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杰出人才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杰出人才的培养

从古至今,人才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古代帝王,为人才不惜虚席以待,更有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人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才培养更是成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摸索出了一套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顾名思义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具体包括: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而我国人才培养的重心自然是在教育上面,为了培养人才我国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改进教育制度,奖励创新型人才等。但似乎还是收效甚微,这不禁令社会各界人士为之担忧。著名学者钱学森更是问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成了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中国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

首先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

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规律去做事,无论环境也好教育也罢。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只有按照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才能更好的使教育走进成功的殿堂。而很多成人,尤其是现在我们现在的很多家长常常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唯恐时间不够,唯恐孩子会的东西少,而过度教育和揠苗助长的这种做法,都已经严重地违背了自然教育规律。

西方国家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基本要求就行了;而中国学生信守的是“学而优则仕”,于是超时学习,追求高分,为了上好学校,为找好工作和入仕做准备。这直接导致中国学生负担超重。西方教育的理念是“成长”,而中国则是“塑造”,这是我国冒不出杰出人才的最重要的原因。儿童在家庭要受家长的塑造,到了学校要接受教师的塑造。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就是,学校没特色,学生没个性。

很多教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前的教育体制高度行政化,使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均被剥夺,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工匠,学生像产品,千校一面,千人一脑,怎恩么能出现拔尖人才?

其次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纯: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不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是在官场。中国学生读博,多数不是为了搞科研搞发明创造,而是捞个博士头衔去当官。升官发财!中国的青少年多数不想当科学家,而是把当公务员当成第一志愿。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把报考公务员当成自己的首选,人人趋之若鹜,几千人争抢一个公务员指标。深圳招聘一个处长,包括北大清华教师在内的上百名教授应聘争抢。

今年教师节前,教育部评选出100名高校教学名师,据统计,获奖名师中90%都是高校行政官员,如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研究所长等等之类的人,不带任何官职的第一线教师仅有10人。教学名师官帽如云,大都是一些不教课的官员。中学升学教育摧残人才,片面追求升学率,互相攀比,年年宣扬高考状元,素质教育只喊不做。所谓示范性中学,就是示范升学教育,示范教育乱收费,从不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致使中国尽出些高分低能,好高骛远书呆子。

还有中国落后混乱的社会环境也有一部分的原因。

鲁迅先生说:“在未有天才之前,先得有适合天才成长的土壤。”但看看我们身边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几十个教授、博士后争抢一个处级职位;歌曲《两只蝴蝶》的原唱庞龙家喻户晓,可词曲作者牛朝阳却鲜有人知;小沈阳因春晚小品《不差钱》而大红大紫,可编剧徐正超还是默默无闻;呕心沥血写出百万字优秀作品《平凡的世界》的著名作家路遥死后还留下1万多元的债单,而歌星满文军涉毒曝光后出场费还高达22万元;你绞尽脑汁写了一篇佳作,转载时可能连你的名字都删了……

再打开各大网站,明星逸事、贪官丑闻和各种噱头占据着大幅的版面。芙蓉姐姐,木子美这些贩卖低级庸俗的“快餐”式人物成了网络红人。青少年追星已走火入魔,媒体却还在推波助澜火上加油。难怪韩国的二线女星张娜拉会说:“一没钱就到中国去演出”。试想,在这样浮躁的“土壤”中,有几人会潜心去搞科研文学艺术创作?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至今没人获得诺贝尔奖,难道只是“纯属巧合”?现在潜心搞科研文学艺术创作的人没享有其应有的金钱地位,倒是侯耀华之流利用虚名大做虚假广告撑破了腰包。在金钱荣誉被张冠李戴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如果仅靠教育部门单线作战,只怕杰出人才永远难有诞生之日。

这些还只是诸多弊端的冰山一角,如要细细算来怕是几天也讲不完。由此可见,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

首先是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

中国教育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统一要求,这种统一要求能保证大多数人的教育。我国有比较规范的学校管理手段,尽管比较呆板,但这种管理手段能够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有长处,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教育部长到中国参观以后都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是非常高的。但不能用很简单的标准来评价中国的教育质量,中国教育的长处和短处都很明显。这种短处是与长处相对应的,比如说我们比较注重基础知识、书本知识和统一要求,但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比较重视学校里的规范教育,但忽视校外实际生活的学习。

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我们过分重视学历,把学历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当学历作为教育价值取向之后就会产生异化,即学历带动教育,教育围着学历转。学历本来是衡量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单纯把它作为培养目标,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强调知识的掌握,知识是重要的,但是过分强调知识就会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海人力资源高层论坛上有人提出:“工业社会是学历社会,知识社会是能力社会。”这种提法不一定概括得很准确,但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知识社会中,知识更新快,单纯讲学历已经不能满足人的终身需求。学历只反映一个人在一个阶段受教育的成果,并不能反映人终身学习的成果,所以能力是根本。用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学历只是衡量一个阶段学习的标准,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终身学习的最主要标准。

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作了《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建设》的重要报告,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能力建设不仅要有理论思想,而且要有国家能力标准。我国要建设一个与学历教育一样成型的能力制度,鼓励人们不仅重视学历,而且通过能力的培养来提教育水平。制定能力建设的国家战略主要包括3个方面:首先,以能力建设的要求,改革学校教育模式;其次,按能力建设的要求,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再次,能力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按能力建设要求改革学校教育模式。

然后是从学科中心到学习者中心:

教学过程应该强调学习者是主体,教是为了学。以学生为中心,有其更深层的含义。信息革命带来学习革命,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睦的变革。国际上认为“教正在变为学”,这是21世纪教育理念最深刻的变化。联合国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对教育重新作了定义:“教育是为能够引起学习、交流的活动。”既然教育是学习,那么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由此产生的设计教学、订单教学、参与性学习、研究型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