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要点整理解析

高中美术鉴赏要点整理解析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第一幅:《放牧》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是指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是指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是指用笔(指用笔力度)随类赋彩是指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是指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板书: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旧石器(打制)-“石之美者”-装饰或祭祀(实用)。

红山文化,玉龙玉猪新石器(磨制钻孔)材质和器形的发展--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7、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与油画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山水画对传统山水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情况。

2.了解现代山水画的艺术风貌及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了解著名油画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3.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

重点:1.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当代部分代表性山水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艺术上的首创性。

2.简要介绍油画发展史。

难点:1.讲解现代山水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理解艺术形式与时代生活环境的关系。

2(重要油画作者与作品的介绍。

教具资料:多媒体设备图片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教师提问: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二、新课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

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

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

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提供背景资料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在师古人方面,他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

他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

黄宾虹师造化,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纪游画稿当以万计。

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厚,是他的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也有简洁疏朗仅以墨线勾勒,或稍加淡墨渲染的减笔,即疏体。

前者实中见空灵,后者虚中见雄逸。

浙江省金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金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金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积累(14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半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回味八年级下册一至三单元的课文,我们沉浸在“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的美景中;我们感受到炎热的夏季是植物(yùn)____育果实的季节,寒冬树叶(diāo)____零,衰草连天,还可能会风雪载.途。

(1)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A.涌B.踊(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ùn)育(diāo)零(3)加点字“载”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zài B.zǎi3.仿照示例,根据谜面,写出谜底。

示例:谜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谜底:高瞻远瞩(1)谜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谜底:(2)谜面: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谜底:二、阅读(48分)4.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

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名著语段的两个翻译版本,按要求答题。

【甲】“放心吧,亲爱的,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大干一场,偏偏要向权威的结论挑战。

虽然他们对我的病情诊断是正确的,但因此而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完全错了。

咱们走着瞧吧!”【乙】“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走着瞧吧!”这两个翻译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请从表现人物性格....的角度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问题。

主角(节选)陈彦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化了。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玉石文化》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玉石文化》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玉石文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第一讲,《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玉器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它不但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同时,具有一个民族精神内涵和寄托。

本课通过对玉石的历史介绍,使学生对玉石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玉石的赏鉴和玉石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审美水平和丰富其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玉器鉴赏的一般方法,了解玉器的历史,理清“玉文化”在历史上所包含的内容的脉络,从而对古代玉石艺术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做到初步了解玉石的常识;课堂上通过简短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玉器的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美术的学科特色;使用分组教学,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竞赛激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提出课后知识拓展,有利于知识的实践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玉石精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玉石艺术的历史,知晓古代的“君子比德于玉”和民间的吉祥文化,从而以“扬弃”的态度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直接接触到。

而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很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教学中对作为工艺品的玉器本身审美的品鉴和对古代社会的礼制、民俗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式通过模拟“鉴宝节目”方式和实物的展示,以激发学生对玉石品鉴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使学生对古代著名玉器的鉴赏做一较深入的体会,在视频欣赏中初步了解品鉴玉器的方法以及玉器的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ppt课件
高133厘米,重832.84 公斤。
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 中国商代中 期的青铜器。1974年于 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 街出土。共两件。一件 高1米,重86.4千克, 方形,深腹,双耳四足 ,腹上部饰兽面纹,两 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 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 中国历史博物馆。
比较两鼎之间的整体比例关系,以及耳、足等部分造型有改进
一、因料施艺 二、剜脏去绺 三、化瑕为瑜 四、废料巧用 五、俏色巧用
一、浮雕 二、透雕 三、圆雕 四、内雕 五、螺纹
ppt课件
26
伊势和巧用
ppt课件
27
• 俏色玉是玉雕 艺术宝库中技 艺最为精湛, 艺术价值最高 的品种之一。 成于乾隆三十 八年的“相荫 仕女”玉雕, 更是俏色玉中 的佼佼者。
龙虎尊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 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 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 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 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 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 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 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 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 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 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 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 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 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 镂孔。
• 元代玉器 :技艺加强,融合少数民族风格。
渎pp山t课大件 玉海
13
明代:世俗化成为主流;玉器皿成就突出。玉带 发展到顶峰。 还有像生玉、陈设玉,以及坠饰、
串饰、簪等。
清代:颠峰时期。玉器皿、陈设玉最为显著。出 现一批生活化的作品。乾隆时期,玉料充足,技
艺成熟,出现了以玉山子为代表的大型玉雕作品。 清代玉材以新疆与为主,常见的有青玉、白玉, 在清后期,翡翠由于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极力推 崇,上升到玉料的最高地位,被誉为玉石之王。

高中美术教案8篇

高中美术教案8篇

高中美术教案8篇第一讲陶器一、教学目的:通过观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欣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育学生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学问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学问。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具预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观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肯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表达了肯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有用工艺美术和欣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有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有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由于人们除了要求满意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选择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盼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美丽的衣服装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

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需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有用性、又具美观性。

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别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有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

我们观赏时,要结合有用功能领会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巧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出示课题)1、陶器的产生: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追溯北京大鼓书的民间根脉

追溯北京大鼓书的民间根脉

追溯北京大鼓书的民间根脉编者按:大鼓书原始发源演唱是在农村,北京的大鼓最有特点的土生曲种是梅花大鼓,而其它流行大鼓的根脉根皆是农村。

近50年来,随着移风易俗、改革发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观念指导国营曲艺团体,使得在北京扎根很久的很多大鼓逐渐从曲种到曲目不断蜕变,加之新文艺工作者的参与创作,西体中用的思想意识,大鼓在北京曲艺舞台已经是“非主流”艺术了。

我们认为如果用洋歌儿声乐型的“大鼓歌舞”来拉拢青年观众,还不如直接改唱现代音乐作品。

我们要客观看待这些问题,每一个艺术品种都会像人生一样,经历生、老、病、死这四大疾苦。

既然大鼓艺术是社会少数观众或圈儿内人青睐的,试想它既然完成了当年辉煌,何必再让这种古老的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呢?曾经从事过这门艺术的人们现在生活的如何?在社会上还能不能受人尊重?国家职业曲艺团体和研究部门对他们是否关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完成了长途采访任务,这是完全靠个人之力自主而成的,在完成了千里奔波后还觉得有些珍贵资料没有收录。

幸好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南方周末》报对这种“非主流”艺术垂爱,在2005年6月16日第32版“地理”栏目刊登此文,因发行数量极大,故读者反映强烈。

但又因篇幅较大,又不能连载,只能忍痛割舍大半。

因此,本刊将作者原稿刊出,以飨国学传统艺术爱好者们。

天堂地狱两般虚……――京韵大鼓《活捉三郎》滥觞于20世纪初叶之北京的大鼓书,其源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向京东追溯,经通州、三河、蓟县、玉田、唐山至乐亭,辐射至京东北的密云、昌平、平谷等地,这一脉产生了乐亭大鼓以及京东大鼓,并派生出了平谷调和奉调大鼓(与奉天东北大鼓不同的一个曲种,经魏喜奎加工提高形成一个独立支派);另一个是向京南追溯,经廊坊、霸州、文安、大城、沧州至河间、高阳、保定,这一脉产生了老木板大鼓以及后来发展的西河大鼓。

起源于京东的平谷调与河北东中部乡村的木板大鼓流传至北京,迅速生根后培养了一批市民听众,又养活了一批又一批的鼓书艺人。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3)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3)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

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欣赏分析,尝试探索。

——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课后拓展(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

《玉器和青铜器》PPT课件

《玉器和青铜器》PPT课件
高133厘米,重832.84公 斤。
精选ppt
13
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 中国商代中期 的青铜器。1974年于河 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出 土。共两件。一件高1米, 重86.4千克,方形,深腹, 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 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 形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 中国历史博物馆。
精选ppt
14
比较两鼎之间的整体比例关系,以及耳、足等部分造 型有哪些改进?
❖ 夏代以后,人们学会铸造青铜器,青铜器便成为 贵族统治者用以祭祀鬼神祖先的“礼器”
精选ppt
12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 (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 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 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 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 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 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是 已知最大的鼎。
❖ 代表贵族身份的玉琮精选p、pt 玉璧和玉钺。
2

“的材旧 玉色质石 ”彩地器
和坚时 光韧代 泽,发 ,具现 称有有 之美些 为丽石
石旧 器石 时器 期代时 过代 渡向 时新
精选ppt
3

两 《 星《
玉 器 均 出
玉 人 》 高
纹玉 。鹰
》 高
8.4
8.1
自 安厘 厘 徽米 米 山, , 县距 鹰 凌今 腹 家五 部 滩千 刻 。多 有
精选ppt
15
大盂鼎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通 高102.1厘米;口径784mm;腹 深49厘米;重153.5kg。形制为: 立耳;深垂腹,腹上部饰曲折 角兽面纹;足上部饰外卷角兽 面纹、出脊,足下部略呈蹄形。 鼎内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 铭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记载 了周康王对贵族盂的训诰和赏 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4青铜器

4青铜器

西周 《折觥(gōng) 》
二、青铜器发展简史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
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 变得奇巧富丽。 欣赏《 立鹤方壶》,是一种盛酒器,器形高大(高117厘米), 壮丽精美,顶盖上立一展翅欲 飞的鹤,它那要向远方飞翔 的神态,与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庄重、威严的风格截然不 同。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的所有向上援攀的龙兽,相互 印和,给人一种轻盈, 移动的感觉。
《镶嵌图案纹壶》
处于封建社会的开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其风格 产生变革,新的工艺如:鎏金、镶嵌等开始流行。
八、著名青铜器
最大的青铜容器——司母戊方鼎,河南安阳出土 最大的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 最早的“冰箱”——曾侯乙冰鉴,湖北随州出土 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最大的青铜器车马具——秦始皇陵铜车马,陕西
《司母戊大方鼎》
二、青铜器发展简史
《司母戊大方鼎》
铭文
二、青铜器发展简史
铭文
作为国家重器,每逢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均刻铭 文(铭文:每逢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均刻铭文于器 壁以垂昭后世)于鼎壁,属国宝。
一种器物中包含如此重要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的 意义,在世界各民族艺术 中是少见的。此时的青 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王权意识的象征。
(二)几何纹
①线纹 ②绳纹 ③蟠螭纹
(三)人物活动纹
多反映宴乐、舞蹈、狩猎、水陆攻战等礼制生活情景
六、青铜器的造型及纹样
时间
代表作品
艺术(纹样、造型)特色
早商 《饕餮纹鼎》 商代
殷商 《龙虎尊》
西周 《鸟纹卣》
薄胎、造型规整、纹饰简单、单层印纹、多为腹上部一 条装饰带、纹样主要为饕餮纹、结构松散、不表现立 体效果

有关传承中国艺术的名言-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有关传承中国艺术的名言-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有关传承中国艺术的名言1.学而优则仕,传承中华艺术,承担起历史使命。

2.艺术传承,是对前人的尊重与敬仰,更是对自己文化认同的表达。

3.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不可忽视其传承的责任。

4.传承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继往开来才能使中国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5.艺术传承,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与创新。

6.传承中国艺术,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7.艺术传承,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精神内涵的传承与弘扬。

8.中国艺术传承,让我们传承古人的智慧,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9.艺术传承,需要我们不断去汲取文化营养,才能使之绵延不绝。

10.传承中国艺术,不仅是传承技艺,更是传承灵魂和精神。

11.艺术的传承,需要我们跨越时空,与前人心心相印,融合自己的情感与灵感。

12.传统艺术的传承,更需要我们瞩目当下,因为只有当下的传承才能开创未来的辉煌。

13.中国艺术源远流长,传承责无旁贷,文化使命更需要当代人去承担。

14.艺术传承,需要我们厚积薄发,才能使继承之风薄而不断。

15.中国艺术,凝聚着民族的魂,我们当以传承之力无愧历史。

16.传承中国艺术,是对过去的继承,也是对未来的启迪。

17.艺术传承不分昼夜,只要我们用心,便能铭记前人智慧。

18.传承艺术,是对文化自信的最好表达,让我们肩负起这份责任。

19.中国艺术传承,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创新,使之历久弥新。

20.艺术的传承,需要我们保留其传统之美,同时也要赋予时代的新灵魂。

21.文以载道,画以传情。

22.书法须先练,否则难以精。

23.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24.民族精神,艺术根基。

25.功夫在诗外,画中见心机。

26.匠心独运,传统再造。

27.对症下药,创新传统。

28.细节决定成败,技法显功夫。

29.笔墨纸砚,传统仪式。

30.心有灵犀,笔走龙蛇。

31.传统工艺,文化血脉。

32.公平公正,道法自律。

3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4.若要人前镜,无得草间堂。

美术鉴赏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玉石主题鉴赏课为例

美术鉴赏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玉石主题鉴赏课为例

美术鉴赏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玉石主题鉴赏课为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将思政内容融入美术教育过程中,探索新时代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新模式,使思政教育艺术化、形象化、情感化成了当前的主要努力方向,因此也对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挖掘身边的好素材、创作新时代的好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在课堂中与美术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博古通今、品鉴中外的过程中汲取文化精粹提升艺术品位,在美育浸染中让理想信念升华为信仰、在德育熏陶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成为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栋梁之才。

因此,笔者探索美育和思政互相渗透的鉴赏方法,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理念,现以玉石主题美术鉴赏课堂的思考探究为例,介绍具体教学中思政融入的几个设计角度。

玉器一课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第一学时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主要介绍玉的概念、历史阶段、玉的品德和治玉工艺等。

作为传统艺术的根脉之一,玉文化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课从文明发展、民族品德、工匠精神、国力与科技等诸多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思政的渗透,力求做到育人无形、润物无声。

一、历史文化拉近我们和玉的距离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是中国精神的鲜亮底色,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训练其发掘美、认识美和塑造美的能力,培养其审美意识。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也能充实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增强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助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本节课要鉴赏的玉石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大家族中引人瞩目,玉文化伴随着玉器的生产而产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

玉石虽好,但玉器是当今较珍贵的工艺品,高中生平时对其接触不多,和鉴赏内容的也相对疏远,如何拉近学生和玉的心理距离,让与玉相伴的文化艺术进入学生的视野,还要从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历史文明的发展中追根溯源,找出现今生活中和这些历史文化能古今对话的痕迹细节(同学中带有斜玉旁的字多和玉相关,例如:瑶、琦、琪、琳,有的字就是某种玉器的名称,都是美好的字意;生活中形容男子、女子俊美的词语有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等),大家通过这些例举,逐渐感悟到原来玉与我国的历史文明、汉字文化以及身边的生活都有着如此深厚丰富的渊源和联系,原来玉和他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古代陶器与瓷器

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陶器的造型、纹饰与功能,瓷器名窑的特征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视频——埙曲表演
问:知道这个这个艺术家吹的乐器是什么吗?
这个古老的乐器是埙,是陶器
说到陶瓷你还会联想到什么?生活中常见的陶瓷有哪些?
自由答:茶具,碗盘,花盆等
是不是所有的陶瓷器物都是“陶瓷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持续性评价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评价标准的设计是否与深度学习目标一致?是否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2.评价活动是否贯穿学习活动始终?是否向学生公开了评价的标准?

3.评价证据是否来自于学习活动中的学生行为、语言和作品?

4.是否把评价的结果转化为反馈信息指导或促进学生的学习?

官窑: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
讨论回答: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
小结:1、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从元代到明,青花瓷的大量出现,形成了一种独有的中国特色。
2、瓷器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生活发生质的变化的最好佐证。是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古老文明中独有的艺术审美。
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
板书:陶瓷
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结合教材,PPT,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红陶、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重点是彩陶的器型与纹饰
PPT结合课本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

高中美术鉴赏必修课的复习与命题课件(共183张PPT)

高中美术鉴赏必修课的复习与命题课件(共183张PPT)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为了能在中土立足,从内容到 艺术形象都开始了不断汉化的过程。
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主体雕像是卢舍那大佛。云冈 石窟代表作是第20窟露天大佛。麦积山石窟第131窟佛像 具有典型的“秀骨清相、褒衣博带”的艺术特点。
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
麦积山131窟佛像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山东长清灵岩寺的罗汉群像非常著名,作者以各种各 样的僧俗人物为形象参照,使得这些造像的宗教意味变得 淡薄而被赋予更多的世俗人物情感。
道教造像著名的有福建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像》、 山西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宿》。
清源山老君造像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侍女群像是民俗性的宗教题材。
鹳鸟石斧图陶瓮
鸟纹彩陶盆
彩陶盆
龙山文化的黑陶器利用烟熏法和渗碳技术,追求材质、 造型设计和工艺技术的极致,使得陶器制作精致化、贵族 化,并在性质上脱出实用意义而演变为贵族所独占的礼器。
黑陶薄胎高柄陶杯
瓷器是以瓷土(高岭土)和石英、长石等为原料, 塑造或者模制成型,施釉后,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烧 制而成的。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霍去病墓石雕群“因势象形”,在异常简练概括的 石材上雕成动物和野人的形象,粗犷、具有强悍的生命 力。
《立马》
《伏虎》
唐三彩是经过1000℃左右的高温烧成的胚体上施加硅酸 铝为主要成分的釉,配以不同成分的金属氧化物呈色剂,再 以900℃温度烧成,呈现白、黄、绿、蓝、茄紫等色彩。
中国古代石窟中,规模大、窟龛多、艺术成就高的 有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 积山石窟、重庆大足石刻等。
太和殿是皇城全部建筑的核心,为皇帝登基、完 婚、寿诞、重大节日受百官朝贺、赐宴的地方。建筑 规格最高,也是全国最大的宫殿建筑。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中国美术鉴赏(9课时)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

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导入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

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2、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说课材料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将用五个部分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二课,属于工艺美术类别。

本课讲述了古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与文化内涵以及它们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的深远影响。

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里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

这一课我将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本节课着重讲述古代玉器艺术。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所涉及的玉器、陶瓷、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课标指出:应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以及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2、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鉴赏工艺美术作品。

3、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对古代玉器的欣赏,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所以必须对古代社会的礼制做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就成为了本课的重点。

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美育听课记录

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美育听课记录

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美育听课记录家人们!今儿我可得跟你们唠唠我去听中国美育课的那点儿事儿。

这课啊,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对传统艺术的根脉有了全新的认识。

上课那天,我早早儿就到了教室,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

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坐满了人,有跟我差不多大的学生,也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回来充电的上班族。

大家都挺兴奋的,时不时还凑一块儿小声嘀咕着,猜测这课会讲些啥。

过了没多久,老师来了。

这老师看着挺和蔼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他一上台,就没什么架子,直接跟我们打开了话匣子。

“同学们呐,咱们中国的传统艺术那可是源远流长啊!就好比一棵大树,根脉深厚得很呐!”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传统艺术的根脉。

“那老师,您快给我们讲讲,这根脉到底在哪儿啊?”一个坐在后排的同学大声问道。

老师笑了笑,说:“别急,咱们慢慢儿来。

今天啊,我先给你们讲讲民间剪纸这门艺术。

”说着,老师从讲桌抽屉里拿出了一沓彩色的纸和一把小剪刀。

只见老师把一张红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拿起剪刀,开始动手剪起来。

他的手就跟长了眼睛似的,那剪刀在纸上飞舞,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蝴蝶就剪出来了。

大家都忍不住发出“哇”的一声惊叹。

“你们看,这剪纸啊,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从图案的设计到剪纸的技巧,每一步都有讲究。

而且啊,剪纸在咱们中国民间那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以前啊,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自己剪的窗花,那寓意着吉祥如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老师一边展示着手里的蝴蝶剪纸,一边给我们细细地讲解着。

这时候,旁边的一个同学忍不住凑过来,小声跟我说:“你看这剪纸真不错啊,感觉自己也想试试了。

”我点点头说:“是啊,没想到这小小的剪纸里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老师好像听到了我们的对话,笑着说:“要不这样吧,同学们都动手试试,感受感受这剪纸的魅力。

”一听这话,大家都来了精神,纷纷开始动手剪起来。

我也拿起一张纸,学着老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剪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① 植物纹,多呈旋花纹、叶状纹; ② 动物纹,较少见,有蛙、鸟等形象; ③ 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 ④ 几何纹,主要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
曲线等组成的带状花纹。
❖ 此彩陶瓮是当时部落联盟 首领的葬具,该部落联盟 的图腾就是鹳鸟,而鹳鸟 口中的大鱼应是敌对部落 联盟的图腾,作画者将鹳 鸟画得形体硕壮,眼睛大 而有神,将鱼画得身体僵 直,毫无生气,用鹳口衔 鱼的题材正是为了表现本 族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 带符号标志的石斧是首领 生前所用之物,是身份地 位和权威的象征,将石斧 画在瓮上,是部落成员对
现代玉器雕刻
泥土的生命——
古代陶器与瓷器


彩陶— 原始社会的先民在日用陶水器、食具 上施加彩绘,创造了一个绚丽的彩陶世界。
彩陶兴盛时期—仰韶文化、马家窑
仰韶文化半山坡类型::
① 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 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 鱼纹、鱼鸟结合纹,生动精彩, 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色。
中国四大玉
2、南阳玉: 南阳玉的矿区地处独山,又 称“独山玉"、"独玉"。南阳 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 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 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或 微透明。硬度为5.5至6.5度 。南阳玉为多色玉石。常见 为两种或三种以上色调组成 多色玉,颜色鲜艳,分别称 为:水白玉、白玉、乌白玉 、绿玉、绿白玉、天蓝玉、 翠玉、青玉、紫玉、亮棕玉 、黄玉、黄蓉玉、墨玉及杂 色玉等
中国四大玉
3、岫岩玉: 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而得名 ,又称岫玉。属蛇纹石,形成 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 ,我国这种地质环境的矿床很 多,因而类似岫玉的产地很广 泛。岫玉外观呈青绿色,黄绿 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 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 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 于岫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 ,为透闪石软玉
还有对于玉之声音的美(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 诎然)比附于乐。佩玉不仅讲究造型、组合的关系, 而且讲究参加礼仪活动时由玉饰相撞击发出铿锵之声, 体现礼乐的观念。当时的习俗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的两种审美追求
▪ 一种是追求玲珑剔 透的华丽之美。
▪ 玉龙佩是一条长带 状的玉饰用五块玉 料雕琢为16节,应 用了平雕、透雕、 线刻等多种技艺, 而且各节之间都有 活环,可以灵活的 折叠。
玉钺——从商周时期,钺作为兵器的同时亦作为仪仗礼器使用, 钺为王者专用,王者用钺,以征王权。
玉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玉琮
玉钺
商代 玉雕
玉凤—头顶花冠,长尾 飘扬,轮廓十分优美。
俏色鱼鳖—巧用材料设 计的“俏色工艺”,用 墨玉雕刻,黑睛黑甲, 而头颈、腹部都是灰白 色的。
俏色:也称巧色,利用 玉石不同部位的色彩、 纹理,设计成天然混成 特色的造型。
形体的方与圆、比例、对称、线的转折变化等方面形式美法则的认识。 同时也积累了对玉石材料的截断、琢磨、钻孔等加工技术的经验。
中国古代玉器的代表:红山文化(北方地区)、大
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山东半岛)良渚文化(东南沿海地 区)。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
红山文化
玉龙—躯体弯转作c字 形,尾部微微内勾,形 成富于力度的弯弧,龙 首吻部前伸与向后扬起 的长鬣(lie)前后平衡, 整体造型洗练完整。
比德于玉
东周到两汉时期,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
德规范,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
首先是“温润而泽,仁也”,玉的材质温和柔润有光 泽,与儒家学说的核心的仁可以相比。对于贵族人物 的最高赞誉就是“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再就是对与玉的材质之内在结构的欣赏,以玉体密致 坚刚比附于知(智);以“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具有很好的透明度,依附于忠,以玉材的重量感比附 于礼。
中国四大玉
4.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 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 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 、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 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後呈 脂状光泽,硬度5.5度至6.5度。
猪龙玉雕—头部形象很 像猪头,所以被命名为 猪龙,以精炼有力的线 条勾刻出的头部生动有 趣
良渚文化玉琮、壁、钺
玉壁——用以礼天,圆形,有孔,玉璧光洁无饰,突出了材质 自身之美。
玉琮——用以祀地,琮的制造非常精细严谨,外方内圆的造型 和层次的变化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不少器物上还琢出由浮雕 与线刻组成的细如毫发的神人兽面纹。研究者推测它是良渚 人崇敬的神徽。
另一种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质, “大圭不琢”的观念在工艺美术
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
创造中很重要。对于玉材天然美
《礼记》上说“致敬无
质的鉴赏,也被用于对人的品评,
文”“大圭不琢”,就是说最
高的礼节是不讲究外表的,天 子朝拜日月所执大圭是不加琢 饰的。
“璞玉浑金”指的是未雕琢的玉, 形容具有纯真质朴素质的人,外 表朴素无华而具有内在的美。
商代玉雕
俏色玉件
中 国 四 大玉
1、蓝田玉: 产于陕西省蓝田县。蓝田 玉外观为黄色、浅绿色, 不透明,硬度为摩氏4度 。属蛇纹石化的透辉石类 。兰田玉开采历史悠久, 见于汉书,张衡及班固等 文赋记载。现仍有玉石矿 生产。因产量不多,汉代 以后,各地均采用和田玉 为玉材。所以蓝田玉开采 和应用渐渐失传。
② 几何纹,多从抽象化的动物 纹、植物纹、编织纹演变而来, 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 斜线纹等。
③ 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 纹等。另外,在彩陶钵口沿的 黑色宽带纹上,饰有各种符号, 可能代表着各种特殊的意义或 某种特定的记号。
人面鱼纹盆—将鱼纹和人面鱼 纹两两相对地绘于盆底,陶盆 口岩上的三角形和直线起着图 案设计上的定位作用。
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玉石之分——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
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 珍重地区别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 称作“玉”,玉分为硬玉和软玉。
制作工艺——磨制。人们在加工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对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