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药物组成】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方歌】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凑,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
【出处】《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药方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方解】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梓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阳黄为湿热侵袭机体,兼有外感证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既可散外邪又可内清湿热。
【主治】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现代应用】
1、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
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症、狐臭等。
2、以发热、水肿为表现的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毒症、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淋病、膀胱炎等。
3、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者,见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术后黄疸、胰头癌、妊娠期黄疸等。[1]
【注释】
钱氏曰:瘀者,言留蓄壅滞也。伤寒之郁热与胃中之湿气互结,湿蒸如淖淖中之淤泥,水土黏泞而不分。《经》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盖以湿热胶着,壅积于胃,故云瘀热在里,必发黄乜。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能治表,利小便,解郁热,故以此主之。
澜氏曰:此证虽日在里,必因邪气在表之时有失解散,故今虽发黄,犹宜兼汗解以治之。
【先辈之论说】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疥癣内陷,一身瘙痒,发热喘咳,肿满者,加反鼻(详拾掇篇中)有奇效。生梓白皮采用不易,今权以干梓药或桑白皮代之。
求真按余曾以本方兼用伯州散治湿疹内攻性肾炎。
【药物组成】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方解: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
连翘、梓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
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
阳黄为湿热侵袭机体,兼有外感证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既可散外邪又可内清湿热。
主治: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经方新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白鲜皮30g,地肤子20g,天虫20g,蝉蜕15g,治疗皮疹瘙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银花30g,连翘30g,赤芍15g,丹皮12g,紫草20g,治疗药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石膏30g,防风12g,白术12g,益母草30g,桑皮20g,治疗风水(急性肾小球肾炎)。
医案举例
例1患者,男,29岁。外出助工,劳作汗出,身感疲乏,晚间
以宴酒招待。夜半,身起风疹块瘙痒,皮肤红润,全身发热,咽痒,喘气喉有憋闷感,口烦渴,尿赤舌红,脉浮滑稍数。
辨证:风疹瘙痒,热郁肌表。
治法:解表退热,疏风止痒。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组成:麻黄5g,连翘30g,杏仁12g,荆芥15g,防风12g,生石膏20g,滑石15g,白鲜皮20g,地肤子30g,天虫15g,赤小豆30g,生姜15g。1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服。
复诊:药服4剂,热退身凉,皮疹消退,烦渴已除,脉不浮滑而转虚缓。为根治不反弹,继服上方去石膏、滑石,加当归15g,赤白芍各15g,4剂愈。
例2 患者,女,15岁。春令发病,开始面睑浮肿,尿少微咳,身发低热,咽痒微痛,精神疲惫,四肢乏力,继而下肢浮肿,尿浊有沫,小腿有皮疹少许,舌红苔腻微黄,脉浮数。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颗粒管型(+)。
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辨证: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组成:麻黄6g,杏仁12g,生石膏30g,连翘20g,赤小豆30g,鲜茅根40g,滑石18g,公英30g,桑皮20g,益母草30g,瞿麦15g,甘草10g,生姜15g(切)。1.5剂/日,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
复诊:药服5剂,尿多肿消,热退神爽,疲乏感也有恢复。复查尿常规:蛋白微量,红白细胞管型消失。原方麻黄、生石膏
减量,加茯苓30g,白术15g,继服5剂,诸症悉除。尽管病症恢复如此之快,嘱其间断服药,不可骤停,定期检查,以防反弹,恐
转慢性。
黄疸——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刘某,女,14岁,北关小学学生,1985年8月23日初诊。先是伤于饮食,纳谷不化,大便溏稀。后复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身痒。初仅小便色黄,继则目睛亦黄。右胁胀痛,口苦思冷,舌尖红,苔黄腻,脉象浮滑。化验检查:TTT10U,TFT++,G PT198U,黄疸指数21U。诊断为急性黄疸肝炎。其父认为西药无抗病毒特效药,师心自用,求服中药以治观其脉症,此黄疸为湿热瘀结而成。尤怡云:“黄疸……为脾胃积热,而复受风湿,瘀结不散,湿热郁蒸。或伤寒无汗,瘀热在里所致。”阐明黄疸系表邪郁闭,汗出不彻:湿热瘀结,外不得散,内不能利而成。今表邪尚在,故宜解表散邪,清热化湿。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10g 连翘15g 赤小豆30g 茵陈30g 杏仁10g 桑皮15g 甘草4.5g 二剂
并嘱禁忌肥甘食品。
二诊:恶寒发热止,头汗出,仍纳呆化迟,胁痛口苦,舌尖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表邪已解,应从里治。拟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30g 川军6g 栀子10g 赤小豆30g 苡仁30g 柴胡
12g 滑石15g 茯苓10g 三剂
三诊:药后泄泻数行,饮食增加,右胁痛减,目黄已轻。精神明显好转,身痒仍甚,为湿热瘀邪趋表外出之象。
似此,则仍宜表里同治,令蕴郁之邪,两解而去。拟:麻黄10g 连翘15g 赤小豆30g 杏仁10g 桑皮15g 茵陈30g 川军6g 栀子10g 板蓝根15g 三剂
四诊:黄疸基本消退,纳便如昔,身痒止。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为除净余邪,原法不变。拟:
茵陈30g 川军6g 栀子10g 连翘15g 赤小豆30g 柴胡12g 黄芩10g 甘草6g 半夏10g 五剂
9月18日再诊时,已无自觉症状,化验室报告:肝功正常。嘱其饮食调养。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体会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可以解表散邪,清热除湿退黄,主治兼有表邪的湿热黄疸病证,原文记载有“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麻黄二两(去节),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其中“黄”即黄疸,言主症,“瘀热”言病机,意即本方原为黄疸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