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介绍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方法参阅多种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综合、归纳,便于查阅。结果低分子肝素通过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凝血活性因子xa(fxa)的抑制作用而影响患者的血栓形成和凝血能力。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当提高剂量,效果更佳。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38-01

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lmwh)是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未分级肝素分子构效时发现的一组分子量不均一的硫酸多糖混合物。与未分级肝素相比具有抗血栓作用强,出血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抗凝作用强,对凝血因子影响小,出血并发症少。可用于防治骨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其抗血栓形成主要机制在于通过与抗凝血酶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对xa因子和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平均分子量约为4-6kd。具有选择性抗凝血性比值一般为1.5-4.0,而普通肝素为1左右,分子量越低,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越强,这样就使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增多趋势,尤其多见于下肢手术或创伤患者。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抗凝对比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 抗凝对比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特点在于:1.对Xa和XIIa因子的抑制作用比对IIa因子的抑制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2.抗凝作用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抑制,而低分子肝素不会;3.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点最重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如透析插管,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形成,同时又不用太担心出血的危险,所以只要病人经济允许(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为O.5~3万。由于其生物活性不一,仅低分子的1/3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高分子部分易致出血、血小板减少、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范围应用受限。为此,近年国内外致力于低分子肝素的开发,将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间的肝素片段。因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释血的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抗凝效果和纤溶作用得以增强,而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大为减弱,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极小,加之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固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透过胎盘屏障,给药更为方便而禁忌症少,因而倍受临床青睐,目前广泛用于下列疾病:血液透析:普通肝素虽为透析时的常用抗凝剂,但抗凝效价欠稳定,易致血小板减少、出血危险性大,久用尚有骨质疏松和脂类代谢紊乱之虑。近年尝试低分子肝素,发现该药抗凝血作用良好,不发生出血和脂代谢紊乱。推荐为普通肝素的安全、有效替代品。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各制品之间,因分子量、血浆清除率、剂量、用法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彼此间应视为明显不同的制剂,不可混用。

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生殖与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生殖及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在妇产科疾病、生殖及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是在复发性流产保胎中使用频繁。低分子肝素的抗凝功能让很多未曾使用过该药的同行甚为忧虑,担心用药后造成母体和/或胚胎出血。为了让更多的同行学会正确使用低分子肝素,我将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生殖及复发性流产中的使用做了简述,每种病症都注明具体用药方法和疗程。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 血栓前状态 因持续高血凝状态而导致的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称为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又称为易栓症。这种血栓前状态不一定发生血栓性疾病,但可能选择性影响子宫胎盘循环而导致胎盘发生微血栓,形成胎盘纤维沉着、胎盘梗死灶,从而引起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胚胎发育不良或流产。妊娠期发生血栓前状态的患者复发性流产(RSA)发生率很高。 PTS不是一种疾病,不能预示血栓栓塞性疾病或病理过程即将发生、何时发生或必然发生,但在一定条件或诱因下有利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严重者造成孕产妇死亡。 易栓症分为获得性易栓症和遗传性易栓症。前者主要指抗磷脂综合征(APS)、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机体存在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等。后者主要包括蛋白S(PS)缺陷症、蛋白C(PC)缺陷症、抗凝血酶Ⅲ(AT-Ⅲ)缺陷、F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变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亚甲基四氧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等。 1、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0.05-0.1/d;或波立维75mg/d;或磺吡酮0.2、tid;或双嘧达莫25-50mg,tid;或噻氯匹定0.25,每日1-2次。以上药物单独使用或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 2、低分子肝素 预防性用药:排卵后即开始低分子肝素治疗,帮助定植、胎盘形成,每天注射低分子肝素1支,如依诺肝素4000U或速碧林4100U或达肝素5000U。根据文献报道有多种方法。 ①持续用到产后6周; ②D-二聚体(DD)降至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停药; ③妊娠12周停用; ④孕23周评估胎儿体重正常可停用肝素。 根据D-二聚体水平选择药物剂量: 早孕时DD0.75-1.5mg,每天注射低分子肝素1支;DD1.5-3.0mg每天注射低分子肝素2支;3-6mg每天注射低分子肝素3支; 孕12周以上DD≥1.5倍时每天注射LMWH1支。 抗凝治疗:在静脉血栓栓塞初发作后通常需要6个月的抗凝治疗,每天注射LMWH2支。既往有血栓史,在妊娠前就开始用LMWH抗凝治疗,产后继续抗凝治疗6-12周。 LMWH可在阴道分娩后4~6小时或剖宫产后6~12小时重新开始,或可改为口服华法令;二者均不影响哺乳。 监测肝素治疗的指标主要为APTT,使肝素剂量控制在健康对照的1.5-2.0倍为宜。超过2倍减量或停药。 3、D-二聚体全孕期参考值 未孕 0-0.55mg 孕<13周 0-0.7mg 孕14-20周 0-1.7mg 孕21-27周 0-2.8mg 孕28-34周 0-3.25mg 孕>35周 0-3.5mg

低分子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区别

有区别的,首先分子组成上,肝素阴离子一个是结合一价的钠离子,另一个是结合二价的钙离子。在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上,二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医学发展的趋势是低分子肝素钙,是肝素钠的在加工产物。保证了肝素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低分子肝素前体是肝素,而肝素是从猪大肠提取的。肝素是一类物质。通过裂解得到了依诺肝素、那曲肝素、达肝素、国产低分子肝素(克赛的裂解方式是制造工艺是不能仿制的)。由于裂解方式有差别得到了不同分子量和抗xa 与抗iia的比值不同(克赛比值最大4:1),导致抗凝的效果不同。所以国内的靠离子区分(不严谨)。 注: 低分子肝素是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的仿制和传统意义上的仿制是不同的。 欧盟理事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及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等权威机构的共识是: 不同的生物制剂产品之间是不能互换的。这提示在临床选择药物时,应牢记不能仅凭仿制产品声称具有与依诺肝素相同的分子量、抗因子Xa或抗因子Ⅱa活性,和/或抗Xa/抗Ⅱa比值,就认为两者具有相同的药理学活性、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肝素(包括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都是抗凝血药。 肝素分类 (1)普通(标准)肝素是由猪或羊黏膜提取,平均分子量为15000,相当稳定。 (2)通常把分子量小于6000的称为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半衰期较长,抗血栓效果好,而抗凝出血倾向较弱,有取代普通肝素的趋势。近年临床常用的有: 达肝素钠(法安明)、依诺肝素钠(克赛)、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那屈肝素钙)。

(3)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肝素制剂中还有低抗凝活性肝素、改构型肝素、类肝素等,这些药物特点是具有低抗凝、高抗栓、作用时间长和出血作用少的优点,很有开发前途。 肝素钠: 本品系自猪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质,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抗凝作用。它对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均有影响,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可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口服不吸收,皮下、肌肉或静脉给药均吸收良好。 肝素钙与肝素钠作用相似,但本品皮下注射后不减少细胞间毛细血管的钙胶质,也不改变血管通透性,基本上克服了肝素钠皮下注射易致出血的副作用。本品还有明显的抗肾素和抗醛固酮的活性

肝素钠市场分析报告

肝素钠市场分析报告 2020-2020年粗品肝素钠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第一章粗品肝素钠产品概述 第一节产品定义、性能 第二节应用分析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海外中国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加的同时,不少学成的中国留学生也选择留在当地继续工作。这不仅给留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当地社会的机会,也为当地企业带来活力和本地员工所不具备的世界性眼光。日本一些地方企业看到了外国留学生的作用,制定了雇佣外籍员工的相关制度,既给外国留学生就业开辟新途径,又加深了国家之间的民间往来。 现将拟聘用人员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示时间为: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8日。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书面向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体育局反映。 第二章中国粗品肝素钠环境分析 第一节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 第二节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第三章中国粗品肝素钠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粗品肝素钠行业现状分析 第二节粗品肝素钠竞争格局分析 第四章中国粗品肝素钠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中国粗品肝素钠供给分析及预测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团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使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关。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少数党员干部的放任自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带坏了一批干部,从而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中国XXXXXX党内监督条例》颁布,这有力的说明了我们党有决心有信心把反腐倡廉工作抓紧抓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认认真

真的学,扎扎实实地学,并深刻体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XX斗争地重要性,使自己有强烈地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并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节中国粗品肝素钠供给因素分析 第三节中国粗品肝素钠需求分析及预测 2020年06月26日合肥二十一世纪外语培训部在互联网上公布招聘俄语老师信息,主要内容为以下: 发布日期:2020-06-26工作地点:合肥招聘人数:1 职位职能: 兼职 职位描述: 兼职俄语老师 第四节中国粗品肝素钠需求因素分析 第五节中国粗品肝素钠价格分析及预测 一、中国粗品肝素钠当前市场价格及分析 第三条甲方定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交付乙方使用。 如遇下列特殊原因可延期交付使用,但不得超过______天: 1.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2.施工中遇到异常困难及重大技术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3.其它非甲方所能控制的因素。 上述原因必须凭深圳市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为依据,方能延期交付使用。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张少丽 柳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545200 【摘要】随着血栓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关于抗凝药物的临床研究也逐渐深入,更进一步对不同抗凝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有详细了解。本文综述目前抗凝药物临床研究文献,探析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 【关键词】抗凝药物;研究进展;临床应用 血栓是因为患者血管腔内,其血液发生凝固或者是血液中有些有形成分发生粘集问题形成的,一般情况下血栓的组成是沉积的血小板、不溶性纤维蛋白、陷入的红细胞或者是集聚的白细胞,属于是一个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遗传和环境作用变化过程。目前血栓疾病已经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血栓疾病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的则是抗凝药物。其中传统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有普通肝素、华法林以及低分子肝素等等,同时这些药物的临床价值已经被广泛了解。目前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抗凝药物,其在临床应用中各具特点,同时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重点综述抗凝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1、肝素类抗凝药物 在人体中肝素钠是由肥大细胞合成,在临床应用最早的也就是肝素类抗凝药物,一开始由动物体内提取而得,之后逐渐出现人工合成。其作用机制则是增加抗凝血酶III和凝血酶的亲和力,以此对内源性凝血通活通路产生阻止作用,起到抗凝效果。其中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均不能够通过胎盘,因此对妊娠妇女和胎儿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1.1 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起效快、安全性差和抗凝效果稳定性不高的特点。但是其在临床应用中依然具有良好效果。其中王瑜等在临床研究中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应用小剂量普通肝素,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尿蛋白以及血清总胆固醇,同时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和血纤维蛋白原也得到显著改善,早期应用小剂量普通肝素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不但效果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王志勇等则在临床研究中对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达到肝素化的影响因素,作了详细分析,得出年龄大、入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小、合并冠心病、肝素初始剂量大、三酰甘油低、纤维蛋白源低以及不饮酒、不吸烟患者更容易达到肝素化,同时其也是影响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达到肝素化的单因素,年龄和肝素起始剂量对其肝素化具有正性作用,其余因素则对肝素化具有负性作用。 1.2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在普通肝素的基础上分离得到的,其对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作用明显小于普通肝素,在临床使用中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林剑萍等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别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最终得出两组患者的透析器凝血和止血时间差异不大,但是应用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患者,其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更高安全性。周曼云等在短暂性脑缺乏发作临床治疗中,对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疗效作了对比性分析,最终得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低分子肝素的出血毒副作用比较低,因此在临床中更值得推广应用。杨光等则在临床对低分子肝素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应用时间对血小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在其术后适当的延长低分子肝素应用时间,能够对血小板消耗适当的减少。 2、维生素K拮抗剂 华法林属于是香豆素类维生素K拮抗剂,其主要是对肝脏合成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素II、VII、X以及IX产生干扰作用,以此对血液凝固实施抑制。其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主

低分子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区别

有区别的,首先分子组成上,肝素阴离子一个是结合一价的钠离子,另一个是结合二价的钙离子。在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上,二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医学发展的趋势是低分子肝素钙,是肝素钠的在加工产物。保证了肝素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低分子肝素前体是肝素,而肝素是从猪大肠提取的。肝素是一类物质。通过裂解得到了依诺肝素、那曲肝素、达肝素、国产低分子肝素(克赛的裂解方式是制造工艺是不能仿制的)。由于裂解方式有差别得到了不同分子量和抗xa与抗iia的比值不同(克赛比值最大4:1),导致抗凝的效果不同。所以国内的靠离子区分(不严谨)。 注:低分子肝素是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的仿制和传统意义上的仿制是不同的。欧盟理事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及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等权威机构的共识是:不同的生物制剂产品之间是不能互换的。这提示在临床选择药物时,应牢记不能仅凭仿制产品声称具有与依诺肝素相同的分子量、抗因子Xa或抗因子Ⅱa 活性,和/或抗Xa/抗Ⅱa比值,就认为两者具有相同的药理学活性、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肝素(包括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都是抗凝血药。 肝素分类 (1) 普通(标准)肝素是由猪或羊黏膜提取,平均分子量为15000,相当稳定。 (2) 通常把分子量小于6000的称为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半衰期较长,抗血栓效果好,而抗凝出血倾向较弱,有取代普通肝素的趋势。近年临床常用的有:达肝素钠(法安明)、依诺肝素钠(克赛)、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那屈肝素钙)。 (3) 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肝素制剂中还有低抗凝活性肝素、改构型肝素、类肝素等, 这些药物特点是具有低抗凝、高抗栓、作用时间长和出血作用少的优点,很有开发前途。 肝素钠:本品系自猪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质,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抗凝作用。它对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均有影响,在体内外均有抗

肝素钠市场分析汇总

肝素市场分析 2010年我国肝素及其盐的出口沿袭了2009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再度走出火爆行情,出口量价同创历史新高:出口量为114.4吨,同比增长2.42%;出口金额达11.92亿美元,同比增长71.68%;出口平均价格10475.1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67.63%。肝素及其盐出口额已超过VC,跃居为我国第一大西药重点出口商品。 2010年,我国肝素及其盐共出口到5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集中度很高,前五大出口市场为法国、美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所占出口比重累计高达86.32%。不同市场出口情况差异较大,如对法出口量价同比大幅增长,因为赛诺菲-安万特继续加大了采购订单;但是对美国、意大利的出口量同比则明显萎缩,可能是由于肝素价格过高,影响了客户采购积极性。 肝素作为抗凝血剂,于1935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已被收入世界各主要国家《药典》。 肝素首先从新鲜的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中提取并制成肝素粗品,肝素粗品中含有病毒及蛋白质,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需进一步提纯以制成肝素原料药,通常以钠盐或钙盐的形式存在,称为肝素钠(Heparin Sodium)或肝素钙,在使用中尤以肝素钠为主。肝素原料药主要的质量指标为效价,含义为每毫克(mg)肝素原料药含有的肝素活性单位(IU)。肝素原料药每毫克含有的活性单位(IU)越多,表示其品质越好、抗凝血的生物活性越强。各国《药典》均对肝素原料药规定了最低效价标准,以规范和控制肝素原料药的质量。一般而言,肝素原料药的效价为150-200IU/mg。 肝素原料药可直接被用于制成标准肝素制剂,或进一步加工制成低分子肝素原料药,再制成低分子肝素制剂。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制剂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素类产品主要包括:肝素粗品、肝素原料药、标准肝素制剂、低分子肝素原料药以及低分子肝素制剂。其中肝素粗品是肝素原料药的原料,肝素原料药是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原料药的原料,低分子肝素原料药是低分子肝素制剂的原料。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08T14:32:41.5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张玉倩 [导读] 根据LMWH的药理作用,结合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推广。 大连大学 116000 摘要:肝素是临床医疗当中的常用药物,在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随着肝素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低分子肝素(LMWH)开始作为新制剂在临床医疗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注射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髙、出血负作用少的优点,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深静脉血栓及糖尿病肾病等具有显著的疗效。根据LMWH的药理作用,结合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引言:低分子肝素(LMWH)是由普通肝素(UFH)酶解或化学降解获得,LMWH是一种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000,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凝血、抗血栓、抗炎及抗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有效调节细胞增殖,能够预防腹部术后粘连,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预防术后血栓有着良好的疗效,减少了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正逐渐取代UFH在临床医疗当中的地位。本文就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 1.1抗凝血作用 LMWH主要通过对凝血酶(FIIa)和凝血活性因子(FXa)的抑制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T-Ⅲ)与LMWH的结合。结合AT-Ⅲ的LMWH,与FIIa和FXa的结合能力增强。LMWH由于糖链相对较短(低于18个单糖的长度),不能直接与FIIa结合而起到抑制作用,而对于FXa可以直接发挥抑制作用,LMWH抗FXa的能力更强。研究表明,LMWH抗FXa与抗FIIa的活性之比(2~4)高于UFH(1),减少了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2抗血栓作用 由于FIIa被激活,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更多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由于LMWH被血管内皮吸收而释放。在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下,FII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力,LMWH能够抑制二磷酸腺苷对血小板聚集的促进作用,通过抑制FXa进而抑制FIIa的激活,LMWH的抗血栓作用明显优于UFH。 1.3抗炎作用 LMWH抗炎作用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目前还未得出统一的结论。一部分人认为LMWH抗炎作用是独立于抗凝血作用之外的性质,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抗炎作用与LMWH对FXa的抑制作用有关,经由抗凝途径介导而发挥作用。在给予Ball/c小鼠LMWH的实验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引起的白细胞滚动、粘连和组织浸润,会由于LMWH的作用而减少。在TNFα之后给予LMWH,减少了白细胞滚动,对白细胞的粘连和组织浸润无影响。由此可见,LMWH的抗炎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来实现。根据研究显示,白细胞抑制黏附分子能够促进LMWH抑制白细胞黏附聚集的作用。在临床应用当中,LMWH可作为有效且安全抗炎制剂来使用[1]。 2.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研究 2.1脑血管疾病治疗 急性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是主要的脑血管疾病,在以上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都应用了LMWH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①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由动脉硬化引发的血管病变。薛东莉提出了LMWH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但是根据临床疗效来看,LMWH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疗效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接近[2]。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LMWH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十分理想,治疗简便且安全,充分发挥了LMWH与疏血通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保证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安全有效。②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破裂而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缺失,存在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患者的病情在发病48h内逐渐加重。黎敏,唐震等提出了LMWH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通过临床治疗分析和疗效评价,LMWH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LMWH的治疗效果[3]。③短暂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是一种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容易导致神经功能的损伤,患者表现为失语、瘫痪及感觉障碍等暂时性症状和体征,并会在24h内消失。LMWH钙治疗和血栓通治疗都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有效方法,根据临床试验对照,LMWH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更为显著[4]。 2.2心脏疾病及其他疾病的治疗 根据临床应用试验,基于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联合应用LMWH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LMWH联合尿激酶能够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则采用LMWH联合纳洛酮的治疗方法,以有效环节患者的血液高凝,进而改善通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在心脏疾病的治疗当中,LMWH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5]。 另外,在治疗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急性胰腺炎、扁平苔藓、癌症等疾病和预防术后血栓的过程中,都需要应用到LMWH,或单独使用LMWH进行治疗,或采用LMWH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临床治疗的质量和效率,帮助患者快速的恢复。 总结:目前低分子肝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的防治上得到广泛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抗凝血、抗血栓、抗炎等药理作用,并在临床应用实践当中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低分子肝素更大的应用价值,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对于临床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兰志新,林秀山.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02:223-224. [2]薛东莉.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 17) :2067. [3]黎敏,唐震宇,沈小平. 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J]. 循证医学,2013,04:218-224+229.

LMWH在抗凝方面较普通肝素的优势

低分子肝素在抗凝方面较普通肝素的优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许俊堂 肝素类药物抗凝作用机制 临床常规应用的肝素来源于牛肺或猪肠,经去蛋白和糖氨多糖链的降解处理变成分子量5-30kDa,含17-100个糖单位的片段。肝素类药物发挥作用的基本机构单位是戊糖(pentosaccharide)序列,通常只要三分之一的肝素分子含有戊糖序列。 肝素类药物本身不具有直接的可能活性,其作用在于和抗凝血酶(antithrombin)特异地结合,使抗凝血酶的构型发生改变,暴露出活性中心,灭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IIa(凝血酶)、IXa、Xa、XIa和XIIa等丝氨酸蛋白酶类,能够同时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活性。 肝素对因子IIa的灭活有赖于肝素-抗凝血酶-因子IIa三联复合物的形成,这需要糖单位的数目达到18个或者以上,少于18个糖单位不能灭火因子IIa。因子Xa的灭活无需形成三联复合物,少于18个糖单位的肝素仍可使因子Xa灭活。肝素分子多数在18个糖单位以上,对于因子IIa和Xa的灭活比例几乎是一样的;而低分子肝素一半以上的分子小于18个糖单位,不能灭活因子IIa,但仍能灭活因子Xa,因此,低分子肝素灭活因子Xa和因子IIa的比例为2~4/1。 普通肝素的缺点 肝素如果皮下注射,许多肝素分子被细胞外基质结合灭活,余下者才能进入血液;肝素入血后与多种血浆蛋白,与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灭活,导致小剂量肝素的生物利用度明显下降;与肝素结合的血浆蛋白许多是急性反应蛋白,在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下(如疾病的急性期和慢性期),这些血浆蛋白的浓度和结合力会发生变化。基于以上情况,小剂量皮下肝素的效果非常差或者无效;同一剂量肝素在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情况,达到的抗凝活性(APTT)明显不同;有的病人甚至较大剂量的肝素也不能达到有效的抗栓水平,称为肝素抵抗,肝素抵抗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体内抗凝血酶缺乏。 由于细胞外基质、细胞表面的受体和血浆蛋白对肝素的结合会逐渐接近饱和,使得在结合接近饱和之前,肝素的生物半衰期是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延长的,结合与灭活饱和后半衰期保持不变。一个剂量的肝素,其得到的抗凝活性很难或者根本无法预测。 肝素与血小板相互作用,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第4因子是天然的肝素灭活剂,另外,肝素对与血小板或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结合的因子Xa不起作用。肝素可和vWF因子结合抑制vWF因子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也可直接与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强,是肝素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肝素可使血小板聚集、破坏,是肝素引起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继发出血的主要原因。以上情况更多见于大分子肝素,其作用不依赖于抗凝血酶Ⅲ。 肝素制剂的另一缺陷是无法灭活和纤维蛋白或细胞外基质结合了的凝血酶,一旦停用肝素或血浆肝素水平下降,结合的凝血酶造成凝血活性的反弹,是血栓再闭塞的主要原因。 肝素分子结构和大小的不同、代谢和清除的复杂性以及多种生理功能的存

低分子肝素市场分析-浙江最新

肝素类药物市场分析 一、肝素类药物概述 (2) 1.肝素类药物简介 (2) 2.用途 (2) 二、政策支持 (2) 三、产品前景 (2) 1.庞大的患者消费群体 (2) 2.肝素临床应用的不断进展 (3) 3.肝素及衍生物药物市场的发展 (3) 四、市场情况 (3) 1.国际市场情况 (3) 2.国内市场情况 (4) 五、市场竞争格局 (4) 1.批文情况 (4) 2.批文的特点 (4) 3.竞争格局 (5) 4.低分子肝素钙市场情况 (5) 5.低分子肝素钙前景 (6) 六、浙江市场 (6) 1.低分子肝素钙浙江招标情况 (6) 2.浙江市场现状 (6) 七、产品运作思路 (6) 1.招标阶段 (7) 2.开标后目标 (7) 3.市场开发及维护 (7)

一、肝素类药物概述 1.肝素类药物简介 (1)肝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组织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化学上属于天然黏多糖类物质,其化学结构由右旋葡萄糖醛酸和右旋葡萄糖胺交替连接而成,分子量分布 5,000-30,000,平均分子量20,000。肝素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分子结构最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为保证药源安全性,各主要国家《药典》均规定,凡用于人类治疗的肝素只能来源于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 (2)低分子肝素,是肝素原料药通过化学或酶方法降解获得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肝素,通常分子量小于8000D。“低分子肝素”分为:依诺肝素钠、达肝素钠、那曲肝素钙、汀肝素钠、帕肝素钠五种。目前,国内只有依诺肝素钠、达肝素钠、那曲肝素钙、低分子量肝素钠、低分子量肝素钙。 表1、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区别 2.用途 具有抗凝、抗血栓功能。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和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从而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间接影响血小板内凝血因子的释放,所以它在人体内和人体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二、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纲要》明确提出生物医药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七大领域之一;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把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肝素类药物作为生物提取药品,属于国家鼓励类的投资项目,前景可期。 三、产品前景 肝素类药物作为经典的抗凝、抗血栓药物,在医药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主要原因在于: 1.庞大的患者消费群体

2014年血液净化行业深度报告

血液净化行业深度报告 2014-09-04国海证券 血液净化技术已成为二十世纪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血液净化市场可 分四大领域。医学进步主要依赖于医疗理念、新药研发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血液净化技术从人工肾支持治疗逐渐拓展到近百种疾病治疗,大多属于危重症的救治,被誉为与呼吸机、心脏起搏技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治疗措施,是二十世纪医学 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血液净化技术包含多种技术并可组合运用。我们首次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依据技术实施对医疗机构的依赖程度、技术原理的相关性和所用器械耗材的类型,将 血液净化市场分为血液透析服务、血液透析设备与耗材、危重病血液净化耗材、和血液净化药品四大领域。 血液透析服务: 我国透析治疗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理论市场规模将达2500 亿元。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病(ESRD,即尿毒症)患者除肾移植外几乎唯一的维持性治疗方式,且需长期坚持。据估计中国ESRD 患者约200 万人,2013 年中国整体透析治疗率在15%左右,远低于37%的全球平均治疗率,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达75%以上的透析治疗率。我国将在2030 年前后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患病率极有可能达到0.23%,即我国ESRD 患者将在2030 年突破315 万人。若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平均治疗率75%,2030 年理论市场规模将达2500 亿元。 大病医保政策极大释放透析治疗需求,社会资本发展透析服务步入黄金时代。终末期肾病已纳入国家大病医保报销范围,2014 年 6 月卫计委明确要求 6 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开。随着大病医保政策的逐步落实,整体报销比例将达90%,这将极大释放透析治疗需求。同时2014 年6 月5 日卫计委发布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严控公立医院规模扩张,要求各地暂停审批公立医院新增床位。在国务院鼓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8-14T16:22:37.5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作者:龚晓红 [导读] 复发性流产也可称之为习惯性流产,是多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孕龄妇女中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在1-5%之间,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免疫因素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宫颈内口松弛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均为其常见原因。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四川成都 611130 复发性流产也可称之为习惯性流产,是多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孕龄妇女中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在1-5%之间,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免疫因素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宫颈内口松弛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均为其常见原因。近年来,在研究中显示抗凝治疗是复发性流产较为有效方式,临床上以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等为主,其中低分子肝素在药物治疗中占有最为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不仅仅具有抗凝作用,同时联合其他方式对子宫内膜上皮上对囊胚的侵入与黏附造成影响,最终促进胎盘的形成,并且 滋养细胞增殖。除此之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抗磷脂抗体间的结合,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造成影响。 1 低分子肝素药物基础 低分子肝素主要由酶催化裂解制备或者普通肝素经化学分解所致的分子量较低肝素总称,该药物的主要成为为葡萄胺聚糖,与普通肝素相比,分子量更低,属于抗凝血酶III依赖性凝血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低分子肝素所具有的优势如下:①在皮下注射后,低分子肝素生物利用度可在90%以上;②大部分的普通肝素中抗凝血酶III与戌糖结构联合,从而对凝血因子Xa与凝血酶IIa活动予以抑制,进而起到抗凝作用;③因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大分子量,同时还伴有大量的负电荷,因而不会更加容易通过胎盘屏障;④由于血小板因子难以与低分子肝素发生联合,因此在应用后不会减少血小板数量;⑤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能够会导致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进而加强纤维溶解;⑥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合成,并且确保释放出更高活性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饮食,通过与凝血因子Xa或者组织因子形成复合物的方式来进一步减弱外源性凝血途径;⑦与普通肝素相比,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半衰期的3-6h是其2-4倍,且大多数药物会经患者肾脏予以排泄。 2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 2.1 用药剂量 低分子肝素的用药剂量通常可以分为治疗与预防剂量两种,其中预防剂量主要应用于近期无明确血管栓塞或者相关病史症状,而治疗剂量则更加适用于近期存在明确血管栓塞或相关病史者。通常情况下,预防剂量可采用40mg Qd伊诺肝素,5000IU Qd达肝素,30mg Bid伊诺肝素,40mgQd达肝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需根据患者体重给药。现阶段,临床上有关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5000IU Q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0ml Bid肝素钙以及4100IU Qd速碧林等,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2 临床疗程 针对临床上非典型性的复发性流产阳性患者,若三次及以上非连续不明原因流产、两次妊娠不足10w不明原因流产以及抗磷脂抗体实验室检测为低滴度的阳性患者等,在临床治疗中需对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予以个性化处理,在临床用药中还需对患者胚胎发育状况予以严密监测,并对患者抗磷脂抗体情况予以定期检查。如果患者抗磷脂抗体连续3次检查结果呈现为阴性,且胚胎发育良好,同时纤溶、血凝以及胎龄等临床指标呈现为异常状况时,则需根据患者病情重新用药。除此之外,针对妊娠10w后有1次及以上流产者或存在复发性流产病史者,一旦确诊为妊娠后,则需立即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于终止前的24h停止药物治疗。 2.3 联用治疗 低分子肝素联合其他药物是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常用方式,临床经常将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标准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妊娠结局,进而提高生存率。有研究人员表明,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联合赛能、丙种球蛋白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除了能够起到抗栓以及抗凝作用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患者免疫保护,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妇发生感染的风险,降低流产,进而取得较高临床效果。但是仍需要对药物选择、用药调整以及抗感染用药时间等进行研究。 2.4 不良反应 经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在临床上可能会办法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出血以及母体过敏性反应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且大剂量、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会造成肝功能异常,因而需对临床相关指标予以严密监测,并且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在临床治疗中,低分子肝素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释放,当该物质过量表达时,则会导致蛋白尿、高血压以及低蛋白血症等症状的发生,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子痫前期风险。而采用维生素D则能对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释放起到抑制作用,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鉴于此,这就要求临床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时,联合维生素D则提高治疗安全性。且因其难以通过母体的胎盘屏障,从而可确保胎儿的安全性,同时因该药物不会分泌于孕妇乳汁中,因而可以在哺乳期间服用。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因而确定明确指标、用药剂量、疗效判定等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临床疗效,可联合维生素D、阿司匹林以及免疫球蛋白等药物,并且在临床治疗中对胎儿发育状况、肝功能、血凝、纤溶、肌酐以及胎儿发育情况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旨在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之令狐文艳创作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令狐文艳 【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彩超检查情况。结果:UFH组总有效率达95.24%,LMWH组总有效率达93.02%,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安全有效。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可造成下肢血流障碍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可能发生急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少肺栓塞,预防血栓后综合征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抗凝治疗是DVT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侧枝循环,防止再发血栓。本报告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DVT,比较它们的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4月~2007年4月诊断为DVT的病例85例,普通肝素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4岁~70岁,平均年龄(50±14)岁。其中单纯DVT 12例,伴随2型糖尿病4例,骨折4例,妊娠4例,高血压病4例,剖宫产术后2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子宫切除术后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闭塞性颅脑损伤1例,宫颈癌放疗术后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干燥综合征1例,合并肺栓塞1例。低分子肝素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年龄(51±12)岁,其中单纯DVT 14例,伴随骨折6例,2型糖尿病5例,高血压5例,妊娠3例,脑梗死2例,肺癌2例,乳腺癌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睡眠呼吸暂停1例,贫血1例。所选病例均经血管彩超明确诊断DVT。 1.2 诊断标准[1] 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肢肿胀、疼痛、发热、皮温增高,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Homan征阳性,肿胀严重者可导致肢体供血障碍而出现青肿等。排除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小腿损伤性血肿等疾病。②肢围的测定:以髌骨上15 cm和髌骨下10 cm测量患肢及健侧肢围,求出肢围差,可作为观察治疗的标准之一。③血管彩超检查:下肢静脉彩超示病变的深静脉管腔内有实质性回声,部分或全部占据血管腔。

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普通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0.5~3 万之间。低分子量肝素占1/3,有较强的抗凝作用,而高分子量肝素易导致出血、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 低分子肝素: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之间的肝素片段。临床常应用的有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因其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凝血因子IV中和,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复合物后,使凝血酶和活化X因子失活,发挥抗凝和纤溶作用;其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皮下注射使用方便、作用稳定而持久、无需做凝血机制监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易透过胎盘屏障,所以在临床抗凝治疗中应用广泛。临床治疗适应症:1、心血管疾病:如联合阿托伐他汀、降纤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可降低再梗死率及死亡率、心脏冠脉支架介入术中及术后血管再狭窄中的应用。2、外周闭塞性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7-14天。3、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48小时内给予低分子肝素 7500IU IH BID*7天。4、休克衰竭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仅改善机体的高凝血状态,还能纠正和改善抗凝与促凝的活性失衡状态。5、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低分子肝素能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改善了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紊乱,而且对减少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起到有益的预防作用。6、心脏病人妊娠期抗凝,可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7、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及慢性肾功能衰竭,低分子肝素 8U/kg q12h;泼尼松龙 0.5mg/kg.d加入生理盐水 100ml中静滴 2周一疗程,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8、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高凝和血栓前状态的首选药物:低分子肝素4 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10天。9、与血栓通、奥扎格雷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 5000IU IH BID*10-15天。10、对于一些恶性肿瘤病人,低分子肝素易进入肿瘤内部而抑制其生长和癌基因的表达。 不良反应:出血、过敏反应、注射部位出现淤血斑、红肿、疼痛、硬结,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的大片淤青,血肿或坏死。预防:定期检测血凝、正确按压穿刺点,注射完毕后以干棉签压迫穿刺点至少10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避免揉擦,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王宝庆

2020年市场分析报告怎么写

2020年市场分析报告怎么写 篇一 调查目的: 此次的调查主要是对大学生关于发质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使自己能够系统的,客观的,广泛的从市场上收集资料,加以记录,分析,研究与评估,提供理论知识,了解有关消费者状况,消费的观念,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方面的情况,全面的了解各产品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市场竞争情况等相关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提高专业水平能为走向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调查内容: 对消费者染发后对发质的要求,了解消费者对自己的染发情况的具体了解与分析。对发质的问题的看法和生活的基本属性进行了解!洗发水行业是中国日化界的一个典型代表,随便一个超市的洗发水货架上都摆着不下15个洗发水品牌,洗发水行业竞争在每一个角落涌动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如“海飞丝”的口号在“去头屑”,“潘婷”的个性在于对头发的营养保健,而“飘柔”则宣称使头发光滑柔顺,以及霸王防脱洗发水等等。 调查范围: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方式是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做详细的调查问卷,走进市场了解消费者的生活动态,不管从那个方面都做到最有力的收获为了准确,迅速的地开展市场调研,我把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定为对市场的需求,市场竞争,消费者以及产品的资讯分析,然后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实地的调查。 市场分析 (一)消费市场细分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洗发水生产量和销售量的国家。目前,中国有超过20xx 个洗发水生产商,国内市场上的洗发水品牌超过3000个,这么多的企业,正以各种方式拼抢总量大约200多亿人民币的消费市场。洗发水品牌已经形成以宝

洁、联合利华、丝宝集团旗下系列品牌飘柔、潘婷、沙宣、润妍、海飞丝、力士、夏士莲、舒蕾等品牌为代表的第一集团,花王公司的诗芬、德国汉高的Fa、高露洁的棕榄美之选和部分的国产品牌,如百年润发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和其它好迪、名人、伊然美、拉芳、柏丽丝、亮庄等众多新兴品牌构成的第三集团三大类品牌集团。 不论哪层团队其产品的功能诉求不外是以下几点:洗发护发2加1,一次完成,在使用上有简便快捷的共性;柔顺、畅滑,理顺、防止开叉、清爽、清洁、补充水分、保湿防止干枯、负离子直发、乌黑亮泽、浓密,在外观上有健康、清洁、时尚的要求,同时焗油、修复损伤头发、止痒、防脱、去头皮屑、漂染复原等功能性洗发水日益在市场上风行。 (二)生产者市场细分 一是防脱功效 20xx年,广州太阳神的沙金和广州柏丽雅的“防脱植物洗发水”,和章光101“防脱洗发精”以“防脱止脱、促进头发生长”为诉求点,拉开“防脱”市场的帷幕。随后,索芙特、霸王、采乐等品牌。 二是去屑功效 就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来看,“去除头屑”和“滋润养护,改善发质”功能成为两大主要诉求点。主要的品牌是海飞丝、采乐、康王、清扬等。 三是中草药功效 重庆奥妮的“奥妮首乌”、“百年润发”、“奥妮皂角”;润妍中草药洗发水;康王、霸王等都打中草药概念,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差异化道路,开创市场蓝海空间。 四是黑发功效 一些洗发水从黑发的角度出发,通过添加首乌、黑芝麻、黑发素等元素来主攻黑发卖点。 五是护发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