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评课
古诗评课稿模板语文
古诗评课稿模板语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掌握古诗的大意。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情感。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古诗的选取所选古诗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教育意义。
古诗的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丰富,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重点与难点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古诗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所侧重。
对于重点字词和诗句的讲解是否清晰、透彻,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
3、知识的拓展教师是否能够适当拓展与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能否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师是否注重朗读指导,如语调、节奏、重音等,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学生的朗读是否积极主动,朗读效果如何。
2、讲授法教师的讲解是否简洁明了,语言是否生动形象,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解过程中是否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3、讨论法教师是否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的参与度如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否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没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导入方式是否新颖、有趣,能否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内容是否与古诗主题相关,能否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年级古诗三首评课稿
五年级古诗三首评课稿一、《登鹳雀楼》评课稿课文简介《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
诗中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能看到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诗中融入了对山川、历史和文化的颂扬,通过对楼台上的景致描绘,表达了登高远望、游历中的想象,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慨。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登鹳雀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和把握《登鹳雀楼》的主题和意境。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步骤复习与导入教师将鹳雀楼的图片投影到教室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鹳雀楼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导读与感受教师朗读《登鹳雀楼》,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中的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分析与欣赏教师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学特点和意境。
创作与表达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以《登鹳雀楼》为题目写一首诗。
拓展与实践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相关的历史故事和背景,展开深入了解和研究。
二、《静夜思》评课稿课文简介《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
诗中描绘了一个人独处静谧夜晚时的心境和思绪,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孤独、思念的心理状态,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静夜思》,引导学生通过细腻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美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把握《静夜思》的主题和意境。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情趣。
3.通过练习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复习与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夜晚的宁静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用心去感受夜晚的宁静。
导读与感受教师朗读《静夜思》,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中的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分析与欣赏教师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学特点和意境。
六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评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评课记录评课记录一、整体课堂评价本节课是一节六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的课堂。
整节课积极活泼,气氛热烈,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高,展示了很好的课堂风貌。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达到很好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评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分别是情感体验、文学鉴赏和表达。
在情感体验方面,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和欣赏漂亮的图片,体验到了诗歌的美妙和神韵。
在文学鉴赏方面,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诗歌,领略了古人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在表达方面,学生通过写作业和展示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达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紧凑有序,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和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互动频繁,师生互动频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前引入阶段,利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介绍了课文背景和意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诗歌内容时,教师有意识地使用了多种方法,如分组朗诵,主动提问,精彩解读等,让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情感体验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用心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
在写作业和展示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认真思考,剖析诗歌的精髓,通过创造性表达展示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严谨认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恰如其分地诠释了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形态。
五、板书设计评价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精简明了,文字和图示相得益彰,引人入胜。
教师在板书上主要呈现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要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注度。
评课记录及反思古诗三首
评课记录及反思古诗三首《古诗三首-山行》评课记录及反思XXX老师XXX的课:1、XXX的粉笔字写得比较漂亮,板书比较有条理;2、给诗歌配上语气助词,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读出情感;3、教态自然大方,准备充分;4、注重迁移积累,注重理解。
5、这节课在理解诗意花费了比较多时间,感觉读得相对较少,较单一。
建议让小组派代表汇报诗意,其他组补充,教师点一点重点字词即可,读的形式还可以再多样化一些。
6、过渡语还不够连贯,学完古诗积累关于描写秋天的四字词显得有点突兀;7、使用语气助词读出情感后要去掉语气助词回到文本,让学生在没有助词的情况下也能读出感情来。
语气助词第一个可以由老师出示,后面3个建议让学生加,这样诗人的感情通过加语气助词一下就体会出来了。
还是要向XXX研究.XXX老师XXX是一名认真负责的老师!课件准备十分具体,准备十分充分,不断磨课,在同年级找了几个班进行试上,每一次都能够十分虚心地听取听课老师给予的看法并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不断的修改。
整节课XXX的教学思路十分的清晰,一步一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这节课给孩子读书的时间很多,最后有个闪光点,配上感叹词去朗读,十分有趣。
粉笔字写得很漂亮,板书有条理。
小小建议:可以通过观察古诗配图,去整体掌控古诗内容,在了解古诗的具体诗意的时候,可以再穿插图片去帮助孩子了解。
这样孩子可能会更加容易融入到课堂傍边。
XXX老师XXX的课:1、经过几回的磨课XXX今天的语文课比之前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体目前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课件能公道的利用。
学生预充分。
2、XXX教态大方,声音洪亮。
3.阅读的指导有新意,能通过阅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联合三年级孩子思维的特点讲话的语速可以放慢点。
给与孩子了解消化的时间。
5、朗诵背诵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6、誊写指导可让孩子自己找出誊写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会加深孩子的影象。
XXX老师XXX的教态自然、大方,比较重视课前预,现就课堂提出本人的几点看法:1.XXX能结合旧知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主题。
古诗评课稿经典15篇
古诗评课稿经典15篇古诗评课稿1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教师采用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课前教师认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但由于线路出现问题没有能用上,非常遗憾。
整首诗,教师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
索老师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教师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
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听过本课后,我对索老师一点小小的建议:首先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其次,学生对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中的诗句,还有当时的历史事件。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延伸时,教师虽多方引导,但学生联系实际、自身谈现在学习这首诗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
如能联系当前国家形势谈出爱国主义对与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中心就会得到再一次升华。
通过此次教学活动,我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努力把它们应用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但学习是无止境的,今后我还必须深挖教材,课前认真备课、对学生的了解上做到细致入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茅屋初中古诗教学评课记录
茅屋初中古诗教学评课记录范文一、引言本次评课旨在评价茅屋初中语文课程的古诗教学,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概述本次课程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背景、朗诵、意译、背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评课内容1.教师表现(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是否明确教学目标,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2)教学内容适当: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教学方法多样:教师是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朗诵、讨论等,是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4)教学语言规范:教师是否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否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5)课堂管理有效:教师是否能够有效管理课堂,维护教学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表现(1)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学习方法正确:学生是否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如理解诗意、背诵默写等。
(3)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效果(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
(2)学生能力提升:学生是否在语言表达、文学鉴赏等方面有所提升。
(3)教学效率高效:教师是否高效地利用了教学时间,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评价方法与结果分析本次评课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观察法主要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法主要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古诗教学的看法和建议;小组讨论法则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本次课程的优点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明确,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二是教学内容适当,难易程度得当;三是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四是教学语言规范,清晰明了。
《古诗三首》评课稿
《古诗三首》评课稿近期有幸聆听了三节关于古诗的课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三节课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素养三位授课教师都展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他们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流畅,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话语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古诗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诗句的含义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这三节课都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们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准确地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等方式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三位教师的导入方式各有特色。
有的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古诗;有的教师则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直接展示一幅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这些导入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朗读指导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这三节课中,教师们都非常重视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有的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感受古诗的韵味;有的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评课稿一、序言《古诗两首》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是对《古诗两首》这一教材内容的评课稿。
二、诗歌背景介绍在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中,选取了两首古代诗歌,具体内容如下:1. 《小鱼儿》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通过描绘小鱼儿在水中嬉戏的情景,展现了小动物天真可爱的一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2. 《锄禾》这首诗是现代作家卢纶所作,诗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农田的丰收,表达了赞美劳动的主题。
三、教材分析1. 知识点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古代诗歌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诗歌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表达对于自然和劳动的赞美•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教学目标经过学习《古诗两首》,学生应能够:•感知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和情感,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对自然和劳动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感知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培养对于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劳动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小鱼儿》的诗歌欣赏和解读•《锄禾》的诗歌欣赏和解读2. 教学方法本课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并进行诗歌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创设适合诗歌内容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共鸣五、教学流程设计1. 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材料:•《古诗两首》的教材内容,可以是教材上的诗歌内容或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学生课前作业: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并背诵《小鱼儿》和《锄禾》2.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回忆古诗的定义,并提问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3. 课堂学习•分别指导学生阅读《小鱼儿》和《锄禾》两首诗,并进行诗歌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回答诗中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表达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感受4.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与自然或劳动相关的诗歌•分享学生的创作,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于《古诗两首》的欣赏和解读,评价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于自然和劳动的赞美能力教学反思:•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欣赏和解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需要更多拓展延伸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七、学生作业•要求学生预习并背诵《小鱼儿》和《锄禾》•要求学生在课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于自然或劳动的赞美之情八、总结通过《古诗两首》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培养对自然和劳动的赞美之情。
小学古诗的评课稿优秀7篇
小学古诗的评课稿优秀7篇小学语文评课稿一等奖篇一1、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新。
2、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定位准。
3、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胡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进取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举例略),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
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4、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
围绕教学目标,胡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
例如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自读、听读、评读、合作读、主角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换词比较,动作演示等方法体会“冒”一词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岩石妈妈”、“小诗人”的身份夸一夸小草,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小草精神的赞颂,升华了情感美。
5、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方法活。
练一练、演一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到小草的主角之中,在课文特定的情景中去体验小草的艰辛与喜悦,进一步体会小草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6、专业知识全面、厚实,学科视野宽,教学功底深。
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与教学实践中,胡教师逐步构成了自我鲜明的教学风格,听她的课是一种愉悦和享受。
她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
课堂上能做到关注学情,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本事强,教学智慧丰富,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好好学习。
提几点需要改善的地方: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会文”略显不足。
2、动态学情的处理方法上有失偏颇,例如前排一个男生表现很进取,发言未经认真准备,教师的评价使他有受挫之感。
古诗评课稿模板语文
古诗评课稿模板语文一、教学目标1、目标的明确性教师是否明确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例如,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还是能够背诵并默写古诗等。
2、目标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是否在课堂结束时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如能够准确解释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等。
二、教学内容1、选材恰当所选取的古诗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教育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内容解读教师对古诗内容的解读是否准确、深入,能否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
例如,对于古诗中较难理解的意象、典故,教师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方法1、导入方式导入环节是否新颖、有趣,能否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的故事、展示一幅优美的画面等方式引入新课。
2、讲解方法教师在讲解古诗时,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朗读指导、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互动环节课堂中是否有足够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何。
互动环节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练习巩固是否安排了适当的练习和巩固环节,以检验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教学过程1、流程顺畅教学过程是否流畅自然,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否合理、紧凑,没有明显的脱节和停顿。
2、时间分配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在重点内容上给予了足够的时间,避免了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
3、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和谐,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是否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五、教师素养1、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清晰、流畅,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2、教态仪表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仪表是否端庄大方,能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古诗评课稿(通用)
古诗评课稿(通用)古诗评课稿1今天,我校第一次举办“小学生‘群文阅读’语文设计及实践研究地区教研活动”,使我对“群文阅读”有了初步的认识。
现在简单对杨咏儿老师执教的《古诗群文阅读》发表下我的一些听课心得。
在以“奇诗妙词”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杨咏儿老师和学生都在课下做了充足的准备,课下定是花费了不少时间。
这节课,杨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她则真正做到了引导、总结的角色。
首先,让学生背诵诗人李白的诗歌,并介绍学生所了解的李白,老师补充说明李白的古诗资料,由数字资料引入本课学习,并点出李白的大部分诗歌都与月亮有关,这就引入了本课的学习要点:探讨三首与月有关的古诗——《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把酒问月》。
三首古诗均在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诗情,品味诗意。
而后教师总结概括,并让学生当堂习作,任选一个与月有关的主题进行习作。
整堂课紧凑有序,环环相扣,各环节衔接流畅自然,教师总结言简意赅。
此外,教师的.板书一目了然,准确地概括出三首古诗的主要精髓,月亮给诗人李白带来了无限的遐想、陪伴与追问。
这节课,杨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去感受诗歌美丽的魅力,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与口语表达能力,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诗歌的芳香里,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更深的认识,要想上好群文阅读课,这需要老师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老师才能对大量的文章筛选后让学生读。
看来,我还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样才能更好的引领孩子们读书!古诗评课稿2老师教态亲切随和,古诗鉴赏考点的剖析有条不紊,教学任务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的学习反馈较好。
教师声音悦耳、语言活泼,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
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品诗的意味比较浓郁。
值得借鉴的地方:(一)从目标定位来看,教师的古诗复习课都把目标立足于“读懂古诗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但日常的古诗复习中,不少语文教师是忽视了“读懂”这一必需的环节,而直接进入“鉴赏”,使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进而死记硬背,并不能形成能力。
《古诗三首》评课稿
《古诗三首》评课稿今天上午我有幸聆听了XXX执教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教学内容,课堂中XXX重点讲解《出塞》一诗。
《出塞》是唐代诗人是从XXX描写军旅生活的一首名诗,全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镇守边关,以消除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美好心愿,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XXX那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XXX教学这首诗的时候,通过“唐”字组词,引出唐代诗人XXX和古诗《出塞》,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边塞诗,将其融在边塞诗中去体会。
教学的破题,选择“出塞”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边塞诗的朗读,直观地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
为研究诗歌,培育好一个深沉凝重的基调。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把诗读熟,然后再通过朗读去体悟。
初步体会诗歌大意,从戍边而引出“万里长征”,进而在体会万里长征时,从时间长去感知征人生活的艰难、惨烈、悲壮,在深究征人“人未还”的根由时,体会征人不能回的事实,同情征人的生活。
最后再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诗句中,一层层地体会征人的渴望,诗人对和平的憧憬和对朝庭的不作为的无奈。
二、XXX通过语境的渲染,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体味本诗的情绪。
三是把诗与画,读与情相融。
课堂上教师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描述、引读、过渡、总结,融情想象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入情解说,诗句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悲壮的情景,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读出了诗句后面的意蕴。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走进作者的心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感受作者的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再完美的课堂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这是我看到的两点不成熟的看法:1.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够充分。
小学阶段古诗学习的评课笔记
小学阶段古诗学习的评课笔记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小学阶段古诗学习》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
2.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
3. 学生能够解读古诗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1.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书写、表演等形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到古诗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评课内容1. 教学设计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图片、例句等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同时,张老师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 教学方法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特别是小组讨论环节,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提高了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并能够解释其中的意义。
同时,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4. 教师表现张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热情高。
他能够耐心地引导学生,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张老师的专业知识丰富,能够准确地解释古诗中的字词和意义。
四、建议与展望1. 在今后的教学中,张老师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等,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张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中所描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3.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次评课,我们对小学阶段古诗学习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建议。
我们相信,在张老师的辛勤工作和不断改进下,学生的古诗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古诗词三首》进行评课稿的撰写,该篇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了三首古诗词,分别为《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本评课稿将从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教材内容选择与安排《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教材内容,以三首经典的古诗词为主要教学内容。
这三首古诗词在中国历史上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语言表达、意境描绘、情感抒发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教材选择了《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这三首诗,这充分展示了唐代的风貌、孩子们熟悉的自然环境以及古代人的生活情感。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表达情感的力量。
3. 教学目标设定基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要求,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如下:3.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这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和背景知识;•能够默写并理解这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准确地表达古诗词中的意境;•了解古诗词的一些基本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高语感和韵律感;•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诗词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导引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词义、修辞手法和意境;•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过程设计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4.1 导入环节(5分钟)•利用一幅与《静夜思》有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夜晚的思考,并探讨夜晚的特点。
4.2 学习《静夜思》(15分钟)•学生朗读《静夜思》,教师解读词义、讲解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导引学生欣赏古诗词中的意境,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仿读古诗词,培养语感和韵律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评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评课稿一、引言《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主要以介绍古代诗词为内容,旨在启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了解。
本评课稿将对《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和内容进行评析,以提供对该课文的深入理解和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课文结构分析《古诗词三首》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介绍一首古代诗词。
以下是对每一部分的详细分析:1. 第一部分:古诗词《七步诗》这首古诗词选自唐代诗人曹操,描述了曹操在战争中英勇无畏的形象。
通过对诗中的七步行走进行描写,传达出曹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 第二部分:古诗词《春晓》这首古诗词选自唐代诗人孟浩然,描绘了清晨的田园景象。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表达了孟浩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 第三部分:古诗词《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词选自唐代诗人王之涣,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王之涣对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的感慨之情。
三、教学设计评析1.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感。
2. 教学内容分析《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主要围绕古代诗词展开,内容相对简短,但内容丰富多样。
通过选择不同的古代诗词作为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题材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分析每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可以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3. 教学方法针对《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 讲解法:通过解读古诗词的意境和写作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 朗读演示法: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 对比法:将《古诗词三首》与其他古代诗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题材和表达方式;- 创作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创作兴趣,鼓励他们尝试自己写作古体诗词。
咏史怀古诗评课稿范文
咏史怀古诗评课稿范文一、整体印象。
这堂咏史怀古诗的课,就像一场穿越历史长河的旅行,老师带着学生们在一首首古诗的世界里畅游,探寻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二、教学目标。
1. 明确性。
老师在一开始就清晰地列出了教学目标,就像给学生们画好了一张寻宝图。
目标明确地指向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能够体会诗中的历史典故以及诗人借古讽今或者借古伤今的情感。
这就好比告诉学生们,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哪里,要找到哪些宝藏。
2. 合理性。
对于初中或者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目标既不过于简单,不会让学生觉得“没挑战性”,也不会太难,不至于让他们在诗歌的迷宫里迷失方向。
例如,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这是学习这类诗歌的基础,就像先认识地图上的标识一样重要;而体会情感则是深入诗歌灵魂的关键,是这次旅行中最珍贵的宝藏。
三、教学内容。
1. 诗歌选择。
2. 历史典故讲解。
3. 情感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问题引导法。
3. 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效果。
1. 学生参与度。
从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
无论是诵读、回答问题还是小组讨论,学生们都表现得很积极。
这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有吸引力,就像一个充满魅力的导游,让游客们都紧紧跟着他的脚步。
2. 知识掌握情况。
在最后的课堂小测验或者问答环节中,可以发现学生们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历史典故以及情感都有了比较好的掌握。
就像学生们在旅行结束后,都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一样。
他们能够准确地说出诗歌中的典故,也能体会到诗人复杂的情感,这就证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得很不错。
六、不足之处与建议。
1. 不足之处。
- 时间把控上有点小瑕疵。
在小组讨论环节,可能因为学生们讨论得太热烈了,导致后面的情感升华部分有点仓促,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结尾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
- 对于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在历史典故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虽然老师讲得很详细,但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举例或者形象化的解释,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对历史那么熟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正文)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深沉的内涵、优美的词句和独特的韵律感吸引着无数读者。
在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中,包含了杨洪基等人重新编写的三首经典古诗,分别是《春晓》、《夏夜》和《秋思》。
在本篇评课稿中,我们将对这三首古诗进行深入分析,从诗歌的内涵、结构和韵律等方面评述其价值和教育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春晓》这首古诗。
这首古诗写春天的早晨,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富有感染力地表达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生机。
诗中有着“处处蚊虫鸣”、“径菊蕾生”等细腻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这首诗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寓意生活就像春天一样,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增强他们的正能量。
接下来,我们转到《夏夜》这首古诗。
这首诗以夏夜的静谧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诗中有着“渐浓月初扇”、“深涧虫犹听”等生动的表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夏夜的寂静中。
这首古诗给人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育意义上,这首古诗能够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秋思》这首古诗。
这首诗以秋天的凉爽和凄美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有着“鸟宿池边树”、“秋桐更不休”等动人的词句,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诗人用凄美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使读者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和生命的短暂。
这首古诗引发了人们对亲情、友情和家乡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惜之情。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分析,我们不仅能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韵律,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这些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生活、思念和情感的表达,引发了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并促使他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这些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经验、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
关于古诗教学的评课稿通用
关于古诗教学的评课稿通用关于古诗教学的评课稿通用1执教过《木兰诗》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这样的一首民歌有什么新意可讲呢?听了薛老师的《木兰诗》对我的启发是,对教材的处理是没有尽头的。
这节课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推崇:一、看画面,用木兰(四字短语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着环节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揣摩,又有语言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时很好的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可谓一箭双雕。
二、你觉得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一环节老师提出了明确的回答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长期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三、“木兰是个女英雄,也是个女孩子,本诗中重点刻划的是哪个形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学生的观点针锋相对,可以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作业的布置也非常有特色,设计四枚邮票,因为有了课堂内的热烈讨论,估计学生的作业也会精彩纷呈。
商榷的地方。
关于“木兰是个女英雄,也是个女孩子,本诗中重点刻划的是哪个形象?”这个问题,不仅学生在课堂内有热烈的讨论,老师们也有迥异的.见解。
我的看法是:1这样设计问题的思路是正确的;2就这个题目本身有两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它有两个选择肢,这两个选择肢应该是并列的,也就是不能有交叉重复,遗憾的是题目中的两个选择肢明显交叉,“女孩子”与“女英雄”不是一对矛盾概念,所以犯了一个逻辑错误;那么把“女英雄”中的“女”去掉行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英雄中有女的,女孩子中也有男的,或许有人会问,题干中不是有“重点刻划”的字样吗,那就是第二方面的问题,到底英雄应该是怎样,大概命题者心中的英雄是指孔武有力的那种,而女孩子是柔弱的那种,但讨论者并没有认同这种观点,于是争论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
怎样来处理呢?办法至少有两个,命题者先说明英雄与女孩子的概念,然后哉讨论,或者干脆讨论怎样的人可算得上英雄,然后在讨论木兰这一英雄形象有说明特点。
关于古诗教学的评课稿通用25月6日,春城一小与双窖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手拉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古诗教学小学评课稿范文
古诗教学小学评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
1. 明确性与适切性。
在这堂古诗教学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清晰。
老师将目标设定为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目标非常适切。
就像给小树苗浇水,浇的量刚刚好,既不会太多把小树苗淹死,也不会太少让小树苗渴着。
比如说理解古诗含义这一目标,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只有先明白诗在说啥,才能进一步体会情感等。
2. 达成情况。
从课堂的整体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达成得相当不错。
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如逐字逐句讲解、结合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等,学生们在课堂结束时基本都能说出古诗的大致意思,也能在朗读中融入自己对诗人情感的初步理解。
这就像带着一群小探险家成功到达了宝藏所在地,学生们收获满满。
二、教学内容。
1. 准确性与深度。
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上做得很到位。
对于古诗中的字词解释、诗句翻译都准确无误。
而且在深度上把握得也很有分寸,没有过度深入地讲解一些生僻的学术性知识,而是聚焦于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层面。
就好比做菜,盐放得正好,不会太咸也不会太淡。
例如在讲解“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解释为“因为”,还举了一些简单的古文中同样用法的例子,让学生轻松理解,又不会觉得太难。
2. 丰富性与趣味性。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且充满趣味。
除了基本的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老师还介绍了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这就像给古诗这道菜加了很多配菜,让整道菜更加美味可口。
在介绍诗人创作背景的时候,老师就像在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而且还展示了一些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比如讲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时,那枫叶似火的图片一出来,学生们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古诗的世界里,对古诗中的景色描写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
1. 多样性。
这堂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讲授法用于讲解字词和诗句的基本含义,老师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导游,带领学生们在古诗的字里行间游览。
《古诗三首》评课稿
《古诗三首》评课稿本文将对《古诗三首》进行评课,以探讨古诗的艺术特点和意境表达。
首先,我们将分析《古诗三首》的主题和诗歌结构,接着对每首古诗的诗意进行解读,最后总结全文,展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古诗三首》评课稿《古诗三首》是一部由古代文人所创作的诗歌作品集合。
其中,每首古诗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进行评课,并对这三首古诗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古诗。
这首古诗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出古人对自然的景仰之情。
同时,这首古诗的结构非常完整,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展现。
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得整首古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诗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等,以增强意境的表达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接下来,我们转到第二首古诗。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战争与英雄,通过对战士们豪情壮志和顽强奋斗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当时战争时代的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抒发。
古诗的结构特点是七言绝句,这种长度适宜的句子,使得整首古诗节奏感强,使读者有一种仿佛置身其境的感觉。
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以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和坚定的意志,并通过对动作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荣耀。
最后,我们来欣赏第三首古诗。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爱情和离别。
通过对两情相悦的男女之情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分别的痛苦之情。
古诗的结构是五言绝句,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得整首古诗音节流畅,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
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和夸张等,以增强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种深情厚意。
总结起来,《古诗三首》展示了古代文人的艺术成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三首古诗通过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战争和爱情的独特理解。
同时,这些古诗的结构和用词都非常精妙,使得整个作品给人以视听上的享受。
通过阅读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诗歌才华,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感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一、把握古诗词教学特点深入浅出诵读经典
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价值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石;二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读中积累,预留空间”,要避免走入“两个误区”,其一:把理解诗意当成教学的全部;其二:把讲深讲透作为有内涵的教学追求。
“预留空间”是教师讲解的原则,“不求甚解”、“总体把握大意”是学生理解诗文的可行目标,也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应有这样远视的心态看待古诗文的教学,相信“广积粮”教学肯定优于“深挖洞”的教学。
张老师在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古诗词教学的特点。
有三个体现:
其一、补充必要的背景材料。
教师深度备课,知之甚多,占有的资料丰富,而在课堂上是恰当地补充信息,适时地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领略诗词情韵。
譬如张老师通过直观课件和语言描述介绍了蜀洲和长安之间遥远的距离、向学生讲述古代宦游宦官这一文化现象、呈现诗人王昌龄政治际遇的文字介绍资料,这三处背景情况的介绍,精当而有效,真正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的目的。
其二、运用四步学古诗的方法。
随着学古诗的进程总结的“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四步学古诗的方法,经典又实用,符合学古诗的基本规律和教学过程。
其三、实践“重整体,重感悟,抓重点,悟难点”的教学方策。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淡化讲解,强化读悟想象,在诵读的过程中,讲求从“整体入手”,不进行逐字逐句精准地翻译解释,但又重视让学生依据注释,通过读懂关键字词感知诗意,进而浓缩到重点理解经典诗句的意境和内涵,积累经典的名句,做到了重整体、重感悟,抓重点、化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张老师在本课教学中比较好地处理了讲解和感悟、整体和部分、主体和主导、积累和运用这些关系。
特点二、精心创设学诗情境诗情画意诵读经典
诗歌是言志咏情之作,其优美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文化财富。
然而因年代的久远,环境的变迁,文化的差异,诗歌本身高度凝练的语言,转换跳跃的思维,严格的律韵节奏,使得诗歌的教学难度很大,它的教学首先需要情境的创设。
张老师运用音乐、图片、资料创设情境,更多的是以自己散文诗般教学语言贯穿课堂,创生了诗歌教学的情境,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课堂诵读层次分明,学生一遍遍地读,重复的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
诗画同源,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张教师还帮助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把诗中的文字转化成画面,转化为生活场景,学生投身其中,生动着体会诗句的情味和意蕴,诗情画意溢满课堂。
特点三、以生为本积极评价兴趣盎然诵读经典
课堂中到底谁主沉浮?当然是我们的学生。
以生为本,才能上出真实、扎实、厚实、朴实的课堂,古文的情就自然而然地渗入孩子的心田。
这节课上张老师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自己读诗解诗、自己感受想象、展现自我个性、尝试学以致用的过程,老师重视主体的学习体验,保护诗歌想象中的多元意象,积极评价,学生学得情趣盎然,这些还积极影响着孩子们,使他们对古诗的学习保持着自觉而持久的兴趣。
多多益善诵经典、深入浅出教经典、诗情画意读经典、兴趣盎然学经典应该成为众多老师课堂教学的追求。
当然在这节课中张老师在每个方面都可以努力做得更好!
老师们,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显示教师文学底蕴的“试金石”,我们如若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储备,就不能享有像今天课堂上这样的精彩和成功。
透过这些课堂,启示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要重视经典,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完成必要的文化建构,做有根的人,上有底气的课,上有效益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