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语文选修仁者爱人苏教版练习题十四

最新精选语文选修仁者爱人苏教版练习题十四
最新精选语文选修仁者爱人苏教版练习题十四

最新精选语文选修仁者爱人苏教版练习题十四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铄:从外部给予。

B、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去:离开。

C、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竭力、尽力。

D、万物皆备于我矣备:具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艺术的审美中,客体是指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化的自然。反过来,,。离开了客体就无从说明主体的思维、感觉的发展,。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美,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再去创造新的美,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①从创造美的对象到提高主体审美能力②也是主体的发展过程

③是客体的发展过程④它又影响主体

⑤而离开了主体也无法说明客体的变化⑥凭着它的丰富性才发展了人的感觉的丰富性

A、②④⑥⑤①③

B、④⑥⑤①②③

C、④⑥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⑥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的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

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

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去冬一来,我国北方地区干旱严重,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

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D、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E、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答案】:

【解析】:

第8题【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D、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连贯通畅。

哲学和社会科学对于科技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科技创新的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它还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充满活力的运行体制。

答:在______前加上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______非恶其声而然也______庶民去之,君子存之______。【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要”通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②:‘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子适卫,冉有仆③。子曰:“庶④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阅读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理解。

【答案】:

【解析】:

第15题【语言表达】

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路径架构图,请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语句连贯,不超过95个字。

【答案】:

【解析】: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仁者(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基本信息主题与工作单位《论语·仁者精选(第二课堂)》蓝旭302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于《论语》中反映的孔子思想与理论,经过2000多年的潜移默化影响,许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与理想追求例如,本文中的“仁慈的爱人”仍然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宝贵精神营养。首先,当教材分析要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仁”的内涵时,他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意义二是“仁爱”的境界和“仁”的标准是本文的难点,这就要求教师查阅更多的资料,与学生讨论“仁爱”的内涵。☆情感分析专业的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四篇课文,对儒家思想和《论语选读》的句子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无聊,习惯于听而不是说,所以他们应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目标理解孔子的“仁”的含义和他对生命的尊重,“仁”的境界和“仁”的标准明确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博爱的异同。掌握“纲、相、匡、微、气、精”的含义,重点讲解“相、气、微”的含义和用法背诵第5.26/14.17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孔子“仁”与墨子“兼爱”的异同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和总结第1-5章通读任:(情人)教师的活动和学生行为的预设说明学生回答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用什么基本概念来设计复习前一节课内容的意图 1.这篇文章的哪些章节写的是对人的爱?孔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爱”?说出学生要阅读的这部分内容老师板书:请大家不要问玛儿,学习第6-10章,把死者家属与盲人音乐家、老年人、

穿衣服的人和盲人联系起来。孔子不爱他的父母吗?如此关心他人和对待父母,他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孝在入口,孝在出口”补充了“孝在曾子”的故事。1.大声朗读第7.27章,清楚地表明孔子对动物的爱是有补充的:“圣贤以度取物”和“三驱以度思”。结合当前的三个章节,研究关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十个章节的主题,加深对孔子的人文思想、尊重生命等词语的理解,如“举目四顾”2。1.这三种爱有什么不同吗?有等级吗?用孟子的话说,就是“爱人民,爱人民,爱事物”。板书总结了以上第四部分。总结以上第2部分。结合课后练习2,区分儒家“仁”与墨家“兼爱”。易中天认为,儒家仁爱包括爱(基础)、忠恕(方法)、慈悲(底线)和文本内容。1.一起读第14.17章,然后问:管仲做了什么?子贡和孔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子贡因为不忠而无情。孔子之所以无情,是因为“助人为乐”和“民有所予”。因此,任二。结合练习册P21,讨论分为小组:管仲是课堂讨论环节的设置为仁与心。目的是5。讨论:管仲仁是各组发言的代表。对教师的考察和理解表明,孔子的仁与礼有一定的矛盾,但两者在主要方面是一致和统一的。最终,这种大规模的信件归结为“人”,体现为“爱人”,能做的就是“仁慈”孔子对“仁”和“以仁为衣”的认识是灵活的。2.首先,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子仁思想的理解中来。孔子认为管仲不懂礼,但肯定了他的仁。在活动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调查,向孔子 和孟子解释儒家思想,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一个更清晰、更系统的了解。 1年以前的孔子思想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对文本内容进行了

仁者爱人读后感

仁者爱人读后感 仁爱“您反复强调仁爱的重要性,但是,仁爱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跟我们的事业和人生又有什么关系?” 在《〈论语〉管理日志》一书的创作分享会上,很多人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仁爱是一个距离自己很遥远的词,与自身的事业和人生更是毫无关系。 可是,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仁爱不但离我们很近,而且与我们的事业和人生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我们事业和人生成功的根本和基矗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了解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关心和尊重同事、敬业、勇担责任而不埋怨他人、帮助和支持他人、坚持正确的观点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必须具备以上这些品质。而这一切正是《论语》中对仁爱提出的要求。 在《论语》中,仁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仁者爱人”、“执事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人之美”、“当仁不让” “仁者爱人”意味着关心和尊重同事;“执事敬”便是敬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他人;“成人之美”是帮助和支持他人实现愿望和目标;“当仁不让”则是坚持正确的观点,毫不退让 今天,人人都是职业人。如果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

业人,就不可能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仁爱决定着我们能否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也决定着我们事业和人生的成败。在2009年年底举行的员工评比大会上,刘洋赢得了一致的肯定和赞扬,被评选为公司最优秀的员工之一。刘洋的转变令所有人感到惊诧。在2009年上半年度的员工评比活动中,无论是个人的业绩,还是协同和沟通能力,刘洋的表现都非常糟糕,上司甚至将她列在有待淘汰的员工行列之中。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刘洋,使她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答案是:一本《论语》。2009年6月,为了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公司购买了一批《论语》分发给了员工。很多人拿到书后,往办公桌的抽屉里一搁,就再也没有碰过。刘洋却反复、认真地阅读了《论语》,并写下了一篇深刻的读后感反思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论语》中的教诲制订了改正方案。很快,同事们感觉到了刘洋的改变以往工作过程中那个心不在焉、面对问题时总是不断推卸责任和埋怨他人的刘洋不见了;一个关心和帮助他人、勇担责任、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的刘洋出现在同事们的身边。 “ 非常感谢上司给了我一本《论语》,没有《论语》,我就无法理解仁爱,就无法理解敬业的真正内涵,更无法与同事们和-谐、友好地相处。”在授奖仪式上,刘洋如是说。 1 仁爱与我们的事业和人生密切相关,是我们事业和人

高中语文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并积极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通过多方式诵读来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德育目标 从语气语调来探讨人物的性格从而理解“仁”的含义 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难点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运用拓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仁”字导入新课:“仁”字在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仁者爱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来领会孔子是怎样“仁者爱人”的,大家把书翻到23页,总共十一则,今天我们来研讨一个问题就是:“仁者”如何实现“爱人”? 二朗读课文,归纳字词句式 请学生朗读5——11则,把重要字词画出来 1、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 特殊句式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作业训练 三,小结 重点掌握本课文言现象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2、(一)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 1. “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 3. 对“仁”的理解(6.30)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这是很难做到的。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在孔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到你需要饭吃,分点给你,我们两个有饭吃才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再分点给大家吃。一步一步扩充。如全体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们做不到,尧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说子贡的理想太高了,孔子告诉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4.“仁”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一、“仁者爱人”具体行为表现 10.17 马棚失了火,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 7.9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 15.42 对待盲人的态度 (补充: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师。在春秋战国时期,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仁者爱人》教案 教学目的: 、研读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 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三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 、导语:上节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 2、板书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 二、初读感知 、识记: 輗( )

軏( ) 惮( ) 硁( ) 狷( ) 筲( ) 便( ) 狎( ) 弟同“悌” 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 三、读析、讨论、质疑 、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中行:行为合乎中庸。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便辟:惯于走邪道。 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1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百家争鸣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B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C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D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主流思想是什么呢? 时间上:主要指古代中国文化的内容 内容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涵上: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导入新课】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讲述内容】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 生: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君子之道》教案

《君子之道》教案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专题三:仁者爱人 课题:《仁者爱人》主备人:鲁江时间:2007、8、15 编号:7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 二、初读感知 1、识记: 輗()軏()惮()硁() 狷()筲()便()狎() 弟同“悌” 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2) 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3)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4)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6)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7) 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8) 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9) 中行:行为合乎中庸。(10) 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11)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12) 便辟:惯于走邪道。 (13) 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1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15) 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16)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17)大人:指居高位的人。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陈海军 一.导入 “仁”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新名词。 据统计,在《尚书》中“仁”字出现1次;在《诗经》中“仁”字出现2次;在《国语》中,“仁”字出现24次;在《左传》中,“仁”字出现33次;在《论语》20篇中,“仁”字出现109次。分析这历时性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看出,时间愈靠后,“仁”被提及的次数愈多。到孔子这里,“仁”的内涵愈来愈复杂,地位愈来愈重要。孔子把“仁”作为较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成为儒家道德伦理中一个关键词汇。“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在《克己复礼》一课中已经接触到了“仁”。回顾一下: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问:什么是“仁”? 约束自己回归于礼就是仁。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是礼的基础、内核。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 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是一个重点。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解、使用工具书,与同学合作,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以及特殊句式。有疑难的也要作个标注。 前面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文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通假字 问:这四章中有几个通假字? 明确:只有一个通假字: 入则孝,出则弟.:通“悌”,敬爱兄长。

新版五年级传统文化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教案

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13.仁民爱物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民爱物”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民爱物”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仁民、爱物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学生自读故事《里革断罟匡君》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读完故事,你了解“仁民爱物”的含义了吗?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情境图。 讨论:下列情境使你想到了什么?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1.政府永远站在人民身边,我们会竭尽全力保护大家安全。 2.要方便袋吗?我自己带了环保购物袋。 3.你们人类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的感受啊? 五、博学研思 1.自读《环保雨伞》 2.资料卡 六、学以致用 想一想生活中应怎样爱护身边的人和生态环境。将你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吧。

14.仁者爱人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者爱人”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者爱人”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仁者爱人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学生自读故事《范蠡三散千金》 讨论: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自己是不是很开心。 读完故事,你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了吗?

感受仁者的温度《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感受仁者的温度--《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海中学杨明315600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掌握病、伐、趋、微、其、 经在文中的意思,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2、名句背诵:背诵1.6、5.26两章。 3、感受鉴赏:,鉴赏“爱人”的具体表现,感受孔子“仁者”的温度。 4、思考领悟:领会“仁”的具体思想内涵,正确认识 孔子的仁爱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领会“仁”的丰富内涵,感受“仁者”的温度。 2、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 你们心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 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康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这话也从 一个侧面印证了于丹的观点,即孔子的理论是适合男女大众的,具有普遍性,所以没有色彩。那么孔子的温度体现在哪里?在今天这个略感寒意的初冬的下午,我们一起来学习

《仁者爱人》,来感受孔子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温度。(板书“仁者爱人”) 二、说文解字,切入课题。 1、解字: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个章节都涉及仁字。所以,儒家学说甚至被称为“仁学”。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PPT) 仁字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PPT)--南怀瑾《论语别裁》 2、仁,就是爱别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儒家思想最精髓的东西,亦即讲“仁”。俗话说:“智者可赞,而仁者则可敬也!” 智者,是头脑聪明,善于了解别人的人。与智者相比,仁者的内心是温柔的,他不仅爱自己,更爱别人。仁者就像一位宽容慈祥的长者,他能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甚至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所以,仁者更令人敬佩。

《仁者爱人》同步练习

《仁者爱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仁者,无以尚.之(超过) B.友直,友谅.,友多闻(原谅) C.君子喻.与义 (明白) D.克.己复礼 (约束)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己欲立而立.人 (自立) B.回虽.不敏,请事斯大语矣(即使) C.君子无终食间违.仁 (违背) D.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临近) 3.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合而言之,道也B.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必也狂狷乎C.我未之见也得之不去也 D.有杀身以成仁不以其道4.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己有耻,使于四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未见好仁者今之从政者殆而 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狷者有所不为也 D.尧舜其犹病诸其李将军之谓也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B.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C.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D.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何如?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6.下列句子没有兼词用法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尔志 B.人心叵测 C.尧舜其犹病诸 D.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也 D.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8.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是己而非.人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 D.克.己复礼为仁攻之不克.也, 9.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之心,人皆有之 ..者几希B.恻隐 C.人不可以无耻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无耻之耻,无耻矣 D.一日 10.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颠沛 ..必于是B.吾党.之直异于是 C.天之将丧斯文 ..也D.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仁之实,事亲.是也B君子不器. C言必信,行必果.D旷安.宅而弗居 12下列句子没有特殊句式的一句是( ) A.吾何为不豫哉B仁也者,人也 C.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D万钟于我何加焉 13.下列句子没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不病人之不己如也B.今也或是之亡也 C.我未之见也D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14.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以仁来规定礼,礼是仁的基础,靠仁来维护。 B.“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他认为比生命更宝贵的就是“仁”。 C.“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天性,靠道德的自觉和不懈的努力,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对任何事情都经过自己的思考,不盲目附和,小人没有独立见解,不讲原则。 15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孟子认为君子对于万事万物的爱在

感受仁者的温度——《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感受仁者的温度——《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海中学杨明 315600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2、名句背诵:背诵1.6、5.26两章。 3、感受鉴赏:,鉴赏“爱人”的具体表现,感受孔子“仁者”的温度。 4、思考领悟:领会“仁”的具体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领会“仁”的丰富内涵,感受“仁者”的温度。 2、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心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康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这话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于丹的观点,即孔子的理论是适合男女大众的,具有普遍性,所以没有色彩。那么孔子的温度体现在哪里?在今天这个略感寒意的初冬的下午,我们一起来学习《仁者爱人》,来感受孔子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温度。(板书“仁者爱人”) 二、说文解字,切入课题。 1、解字: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个章节都涉及仁字。所以,儒家学说甚至被称为“仁学”。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PPT) 仁字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PPT) ——南怀瑾《论语别裁》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人教版高三 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 萧山六中赵一丁 [学习目标] 1、背诵l.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 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 5、明确“忠恕”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沧海横流的乱世中,孔子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 光辉,在他身上,随时随地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 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 他并刻意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去做, 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准--“仁者爱人”,有此仁爱之心,便能成就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二、分角色朗读

1、教师读“子曰”内容; 2、男声读叙述语言; 3、女生读其他对话语言。 三、解题、初步感知 “仁者爱人”,为主谓短语。何为“仁者”?何为“爱人”? 四、研习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仁者?“爱人”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一)探究:在文中“仁者”的内涵是什么? 1、仁之本 (1)对内,孝 (2)对外,悌 2、仁的主要内容: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 (二)探究:在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 仁的实践:爱人 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2、问人:重人不重财细节描写拓展

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 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4、与有丧者侧:尊崇礼 5、大仁: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 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小结: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达 到仁。 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孔子 (三)“仁者”如何“爱人” 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出一整套道德价值体系: “仁”延伸到父母是“孝”; “仁”延伸到兄弟是“悌”; “仁”延伸到子女是“慈”; “仁”延伸到夫妻是“义”; “仁”延伸到朋友是“信”; “仁”延伸到国家是“忠”; “仁”延伸到人类是“仁民”; “仁”延伸到自然是“爱物”; 五、拓展 (一)“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人教版 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 萧山六中赵一丁 [学习目标] 1、背诵l.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 5、明确“忠恕”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沧海横流的乱世中,孔子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随时随地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

他并刻意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准——“仁者爱人”,有此仁爱之心,便能成就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二、分角色朗读 1、教师读“子曰”内容; 2、男声读叙述语言; 3、女生读其他对话语言。 三、解题、初步感知 “仁者爱人”,为主谓短语。何为“仁者”?何为“爱人”? 四、研习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仁者?“爱人”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一)探究:在文中“仁者”的内涵是什么? 1、仁之本 (1)对内,孝 (2)对外,悌 2、仁的主要内容: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 (二)探究:在文中“爱人” 有哪些具体表现? 仁的实践:爱人 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2、问人:重人不重财细节描写拓展 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4、与有丧者侧:尊崇礼 5、大仁: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小结: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达到仁。 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孔子 (三)“仁者”如何“爱人” 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出一整套道德价值体系: “仁”延伸到父母是“孝”; “仁”延伸到兄弟是“悌”; “仁”延伸到子女是“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仁者爱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并积极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通过多方式诵读来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德育目标 从语气语调来探讨人物的性格从而理解“仁”的含义 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难点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运用拓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仁”字导入新课:“仁”字在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仁者爱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来领会孔子是怎样“仁者爱人”的,大家把书翻到23页,总共十一则,今天我们来研讨一个问题就是:“仁者”如何实现“爱人”? 二朗读课文,归纳字词句式 请学生朗读5——11则,把重要字词画出来 1、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 特殊句式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作业训练 三,小结 重点掌握本课文言现象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2、(一)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 1. “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 3. 对“仁”的理解(6.30)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这是很难做到的。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在孔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到你需要饭吃,分点给你,我们两个有饭吃才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再分点给大家吃。一步一步扩充。如全体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们做不到,尧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说子贡的理想太高了,孔子告诉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4.“仁”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一、“仁者爱人”具体行为表现 10.17 马棚失了火,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 7.9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 15.42 对待盲人的态度 (补充: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师。在春秋战国时期,

苏教版《论语》《孟子》教案:专题三:仁者爱人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论语》《孟子》教案:专题三:仁者 爱人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仁者爱人》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的价值,先后构建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道德体系。他们认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自然健康的发展;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初读感知 1、识记:颠沛( ) 譬( ) 施( ) 矣同也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仁的含义。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恶乎:于何处。 (2)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3)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剧之时一定守着仁。 (4)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这件事。意指何止是仁。 (5)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6)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7) 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8)信则人任焉:诚实就会受到别人的任用。 (9)事:从事、实践,照着做。 (10)亲亲而仁民:亲爱亲人仁爱至百姓。这句是说仁爱是 基于亲情的。 (11)仁也者,人也:意思是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时便有仁 这种道德体现出来。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苏教版《论语》《孟子》教案:专题三:仁者爱人

课题:《仁者爱人》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的价值,先后构建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道德体系。他们认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自然健康的发展;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初读感知 1、识记:颠沛( ) 譬( ) 施( ) 矣同也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仁的含义。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恶乎:于何处。 (2)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3)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剧之时一定守着仁。 (4)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这件事。意指何止是仁。 (5)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6)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7) 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8)信则人任焉:诚实就会受到别人的任用。 (9)事:从事、实践,照着做。 (10)亲亲而仁民:亲爱亲人仁爱至百姓。这句是说仁爱是基于亲情的。 (11)仁也者,人也:意思是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时便有仁这种道德体现出来。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 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2)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4)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5)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仁者无敌教案

国学教育我读经典仁者无敌 王永星 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传统经典中的思想对人成才、成功的重大指导意义,启发学生关注经典、重视经典。 教学准备:《论语》课前阅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子曰何物? 通过学生朗读,引出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通过又孔子关于“仁”的论说(子张问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引本节课的中心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一)仁者五德 1、仁:(从汉字结构上解读)从人从二,是特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 “仁者爱人”。 2、恭:恭则不侮。恭为礼,敬人。 不打笑脸人。 发自内心的恭敬。 恭要讲原则。 是消弭人与人之间冲突的预防针,是顺利走向成功的基础。 3、宽:宽则得众。 推己及人,才不会强人所难。 包容他人天宽地宽。 体谅别人,所以得众。 不堵为宽。宽要讲原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信:信则人任焉。 诚信为本。 言必行,行必果。 信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讲述,如三鹿事件)。 言而有信,是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信誉是企业生命线。 5、敏:敏则有功。 敏为勤敏,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敏于行而纳于言。 敏起到首脑作用。 敏的关键是明辨。是非,黑白,曲直,善恶…… 敏首先要有智慧。 6、惠:惠则足以使人。 惠即恩惠,可分精神与物质两种,名与利。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合理存 在的价值,如功名、名誉、名分等;利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必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