗:AIHA、PNH
红细胞葡萄糖
定义
是指参与红细胞磷酸戊糖旁路代谢的G6PD活性降低和(或)酶性质改变导致的以溶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病因机制
是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男多于女
接触氧化剂后,可造成细胞膜巯基的直接氧化损伤,并生成高铁血红素和变性蛋白即海因小体。上述改变易被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发生血管外溶血,也可发生血管内溶血。
(4)异丙醇试验: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5)G6PD活性测定:G6PD缺乏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生成试验:
(6)红细胞特殊形态:靶形红细胞、盔形细胞、破碎细胞
(7)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小球形细胞↑(>10%)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反映红细胞寿命缩短、易于破坏的 检查
红细胞畸形、破坏红细胞增多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 红细胞寿命缩短 红细胞脆性增加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有关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
网织红细胞增多 血中出现大量幼红细胞 血中大红细胞 骨髓中幼红细胞明显增生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常用实验室检查及意义
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新生 儿同种免疫性溶血,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药 物性免疫性溶血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三)酸溶血(Hams)试验
实验原理 PNH患者体内存在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
Hams试验即红细胞在酸性(PH6.4-6.5)的 正常血清中孵育,补体被激活,PNH红细 胞破坏而产生溶血,而正常人RBC不被溶 解,无溶血现象。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临床意义
脆性增加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
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和部分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 脆性降低
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 蛋白C、D、E病,低色素性贫血,肝疾病 等。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试验)
实验原理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操作程序
将一份枸橼酸钠全血加入9份新鲜配制 的糖水中(即0.5g蔗糖+4.5ml蒸馏水+0.5ml 抗凝血,或10%蔗糖水5ml+0.5ml抗凝血), 混合后,置37℃温箱中孵育30分钟,离心 沉淀。
结果分析
如有溶血蔗糖液为红色,即为阳性。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测ppt - 安徽省立医院.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测ppt - 安徽省立医院.

• 简单复习一下红细胞的 结构:
• 1.成熟红细胞为双凹圆 盘状、无核细胞
• 2.主要成分:血红蛋白 =血红素+珠蛋白;血红 蛋白成分:HbA(α 2β 2 )97%,其他为HbA2( α 2δ 2)HbF(α 2γ 2)
• 3.红细胞内重要的酶: G-6-PD,PK
一、溶血性贫血的过筛实验 目的:证明有红细胞破坏现象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检 测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三)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 检测 (四)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五)红细胞寿命测定
பைடு நூலகம்
• 4.红细胞膜蛋白的十二炕 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SDS-PAGE)
• HbS 、HbE 病都有区带1 、2 的缺失或结构异常, HbS 常见4. I 蛋白有缺陷 。
(二)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红细胞酶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 又称红细胞酶病,指参与红细 胞代谢(主要是糖代谢)的酶 由于基因缺乏,导致活性改变 而发生溶血的一组疾病。
•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贫血、黄 疸(主要以间胆高为主)、脾大、 血网织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涂 片观察可见破碎、球形、椭圆形、 口形、靶形等异常形态红细胞,甚 至可见幼红细胞,血清结合珠蛋白 降低或消失,LDH(主要LDH2)增高 ,尿胆原增高,甚至可见血红蛋白 尿或含铁血黄素尿,红细胞寿命缩 短等
正常血红蛋 白电泳区带
2.胎儿血红蛋白酸洗脱试验 3.胎儿血红蛋白测定或HbF碱 变性试验
4.HbA2定量测定 5.不稳定血红蛋白测定:异丙 醇试验、热变性试验、血红 蛋白H 包涵体检查
6.红细胞镰变(HbS) 试验 7.HbS 溶解度试验 8.血红蛋白C 试验 9.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
二、后天获得的溶血性贫血的相 关实验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 测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了解G-6-PD活性
原理:
当红细胞内G-6-PD含量正常时,高铁Hb可以还原为亚 铁(红色);G-6-PD缺乏时,则不能还原,通过颜色 变化来间接测知G6-PD含量是否缺乏。
【参考值】
高 铁 血 红 蛋 白 还 原 率 > 75% , 高 铁 血 红 蛋 白 0.31.3g/L。
【临床意义】
(患者与对照相差0.04%以上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 ❖ 脆性增高: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AIHA、遗传性椭
圆形细胞增多症 ❖ 脆性减低: 各型地中海贫血、重度缺铁性贫血和肝疾病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1.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2. G-6-PD活性测定 3. 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
(一)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减低见于G-6-PD缺陷的蚕豆病、伯氨喹啉型药物 溶血性贫血
分类
1.根据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2.根据病因和发生机制:
红细胞內在缺陷——红细胞膜缺陷、酶缺陷、 血红蛋白异常;
红细胞外因素影响——免疫性、感染、物理、 机械损伤、中毒及其他疾病。
病因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1.遗传性: (1)膜的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酶的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四)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
【原理】铁离子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中生 成蓝色的铁氰化铁,即普鲁士蓝反应。如尿 液中脱落的肾上管上皮细胞有含铁血黄素,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中可有深蓝色物质出 现,即为阳性。
【正常结果】阴性
【临床意义】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呈现阳性,并 持续数周。常见于PNH。
(五)红细胞寿命测定
【原理】用同位素51Cr标记红细胞检测红 细胞半衰期。

溶血性贫血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溶血性贫血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SOP_09-3 溶血性贫血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溶血性贫血检验。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操作步骤:1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1.1 原理:本试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水溶液的抵抗力。

这种抵抗力与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有密切关系。

表面积大而体积小者对低渗盐水抵抗力较大(脆性减低);反之,则抵抗力较小(脆性增加)。

球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值减少,脆性显著增加。

1.2 试剂 171mmol /L NaCl 溶液(10g /L):取经1OO ℃烘干的分析纯氯化钠1000g 置100ml 容量瓶中,加适量双蒸馏水溶解后,再加双蒸馏水至刻度。

1.3 操作:(1).分别取1Og /L NaCl 液和蒸馏水,按下表加入小试管中。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操作表试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NaCL(ml)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H 2O(ml)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浓度g/l6.86.46.05.6 5.24.84.44.03.63.22.8 2.4mmol 116.3 109.4 102.6 95.8 88.982.175.268.461.654.747.9 41.0(2).将试管架带至患者面前,用配备6号针头的干燥灭菌注射器取静脉血1~1.5ml ,立即滴于各管中,每管1滴(贫血患者可加2滴),轻轻摇匀,室温静置。

(3).每次试验均应同时作正常对照。

1.4 结果判断:静置室温2h ,观察结果,从高浓度管开始观察,上层溶液开始出现透明红色且管底有红细胞者为开始溶血管;溶液透明红色,管底完全无红细胞者为完全溶血管。

1.5 参考值:开始溶血:4.2~4.6g /L(71.8~78.6mmol /L);完全溶血:3.2~3.4g /L(54.7~58.1mmol /L)患者与正常对照溶血管的NaCl 浓度相差0.4g /L 具有诊断价值。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定义:红细胞酶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又称红细胞酶病,指参与红细胞代谢的酶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活性改变而发生溶血的一组疾病 内容: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丙酮酸激酶荧光筛选试验和活性测定
(二)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原理
临床意义——常用于遗传球、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血的鉴别诊断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贫
(Ⅰ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
(Ⅱ型)丙酮酸激酶缺陷症
孵育后溶血
增强
增强
增强
加葡萄糖后溶血
明显纠正
部分纠
部分纠正
纠正
3、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Hb代谢示意图
珠蛋白 血红素 铁 +卟啉
单核巨噬系统 脾脏
血管外溶血
RBC
血管内溶血
血浆游离Hb
肾脏
血红蛋白尿
游离胆红素
肝脏
结合珠蛋白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肾阈
结合胆红素
粪胆原的肠肝循环
含铁血黄素尿 Rous 实验
胆汁
粪胆原
肠道
血液
肾脏
尿胆原
高铁血红蛋白
清蛋白/血红素蛋白
抗凝血 +乙酰苯肼
37℃温育2~4h
充分的氧化
其Hb氧化成Heinz小体(用结晶紫、甲紫或煌焦油兰染色,油镜观察)
1. 正常人 <30% 2. G6PD缺陷症、不稳定Hb、HbH病等常高于45%
结果: 该小体为圆形或多角形色涵体,φ0.2~2um。 多位于红细胞边缘,一个红细胞含1~20个,多为1~2个,以含5个以上小体的红细胞计数

溶血性贫血及检验(HA)

溶血性贫血及检验(HA)
溶血性贫血及检验(HA)
RBC 酶 缺 乏 症
正常RBC的糖代谢分两条途径 ①无氧糖酵解:为代谢的主要途径,约占90%,
是RBC生存的主要能量来源。
溶血性贫血及检验(HA)
②戊糖旁路:给RBC提供还原能力,约占5%-10%。 此途径产生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和谷胱甘肽 (GSH),可以防止RBC产生的 H2O2等氧化剂对 RBC的损坏。
溶血性贫血及检验(HA)
※ 如果RBC膜上某种骨架蛋白的量或结构发 生变化,RBC的形态和功能就会出现异常,而发 生溶血。
溶血性贫血及检验(HA)
遗传性球形RBC增多症(HS)
一、概念:HS是由于遗传因素使RBC膜中某种骨架蛋白 缺陷而引起RBC由双凹盘形变成球形→致RBC柔韧性 减低,变形性差,容易在脾脏阻留破坏而引起的溶 血性贫血。 特征:①PB中球形RBC↑ ②RBC脆性↑ ③脾切治疗效果好
溶血性贫血及检验(HA)
G-6-PD酶缺乏症
一、概念
是由于与RBC戊糖旁路代谢有关的G-6-PD酶基 因遗传性缺陷而引起的HA。发病率有地区性差异, 河南南部地区发病率较高。
溶血性贫血及检验(HA)
特征: ① 血管外及血管内溶血均有 ② 慢性血管内溶血的实验可以阳性 ③ 高铁Hb还原实验阳性
④ 海恩茨小体(Heinz)阳性率↑
血管 N
N
RBC本身异常性HA
定义:是一类由于RBC自身异常而致破坏过多,且 超过了BM代偿能力,而引起的各种HA。
分类:包括RBC膜异常、代谢酶异常、珠蛋白肽链 异常。
特性:多为血管外溶血,但也有血管内溶血,也可 二者同时存在。
溶血性贫血及检验(HA)
二、RBC 膜 的 结 构
人类RBC 膜有50%脂质,50%为蛋白质, 其中脂质双层形成基本结构,蛋白质镶嵌在脂质 双层中或衬于内表面。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实验室检查
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
⑤血管内溶血的检查:
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大量溶血时可检测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有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应与肌红蛋白尿鉴别 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阳性多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
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网织红细胞增多,绝对值升高
外周血中出现幼红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红细胞形态异常:多染性、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红细胞碎片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讲授目的和要求
掌握溶贫的诊断步骤,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 掌握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贫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主要实验室检查特点
讲授主要内容
HA的定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病因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临床表现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耗损 溶血性疾病:发生溶血,骨髓能够代偿(6-8倍能力),不出现贫血
病 因
红细胞内在缺陷
遗传性: 膜的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酶的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 珠蛋白生成障碍:即血红蛋白病 肽链合成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 肽链质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致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
血细胞膜CD55、CD59分析(流式细胞术) 参考范围:外周血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5% 临床意义:PNH患者外周血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10%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酶缺陷检测
溶血性贫血——筛查检测
肾脏
溶血性贫血——筛查检测
• • •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含铁血黄素尿试验
• 红细胞寿命测定
溶血性贫血——筛查检测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50mg/L 临床意义: 1.血管内溶血时明显增高。 2.血管外溶血时正常。 3.自身免疫性溶血、珠蛋白异常时轻度增高。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膜缺陷检测
红细胞渗透脆性 试验:测定红细胞 对不同浓度低渗氯 化钠溶液的抵抗力。 渗透脆性,它与红 细胞膜面积与细胞 容积的比值有关。 参考值:开始溶 血 0.42 % ~ 0.46 % (4.2 ~ 4.6g/L) NaCl 溶液, 完全溶血 0.28 % ~ 0.34 % (2.8 ~ 3.4g / L)NaCl 溶液。 临床意义 1. 脆性增高 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时氯化钠溶 液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提前两管 (0.04%或 更高),即开始溶血>0.50%、完全溶血> 0.38%NaCl溶液时为脆性增高。主要见于遗 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病人的红细胞有继发球形化,渗 透脆性也可增高。脆性增高也可见于遗传性 椭圆形细胞增多症。轻症病人或急性溶血才 发作后,外周血中球形细胞较少,检测结果 可能在正常范围,此时应考虑做温 孵育后渗 透脆性试验。 2. 脆性减低 常见于海洋性贫血。也可见于缺 铁性贫血、某些肝硬化及阻塞性黄疸等。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第三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以补偿其损耗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

正常红细胞的生存时间平均为120天,故体内红细胞每天约有1/120衰老而被破坏。

当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加。

骨髓将代偿增生以维持平衡。

正常人骨髓具有6~8倍的代偿造血功能,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发生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

如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至15~20天以下,破坏速度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

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这种内在瑕疵大多就是遗传性的,包含白细胞膜瑕疵、血红蛋白中珠蛋白肽链的制备量或结构异常、以及与红细胞新陈代谢有关的酶瑕疵。

常用的疾病例如遗传性球形细胞激增症、异常血红蛋白病及海洋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

但也需有获得性的红细胞内在瑕疵.例如阵发性呼吸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溶血可因免疫反应、化学、物理及其他生理因素作用于红细胞而发生。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化学毒物或药物、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或微血管病、溶血性病原体感染等所致的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这一类溶血性贫血都是后天获得性的。

按甲状腺出现的部位分类,可以分成血管内甲状腺和血管外甲状腺。

血管内溶血是红细胞在血管内(循环血液中)以溶解方式直接破坏,血红蛋白被释放入血浆,形成高血红蛋白血症,多为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常表现为急性溶血。

血管外甲状腺就是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就是在脾),被巨噬细胞毁灭而毁坏。

放出的血红蛋白就在巨噬细胞内分解代谢,不形成血红蛋白血症,多为遗传性的(遗传性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则为血管内溶血),常表现为慢性溶血。

有些溶血性贫血则兼有血管内和血管外两种溶血方式,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l.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的有关检验(1)红细胞寿命测量:用51cr标记红细胞测量红细胞的半衰期(t1/2),正常红细胞半衰期为25~32天。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二)2024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二)2024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二)引言: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红细胞溶解增加引起的血液疾病。

实验室检测在诊断和评估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以便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正文:一、红细胞指标的测定1. 血红蛋白测定:通过测定全血或血清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评估溶血性贫血的程度。

2. 红细胞计数:通过计算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确定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减少情况。

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分布情况,帮助鉴别溶血性贫血与其他疾病。

二、血清标志物的测定1. 胆红素测定:通过测定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来评估溶血性贫血的程度,可区分溶血性贫血的类型。

2.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高乳酸脱氢酶水平提示溶血性贫血进展较严重,可协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3.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通过测定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水平,推测血红蛋白溶解释放的胆红素量。

三、血型与抗人球蛋白试验1. ABO血型与Rh(D)血型测定:确定患者血型,为输血提供参考依据。

2. 抗人球蛋白试验: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对人类红细胞的球蛋白反应,判断溶血性贫血存在的机制。

四、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检查1. 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红细胞形态,鉴别溶血性贫血与其他类型贫血的区别。

2. 骨髓涂片检查:观察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情况和异常,评估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五、其他辅助检查方法1. 血培养:筛查溶血性贫血与感染相关的细菌或寄生虫。

2. 自身抗体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帮助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总结: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红细胞指标测定、血清标志物测定、血型与抗人球蛋白试验、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通过这些检测手段的组合使用,能够准确诊断溶血性贫血的类型和病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疾病的监测提供依据。

溶贫检验ppt课件

溶贫检验ppt课件
34
方法
➢ 30%红细胞悬液的配置(1)取患者的血液2ml, 枸橼酸钠抗凝, 混匀,2000转/分离心5分钟;(2)吸出血浆,沉淀的红细胞用8 倍体积的生理盐水洗涤三次,每次2000转/分离心5分钟;(3) 最后沉淀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30%的红细胞悬液。
14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
➢ 原理:当血浆中血红蛋白超过肾阈值1.3g/L 时,则可通过肾小球滤过,经过肾小管时被肾小 管上皮细胞嗜取,分解为含铁血黄素沉积在上 皮细胞中,并随着上皮细胞脱落从尿中排出。 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其中的 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在酸性环境下产 生普鲁氏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尿沉渣肾小 管上皮细胞内外可见直径1~3um的兰色颗粒。
• 参考值:0.5~1.5 Hb/L
12
血清Hp检测的原理(火箭电泳法)
• 将稀释后的Hp抗血清与已融化的2%琼脂糖混匀, 制备凝胶板。在凝胶板上加入一定量的受检血 清(抗原),在电场作用下,定量的抗原在含 有定量抗体的琼脂凝胶中泳动,在一定的时间 内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火箭样沉淀峰,此峰的高 度与抗原浓度成正比,测量峰的高度与标准样 品峰值通过直线回归方程式,计算出受检者血 清中Hp的含量。
9
注意事项
• 采血和分离血浆的过程中,应严格防止 发生体外溶血,以免造成假阳性。
• 一切器材,用前用盐酸浸泡24h,流水冲 洗后再用蒸馏水洗三次,以避免Hb污染 造成假阳性。
• 过氧化氢的浓度要准确,应新鲜配制。 • 当测定管的光密度超过0.6时,应将血浆
稀释后重新检测。
10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measurement of haptoglobin) • 常用的方法有:
15
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溶血性贫血定义、临床分类、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溶血性贫血定义、临床分类、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查和诊断
8
Membrane abnomalties perpheral blood film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Normal
Hereditary elliptocytosis
溶血性贫血定义、临床分类、实验室检
查和诊断
9
RBC自身异常性溶贫-酶缺陷
戊糖磷酸途径酶缺 陷:葡萄糖-6-磷 酸脱氢酶(G6PD) 缺乏症
溶血性贫血定义、临床分类、实验室检
查和诊断
14
正常血红蛋白的种类
类型
肽链
所占比例
HbA
α2β2
HbF
α2γ2
HbA2
α2δ2
正常成人>95% 正常成人<2% 为胎儿期Hb主要成分 正常成人2%-3%
溶血性贫血定义、临床分类、实验室检
查和诊断
15
地中海贫血
溶血性贫血定义、临床分类、实验室检
查和诊断
Leg ulcers 18
环境异常所致的溶贫
特点:通常是获得性的;溶血多在血管内,除AIHA外。 分类:
1. 免疫性 2. 血管性 3. 生物因素 4. 理化因素
溶血性贫血定义、临床分类、实验室检
查和诊断
19
环境异常所致的溶贫
1. 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 温抗体或冷抗体型(冷凝集素、D-L抗体) 原发性或继发性(SLE、病毒或药物) 同种免疫性 血型不符输血 新生儿溶血
无氧糖酵解途径酶 缺陷:丙酮酸激酶 (PK)缺乏症
溶血性贫血定义、临床分类、实验室检
查和诊断
10
G6PD缺乏症
蚕豆病(favism)
海因小体(Heinz body)是红 细胞内变性珠蛋白的包涵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血性贫血的检查目的和步骤
文章发布者:李基文来源:收藏本文
(一)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
可根据红细胞破坏增加和骨髓代偿功能增强而确定。

1.红细胞破坏增加的证据。

(1)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

血清胆红素浓度不仅决定于溶血的程度,还决定于肝脏清除间接胆红素的能力,故黄疸为轻度或中度,血清胆红素一般在
17.1-51.3ukmol/L(1-3mg/dl)左右,很少超过136.8umol/L(8mg/dl),当黄疸不显时,并不能排除溶血性贫血。

(3)尿内尿胆原的排泄量增多。

尿内尿胆原和尿胆素常增加。

在肝功能减退时,肝脏无能重复处理从肠内吸收来的尿胆原,尿中尿胆原也会增加,故对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价值不是很大。

粪内尿胆原是增加的,但粪内尿胆原的定量测定现在已不在用作诊断方法之一。

尿内胆红素阴性,除非同时有阻塞性黄疸。

(4)血浆结合珠蛋白明显减少或消失。

结合珠蛋白是在肝脏产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清糖蛋白,正常值为0.7-1.5g/L(70-150mg/dl)。

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结合珠蛋白含量均降低。

在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或皮质类固醇治疗时可以增多。

因此,在解释结果时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5)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正常血浆内有少量游离血红蛋白,一般正常不超过50mg/L(5mg/dl),当大量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可达2.0g/L(200mg/dl)。

血浆中有高铁血红白蛋白存在时,血浆变成金黄色或棕色,可用分光光度计或血清电泳证明其存在。

在血管内溶血后,它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为几小时至几天。

(6)尿内出现血红蛋白(急性溶血)或含铁血黄素(慢性溶血)。

(7)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红细胞的生存时间因溶血的轻重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可用放射性铬(51Cr)加以测定,正常红细胞的T1/2(51Cr)为25-32天,此值低于正常表示红细胞的生存时间缩短,也表示溶血增多。

由于放射性核素检验的技术操作不够简单方便,观察时间又长,故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少,大多用于科研工作。

2.骨髓代偿性增生的证据。

(1)网织红细胞增多。

这是溶血性贫血重要证据之一。

网织红细胞增多至5-20%,急性溶血者可高达50-70%以上,但在发生再障危象时,网织红细胞数可减低或消失。

(2)末梢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其数量一般不多。

并可见到嗜多色性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和异形较明显。

可见到球形、靶形、镰形、盔形或破碎红细胞。

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增多,但在某些溶血性贫血时也可以减少。

急性大量溶血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

(3)骨髓内幼红细胞增生明显增多,粒红比例下降或倒置。

少数病例如有叶酸缺乏,可出现类巨幼细胞,经用叶酸治疗后即消失,个别病例如正值“再生障碍危象时”,红系细胞显著减少。

(二)确定属于哪一种溶血性贫血,可根据需要选作下列特殊试验。

1、红细胞形态观察
成熟红细胞形态改变可为溶血性贫血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如球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及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靶形细胞提示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E病、血红蛋白C病等;盔形细胞、破碎细胞,表示机械性溶血性贫血;镰形细胞,表示镰形细胞性贫血,数量往往不多。

2、红细胞脆性试验
是反映红细胞表面面积与容积比例关系的一种检验方法。

如红细胞表面面积/容积比例缩小。

则脆性增加,比例增大则脆性减低,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脆性减低见于靶形红细胞症。

3、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测定体内有无不完全的抗体。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测定患者红细胞上有无附着不完全抗体,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测定患者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表示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进一步作①血清学检查以明确抗体的性质;②查明原发病的性质,例如全身性红斑狼疮、淋巴肉瘤等。

4、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
即将患者红细胞与加有1/6N盐酸的同型正常血清混合。

37℃温箱中孵育1-2小时后,可见溶血现象,即为阳性,阳性结果表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糖水溶血试验也作为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之过筛试验。

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正常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75%,G-6PD缺乏时还原率降低。

此外,荧光点试验、抗坏血酸-氰化物试验及(或)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阳性结果也表示G6PD缺乏。

G6PD缺乏决定性的试验需要酶定量,红细胞溶血产物与G6PD和NADP 孵育,以分光光度计340nm测定NADP生成NADPH的还原率。

6、自溶血试验溶血能被ATP纠正而不被葡萄糖纠正提示丙酮酸激酶缺乏。

7、异丙醇试验及(或)热变性试验
阳性结果表示不稳定血红蛋白。

8、血红蛋白电泳和抗硷血红蛋白试验
用于诊断地中海和其他血红蛋白病。

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分辩某些血红蛋白及其含量,HbA是正常人Hb主要成分,占95%。

HbA2含量不超过3%,而抗硷试验则是利用HbF对硷性溶液的抵抗力比其他各种血红蛋白高,在硷性溶液中作用一定
时间后,其他各种血红蛋白可变性或沉淀,而HbF则不受影响,以此可检查HbF 含量小于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