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社版的小学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自然灾害的威力》。一、教材分析

《自然灾害的威力》是本册第五单元《自然灾害于救助》中的第一课,它主要是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自然灾害的威力。

二、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能对一个话题,进行自我学习,对资料进行搜集,但还需要教师的一步步引导,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学生通过电视对地震都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学生的知识不够全面,对大自然灾害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大部分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避难方法来保护自己,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于是我精心地设计了此课。

三、设计理念

1、新课程观念下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的课程而非“教”的课程,应是师生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越来越趋于常态、真实、自然,生活气息浓厚,充满人文关怀。它立足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汇报了解自然灾害知识。

四、说教法

1、通过学生观察,搜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了解到雪灾,地震的重大灾害

2、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加学习内容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去感受。

3、通过展示图片,用多媒体课件构筑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帮助

学生丰富视野,拉近距离,升华感情。

五、说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的课程,不是“教”的课程,应立足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为此在本课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学习:

1、搜集资料,了解灾害的形成,进而深入思考产生感悟。

2、交流、讨论、演示法,加深对灾难的理解,认识到灾害的不可抗拒性。

六、说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雪灾、洪涝等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2、建立对自然恾害及其危害的初步认识,体会大自然规律的不可抃拒性。

3、进一步理解大自然是人类瘄朋友,䚺类只有遵徨自然规徉,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最终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灾害及其危害和不可抗拒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大屏幕:

1、导入新课,开始前言“天有不测风云......”,板示课题“14、自然灾害的威力”(课件出示)。

2、教师提问:自然灾害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水灾、地震、泥石流......

3、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多种自然灾害,展示相关图片。

(二)、合作讨论(学生第一次合作学习)

1.教师深入学生个别谈话:

同学们对一些重大自然灾害有所了解,而对一些个别地区由于特点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自然灾害知之甚少,而这些灾害破坏了人们的生活,作为小学生也应该掌握。教师特别提示,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了解书上没有提到的其他灾害,丰富你们的阅历,增长见识。

2.小组讨论交流:(要求学生4-6人为一组面对面讨论)自然灾害有很多种。据统计,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自然灾害有几种(指教材内容)?都有哪些?

3.小组代表回答,师生互评,归纳总结。

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爆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4、教师和学生第二次合作交流

教师提出: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知道的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你认为哪些是可以避免的,应该如何去做。哪些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如何预防。

学生回答:水灾、泥石流、地震......,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师补充:人类应该进一步探究自然规律,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就可以减少损失。

6、教师小结

师: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