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第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第1课时

【学考报告】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必考加试

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 b

“花部”与“雅部”之争 b

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 b

“近代百戏之祖” c

考点一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b)

1.昆曲

(1)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经过当地著名歌手和乐师顾坚的改进,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这种新腔调为“昆山腔”,简称“昆腔”。昆腔的名称出现于明初。昆腔具有悠扬流畅的特征,成为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2)隆庆末年,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传奇《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获得极大成功。后来昆腔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

(3)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

(4)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水磨腔”:明朝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改革创新。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使旋律轻柔缓慢,仿佛在水里磨过一样,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时称“水磨腔”。3.折子戏

(1)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时期。

(2)为改变演出拖沓的状况,一些艺人从剧本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获得观众的欢迎。

(3)从清代乾隆以后,折子戏逐渐取代了全剧的演出。这种演出形式,一直流传到今天。

要点昆曲的形成与发展

史料一昆曲,原称昆腔……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这种新腔调的原创歌手是顾坚。

史料二我吴自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既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至北词之被弦索,向来盛于娄东,其口中袅娜,指下圆熟,固令听者色飞。

——(明)沈宠绥《度曲须知·弦索题评》思考

(1)据史料一,概括昆曲是怎样产生的?

(2)据史料二,概括魏良辅革新昆曲的贡献。

提示(1)吸取地方语音和民间音乐;关键人物顾坚创作的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

(2)吸收北曲长处,注重布调收音;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旋律非常缓慢;增添弦乐伴奏。

(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明朝王骥德《曲律》说:“‘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在于魏良辅( ) A.把昆曲推上了戏曲舞台

B.为昆腔赢得“官腔”的称号

C.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

D.使昆曲成为独立演出的短剧

解析材料并未表明把昆曲推上戏曲舞台,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官腔”,故B项错误;材料中“昆山派”源于“昆腔”,从元末到明中期,昆山腔跟戏曲演出没有发生直接关系,到了明嘉靖、隆庆年间,经魏良辅等一批艺术家的改革,在曲调上吸收了“北曲”的长处,所以革新后的昆腔具备了作为戏曲声腔的条件,故C项正确;昆曲成为独立演出的短剧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考点二昆曲的诞生与兴衰过程及“花部”与“雅部”之争(b) 1.“花部”与“雅部”之争(b)

(1)清朝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巡游,每次必到扬州。扬州既有专门演唱昆曲的戏班,又有表演各种地方戏的剧团。当时,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奉昆曲为正宗,又因昆曲唱词高雅,就称昆曲为“雅部”。

(2)“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如京腔、秦腔等),曾被贬为“乱弹”,种类繁多,就统称“花部”。在接驾演出时,昆曲与地方戏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是戏曲史上有名的“花雅之争”。

2.昆曲的诞生与兴衰过程

(1)形成过程

①元朝末年,南戏清唱新腔调产生。

②明初,昆腔名称产生。明朝魏良辅进行了革新。(在曲调演唱上,注重“布调收音”;在曲调运用上,强调宫调、板眼和平仄;在乐器伴奏上,增添琵琶、三弦、筝等弦乐伴奏。)

③明末,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兴盛

①时间:从明朝万历至清朝乾隆末年。

②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三是折子戏的出现。

(3)衰落: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吸引观众,冲击着昆曲的地位。

要点昆曲的兴盛与衰落

史料一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的兴盛时期。在昆曲演出中,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的说法。明代昆曲中,已经用各种彩色图绘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史料二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清)焦循《花部农谭》思考

(1)史料一是如何体现昆曲兴盛的?

(2)据史料二,概括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提示(1)角色分工越来越细,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

(2)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践;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1.明朝万历年间,形成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景象。下列说法中,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是( )

A.昆腔影响到了全国各地的戏曲

B.东吴孙权政权势力极其强大

C.“吴门”同“无门”,四方唱歌的人没有统一的门派

D.《长生殿》在南京的演出引起了轰动

解析昆山在三吴地区,明万历年间,昆曲在北京的演出引起巨大反

响,以致全国各地的戏剧都受到它的影响。故选A。

答案A

2.(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列对昆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魏良辅始创昆曲,为昆曲塑造出灵魂②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剧舞台③“娴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④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魏良辅是明朝的戏曲革新家,不是始创昆曲,他对昆山腔艺术的发展提高有过巨大贡献,故①错误;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无形中给予昆腔传播很大的助力。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昆腔才焕发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故②正确;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绩,吸收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创建了婉转具体、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系统,娴雅整肃、清俊温润,故③正确;昆曲的致命弱点就是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