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教案范例分享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课前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课前准备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分享一些课前准备教案范例,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课前准备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动力来源。
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中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例如,一位学前班的老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学生能够正确识别26个英文字母,并能够快速准确地拼读简单的单词。
老师需要准备相应的教材,教具和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课前准备的重要部分,包括教学材料、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等。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准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一次小学语文课的课前准备中,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具:黑板、白板、笔、五线纸、辅助教材等。
同时,教师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如录音、视频等,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课前准备的核心,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师需要在课前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从内容、方式、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例如,在一次中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前准备中,教师需要制定以下教学方案: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文本主旨,归纳总结文本要点,交流讨论,梳理知识点,提高各自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自我评估课前准备完成后,教师还需要对自己的课前准备进行自我评估,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自我评估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一次初中历史课的课前准备中,教师可以自我评估以下内容:是否准备充分、是否规划合理、是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和建设的特点,掌握统一中国的主要手段和建设成就
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和初步建设
教学难点:秦朝统一的手段和成就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秦朝的背景及秦始皇的统一中国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新旧交替(10分钟)
教师用PPT等多媒体展示秦朝的建国过程,让学生了解秦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诸侯
国的动向。
三、一统天下(15分钟)
教师讲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手段,如推行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修筑长城等,并请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四、万里长城(15分钟)
教师介绍大秦明长城的建设情况及作用,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五、秦汉文化(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文化特点,如秦文字、秦俑等,引导学生思考秦朝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秦朝的统一和建设特点,掌握主要手段和成就,培
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修养。
但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并运用所学知识。
中学历史教师备课前的准备论文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备课前的准备【中图分类号】g633.5摘要:备课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我们能够做好备课前的准备工作,我主要从备教学大纲和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和编写教案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目的是为我们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奠定基础,因为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做好备课前的准备,能够让我们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自然,同时,也是课堂效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关键词:大纲;教材;学生;方法;教案为了提高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上课之前会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工作,因为备课是我们上好历史课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由于学生的年龄、兴趣、性格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还有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必须有所准备,没有准备或准备的不够充分都可能影响我们的上课效果。
备课的过程,可以说是教师们再学习的过程,通过备课我们可以学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自已的业务水平。
现在,我就浅谈一下中学历史教师备课前需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一、备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大纲是我们中学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根据。
每个学期开学前,教师们都要认真地研究历史教材的整体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这是一个整体的教育教学方向,它在我们教学中起到了一个统领全局的作用。
然后,我们在要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去详细地钻研各个单元与各个章节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从而明确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基本线索、重点、难点等,最后做到真正搞清“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
教科书是我们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媒介,也是对教学大纲所提出的任务得以实现的前提。
首先,我们要对教科书有一个通盘的熟悉与了解,然后,再对其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综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考古的重大发现,我们还要时时关注历史方面的最新消息,同时还要注重历史与生产生活、乡土教材与教科书的密切联系,这对我们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与丰富历史知识具有很大的作用。
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准备工作合理、全面,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进行,使学生对历史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某一课堂中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历史学科较为广泛,按照年级和课程进度,教师需要明确本次课所要讲授的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或者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材的理解与分析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老师需要对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全面的理解与分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对教材的章节内容、篇章结构、知识重点以及相关案例进行研究。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三、教学步骤的规划合理的教学步骤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体现。
在准备工作中,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规划教学步骤。
一个合理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展开和归纳总结等环节。
引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展开环节能够让学生明确地掌握和学习知识内容;归纳总结环节则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
四、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资源的准备是教学准备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PPT、视频资料、实物展示或者图文资料等,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对于一些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教师应提前测试,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五、备课笔记的整理备课笔记是老师备课工作的重要产物,也是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
备课笔记应当详细、规范地记录备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记录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备课堂教学时使用。
六、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了解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老师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配合学生教案探究历史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或者历史展览等等。
初中历史预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预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 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特色文化
3. 能够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华文明的演变过程
2.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贡献
3. 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
1. 掌握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过程
2. 理解各个朝代的文化特色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学法
2. 多媒体教学法
3. 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1. 教案、课件
2. 多媒体设备
3. 图表、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表或图片来引入话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宏伟历史。
二、讲授主要内容(25分钟)
1. 夏商周三代:介绍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贡献,让学生理解这些朝代对中国文明的重要影响。
2. 秦汉时期:介绍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方面的进展,让学生理解秦汉时期对后世文明的影响。
三、讨论交流(15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四、总结复习(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影响,但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作者:赵宝琼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1期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每个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宗旨。
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探讨提高了中学历史课教学质量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探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中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师的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包含了这个道理。
备课备什么?一要备学生,二要备教材。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教法。
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课的灵魂,十分重要。
一堂好的历史课,肯定有正确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的。
反之亦然。
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备课不备教学目的,随意性很强的课。
没有教学目的课,没有了灵魂,因此,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我们说教学目的是灵魂,因为教学目的是建立在研究了教材和学生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目标,它直接制约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史论史实的补充,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具的选择等等。
教学目的要有三个方面组成: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一般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
有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是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
教学难点一般都是学生不易认识理解的内容,而这一难点又是学生应该认识理解的内容。
三、教具历史课的教具主要有小黑板、挂图(图画与地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等。
运用教具是为了提高课堂的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具的运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相一致。
运用教具可以增强听觉和视觉效果。
在实际中,目前还存在两种需要加以克服的倾向:一是上课没有一件教具;二是运用了教具,但不恰当。
有的是为了用教具而使用教具,有点“装门面”的味道。
有的没有配合讲授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影响了效果。
有些学校条件比较好,各种教具都有,在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使用。
如何进行历史教学的课前准备
如何进行历史教学的课前准备
李昊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历史课作为一门古老的基础课程,在一个民族、国家文明水平的提高方面,始终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
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做到纵观古今、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把握前进的方向。
因此,研究怎样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在有限时间内把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得到应有的能力训练,至今仍是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根据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历史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科书,并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
对教师个人来说,要想满意地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一个重要而必不可少的前提在于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
这一工作不仅仅指一般人所理解的“备课”,事实上它是通常“备课”基础上的再延伸。
它包括为实现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即:熟悉大纲、钻研教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李昊
【作者单位】山西省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英语教学如何进行课前准备浅议 [J], 乐亚娟
2.谈实习教师如何进行英语教学课前准备 [J], 张红
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前准备探研 [J], 施永丽
4.谈实习教师如何进行英语教学课前准备 [J], 张红
5.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精准指导
——基于金字塔2.0备考指导思想的研究 [J], 刘杰;刘家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历史是一门重要而丰富的学科,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的过去,还为我们展示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以下是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搜集教材资料:历史教材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对于初中历史老师来说,首先要搜集教材资料。
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并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熟悉教材,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调查主题背景:在备课过程中,了解和调查主题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形势和政治环境等。
老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浏览网络和参考其他资源来收集信息,并时刻保持对历史研究的关注,以便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
设计教学目标:在准备课前教学内容时,历史老师需要清晰地设立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吻合。
通过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历史老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确保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可以掌握所需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制定教学计划:一旦教学目标确定,历史老师应该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可以包括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老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充分利用时间来达到学习目标。
准备教学资源: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历史老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老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这些资源,并精心选择和组织它们,以便在课堂上有效地使用。
设计课堂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历史老师需要设计精彩的课堂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活动,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主题。
编写教学辅助材料:历史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可以编写教学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浅谈高中历史课的预习
一
一
查 阅 工 具 书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当然 也 会 提 高 学 生 的 文 言 文 阅 读 这 能 力 . 也 是 历 史 课 学 好 的一 个 重 要 条 件 . 经 常 跟 学 生 讲 文 这 我 言 文 理 解 的 重 要 性 , 求 他 们 学 语 文 时 , 位 更 高 . 觉 得 从 这 要 站 我 方 面 来 说 . 的 是 文 史 不 分 家 当 然 . 通 字 词 不 仅 仅 指 文 言 真 疏 文 。 代 汉 语 比较 简 单 . 现 在此 不赘 述 再 来 说 一 下 概 括段 落 大 意 听 起 来 也 是 语 文 课 上 要 做 的 .
题 要 尽 量 符 合 学 生 的感 受 和 体 验 第 三 .作 文 命 题 要 做 到 一 般 情 况 下 人 人 都 能 正 常发 挥 水 平 , 有 灵 活性 、 发 性 , 是 最 难 的 作 文 命 题 应 尽 可 能 排 除 要 启 这 人 为 因 素 、 然 因 素 , 数 、 、 或 英 语 题 目一 样 , 要 正 常 偶 像 理 化 只 发 挥 , 能 写 出 水 平 , 出水 平 。作 文 命 题 题 目不 宜 过 大 、 就 考 过 宽 。大 而 宽 的 题 目, 选 材 、 思 、 意 到 技 巧 的运 用 , 度 比 从 构 立 难 较 大 , 易 出 现 顾 此 失 彼 的 现 象 . 生 捉 摸 不 清 . 知 从 哪 里 容 学 不 下 笔 。如 某 省 的 中考 作 文 题 《 发 大 西 北 畅 想 》 有 这 种 美 中 开 就 不 足 之 嫌 。 题 也 不 能 太 窄 、 死 。 窄 、 死 的题 目 , 利 于 命 太 太 太 不 培 养 学 生 的发 散 思 维 。 的 作 文 题 应 能 调 动 学 生 思 维 积 极 性 . 好 如《 的母 亲》 个题 目 , 生 的思 维就 不容 易放 开 . 果 出 我 这 学 如 《 亲的 母 》 样 的 题 目 , 生 的 发 散 思 维 就 能 活 跃 起 这 学 来 , 写 母 亲 的 “ 影 ” 笑 容 ” 泪 水 ‘ 发 ” . 经 启 发 . 可 背 “ “ 白 等 一 学 生 就 会 从 各 个 角度 去 思 考 , 住 一 点 . 出母 亲 的 形 象 抓 写 第 四 ,作 文 命 题 要 尽 可 能 做 到 学 生 人 人 都 可 自 由 发 表 意 见, l , 人 人 都 觉 得 没 有 东 西 可 抄 给 学 生 尽 可 能 自由 发 司时 又 表 意 见 的 空 间 , 减 少 作 文造 假 现 象 最 有 效 途 径 之 一 他 自 己 是 有话可说 , 当然 就 不 用 假 话 连 篇 。 人 人 都 没 有 东 西 可 抄 可 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历史课是一门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历史内容的认知框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几种有效的历史课堂导入方法。
一、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引入课题。
在讲解古代文明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中的建筑、服饰、器物等,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思考古代人的生活和文化。
又或者,通过播放一些有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视频,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对历史的好奇心。
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实物来引入课题,比如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可以携带一些古代的武器、甲胄等物品,让学生触摸、感受古代的战争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激发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课题直接相关的,也可以是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但具有历史意义的问题。
在讲解一场重大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事件原因、影响、历史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
又或者,在讲解古代人的生产生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理解古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这种形式的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对历史的参与感和亲近感。
在讲解古代社会制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阶层,比如皇帝、官员、农民等,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方式,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权力关系等内容,从而对古代社会制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四、引用名人名言或历史典故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历史典故,让学生在启发性语言中理解历史的哲理和真相。
初中历史预备课教案人教版
初中历史预备课教案人教版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1.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3.历史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历史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PPT、教案、教材、视频等。
学生: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学的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Step 2:学习(15分钟)1.教师讲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如历史的定义、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的分类等。
2.学生听讲并做笔记,师生互动。
Step 3:讨论(1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等。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适时引导讨论。
Step 4: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历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激励学生对历史学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Step 5、课堂练习(15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2.学生完成练习后,可相互交流答案或交给教师批改。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为什么要学历史?”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能够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初二历史课前准备的技巧和方法
初二历史课前准备的技巧和方法准备初二历史课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首先,了解历史课程的整体框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查阅教科书目录和课本中的章节标题,学生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种前期的掌握有助于在课堂上更快地跟上老师的讲解。
其次,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法。
预习可以包括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以及查找补充材料。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自信地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特别是对复杂的历史事件或时期,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老师讲解时更加容易理解。
此外,制作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准备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简明的笔记或思维导图,将重要的事件、人物和日期记录下来。
这不仅有助于记忆,也方便复习时查阅。
在笔记中添加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历史知识。
与同学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准备技巧。
在课堂前,与同学交流对即将学习内容的理解和看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历史事件。
这种互动可以激发思考,拓展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
利用课外资源也是备课的一种方式。
图书馆中的历史书籍、网上的历史网站、甚至博物馆的展览,都可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信息和视角。
通过这些资源,学生能够获取更广泛的历史背景知识,为课堂讨论提供更多的素材。
最后,设定学习目标是课前准备的关键一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定具体的目标,比如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掌握重要的人物和日期等。
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并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这些准备方法,学生能够在初二历史课上更好地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课前的细致准备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还能使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怎样备好历史课1
怎样备好历史课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缪世会所谓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的准备过程,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
备好课是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我们教师自我提高、自我修养的有效方式。
结合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备课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人手:第一方面从备课的内容来看备课必须备历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
所谓备历史课程标准,就是学习和掌握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
备课时必须一丝不苟,对历史课程标准要逐字、逐句、逐段的学习、研究、分析,必须把历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五者结合起来理解,进而与教科书结合起来。
理解历史课程的基本宗旨是以学生为本,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转变历史教学功能,历史教学过程是主张师生互动等基本理念。
可见,备历史课程标准着眼于理解。
所谓备教材就是备教科书。
备课时注意四点:第一,把“四题”即学习主题、课题、、框题、思考题结合起来备课;第二,把川教版与其它版本结合起来备课。
第三,注重对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的理解把握。
第四,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表、历史材料、历史条件、历史观点、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分析理解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基本线索、历史发展过程从而得出历史结论和规律。
可见,备教材着眼于钻研。
所谓备学生,就是历史老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进行基本了解。
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备课时要清楚,初中阶段的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较弱,老师对历史知识的表述应该是浅层次的,强调历史的延续,并具有较强的形象性。
可见,备学生着眼于知情。
所谓备教学设计,是指历史老师研究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
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是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探究法等。
俗话说,教无定法,这不是说教学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是说教学方法不应按固定模式,而应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历史以学为本课堂教学设计
历史以学为本课堂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要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历史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课前准备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提前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其次,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历史案例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历史文献、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图片或小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事物,或者给学生出一道与历史相关的谜题等。
通过这些引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2. 知识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除了传授历史知识,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实践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历史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摘要: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导入新课;方法一堂好课如果有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课前导入”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也就是用已知知识做铺垫,顺势过渡到新知识。
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的知识可直接过渡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复习作为导语,有利于知识间衔接,使学生对历史线索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但它往往缺少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问导入法设问法是结合教材重点,以新课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存疑的形式诱导学生,以悬念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如“秦王扫六合”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等问题。
这几个疑问,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很快地引入到新课中。
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学习要求。
三、谈话导入法上课开始,教师可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然后师生共同谈论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
谈话法的优点是比较自由,引导富于启发性和灵活性。
谈话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两种:1.电影谈话法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导入新课学习。
初中第一堂历史课教案设计
初中第一堂历史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2. 掌握古代文明的基本知识和概念3. 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1.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和文化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和原因2. 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2. 教具: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3. 课前准备:制作PPT,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教学讲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古代文明概述”,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古代文明?2. 古代文明的发展有哪些特点?3. 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和文化有哪些?三、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讲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代表性国家和文化,让学生对古代文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四、学生讨论(10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古代文明的影响和联系,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总结(5分钟)让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课堂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思考题,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和学生互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和能力。
历史课第一次授课教案
历史课第一次授课教案一、引言历史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文明与事件,并从中汲取智慧。
本次授课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3. 学习和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三、准备工作1. PPT展示:准备一个精心设计的PPT,包含图片、文字和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历史故事书籍:为了更直观地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书籍作为辅助材料。
四、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历史上重要事件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学习历史很重要?”五、历史学科的意义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历史学科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了解过去的智慧和教训,并引导我们未来的发展。
六、历史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的查找和分析,书写历史文章的技巧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掌握这些方法。
七、重要历史事件的学习介绍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世界大战、文化交流、科技革命等。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故事书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深入讨论这些事件。
八、历史人物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改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九、历史文化的学习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的内容,如古代的宗教、艺术和习俗。
通过展示艺术品、举办文化展览等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十、历史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人类的现实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十一、学生作业布置布置学生的作业,如撰写一篇历史人物的传记、整理一份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等,以巩固所学内容。
十二、总结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对历史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上好一堂优质历史课的关键
上好一堂优质历史课的关键历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好的历史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下面将探讨上好一堂优质历史课的关键。
1. 知识准备:上好一堂历史课的第一步是教师对所教授的历史知识的充分准备。
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了解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
只有通过充分的知识准备,教师才能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避免因知识不准确或不全面而引发误导。
2.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历史常常持有负面情绪,认为历史知识无用或无聊。
因此,在上好一堂历史课中,教师应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3. 启发学生思考:历史课不仅仅是记忆与复述,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课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4. 创设情境:历史课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模拟历史人物的对话、扮演历史事件的参与者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中,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情节和发展过程。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和理解。
5. 引入多样化教学资源:为了提升历史课的质量,教师应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运用视频、图片、实物等教具,使历史课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入一些历史文献、照片等,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6. 确立教学目标:在上好一堂历史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规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同时,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的效果。
7. 激发学生的参与:无论教师如何精心准备和设计,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上好一堂历史课也就无从谈起。
做好历史讨论课课前准备的策略
课程 改革 发展 的今 天 ,讨 论法 教 学频频 出现 在合 作教 学 、 问 题 教学 、 究 式教学 等各 式各 样 的课 堂教 学之 中。讨论 法 教学 给 探 予 了受 教 主体 更 多参 与 机会 ,同 时也体 现 了 以人 为 本 的教 育 理 念 。但纵 观历 史课 堂 的讨论 法教 学 现状 , 讨论 法教 学所 收 到 的效 果 并不 理想 . 中有 教 法 的原 因 , 其 有历 史 学科 自身 特点 的原 因 , 也 有 师生 对待讨 论 的观念 上 的原 因 , 等 。本文 从教 师做 好 课前 准 等 备 方面 提 出几 点思 考 , 以期达 到提 高历史 课 堂教学 质量 之 目的 。 讨 论 法 教 学 是 根 据 的 主 体 或 者 研 究 的课 题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以全 班 或 小 组 的形 式 进 行 议 论 , 表 见 解 , 相 启 发 , 同 发 互 共 学 习的 一 种 教 学 方 法 …。 由此 可 见 , 不 是 课 堂 上 老 师 一 问 学 它 生 一 答 的“ 论 ”也 不 是 师 生 间互 相 的 交 谈 。 是 一 种 以老 师 讨 , 它 为主导 的、 师生 有 目的 、 互 学 习促 进 、 能 自 由表 达 、 学 生 相 并 令 真 正 形 成 的 自己的 看 法 的 教学 。 新课 改 推 行 以来 , 教 学 方 法 在 的改 革 上 取 得 了 不 少 成 果 ,学 生 也 渐 渐 参 与 到 了 教 学 过 程 中 来 . 我们 也见 到不 少讨 论 法 教 学 存 在 着 或 是 表 面 参 与 、 是 但 或 参与度低 . 所讨 论 问题 粗 浅 等 现 象 。 样 的讨 论 难 以使 学 生 形 这 成 围绕 问题 进 行 深 入 探讨 的 意识 和方 法 。 因此 , 真 正 培 养 学 要 生学 习 、 究 的能力 , 种粗浅 的学习状况 就必须得 到改变 。 探 这 那 么 如 何 在 课 前 做 好 准 备 ? 以下 几 点 值 得 我 们 关 注 。 1保 证 学 生提 前 准 备 。 一 堂 成 功 的讨 论 课 学 生 必 须 要 有 . 所 准 备 . 此 。 师 为 讨 论 课 所 准 备 的 问题 及 资料 必须 提 前 告 因 教 知 学 生 . 需尽 量 全 面 、 统 , 且 系 以便 学 生 有 所 准备 。 多 教 师 往 很 往 因为 讨 论 课 堂 上 学 生 的沉 默 或 随 意 而 无 重 点 的 发 言 不 愿 意 采 用 讨 论 法 . 却 忽 视 了给 学 生 以准 备 讨 论 时 间 的 重要 性 。 但 讨 论 不 是 即兴 演 讲 , 有 准 备 学 生 很 难 形 成 属 于 自己 的 思想 。 没 最 后 , 论要 么 陷入 不 切 实 际 的 夸 夸 其 谈 , 么 因 害 怕显 示 自 己 讨 要 的无 知 而 表 现 出 沉 默 。 当学 生 或 为 得 到 教 师 的赞 扬 而 表 演 讨 论 或 因害 怕 丢 脸 而 沉 默 时 ,无 论 讨 论 课 表 面进 行 得 多 么 风 光 也 显 得 毫 无 意 义 了。因此 , 给学 生 留 出讨 论 的时 间 和 提 供 相 关 的 材 料 是 讨 论 能 够 顺 利 进 行 的基 础 。这 些 材 料 应 该 是 至 少 涵 盖 了所 讨 论 课 题 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不 同方 面 的 观点 的 ;不 应 只 反 应 符 合 自 己价 值 观 而 忽 略 其 他 ;还 应 告 诉 学 生 这样 一个 事 实 —— 讨 论 必 须 具 有 法 证 精 神 . 须 追 求 各 方 的 全 面 信 息 , 必 偏 听 偏 信 或 孤 证 都 是 得 不 到 任 何 结 论 的 。历 史 强 调 “ 由证 来 , 史 论 从 史 出” 学 生 必 须 要 有 追 根 究 底 、 疑 问 难 、 偏 不 倚 的 思 , 质 不 考 习 惯 , 则 讨 论 同样 无 法 收 到应 有 的 效 果 。 最 后 , 师 还 应 否 教 该 要 求 学 生 设 定 个 人 目标 .表 述 自 己通 过 讨 论 所 要 达 到 的 预 期 , 便 课 后 反 思 ( 可 以 是 本 节 课 有 一 次 发 言 , 可 以是 对 以 它 也 历 史 事 件 做精 彩评 述 , 等 , 据 学 生 个 人 情 况 而 定 ) 等 根 。 2 告 诉 学 生 进 行 讨 论 的 基 本 原 则和 流程 。 必 要 时 进 行 讨 . 论预演 , 和学 生 一 起 总 结 我 们 需 要 怎 样 去做 。 史 课 堂 的 讨 论 历 要 求 史 论 结 合 ,讨 论 的 开 放 性 和 批 判 性 使 得 讨 论 充 满 了无 尽 的 变 数 ,刚 开始 接 触 讨 论 往 往 因为 各 方 面 的原 因导 致 讨 论 无 法 顺 利 地 进 行 , 而 导 致 学 生 和 教 师 对 讨论 失 去信 心 。 此 制 从 因 定 讨 论 的 基 本规 则 和 流 程 在 预 备 讨 论 时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而 我 们 所 要 定 下 的讨 论 规 则 也 不 应 涉 及 所 讨 论 的 内容 ,当 规 定 了 能讨论什 么 , 能讨论 什么 的时候 , 论还有存 在 的意义吗 ? 不 讨 遗 憾 的 是 , 多 教 师 的观 念 并 没有 转 变 过 来 , 师 总 是 有 意 无 许 教
如何备考初中历史试讲教案
如何备考初中历史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并能够描述其特点和制度运作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宰相、官员、士人等角色的职责和
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延续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讨论
教学准备:教材、教学PPT、黑板、笔记本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
1. 介绍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宰相、官员、士人等角色的职责和关系。
2. 讲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延续。
三、讨论:
1. 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各个角色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通过讨论,学生对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四、总结:
总结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让学生在课堂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可以是课后阅读、写作或者小组讨论。
六、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教学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课的课前准备
学田镇中心学校张秀侠
现在新课程下,历史课程改革已成为发展必然的趋势,它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积极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实现有效教学。
要实现这个目标课前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
一、设计灵活可行的导学案
一个好的导学案,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和参与权,这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所以,依据每课内容、目标和难易的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不同,编制的“学案”也随之变化。
以“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为例,它的内容简单易懂,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录音和图片,这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并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历史课程资源成为首选的教学手段。
但是有一些课程却不能简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比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将整个宋朝历史囊括其中,内容多而杂,借助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录音和图片等媒体手段只会使内容更为杂乱。
所以在编制本课的学案时,采用了表格方式强化主体知识,清晰明了。
其他零碎的知识则采用巧设问题的方法,通过质疑,解惑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掌握。
学案必须视内容、学生情况而定,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方法,教学的有效性将弱化。
编写学案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也应该考
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我请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有一班的学生讲到了销烟的办法,我就问到“这种办法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另一班的学生没有提及,我就换了另一种问法“销烟不用火烧的原因是什么?”两种不同的情况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
每个学生出现的情况不同,如果学案设计得太死,教师只按照学案来进行教学,会压制学生的思路。
学案制订,必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注重灵活变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二、引导学生预习新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需要学生自身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预习就必不可少。
但是我发现,许多学生没有预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预习新课。
为此,我尝试了一些方法,利用上一堂课最后的一点时间讲一个历史小故事或出示图片、成语、歇后语、小段视频等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兴趣。
比如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的简短历史片段,提出疑问:
(1)这场大战是如何发生的?
(2)与舰同沉的是谁?等等制造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预习课文。
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使用,有些课文内容较多时,为节省课上有限的时间,我会将重要的知识点以填空或表格
的方式出示给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比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事先利用导学案的方式将辽、宋、夏的建国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等罗列成表格,由学生预习后完成,极大地缩短了学生在课上的阅读时间。
三、扩大阅读面
中学生拥有旺盛的好奇心,一旦兴趣被激发就会形成强大的动力去探究和发现,而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
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全方面地了解隐含在课本刻板、简单的文字下的生动历史,学生阅读面扩大了,这就要求教师也应扩大阅读面。
例如,讲到岳飞的故事时,课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由学生自述岳飞的事迹,减少讲授内容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对岳飞的事迹有总体的把握等等。
这些课外资料增加了教师的涵养和知识储备,起到调节气氛,应对学生问题,拓展知识等作用。
多媒体网络资源内容较为杂乱,学生容易信以为真,教师要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特别是一些史学上争论较大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
要做好这些准备并不容易,但是一堂好课少不了精心的准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探索,积极思考,为历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