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与陶行知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在教育中要尊重儿童
3.教育即生活
•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
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 教
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未来生活作准 育
备,必然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力,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
生 活
和兴趣。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化
① 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改变,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
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
生活的矛盾的斗争中向前、向上。 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终生教育
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
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要根据生活的需
要。 是以社会生活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唯 物的实践的教育论
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改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
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向好的路上走。
教育改造社会
② 社会即学校
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或者“以社会为学校”。 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
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是一个教育的场所。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
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三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联系 四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区别 五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经验是杜威实验主义哲学和实用教育体系的核
心。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
法。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1.生活教育的实践 • 1927年,晓庄学校(确定了生活教育理论) • 1932年,山海工学团 “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力图将工场、学校、社 会打成一片。 (普及教育)
• “小先生制” 充分尊重儿童
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缺乏,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 等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三、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联系
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育对社会的改造作用 两者为了教育理论的支撑创办了学校 两种教育的民主性非常强烈 终生教育 反对传统教育
四、杜威与陶行知思想的区别
时代背景 的不同
哲学思想 不同
教育目的 不同
五、他们的教 育思想对当今
教育的启示
• 理性的对待前人的教育思想 • 学习前人理论应紧密结合实际 • 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实际 • 教育应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需
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
趣。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联系,而不是世外桃源。
学 校
• 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了把学校 社
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
会
化
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念中,
杜威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
要与兴趣
谢谢!
二、因为“行是知之始”。
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完成。
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育别人。
四、是对注入式教育法的否定。教育要与实践结合。 教是服务于学的,而教与学又是服务于生活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有效的方法。
辩证唯物 论的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过程,这种获得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
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
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又
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
教学的中心原则。
是以个人生活为主体,以主观经验为基础的唯心的 经验教育论。
2.教育一即生、长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
• 动教、育智慧即等生天长生技能不断发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
儿目童的的就是心促理进发这种展本基能本的生上长以。本以此能为为基核础,心杜的威情提 绪、 冲出动了、著名智的慧“等儿童天中生心技主义能”不原断则,发杜展威、批判生传长统的教 过 程 以育,此无教为视儿育基童的础内目,部的的杜本就 威能是 提与倾促 出向进 了,这 著只是种 名从本 的外能“部强的儿迫生童他长中们 。心 主学义习“成人原的则经,验,杜教威育批成为判了传一统种“教外育来无的压视力儿”童。 内 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 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了一种“外来的压 力”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动地
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 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 帮助社会进步”。
③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方法论的问题。 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书呆子、田呆子”,长不 出科学的种子。
3.教育即生活
•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
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 教
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未来生活作准 育
备,必然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力,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
生 活
和兴趣。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化
① 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改变,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
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
生活的矛盾的斗争中向前、向上。 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终生教育
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
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要根据生活的需
要。 是以社会生活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唯 物的实践的教育论
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改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
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向好的路上走。
教育改造社会
② 社会即学校
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或者“以社会为学校”。 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
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是一个教育的场所。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
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三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联系 四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区别 五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经验是杜威实验主义哲学和实用教育体系的核
心。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
法。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1.生活教育的实践 • 1927年,晓庄学校(确定了生活教育理论) • 1932年,山海工学团 “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力图将工场、学校、社 会打成一片。 (普及教育)
• “小先生制” 充分尊重儿童
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缺乏,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 等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三、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联系
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育对社会的改造作用 两者为了教育理论的支撑创办了学校 两种教育的民主性非常强烈 终生教育 反对传统教育
四、杜威与陶行知思想的区别
时代背景 的不同
哲学思想 不同
教育目的 不同
五、他们的教 育思想对当今
教育的启示
• 理性的对待前人的教育思想 • 学习前人理论应紧密结合实际 • 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实际 • 教育应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需
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
趣。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联系,而不是世外桃源。
学 校
• 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了把学校 社
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
会
化
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念中,
杜威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
要与兴趣
谢谢!
二、因为“行是知之始”。
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完成。
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育别人。
四、是对注入式教育法的否定。教育要与实践结合。 教是服务于学的,而教与学又是服务于生活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有效的方法。
辩证唯物 论的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过程,这种获得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
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
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又
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
教学的中心原则。
是以个人生活为主体,以主观经验为基础的唯心的 经验教育论。
2.教育一即生、长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
• 动教、育智慧即等生天长生技能不断发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
儿目童的的就是心促理进发这种展本基能本的生上长以。本以此能为为基核础,心杜的威情提 绪、 冲出动了、著名智的慧“等儿童天中生心技主义能”不原断则,发杜展威、批判生传长统的教 过 程 以育,此无教为视儿育基童的础内目,部的的杜本就 威能是 提与倾促 出向进 了,这 著只是种 名从本 的外能“部强的儿迫生童他长中们 。心 主学义习“成人原的则经,验,杜教威育批成为判了传一统种“教外育来无的压视力儿”童。 内 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 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了一种“外来的压 力”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动地
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 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 帮助社会进步”。
③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方法论的问题。 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书呆子、田呆子”,长不 出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